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过你年轻人睡那么好干嘛,这条铁路沿线停站时间都很长,你留着钱等过站时下去买点土特产不好嘛。我告诉你个办法,这列火车有一节观光车厢,你没事就去这节车厢里呆着,又干净又宽松,等睡觉再回去你的铺位。”
“我这人懒,不想看个风景还得挤半条火车,嘿嘿。”
“这边的火车不会像国内那种沙丁鱼罐头,没那么多人。你这不14号吗,观光车厢在7号,也不远。”
我心下暗喜:上车后就去观光车厢呆着,便不再多问。离火车到站还有两个小时,我有足够的时间吃点东西。我打开徐顺海给我的袋子,里面有两只烧鸡,几罐汽水。我是真饿了,喝着汽水就啃起鸡肉来,把老孙也馋着了,说:“我能不能用一条红肠和一瓶伏特加换你一只鸡?”
我很痛快的把其中一只给了他,他吃东西只用左手,右手一直戴着手套,我问怎么了,他说这边太冷,手冻坏了。我们风卷残云般将鸡肉吃了个干净。
两小时后,我们一起上了MT340次火车。
“可以,不过你年轻人睡那么好干嘛,这条铁路沿线停站时间都很长,你留着钱等过站时下去买点土特产不好嘛。我告诉你个办法,这列火车有一节观光车厢,你没事就去这节车厢里呆着,又干净又宽松,等睡觉再回去你的铺位。”
“我这人懒,不想看个风景还得挤半条火车,嘿嘿。”
“这边的火车不会像国内那种沙丁鱼罐头,没那么多人。你这不14号吗,观光车厢在7号,也不远。”
我心下暗喜:上车后就去观光车厢呆着,便不再多问。离火车到站还有两个小时,我有足够的时间吃点东西。我打开徐顺海给我的袋子,里面有两只烧鸡,几罐汽水。我是真饿了,喝着汽水就啃起鸡肉来,把老孙也馋着了,说:“我能不能用一条红肠和一瓶伏特加换你一只鸡?”
我很痛快的把其中一只给了他,他吃东西只用左手,右手一直戴着手套,我问怎么了,他说这边太冷,手冻坏了。我们风卷残云般将鸡肉吃了个干净。
两小时后,我们一起上了MT340次火车。
@栀子木槿 2016-03-12 21:38:00
楼主文思如泉涌,确实厉害!
大家快快来顶!
-----------------------------
我看好你哦
@xmcysoft 2016-03-12 21:49:00
千万别太监啊!
-----------------------------
不会不会
@狂奔的蜗牛AYA 2016-03-12 22:32:00
手套里面有内容?
-----------------------------
往下看就会知道
老孙是10号车厢,我们上车前约好有空去观光车厢聊天,就分开了。我找到自己在14号车厢的铺位后,连坐都没坐,就往7号车厢而去,路过10车厢时,并没有碰到老孙,看来烧鸡吃多了,一上车就奔厕所去了。
我很快就到了观光车厢,里面跟国内的餐车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座位更少更舒适。我找了个离6号车厢最近的座位坐下,从座位能看到6号车厢里紧挨窗户有一条狭长的走廊,旁边是一个个厢门的软卧间,还有穿得像酒店服务员一样的人走来走去,感觉和那部著名的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车厢布局差不多。
这时一个俄国女服务员走过来,对我说了几句俄语,见我没反应,她笑着用生硬的中国话问我想要点什么。我刚吃完烧鸡,一点也不饿,可是不点点儿东西也难在这呆着,我说来个火腿煎蛋吧,她又笑着说这里不是餐车,只提供酒水饮料,说着给我一个小册子,帮我翻开里面一页,原来那里用俄英中三国文字印着饮料品种和价格,我翻了翻,见后面正好有这列火车的中文介绍,我赶紧要了杯可乐,把她打发走了。
@回忆搁浅 2016-03-12 22:14:00
哄娃睡觉,上来看看
-----------------------------
希望宝宝今晚不哭不闹睡个好觉
那段文字先介绍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背景,它是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线,起自莫斯科,终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长九千多公里,1916年全线通车,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我对这些内容没兴趣,又往后看,果然找到了专门介绍本列火车的内容,原来这MT340列车也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大铁路全线通车后,第一列从莫斯科开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火车(之前是部分路段通车),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曾兴致勃勃的乘坐过这列火车,想看一看俄国辽阔的远东领土,可是才到了叶卡德琳堡就返回了。第二年他的帝位便被轰轰烈烈的革命推翻,他随后被处决,他妄图靠修筑最长铁路来整顿国家经济的梦想也彻底粉碎。
我急了,心说谁他妈关心你毛子的历史,快讲这列火车的车厢布局啊,好在下面一段讲的就是这个:这列火车共有15节车厢,其中前面的1至6号车厢都是单人软卧,7号是观光车厢----------剩下的内容就没必要看了。
这个安老板住的是豪华单人间,那他的保镖肯定也住在他附近,这样就好办了很多:那个最小心还有两个随从伺候左右的人必定就是安老板。
今天的睡前小故事也是以前我无事时写的,曾在我微信里发过,喜欢看古代公案小说的,应该会看过,先讲故事:
话说宋代有个很传奇的法官叫做张咏,有大量关于他的破案故事。
有一次他路过一个街坊,听见里面传出哭声。他认为这哭声是“惧而不哀”,意思就是说嚎的很厉害但听不出哀伤的感觉,便要属下去查看。属下回来报告说:“有个妇女在哭丧,说是丈夫突然暴毙。”
好吧,你肯定有这种常识,那就是凡事在破案的故事里出现“暴毙”的,肯定有阴谋。
张咏也有这种常识,所以他吩咐把那个妇女抓到官府去严加审讯,并让仵作(古代的法医)去检验尸体。但那个仵作始终查不出尸体有什么异样,结果被张永训斥。
