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得宠,却一点儿也没像别人一样持宠而娇,还是该干啥干啥。老佛爷老了,就爱个花啊草啊的,还爱打扮,秋霞的本事正对了她的脾胃。因此一年到头手脚不停得做绢花和各种小玩意儿。获得赏赐也不少。
深宫寂寞,宫女也不能出门,传递个消息啥的,只好通过太监,这一来一去的,秋霞就认识了当时任敬事房副总管的王公公。王公公虽说年纪大了,却是李总管的师兄弟,人性不大好,也不大坏,就相中了秋霞,要跟她结“对食”。
啥叫对食?这还是个古词,打三代就有喽。夏商不可考,周武王灭了大商,周公旦定下传之万世的《周礼》,礼仪人伦也成了体系,宫廷才肃然整齐,阉人、宫女各有专责。不过呢,阉人都是男的,胯下的宝贝儿虽然没了,也是人身,宫女就更不用说喽,男女之事、人之天伦嘛,到了情窦初开,在宫内或是公公看上了漂亮的宫女,或是宫女爱上了利索的公公,也像外头青年夫妻似得,短不了有个亲亲热热的,虽说不顶真事儿,可心里毕竟有个依靠,两情也能相悦。暗地里,这就传下了“对食”的老规矩。这一传,就是三千多年。历代君主自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对这些个身边的“猫腻儿”,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对食”说起来也不过是太监们看上了宫女,俩人偷偷私会,有些品级高、官爵大的太监,比如魏忠贤,公然设立府邸,跟宫女共处一室,同吃同住宛如夫妻,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不过呢,这种有其名无其实的关系,在太监来说自然是好事,可对宫女,可谓悲惨之极!
秋霞虽命如浮萍,可毕竟是个正常女人,也有自己的心思。入宫日久,对宫中制度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这宫女虽是伺候人的活儿,自小入宫,衣食无忧,比不上各宫主子们金尊玉贵,比外头小康人家的小姐们也差不离,年节岁庆,上头多多少少都有恩赏,加上是老佛爷宫里的人,更是拿着头一份儿。最让秋霞等一干贫苦宫女有个盼头则是,大内的规矩跟历代王朝不同,宫女能出宫!
单凭这点儿“恩典”,大清王朝就比秦汉隋唐以来的宫廷要“宽厚”些个。只因宫女卑贱,又是女子,自周代以后,历代宫女都没有出宫的规矩,不是运气好被皇帝宠信,升格成嫔妃,就是一旦红颜凋落,老死宫内。不介,哪有“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悲凉故事呢?
清代入关后,大概齐是圣祖康熙爷阅读前代史册,对这种“永闭宫内”的规矩心里不安,于是传下圣旨——凡选取八旗宫女子入宫伺候,待25岁立即开恩放出,允许嫁给民人为妻。永著为例。
这道谕旨不啻于浩荡春雨,普降甘露,引得八旗士民都山呼万岁呢。自打那以后,宫女们也就有了盼头。盼头是有了,不过其中也有不妥:那当儿结婚都早,女孩17嫁不出去,就叫老姑娘啦。等宫女25岁出宫,早已过了结婚年头,能找到啥如意郎君,再者宫女出宫,宫内不过赏赐个二三百两银子,剩下的日子,也是够受。不过,再怎么说,也比憋屈在宫里老死强呐。年方二八的秋霞打得就是这个主意,怎么能看上快50年老体衰的老太监呢?就没答应王公公,王公公知道人家不乐意,想使坏,还真有点舍不得,还时常给她传递些东西,送些吃食玩意儿,大面儿上照应着她,秋霞呢,看他年老心底还不算坏,也就帮着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这一老一少,在大内过得还算平和。
等光绪三十四年万岁爷、老佛爷两宫驾崩,宣统皇帝即位,隆裕皇太后看看境况不好,下旨遣散了一批太监宫女,以节俭用度。赚够了银子的王太监瞅师兄李总管都出去了,自己也告老出宫,秋霞自然也出了宫。俩人就此分开。王太监仗着多年搜刮的银子买房子置地,带着俩过继儿子在景山后街的大宅子里纳福。秋霞呢,姥姥早已去世,舅舅舅妈待她也不好,在庆王府做了几年侍女,看看年华已逝,只好托亲戚找了个丈夫,也是穷苦出身,一把子力气,在南城拉洋车混嚼裹,家里穷的叮当乱响,20出头了娶不起媳妇,中人相了相,跟秋霞说,人还不错,年轻体壮浓眉大眼的,老实安稳厚道,就是穷了点。秋霞一听就乐意,都是穷苦人出身,谁还嫌弃谁不成?小皇上退位第三年,俩人成了亲。
秋霞这就算苦尽甘来喽!
