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把参谋本部那些“中国通”的计划、建议扔到爪哇国去,采取犯了兵家之大忌的“添油战法”。东一个师团、西一个师团的各个战场上增添。
不过,日本毕竟维新多年,又是个工业国,无论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远远高于中国,战事对我十分不利。
战役初期,除了南口会战我方胜了一阵,只到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时,我军115师在林师长的亲自指挥下,伏击了日本第五师团一部,称为平型关大捷。
1937年8月初,南京最高统帅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来者将星如云,原先打成一窝蜂的国内各军,为了保卫中华民族,个个奋勇请缨,最高统帅思谋良久,跟白副总参谋长和陈辞修等嫡系言道:“怕只怕日本人用大战略谋我,真要是日本全军吞并华北,发挥其优势,如之奈何??”
白副总参谋长,自青年便是将才,又有“小诸葛”的美誉,与辞修等商议:“看来日军并没有采用史书上的大战略,只是华北山西一失,北方战局不可逆料啊。我军只有另辟战场,引日军大举南下,将日军锋芒,由自北而南,变为自东而西,我国战略纵深甚为广大,如此节节抵抗,化敌锋芒于无,加之南方各地湖沼遍地,炎热潮湿,不利于日军发挥机械化快速部队,我军或可转危为安。”
最高统帅觉得很合己意,选中上海作为攻击目标,吸引日军南下。八月十三日,下令进攻上海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并飞调各军前来助战,各路大军共计70余万纷纷云集上海。
自此,中日两军在上海等地大打出手,日本海军又急速向大本营求援,日本果然中计,大本营传下圣命,将国内驻军、华北师团抽调20余万,紧急派往上海助战,昭和皇上任命久坐冷板凳的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全力进攻上海。
敌我两军在上海等地,血战三月而不退,狠狠给了日本侵略者一记耳光。
到了11月份,我军在日军陆海空立体作战模式下伤亡惨重多达20余万,杀伤日军5万余人,渐渐不支。
日本大本营见轻视很久的中国军队血战英勇,恼羞成怒,又紧急抽调4个师团和重炮旅团、后备兵团共计12万人,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在杭州湾金山卫等处登陆,攻击我军侧路。
我军最高统帅部大惊,传命各军撤退,造成秩序混乱,士气大伤,损失也颇大。
日军在损兵折将达7万余人后,全面占领上海,我军撤往南京各处防御。
昭和皇上见中国军队撤退,损失惨重,不由更起了屠灭华夏之意,下旨大本营撤销划定的“苏州——嘉兴”的战略限制线,将侵华日军在上海等地所有军队,编为“华中方面军”,升任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长官,另外,任命自己的姑父、朝香宫鸩彦王中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亲率日军追击我军,并传下大本营命令:应于帝国海军相协同作战,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12月初,松井石根和朝香宫等将领,兵分两路向南京扑来,一路由上海派遣军组成,沿太湖北,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攻击,一路由第10军组成,沿太湖南侧,经嘉兴、湖州、长兴扑向南京,并再次分成四路,分别自东、北、西南,大迂回包抄南京。
此刻,南京危急。最高统帅部召开紧急会议,按照最高统帅和白副总参谋长的计划,南京在战略上是“绝地”,绝对无法对抗日军陆海空立体军事打击,白上将说:“我军新败,损失惨重、武器装备丢失殆尽,我认为,最多用6个团守卫,将大部分军兵和人民向西撤退,以保存战力,再图恢复。”
与会大多数将领表示赞同或者沉默。
突然有一人站起身激昂反驳:“南京是国府是首都、万国瞻仰之所,又是先总理陵寝所在,不能不誓死保卫,以壮国威。”
这人是唐上将。
按说,他的说法没错,尤其是在最高统帅看来,也委实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首都,白上将又反驳了一番,两难之下,最高统帅只得答应坚守南京。
为此,抽调了刚从淞沪会战战场上撤退下来的我军精锐第36、87、88师和其他各处调来的10个师,加上嫡系精锐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2万余人,宪兵部队、南京要塞部队,从编制上看,足足有18万余人。
可大义凛然的唐上将视察了实际部队情况才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知不觉接过了一个烫手的山药蛋!
