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作者:马宏飞

  假做真时真亦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作者:马宏飞
  下面是一组官方媒体公布的新闻数据,笔者摘抄如下:
  1、 12月7日晚到昨日下午5时,锦州市中心医院、锦州市妇婴医院等有超过百名小学生因为迷糊、恶心、呕吐入院治疗。这上百名小学生都来自同一所小学。(2011.12.07)
  2、 榆林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 251人送医院治疗(2012.4.22)
  3、贵州织金县八步镇中心校部分学生在食用早餐后集体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织金县委宣传部称,初步统计有86人被送往医院救治(2012.3.29)
  4、 镇雄337名小学生食物中毒(2012.4.11)
  5、 宝鸡38名小学生吃完蛋奶感觉不适 ,疑似消化道中毒(2012.4.28)
  6、 淳化54名小学生早餐后腹痛呕吐,疑为吃了不洁净食物(2012.3.30)
  7、 泸西县中枢镇阿勒小学学生用过早餐后,发生了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至中午时,共有126名学生出现头痛、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2012.4.21)
  这只是最近发生的部分学生中毒事件,这些年最严重的中毒事件还是要数辽宁海城4400小学生豆奶中毒案,官方当时发布数据死亡3人,100多人到北京大医院求医,当地医院诊治中毒学生2500余人。
  官方三缄其口,据坊间传闻,是制造商用变质大豆(含黄曲霉素,教委强制学生订奶,老师在讲台上监督同学们喝),其对学生身体伤害将长达二十年,甚至终生。实际致死,致残数量不详,多名记者被封口。
  这些事故并非天灾,而是彻头彻尾的人祸。事件的起因不外乎都是吃了学校提供的营养大餐。
  如果读者愿意,完全可以百度一下,非官方的数据更是会跌破你的眼球。
  笔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首先严重声明,下面讲述的是一起发生在外星球上的突发事件,可以理解为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心情真的很沉重,直接进入正题:
  11月6日日记全文如下:
  这天中午,我们正在食堂吃饭,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说是有两具遗体让我们马上运回殡仪馆,还特别要求史馆长一起去。当我们赶到医院时,发现医院的太平间前还停着两辆殡仪车,由于当时有业务在身,就没有过多的关注。(这种车好认,运送遗体的殡仪车都一个样,只不过这两辆是别的县区的,后来知道,这也是来取遗体的,有些个难缠的家属,遗体就在异地火化),
  史馆长去了办公楼,张哥和刘姐去领遗体。
  等张哥把遗体运上车,我才知道这是两个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两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走出来,示意我们立即离开,不要在这里逗留。
  一路上史馆长的表情都很难看,不断地叮嘱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给自己和馆里惹麻烦。
  刚回到馆里,这两个孩子的家属也到了,孩子爸爸妈妈的悲痛哭号,亲属们也在一旁愤怒的叫骂着,我们隐隐听出了事情的大概。
  这两个孩子都是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两个小男孩都是家中的独生子,一个是班级的班长,一个学习委员(为了让死者在天之灵得到安息,在这里我们使用化名,班长叫小羽,学习委员叫小健)。
  事情发生在昨天的中午,老师和几个同学把饭菜抬回教室(亲,这里要解释一下,一般小学生在学校午餐都不到食堂,学校的食堂只是负责做饭,做好后由学生自己抬回教室,再由老师分发,城郊的小学条件不好,食堂太小,只有学校的领导、老师才有资格到食堂用餐。学生的餐具就是那种不锈钢餐盘,有的学校甚至连个消毒设施都没有)。
  这天中午的饭菜味道真的很不好,尤其是那个米饭,更是味道很难闻,不少本来就挑食的小学生就不肯吃,有的还偷偷的倒进了垃圾桶。班级的张老师站在讲台上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劳动人民的果实,做一个节俭的孩子,小羽和小健做为班级的干部,又一次起了个带头的作用,而张老师则因为自己今天临时“胃疼”,一口也没有吃。
  下午,学校陆续有同学恶心、呕吐、发烧,有的甚至昏迷,据知情人讲,学校500多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被送进了医院。
  市里的几家医院都人满为患,走廊里、过道边,到处都是打着吊瓶的学生,焦急等待着的家长。家长们不断的追问孩子们得了什么病,医生就是讳莫如深,说这病得领导批准,现在还不能确诊(汗死,原本诊治病人是医生的事,这时也闪给领导了),听得家长一个个云里雾里。
