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诸位大人,你们想想,方才那小杨如此痴呆,又从不说话,岂不有疑??所以,我灌了他一杯加了量的雄黄药酒,一下让他化出原型。。。。”


  众人七嘴八都交口称赞,礼部侍郎张大人闻了闻鼻烟儿,阿嚏!“老兄,你这不是蒙的吧??我怎么没察觉,再说,万一他喝了药酒没啥用处,难道咱们几个就跟他陪葬了?”


  陆大人笑笑:“这张大人就有所不知了!我方才吃酒时,用话问过老道士,他早就露馅儿而不自知了!”


  众人听他说的玄乎,睁大了眼有些半信半疑。


  “诸位仁兄是知道我的,平日里除了圣贤书,我还看了些杂七杂八的稗官小说、诗词歌赋、佛道杂流,都算略知一二嘛。方才我问老道士,他修习什么门派,那道士言语之间就遮遮掩掩,不自在起来,这不是奇怪?!
  难道他修炼多年,连自己的师承都不晓得??”




  赵大福问:“他不是说什么神霄派??那位主尊是。。。。。。太乙真人??”

  “哈哈哈哈,不是太乙真人,是太乙救苦天尊!我的赵大将军!老道士露馅就露馅在此处!”

  “太乙救苦天尊??”别看都是科甲读书人,这帮人除了孔夫子的四书五经,对其他知识、史书通鉴大都是两眼一抹黑,更别说在他们心里属于杂流的佛道内典了。

  陆大人更是气定神闲、神采奕奕:“诸位仁兄,这道教诸派诸家法门,小弟都略知一二。神霄派,乃是大宋徽宗年间,由方士林灵素谄媚徽宗、擅改道法、希图富贵制造出来的这么一派,糅合了正一派和茅山派的道法,原本根本没有此派的,老道士既然是神霄派,怎么连自己的祖师爷都不晓得?!!还说是大唐国师李淳风所创!岂不荒唐!”


  “而且,我问老道士,他们的主尊天神是哪位??他就更加露馅了!!神霄派主修五雷正法,书画符咒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既然他修习这些年,必然熟悉雷法,怎么会害怕雷电呢??这是其一。
  其二,当日北宋年间,林灵素为了谄媚徽宗皇帝,说神霄派的主尊,乃是神霄玉清真王,也就是长生大帝,下降为人君,就是徽宗本人,这才惹得徽宗大喜,降下诏书,天下修建万寿宫,设置道教官职,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宋史》、《宋史纪事本末》皆有所载。

  而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这位太乙救苦天尊、又神号青玄九阳上帝,虽然法力广大,为三清六御之一,但却是道教一个小分支,名为隐宗-妙真道的本宗主祭天神,其支派历史,是十六国之后直到隋唐时期很是兴盛的,然而自唐末五代,其源流就湮没无闻了,再到后来,只在江南一带流传,如今直到的人少之又少。

  诸位请想,这老道士如此法力,年代悠久口口相传,把祖师爷忘了尚有可恕,怎么连自己门派的本宗至圣尊神都不知道?!岂不是大有蹊跷?!”


  “原来如此!!”张大人拍手陈赞,心服口服之至:“还是亏了老兄在此,不然我们几个书呆子和带兵之人,哪里懂得这些个!!真让那老妖怪骗了!原先说神鬼怕恶人,看来,这话不对,得改成神鬼就怕读书人呐!!”


  “诸位过奖!不敢当!我想,此妖敢来,必然有个缘故,看了他后头九尾毒钩,又诈骗了赵将军请我等前来,我这才知晓内中的情由。

  诸位仁兄可知,这畜类修炼,跟我等凡人不同。据说,凡人虽是凡人,可毕竟是万物之灵长,当日女娲造人,就融合了天地之间最高贵神奇的灵气,才制造出我等人类。
  凡修炼仙佛,人和畜类大有不同。人因居万物灵长,修炼时,除非是深遭恶业,或是没有缘分,大多数执着有大定力的,必然有个结果。不会被天地造化所忌,中途有阻。而且,只要有仙师、仙道指引,便可事半功倍。

  然畜类则不同,畜类本为茹毛饮血、不通礼仪德化、诗书文明的下等之物,所以,一般畜类修炼成道,要比凡人辛苦亿万倍!除了倾心向化、忠义慈悲、不杀身害命,还得虔诚休戒、心定神安,就算有仙人指点,也的费神耗力、内聚龙虎、转阴阳、调太极,这才能稍稍进益。


  就为了一个畜类身子,也难成大气!而此时,畜类一旦潜修多年,必为天地不容,神灵所忌,每到三五百年,畜类修习有功之时,上天要派风雨雷电大肆轰击,这就是天地不许畜类过多成道,或是担心畜类得道伤害有伤人类生灵,所以,畜类都要避雷避难,这也是他们的劫难,又称渡劫。


  凡是渡过天地劫难的,就可飞升天界,或是转入地仙,渡劫失败的,必定得神魂消散,功力尽失不说,有些都被打入九幽之外,永世不得超生!!有些命大的,活了性命,只能再从头再开始修炼,一直到下一次劫难。
  哎,也是可怜可叹!


