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青砖甬路直通到大厅门口,此时,大厅的红木雕花门开了,一个人踱步走出。
看年纪,大约有50多岁,满脸黑瘦,死鱼眼、厚嘴唇,脸上的皱纹堆起,每个里面,都藏着一段隐秘的往事。
穿了身月白纱袍,没系腰带,脚下白袜云头履,全身简洁干净,透着灵敏,纱袍右面,透出一条粗粗的金表链和手上的白玉指环,透着贵气。
不用问,这位,就是老佛爷跟前儿的第一红人,御前太监首脑人物、名镇京师的内廷大总管木公公!
刘公子大步上前,坏了,没准备行什么礼节,按说见了这位二品顶戴的超级别大太监,磕头是肯定的,不过刘公子内心当然不肯。
打千儿那是满人的礼节,抱拳呢,有点不尊重。索性,刘公子像进学堂见老师那样,深深一揖:晚生问候木老公公!!
木总管挥手,其他人退下,只留着小木在一旁伺候。
看他,先是给刘公子打千儿行了礼,吓得小木在旁边眼皮直跳!起来又是一抱拳,弯腰说道”老朽不才,幸蒙公子搭救,以全活命!!公子救人危难、义薄云天!请!!
刘公子还礼不已,跟着木总管就进了屋,心里还咂摸着———别看是个太监,这位总管老爷,说话还挺有学问。
屋子里没有刘公子想象的那般奢华富丽,五间内客厅,全是一色花梨木装饰,透雕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紫檀木大落地罩,上面镂雕的富贵长春和松鹤延年,煞是精神。
一色的水磨砖地面,铺着彩绣四君子地毯,西边两间,被一道万福如意葫芦落地罩隔开,里面是书房,东边两间也是琳琅满目的宋元瓷器、玉器玛瑙的小摆件,错落有致的安放在一水儿的紫檀家具上。
正中央的墙壁上,一张硕大的福字,龙虎飞腾,大大的写在泥金宣纸上,气势不俗,天头盖了一方——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皇太后之宝。
两旁是竹皮洒金宣的对联————天恩远博邦家运、忠厚门风受业长。看印玺,也是御笔。
对联下面是一张楠木条案,上面供着福禄寿三星,赤金打造,2尺多高,前头还有一块泥金蓝底万岁龙牌,九龙环绕,刻着恭祝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吉祥话。
紫檀嵌染色象牙的八仙桌,两边却是明式的圈椅,左右一拉溜全是楠木錾银的官式座椅,桌上,一套康熙硬五彩的八卦茶碗里,正冒着热气。
“请上座!!”木总管不由分说,把刘公子摁在上首的圈椅上,自己坐了下首,问小木太监。
“刘公子是我的恩人,不是外人,今儿有什么可吃的物件??”说着,自己亲自起身递了一个鼻烟壶给刘公子,
“这是荷兰货,酸头小,请试试。”
小木垂手侍立,听见喊他赶紧打千儿“回师父的话,黑龙江将军,送来的那几对熊掌还没吃,还有几份奉天将军送来的鹿肉、鲟鳇鱼、野袍子和飞龙,都在冰窖里搁着,其余的。。。。”
“胡闹!刘公子不是外人,你弄这些花头玩意做什么??去,把浙江巡抚送来的笋子、鲜鱼做点来。配上咱们自己园子里种的瓜果,鹿肉不要,蒸几根鹿尾,还有内务府立大人送来的螃蟹。去吧,叫他们小心伺候!做好了我有赏。”
刘公子虽说也是官僚子弟,哪见过这种势派,又见老佛爷的一等红人木总管如此谦恭有礼,不禁心中琢磨——这人,虽是个太监,却不简单!!!
不大一会儿,外头帘子挑起,小木公公一连声响起——打帘子!!