  到了晚上,有的孩子病情开始加重,病房中不断传出家长们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我们天天叫着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家长,不顾有关部门的阻挠,偷偷的带着自己的孩子跑出了医院,打车直奔京城的大医院。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中了什么邪,在学校着惹了什么脏东西,就拿来各种符咒,在医院的各个角落焚烧着,一时间,医院里到处飘落着纸灰,气氛相当恐怖,和夜晚的坟场没有什么两样。竟然有人传言,这是有恶鬼在人间索命,找替身,所以要多烧些纸钱……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事件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小报的记者们神出鬼没,在各个单位之间奔波着,有关部门的人员一不注意,就找机会采访受害者家属。一时间,众说纷纭,恐怖的气氛在这个城市漫延着。有孩子的家庭人人自危,有的家长干脆让孩子退了学。
  前几年,小学学校办食堂成了一种风气。打着为了学生安全的幌子,大肆妖魔化学校周边的小饭店,强迫学生在学校的食堂就餐。学校的食堂就成了学校的摇钱树,一边对学生收着并不便宜的饭费,一边享受着国家给孩子们的营养补贴。经过层层扒皮的学生午餐,质量上就没有了保证,学生们的肚子就成了各种价高质次的垃圾食品填埋场。一些丧尽天良的败类在背后数着花花绿绿的钞票,人前却大讲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屁话。
  这所小学也不例外,本来没有办食堂的资质,硬是把学校的一排废旧仓库整理了出来,劳务市场拉来几个民工,就把这个草台班子搭了起来。然后就强迫学生们都在学校就餐 ,如果有学生不愿意在学校吃,就指使班主任对学生严历管教。这些可怜的学生和家长,就像是放在案板上的鱼肉,学校就开始磨刀霍霍了。
  不知道从哪得到消息的家长们,冲进了学校的食堂,把那几个躲在角落里、浑身发抖的民工厨师揪了出来。就在一顿狠揍在所难免之时,一个年纪稍大一点的民工说了,你打我们有什么用,原材料都是学校采买的,我们只是负责做,连我们吃了都吐了很久,到现在还挂吊瓶,要找,你们应该找管采买的后勤主任,所有肉菜蛋奶都是他经手的。
  很快,家长们找到了后勤主任,主任看到愤怒的人群,怕吃了眼前亏,这个场面就是被打死都白打。就来了个竹筒倒豆子,说学校把钱都扣下了,真正拔下来的钱,每个学生才不到两块,学校老师基本上是跟着白吃,每天象征性的只交一块钱(学生是5—10元,还有国家的补贴,老师就交一块钱,是不是有点象旧社会军官喝兵血,亲,强烈建议,给予各种鄙视)。主任最后就一句话,就这么点钱,你让我采购什么优质的原料,就只能什么便宜买什么了,昨天由于钱不够,就买了便宜大米,可能是大米发了霉(黄曲霉素超标,很毒的)……
  人群彻底被激怒了,瞬间整个食堂就被砸了个稀烂,虽然有人报警,但不知道为什么,直至人群散去,警察才赶到现场。
  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终于出来了,说这是一起意外事件,孩子们的症状和饮食无关,经权威专家会诊,孩子们得的是心因性疾病(群体性臆症),简单的说,专家的意思就是几百个孩子一起得了精神病。按照专家的说法,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因个人原因,午饭后恶心、呕吐,别的孩子产生了心理恐惧,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可思议的传遍了整个校园,最终导致群体性臆症的发生。
  结论一出,舆论哗然。有关部门专家的结论,再一次挑战了国人的智商。
  既然是你自己得了臆症,就和别人没有了关系,学校和有关部门也迅速的撇清了责任,堂而皇之的教育学生的家长,要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荒唐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由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长们不肯火化孩子的遗体,还不断在媒体上报料,说学校贪污了学生的伙食费,给学生吃了有毒的食品,才导致事件的发生。学校就一纸诉状把这些学生家长告上了法庭,由于有了专家的结论,还有学校请到的巧舌如簧的律师,学生家长们败诉了,还要赔偿学校的损失。
  在这个时候,学校突然表现得非常大度,表示只要学生家长们不再闹事,同意火化遗体,学校不但不追究家长的责任,还愿意出于人道主义的初衷给家长几万元的补偿。
  在这种胡罗卜加大棒的威逼利诱下,家长们求告无门,只得火化孩子的遗体,接受学校的方案。
  小羽和小健的遗体火化那天,我们殡仪工能做的就是为两个可怜的孩子仔细地整理遗容,让两个孩子更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
  伴随着炉火的点燃,我的心里也在默默的祈祷,在那个没有恶人的天堂里,孩子们一定会吃到真正的营养餐。
  孩子们,一路走好!