她在家里一边干些缝缝补补、一边做些个绢花往花铺里送,有时也换了男装去早市、鬼市卖,混点嚼裹钱,丈夫呢,一个穷汉得了这么个知书达理、身干利净颇会持家的贤惠媳妇儿,乐得无可无不可,整天高兴得傻笑。俩人蜜里调油一样,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唯一遗憾,就是不知道咋回事,一直没个一男半女,就这样,秋霞的男人也毫不在意,一如既往爱护着媳妇儿。
说来也巧,张大帅闹腾复辟那年冬天,秋霞正给住在景山后街的一位富豪内眷们做衣裳,猛不丁听见隔壁又哭又骂,一愣,咋这么耳熟呢?跟下人一打听,原来隔壁住的就是宫中那位看中她的王太监!
王太监流年不利,过继得俩儿子吃喝嫖赌抽学得样样精通,不几年就把王太监的家业毁得海干河落,家里的东西也卖光了,俩儿子早扔下老爹跑没了影儿,仆人们也偷摸了些东西各奔东西,就剩下王太监孤苦伶仃一个人儿守着所大宅子混吃等死!
秋霞是个善性人儿,念着往日恩情,觉得当年在宫中毕竟受过王太监的帮衬,这老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落魄如此,不能不管,便时常过来照顾,一来二去,就认了王太监当叔叔。老太监晚景凄凉,得此义侄女,大喜过望,只是家业败落,又染了大烟瘾,万贯家财被儿子们挥霍一空不说,大宅子也让他卖了,秋霞无奈,便把王太监接到自己家里住。
王太监这一来,原本和谐美满的小家就乱套喽!太监嘛,本就是不男不女的阉人,最会拈酸吃醋、蔫损坏,又赶上俩人在宫中有那么一段,如今王太监见人家小夫妻俩过得滋润幸福,自己先大不舒服,原先还有万贯家财,威势赫赫,又一风吹没了,自己个儿落魄如此,寄人篱下,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气恼不已。把这些年憋得气和恨,一股脑发作出来,还能有个好?拉拉跨了的王太监是年老心不老,吃饱了闲着见天找事,指鸡骂狗、无事生非!把在宫里学来的那些尖酸刻薄好勇斗狠的话头一把把往外扔,什么菜淡了、茶浓了、饭凉了、说话声音大了,好家伙!真把自己个儿当成了老太爷!
这还不算,只要瞅见人家小两口一亲热,王太监就嚷嚷着头疼脑热、叫死叫活,非得恶心人家一顿才算罢休。
深宫寂寞,宫女也不能出门,传递个消息啥的,只好通过太监,这一来一去的,秋霞就认识了当时任敬事房副总管的王公公。王公公虽说年纪大了,却是李总管的师兄弟,人性不大好,也不大坏,就相中了秋霞,要跟她结“对食”。
啥叫对食?这还是个古词,打三代就有喽。夏商不可考,周武王灭了大商,周公旦定下传之万世的《周礼》,礼仪人伦也成了体系,宫廷才肃然整齐,阉人、宫女各有专责。不过呢,阉人都是男的,胯下的宝贝儿虽然没了,也是人身,宫女就更不用说喽,男女之事、人之天伦嘛,到了情窦初开,在宫内或是公公看上了漂亮的宫女,或是宫女爱上了利索的公公,也像外头青年夫妻似得,短不了有个亲亲热热的,虽说不顶真事儿,可心里毕竟有个依靠,两情也能相悦。暗地里,这就传下了“对食”的老规矩。这一传,就是三千多年。历代君主自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对这些个身边的“猫腻儿”,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对食”说起来也不过是太监们看上了宫女,俩人偷偷私会,有些品级高、官爵大的太监,比如魏忠贤,公然设立府邸,跟宫女共处一室,同吃同住宛如夫妻,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不过呢,这种有其名无其实的关系,在太监来说自然是好事,可对宫女,可谓悲惨之极!
秋霞虽命如浮萍,可毕竟是个正常女人,也有自己的心思。入宫日久,对宫中制度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这宫女虽是伺候人的活儿,自小入宫,衣食无忧,比不上各宫主子们金尊玉贵,比外头小康人家的小姐们也差不离,年节岁庆,上头多多少少都有恩赏,加上是老佛爷宫里的人,更是拿着头一份儿。最让秋霞等一干贫苦宫女有个盼头则是,大内的规矩跟历代王朝不同,宫女能出宫!
单凭这点儿“恩典”,大清王朝就比秦汉隋唐以来的宫廷要“宽厚”些个。只因宫女卑贱,又是女子,自周代以后,历代宫女都没有出宫的规矩,不是运气好被皇帝宠信,升格成嫔妃,就是一旦红颜凋落,老死宫内。不介,哪有“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悲凉故事呢?
