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臧侃《周易》


  (二)、挂一而像万

  前头《彖》里讲了:“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说是这讼呀,从卦象上看它上乾下坎;上为外,下是内;乾为刚,坎是陷。这就表示“讼”是在人内心很阴险而外表又怪强悍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可这个大《象》辞呢,你看,它就说“天与水违行,讼”了。“天与水违行”的这个讼,也是从卦象看出来的。只不过,在这是把讼卦的上乾看着是高高在上的天,而将下坎呢,则看成避高而就虚的水了。而且,乾与坎都属阳卦,你要将它们看做是两条叫驴的话,“天与水违行”的这个样子,就活像是一个槽里拴不住的那两条叫驴的光景了。你瞧,这就是“象思维”。用“象思维”看卦,愿意看成个啥,那六条杠就是个啥,是极具广大无边的涵纳性。为啥《易》能无所不包?恰因为它用了“象思维”,这才能挂一而像万哦。

  四、爻辞与小象曰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1
  @心觉如来 195楼
  不多说了,看上瘾了,求速更
  来自UC浏览器
  -----------------------------
  对了,这位朋友,我忘问您了,俺这书您是咋看上瘾的呢?您觉得果真挺好看是咋?这么说来,这本书出版的话,会有市场了吗?
  渴望您多提些宝贵意见,以便修改时,俺好做参考。特别是,眼下俺极想看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作品,可总是不知看啥好。希望您能指点一二。
  谢谢。

  (一)、初六爻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1、凡事可别钻牛角

  初爻位,本是阳爻位。讼卦的初六爻呢,却是条阴爻呆在这个地上。阴爻呆在阳爻位上,就表示这初六爻是位居不当。这便可以把它看着是在某件事情上固执过头了,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了,呈现阴性了。如此一来,那个“讼”呀,眼望着它就闹出来喽。所以,这一爻的《爻辞》就提醒道:“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不永所事”里的“永”,原本它就像江河水流,曲曲折折长流不住的样子,引申为久远。如:永远、永生、永志不忘里的“永”,即为此意。在这,“永”指固执、执拗。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像个犟驴那样倔强。“不永所事”是说,不要像某些人钻牛角尖一样,执拗地固执在你所作所为的某个事上,或是固执在某个理上,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拖不回来哇。即是说,凡事要不固执而有足够的权变能力。
  凡事不固执而有足够的权变能力,会怎样?《象》辞里道:“讼不可长也。”说是,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讼”呀,它就不可能长出来了鸟。

  2、辩生明,明生吉

  只要这“讼”它长不出来,哎,那就会“小有言,终吉。”“小有言”里的“小”,早先说过,得把它用“象思维”来考虑。以“象思维”来看,大为阳,小为阴。这个“小”,在这就是指那些阴性的东西。“小有言”,便是指有一些埋怨、争吵,甚至是指责等这样一些出言不逊的言语。“小有言,终吉”是说,只要这个“讼”它生不出来,那么,虽然有时可能也会有些不逊的言语闹将出来,但是,最终呢,还是会吉祥如意的。
  为啥?小《象》里道:“虽有小言,其辩明也。”意思是只要不一根筋地固执在一条道上,虽然期间也可能会有些不逊的言语,可经双方的讨论、辨别呢,哎,那些个是非曲直,自然就会闹明白,就不会好端端地让个鸡巴“讼”生出来了。从而,最终,也就吉祥如意喽。
  谢谢这位先生的肯定和指点。从您的指点里,俺受益匪浅。您的教导,俺记下了。