因为除了武汉三镇开来的第41、48师是完整的满编师,其余部队都是从上海战场撤下来的残兵败将,且重武器装备早在撤退路上就被丢弃一空,弹药军火不足,城内外的军政机关和各企业商铺纷纷西迁,闹得人心慌慌,这下可坏了。
唐上将手里的兵将,满打满算也不到10万人,其中还有3万多新兵,连枪都不会放,这仗怎么打呢??
我英勇的军队和其余部队,还是在南京周围摆好了阵势,要跟日军决一死战。唐上将为了表明必死之心,下令把江边的船只焚烧一空,要破釜沉舟。
日军可是全副武装的师团,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包括通信部队、铁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等等,华中方面军司令长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统帅全军,其实,因为肺病,他只在远处指挥。
具体战役,则由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鸩彦王中将,率领第三师团先遣联队长陆军大佐鹰森孝;
第九师团长,陆军中将吉住良辅;
第十六师团长,陆军中将中岛今朝吾;
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等。
以及 第十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柳川平助率领
第六师团长陆军中将谷寿夫;
第十八师团长陆军中将牛岛贞雄;
第114师团长陆军中将末松茂治;
第五师团第九旅团的国琦支队。
总计,日军进攻兵力在24万余人,除了工兵和辎重兵,大约在19万人,日军占绝对优势。
敌强我弱,我军在日军进攻下奋勇作战,一次次打退了进攻的日军,敌我两军都损失惨重,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等地相继失陷,中华门等地炮火连天、震天动地,唐上将见我军渐渐不支,将城外军队调入城内,准备巷战。
松井石根大将向我军空投劝降书,被我军严词拒绝。
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作战,我军伤亡过大,也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此时,最高统帅却犯了糊涂,下令撤退,唐上将见状叫苦不迭,各军都在前线,后路被断、水路的船又让他给烧了,怎么撤退??
无奈之下,他只好命令各军“自行突围”,自己领着几个亲信先走了。
命令一下达,刚才还英勇血战的各部顿时士气大衰,阵脚大乱、土崩瓦解,纷纷撤走、脱离战场,还有些没有接到命令,在阵地上与日军血战到底,全部殉国。
乱糟糟的我军没头苍蝇似得四处涌动,有些还自我冲突起来,可找来找去,除了两支广东部队从正面突围出去,剩下的不是被长江所阻拦,没船没车,望洋兴叹,就是被日军堵在了南京城内。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
昭和皇上在东京皇宫大本营刚一得到消息,龙颜大悦,立即颁布圣旨,传令嘉奖各军,并赏赐御酒、香烟,日军此战也是强弩之末,后勤部队又没跟上,那位三朝元老的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传达了参谋总长指示:中国那么富,战地部队可以就地筹措粮饷嘛!!
日军各部早被金陵的花花世界迷住了双眼,听了圣命和指示,立即全军入城,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抢掠,上到金银财宝、古董珍宝和黄金宝石,下到吃喝拉撒睡的各种用具甚至小孩玩具、自行车、餐具等等,南京城内公司财产被抢掠一空。
而立功心切又颇为自负的朝香宫鸩彦王,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满不把其他同事放在眼里,还想着在此时刻,威风一把,彰显一下日本皇族的“威势”,于是,向各军传下了一道机密军令:杀掉一切战俘!!
在淞沪会战就伤亡惨重的日军各部,南京战役又受了不少损失,早已杀得眼红,见了命令,好似一帮罗刹恶鬼出笼,对留在南京的军民人等,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耸人听闻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
整个南京城及周围地区,简直成了人间地狱!大开杀戒的日军不分男女老幼还是鳏寡孤独,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见女人就强暴,如同恶狼进了羊群,我军被俘人员被大规模集体屠杀,长江的水面上,到处漂浮着死尸,足足红了三个月之久!