  11月7日日记明天继续连载……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作者:马宏飞
  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正如那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大自然神奇的恩赐。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但我们可以乐观的面对生活,让每一天的时光都快乐的度过。
  每天面对冰冷的遗体,面对一个个生命的离去,感受了太多的悲伤与无奈,让我体会到生与死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生命的美丽不会因为一个肉身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读了江梅的日记,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日记,让我对生命的离开肃然起敬。今天,在这里,笔者诚肯的请求读者,也许是因为本人或日记主人的文笔不够好,亲们可以认为这是在杜撰的故事,但由于故事中的多位主人公均健在(有的还是孩子 ),就是不信也勿喷哦……
  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
  11月7日日记全文如下:
  中秋时节的天气已经有点凉意了,很难得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几个姐妹就把一张破沙发拖到殡仪馆的大院中,一边晒太阳,一边闲聊。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体上,很是有点惬意。正当我们几个在这享受时,张哥的运尸车开了进来,几个男同事就过去帮忙把遗体抬进停尸间。
  听他们边抬边说,这好象是一个什么工厂的老板,死于酒精中毒。本来我还想起身去看看,有什么可帮忙的,一听是个老板,还是喝酒喝死的,就又坐下来晒起了太阳(亲,见多了为富不仁的奸商,几千元一瓶的洋酒天天喝着,却不管工人的死活,这种人死一个少一个,我才懒得理)。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正当我继续享受惬意的日光浴时,一阵嘈杂声传来,原来是一大群人从殡仪馆的大门陆续的走了进来。奇怪的是,这里面有不少残疾人,有的还坐着轮椅,艰难的向前挪动着。每个人都是一边走着,一边不断的抹着眼泪,有的人还哭出了声音。好奇的我也跟着人群来到了停尸间的门口……
  原来,刚拉进来的那具遗体是本市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于杰女士,在本市开了一家服装厂,而这些来吊唁的人就是她们厂子的工人。
  说起这个于杰,还是有点传奇色彩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国有企业大量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下了岗。于杰也不例外,她所在的被服厂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破了产,于杰那年也已经快四十的人了,下岗后的日子很艰难,一家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还有老人要赡养,而雪上加霜的是,于杰下岗后不久,丈夫也下了岗。
  于杰没有办法,就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市场上摆起了裁缝摊。最初就是给人改改裤角,缝缝补补的小活。后来人们发现,于杰不但手艺好,价钱公道,而且设计制作的时装也很有特色,就不断有人来找她做衣服。一来二去,顾客越来越多,于杰的裁缝摊变成了时装店,时装店变成了服装厂。
  就在于杰成功的同时,他的丈夫老赵也把自己收破烂的生意做大了,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一家人的生活就此好了起来。
  听人说过,于杰的服装厂有很多的残疾工人,那时就有传言,说于杰雇佣残疾工人只不过就是为了免税,她才没有那么善心。一个工于心计的奸商形象就在坊间传播着。
  追悼会第二天在殡仪馆的告别大厅中举行着,我的任务还是站在电脑前播放哀乐。不过让我惊讶的是今天来的人特别多,而这些人中除了昨天看到的那些残疾工人,还有上百个小孩子和六七十岁的老人,每一个人都很伤心的哭泣着,那个场面让我都很伤感,因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于杰的亲人,为什么这么多老人和孩子也都如此的伤心呢?