  (二)、九二爻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1、见势不妙你就跑

  二爻位本是个中正之位,可你看这条九二爻,它却是条阳爻呆在这个阴爻之位上,虽居中,却位不当。这种爻象,就表示那个“讼”喔,眼看着就向你走过来了呢。原本时时谨慎小心而做得事事居中,可偏偏那个讼呢,它娘的有时就硬要向你走过来。这种倒霉事,在生活里那是屡见不鲜的。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周公告诉咱们:“不克讼,归而逋”。
  “不克讼”里的“克”,即克制的“克”。“不克讼”是说,你看见那个“讼”朝着你走过来的时候呀,哎,你就轻易不要去克制它。
  “归而逋”里的“逋(bū)”,本指奴隶逃亡,引申为逃跑。“归而逋”咋讲?孔圣人的理解是:“不克讼,归逋,窜也。”“窜”,即抱头鼠窜的“窜”,指赶快逃跑。
  可见,“不克讼,归而逋”就是说,当你把些事事做得非常中正而没有一丁点毛病的情况下,而此时偏偏这个“讼”却硬要向你扑过来的话,你说你该如何是好?当此之际呀,你不用去克制它。咋办?你就二话不说,赶快找块软和布把个脑袋包起来,拿腿就跑,一溜烟便远远地窜下去,啊呀唻,这就中了哩。
  说是见了这等事,抬腿就跑,那到头来,又该往哪跑呢?《爻辞》接着道:“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这里的“邑”,就是你要窜了去的那个处所喽。
  “邑(yì)”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里看,它上边为“囗(wéi)”,表疆域,下面是跪着的人形,表示人头,合起来就表示国。所以,《说文》里说:“邑,国也。”这是它的本义。后来,它也泛指一般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就叫邑。像俺老家那个村子叫贤都,大概在陈年间,就是个极好的大城镇,却并非是个小邑咧。再以后,“邑”成了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所以,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
  “其邑人三百户”是说,这个人要窜了去的那个邑呀,应该是个有着几百户的大都邑。“三百”在这形容多,并非实数。
  “无眚”里的“眚(shěng )”,本指一种眼病,引申为疾苦、灾难。“无眚”,即是没有灾害的意思。
  “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是说,见势不妙,你就跑,只要窜到个像俺老家贤都村那样一个有不少人的大都邑里去呀,俺娘喔,这你就不会有什么灾祸咧。

  2、自有天理在民众

  为啥跑到个有不少人的大都邑里,就不会有灾祸了?莫不是您爹、您娘都在那候着保护你,是咋?
  仔细琢磨这个事呢,其实它有这么个道理在里头:这“讼”,它不是在个固执不化,凡事像犟驴一样的犟种身上生出来的么?那犟种他一个混小子,可能顽冥不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你想呀,面对一件事情,断不会人人都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哦。多数人,都还是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呢。所以,你只要行为端正,影子不歪,哎,遇上“讼”呀,只需往人多的大都邑里这么一跑,向大家一说道,大家肯定就会给你一个公断,而对那个非要“讼”你的混小子,自然就会群起而贬之了。这样,那混小子闹的这个“讼”,不就不等它生出来,便被卡死了嘛。你那些由这个“讼”所引起的烦恼,不就不治自灭了嘛。你看,众人堆里虽无父母,却胜似有父母呐。
  孔圣人小《象》辞“自下讼上,患至,掇也”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小《象》辞讲的即是,等到那混小子,跟着你窜到那有不少人的大都邑里去,面对众人,把他奶奶的这个“讼”自下往上向众人一“讼”,也就在由“讼”所引起的那个隐患刚来之际,立马就会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个混小子给拾掇喽。
  《象》辞里的“掇(duō)”,即拾掇。拾掇这个词,在俺老家胶东那片地里,人们至今还常挂在嘴上。张三对不住王五时,王五就会挺出根指头指着张三的鼻子道:你小子防备着吧,等俺倒过空来,非把你个鸟操的好好拾掇拾掇不可。拾掇,就是收拾、修理的意思。
  拾掇了这个“讼”,自然就“无眚”了,就没有什么灾害咧。
  回头想,在这一卦《彖》传里,孔圣人说:“利见大人,尚中正也。”意思是,“利见大人”,是因为“大人”他们“尚中正”。即是说,大人们都是些崇尚中正之道,主持公道的人。那么,你要问那些大人在哪里呢?从这就能看得出,却原来,大人们就在这一爻所说的“其邑人三百户”里的那帮人群里哦。可见,这世界,自有一番天理在民众啊。

