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正当刘公子、宋小姐阖家幸福,过着有滋有味的小日子之时,庚子年到了。


  好家伙,义和拳闹了山东,朝廷让袁大人去镇压,一窝蜂的义和拳却来了京城,闹得满城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后来又惹翻了洋人,八国联军攻了进来。


  此时,已经升为一等侍卫的刘公子,绝不含糊,仓促之间,连家都没来得及回去,带了仅有的几个人,随着同样失魂落魄的木总管,伺候着光绪爷和老佛爷,御驾逃亡,途中,才遇上了赶来的宋小姐。


  一路落魄到极点的老佛爷一行人,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尽了苦头,直到年末,才总算过了潼关,进了西安府安顿下来。


  这挡子口,木总管,因为年老体衰,事事不能像年轻那时的灵敏机灵,又加之路途之中,看光绪爷忍饥挨饿没人照管,总算念着光绪爷当年叫一声谙达,尽心竭力的侍奉他,又得小心翼翼得看老佛爷的脸色,这就被西太后看在眼里,慢慢的,对木总管的恩情自然还在,但亲近却别想了。


  算是慢慢失宠的木总管,大面上还得提着气硬撑着,在西安府待了半年多,幸亏刘安生公子忠厚仗义,跑前跑后给木总管张罗差事,才没出大错。


  后来,朝廷请了李中堂去京城议和,终于结束了这场大难,一行人马,又欢天喜地的回了京都。


  此时的大清国,早已是树大中空、民生凋敝、奄奄一息,刘安生公子虽然身在朝廷,可心里门清儿,跟宋小姐商量了,因为宋小姐的父母在庚子之变后都去世了,没了牵挂,俩人就想归隐山林,过几天清净的小日子。


  这天,宋小姐和刘公子,看着被抢掠一空后来木总管又重新装饰的酒醋面局的房子,沉默着。


  “明天是咱们去木总管家,还是请他老来这里呢??”


  宋小姐从包袱里,拽出一个小盒子“那些年收来的银子和我的陪葬、陪嫁,除了藏在井里的,都叫洋人抢走了,就是你家传下来的这个小盒子,还在我手上。你看看。木总管最近在老佛爷跟前不太好,咱们白住了人家这么多年房子,又得了不少银子,还是该去看看。这是店铺的房契和账目,除了咱俩够用的,也就完璧归赵吧!”


  俩人商量一晚,遣散了家人,只带了2个小丫鬟,除了自己的那些陪葬和足够的盘缠,宋小姐把银子都换成了四大恒的银票,密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跟房契账目归拢到一处。




  老佛爷的颐和园,叫洋人糟蹋的不像样子,又是袁大人,孝敬了200万两银子,正在修复,此刻,正住在西苑。


  在西苑北夹道的宅院里,夫妇二人,再一次拜会了木总管,此刻的木总管,早已没了当日的威风赫赫,风烛残年里,一头白发苍苍茫茫,皱纹更多了。


  二人说明来意,木总管心里不舍的“刘公子,过了年,我就想给袁大人写封信,让你去北洋任职呢,朝廷的侍卫,现而今不吃香喽,前程也不好。这几年,幸亏你在我身边,帮我料理了不少事务,不然,今儿咱们爷们估计早见不着喽!”


  刘安生见木总管心灰意懒,想起这些年的恩泽,也有些不忍,劝道“总管不必悲伤,您跟了老佛爷多少年!她老人家心里清楚,只是一时转不过弯来,其实小生也想劝您告老还乡,优游林下呢。不过,不久老佛爷可能就再加恩典,总管别在伤心了。”


  木总管听了,算是有了点精神头,点头称是:我是回不去喽,对这里情分儿太深,只等到老佛爷。。。。。我也就去了。。再说,大内的事,我们这些人,知道的太多了,人家能让你全须全尾的回去养老??呵呵呵,今天不谈别的,人各有志,我给你们践行!来人,摆酒!“


  三人对坐,说起了往事,宋小姐把银票、账目和房契归还,木总管苦笑了两声,也就收下了,刘安生觉得这些年受人家恩惠,也得表示表示,他把父亲留下小盒里的扳指拿出来了。


  刚说了句”木老叔,这是家父临终传下来的,这些年小生受老叔的照料甚多,所以。。。。。。“
  刘公子再看木总管,死气沉沉的眼中,竟然忽的放出两道又直又亮的光芒!!直瞪瞪傻了似得,顶着刘公子手里的扳指,嘴唇哆嗦着结巴了!


