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更新,稍等。
[连载]中国棺材文化集大成之探险巨制《鬼门棺》
他一边向主创鞠躬,一边哽咽着说道:“实在太谢谢您了,这衣服得两三百块吧?我上完电视马上给您送回去。”
主创心里偷偷骂了句“瘪三”,表面上却打着哈哈大方地笑道:“不值什么,不值什么,也就三千多的东西。你还别说,这衣服就是挑人,你穿身上就跟量身订做的似的,这套西服我就送给你了,不用还了,不用还了。上节目的时候好好表现吧!”
陈旗开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这可不是破抹布片子啊,三千多的高档服装说送人就送人了?一定是主创说客套话而已,所以,陈旗开连说“不敢”,还要坚持送还。
可主创态度坚决得几乎强硬,陈旗开这才勉强收下,不过,临送主创出门的时候,他还是一迭连声说了几十个“谢谢”,关上门回身还对九牛说,“真没想到哇,现在还有这样的大好人哪,咱是啥人呀?说好听了是下岗待业职工,说不好听还不就是一‘穷光蛋’吗?人家这是看得起咱哪,以后一定得想办法报答人家。”
要知道,这主创哪里是真的大方,这套西装本来就是下属几年前求他办事给他送的礼,一分钱没掏他的腰包,何况他当年刚刚当上主创,肚里油水还没来得及积累,此前又废寝忘食地辛苦工作,所以人长得就跟一条标枪差不多,可这几年下来可不一般了,整日家张家请完李家请,刘家吃完赵家喝,这肚皮就跟气儿吹得一样,一天天地见长啊,转眼工夫他就由一根细秋秋的杆枪变成一个圆滚滚的炮弹了,这套西装没穿几回也就被束之高阁了。今天正好就借花献佛,给了穷鬼陈旗开了。一方面上节目不至于太难看,另一方面也收买一回人心不是?
再说这陈旗开,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把这身米黄色西装往身上这么一套,你还别说,真就从上到下透出那么一股子知识分子的不俗之气来。再加上这米黄色挑人,黑皮肤穿上就一个“土”,可给陈旗开的白面皮这么一衬,真是要多斯文有多斯文。看得九牛在一旁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又把个大巴掌拍得震天响,嘴里还一个劲儿叫唤:“大哥,你换上这身黄狗皮真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怎么看怎么人模狗样的啦!”
陈旗开又好气又好笑,一边照着镜子,一边假意喝斥道:“去一边去!啥狗狗的?你会说话不?”
九牛哈哈傻笑,抹一把鼻涕道:“大哥你还不知道俺不会说话呀?俺刚才说错了,这不是狗皮,是黄皮子皮,你穿上这黄皮子服,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唉呀,不对,用在这儿好象不大对头……”
陈旗开也懒得跟他计较,随九牛去满嘴浑说走火车去,自己却只管对着镜中的自己抿着嘴暗笑,心道,我陈旗开可比那秃顶老教授帅多了!
@步臻平 2012-5-4 13:36:00
等僮僮!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嘿嘿,来了,马上更新。
等僮僮!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嘿嘿,来了,马上更新。
2
万众瞩目的一天终于来了,当陈旗开昂首挺胸走进直播间的时候,眼前突见闪光灯乱闪,摄影灯乱晃,观众席上又是黑压压一片坐满了人,陈旗开这“四无”闲人以往哪经历过这个阵势,当时便觉头脑发懵,双腿一软,险些站立不住。
好在主持人贺璐璐眼明手快,连忙上去扶了陈旗开一把。
陈旗开回眼一看,原来过来扶他的竟然是上次到他家采访的那位高鼻靓目的大美女,此刻,对方穿着一套性感的时尚裙装,身上的丝丝幽香无遮无碍地钻进自己的鼻孔,那张令人心神动荡的俏脸距离自己只有咫尺之遥。
天哪!陈旗开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登时血压升高,心跳狂飙,脑子一发热当即便昏了过去。
电视台的人一下慌了,所有人都跑过来又是扇风又是喷水又是抹清凉油,就差撒“童子尿”了,好歹把陈旗开给弄醒了。
陈旗开一睁眼就看见贺璐璐关切的眼神,彼此的视线电光火石般这么一碰撞,陈旗开只感觉心脏就快要蹦了出来。
他从来没有恋爱过,这一刻,他突然有了恋爱的感觉。
混血美女贺璐璐身材高挑,体态玲珑,既有东方淑女的神韵,又有西方佳丽的美艳,妙目流转,笑靥如花,简直就像月宫的仙子一般,把个陈旗开陶醉得身子都酥了半边。
节目开播的时间已经过了,秃顶老教授这才珊珊来迟。
老教授走进演播室时步伐很慢,而且步幅很小,尽管如此,陈旗开还是暗地里给他捏了把汗,担心他一个不留神摔个大前趴,因为老教授的头昂得快与后背呈直角了,那模样活像一只刚被一条胖鱼卡住脖子的鹭鸶,你说一个人朝前迈步眼睛却看着屁股后边还能保证自己不摔跤那得是什么水平的武林高手啊?