  3、一个瞎粕都没有

  这九二爻《爻辞》里有个字,咱得格外留意。它就是“不克讼,归而逋”里的这个“归”。“归”咋讲?俺以为,这“归”呀,它意味着,你原本就是个做事正派的正人君子,不巧一下子遇到了个不讲理,心术不正,非要“讼”你的小人,这时你就可以赶快回到自有天理在心头的那些个民众堆里去,民众就会把个闹事的小子好好拾掇拾掇,让他那颗心术不正的小人之心从新回归到个“中正”上来,从而还你一个公道,止住那个“讼”。
  但是,假如心术不正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你呢,这时你要是回归到自有天理在心头的民众里去,你想想,那些个民众们要拾掇的,可就不是别人,却恰恰正是你了哇。所以,首先说,这个“归”,它是有个前提条件在里头的。
  还有,“归而逋”里的这个“归”呀,它也有个方向性在里头。当窜着往回归的时候,你务必要辨清方向,要窜到个至少有“三百户”的大都邑里去,才能免灾避祸。就是那个邑里人少了,都不中。如果,不留神昏了头,一下子窜到个土匪窝子里去了,就更玩球喽。你想想,那土匪窝子里都是些啥人喔?净是些无理可讲的人呐。他们正要找个下酒菜却苦于找不着,你倒好,却像关门挤了鸟一样,——阉巧了——正赶上,这你不就要倒霉,就要血上加霜了嘛。因此说,这个“归”,还有个方向的问题在里头。
  你看这“归”,它往个“逋”前头这么一放喔,实质上就是指一种阳性的返回了。要是不加这个“归”,那这个“逋”,就真成抱头鼠窜的“窜”喽。你瞧瞧这个《周易》,它就是如此钉是钉来,卯是卯,一个字都不能多,一个字都不可少。
  据说,孔圣人一生整理了他之前的许多典籍,对那众多典籍呢,都是有增有减有修改,可唯独对这个《周易》呀,一个字都没加,一个字也没减,一个字都没变,所有的,我操,就净是些赞叹呐!这个《周易》,到底它有多厉害,由此你就可想而知喽。
  俺有个朋友叫金宝财。初见时他会自我介绍道:俺叫金宝财。就是金银财宝里的“金宝财”。您看俺爹给俺起的这名子,是一个瞎破都没有哦。每每说起这话来,他都流出无比自豪的神态。特别是当他从牙缝里挤出“瞎破”这俩字来时,不遗余力地挺现出一种对“瞎破”的不尽憎恨之情。“瞎”,是不睁眼,不睁眼就是有毛病;“破”,指破烂。百姓把“瞎破”连在一起搞成一个词,用“没有瞎破”来形容粮食丰收,粒粒饱满喜人的情形。可金宝财,却用“瞎破”来表示对“瞎破”的那种道不尽的不满。
  自打认识了金宝财,俺就想,要是那文章写得一个瞎粕都没有,一个字都撼不动,你说,这该有多好。可说是说,闹归闹,那般好文章呀,极其难见到。直到有一天,看了这《周易》,哇塞,俺那个老天呀,这才是真正看到了“一个瞎破都没有”的好文章了哇。阖天下,要说一个瞎破都没有的好文章,也就数这个《周易》了鸟。