  ”这。。。。。这是天意!!。。。。。。天意啊!!!“


  说着,竟然颤巍巍冲扳指半跪了下去!!


  十七


  木总管半跪在地下,傻了一样直愣愣捏呆呆望着桌上那枚晶莹剔透的翠扳指,豆大泪珠滚瓜似得从眼里扑簌簌流出,半咧着嘴,像哭又像笑,却又不是哭,也不是笑。


  刘公子去拉他,木总管老迈的身躯却不动摇,猛地一手拿过来扳指,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个清楚,当看到内圈时,突然迸发出一阵枭鸟般的大笑,连带着脸上的皱纹都涨得血红!


  宋小姐也被吓坏了,找来下人,一起把木总管拉起来塞进椅子里,又灌了水,又要叫大夫,好一会忙活。


  木总管抱着扳指却像孩子一样任人摆布,刘公子纳闷,怎么一个扳指就把威名赫赫的内廷大总管吓傻了??


  过了个把钟头,木总管才渐渐恢复正常,闭眼流泪,一句话不说。足有半袋烟的工夫,才拿了手绢擦擦眼泪,说:来人,把廊房二条的刘掌柜叫来,快!!


  家人一窝蜂骑马去叫刘掌柜,这边木总管又让人拿来一个乾隆青花的大瓷碗,盛满了清水。




  经过详细询问,原来,刘公子也不知道这扳指的来历,木总管长叹一声,端了酒杯,静静抿着。


  不多时,大汗淋漓的刘掌柜被几个木府健壮的家人搀扶着,好似绑架一样,架进了客厅,噗通一声摊在地下大口喘着粗气。


  “哎呀我的。。。。。我的总管大。。。大人,您。。。。您。。。。您这是咋了??我以为是。。。。绑票的呢!”


  刘公子扶起刘掌柜,又请了安,才拘谨的坐了。
  @排山倒海胖胖 2016-03-09 09:54:00
  电视里有过关于木总管去世原因的纪录片,坟冢被破坏,挺凄惨的。
  -----------------------------
  是的,他的死亡现在还是个谜。
  @景德镇瓦片 2016-03-09 10:18:00
  楼主如果没有存稿,每天的更新量已经够大的了,大家不要催了。快洗萝卜不洗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文思也不是无穷,所以都不能透支。
  -----------------------------
  谢朋友理解!
  木总管阴沉着脸,恢复了一贯的威严势派:刘掌柜,您看看,这件东西,你认得不???”


  刘掌柜先洗了洗手,擦干净,拿过扳指,先是心里大吃一惊!!


  这是件武扳指,缅甸翡翠的,水头好到了极点!!晶莹剔透自不必说,连半丝云雾细绺都没有,完美无瑕,并且,浓艳无比,这绿,不是菠菜绿、黄阳绿、葱心绿和青绿,碧绿如清澈流水,是真正的纯正透绿,润泽滑腻,如同婴儿肌肤一般,而且,对着阳光轻轻转动,里面仿佛有股水晶般的五色祥光,盈盈流动,霎时惊人!!


  老年间的扳指,自康熙之后,便有了文武之分,乾隆时期讲究到了极点。
  武扳指儿多素面,光润无纹,取个自然天成的意思,也是八旗贵胄和子弟们彰显男儿气质戴的,文扳指儿多于外壁精雕镂诗句或花纹,题材材质多样不一,各种金玉宝石玛瑙翡翠以及琉璃、套烧玻璃,五光十色名贵非常,纹饰多用吉祥如意的花纹,比如万代福禄、三阳开泰、五福临门、福寿长春、江山万年等等等等。
  那些爱显摆的,比如高宗乾陵爷,玩儿的扳指大多是文扳指。


  而翡翠硬度极高,自打晚清流行以来,多为素面的武扳指。


  刘掌柜抖动收,小心翼翼把扳指放入乾隆青花大海碗的水中,几人眼珠子紧盯着,扳指入水,没有半分钟,一道春水般的盈盈绿色,似活了一般,迸发出来,连带着碗里的玉泉山水纹,轻轻拨动,一碗清水,顿时被霞光映得满碗春晖!!!