仵作回家休息时,他的妻子见他那样,问:“夫君啊,为何你今天不像平常一样,回来就把我扑倒在床上,而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纸?”仵作便把这事说了,妻子提示他:“你再去检查,仔细搜查一下死者的发髻。”仵作依计而行,果然在死者顶心处发现有一根深深钉入的大铁钉。于是这案子就破了,仵作满心欢喜,向张咏汇报时也提到了自己妻子的提示。
张咏口头上表扬了仵作一番,还说要给他妻子一笔奖励。等到仵作一走,张咏又派其他官差去审查仵作妻子,结果她承认,曾经用这个办法谋杀了前夫,之后才嫁给了那个仵作。开棺验尸,那个前夫的骷髅头上赫然有根锈迹斑斑的铁钉。于是张咏判决,将前后这两个钉死丈夫的妇女一并处决。
我怎么老是讲谋杀亲夫的故事呢,真不好意思哈女性同胞们。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婚姻不自由,对女性的压迫太重,造成她们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理想对象,才逼得一些人铤而走险,这且不说。我想说的是关于这个故事的相关的东西。
首先,好多古代故事经常是牵强附会,张冠李戴的,特别是公案小说里所举的案例。比如上述张咏凭哭声“惧而不哀”就怀疑有阴谋,其实在很多资料中都提到过,即所谓“闻哭察奸”,类似的案例还记载于专业书籍里,比如指导法官从事司法断案工作的《折狱龟鉴》、《棠荫比事》等。说白了就是大家互相抄,只不过换个名字而已,所以不要迷信古人,他们很多也不严谨。
当然,这个故事实在太有名了,有名到演化出太多版本,我看过的,把钉子插到头顶发髻内、鼻孔里、耳朵里的版本都有。
它又被N多人改编成各种文艺作品,如笔记、小说、电视、戏曲等。如收入包公案系列故事的《龙图双钉案》,被改编成京剧、越剧而广为人知,台湾金超群、何家劲版的《包青天》就依戏曲而再改编。
这故事又被安在别人头上,比如有的版本说这案子是元代的姚忠肃公破的,记载于笔记小说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也被改编成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推理探案小说《大唐狄公断案传奇》中的一案。说起这个可得提一下,这是我小时候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侦探小说,也被拍成了电视剧(现在大家熟知的有“元芳”版的《神探狄仁杰》其实与这部小说没什么关系)。此书的作者高罗佩是个荷兰人,却是个汉学家,他是民国时荷兰驻日本大使,业余喜欢写小说,当然还有学术方面的著作,而且是你想不到的方面:《 中国古代房内考 ——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有兴趣的可以和你的伴侣一起研究一下他的著作喔。
@tianyaDQ 2016-03-12 23:36:00
一口气看到第五页。。果然很好看。。
-----------------------------
这个读者不错,以后要好好嘉奖
@深蓝1984 2016-03-13 08:58:00
然而,你讲的这个睡前小故事实在是令人难以安寝~~~~~~~~~~
这典型的有罪推定论的极致。。。。。
当然,观察细微还是值得推崇的。
-----------------------------
是的,以现代的眼光,这个张咏在毫无实际证据的情况下就拘审显然是野蛮执法,蔑视人权,可想而知古代还有多少像他这样办事,却没有他这种能力的人。
所以时代是进步的。这个故事只在意推理的部分就好了
正文,上接“把她打发走了”
那段文字先介绍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背景,它是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线,起自莫斯科,终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长九千多公里,1916年全线通车,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我对这些内容没兴趣,又往后看,果然找到了专门介绍本列火车的内容,原来这MT340列车也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大铁路全线通车后,第一列从莫斯科开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火车(之前是部分路段通车),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曾兴致勃勃的乘坐过这列火车,想看一看俄国辽阔的远东领土,可是才到了叶卡德琳堡就返回了。第二年他的帝位便被轰轰烈烈的革命推翻,他随后被处决,他妄图靠修筑最长铁路来整顿国家经济的梦想也彻底粉碎。
我急了,心说谁他妈关心你毛子的历史,快讲这列火车的车厢布局啊,好在下面一段讲的就是这个:这列火车共有15节车厢,其中前面的1至6号车厢都是单人软卧,7号是观光车厢----------剩下的内容就没必要看了。
这个安老板住的是豪华单人间,那他的保镖肯定也住在他附近,这样就好办了很多:那个最小心还有两个随从伺候左右的人必定就是安老板。
@1029155787 2016-03-13 09:47:00
不要变成太监贴
-----------------------------
不会的,相信楼主
这时,随着一阵说笑声过来三个年轻人,看样子都是中国人,其中一个问我能不能和我坐一桌,我说我在等人,他就去了另一张桌,只是那边也坐满了,他便站着和他同伴说话。我猜老孙一时来不了,我自己占一张桌子有点没素质,过了一会对那个年轻人说:“我朋友可能不来了,你坐吧。”他笑嘻嘻的坐到我对面。
这年轻人刚一坐下就和我搭讪,问我是哪里来的,要去哪里,干什么。我心说和他闲扯一会也好,可以掩饰自己老是盯着6号车厢,便说自己是做皮货生意的,业务谈完了准备回去。他立即表现出了不高兴,说:“我最讨厌皮草,为什么要把人家的皮穿在自己身上?我们没那张皮照样能活,动物只有这一张皮。”
还来了个环保主义者,我说:“我收的皮都是农户养殖的,不是野生的,对生态影响不大,还能促进农业经济,你想想,要是那些养貂的人赚不着钱,那势必要再去打猎砍树,那对生态的破坏不是更大嘛?”