  (三)、六三爻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1、食旧德

  《爻辞》“食旧德”里的“食”,就是吃的意思。但是,你倒也不可把这个“食”仅仅看成只是人吃饭的那个吃。事实上,什么东西都可食。食言,是说把人讲出来的话,吃掉了;食草动物呢,则是指那些动物是专门吃草而不吃人粮食的一些家伙。
  所以,周公这句《爻辞》他就来了句“食旧德”。说是这个人呐,遇到讼时,你休要低起头来光知道去吃那个香喷喷的大米饭哦,更重要的是,还得将那些个“旧德”把将过来食一食,这才中呢。
  食食那些“旧德”有啥用处呢?在这,首先对“旧德”里的“旧”,要有个正确的理解。这个“旧”,它是指以往的意思。你断不可一见着个“旧”,便把它与那“破”字相联系,以为“旧德”就像您家锅台边上那个破老婆一样,得扔就赶快扔呐。“旧德”里头,其实有好也有孬。就是说,在那些“旧德”里,有些德性也许是过时了,可大部分呢,肯定是不过时的,而且就像那陈年老窖景阳春一样,是越陈越好,越陈越有价值。咋这么说?你想么,这“讼”尽管它是人不小心钻进牛角尖挑起来的,但是,在它没出来之前的那些日子里,不是好端端地都相安无事的嘛。这就表明,在早先那段时光里,那些个德行呀,就怪不错哦。所以说,“旧德”里的那些“德”,是有孬也有好。既然“旧德”里有孬也有好,所以,当你面对“讼”时,当然就很有必要把它食一食啦。
  再说这个“食”。你当这“食”它是咋个食法?就说那牛吧,它的胃,就有四个之多:一是瘤胃,二是网胃,三是瓣胃,这三者合称前胃;另外,它还鸟有个皱胃,也称后胃。那草料到了这牛肚子里呀,你是不知道,它是经过一个胃一个胃地往下磨蹭,最后提取出那些好东西来加以升华,是这般,最终才造出了大人孩子都爱喝得要命的那个牛奶来的哇。你没见,一得空,那老母牛就卧伏在树荫下,忽闪着大眼盯着个老远的地方,嘴里慢慢悠悠老半天才嚼悠一回么,它把草料里的个中三味呀,体会得是有滋有味。这才是个真正的食啊。
  这么说,对这句“食旧德”你就该明白了,它的意思即是,当被“讼”所困扰时,你就得把那些个“旧德”,也即是将以往那些德性把将过来仔细食一食,就像那牛一样,好好地去嚼一嚼。通过这么细细一嚼呢,哎,从中就可把它“一分为二”地分出个阴阳好坏来喽。

  2、牛气烘烘没有用

  那么,嚼嚼这个“旧德”,应该有些啥感觉呢?周公道:“贞厉,终吉。”就是说,只要把那些“旧德”这么嚼嚼呀,你就会感觉到,那个“贞”,夷她“叻嫂(二嫂)”个腿的,那是太鸟厉害喽。天下万般事,凡是你一“贞”了,哎,最终保准就是一派大吉咧。
  “贞”,当然它还是乾卦卦德“元、亨、利、贞”里的“贞”,即是指凡事尽卡在“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贞”,在这一卦,实际上就体现在上面那条九五爻的既中且正上。因此,孔圣人才在他的《象》辞里指出:“食旧德,从上吉也。”说是,你把那些“旧德”仔细地嚼嚼后,把那些好德性发扬光大下来,追从着上面那条九五爻的中正之道路走,将那些个所作所为拿捏中正了呢,哎,这就能大吉大利了。
  假如,反其道而行之会咋样?不用说,那肯定就会有凶喽。
  话说到这份上,可能有人就会讲:如果俺这个“讼”,是跟着某个大王去干事,是为某个有权有势的大王而去“讼”的呢?要这样,是不是不用去“贞”,也会得吉呢?
  周公《爻辞》的回答是:“或从王事,无成。”“或”,即或者的或,在此表示选择的关系。意思是,“贞”了就会吉,或者是,你不去“贞”的话,则,那怕你就是跟着个有权势的鸟大王去行“讼”,最终呀,也还是成不了个啥事哩。你别看着那大王好像是牛气烘烘的,没有他办不了的事似的,没用呢。再牛气的大王,也比不上那个“贞”厉害!
  谢谢这位老师来顶贴。