霎时间,如游龙入海一般,一溜儿进来数十个约可10来岁大小,俊秀的少年,都是华服璀璨,手中捧着一个个泥金大红雕漆的捧盒,铺排在红木圆桌上。
木总管说是要简单点,满眼望去,一色康熙五彩官窑的碗盏调羹,碗盘上面,扣着银框玻璃面儿的盖子,两双紫檀木镶金的牙筷摆放整齐,一支金胎画珐琅嵌珠宝的酒壶,两只雍正官窑的粉彩葡萄杯。古色古香,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再看桌上的菜肴,都是简素而大有来头,猴头燕窝自不必说,一个大海碗里,飘着几条红润润的鹿尾、配着三盘时鲜果菜,是小黄瓜、莲藕和蕨菜,一碗花旗参炖酸菜野山鸡,冒着热气,配着两盘晶莹的虾仁和鱼片。
一条清蒸鲥鱼,鲜香满鼻,一盘素炒笋尖,清新淡雅。外加一大盘热河名吃,五十两豆腐,洁白似雪,配着一碗南味烧鸭。中间一个小四方楠木桌子,宫中叫涂思根,摆了六盘细巧宫点,一旁的小茶几上,还放了几瓶洋酒和汽水。
“刘公子,请上座!螃蟹一会儿就得,凉了吃了伤胃口,老夫不能多饮,请,小木子,打碗盖!“
话音刚落,小木子吩咐众人,一起揭开盖子,奇香异味顿时汇聚成一股奇妙的香气,充满了内客厅。
刘公子不敢大意,到底坐了下首,跟木总管饮酒聊天。
一聊天,刘公子才发觉,这位名满天下的木大总管,并不像外面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满心嚣张,说话语气动作,都恰到好处,说起朝廷宫中的往事,也是大大方方侃侃而谈。
刘公子借这个机会,把自己与宋小姐的以及双林寺的事说了,引起了木总管大笑”原来如此!!真是少年英杰!
这档子事,我隐约从九门提督那里,听了几耳朵。还当笑话儿说给老佛爷听了呢。这事不难,都包在我身上!这酒乃是宫中的玉泉春露,不醉人,请公子放开量喝。”
木总管见刘公子一表人才,又诗书武功都有,大起爱才之心,想了想,起身到书桌旁,思索着提笔写了几行字:小木子,拿我的片子,把这个交给九门提督福大人,就说,过几日请他过府一叙!
@景德镇瓦片 2016-03-06 11:06:00
对不起了,楼主,原来是同一个人啊。
-----------------------------
没关系呵呵呵,误会而已,请大家多多支持!
回坐之后,木总管点了旱烟杆,推心置腹的问:刘公子,我这人呢,您大概齐在外头也听人说了,您是英杰人才,我也不敢让您归道我门下,只是现而今就算娶了宋小姐,以后您得有个实实在在得打算呢,或是为官或是经商,您怎么想的,不妨说出来,我也能帮您颠陪点主意。“
刘公子稳稳神儿,想想说:学生想继续做点小生计,等到后年春天乡试,再说。在仕途上,我也不太懂,请公公指点一二。
木总管嘻嘻笑道:指点谈不上,我从小也没读过几本书,您年富力强,少年有为,这事我是这么琢磨的,您想,顺天府的乡试,得等1年多,乡试过了,还得等2年多才到会试,从举人到进士,那是一大步。现而今朝廷兴办了不少学堂和新军,倒是不错的路子,听您说,上次没考好,万一这次再绊住了,会试得等到那年?再说,会试完了,还得在翰林院朝考,考完试才能入院,再等多少年,才能点中差事,这步路子,太长了。也不符合您的心性。“
刘公子一听,里面那么大学问,顿时愣住了。
”您想,您总不能一直考下去吧?人家宋小姐嫁了您,不就图个平安日子或者为朝廷效力,封妻荫子不是??您知道这个有个袁大人,在天津小站练兵,有些成效,奏报了朝廷,把他的把兄弟徐菊人调去当参赞,徐某人原来在翰林院算个啥??黑翰林,穷的到了夏天去当铺当被窝的主儿,现在可抖起来喽,还不是新军吃香升得快??“
”那学生可以投奔新军。我不怕上战场!”
”不是那一说,公子,要说去新军,武卫军五支兵马,我写个条子您就随便去了。可这样,显示不出您的才能,也让别人说,您是走了我的门路才升官的,对我无所谓,今后,对您的前程可就难说喽!再说,军营重地,跟朝廷说不上话,您就是做的再好,我也管不上不是?“
刘公子听了心里有些感动,这老太监,还挺能为别人着想!