  此时的刘公子、宋小姐和刘掌柜,都傻子般哑口无言。。。原来看着不起眼的一件扳指,竟有如此神妙之处!!


  这比天桥说评书的张快嘴说的,杨香武夜盗九龙杯里的康熙爷的九龙杯,还贵重吧?!!


  绿色的霞光袅袅盈盈,在水中安静的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而木总管喝了杯酒,冲刘掌柜点点头“你既然认识,就说说吧!”


  刘掌柜惶恐不安的挪动着身子,嗫嗫喏喏不敢出声,忍着巨大的震撼,才小声说”既然总管大人和刘公子不见外,小人就说说。


  这枚扳指,我也是听我师父说过几句,但这些年,根本没见过真东西哦!!


  翡翠这玩意,明末就有了,那时节,抛光不好,硬度也高,没人拿着当宝贝,西南一地多用来做劣质的首饰。
  后来乾隆爷大征缅甸,缅甸臣服,这才通过商路,知道了有这种材料。翡翠才由云贵总督,贡入内廷。
  乾隆爷好古,对这种光泽不好、又不易雕刻的玩意,也着实不喜欢,那当儿,亲贵皇室,一般都玩西域的和田玉。
  后来到嘉庆爷之后,西域商路逐渐不同,朝廷也废了进贡玉石,内廷留存的玉石,基本都是乾隆爷当年攒下来的,咸丰爷之后,内忧外患,玉石更加减少,而东南等地,这才把上好的翡翠进贡入内,成为老佛爷和给位主子们的心爱之物。






  这东西,大名叫玻璃翠,最好的,就是缅甸国帕敢一带出产的,也叫老坑玻璃翠,传入我国之后,又起名叫祖母绿,其实跟西洋人说的祖母绿宝石,是俩东西,以讹传讹嘛。其特征呢,是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颜色讲究一个深而不暗,色泽鲜艳、纯正的绿色,即颜色不偏灰,均匀度好。透明度也好,像西洋水晶玻璃似的为贵。


  而这种老坑玻璃翠里,有一种极品材料,就是这种!!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不是什么这绿那绿,缅人叫大镇绿,传到咱们大清国,叫透水绿!!这么个小玩意,只要把它投入水里,一碗水,一盆水都能被绿色祥光映照,满盆的绿光盈盈容容,环绕以五色祥光,是万中难得一的至宝!


  我师父那时说了,这种东西是天赐的宝物,有些玩这个的,别说见,就是听,一辈子都没听说过。而且,缅甸出产的这种材料,都是小料,没有大料出过世,因而就成了价值连城的宝物喽!“



  看刘公子疑惑,刘掌柜赶紧拍着胸脯说:公子!您别不信!!您知道,荣中堂他老人家最喜欢翡翠,这是连老佛爷都晓得的事,木总管可以作证。庚子之前,荣中堂派人找我来了,要踅摸这玩意,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派人去广东、广西、云南找了一圈,才找了两块小料,纯正的祖母绿,还不是透水绿,雕了一个扳指、一个翎管送进去,那翎管漂亮极了!玻璃底子能看清楚毫毛!就这,荣中堂还不太满意呢!按说这东西,连大内有没有都两说着,您是打哪儿得来的???
  ”荣中堂那对翎管我知道”木总管微微点头“他过生日,老佛爷还派我赐给他几件翡翠玩意儿呢。那翎管,也是流光溢彩不是凡品,听说花了3万多两银子??”


  刘掌柜尴尬的笑笑,算是默认了。


  木总管拿了烟杆,长吸一口娓娓道来“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么贵重的玩意儿,刘公子他父亲怎么得来的,我现在只能猜出个大概齐。可是,这东西原本是谁的,你们知道嘛???”


