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也算见识过不少奇珍异宝,可谁也没见识过用各种玲珑宝石穿成的算盘珠子似得佛珠,还被糊了一层黑黝黝的大漆!都惊得目瞪口呆。
陆大人再拿放大镜细细看,指点着一块纯净如海水的海蓝宝石上道:“这里!!在这儿呢!看看,这是小篆字。。。。。。”
众人起身都围拢过来,要听虚实。
陆大人摇头晃脑,又带了名士风气:“呵呵呵妙哉!这可是异宝啦!!看,刻的是————永乐十四年,御赐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太子少师、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姚广孝!!”
“姚广孝??这是哪位和尚??住哪儿,咱们没听说朝廷里有这么个人呐?”赵大福不明白。
“哈哈哈哈,我的赵老兄啊!!这姚广孝不是本朝的人物,他老人家就是辅佐明成祖永乐皇帝,靖难之役首功的那位大国师,掌天下僧录司印的道衍法师啊!不是他老人家,永乐爷哪能夺了建文皇帝的帝位,开辟北京这600年帝都呢!后来永乐要大肆封赏靖难功臣,道衍法师因自己身在佛门,不领人间富贵,被强迫不过,才受了爵位官位,可是他修行简素,从不已此为荣,晚年散去金银给家乡,留在京都圆寂。
诸位请看,这串佛珠108颗,用的都是上等的猫眼儿、鸽血红、祖母绿、天蓝、海蓝、金绿和金刚钻儿诸般异样宝石打磨光润穿成,也是道衍法师为了不显奢华,命人用大漆油黑了,才看不出来。经论说——物之至简,乃为天然,天然佳妙,大道乃成,是为至理!不是我等世俗中人能参透的喽。
看看咱们身佩戴的这些扳指、戒指、鼻烟壶、大金链子大金表,哪一件能比得上道衍大师的佛珠,还不是整天显摆给别人看,生怕人家看不见贵重?咱们的修为又有哪一点比得上他老人家的广大智慧德力呢??
真是惭愧惭愧!
且这些宝石,都不是我们中土之物,乃西洋各国所有,所以我想,这些宝石很可能就是三宝太监下西洋,从海外贸易而来,进贡给成祖皇帝。成祖因道衍法师功勋卓著,才想到穿成佛珠,御赐给他,以彰显其功劳。这东西,别说我们,就是史料里也从未记载过!是见证历史的一件无价宝物哦!!”
诸位大人闻言,无不汗颜,心下感慨不已。
张大人疑惑道“可是据我所知,这道衍法师,最后驻锡在皇城里的大万寿寺啊。怎么从郊外大圆觉寺又发现了这件异宝呢?”
陆大人点头笑道:“张兄有所不知,这大圆觉寺,就是当年大万寿寺的下院,也是成祖皇帝御赐给道衍法师的晚年修养之地,也是小杨公子福缘深厚,跟赵府两位小公子误打误撞,在大师的庵堂里打碎了妖怪的内丹。大师不忍见杨公子和赵家身遭横祸,大慈大悲,才管了这件事。
这可是《京都景物略》上记载的吆!据说,道衍大师圆寂之后,早已脱去皮囊、飞升极乐了,不然,谁还有这么大的法力,能镇得住千年功力的妖精!
赵将军,真是可喜可贺,赶紧收起来佛珠,选个日子,我要随你一起去大圆觉寺,为道衍大师再塑金身,以求福报!”
众人心下叹服不已。可见这夙缘前生,皆有天定。
后来,赵大福亲自领了家人、小杨,去大圆觉寺叩拜感谢,喜得生活困苦的和尚们乐不可支,经过碑文上记载,在现今寺庙后头远处的山林里,果然有一座法堂,和尚们都不知道,这里原是道衍法师晚年的驻锡修行之所,因此,赵大福连同陆大人和各位大人,共同捐献了3万银子,鸩工千余人,重修了大圆觉寺,赵大福、曾太太又捐了1万银子,给道衍大师塑了金身,还买了2000亩好地,作为大圆觉寺的庙产,择吉日开光,又因万寿寺是上院,赵府也捐了3000两,请主持选派了高僧前来圆觉寺主持寺庙。
足足闹了1年多,等寺庙建成,小杨公子领了金寿、金宝亲自给道衍大师叩拜如仪,感谢不已。
那两只蝎子,就放进一个大铜盆里,展放在道衍大师的法堂之内,以显示大师的灵验神通。
不过,赵家这档子事儿,本来传的满城风雨,此次不仅活了全家性命,又有了一笔意外之财,谣言更是传的神乎其神,早就传入了内宫。
西太后老佛爷听说了,大为气恼:“怎么着,有了坏事请咱们娘们救命,捡着银子宝物了,怎么没我们娘俩什么事了??小李子,你去问问,这些大清国的官儿还有没有良心??听说他们在西郊又修庙又买田的,我这儿想修个西苑三海都没那大动静!”