  这个疑问马上就解开了。原来于杰除了雇佣了很多残疾工人,还收养了几十名无父无母的流浪孩子和街头乞讨的老人。
  于杰用开工厂赚来的钱,在市郊买了一块地皮,建了一家敬老院,专门收留那些无依无靠、街头乞讨的流浪老人。于杰的丈夫老赵在走街串巷收破烂时,发现可怜的流浪老人和孩子都会领回家,愿意留下的就送到自己家开的敬老院。就这样,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于杰夫妇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个慈善的壮举,却从不对人提起。
  敬老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于杰就象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这些本来素不相识的老人养老送终。老人们也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一天看不见于杰夫妇心里都会空捞捞的难受。孩子们有的因为有残疾和先天性疾病,所以才被父母遗弃的,老人们的身体就更是不好,于杰就把自己的车子让出来,随时送生病的孩子老人去医院,自己则还是蹬着二十年前的破自行车上下班,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大老板,还不如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一百多个老人和孩子的吃穿住用,还有看病的医疗费,加在一起就是个天文数字,十年如一日,于杰夫妻就这样把工厂赚来的钱都投入到敬老院中。在敬老院里,每天都会有于杰夫妻的身影,老人和孩子们已经离不开她们,因为她们已经是老人们的儿女,还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于杰的服装厂订单减少了,生产线再也没有以前的繁忙,工厂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光靠丈夫经营废品收购站的收入,根本就应付不了敬老院庞大的开支。
  寻找业务订单就成了当务之急。以前非常客气的客户也变得无比难缠,不断的压低价格,还不愿意把订单给你。好不容易有一家客户在酒席上说,只要于杰把那半瓶白酒都喝下去,这个二百万的订单就给于杰,而且还不压价格。于杰就说,你当真,那个老板就和于杰在酒席上击掌为誓,只要于杰喝了那半瓶白酒,不但这二百万的订单给于杰,就是以后的订单,也都由于杰的厂子来做。
  于杰想都没有想,就抓起酒瓶,把半瓶白酒灌进了肚子。本来就有严重胃病的于杰在陪完客户后,晕倒在自己的办公室中,送到医院时,由于酒精作用得了胃穿孔……
  老人和孩子们一个个的从于杰的遗体边走过,步伐是那么的缓慢,时间好像凝固了一样,孩子们稚嫩的小脸上挂着一串串的泪珠,老人们则都是老泪纵横。看着老人们布满沧桑的脸,我忽然联想起很多白发人送黑发人时的场景,亲生父母的伤心程度也不过如此。看来,老人是真正把于杰当成是自己的女儿了。
  那些残疾的工友们,有的架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还有被工友拉着手的盲人,一个个从于杰的遗体边走过,每个人都不太大的哭声汇在一起,就能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声音。
  现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就连这些对新闻洞察非常敏锐的专业人群,也都很诧异,这十年来,采访过于杰无数次,只知道这是个能干的民营女企业家,从来就不知道于杰还收养了这么多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和老人,这让记者和编导们都唏嘘不已。
  电视台摄像机捕捉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老太太走过于杰的遗体边时,把一块圆形的物体郑重的放在了遗体的旁边(事后知道,那是一块放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已经很硬了的月饼,这块月饼可是老人的宝贝。老人有点精神问题,那年的中秋节,在大街上流浪时,被于杰带回家,给老人洗澡,换衣服,还给老人拿来了月饼。老人不吃,说非要××店的月饼才肯吃,于杰就跑了很远的路,给老人买来了那种月饼。老人的精神病时好时坏,但无论什么时候发病,只要一看见于杰,就立马好人一个,连医生都说,于杰比医生开的药都好用。从那时起,老太太就把一块月饼当成宝贝揣在怀里,谁也不让动)。
  在于杰去世后,电视、报纸等媒体大篇幅的报导着,于杰在这个城市中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那个敬老院也在媒体的关注下转为了公办,由政府公共财政投资,敬老院的名字就以于杰的名字命名。
  我们为于杰女士整理遗容时,发现这个服装厂的大老板穿着的衣服竟然是很普通的地摊货,身上竟然没有任何的首饰,双手布满了只有工人师傅才会有的老茧……
  我们几个女工是带着泪水为这个大老板整理完遗容的,化完妆的于杰很美丽,就像是安祥的睡着了。
  我们带着一百二十分的尊敬把于杰女士的遗体送进了火化炉,第一次为我们火化的遗体深深鞠躬。
  按动火化炉电钮的一刻,我们在默默的祈祷,让我们这些站在天堂门口的殡仪工们,为好心的于杰女士打开通往天堂的大门……
  11月8日日记明天继续连载……
  晚了,不好意思