我没什么本事,就这张嘴皮子还灵,只要对方气场不是特别强,我都能跟他白话几句,而且说得头头是道,根据需要还能随口就编出一些数据、材料,还能引经据典---------只不过这些经典也都是自己临时杜撰的,一般情况下都能把对方唬住。有一回跟海叔出去给人看风,我硬是把一个宽敞临街的好铺子说成了九阴煞地,叫房主乖乖掏钱做了趟法事。这恐怕也是我几次顶撞海叔,他都没舍得开了我的原因。
@chensiren2011 2016-03-13 10:58:00
楼主加油
-----------------------------
嗯嗯,趁油价便宜会多加点
@小豌豆2012 2016-03-13 11:30:00
好帖,天天等更新
-----------------------------
嗯,谢谢啊,肯定更新不断
果然,这个年轻人笑着点点头,说我有道理。我又问他是干嘛的,他说他是在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油画的,这次是和几个同学坐火车去旅行。
我上中学的时候曾动过学画画走艺术考生的念头,学过一阵子素描,当即便道:“巧了,我高中的美术老师就是列宾美术学院学建筑的,人家可是六十年代的老留学生,设计过我们湖州的市政府和人民会堂。后来在运动中被整,去我们学校当了美术老师,可人家也不埋怨,一直默默无闻的教孩子画画。改开后建设局让他去当领导,他已经对仕途没有兴趣了,就在教师岗位上干到退休,平常只是给人做做建筑设计方面的顾问。我有幸跟他老人家学过几年抹画刷子。”
我编这段瞎话那是一气呵成,而且嘴对着留学生眼睛瞄着6号车厢那边,我看到有个服务员推着一辆小车从远离我的方向走过来,边走边敲包厢门,敲开后便从小车里拿出一份食物丰富的餐盘------原来豪华软卧是包餐的。
服务员并非每个包厢门都敲,有的是直接略过,很显然那些敲门的包厢是有人住的,而略过的肯定是空着的。我暗暗祈祷那个安老板的包厢能离我近点,如果远在车厢那头,我观察起来会很费劲。
留学生指着旁边桌子上一个女同学,说她也是列宾美院学建筑的。他似乎想在我这个“艺术修养太贫乏的国内人”面前显摆一下,滔滔不绝讲了一阵子俄国美术史,我则装作认真倾听的样子,其实一直在注视6号车厢。
6号车厢共有11间包厢,我暗暗给它们编了号,离我最近的是1号,依次类推。此刻那个服务员已经走到了5号,他敲了敲门,门开了,露出一个很高大的黄种人。服务员对他说了什么,他摇摇头,并且指了指4号和3号,服务员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耸耸肩,便直接走向2号房间,敲开门后,里面走出一个白种女人,接过服务员递给她的餐盘,还对他有说有笑的,然后给了他一张纸币,应该是小费,服务员微笑着接了钱,然后就转身走了。
也就是说,1号包厢是没人住的。
另外,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5号包厢那个大个子的行为来看,3、4号包厢和他是一起的,不然他不会替他们决定是否用餐。
第二,11个包厢有4个空着,住人的包厢中,除了3、4、5号,其它的都是服务员一敲门很快就有人出来接餐盘。
第三,坐软卧的乘客一般都是长途旅行,这个服务员应该是专门负责送餐的,所以白种女人跟他已经熟了;那么服务员肯定多次经历过被那三个包厢拒绝餐盘的事情,所以才会不理解。
3、4、5号包厢里的人显然很想要安静,连接个餐盘都觉得被打扰,好吧,那就让我的视线好好“打扰”一下吧。
@barneyfan 2016-03-13 14:54:00
楼主写的真好,就是每天更新的太少了,看的不过瘾啊
-----------------------------
哎,真不好意思。
@不带字 2016-03-13 15:14:00
今天就这么点?
-----------------------------
哪能,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