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集《笔墨缘》每日更新

  作者:燕山男儿马甲 时间:2017-01-08 10:06:03
  中华民族的先人最先发现了磁铁的指南特性,确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不过,说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大概只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对黄帝表示敬意。
  我猜测,中华民族的先人发明指南针,应该是在使用铁器之后。因为,只有在使用铁器的情况下,才能注意到磁铁的磁性。
  中国是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的。也就是说,发明指南针应该在战国时期。
  事情也着实复杂。据史料记载,在人类历史上,是中东两河流域的赫梯国第一个使用铁器的,也就是用铁制造刀剑。铁剑的锐利坚固远远超过青铜剑。所以,赫梯国的军队堪称天下无敌。但是,赫梯人却未能发现磁铁的指南特性。由此看来,发明指南针很不容易。中华民族的先人最先发明指南针,实在是太聪明了!
  ===================================
  哥不过是一个传说。也许,中华民族是先发现简单的磁性,后来才发现复杂的炼铁的。
  笔墨缘2017。01。09。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黄帝和音乐--炎黄蚩尤“三祖”故事之七

  上古的人们可能比今人更重视音乐,从普通人的生活到帝王的祭天大礼,都离不开音乐。轩辕黄帝自幼爱好音乐,当了中央大帝后,便叫大臣伶伦造乐律。于是伶伦从皇宫的西边,一直走到昆仑山的北面,在「山解」溪的山谷间选取竹子。他把那正直中空、厚薄均匀的竹子,从两段竹节当中截取一段下来,长度是三寸九分,吹出它的声音,定为黄钟的律调。然后再按照比例制作十二只竹管,带到昆仑山山脚下去听凤凰鸣叫的声音,用来区别其它十二种不同的律调。凤凰果然鸣叫起来了,雄的叫了六声,雌的也叫了六声,鸣声的差次比照起所定黄钟的律调,恰恰谐和。于是就按照黄钟的律调,参考凤凰的鸣声,使十二只竹管长短有差,定下了十二种不同的律调。这就是伶伦造乐律的经过。
  黄帝又叫伶伦和荣将,铸了十二口钟,用来配合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施于《六英》、《九韶》大乐的演奏。更特别在二月乙卯那天,太阳出现在奎星方位的时候,正式开始以所铸造的这十二口钟为主,演奏了一支盛大恢宏的乐曲,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咸池》。“咸池”本来是一座星座的名称,是天池的意思,现在又用来作为黄帝乐曲的名称。它大约不仅是音乐的演奏,还兼有舞蹈的动作--中央还有一个穿着纤纤毛羽衣服的人,站在乐队当中作指挥,这已经具有了戏剧的雏型了。
  后来,黄帝又叫他的一个叫“夔”的乐官,仿效山川溪谷的声音,作了一支乐曲,叫做《大章》--据说,人们听了这个乐曲,都会自然地心平气和,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争端。黄帝又命人将一些石块和石片取来敲打得“拍拍”地响(也许这就是快板、快书和大鼓的雏形吧),以至于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都应和着这音乐的节拍很有劲地舞来。