  今日这老道士,是蝎子成道,他算准了,端阳节这天就是他的雷劫之日,先期不知弄了什么妖法,骗得了赵将军的信任,请我等高官前来,以福禄贵气,帮他抵挡,因天地无私,不会轻易伤人,所以,一旦让他逃避了,不久,他必然功成圆满喽!!这妖精,本想着毕其功于一役,不料冥冥之中,早有天定,让他半途而废,遭了天劫,也是我们众人之福。。。。。。”


  说了这半天,大人们都沉默了。这些圣人门徒,哪里懂得其中的缘故,听闻了这许多典故,心下大有感叹。



  “这么说,他那九尾就是修道的见证喽??”张大人叹服之余,又问。


  “精怪与人不同嘛,比如畜类,1百年为精、3百年为灵、500年为怪、800年才成妖、1000年以上才成魔。只有300年以上才能化为人形,看来这老蝎子,必然是渡过多次劫难,才成就了1200年的道行,一只尾巴算100年,又加上300修炼成人,也非常客观了,此次要是渡劫功成,很可能就飞升了。除了旱魃一类的异体妖魔,只有佛、菩萨大+法力能镇压得住,其他畜类遇劫,都是万不存一,必然死于雷电火烧之下。”陆大人喝了半杯茶说。


  “也是可惜!他怎么能想到这种法子,用我等性命帮他渡劫,其用心歹毒残忍、丧心病狂,死于雷电之下,也不冤枉他!!”

  张大人点点头,暗中念佛道。
  小杨静静听了半天,更佩服陆大人才识渊博、学富五车。正呆立在那里,陆大人高兴的叫到“今儿咱们活下来,最要感激的,还是小杨!!小杨,过来坐这儿,说说你到底哪去了?你那串算盘佛珠,也请出来让诸位大人开开眼吧?”


  小杨不好意思,赵大福又连声叫他,这才走过来找了个末座坐了,伸手从怀里掏出佛珠搁在桌上,谈起了昨晚的诡异。。。。。。


  二十五



  小杨说道,昨晚他隔着窗户纸,往净室天花板上观瞧, 一看之下顿时吓得魂飞天外!!


  原来金寿口中的银白色雾气,乃是天花板上一只3尺多长的黑紫色的大蝎子口中所出,那蝎子摇头摆尾,正不知摆弄什么,小杨惊呼,惊动了蝎子,一阵腥臭的黑雾熏过,小杨才没了知觉。


  小杨心知不好,净室里的怪物必然跟老道士有联系,可自己仿佛被关进了一个无边的黑暗之处,脑袋里的思维还在,只是五脏六腑剧痛不已,浑身上下也一点力气也没有,灰心丧气的小杨,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此刻,黑沉沉乌突突的空间里,突然出现了一丝丝亮光,一阵梆梆梆敲木鱼的声音传入耳内。他艰难的转过头,睁眼一看,原来是那日的老和尚,正慈眉善目的瞧着木鱼,乐呵呵的看着他!!

  “呵呵呵,小施主,那日老僧的稀饭好不好吃??今日你有此噩,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贫僧助你一臂之力,放心放心,连赵府也自然平安。“


  “大师?您既然法力广大,何不把妖物拿了呢??任他在世间残害生灵??”


  “非也非也,这畜生修习多年,早已成了神通,我当日在时,也劝过他要诚心修持,不可妄动杀机,以免天谴,不料因缘皆由天定,你那日用我法堂的香炉,毁了他千年内丹,已然惹怒了他。你可知,他耗神费力、调经龙虎、守庚申养精神,又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历尽劫难,才练的此丹。

  那日正巧他飞升在天修习神通,以内丹吸收天地灵气,不料被你等霎时毁掉,且不说那内丹是修道者的至尊法宝,可惜被那两位懵懂无知的小施主吞入腹内,与人体交融不合,必然生出祸患,就是你,幸亏吃了贫僧的稀饭,才免得化身为怪,哎,也是天意使然。上回我说,贫僧免不了要管管闲事喽。”