  (四)、九四爻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1、复即命

  前头,九二爻里有句“不克讼”,你看这一爻也有这句“不克讼”。九二爻位居中正,象征着所作所为的那些个事事呀,是中正而不歪斜,所以,那种情况下,若是这讼硬要向你走过来,你就可以“不克讼”,就不用去正面克制那个讼,而应该赶快往人堆里跑。只要你跑到“其邑人三百户”以上的这么一个地处,从下往上这么一吆呼,哎嗨,就自会有人来给你主持公道,帮你把个“讼”踢蹬喽。
  可你瞧这九四爻,它是上卦的下位,所居的并非中正之位。这就表示,它象征的这个人所作所为的那些个事事呀,并没居中,却是都做歪歪了呢。正因为把事做歪了,这才引出了个“讼”。这种情况下,你说该咋办?《爻辞》指出,这时也还是要“不克讼”,也还是不要去正面克制那个“讼”啊。
  这个“不克讼”,莫不是还让你赶快蹿?抓紧跑吗?不了呢。这种情况下,你说,你还跑?往那跑?错处在你身上,要再跑到人多的地方去,那众人要拾掇的,不就该是你了嘛。
  那咋办呢?《爻辞》接着道:“复自命,渝安贞,吉。”
  关于“复自命”里的这个“复”,后面专门有个复卦来讲这个东西。在这你就先把它当成是转回去的意思即可。这么说来,“复”的意思就是指,那个“讼”不是因为你所作所为的那些错事引起来的么,哎,既然是你把那事做错了,做过头了,那你就抓紧回过去,就赶快去改吧。欠了人家的帐,就赶快还钱,欠了人家的情,就抓紧给人家低头认罪去赔情。这样,那“讼”不就解了嘛。你看,这里的“复”,它就是种“有错就改”的意思呢。
  “有错就改”是不错,话是这么说,可不少人却就是不以为然,就是不拿“有错就改”当回事儿。因此,周公告诫道:“复自命”。说是这个“复”,这个“有错就改”呀,它是来自于命里的,是来自于天命的,是老天爷在你命里注定的一个东西哦。你望望那老天爷,它自身,就是月有盈亏圆缺,一旦有了亏与缺,它就赶快往个盈与圆的方向复回去。这也即是后面复卦里讲的那个“七日来复,天行也”的涵义。正因为老天爷它自己是如此一个性质,是这样一条命,所以,它就也给了咱们大家这样一个命,或者说是赋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性。就是说,老天爷给你的这个命,赋予你的这个性,它就是这个“复”,就是个“有错就改”哇。你要是胆敢不拿这个“有错就改”当块干粮,那你就是在拿着你的这个命开玩笑啦。只要你把如此一个玩笑那么一开呀,嘻嘻,你的那条小命喔,就快被老天爷收回去喽。
  这意思,在孔圣人的《象》辞里,讲的就更直截了当喽:“复即命”。说是,这个复呀,它就是你的那个命啊。你可休要动不动拿着自己的这个命去闹着耍,吭。
  “命”,原本在甲骨文的卜辞里,它与“令”是同一个字。关于“令”,《说文》里说:“令,发号也。”本意是“发号令使有所为也。”即是说,这个“令”,就是“使”,就是让你去做什么的意思。“令”加一个“口”字,就是“命”,就是口令、号令之意了。今天说的“命令”,就包含了这个意思。
  “复即命”里的这个“命”,也叫“天命”。《易》里说的这个“天命”,原本就是指老天要让你干什么的意思。“知命”,就是“知天命”。“知天命”,其实就是天明自觉。这个天明自觉呢,是俺老乡孔圣人极为提倡的一个东西。孔圣人所谓的“知命”,说穿了,实质上也就是充分认识你自己。关于这些个事事呀,后头咱还要仔细去说道。你要想早知道呢,可以先去把下经的那个巽卦把将过来看一看,巽卦就是专讲这个“命”的了。
  感谢这位菩萨的祝福。

