笔墨缘2017。09。18。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38.美不胜收五彩路
--《跨越世纪的轨迹》序
新世纪首个金秋,大中华政通人和,各业硕果迭出,文坛喜获丰收。今我彭城文友董尧、昝金龙、耿家强、高辉、薛友津、胡连俊诸君,于国庆中秋相会之金日,选天高云淡气爽之良时,由徐州市文联 兼作协 肖俊志先生率领,欣赏品析于学强先生之《跨越新世纪的轨迹》一书,诸君深入字里行间,如踏进五彩缤纷文明世界之中,感慨复加,特留“五言”以记之。
因本书作者、新闻记者出身的于学强先生,被人们称为“彭城名记”。故彭城资深记者胡连俊对之情有独钟。认为此乃一部记者创作之书,其体裁的多样,内容的深广,展示了作者多方面的才华,实是世纪之交献给读者的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其中新闻通讯31篇,涉及政治、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业。从江泽民 来到淮海烈士陵园、胡锦涛同志看望徐州下水道四班模范集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活动,到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均被作者揽入视野。堪称是中国大地数十年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尤为可贵处,是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普通人的生动形象:有跃入江涛救人的船工,有沤心沥血教书育人的农村女教师,也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构成了一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物画廊。”--此一言也。
“将文学与新闻联姻,用文学手法撰写新闻作品,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是作家耿家强和薛友津的共同看法。试看当今,不少记者满足于“就新闻写新闻”,甚至认为“跑会议,抄材料”就能做大文章,已陷入了误区。所以,学强的带文学性的堪称为“大千世界了望哨”的15篇报告文学,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他和人合作的《淮海沐春辉,古彭展宏图》,以高屋建瓴之势将徐州市向着现代化大城市阔步前进的步伐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为退伍兵造福的事业》一文,更运用影视艺术手法把他“踏遍睢宁城乡”所采访的材料尽献读者;他博闻广识,他反映“三省集”朱集的见闻录,反映“法医行骗”、“恶狠末路”、“旧货硝烟”、“爆竹忧思”、“赌场警钟”的诸多报告,都感情炽烈,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作品因其有文学性,为读者描写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情系快速识字研究》中自费出书、街头推销的教授杨洪清夫妇,《人间春风化冰雪》中的由弃婴成长为大学生的朱雪里,都感人至深、令人热泪盈眶--此二言也。
“学强的20多篇专访,注意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社会画面,体现形象的现场感和亲历感。”散文家高辉先生,本是一位党史研究专家,他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评述该书的专访篇。认为该书既围绕了社会热点,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如人才培养儿童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导向性;也围绕了文化视点,有歌坛伉俪影视明星,也有文化体育界名人,有美好传说和现实传奇相结合的《棋村行》,也有现代市民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容,文化含量和品位很高;还围绕生活基点,包括人们的医疗养生、休闲娱乐等,起到了生活参谋之作用。且这些作品哲言如珠,佳句迭出,如《让朱建华飞起来的人--胡鸿飞》一文中的“没有思想上的高度,就达不到横杆上的高度”等,可称至理名言,实能启迪人生--此三言也。
真实、亲切、感人。是作家昝金龙对该书“踏遍青山人未老”的14篇游记的评价。认为该游记既有新闻记者独特的视角与感受,又有作家广博的知识和文采。二者的结合便产生了一篇篇朴实隽永的文章。作者触景而生情,因情而为文,其饱含感情的笔墨铸就了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读者在领略了山川秀美的同时,也了解了历史和文化,既将自己融进了自然和历史,又跳出自然和历史,而站在了一定的高度,去欣赏时代的美丽、品味历史的无奈--此四言也。
“文学神韵融笔端”之11篇小说故事,被小说家董尧称之为“以浓厚的生活生气,把读者领进了几个不同的生活境界,看到了不同性格的一群男女老少的活动和心态,并且有一个个完美的故事,读起来亲亲切切。《小毛驴的故事》中的铁柱,《彭娃送水》中的彭娃,《兄妹打虎》中的小兰,《征婚》中的鳖司令、李大夯等人都体现着一种向上的、给人以鼓舞的性格和形象,从主题立意看,是几篇较好的作品”,当然,还需“增加艺术含量”--此五言也。
以上“五言”,是对本书“披载半个世纪新闻事件”“记者采访实录”的数十篇文章的评介,权作为序。(200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