李大总管早就闻风而动,来了赵府,传了老佛爷的话,赵大福气的跳脚,曾太太却早有主意,送了李总管一盒子宝石,又拿出来3万银子,算是孝敬老佛爷修筑三海的一片孝心,果然有钱好办事,李总管回宫说民间都是误传,哪有那么大动静,赵大福这次倾家荡产才孝敬出3万银子给老佛爷修三海,足见他还是有孝心呢!!
西太后听了,看着白花花三万银子抬进内务府,这才无话。
杨掌柜身子也好了,知道了此事,痛心疾首,又去赵府拜访,曾太太主意已定——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回家里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连老佛爷都张嘴要钱,还不定后头出什么事儿呢!
迅速跟赵大福商量了,接纳了杨掌柜,又赶着让赵小姐和小杨公子办了婚事。
婚事一完,赵大福请来杨掌柜:“老兄弟,我也老了,家里经过这事,也是心力交瘁,湖南老家你大嫂子,要我回乡养老,咱们哥们这2年,虽然有些磕磕绊绊,毕竟还是门挨着门住着,你又把小杨这好孩子给了我,算是入赘在我家,你认得杨秀才,也算死于我们家的事上,哎,别说别的了,这点东西你拿着,下个月我就回乡,咱们有缘再会!京都里我那点产业,就交给老兄照管着,每年算账便是。”
赵大福送了杨掌柜一匣子珠宝,又接连几天,会了会京都里的亲朋故友,小杨也随着请了杨掌柜一家吃饭。
随后,二太太、曾太太大点行礼物件、又预备了车马,赵大福找人卖了宅子,把京都几家买卖交给杨掌柜打理,也算日后还能维持着亲戚情分。
这一日天色正好,杨掌柜送赵大福全家出了朝阳门,直送到通州码头,老哥俩握手不舍,小杨给养父磕了几个响头,洒泪而别。
赵大福算是晚年得福了,一家人回到湖南老家,成了当地顶尖的大乡绅,后来庚子之变第二年,才无疾而终。
金寿、金宝长大以后,都有了科举功名,成了人才。小杨和赵小姐,生了三子一女,一直生活在乡间,抗战胜利后先后逝去。
后来,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京都,烧毁了大圆觉寺,这座寺庙,兴盛了才不到20年,又成了一堆瓦砾,只是道衍法师的法堂仅存,毁于日伪时期。
而道衍法师传下来的宝石佛珠,有的说被小杨公子秘藏在了道衍法师法堂之下,有的说,被小杨公子带到了湖南,一直流传在他们家人手里,还有的说被西太后强行索要,成了她念佛诵经时的御用珍宝。。。。。风风雨雨白云苍狗间,佛珠也就这么湮没无闻了,只留下这段悠远的故事,流传于世。。。。。。。
正是——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王孙旧府寻常地,却笑东风歌月归!
佛珠记至此全文完
后记:这个故事,是上世纪40年代流传在护国寺珠宝摊子的一段往事,据说源头早在民国初年就在西直门内大街一带流传,其本家确实是一位湖南将领,年代比较久远,人物细节不可细考了,跟那个时代一样,黄鹤杳然,但这件佛珠和几座寺庙,确有其事。
今天整理出来奉献给大家,以博朋友们一笑。
休息休息,咱们开始下一个故事,多谢长久以来朋友的关注和支持,楼主在此致谢!
@小梦迷蝴蝶 2016-04-22 15:14:00
留个脚印,太精彩了,楼主我要跟你生猴子
-----------------------------
谢谢看重哈哈哈,还没这个想法,等以后有了生猴子的意愿一定麻烦你。O(∩_∩
@rockey67 2016-04-24 09:52:00
@齐州三爷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朋友支持给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