  黄帝还派人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簧是笙里的薄叶,使笙能够吹一次就发出声音来--这乐器的形状像风鸟的尾巴,有十三只管子,插在半截葫芦里边。他把这乐器取名“芦笙”,并当做礼品送给了南方的苗民--涿鹿大战之后,被打败的蚩尤九夷部落集团和虎族的一部分逐惭和夏民族同化融合了,另一部分则退向了西南,和三苗结合了--史载虎族直到商周时代还是一大族,其足迹不仅分布在江淮地区,而且在湖南、四川均有发现。
  南方的各民族都非常喜欢黄帝送来的这种芦笙,他们经常吹它,以表达对中原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民族的后裔们又将这种“芦笙”加以改造--改用一种挖空的木头,管子也少了几支,但大体上还保留着古制的遗迹。若干年来,这吹笙活动,一直是南方民族欢乐的盛会。人们把它和少年男女们纯真的爱情密切地连系起来了。
  直到如今--每年春天的二三月,桃李花开的时候,每当天朗无云,月光明媚的夜晚,人们都喜欢预先在田间地畔,选择了一块平坦的空地,做为“月场”,穿着节日盛装的少年男女们,都到月场上来,吹着悠扬悦耳的芦笙,绕着圈子,踏歌跳舞,这叫做“跳月”。或者是两人对舞,男的吹着芦笙在前面做引导,女的摇着响铃在后面跟随着,盘旋舞蹈,终宵都不疲倦。若是双方都跳得情意相投了,就可以手牵着手,离开人群,到秘密的地方去--这种风俗习惯,和上古年代实在是太相象了。
  当然,黄帝爱好音乐最典型是表现在皇孙颛顼身上,颛顼,坚持不懈地抓住祖皇爱好音乐的特点,经常令一个叫飞龙的属臣,效八风之音,在黄帝经过的地方,演奏一组《承云之歌》。黄帝听了这“熙熙、凄凄、锵锵”的乐音,认为是“唯天之合,正风乃行”,总是很高兴。
  见祖皇还一直没有重用他的意思呢。于是,颛顼再接再厉,请人作了一面铜鼓,敲奏给黄帝听,并解释:“这是学您的夔皮战鼓制造的。祖皇鸣鼓,是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实,这鼓,在和平时期,也不失一种高尚的娱乐呢。”提到战斗,久经沙场的黄帝果然来了兴趣了:“好,你做得对,好好干下去。”
  颛顼受宠若惊,他制作歌曲制作乐器等更起劲了,便又叫一只猪婆龙来做音乐的倡导者。这猪婆龙,形状像短嘴巴鳄鱼,喜欢翻转笨大的身躯,仰叉叉地躺卧,用它的尾巴来敲打它那凸出来的白而发光的肚皮:鼓鼓--东东!东东!--鼓鼓!声音真是美妙极了。
  黄帝听了这种新的鼓声,连夸颛顼会办事。
  颛顼乘黄帝高兴之机,亲自为黄帝演奏《承云之歌》。过去黄帝游行宫,观歌舞,除了觉得悠扬悦耳、婉转动听之外,并无其他感觉,今天听了颛顼的演奏,总觉着其中有一种气势。从颛顼演奏时的神态看,也似乎有着一番抱负。于是让颛顼接了位。
  笔墨缘2017。01。09。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黄帝和音乐--炎黄蚩尤“三祖”故事之七
  笔墨缘2017。01。09。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扯一扯裤脚,不带走一片云彩。
  -----------------------------------------------------------------------------
  111
  作者:燕山男儿马甲 时间:2017-01-09 17:28:09
  中华民族的先人不但积极制定礼法,对于音乐也是兴趣浓厚。
  如果仔细琢磨“磬”这个专用词汇,可以断定,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创建音乐文化。也就是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要先于青铜文化的产生。
  所以,传说中的黄帝积极制造各种乐器,制定音乐规则,都是有根据的。

