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晨歌
谢庆标 摄影并文
北京时间才凌晨三点多,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天色已泛亮。若在平日,在东莞的我此时应该已见周公数回并与之难舍难离。然而此刻,窗外那明媚而温暖的阳光,让一向喜欢赖床的我顿然睡意全无。
背着简单的行囊下了楼,旅馆的老板娘亲切的问候让我为之精神一振。她看起来五十来岁的样子,但面容姣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其他的中老年妇女有所不同的是,就是她的身材依然非一般的苗条,而且勤快,也是,如果不勤快,又怎能独力经营起这家乌苏里斯克最漂亮最舒适的家庭旅馆?“需要,一杯牛奶吗?”她问。她的英语虽然有一些结结巴巴,但尚可交流。其实已经很难得了,因为俄罗斯懂英语的中老年人并不多。“谢谢了!”我答。餐桌上有牛奶,面包,香肠,还有惹我垂涎的水果沙拉,就她和另外两个服务员围坐在一起。我知道多我一个人并不打紧,但宾主有别,又怎好意思莽作座上宾?
清晨的空气总是让我倍感舒爽,况且这是在乌苏里斯克,这座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小城,这清晨的空气好像被刚刚洗涤过似的格外的清爽,透肤入骨。说乌苏里斯克是小城,是因应当地的人口而言的,实际上乌苏里斯克的总面积有3600平方公里之多,但总人口还不到18万。干线公路穿城而过,宽阔,笔直,两旁的建筑虽然低矮且古旧,但疏落有致,布局得当,而且建筑风格及装饰、色彩等多种多样,自成一格,赏心悦目。这些低矮而古旧的建筑,若不多加留意,肯定不会知道它们当中隐藏着众多的博物馆、图书馆、话剧院,以及文化中心、少儿艺术学校又或工艺品制作展览中心。
路上车辆稀少,行人也不多,偶有几个,但步伐并不急速,慢悠悠的,一番就算前面有黄金万两也不会急起直追的神态。在一些没有设置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当我的左脚或右脚刚踏进人行横道时,那些与我交错而行的车辆便远远的“吱”的一声停了下来,待我通过之后再才小心翼翼的继续前行。起初,我是有些不习惯的,甚至好几次主动退出人行横道让车辆先行,此时,那些司机反倒比我更为不习惯了,在驾驶室里又是手势又是表情的催促着我。我感动并激动着,皆因,记忆中我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又或乡镇,行经那些没有设置红绿灯的人行横道时,从未享受过此等礼遇。
干线公路的两旁,也有很多自助式餐馆或咖啡馆,于是凭感觉走进了其中的一间。咖啡馆不大,十来张桌子,其装修也不是特别的豪华,但胜在干净、雅致,虽然顾客甚多,却是出奇的安静。我一向对早餐不太讲究,平时也是可有可无,然而,我是追寻着咖啡的香气而来的,在这格外清爽的早晨,一杯咖啡外加一小块面包,足矣,而且在咖啡的热气氤氲下,再透过咖啡馆落地的玻璃窗,发觉窗外的这座小城更可人了,明媚温暖的阳光、干净整洁的街道、苍劲挺拔的树木、造型别致的建筑、举止优雅的行人、流光闪亮的车辆,都一并秀色可餐。
餐后,回旅馆时顺道拐进了路旁的一个小公园。这里略显热闹一些,散步的,跑步的,骑单车的,打篮球的,踢足球的,各适其适。最为引人的是,几个年纪老迈的老头老太一人一把手风琴,自弹自唱忘我高歌,他们唱的是什么?我不懂,也无须懂。因为歌声嘹亮,已激荡着我,那一颗唯美的心。
图1:乌苏里斯克别名双城子。双城子之名始称于明代,因其东有“富尔丹”和西有“朱尔根”这两城而得。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双城子被割让为俄国的领土。
图2:乌苏里斯克的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图3:乌苏里斯克的农业非常发达。看见这些一片连着一片的小麦田和荞麦田,我方才知晓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
图4:乌苏里斯克自然保护区。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13个自然保护区中的其中一个,区内物种多样,其动物群和植物群中有很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记录的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
图5:无论是市区还是郊野,满目都是草木纷繁。
图6:相对来说,乌苏里斯克的春天总是来得晚一些。都5月初了,很多地方仍见冰未消,雪未融,草丛和树林,也是一脸的枯黄,鲜见绿意。其实,它们只是在蓄势待发而已,不出数日,它们除了重现绿意,还将五彩缤纷。
图7:乡村的小木屋,安安静静默守一方空灵。
图8: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的乌苏里斯克少女,一颦一笑楚楚动人。
图9:天大地大,骑车远行最逍遥。
图10:远离喧嚣繁杂的乌苏里斯克,童真处处。在这里所听所见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悠悠自得,叫人心生爱意。
图11:终要乘车离去。终归,我只是乌苏里斯克的过客,而不是乌苏里斯克的归人。车窗外的一景一物已愈渐模糊,但乌苏里斯克美丽的一面,时刻在我脑海中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