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集《笔墨缘》每日更新



  笔墨缘2017。11。18。星期六,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8,雷锋,是大写的人
  06109,19900225,1990年02月25日在徐州矿工报发言论《雷锋,是大写的人》

  前段时期那些对“人情”、“人性”、“人道”、“人性复归”、“大写的人”长篇大论侃侃而谈讲得很有劲儿的这个“家”那个“家”们,对当前的“学雷锋”运动却提不起精神来,采取“淡化处理”之方式了,曰:“这个,从属于政治,不好写。”于是,一些作者也喊乎“困难,不好写了”。
  近日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有“新雷锋”之称的沈阳军区某部志愿兵张子祥某日乘坐火车,乘客中有一盲人说:“我的钱包丢了,没有钱买票。”张子祥听了,忙掏自己的钱给盲人购了票。一路上还无微不至地关心盲人的吃喝行动。几小时后到站,他要扶盲人下车,盲人忽然紧紧攥住他的手,说道:“对不起你呀,同志,我欺骗你了!我的钱包其实没丢,我,我给你票钱!”——哦,这不是“雷锋精神”使“人性复归”了吗?!
  奇怪,那个“人性复归”好写,这个“人性复归”就不好写!?
  学雷锋。方方面面很多。学雷锋确实带有政治色彩,正因此作为文学应当很好地反映。再者,雷锋的感情世界极丰富,他提倡并实践的“做好人好事”、“为人民服务”、“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这诸多方面,就是讲人情、人性、人道,所以被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许多国家的人们所接受所敬佩,故世人有“雷锋属于世界”之说法——只要你不戴着这样或那样的“有色眼镜”,怎么思考,也有文章可做。我们从前不是好讲“大写的人”吗?雷锋就是“大写的人”,“学雷锋运动”就是展示“人生价值”和“大写的人的英姿”的运动,以反映“人”为已任的文学艺术家们,不应当拿起笔来,“大写特写”吗?!(1990。2。25)




  笔墨缘2017。11。18。星期六,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8,雷锋,是大写的人
  笔墨缘2017。11。18。星期六,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8而此时的两人,一个是使君有妇,一个是罗敷有夫。
  ---------------------------------------------------------------
  111

  笔墨缘2017。11。19。星期日,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9,纪实文学一席谈
  06112,19900318,1990年03月18日在徐州矿工报发言论《纪实文学一席谈》

  编辑同志:贵报开展“纪实文学征文”,我的几个文友跃跃欲试,但这方面实践较少。请讲一下“纪实文学”及写法,好吗?
  孔庄矿 朱延生

  朱延生同志:
  纪实文学是当今很受读者欢迎,但在文艺理论领域却又争议较多的一种文学样式。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一直是我国文学界的热点。它利用现实生活的新闻价值,来进行文学创造,熔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炉,在艺术上有“非虚构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特点,是一种“边缘”文学。
  必须强调的是,本报此届征文要求,作品内容真实可靠,事实绝对真实,即注重“非虚构性”。若是为了加强艺术性,添了一些虚构成分,必须征得当事人和有关部门的同意,并向编者说明情况,而且文责自负。
  本报纪实文学征文涉及的体裁面很宽,有报告文学、特写、速写、纪实小说、纪实散文和叙事诗等等。
  纪实文学健康活泼可读性强,这是当今社会的文化氛围、民众情绪及其审美要求等诸多因素“合力”所致,它的价值当然是应当肯定的。那种因为纪实文学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官司”,就此否定它的存在和发展的看法,起码是不现实的。
  为了搞好这届征文,本报将陆续就纪实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的社会氛围,及其特性、概况、写法、注意点等方面刊文阐述,以利广大读者欣赏,和作者创作品评。
  •编者•(1990。3。18。)


  笔墨缘2017。11。19。星期日,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9,纪实文学一席谈
  笔墨缘2017。11。19。星期日,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9但没过多久,两人便顶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各自离婚,然后如愿以偿结为夫妻。
  -----------------------------------------------------------------------
  111

  作者:北立6 时间:2017-11-19 09:23:36
  我对文艺理论不太了解,请问纪实文学算创作吗?
  ===================
  当然算文学,而且很火,许多大型报告文学即是。

  笔墨缘2017。11。20。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0,小事不小
  06113,19900715,1990年07月15日在徐州矿工报发杂文《小事不小》

  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生活上的一点一滴,你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小事,所谓聚小流以成江海,都是以小事成就大事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不正是从小时候学习画蛋开始的吗?现在很多人都只喜欢做大事,对小事不屑一顾,认为只有做大事才是大丈夫,大事才可以成就英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只等着做大事的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虚度光阴。根基不牢,楼宇再高也是徒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小事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反映一个人的素养。粒米成箩,聚沙成塔,以小见大。我们应当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
  文学是人学,而这“人”,必须是活生生的“这一个”。既然是“活生生”,就既可能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也可能干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你认为你所写的“小事”,确能反映“这一个”之特性,也未尝不可渲染成文学作品。此处两篇纪实小说,所写之事“极小”“极普通”,却因总会发生在你我他的身边,且内涵较丰富,故而可读。(1990。7。15。)



  笔墨缘2017。11。20。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0,小事不小
  笔墨缘2017。11。20。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0将“情书”这一“武器”运用得最好的莫过于“情书圣手”沈从文。
  -------------------------------------------------------------------------
  111