其惨绝人寰、丧心病狂,不仅为中外战争史上罕见,连日本那位德国盟友见了,也自叹不如!
据当时慈善机构和埋尸机构统计,日军在城外屠杀我军民16万余人,城内屠杀达18万人以上,总计不下34万中国军民成了日军的刀下冤魂!
此外,城内各处的寺庙宫观中的佛、道等人士,也被日军大规模残杀。
罄竹难书的罪行,在六个星期后,才渐渐平缓,原因则是大屠杀消息传出,立刻举世哗然、世界瞩目,各国人民纷纷谴责,而日本大本营派了几只“考察团”来参观,有些城里的占领部队,被调往其他地区作战,剩余的中国难民,才逃过一劫。
在屠杀最为激烈的一天,南京城里城外腥风血雨、尸体如山,一支小部队为搜索屠杀对象,穿梭过孝陵,直到了栖霞山附近,这支部队的长官,叫青木。
青木领兵搜山,发现山上有座古寺,命令士兵们涌了上来,就要动手,他可不知道,栖霞寺内,隐蔽躲藏了26000多名难民和我军士兵,万一冲进寺内,这2万多人性命不保!
此时,正要到山门的青木,接到前方侦查士兵的报告,有一块石碑在前面上的山路上,很有意思,请长官过去看看。
青木挎刀,来到近前,看到了王会长书写的《佛头记》,仔细阅读几遍,悚然震惊不已,身边的士兵们,有认得中国字的,看了也啧啧称奇。
“原来此山的古寺,就是中国闻名遐迩的栖霞寺!上面的记载,此山的古佛还在我国东京大地震显灵护佑过国民,真是神奇!告诉部队,不得对栖霞寺有任何亵渎行为!你带人去做个木牌放在这里,提醒一下后来的部队。”
那时候,日本陆军多为农家子弟,对佛教信仰有加,军队里甚至配备了不少日莲宗的和尚,为士兵们祈祷,很多士兵甚至迷信得厉害,身上带了不少杏黄色的香袋,上头印着日本各寺庙的法印,不然就是书写着《南无妙法莲华经》的经文,以此来祈祷佛祖保佑自己,避免伤亡。
众士兵见了《佛头记》碑文,又听长官下了命令,都合掌念佛不已,并在栖霞寺山门外,树立了一块很大的木牌,用日语写到————寺庙重地,严禁入内骚扰!!
至此,偷偷躲避在寺内和后山的2万多名中国军民,才躲过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全活了性命。
此番经历,是否就是当年佛祖在山田梦里指示的意思?能不能为山田一男增添几分功德??就非我辈所知了。
日军本以为用如此残暴的屠杀手段能逼迫中国人民和国府投降,可他们着实没想到,大屠杀消息传出去,更是让中国军民们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与之奉陪到底!
随后进行的武汉会战,我最高统帅部更是调集了110万兵力,在广大的江南地区与日军奋战3个月之余,以伤亡20余万人的代价,再次消灭日军10余万人,将狂热的日军第一线作战部队钉在中华大地的天南地北,日本本土,只剩了一个保卫东京和皇室的近卫师团,其余部队全部被“业余军事家”昭和皇上和他那些御前参谋一点一滴添油般漫无目的地投入中国战场。
可面对旷阔无垠的中华大地,百十万日军如同胡椒面撒进太平洋一样,被稀释的几乎无影无踪。
1940年底,我军第18集团军在朱总、彭副总司令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全线出动,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万余人,极大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这一年,早已迁居成都的徐子山给姐姐、姐夫去了密信,要王会长一家赶紧西迁以避地锋,被王会长拒绝,年老病衰的王会长,要留在沦陷的老北平,看着小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的那天。
转过年来,1941年底,王会长因年老弥留,去世前用尽最后力气挥笔写下那首陆游的《示儿》
此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溘然长逝。
不到几天,日本帝国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
我中华军民同全世界同盟国一起又经过3年多不屈不饶的浴血奋战,在尸山血海中,始终屹立在亚洲而不倒。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为配合苏联红军作战,两面夹击德国法西斯,在诺曼底进行了超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1945年5月8日,在希特勒自杀之后,后任的德国总统邓尼茨下令德国向美英苏等盟国无条件投降。
美军在大规模杀伤日军,突破其“绝对国防圈”之后,又利用德国战败,将主要兵力调往亚洲,联合中国全力打击日本。
1945年2月到5月,为打击日本,美军21轰炸机部队司令李梅少将,下令对日本东京等地发动长达数月的大轰炸,整个东京地区陷入一片火海,连同维新后明治皇上新修的明治皇宫、皇太后宫的皇宫以及绝多大数东京城区,被猛烈的轰炸化为一片火海。
炸死炸伤日本军民人等14万人以上,整个东京地区成为一片焦土,算是为死难在南京的中国军民报了一箭之仇。