清代入关后,大概齐是圣祖康熙爷阅读前代史册,对这种“永闭宫内”的规矩心里不安,于是传下圣旨——凡选取八旗宫女子入宫伺候,待25岁立即开恩放出,允许嫁给民人为妻。永著为例。
这道谕旨不啻于浩荡春雨,普降甘露,引得八旗士民都山呼万岁呢。自打那以后,宫女们也就有了盼头。盼头是有了,不过其中也有不妥:那当儿结婚都早,女孩17嫁不出去,就叫老姑娘啦。等宫女25岁出宫,早已过了结婚年头,能找到啥如意郎君,再者宫女出宫,宫内不过赏赐个二三百两银子,剩下的日子,也是够受。不过,再怎么说,也比憋屈在宫里老死强呐。年方二八的秋霞打得就是这个主意,怎么能看上快50年老体衰的老太监呢?就没答应王公公,王公公知道人家不乐意,想使坏,还真有点舍不得,还时常给她传递些东西,送些吃食玩意儿,大面儿上照应着她,秋霞呢,看他年老心底还不算坏,也就帮着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这一老一少,在大内过得还算平和。
等光绪三十四年万岁爷、老佛爷两宫驾崩,宣统皇帝即位,隆裕皇太后看看境况不好,下旨遣散了一批太监宫女,以节俭用度。赚够了银子的王太监瞅师兄李总管都出去了,自己也告老出宫,秋霞自然也出了宫。俩人就此分开。王太监仗着多年搜刮的银子买房子置地,带着俩过继儿子在景山后街的大宅子里纳福。秋霞呢,姥姥早已去世,舅舅舅妈待她也不好,在庆王府做了几年侍女,看看年华已逝,只好托亲戚找了个丈夫,也是穷苦出身,一把子力气,在南城拉洋车混嚼裹,家里穷的叮当乱响,20出头了娶不起媳妇,中人相了相,跟秋霞说,人还不错,年轻体壮浓眉大眼的,老实安稳厚道,就是穷了点。秋霞一听就乐意,都是穷苦人出身,谁还嫌弃谁不成?小皇上退位第三年,俩人成了亲。
秋霞这就算苦尽甘来喽!
她在家里一边干些缝缝补补、一边做些个绢花往花铺里送,有时也换了男装去早市、鬼市卖,混点嚼裹钱,丈夫呢,一个穷汉得了这么个知书达理、身干利净颇会持家的贤惠媳妇儿,乐得无可无不可,整天高兴得傻笑。俩人蜜里调油一样,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唯一遗憾,就是不知道咋回事,一直没个一男半女,就这样,秋霞的男人也毫不在意,一如既往爱护着媳妇儿。
说来也巧,张大帅闹腾复辟那年冬天,秋霞正给住在景山后街的一位富豪内眷们做衣裳,猛不丁听见隔壁又哭又骂,一愣,咋这么耳熟呢?跟下人一打听,原来隔壁住的就是宫中那位看中她的王太监!
王太监流年不利,过继得俩儿子吃喝嫖赌抽学得样样精通,不几年就把王太监的家业毁得海干河落,家里的东西也卖光了,俩儿子早扔下老爹跑没了影儿,仆人们也偷摸了些东西各奔东西,就剩下王太监孤苦伶仃一个人儿守着所大宅子混吃等死!
秋霞是个善性人儿,念着往日恩情,觉得当年在宫中毕竟受过王太监的帮衬,这老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落魄如此,不能不管,便时常过来照顾,一来二去,就认了王太监当叔叔。老太监晚景凄凉,得此义侄女,大喜过望,只是家业败落,又染了大烟瘾,万贯家财被儿子们挥霍一空不说,大宅子也让他卖了,秋霞无奈,便把王太监接到自己家里住。
王太监这一来,原本和谐美满的小家就乱套喽!太监嘛,本就是不男不女的阉人,最会拈酸吃醋、蔫损坏,又赶上俩人在宫中有那么一段,如今王太监见人家小夫妻俩过得滋润幸福,自己先大不舒服,原先还有万贯家财,威势赫赫,又一风吹没了,自己个儿落魄如此,寄人篱下,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气恼不已。把这些年憋得气和恨,一股脑发作出来,还能有个好?拉拉跨了的王太监是年老心不老,吃饱了闲着见天找事,指鸡骂狗、无事生非!把在宫里学来的那些尖酸刻薄好勇斗狠的话头一把把往外扔,什么菜淡了、茶浓了、饭凉了、说话声音大了,好家伙!真把自己个儿当成了老太爷!
这还不算,只要瞅见人家小两口一亲热,王太监就嚷嚷着头疼脑热、叫死叫活,非得恶心人家一顿才算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