  笔墨缘2017。11。21。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1,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06114,19900617,1990年06月17日在徐州矿工报发言论《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从本报二月底刊登《煤海奖纪实文学作品征文启事》至今三个多月来,广大读者十分关心此届征文,常有来信来电评论,广大作者更非常热心,来稿篇数已达千余,令编者感激而欣喜,却又感责任重大,非讲几句不可。
  确实,来稿中不乏佳作,这是对此届征文的支持,但也有些来稿,或偏重文学性而轻纪实性,缺乏读者关心的事实内容,或偏重纪实却又缺少文学性——要知“纪实文学”和“新闻通讯”不能混为一谈。它之所以能进入文学创作的领域,是因为它的文学色彩,使文章能达到一般新闻通讯所无法比拟的,以至撼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如何做到“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统一?为了便于读者品析和作者研讨,这里先归纳18个字。
  即:
  视点高(不就事论事,要站在宏观的民族的文化的角度,分析题材)、
  写人物(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精神面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
  有细节(多一些生动细致的描写,少于些简单过程的交代)、
  是事实(真实性是纪实文学的灵魂)、
  要公正(不要褒一个,贬一个,要“摆得平”)、
  要慎重(必须作艺术处理,但要注意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
  •编者•(1990。6。17。)



  笔墨缘2017。11。21。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1,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笔墨缘2017。11。21。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1这位木讷的书呆子爱上了清丽脱俗的女学生张兆和,之后便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情书求爱历程。
  ------------------------------------------------------------------------
  111

  笔墨缘2017。11。22。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2,委婉、含蓄与曲折
  06115,19900520,1990年05月20日在徐州矿工报发言论《委婉、含蓄与曲折》

  不少青年人常以自己心直口快、说话爽直为荣,即使因为这“爽直”产生了矛盾和误会,也不怀疑自己——岂不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写文学作品更是如此。
  处事待人确实应当坦诚相见。但社会是复杂的,你一个劲“爽直”怎么行!要学会“委婉、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要讲求艺术性。
  一句不中听的话,可以用比较中听的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委婉”。祖国语言词汇的丰富多彩,使委婉成为可能。
  与委婉相连的是“含蓄”。如“爱情”。爱情是需求之寻之细细品味的神秘物,更不能轻率地“爽直”地抛出。戏剧《十八相送》中,祝英台处处打比方,以表达对梁山伯的爱恋,即是一例。如一开口就爽直地说“我爱你”,那有什么艺术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委婉、含蓄和曲折,都是针对这“不喜平”的。曲艺中的“包袱”,小说中的“悬念”,诗歌中的“意象”,散文中的“意境”,皆为此。(梅子1990。5。20)




  笔墨缘2017。11。22。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2,委婉、含蓄与曲折
  06115,19900520,1990年05月20日在徐州矿工报发言论《委婉、含蓄与曲折》

  不少青年人常以自己心直口快、说话爽直为荣,即使因为这“爽直”产生了矛盾和误会,也不怀疑自己——岂不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写文学作品更是如此。
  处事待人确实应当坦诚相见。但社会是复杂的,你一个劲“爽直”怎么行!要学会“委婉、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要讲求艺术性。
  一句不中听的话,可以用比较中听的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委婉”。祖国语言词汇的丰富多彩,使委婉成为可能。
  与委婉相连的是“含蓄”。如“爱情”。爱情是需求之寻之细细品味的神秘物,更不能轻率地“爽直”地抛出。戏剧《十八相送》中,祝英台处处打比方,以表达对梁山伯的爱恋,即是一例。如一开口就爽直地说“我爱你”,那有什么艺术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委婉、含蓄和曲折,都是针对这“不喜平”的。曲艺中的“包袱”,小说中的“悬念”,诗歌中的“意象”,散文中的“意境”,皆为此。(梅子1990。5。20)




  笔墨缘2017。11。22。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2,委婉、含蓄与曲折
  笔墨缘2017。11。22。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2从1929年12月开始,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几百封情书。信中,他动情表白——
  --------------------------------------------------------------
  111

  笔墨缘2017。11。23。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3,功夫在诗外
  06117,19900826,1990年08月26日在徐州矿工报发言论《功夫在诗外》

  一些文艺评论家常说:“功夫在诗外”。当然,这不仅仅是论诗,而是泛指搞各类文艺作品:作文不可就事叙事、就文论文,亦不可仅着眼于寻章摘句,主要的“功夫”应花在“外面”。比如,要发现和挖掘社会的历史的和人生的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要善于通过思考把此事与彼事,点和面结合起来,所谓“一滴水见太阳”……这才是“本”。而一些初学写作者,往往不恐怖行动这一点,仅满足于反映和交代叙述身边的事件,缺思想缺见解缺新颖独特的主题,听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便狠狠在词句上下苦功,删去一些,增改一些,以为“增色添辉”了,其实是“舍本逐末”。
  这“本”,却又往往不是直接通过文学本身,而是通过生活思考,通过其他学科,特别是哲学、社会学来完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伟大的文学家无一不是思想家和哲学家。所谓“厚积而薄发”。这“厚积”当然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生活中随处可发现深刻的道理。就拿最普通的工作、学习、看书或听报告来说吧——你要“既来之,则安之”,会看会听会钻研进去,即便是时事政治、安全生产、经济财务、班组生活,哪里不包括一定的哲理?从人家的某一句话里,你说不定就会受到启发,从而点燃你文学灵感的火花,获得你昼思冥想的主题呢,人生苦短,不可浪费一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