  悲呀,大停电,才来!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三十章
  作者:马宏飞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   
  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分种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  
  中国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在中国,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报道女性自杀率比男性自杀率高的国家,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这一差异在年轻女性中更为突出;发达国家男性自杀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而其他国家的自杀和自杀未遂者中90%患有精神障碍,可是中国因精神障碍而自杀的人则要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中国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自杀现象难回避 。每年200万人自杀未遂,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对这些冰冷的数字,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淡定。
  读了江梅的日记,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日记,笔者除了为逝去的生命感到深深的无奈外,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也应该深刻反思呢?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11月8日日记全文如下:
  昨天晚上我值班,早上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就接到警方的电话,到一所小学去收尸。当我和同事赶到的时候,才知道是一起自杀事件,一个年轻的小学女老师,从学校的教学楼顶一跃而下,落在操场前的水泥地面上,满地是血,等120医生赶到现场,女老师已经死亡。
  警察勘察完现场,确定是自杀,剩下的事就是我们殡仪馆的了。当我走近尸体,真的让我吃惊不小,也很伤心,眼泪不由自主的从眼眶中流了出来(亲,不要笑我,原来这个自杀的老师,是我的一个大学校友小榕,是我就读那所大学师范学院的学生。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和师范学院是邻居,我平时又爱好文学,就时常到中文系去蹭课听,就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小榕,还成了比较好的朋友。工作后,由于我自己的工作性质,就不怎么和朋友们主动联系。就是朋友们个人能理解,人家的家人也不一定能理解,只知道小榕在一所小学教书)。
  小榕的遗体被运到停尸间,同事们知道我和小榕是校友,就没让我为小榕整理遗容,我就站在停尸间的门口看门。
  由于小榕是从高空坠落,脸向下着地,头骨和身上的很多地方都发生了骨折,胸腔都瘪了回去,这种遗体处理起来就是一个力气活了,要把变了形的头骨和胸腔尽最大可能的复原,塌陷处塞一点硬物,骨折严重的地方也要用特殊的手法处理一下(人从高空摔下来就是一个自由落体运动,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与地面的冲力会很大,这时的人身体就会像面条一样柔软,亲,都看到过剔除完骨头的猪肉吧,就是那个样子。由于处理方法让普通人难以接受,此处省略几十字……)。
  我有意把脸转向停尸间的门外,但还是不断听到同事们扳动骨头复原、发出的咔咔声,刘姐还不断的叹着气,说这个女人太可怜了,身上连一块成型的骨头都没有了,什么事情想不开,就这么轻生了呢。
  我还记得,上大学时的小榕是那种典型的淑女型,是家长和老师都赞不绝口的乖乖女,从不和任何人争论,学习成绩也是好的没话说。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文章,不断的见著于各种报刊杂志。毕业后就分到了这所重点小学当老师,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小榕怎么好好的就会自杀呢?
  一天我都有点心神不宁,到了晚上,坐在电脑前,有意无意间我点开了小榕的QQ头像(亲,做我们这个行当的,一般都不会主动和朋友聊天,要聊天,就加一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反正网线的那一端也不知道我是殡仪工,就开始海阔天空的吹吧,这种时候我的心情才会很放松)。小榕的头像已经暗了下去,唉,永远再也不会亮起来了。
  我头一次点开了小榕的空间,空间上了锁(亲,要是在平时,我会马上退出去,尊重别人的隐私嘛,但是今天,我还是回答了那个问题,进入了空间──那个问题是她大学的学号,还能难住我!)。
  看完小榕的私密日志,我慢慢拼凑出了一个生命消逝的过程。为了纪念小榕,我就原封不动的摘抄几段吧。