  后来,进入周朝,“乐”和“礼”更是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成为周天子治理国家的支柱。
  遗憾的是,此时的“乐”已经脱离了普通民众,甚至成为等级制度的标志。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的“乐”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多说一句,欧洲中世纪的音乐是和天主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跟皇权没有关系。
  而且,欧洲中世纪的乐器跟金属材料联系到了一起。结果,出现了多种金属乐器。于是乎,欧洲音乐的特点是音量巨大。一支完整的交响乐队,其音量近乎于雷声轰隆。
  相比之下,中国的乐器仍旧走的是丝竹材质的路子。最终,民乐的音量偏于弱小,就成了问题。
  有趣的是,民族乐器中音量最大的是唢呐。唢呐之所以嗓门大,是因为它有个金属的喇叭口。
  到了当代,中国的民乐工作者也想制造金属乐器。但是,这几年,民族音乐不景气,制造金属乐器的工作也就没什么进展了。
  ==================================
  中国人喜欢幽雅的轻音乐,打击乐器也是幽雅的。


  笔墨缘2017。01。10。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华夏族的形成--炎黄蚩尤“三祖”故事之八

  在上古时代,沃野千里的中原地区有两大部份:
  其一在西方,即关中平原、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河洛平原--是有熊部落的两兄弟,黄帝姬轩辕和炎帝姜烈山领导的诸“夏”部落群。
  史书都说,黄帝是一个主要从事游牧兼营不定居农业的族团,故多强悍的男子汉;而炎帝族则是以农为主“耕而作陶”的农业族团,故多漂亮的女子--黄帝族和炎帝族一直是合婚族。
  后来,经过两次涿鹿大战,轩辕击败炎帝,终于成了中原各部落的首领黄帝,统一了华夏。当时华夏的领地很大,东边达到了大海,山东泰山一带。西边达到现今的甘肃平凉以西一带。南至长江流域,到熊耳山、湘山、洞庭山一带。在北方驱逐了匈奴的先祖荤粥,并在釜山(今河北怀来县北)和当地各部落的首领规定符节,交换信物,以确立黄帝的首领地位,并建都涿鹿山下。
  黄帝轩辕很会管理,先以天子的名义,到处神秘化地筑坛祭告。又把一些部落已死或在世的首领都封为山川之神。还举风后、力牧等一些大臣以治理万民。他还理顺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研究阴阳变化,生死道理,对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进行辩论,使得天下太平了好一些年。
  相传黄帝时始制宫室,用玉(坚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其正妻嫘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有子二十五人,古代唐、虞、夏、商、周各代,都说是他的后裔。(据《史记.五帝本记》及《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907页)--这些,都使他的伟大闪闪发光啊。
  黄帝打败炎帝后,曾把炎帝迁到南方;但打败蚩尤后,又接受刑天造反的教训,把炎帝及其族人一齐接回繁华的北方--从此炎黄二部共同劳动,和睦相处,不断融合,生息繁衍,终于形成了中原夏族。
  另一部分在东方,即古济水和泗水流域及沿淮沿海--蚩尤虎方等九夷部落群。除大名顶顶的蚩尤外,还有少昊的“该、重、修、熙”四“叔”,他们中的人称自己为“大夏”。
  其实,这两个部落群的领地是互相交错的,炎帝和黄帝都到过济水附近的泰山,而九夷部落在蚩尤战败之后也大都和诸夏合为一体了。
  所以,实际上,是诸夏和九夷构成了“华夏”的主体。



  笔墨缘2017。01。10。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华夏族的形成--炎黄蚩尤“三祖”故事之八
  笔墨缘2017。01。10。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0扔到了床上,两个湿漉漉的人,慢慢的,移动变成了联通。
  ----------------------------------------------------------
  111
  作者:燕山男儿马甲 时间:2017-01-10 18:37:49
  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历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商朝的前半期,商朝的帝王经常迁都,老百姓也都跟着商朝的帝王迁移。为什么迁移呢?我估计,在商朝的前半期,老百姓仍旧从事游牧业。也就是说,那个时代,从关中到河南,有广阔的草原。但是,由于黄河经常决堤,形成洪水。河南的草原并不稳定,经常被洪水摧毁。由此,商朝的帝王和百姓不得不经常迁移。
  再看炎黄时代,认定黄帝和他的臣民从事游牧业,则是顺理成章的。至于炎帝控制的地区,没有草原。炎帝和他控制的臣民就必然从事农业了。
  问题在于,必须找到相关的证据证明这一切。这就需要考古学者做出努力了。
  ===================================
  黄帝和他的臣民从事游牧业,则是顺理成章的。至于炎帝控制的地区,没有草原。炎帝和他控制的臣民就必然从事农业了。
  问题在于,必须找到相关的证据证明这一切。这就需要考古学者做出努力了。——好像眼下的考古学者也缺乏事业心,几十年都没有什么成就。


  笔墨缘2017。01。11。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1.炎黄二帝是兄弟吗

  笔者翻过几十本《家谱》,幸喜地发现,无论任何姓氏,其老祖宗大都往往追溯到周文王姬昌或周武王姬发,都说他家是在分封诸侯时才得的姓。再向上,就追溯到黄帝姬轩辕他老人家的身上了--故中华民族的子民确是炎黄的子孙。
  因此,我对有关炎黄的历史传说材料极感兴趣了。但是一翻资料,才发现,有文字纪年的中国历史从殷商才开始,此前都是零乱的份量极少的神话--而这些上古神话又都是作为这一种历史传说流传下来的。这种历史与神话的重叠,造成了“人神杂糅”和人神同格的非理性现象,于是,有异名同格的,有同名异格的,也有同事异名的,比较零乱。
  比如,炎帝和黄帝,有说这是两个“部族”名的,有说是两个“神”名的,也有说是两个“人”名的--笔者倾向于是两个人。因为“部族”总得有个“代表”,所谓“神”,总是由人“神化”的。
  比如,炎帝和黄帝是兄弟吗?我倾向于说“是”。因为大多数书上都是这么记载着。
  先说黄帝之父,是一位名叫“少典”的部落首领--《大戴礼.帝系》云:“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
  当代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和《辞海》都说:炎帝“系少典娶于有「虫乔」氏而生”,黄帝是“少典之子”。
  而据《国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氏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就清楚地讲黄帝和炎帝是一母所生。
  但也有讲他们是同父异母的。据《帝王世纪》载:“炎帝母曰任姒。有「虫乔」氏之女,又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是为炎帝。”“黄帝母附宝,在姬水边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附宝而生黄帝于寿丘。”
  所以古书《绎史》连自己也弄不清了--《绎史》卷五引《新书》载:“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而《新书.制不定》又说炎黄是“同父异母兄弟”。
  但不管是“同母异父”也好,或者是“同父异母”也好,炎黄是同胞兄弟的说法总是占上风的。