  明日乃端阳节,是一切妖魔渡劫之时,贵府这几日发生之事,都是那怪摆弄深通、装神弄鬼之术,不过骗骗世人罢了。你可谨记,明日午时,持我送你佛珠,在天雷发动之后再去助阵,指把珠子丢到他身上即可。
  那两位小施主吞了内丹,变化成怪不足为奇,毕竟他们不是修道之人,这妖怪选在此刻辟净室,救人,就是为了将内丹引出,再加休整,明日对抗天劫。因而,救治这两人,只需将我送他们的长眉煎煮清水,服下即可。

  至于他用的避劫之法,太过狠毒残刻,有伤天和,必死于雷霆之下,这千年道行,废于一时,也是他自寻死路、咎由自取。


  今后贫僧就要回归极乐去了,小施主与我有夙缘,那串珠子乃天子所赠,就送于你吧,看你风采,尚有一古稀之好运可走,今后望你慈悲为怀、多行善事,日后必有好报。。闲暇时,望小施主去我庵堂收拾打扫一下,这红尘中事,六百年京都,还是我手定的呢呵呵呵呵,切记切记。”


  说完,老和尚拿手一指,小杨胸腹憋得难受,哇的吐出一股股腥臭的黑水,全身通泰,已然好了!老和尚从袖子里取出一把稻草,霎时编成了一个小人儿,放在地下,拿手点了点草人的脑袋,笑道“去吧,明日中午去赵府报信儿,引开那八位贵人,这大清国的规矩,学了大明这么多年,幸亏老僧还知道一二呵呵呵。”




  说完闭目敲木鱼,一片月光似得银亮的光影中,老和尚口中喃喃自语,小杨凝神细听,乃是四句诗————


  海门千丈浪如山,一转千年瞬息间。化外听雷催雨急,做龙哪似做鱼闲。

  再看老和尚,渐渐消失了。。。。。。

  小杨仿佛大梦一场似得,等睁眼一看,原来自己还在净室后院的砖地上躺着呢!只是全身发冷,原来是睡了一夜。

  看看天光大亮,再听听外头,管家报到上房曾太太那里,说是内廷有敬事房太监来传旨,心里有些明白了,赶紧跑到住处,找到秘藏的佛珠,再冲进西花园,正好赶上妖怪显出原形,就依照老和尚的指教照办了。


  “善哉善哉!!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千古难遇的奇事怪谈!!今儿果然不虚此行!赵将军,快拿酒来,我要浮一大白!!”


  众位大人听小杨又细说了那日去大圆觉寺进香详情,方知此事因缘前定,不仅都有劫后余生之感,又见赵大福确实命大,休致在家,还有了这么一个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福运之人,都交口称赞起来。


  赵大福爱面子,听大家说的热闹,全家老少又安然无恙,赶紧命人布菜取酒,要大大庆贺,家人来报,老道士仙衣上的明珠宝石都捡起来了,足足装了大半条麻袋。
  这个意外之喜,曾太太心中有数,赶紧准备了7个小匣子,每个匣子里抓了一把,赠送与7位大人,也算压惊惜福了。又叫来大小家人,每人给了2颗珠宝,算是赏赐。


  这下无论主客、下人们,竟是全都满意。


  酒宴上,陆大人捧着那串算盘珠子似得佛珠看了好久,纵然他博古通今,也没看出啥,问小杨,小杨也是一头雾水。

  “这物件既然是佛门法宝,必然有来历啊,而且,老和尚是谁??说是天子所赐,本朝以来,没听说过哪位圣上给大圆觉寺和尚赏赐过这个??”张大人一头雾水。



  赵大福命小杨拿了一柄放大镜,也是他装样子鉴赏古玩用的。
  众人围着大眼瞪小眼看了好久,虽说都啧啧称奇,可实在看不出这串脏兮兮乌突突的算盘珠子佛珠有什么奇异之处。

  陆大人又细细看了,突然发现一枚佛珠上,掉落了一块黑色漆皮!


  “快!!取浓醋烈酒来!!”



  下人们端来一个大铜盆,又拿来陈醋和关东烈酒,大家都不知道陆大人要做什么,再看陆大人,指挥着仆人倒进盆半盆浓醋,两大碗烈酒,顿时大厅里又酸又熏。


  轻轻把佛珠放进去,众人又吃喝了一会儿,天色,已经快下午4点了。


  陆大人兴奋得厉害,“快,换清水!!”仆人又换了一大盆清水,陆大人要来一把刷子、一块干净棉布,撸胳膊挽袖子,又刷又洗,最后用棉布擦干净。


  把佛珠再放到一个泥金大红漆托盘里,端上桌,众人放眼望去!


  把佛珠再放到一个泥金大红漆托盘里,端上桌,众人放眼望去!


  只见数十道霞光迸射出来,端的是祥光满布、珠宝经营!红绿金翠一片交辉、映得满屋里七色迷离!


  赵大福呆傻傻的看着佛珠,“这、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自来也没见识过如此宝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