  ×月×日:今天真高兴,终于走上了讲台,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节课,虽然只是科任课。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今天真的实现了,看着孩子们那天真的笑脸,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可爱的孩子们……
  一年后的×月×日:我就要当班主任了,今天校长找我谈话,说要让我带二年级一班,还说,这个班的成绩不错,还告诉我班主任的工作不比科任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我想,反正我年轻,正好锻炼一下。偶也出来吼一下,我终于被领导赏识了……
  ×月×日: 今天,一个调皮的男生把两只毛毛虫放进同桌的文具盒里,女孩吓得大哭,我批评那个男生几句。还别说,这个男生相当的牛,最后还说了一句,我爸是××局长,就是校长见了我爸都得老老实实……如是一番话,还真是雷到了我,我就说,你爸就是市长,在学校也得听老师的,小家伙还是有点不服气的回到了座位上。
  ×月×日:今天校长又布置任务了,这已经是上边给订的第九套练习册了,说这次必须都要订,要是哪个班级拖后腿,就没有资格参加年末的优秀班级竞选,还会影响学校和上边的关系。努力订吧,这让学生订练习册还真是个技术活,上面对老师是强制的,但老师对学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因为教委有红头文件要求不准强制学生订练习册。我们就只有在“强制”上做文章,表面上是学生自愿,其实就是不订不行,孩子小,也还好哄,家长都指望老师能多照顾自己家的孩子,也都没说什么。但我们班有几个贫困生,这每份30元的练习册对他们来说是承受不起的(就是订了也不做,也没有时间做,都一样,老师家长都知道,就是交钱了事),几次,我都是默默的把这几个贫困生的钱自己垫上。唉,还有一点私心的,就是为了个征订率,听说别的老师也有这么做的。
  ×月×日:×委某官员的老婆开了一家读书郎的专卖店,产品就推销到了我们学校,我们班的购买率还不到五分之一,那个官婆就说我,你这个小同志呀,工作能力还得提高呀。还到校长那说我的坏话。校长找我谈了话,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小榕啊,有些人我们得罪不起呀……
  ×月×日:我教的是二年一班,王老师教的是二年二班,人家带的班征订率一直都很高,无论有什么活动都先进,后来听说,人家老公在教委上班。一天王老师找到我,要我和她们班一起订份资料,每个学生50元。
  虽然我不想订,碍于同事面子,就看了看那资料,一看就知道是盗版的练习册,错字连篇,连个正规出版社都没有。王老师看我有点犹豫,就贴着我的耳根说,这卷子回扣高,给我们才8块钱,我们一出手就是50元,赚大了──早就听说过王老师生财有道,5元一个小笔记(市场几毛钱),十元一个鸡毛毽子(市场1元),上百元的学习机。
  王老师是有了名的清廉,送礼的家长总是被她损个茄皮子色,最后家长们学乖了,不但花钱买这些资料,而且还经常消费王老师直销的那个天价化妆品。她们班级的文体活动更是丰富,什么新少年、学习报、法制报,故事报、还有当地市委主办的××日报,当然少不了王老师自己爱看的垃圾小报……
  ×月×日
  最要命的是应付上边检查了。上边背地里布置各种练习册的征订,却还要不断的组织人进行检查。你别以为老师、学校给他们推销完教辅材料就有了功,要是在检查时出了问题,受处理的还是学校和老师。轻则扣工资奖金,重则让你滚蛋回家。
  明天省里下来人检查学生课业情况,顺便检查一下学校的黑食堂(我们学校的食堂没有资质),听说还是暗访,这可吓坏了主管领导和校长,立即给我们开会,布置了一套任务:具体就是让我们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在学校附近问你,你们学校订练习册吗,你们学校有食堂吗?就一律回答,我们学校从来没有订过练习册,关于食堂,我们都是回家吃饭,学校根本就没有食堂。
  这让我很为难,天天都要求学生诚实,今天又要教学生公开说谎。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级必须把这两个谎言在课堂上以问答的形式演练(千真万确,亲身经历),经过强化训练,每个学生都把这两个答案背得乱熟,谎言说了一万遍就成了真理这话让学校玩到了极致。
  ×月×日:这对我真的是黑色的一天,老校长在找我谈话时说,由于我们班一个同学的家长,向上级实名举报了学校联合保险公司、服装厂强制买保险、订校服的事,给学校闹出了大乱子,我被解聘了。正当我要据理力争时,老校长摆摆手,说我知道这事和你没有关系,但这是上边的意思,要不,我介绍你到一家民办的学校上班吧……
  ×月×日:我真的很热爱我的职业,我不愿意离开可爱的孩子们。我要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小榕的日志记到这里戛然而止,这让我明白了事情的八九分……
  小榕的追悼会上,有关领导出席了,在致悼词时沉痛的说,小榕是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是我们教育队伍中的楷模,罗列了很多小榕的先进事迹,并号召全市的教师都要像小榕学习,追悼会上,领导一边致着悼词,一边不时用纸巾抹着眼睛。
  人群的后面,电视台的摄像机死死的对着领导的脸……
  小榕的遗体火化了。
  也许到了另一个世界,小榕真的能做一名无忧无虑的孩子王吧!
  11月9日日记明天继续连载……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作者:马宏飞
  本日记未经任何文学加工,内容可能不是适合所有读者,请读者自行取舍!
