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故事——古砚记

“砚者,石之至坚至美者也,有君子凛然刚方之节、坚韧不拔之志、刚毅坚卓之意、厚德载物之心。存于四角天地之内,卒可宝矣。
。。。。。。端州贡品唯砚石一品,自唐武德年间粗制成砚,进御尚方,天室爱之,遂以宝贵,世称群砚之首,百品之精也。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更具秀面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之质也,其纹饰之美、雕镂之工,至我朝达于极矣。秦汉石砚之后,若汉之玉、瓦、陶之作,三国魏晋之铁、金、木、瓷、雕漆之作,唐之泥、玉、阿旁宫砖、建章宫瓦、铜雀台瓦之作,我朝之水晶、玛瑙、镂金各作之砚,甘居其下矣。
。。。。。。。世所宝者,又有洮河、歙砚、澄泥各类,与端州砚石汇称砚材,品出奇才,巩非金铁玉瓦之器也。又有青州红丝者,出乎其类,不在洮河、歙砚、澄泥、端州各砚之内,因适材不易,得之也难,非至贵者难以玩赏,又无专论,故其名不显。。。。。。”
《洞天集录——砚说》南宋 佚名
是为题记。
一
话说大清国自打同治四年,曾文正公率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等文武豪杰,把长毛剿灭。李中堂左中堂,又继承尊师的业绩,亲自率军攻灭了捻子军,不几年,内寇大半多被削平,而朝廷里,以恭亲王六爷为首的中枢大臣,崇尚实务、开放国门,总算对破风漏雨的大清国多少做了些修修补补。
如此这般,大清国江河日下的国势,仿佛一下子回光返照般进入了老百姓说的——同光中兴。要说老百姓懂个啥,成天就知道干活吃饭不是??但朝廷历经数场大难,总算喘过来这口气,稳定下来喽。
而光绪爷登基以后,李中堂大举兴办洋务,国势慢慢有点起色,北洋水师也成了军,内里呢,自打光绪七年东宫母后皇太后慈安老佛爷驾崩,就剩了那位西太后慈禧老佛爷自己垂帘听政,独掌大权。
这几年,大清国国内不说是海清河晏万邦来朝,可小日子过得还不错。老百姓就图个安宁,有口饭吃嘛。 各地物件也低廉,吃的便宜,又赶上连续的丰年,有些小民百姓就忍不住山呼万岁了。
后来老佛爷看光绪爷年龄大了,要大婚、亲政,又赶上自己六十岁万寿大典,心里实在高兴,她老人家早年跟着咸丰爷,着实享受过万园之园——圆明园的富贵豪华,又加之想修复其地,让洋人们看看,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银财宝,烧了圆明园,再修一个!
因此,在六十万寿前,朝廷内外就忙起来喽,提前2年多,老佛爷就指定礼王爷、庆王爷为万寿庆典总管大臣,几位中堂大人和贝勒爷,为协办大臣,组成大典筹备处,要举国给老佛爷办好庆寿大典。
可话好说,钱从哪儿出呢??
虽说朝廷每年都能收入9000多万银子,比乾隆爷那当儿还多了好些,不过这时节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朝廷里的官儿们是狮子大开口,手长嘴大能贪能捞的官儿太多,朝廷要赈灾、又要发饷、又要修河还得筹备新军、海军,银子不少,早就花的海干河涝。
那也没关系,庆王爷多精明的一个人儿,暗地里通知南、北洋大臣和各地督抚、将军大员,都要全力报效庆寿大典,还从东北边防军费、铁路工程款、海军军费、外国洋债借款里,大肆搜刮、挪用和拼凑了1600多万银子,勾结内务府的奴才们,先期花了1000余万两,把英法联军烧毁的清漪园给重修一新,剩下的银子还得憋着劲儿要给老佛爷庆寿,自然有些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