果不其然,正当老教授迈出第七步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吧唧”一下坐在了地上。工作人员慌忙抢上前去,几只胳膊连拖带架才把老教授送至座席。
尽管秃顶老教授适才当众小小地出了个丑,此刻坐在座椅之上,却像没事人一般气定神闲、旁若无人,他的眼睛始终没有往陈旗开这边看过一瞥,轻蔑之态溢于言表。
@步臻平 2012-5-5 19:32:00
平平等僮僮!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今天停了大半天的电,刚刚来电。马上更新。
平平等僮僮!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今天停了大半天的电,刚刚来电。马上更新。
从老教授一进门,陈旗开便一眼注意到了,这老者平日招牌般醒目的秃顶不秃了,头发也不花白了,在他的脑瓜顶上戴着一顶又黑又亮的假发,看这假发的新旧程度,应该是刚买的,不过这黑亮亮的假发戴在一张刻满皱纹的老脸上,怎么看都怎么别扭,还反倒不如先前的秃顶来得自然。
一切准备就绪,导演开始倒数读秒,须臾,擂台赛大幕正式拉开。
贺璐璐声音甜美地讲出了开场白:“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千家大讲堂》‘精英擂台’现场,今天我们请来了蓝光大学历史系的于教授和下岗职工陈旗开先生,大家请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台下掌声雷动,其中包括录音师从CD里放出来的录好的掌声,现场气氛顿时高涨。
贺璐璐继续说道:“今天守擂的是蓝光大学的历史系权威于教授,于教授曾多次在国内大小报刊杂志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和学术研究报告,曾集结出书多套,几十年来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大家一定看过于教授的文章,听过于教授的讲演,甚至电视机前的很多人还都是于教授的学生,在本市以及国内,于教授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和中国学术界的专家,我代表广大市民向于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
于教授得意地起身微笑并向现场观众挥手示意,然后又自作主张地对着摄像机打了一个招呼,最后又以最佳的笑容定格了足有好几秒钟。
台下掌声再起,录音师再次播放CD加强掌声效果。
贺璐璐转过身子面向镜头继续说道:“我身边这位相信很多人都没见过,对他也不太熟悉,可就是这位大家都不怎么熟悉的下岗工人陈旗开先生竟然对于教授这样的学术权威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不得不承认,陈先生这样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做学问就是这样,要有怀疑一切的态度,要有否定权威的勇气!当年的哥白尼,伽利略不就是这样吗?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进步,社会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台下掌声分贝明显提高,尽管录音师很唯心的将掌声调小了,但还是掩盖不了观众的热情。对了,忘了告诉大家,录音师是于教授的三姨父的四舅母的二孙子。
陈旗开表情木讷地对着观众呆呆地摆了摆手。
呵呵,继续更。
贺璐璐把话筒转向陈旗开,亲切友好地问道:“陈先生,您觉得今天您能攻擂成功吗?”
陈旗开凑近话筒,低声说:“我相信真理,不迷信权威。攻擂成不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真相。”
录音师此时已经悄悄关闭了录制的掌声,然而台下依然再次响起潮水般的掌声,同时还夹杂了几声响亮的叫好声。
贺璐璐随即将话筒对着于教授也问出相似的问题:“于教授,您觉得今天陈旗开能攻擂成功吗?”