山田一男一家,因为躲避在京都郊野,全家免于一难。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布《波斯坦宣言》,敦促日本帝国迅速无条件投降,不然各盟国联军要对日本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立即向各军下达全面反攻命令,我军及各抗日武装力量在中华广大地面上开始大反攻。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军分别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将两地夷为平地,杀伤日本军民20余万。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100余万大军分三路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动猛烈打击。
1945年8月9日,延安总部的毛泽东主席发布《对日寇最后一战》声明,号召全国军民向日军展开大反攻。
1945年8月14日凌晨,东京皇宫地下室里,凄凄惨惨戚戚的日本君臣相对,愁容惨淡,昭和皇上打破惯例,摒弃了军政大员们要进行本土决战,实行“一亿总玉碎”的亡国政策,亲自颁布圣旨:命令帝国大本营和帝国内阁,向美英中苏盟国无条件投降。
随后,亲自向日本全国发布《终战诏书》,日本老百姓们诚惶诚恐的肃立,恭聆了1000多年来第一次从广播里传出的“现世神”那抑扬顿挫的“神鹤天音”。
不过,第一次聆听“天音”,得到的内容,就是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终于投降。
中国终于取得了自甲午战争惨败以来,50年来第一次保家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一年,正是农历乙酉年,鸡年。
年近古稀的徐子山重回南京,拜访了耄耋之年的智明大师,白眉皓首的一僧、一俗执手相见,大有劫后余生之感,无语凝噎。
徐子山拿出王会长当年赠与他的一幅墨晶眼镜,供奉在寺内的大殿里,遥望北平故都,颤巍巍祈祷到:“姐夫在天有灵,咱们。。。。。。胜利了!!这是发表在报上的胜利文章,小弟念诵一遍,请姐夫英灵不远,聆听一二,以慰胸怀!”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败为时五十一年余。
五十年来,我国家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终于一雪前,中兴华夏,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天阙。全胜之局,秦汉唐宋以来所未之有也!
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此时此刻,举国欢腾的呼声,如同夏日惊雷轰轰烈烈、喜气洋洋传遍了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自关外三省、平津华北、大河两岸、江南江北、两广两湖、川贵滇闵以及澎湖列岛、台湾全省。
这是正义的呼声,也是胜利的呐喊!
国府还都南京后,1938年躲避在栖霞寺内,逃过一劫的我国军民人等,为感念古刹救命之恩,集资篆刻了一块石碑,与《佛头记》石碑共同树立在山门外,日月并辉,成为栖霞山一处胜景。
后来的事:
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主要罪犯——
松井石根被盟国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绞刑,处死。
柳川平助战争中暴病而死。
中岛今朝吾投降后暴病而死。
武藤章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绞刑,处死。
佐佐木到一被判有期徒刑,在服刑中病死于中国监狱。
牛岛贞雄战争中因作战失利,被召回日本,战后病亡。
吉住良辅战争中因作战失利,被召回日本,编入预备役,战后病亡。
谷寿夫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极刑,交付中国,由南京军事法庭驳回上诉,于1947年4月,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处死。
在南京进行刀劈活人、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两人,被交付中国,由南京军事法庭判处极刑,于1948年1月,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处死。
然而,那位下达屠杀命令的主要刽子手之一的朝香宫鸩彦王中将,战后因为是日本皇族,被免于起诉,逃脱审判,脱离皇室降为庶人身份,安安稳稳的活到了94岁。可发一叹!