”这么着,您呢,委屈一下,现在我府上,做个西席老夫子,我也有几个过继的侄子要学习,您再传授一下他们武艺,每天一上午就行,下午您回去温习您的功课,每月给您薪银,多少不计,是个意思。
等后年春天考试,您就别管了,现在文科不好考,咱们就考武举,再进会试。等点了武进士,后面的题目,您就好做喽!!也不算我报您的恩,也不算您巴结攀附我,您跟宋小姐,还能有个生计,您看怎么样。“
这下子,刘公子不能不佩服木总管的心意了,怨不得这位木公公在深宫大内得宠30多年不衰,恃宠而不骄,礼贤下士,做事有里有面儿,能说到人心里,还显得真诚。还真得对他刮目相看。
刘公子毕竟是读书人,思索着:多谢公公指点!家学一事,学生肯定尽力,考试,就看运气和努力了。
两人谈得投机,直聊到桌上的镀金自鸣钟,咣咣咣咣连打了四下,这才结束。
木总管嘱咐:既然如此,海淀这里,我还有一处小小的房子,后天您就搬过来,方便教导子弟,也省的跑来跑去,等天凉了我陪老佛爷回京,您再回去,京城里您别凑合了,我来安排。
说着,也不管刘公子愿不愿意,叫来小木,细细吩咐了一会儿,小木点头称是,木总管直送到大门口,才握手而别,说好了3天后搬来。
刘公子顺便把刘掌柜准备的礼物,说话实说送给了木总管,惹得木总管直摇头”这个刘滑头,净跟我来这套。
回身递给了家人。
刘公子坐在车上,仿佛做了一场梦,听说木总管能解决跟宋家的婚事,还能帮忙平了双林寺一案,这心里又惊又喜又忧又闷,是五味杂陈,哎,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大威势!!
小木在车厢里,昏昏欲睡,走了半天,都进了西直门好久,也没见自己家那条胡同。
“木公公,咱们这是去哪??”
小木露出狡黠的微笑“公子爷,您就别管了,只管跟我走就成!您今天可是露了脸!”
“啊?!”
小木笑到:您心里是不是在琢磨,救了木大总管,怎么没见他送金银财宝房屋土地??哈哈哈哈”
“哪里话!我不是那种人。”刘公子沉了脸。
“玩笑了,公子爷,您往外瞅瞅,咱们到哪儿了??”
说着挑帘一指,刘公子呆了。
原来,这辆轿车,顺着西直门一直往西,再往北,进了皇城,这下子闹得他晕头转向了。
“这是酒醋面局胡同,下车吧您呐,咱们到家啦。”
两人下了车,正面是一座阔大的四合院,在皇城东北角上,看规模,比海淀那座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门口,20多个穿着干净的家丁老妈子丫鬟,整齐划一的打千儿喊道:给宋老爷请安!!
还没等刘公子说话,一群人簇拥着他进了大院,好家伙,这里门廊富丽、屋宇高敞,一层层院子看不过来,门廊下,都挂起了各种各样的锦纱、紫檀和牛角灯笼。
等过了两层大院子,进了上房屋,门一开,刘公子一惊!
原来,宋小姐款款走出来,福了一福。
如坠云雾的刘公子进了屋,落座,小木当着两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袱“这是我师父吩咐我送来的,刘公子,您看,这是这座宅子的房契,这是大栅栏1座银号、2个绸布店的房契和账本子,这是东城2个当铺的房契和账本子,还有1个五粮店,1个饽饽店。都是送您的!您可不能不要,瞧这边,书架子上的书籍、桌子上的文房用具,都是我师父让我从家里搬来的,说您温习功课用的上,全送您了!小姐,也是我派人接过来的,您就放心大胆的教我们侄少爷的功课吧!刚才那些家人,都是我师父府上的,也一并送您了。“
说完放下东西,打千儿就跑了,仿佛怕刘公子追他。
刘公子拿着一堆房契账本,彻底懵了。。。。。。
十五
刘公子回了这座酒醋面局胡同的新家,把事情给宋小姐说了,宋小姐倒是很有主意:这样来说,咱们先请他帮着把亲事定了,这些买卖铺户,不过是身外之物,哪天公子要走,咱们连同这座房子,还给他就是了。
刘公子定定神,说”我是心理不忍,这么大的产业,没有20万银子,办不下来,还有后面的武举考试,都得欠他的情呢。
“不是这么一说,公子请想,木总管也不是傻子,他做什么让你考武科??难道就因为救他一命??这里面的门道,还深着呢,就算咱们现在不要,扔崩的走了,谁也不知道,可毕竟我家里父母都在,双林寺的案子,也得找个机会结了,不然咱们就算漂流到大江南北,也还是大清国的地盘不是??再者,公子若是日后真的发达了,您心性正直,咱们不攀附他,持平就是了。不过,这个机会不可失去。”
俩人又计议一番,定好了借鸡生蛋,绝不作恶的想法,要见机行事了。
刘安生公子算是稳定下来,在酒醋面局的大院子里待了2天,毕竟不习惯,又带着宋小姐去了海淀,一是要教学,二是得避着点宋家人。
木总管的几个侄子,有几个都在总角之年,最大的不过13岁,看起来也是富贵出身,不过,比一般官宦人家的子弟,礼貌周全,还强些个。刘公子不含糊,诗书礼仪加上功夫,实打实的教开喽。
@燕幽圆 2016-03-07 14:23:00
实打实的开教咯~~~
三爷、您这一句一顿的描绘着、
我脑海里一瓦一柱的就出了一个布景、
可比电视里一个深景来得精彩呐~
-----------------------------
过奖了朋友,谢支持!