  笔墨缘2017。01。11。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1.炎黄二帝是兄弟吗
  笔墨缘2016。01。11。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1澳门,今夜请将我遗忘——我只是买了两个烤红薯。
  -----------------------------------------------------------
  111


  笔墨缘2017。01。12。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2.炎黄二帝出生在哪里

  炎黄二帝的父亲少典居现陕西省渭水流域,是有熊氏部落首领。妻为有「虫乔」氏部落姑娘附宝。《国语》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氏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有说黄帝是母亲附宝在姬水边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在寿丘生下的--这姬水,是泾水的支流,在渭北是肯定的,寿丘也就在附近吧--但总之,受孕地和出生地不在一个地方。
  但也有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这“轩辕”,也叫“有熊”,则在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
  由于时间太久,当时又没有文字记载,传说不一,当然不奇怪了。
  《帝王世纪》说炎帝母是“有「虫乔」氏之女任姒,又名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是为炎帝”,“长于姜水”--这受孕地“华阳”在华山南侧的陕、豫交界处。至于“姜水”,则是渭水的一支,在现在的宝鸡附近。受孕地和出生地也不在一个地方。



  笔墨缘2017。01。12。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2.炎黄二帝出生在哪里

  笔墨缘2017。01。12。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2一群美女,组成两列纵队,整齐地走来,而且一点喧哗都没有的,非常有秩序。
  ---------------------------------------------------------------------------
  111


  笔墨缘2017。01。13。星期五,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3.炎帝为什么被称做“神农氏”

  炎黄二帝是弟兄俩,炎帝姓姜名烈山,又称“神农氏”,炎帝为什么被人称做“神农氏”呢?
  《白虎通.号》:“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是说神农之前,人们的生活以狩猎为主,到神农时,才开始从事农业。
  姜烈山不愧为伟大的实干家。他热心地教人们耕种五谷--即麻、黍、稷、麦、豆等--教大家种地时要看天气时令,还要看当地的水土情况,能种什么种什么,该种什么种什么。又教大家用耒耜进行耕播,用石镰进行收割。还经常教大家新的食用的方法--即用“燧石打火”。因为从前的“钻木取火”方法太不方便。是烈山发明了“燧石打火”,使人们随时都能得到光和热,当然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热爱。烈山教大家点燃木柴,再把“五谷”的果实放到石片上或陶器里烧炒到一定程崐度,再作为食物。炒熟了的食物,吃起来其香无比,人们更敬佩他了。
  姜烈山的姜氏部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活动的族团。而农业实在是一个极需要繁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为了“保护劳动力”,姜烈山又学起医来。他广泛运用草药给老百姓治病疗伤。为此,他翻山涉水遍尝百草,常常被毒得死去活来。有一天,他竟连续中毒七十次之多!后来,他捡到了一根赭色的鞭子,用神鞭来抽打各种各样的药草,这些药草经过神鞭一抽,它们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自然地显露出来了--他便根据这些药草的不同赋性,给人们治病。
  “姜烈山,好样的!”人们夸奖他。
  “烈山真能干,叫他当我们部落的首领吧!”有人提议。
  “对!对!就叫他当我们的首领!”长老们一致同意。
  就这样,心系民众的姜烈山被众人拥戴为姜姓部落首领。
  又有人说:“烈山干什么都行,干农活特别‘神’啦,现在又当了首领,咱们就叫他‘神农’吧。”
  故《搜神记.卷一》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从此,人们就叫姜烈山为“神农氏”,而他本来的名字“姜烈山”反而鲜为人知了。在人们的心目中,姜烈山确实是农神和医药之神了。



  笔墨缘2017。01。13。星期五,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3.炎帝为什么被称做“神农氏”

  笔墨缘2017。01。13。星期五,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3那个气场,把我们的七仙女都短暂的镇住了。
  -------------------------------------------------------------------------
  111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