  见众人都摇头。木总管仿佛回到了当年年轻风光时候,微微笑道:你们怎么不问问,这么贵重的玩意,我怎么认识??刘掌柜别插话,实话说,我在内廷当差40多年,这玩意,就见过2件。
  “2件?!!”刘掌柜惊呼道。


  ”不错!这东西大有来头。记得,那时同治四年,我还在储秀宫跟着老佛爷做御前小太监。你们可能知道,我进宫,是托了人,这人,就是早先的内廷总管,安大太监!“




  原来,40多年以前,咸丰爷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朝廷内外很快分裂成两大派,在洋人的支持下,东、西太后联合小叔子恭亲王,把咸丰皇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给废了,这位道光皇帝的六皇子、咸丰的亲弟弟和同治皇帝的叔叔,就成了大清国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明面上,两宫皇太后和小皇帝做主,其实呢,两个太后都才二十五六岁,小皇帝更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女人垂帘听政,毕竟是听政,朝廷大事,外头还得靠恭亲王主持。


  这位六爷,成了大清国唯一的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管理内务府事务、管理神机营、锐健营,又加了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的官儿,集军政、皇室、宫廷、禁军所有权力于一身,成为大清国实际上的当家人!
  而安总管,此人也大有来历,这人,本来是西太后宫内的小太监,溜须拍马伺候主子那叫炉火纯青,天生一张巧嘴,哄得西太后在懿贵妃时,就拿他当心肝儿小宝贝宠着,后来干掉顾命八大臣,小安子又在西太后指使下,玩了一招瞒天过海——以自己亲身犯法,被西太后下令重责处置,八大处控制的热河行宫禁卫人员,早就看他不顺眼,把他打了个半死,撵回京师。这些人没料到,差点被打死的小安子,内衣里却带了一张由两宫皇太后,联名签署的给恭亲王的密诏,让他联络内外臣僚和洋人,干掉八大臣。


  后来恭王遵命行事,满蒙亲贵重臣和洋人里应外合,才除掉了刚刚拿到政权的顾命八大臣。


  由此,小安子成了西太后身边红的发紫的大红人,没到30岁就做了储秀宫大总管,四品顶戴,论起来不过是一个四品,可仗着西太后宠爱,小安子端的是权势熏天,连小皇帝和各位亲王都敢顶撞,卖官鬻爵贪污使坏,干尽坏事。


  木总管跟安总管,在老家是连着宗族的老亲,虽说隔了七大姑八大姨十八辈子亲戚,木总管还算是安总管的表叔辈,可毕竟是亲戚呐,木总管当年做了太监,就是一手被安总管指教提拔,视为亲信的。


  跟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安总管相比,木总管,总算是厚道点,知道安总管犯了众怒,连同治皇帝都想杀他泄愤,因而经常提醒,安总管哪里把木总管放在眼里,该怎么干,还是老样子。


  安总管立了头功以后,觉得宫内事务他说了算,就渐渐干预其朝政来了,恭亲王当然不愿意,经常呵斥他,由此,安总管就对恭亲王怀恨在心,俩人憋着劲要干到对方,小安子又嘴巧,经常在西太后面前说恭亲王坏话,挑拨离间中伤其人,弄得西太后也对自己的小叔子恭王有了戒备,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一来,咸丰的正牌子皇后,东太后又对小安子大为不满。




  这些弯弯绕,是外人挤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


  正巧,同治六年一天,六爷恭王,正忙得不亦乐乎,有个外官,想放粤海关监督的肥缺儿,此人家里做了几代肥缺官儿,不差银子,可六爷好歹是个亲王,又赶着整顿吏治,不能那么明目张胆的送银子,这官知道八旗亲贵都喜欢个小玩意儿,就花了重金,请人去缅甸找了半年多才找了这么一块翡翠,雕了个武扳指送了上去,恭亲王奕一见大喜,没几天,军机上传下单子,这人就补了广东海关监督,发财去喽。
  要说奕那时候也才30多岁,年轻气盛,又是亲王领班军机大臣,也爱显摆招摇,您说,这么贵重的玩意,自己在家、在外头戴戴也就的了,六爷却一直戴在大拇指上,到处招摇。