于教授缓缓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以伟人的姿态环顾观众,清了清嗓子说:“以往站在这里,我都是‘一言堂’,‘独角戏’,所以感觉很无趣,今天能有人跟我‘打擂台’,而且还是个下岗工人,对此我非常欢迎。其实今天擂台赛的胜负对我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我相信勇气不可能等同于实力。我之所以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这里回应挑战,是因为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君子成人之美嘛。现在人人都想出名,网络上每天都在制造着一个比一个雷人的哥呀姐呀的,啥牛皮都敢吹,啥吓人事都敢整,不把你恶心得吃不下饭那是誓不罢休啊。反正啊,人要是不要脸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的?对吧?不过这我也能理解,不就是为了出名嘛,因为出了名跟着就有了钱,有了钱跟着就要啥有啥,这我理解。如果能借着这次擂台赛的机会完成一次扶贫任务我是非常乐意配合的。好了,主持人,现在开始吧。”
台下响起一片嘘声,陈旗开更是气得火冒三丈,不过他还能克制自己,不让自己的脸色变得太难看。
主持人贺璐璐对于于教授含沙射影的言辞以及不可一世的态度也是大为反感,不过善于机变的她丝毫也没在脸上表现出来,她依然保持着美好的站姿,脸上的笑容甚至还更加灿烂,面对镜头她落落大方地说道:“于教授真是幽默,在紧张的擂台赛前还不忘先跟大家开开玩笑。好了,现在气氛也酝酿得差不多了,咱们就言归正传,请陈旗开先生开始攻擂!”
@步臻平 2012-5-8 12:36:00
盼僮僮更新!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来了,马上更新!
盼僮僮更新!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来了,马上更新!
3
陈旗开站起身来,将那身米黄色的名牌西装的衣脚向下拉了一拉,挺直脊梁,定下心神,对着镜头不慌不忙地开言道:“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还是直奔主题吧。尊敬的于教授,关于您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讲述,我在这里要提出质疑。”
于教授听到这里,嘴角满不在乎地向上撇了一撇,脸上的表情不屑一顾。
陈旗开继续说道:“首先,我想问一下于教授,您讲到郑和六下西洋的时候,曾经说过郑和并没有完成六下西洋的原定计划,而是中道折返,请问是这样吗?”
镜头转向于教授,这时的于教授目空一切地向身后的椅背重重地靠去,脖子高高仰起,嘴巴却懒得张开,只是用鼻子发出一声响亮的鼻音算作回答。
陈旗开对着镜头微微笑笑,道:“好,既然是中道折返,请问他折返的原因是什么呢?”
于教授脸上的表情极其地不耐烦,间隔了几秒钟,他才勉为其难地嘟哝了一句:“因遭遇风浪中道折返。”
陈旗开马上追问:“您有什么依据吗?”
于教授立现不满,身子往前一倾,大着嗓门喊道:“当然有依据,我研究了几十年历史,这段史料的记载我早就倒背如流了。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是于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也就是1421年3月3日)出发,前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也就是1422年9月2日)回国。”
陈旗开立刻接口道:“很好,您刚才提到史书记载郑和六下西洋时的确遇到大风浪,掀翻欲溺,这一点在相关文献上也的确有记载,我没有异议,但是,请问您在哪部史书或资料上看到,郑和船队中道返回的直接原因就是这次风浪事件呢?”
于教授被陈旗开突如其来的问题给问愣了,许多年来,他在讲到郑和六下西洋中道折返问题的时候,都是以突遭风浪为由一笔代过的,在他眼中,这个问题根本不称其为问题,在所有的史书中都没有对郑和该次中道折返事件给出明确的解释,而他的学生们也从未对此等小事提出过丝毫异议。所以,于教授根本没有把这个问题当成什么学术问题去分析和较验过。
然而,此刻在大厅广众之下,一个瘪三儿模样的下岗职工竟然会就这么一个他一贯忽略的问题跟他叫板,他真的感到有些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