@美呆v 2016-03-07 14:22:00
后面的内容不错,越看越有趣了,什么时候出书啊?
---------------------------
谢支持!看缘分吧呵呵呵。希望能多奉献给大家一些好故事,一起感受老年间的往事。
不到半个月,朝廷下了旨意——双林寺一案,显见是谋取陪葬钱财,广大和尚与张财分赃不均,互殴身亡。着刑部、大理寺和步军统领衙门,迅速结案。
不消说,在权势熏天的木大总管指点下,这葫芦提的一桩公案,就被刑部、大理寺和九门提督府一群糊涂官,三下五除二就结了,因为“案犯”都死了,尸体、陪葬金银不见的重大疑点,也被刑部的文书一笔带过,这些糊涂官们,终于想方设法费尽心机,给木大总管圆了面子。
接下来是谁也想不到的事,刚刚当上半年多刑部侍郎的司马大人,做了刑部堂官儿还没稳当,突然,一道严旨掷下------奉上谕,查刑部侍郎司马,奸猾狡诈、颟顸糊涂,于公事推诿塞责、冤狱嘈杂,着即革去一切官职差事,交都察院、大理寺严加议处!久闻其子司马可贪婪狠毒,包揽讼词、收受贿赂、借其父之名,招摇过市,害人甚多,着立即革职拿问,交都察院、刑部严加审讯!!钦此。
这道旨意一下来,九城震动!!连辅政的庆王爷也傻了,这司马大人和儿子司马可,原本就是遛狗子拍马屁出名的主儿,在几位王爷跟前儿走的流熟,几位大军机那里,也是时不常的走动送礼,这才补了刑部侍郎,怎么会一下子来了个大翻盘呢??
真是奇哉怪哉!!后来,宫中传出信儿来,说是司马大人的儿子,把木总管给得罪了,这可好,原来还去安慰问候的官员们,一窝蜂的散了,刑部、都察院的官儿们,原本还想法外超生他,听了这话头,把满腔情怀都缩了回去,公事公办起来。
俗话说,人一走,茶就凉嘛,最终,司马家被抄家拿问,全家问罪,流放到了黑龙江,永远不赦。直到最后被窝囊死,司马大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喽,倒是他儿子司马可心里有点明白,也被九门提督的如狼似虎的衙役们,一路走,一路棍子打,年纪轻轻就死在奉天府的路上,结束了他继续作恶的人生。
不用问,这些事,都是木总管一手指挥的,小木子还当笑话讲给了刘公子听,刘公子虽然没了责任,还报了仇,总觉得,官场宫廷真是虎狼之地,令人不寒而栗。
司马家出的这档子事,也吓得宋胖子不轻,毕竟俩人原本定过儿女亲家,为了这,他还出去打听了好久,可认识的人面子太小,总也没问出啥。一个兵部员外郎,继续在家候补吧。
这天,闷闷不乐的宋胖子正在家里喝茶,外头人来报——木大总管府,有人递帖子来了!!
宋胖子一惊,慌得赶紧换了衣服,颠着庞大的身材,跑到门口迎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连大门儿都没进,递过来一张帖子,几个泥金大字,工楷描写——总管木,拜上。
本来就心惊肉跳的宋胖子这种狗屁芝麻官儿,跟木总管离得十万八千里远,根本说不上话,这下,更不敢收帖子喽!赶紧双手奉还,掏出50两银子的银票塞给小太监,请他喝茶。
小太监这才露出半丝微笑“谢宋老爷赏茶钱!我们总管说了,请您明天上午去西苑门外夹道胡同等着,有话说。
您可别误了!”