  这下子,就让安总管看见了。小安子多有心机,跑回去跟西太后添油加醋一说,六爷自己整顿吏治,可家里却广收贿赂,一个扳指就花了十几万银子,因为内廷费用不足,让恭亲王想办法却被左右推搪的西太后,勃然大怒,心里把恭王骂了个狗血淋头,可慈禧知道,这时候正用人之际,小安子又一向跟恭亲王不对付,于是,杀伐决断心机深重的慈禧太后,轻轻一笑就过去了。


  正当小安子疑惑不解。西太后却出手了。


  这天,正当恭亲王进养心殿跟两宫皇太后禀报政事,西太后没等他说完,抿着嘴笑了”六爷,听说你得了一件宝物,赶紧拿来让我们姐俩看看!“说的恭王一惊,再看看西太后正盯着他手上的扳指看,心里明白了,原来是小安子在西太后那里放了话儿!


  可面对两宫,又不能说没有,奕只得摘下来,让太监递给了西太后。谁知,这位佛爷,递给东太后看了看,顺手就放在御案上了。


  等政事说完,奕就等着赏换扳指呢,等来等去,俩嫂子不说话,奕又气又急,还不能明着要,想想毕竟是皇太后张嘴要,算喽,给她吧!


  就跪安出来了。




  转过天,恭王又进宫理政,刚进了隆宗门,安总管带了一大群太监等他呢。请了安,小安子嬉笑道:六爷!听说您得了一件宝贝扳指,前些天我想要来玩玩,又怕您老舍不得,这不,圣母皇太后赐了我一个,您瞧瞧,比您的怎么样啊?!”
  说着伸出手显摆,奕一看,气的怒火上涌!!原来,自己价值十几万银子的扳指,套在了这个太监大拇指上呢!~


  毕竟是亲王哦,恭亲王尽自咬碎了钢牙往肚子里咽,可愣是装迷糊,还欣赏了一番。


  回了家,恭王琢磨了好久,暗下决心——小安子,爷不宰了你,就不是你六爷!!
  那当儿,木总管还是小太监呢,听安总管嘻嘻哈哈把这事当笑话在大内到处乱说,就知道,安总管命不久矣!!


  果然,过了一年多,为同治爷准备大婚,小安子跑前跑后,想去江南搜刮一番,说的西太后耳朵根子烦了,就让他去了。本来让他悄悄去,偷偷回来。好家伙,这位安总管,雇了十几个彪形大汉的保镖,带了自己的几个徒弟,拉上古玩店的几个老板,偷着把大内内库里的珍宝,拉走了好几十箱子,还别出心裁的带了自己刚娶的小媳妇!!!


  一路上浩浩荡荡大张旗鼓,惹得各地督抚全知道喽。


  其实,恭亲王早就接到了密报,知道小安子要出游江南,这下抓住了把柄!按照大清国的祖制,太监无故决不能出宫半步,更不能随意出京。


  虽然老辈子的祖制早就被废了不少,两宫皇太后都垂帘听政了,可祖制这顶大帽子还在呐,这就是杀手锏!


  等小安子平平安安出了京城,探马警卫一站站回来密报,恭亲王奕觉得时候到了,立即进宫,把这事说给了同治爷,小皇上听了龙颜大怒,更说给了东太后听,最终,在三人联合指挥下,六爷在军机处立即拟旨——敕命山东巡抚丁宝桢,将招摇过市的太监总管小安子,立即锁拿,公开正法!


  这么着,小安子一条命,就送在这儿!这源头,别人不晓得,木总管可是门清儿!!


  后来,侍卫亲军查抄了安总管带往江南的珍宝物件,其他的都在,可独独少了六爷的那枚扳指。恭王报了仇,可翡翠扳指不翼而飞,最后到死,恭王也再没见着自己这件宝物。


  说完这段往事,木总管脸上纵横的皱纹急剧抖动着,衰迈而迷惘,久久不能平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