  11月9日 晴
  今天我轮休,这天气也特别的配合,中秋时节,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老公还特意和同事换了班,陪我去逛街。小豆包还是以前的老德性,一没有熟人在场就很过分的亲昵动作,在公园里弄得我好难为情,他还在一边坏笑着说什么和自己的老婆是持证上岗。公园里的大爷大妈还以为我们是正在搞对像的小情侣。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才算逃离了公园。老公又说要我和他玩一个信任游戏,让我闭上眼睛,不许睁开,他拉着我的手,我不知道老公又在搞什么,但我相信他一定是想哄我开心。就这样,我们俩一前一后的就上了公交车,老公还煞有介事的让我当心,小心地把我扶上了车,让我坐在座位上。我正想睁开眼睛拉老公也坐下时,突然老公神秘的趴在我耳根对我说:
  “别睁眼,你这个座位是别人让的……
  原来,大家把我当成了盲人。
  水族馆、时装店、超市一逛就是大半天,提着大包小包,随着人流来到了收款台,就听到有一个冒失鬼和我说话:
  “你不是火葬厂的××吗, 真巧,在这遇上了……
  那个大哥的语音未落,刚才还拥挤的收款台就冷清了,人们都闪到了一边,我们火葬厂的威力大吧。我苦笑着,那个冒失鬼好像也发现了不对头,就不再作声。收完款,我和老公飞也似的冲出了超市的大门。
  再也没有心情继续逛街,就拉着意犹未尽的老公回了家。
  直到晚上睡觉时,我还在闷闷不乐,小豆包就变着法子逗我开心,老婆长老婆短的说着肉麻的话。
  我早就知道老公一定是又有什么不轨的企图,就还装作生气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就已经没有事了,做我们这行的,这样的事情会经常遇到,要是每件事都放在心上,那就真的做不下去了。
  果然,老公在一番大献殷勤之后,躺在床上手就开始不老实了。可能小豆包是学医的吧,每次都能把敏感部位和尺度把握得很到位,我只有老老实实投降、配合的份了。这次也不例外,我和老公正在兴头上,动作幅度大了些,床都发出吱吱的响声,我感到像有一股电流流遍我的全身,感觉舒服极了,一不小心声音大了些。门外忽然传来几声干咳,不用说,又是婆婆在捉老鼠了。
  老公停下动作,伏在我的身上,
  “妈,半夜不睡觉做什么呢”
  “捉老鼠(五楼哪有什么老鼠,就是心疼儿子,怕这根独苗累着)”
  “这么晚了,你怎么也不睡觉,明天还要上班呢”
  老公还要继续,我却是再也提不起兴致,婆婆哪点都好,就是对我们小俩口嘿咻的事特别关注,弄得我们俩办这事就跟做贼似的。


  11月10日 晴
  我刚到单位,就注意到几个姐妹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我,几个男同事还凑过来一边坏笑,一边互相咬着耳朵。一看这阵式,就知道准没有好事,还是秦姨年龄大些,低声告诉我,昨天晚上又淘气了,快去把工作服换上吧,能捂严实点。这时我一低头,才发现我露出的胸口上还有几个红红的印记,不是口红,是小豆包太用力亲出来的,这让我丢了大人,还让那几个坏小子着实的意淫了一把。
  这时,史馆长走了进来,一看脸色,就知道又有了大事情,果然,史馆长告诉我们,一会儿有死刑犯来刑场执行死刑,让我们各就各位。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准备的,就是把那个杂物间打扫一下,地上东西都拿走,清理一下现场环境而已。有了几次的清理经验,很快我们就完事了,就等着警察带犯人来了。
  说到死刑,我虽然看过两次,但还是相当的害怕,还伴有点好奇。在我的记忆中,罪犯都是面目狰狞的坏人,就又增加了几分可怕。反正死的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我们反倒有点围观的好奇心。
  我们几个姐妹就一边议论着,一边等待着警车的到来。时间很快到中午了,还没有警车的影子,我心里想,这年头什么事都开玩笑,这执行死刑也有开玩笑的。就在我们要回食堂吃饭时,运尸车开进了院里,一辆警车也尾随而入。
  原来,死刑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临时改变了刑场的位置,就连运尸车的张哥手机也被收缴,直至行刑完毕,才还给张哥。