宋胖子满脸堆笑,连连点头。
目送小太监走远了,宋胖子心里纳了闷:自己跟木总管说不上话,就是大笔的送银子,人家也许都不正眼看一眼。木总管身边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六部的大人们排着队还挨不上边儿呢!就是内务府的总管大臣或者庆王爷,见了他老人家,也得恭恭敬敬的礼让八分,叫我去做啥呢??!
不知道是福是祸的宋胖子,一晚上折饼似得没睡着,第二天一早,早早就换了身华服,咬咬牙带了3000两银票,坐车到了西苑。
西苑,是皇上万岁爷和皇太后在内城里面的离宫之一,又叫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毗邻,风景优美、宫殿巍峨,尤其是光绪爷亲政之后,老佛爷归政,为了有个晚年舒舒服服的养老地,除了在西郊重建了颐和园,又花了数百万两银子,大肆修建三海各殿宇,新建了仪鸾殿,作为老佛爷在皇城里的养老之所,其实,老佛爷何曾一天歇着呢??
这里也门禁森严,护军营、神机营的兵马,加上大内侍卫、乾清门侍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防护的固若金汤。
宋胖子就是个候补的部曹小官,连大内紫禁城都没进去过,哪见过这势派?!心惊胆战的找个墙根儿,刚蹲下,几个侍卫亲军就来询问,吓得他赶紧起身解释。
“这是有规矩的地方,别乱闯乱走!!到西苑门外护城河边上待着去!再胡乱看,我们就要拿人啦!”
被嘿呼了一顿,宋胖子小跑着蹲在护城河边上,从7点多钟,直到了11点半,没见人!
正在他满心焦虑之时,昨天去他家的小太监喘着粗气跑过来“我说您宋老爷!真够可以的!让你在西苑门夹道等着,怎么跑这来了??赶紧的吧,我们总管刚从颐和园下来了!!再晚了,老佛爷歇中觉起来,又得叫了。“
宋胖子跟小太监道了歉,随着一路小跑,进了西苑北夹道儿,一条不大的胡同,里面可是别有洞天,这里,也是木总管的一处宅子,乃是老佛爷亲自御赐给他,歇脚休息的地方。
宋胖子晕晕乎乎不知道进了几道门,客厅里,这位木总管正穿着蟒袍,带了大红的珊瑚顶子,若无其事的坐在那品茶呢!
”属下、、不是,是小的。。。。。也不对,下官、下官给总管大人请安!!“宋胖子激动的满脸涨红,趴在地下大气不敢喘。
少顷,木总管才懒洋洋的说:起来吧,不必这么大礼,给宋老爷搬凳子。
”不、不敢,小的站惯了,不敢在总管面前坐!“宋胖子堆着笑说,
”呵呵呵呵,你这个人儿,真有点意思,你这话,是我们在老佛爷跟前儿常说的,怎么,我又不是老虎,能吃了你?!今儿叫你来,不为别的,是老夫要跟你结个亲!”
“啊??!!结、结、结亲??!!”宋胖子的大脑袋出了一头热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木大总管,总算把宋小姐暴死又活过来,跟刘公子的事,简略的说了,又说,刘公子不仅是他的恩人,俩人还是把兄弟“这么着,我兄弟的事,我做主,你女儿的事,我多少听了一耳朵,你这当爹的,也忒狠了点!老佛爷看戏还整天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嘛,你可好,逼死人命,这次我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你要是愿意,咱们下月初六就办事,你要是不愿意嘛。。。。。。。”
木总管阴阴笑着,望着浑身颤抖的宋胖子“要是不愿意,这话就不好说了,老佛爷最爱听故事,哪天,我把你家这档子事,当个笑话儿说给她老人家,请她老人家给断断???
”噗通“一声,宋胖子瘫软在地上,大声说”愿意!!我愿意!就是倾家荡产,下官也愿意,全凭总管大人处置!“
木总管从袖子掏出两张银票搁在桌上“愿意就是你的福气。咱也不用你破费,我这位兄弟我知道,是个厚道人,这是两万银子,1万两,给宋小姐置办嫁妆,1万两,给你们家下人们做衣服、买杂物、收拾收拾院子,打扮的华丽点!我要派人去看哪!”