  2、有错就改

  说是“有错就改”,事情做过了头,就抓紧回复过来,那么,这里就有些问题在里头了:比如怎么回?回复到个啥地上?对此,周公的《爻辞》也专门作了回答:“渝安贞,吉”。
  “渝安贞,吉”咋说?“渝(yú)”,是忠贞不渝里的渝,就是变、改变的意思。在这,它是针对前头那个复来说的。“渝安贞”是说,“有错就改”,做过了头就抓紧去复的时候,你说你怎么改?又当复到何处去?这句“渝安贞”就告诉你,你去改变原来那些过错时,要改变得你那个身子呀,只凡是一动,一作为,哎,那就恰好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地正安在个“贞”上,只有如此一改变,啊呀,那才会大吉大利哦。
  言外之意就是说,这样,那个“讼”就了结嘞。“贞”,前面反复说了,它就是指乾卦卦德“元亨利贞”里的贞,就是凡事尽卡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
  孔圣人说:“渝安贞,不失也。”意思是,你只要把自己的那些个过错,改变得正好安在个“贞”上了,也就是把那些过错以天理良心为准绳,改巴中正了,该还的帐还上了,欠人家的情,也赔上了,哎,这你就没有迷失掉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而是正好就走动在那条通天大道上了呢。只要是走在这条道上了,人家一撤“讼”,当然你就不会失掉面子,也不会造成什么经济损失喽。
  对“不失也”里的“失”,你还要格外留心。孔圣人只说“不失也”,单讲没啥损失,而对到底是不失个啥东西,他老人家就不说咧。不说,并非懒得去说,而是他不能说。先前讲了,这《易》它是用“象思维”作就的。只说“失”,不说失掉的是个啥,你用“象思维”来考虑,这个“失”就囊括了可以失掉的所有的一切,包括道、理、面子、钱财,甚至连老婆孩子等这些事事物物都包括在内。要是说出失掉的是某一种东西呢,那就鸟完了,所失掉的就仅仅单指这一种东西了,这就又固定死喽。如此,这个《易》也就成个死玩器嘞。从这,你可以好好体会那个“象思维”,好好琢磨这个《易》,它究竟为啥会“挂一而像万”。
  当然,对失去的那些东西你还得用“一分为二”的法宝,去分出个天尊地卑来。要明白,道、理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为尊,而面子、钱财等这些形而下的东西呢,则为卑。也即是说,不失道,不失理等是前提,而不失面子啦、钱财啦等等这些东西呀,只是一些后果。
  概括起来看,这一爻它就是在教给咱们讼事当前该当何处安身立命的。你说,你该何处安身立命?当然应该“渝安贞”,应该有错就抓紧改到个“贞”上去。也即是说,应该在中正之地安身,于“天命”之处立命呐。不然,再能耐,保证也捞不着个吉。

  (五)、九五爻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1、讼元吉

  这九五爻的《爻辞》,它就如此简单:“讼元吉。”啥意思呢?你瞧讼卦这根九五爻,从卦象上看,它既位居中(上经卦之中)正(阳爻正好呆在阳爻位上),又雄居九五之尊,为本卦之主。这种卦象就是在告诉咱们,凡事,一定要像前面九四爻说的那样,既中且正地正好安在个“贞”上,也即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地正好便卡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用九四爻的话说就是始终不渝地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安在个“贞”上,并且,要坚定不移地永远将这条中正之道,放在那个崇高无上的地位上,一贯到底啊。
  落实到“讼”上,那就是不管你是起“讼”也好,还是应“讼”也罢,都要在个“与天地准”的“中正”之道上走动,都要在这个“贞”上安身立命。如此,唯有如此,那才会大吉大利哦。

