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1992年,马小星列了一个科学调查提纲,委托任青春对任殿元的陈述进行了详细考证,结果又确认了“掉龙”事件的一些细节。任青春给任殿元看了许多种类的恐龙、鳄鱼的图片,结果老人对异齿龙(一种恐龙)的图片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他认为,如果把这个动物背上的帆状物去掉,看它趴在那里的样子倒有几分像自己见到的“黑龙”,只不过“黑龙”的嘴是闭着的,嘴形像鲇鱼,嘴边有须子,头上耸起角,脖子还要略长一些,极像马脖子,且全身长满了鱼鳞。

  1992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的戴淮明受马小星的委托,到任殿元家中、松花江南岸的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区(陈家围子后归此市管辖),大致确认了已于上个世纪60年代被遣散的陈家围子村的原址。 ?   
  1994年春,马小星亲自到肇源县调查,收获颇丰:找到一位目击过“掉龙”事件的大娘,但她所说的事件与任殿元所说之事的时间、地点不同;在被访问的数十人中,有不少老人证实松花江南岸确实发生过“掉龙”事件,而且确实发生在伪满时期,也确有伪村长陈庆其人,一位当年与陈庆同住一村的老大娘甚至作证,当年陈庆本人就亲口说过他率众救龙的事;类似任殿元所说的“掉龙”事件,在肇源、扶余境内不止发生过一两次。 ?  
  同是1994年春,肇源县古恰乡文化站站长崔万禄受马小星之托到扶余区风华乡调查,又找到一位自称目睹过“掉龙”事件的老大爷,而且许多人都证实了陈庆组织大家救龙的事。 ?  

  马氏观点:龙是珍稀动物 ?  

  《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根据历来的传说,对“龙”作了这样的定义: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正是在这一定义面前,人们曾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有人查遍了中外所有的生物学资料,就是找不到一种能与上述定义相对应的动物。于是,一个并不算过分轻率的结论便自然产生了:龙不过是一个神化之物而已。有人甚至称之为“生物学上假设的杰作”。 ?  

  今年49岁的马小星系古籍、古生物爱好者,为了研究龙,十几年间,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的调查。他认为,龙是一种曾经存在过、被人们神化了的珍稀动物。龙这一来自虚空想象的“假设”竟能笼罩中国文化达数千年之久,并且能愈演愈烈,蔚为大观,多少有点儿不可思议。翻开中华古籍,诗词曲赋、小说杂记,乃至哲学著作、政治论文,龙的形象无所不在。人们既然主观地认定龙之传说是一个神话,就不会认真看待这些文字。可是,人们信赖的史书《左传》曾提到舜帝赐为自己养龙的人姓董,名为豢龙氏,意思是养龙的人;一向对光怪陆离的上古传说持审慎态度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曾记载夏代有专门养龙的人,名为御龙氏。历代史籍关于“堕龙”的记载更是数不胜数。 ?   


  马小星坚信龙的存在,他说:“从来自不同朝代的历史记载中,从任殿元老人关于1944年在松花江畔亲身经历的追述中,我们隐约意识到,世间确曾有这么一种会走、会飞、会游泳的奇异动物,我们的思路便不能不发生转折。当一种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事物正通过某种方式显露它的真相时,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眼光,去重新认识那个已经被解释了千百回的神龙之谜呢?”




  
  现存日本博物馆的龙标本,是江户中期,大概1750年代,日本富裕渔民从中国福建渔民手里买来的,后被藩主花240两白银买回家,明治维新后捐献给博物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