“不敢让大总管破费,下官。。。。。”宋胖子还没说完,木大总管看看赤金怀表“到点了,我得回园子了,老佛爷该起了。你办好你的差事,其他事,你就别管了,到时候我得去喝喜酒哦。”
说着,抬脚走了。
小太监把2万银子的银票,扔在宋胖子怀里,屁滚尿流的宋胖子回家就病了,一连三天没起来床,第四天,刚好点,就听他大声吆喝着:你们都是死人啊,赶紧的,给小姐准备嫁妆、翻修院子,1个月之内弄不好,全给我滚蛋!“
就这么着,忙乱了一个月的宋府,又迎回了宋小姐,大肆摆布花钱。从初二开始,六部九卿和内务府的老爷们,就听说大总管的把兄弟要成亲,哪个不赶机会拍马屁,赶紧骑马坐车一溜烟儿跑来送礼,新房定在酒醋面局胡同,整条胡同那人,海啦!!得排出二里地去!
一窝蜂的闹了七八天,这婚礼,在京城也算个上等场面了,在木总管的指示下,锣鼓喧天人言鼎沸,刘公子,算是跟宋小姐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宋胖子,也放了心,虽然女儿出了门子,就基本不回娘家了。
@墨客1982 2016-03-08 10:29:00
三爷的写的真好,里面掺杂的知识很多,看着脑海里画面也很形象。老北京的故事。很好看,我时不时看看你更新了没。慢慢更吧,心里有种挂念。有时候一本好书反而不敢看的太快。
-----------------------------
谢朋友们支持,因为平时工作忙,更得慢一些。
转过年,刘公子就准备考试了。
原本他想先考顺天府的乡试,不过,木总管显然不愿意让他多走这一步,让人花钱从国子监买了文书,先有了监生身份,又疏通了礼部,刘安生摇身一变,成了贡生。
等到大考,也就是礼部会试,刘安生才发现,原来武科考试太容易了。
因为自北宋之后,传统文化一直都重文轻武,造成了文武分离之后的制度性差异。
文官一直受到皇帝的特别推崇,因为书生造反,三百年不成嘛!
而武官阶层,一直被打压之中,到了清代,尤甚。文官无论从礼仪、制度还是风光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武官。
比如,文官五品就可以悬挂朝珠,武官必须四品以上才能用。而同级别的武官,见了文官要行廷参大礼。武官从一品的提督,是文官正二品总督的下属,而正二品的总兵官,却成了从二品巡抚的属下,这么一来,文贵武贱,读书人都往文官那边靠,谁也不太在乎武官考试喽。
还好,自打甲午战败,朝廷重视了军队和武官,可考试,还是严重滞后,刘安生进了考场才知道,武官考试,笔试就一场,默写一篇四书五经的文章,连什么八股文、策论和诗文都没有,而面试,则是举磨盘、摔跤和射箭、耍刀枪,活像天桥打把势卖艺的街头混混!!
可这就样,还有很多人被刷下去,那当儿文武分离,武功好的人,基本没文化,有文化的,又看不起练武功的,幸亏,有刘安生这种文武双全的考生,让几位主考大人,看的津津有味,不是他的功夫第一,而是他会写文章。
最终,刘安生考了二甲第一名,也叫传胪的武进士,声名远播。又加上木总管的暗中帮忙,按照惯例,武进士不分发各部,头10名先进宫,被封为侍卫。
侍卫也分好几种,最上等的是御前侍卫、御前行走,通归御前大臣率领,时刻陪伴在皇帝左右。剩下的比较重要的是乾清门侍卫,是侍卫的中转职位,做了乾清门侍卫,才能上调到御前。
而一般的侍卫,也就是大内侍卫,则属于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的侍卫,按品级来说,三等正五品、二等正四品、一等正三品。
大清的家法规矩就是如此,这些职位,远远高于文官系统,升迁的非常快,几年的功夫,一个红顶子将军就混出来了。
因而,大内侍卫原本就没有汉人的员额,是雍正年间,世宗皇帝促进满汉一家,才决定武进士前几名进入大内当差。
刘安生刘公子,就成了二等侍卫,正四品的前程,虽说是给皇帝站岗放哨的,可一出去,就顶一个文官知府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