转过年来的1946年,智明大师在栖霞寺内圆寂,圆寂前,他终于悟得师父广慧大师的那句偈语————
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法无。九苦五蕴东来客,唯指山间一尊佛。七载因缘苦茫茫、廿二年后劫难成。一朝听得金鸡啼,沧海沉沉日已落。
徐子山活到50年代,无疾而终。
因为种种原因,《佛头记》的石碑和另一块军民集资篆刻的石碑,后来被打碎砌筑了院墙,石碑座和残迹依稀还在,有兴趣的朋友,依然可在游览栖霞山时发现。
而那尊神异的过去七佛中的毗舍浮佛,依然与众多南朝古佛一样,完好的保存在栖霞山千佛岩上,供人瞻仰欣赏。
这段神奇的轶闻,随着年深日久,也逐渐被人遗忘。
但冥冥之中,流传千年的佛宝,就在我熄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中,孕育出了种种不可仰视的灵性,护佑而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子孙,像恒古流淌的时光一样,永存于世。
正是———上巍楼、指顾剑东西,依然旧江山。怅谁为荆棘,委渠天险,薄我风寒。金瓯经营几载,鸿雁尚漂残。一片迷棋局,著手良难。
犹幸红旗破贼,有竹边新报,喜听平安。问纷纷遗事,一笑付凭栏。愿天驱、五丁壮士,挽岷峨、生意与春还。斜阳外,梦回芳草,人老萧关!
至此,佛头记全文完。感谢大家的阅读欣赏和不断支持!!
休息休息,咱们开始下一个故事。精彩继续!!
后记——————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是爷爷的父亲一位老朋友给他讲的,那人外号叫王八卦,建国前是古玩行里研究《易经》非常的精深的一位老人。
少年时,我搬个小板凳坐在老院里的石榴树下的青石桌边,依偎在爷爷膝下听他讲述这个并不显得古老的故事,一杯淡茶,一盘酥糖,爷爷平淡得品几口香茶,喂我吃两颗酥糖,尽享天伦。
我被深深震撼,以为就是个传说而已,就把它记在了笔记本上,因年代久远,我对故事进行了再加工整理,大体脉络不变。
但是,大学时代,请南京的同学去实地考察,却发现是真的,南京佛教档案里,也有过简略的记载。只是石碑现在成了残碑,碑座尚存。
石榴花开,白云流动,老院砖墙的青苔还在,可讲故事的人早已风流云散,驾鹤西游。
历史是人写的,但冥冥之中,或许有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史实通过口口相传,变成了一段昏黄而悠长的故事,散落于芸芸众生之中了。
休息休息,咱们开始下一个故事。
@那时候2014 2016-04-01 16:57:00
后记
—————————————————
@齐州三爷 2465楼 2016-04-01 16:41:00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是爷爷的父亲一位老朋友给他讲的,那人外号叫王八卦,建国前是古玩行里研究《易经》非常的精深的一位老人。
少年时,我搬个小板凳坐在老院里的石榴树下的青石桌边,依偎在爷爷膝下听他讲述这个并不显得古老的故事,一杯淡茶,一盘酥糖,爷爷平淡得品几口香茶,喂我吃两颗酥......
-----------------------------
谢支持!
@伤心的Wang 2016-04-01 19:46:00
石榴花开, 白云流动,老院砖墙的青苔还在,昏黄而悠长的故事,散落在芸芸众生中了,可讲故事的人已风动云散… 意境真美!
-----------------------------
谢朋友支持关注,休息一下,精彩继续!
@chongqingshu 2016-04-01 21:59:00
楼主,加油啊~如果出书定当正版支持!!!
-----------------------------
谢朋友支持。
@Y染缸边的人 2016-04-01 21:06:00
写的太棒了,支持楼主!
-----------------------------
谢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