  听张哥说,执行场地在很远的农村。执行死刑的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囚犯,有着罂粟花一样的美丽,同样也有着罂粟花一样的邪恶。她是谈恋爱时为了摆脱痴情的前男友,就把前男友骗到山上,为了消耗男友的体力,还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和男友做了爱,温存完事后,趁男友口渴,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加完老鼠药的矿泉水给男友喝。
  男友喝完后,立即中毒,这个狠毒的女人怕男友不死,竟然用石头砸扁了男友的头。听说,男友是一个大学生,刚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在一家打字社上班,每月工资七百元的他,偏偏要去招惹那个心比天高的女人,刚开始,女方也许看中他的高学历,但学历毕竟不顶钱花,等女人有了新欢,想甩掉他时,才发现这个呆子大学生深深的陷了进去,已经另有新欢的女人就想了一个永远甩掉他的办法……
  警察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破了案,由于正在严打期间,犯罪情节又特别严重,法院就判了她死刑,上诉也被驳回。
  尸体被推进了停尸间,这种尸体要立即火化的,这是有关部门的指示。我们就只有先加班了。
  正当我们走进停尸间,要清理遗体时,忽然女死囚(后来知道叫梅)的遗体从尸床上半坐了起来,嘴里叽哩乌拉发出可怕的声音,我们都以为真的是诈尸了,大家一起都跑出了停尸间,我竟然连鞋子都跑掉了一只。
  这时,来办理遗体转交手续的民警还没有走,听到我们的叫声,就跑进停尸间看,果然,梅活了过来。这得说明一下,我亲眼看见过枪毙犯人,子弹从后脑射进去,从嘴中穿出,法医还要用那个小铁棍一样的东西在枪眼里搅动脑浆,就是不死也会被搅死。但已经经过法医检验的尸体竟然还能活过来,真是奇迹。刚才梅口中发出的叽哩乌拉的声音就是因为子弹打烂了舌头,说不出话才会发出那种声音。
  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情况迅速报告了有关的领导,不一会,大量的警车开进了殡仪馆。法院的领导让法医进去检查了一下,法医报告说,子弹在大脑和小脑连接处穿过,进入了口腔。当时犯人由于小脑受损,就昏迷过去,经过一路的颠簸,到了殡仪馆又活了过来。
  领导也犯了难,要是采用注射死刑就不会有这个事情发生了,可注射死刑的成本太高,院里暂时还配备不起,谁又能意料到,这百年不遇的事情会发生呢。要是在刑场上发现囚犯没有死,当时就可以补枪,但在这个时候,执行任务的武警已经回去了,这可难住了在场的领导。
  这时,梅的家属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消息,也赶到了殡仪馆,梅的父亲跪在地上哭喊着,
  “古人有一刀折罪,娃已经死过一次了,就放她一条生路吧……
  警察拦住了想要冲进停尸间的家属,把他们都请到了休息室。
  领导们开了个碰头会,经请示更上级的领导,最后决定还是补枪。
  任务交给谁就成了最难办的事,领导是不会去的,最后就推到了那几个法警身上,倒霉的什么时候都是小喽啰。那两个法医可能是怕让他们去,早就躲到了人群的后边。
  几个法警商议了一会后,没有结果,就决定听天由命,还是抓阄决定吧。一个法警抓到了,一边小声骂着倒霉,一边把法医的白大褂穿在身上,把手枪顶上火放入了口袋,走进停尸间。
  我们就站在停尸间的外面往里望,由于那张尸床就在第一排,很容易看见。那个法警走近尸床,这时梅已经从尸床上坐了起来,嘴里依旧叽哩乌拉的叫着,法警大声的告诉梅,让她躺好,自己要为她检查一下伤口。可能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吧,梅真的躺下了。法警一边假装检查伤口,一边从口袋中掏出顶了火的手枪,冲着梅的头部连开两枪。
  按照有关领导的指示,这次遗体就不用清理了,特事特办,直接火化。梅的遗体被装进了一个大尸袋,推进了火化炉,随即按动了点火的按钮。
  今天从始到终,我都有一种特殊的恐惧,不时的就想起那罂粟花似的脸,还有那不断传来的叽哩乌拉的声音,一闭眼睛就看到被打烂舌头的嘴里还在不停的流着血。
  说来也倒霉,我回家路过一家狗肉馆时,正好店主在门口杀狗,那狗就吊在门口的一棵树上,一刀下去,血就顺着狗的嘴巴处哗哗的流下来,我险些晕过去,就一路小跑回了家。

  11月11日日记连载明天继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