  2、以中正得元吉

  所以,《象》辞才道:“讼元吉,以中正也。”说是九五爻这个“讼元吉”,它是以你始终走动在那条“与天地准”的“中正”之道上为前提的啊。只要能时时处处以这条“中正”之道为纲,把这条道走好喽,便会大吉。要是把这条道走歪歪了呢,当然就只能得个凶了。
  可见,上面九四爻就是这一爻的一个铺垫。你理解了九四爻的《爻辞》,再来理解这一爻的话,那就会像干渴了喝口青岛啤酒一样,一饮而进,十分熨帖咧。
  前面六三爻《象》辞所说“食旧德,从上吉也”里的那个“从上”,也是指遵从这九五爻讲的这根“与天地准”的“中正”之道走,把所作所为拿捏中正了,才会大吉大利哦。

  (六)、上九爻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1、话说那鞶带

  这最后一爻里有个“鞶带”。“鞶带”,是个啥玩器?“鞶(pán)”,本义指皮制的束衣大皮带。“鞶带”,即革带,或者可以直接理解成现在的那个裤腰带。你可休要小瞧了这个裤腰带哦,它的主要功能虽然是捆裤子,但是,它另有一项用处,却让人不能不正视。
  记得几十年前,俺表弟有个幼儿院女同学。有年春节里的一天,只见这女同学,大清早就一手掀起后腚上一块袄襟,抓起个腚来是一个劲地满街窜而止不住。一个丫头片子,闲来无事,沿街跑跑倒也没啥。可似这般,端起个架势来满街跑,就让人憋不住那笑,人们心里便都觉着闷得慌,却不知她跑来跑去地为哪般。
  你道她为啥要掀起袄襟来满街跑?原来呀,那时节家里都怪穷,一般人扎裤子,随便找块破布带,往腰里那么一挒,就中了。不承想,那一年,她爹发了点财,又刚巧碰上正在演《白毛女》。她爹见戏里的杨白劳过年,都给他女儿扯了二尺红头绳。于是,就给自己的闺女也买了条新腰带。腰带比那红头绳,可就粗多咧。这就不得了,直把个闺女高兴得疯疯癫癫地掀着个袄襟满街跑,恨不能让人全看见。
  由此你就能充分体会到,这个腰带呀,它还有种炫耀的功能哩。你看现在的时髦女人们,有的可以不穿裤子穿裙子,却不忘腰里扎上条大腰带,显得威武而富有,气度不凡呐。其实呢,这也并不稀奇,在腰带上下功夫的,古人早就多的是。为了摆谱显阔,古人有时还要在那个大皮带上装上些金银铜器,让人瞧着煞是好看。甚至发展到后来,天子赐与诸侯的东西里头,上级赐与下级的物件里面,有时竟也少不了这个鸟操的裤腰带了呢。

  2、赢了官司丢了脸

  这一卦,它初六爻讲的是凡事不要固执过头,能保持“中正”那“讼”它就不会长出来;九二爻,说是遇到“讼”时,只要你自己身正,那就不怕影子歪,只须往人多的地方这么一跑,哎,便自有“中正”之人来主持公道;六三爻呢,是说“讼”事在身之际,要把“旧德”里的那些优良德性(也即是那些“中正”之德),好好发扬光大下来,如此即会大吉;九四爻说“讼”事当前,应该“渝安贞”,应该在“中正”之地安身,于天命之处立命;九五爻,讲的则是不管你起“讼”还是应“讼”,都只能以“中正”去求得那个“元吉”。
  你看从初爻到五爻,统统就只讲了个“中正”,唯有“中正”,才能得吉。照此说来,莫不是不“中正”就赢不了官司了吗?不呢,也有例外。不“中正”,居心不正者,有时也能赢了官司。这条上九爻,讲的就是个心术不正,倒也把那官司赢了的例子。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里的“或”字,在三爻里讲过,它就是或者的或,在这表示选择的关系。意思是,一至五爻说道的都是只有“中正”才能得吉,到了这上爻上来呢,或者咱就换个话头,选个不“中正”的例子,来说说罢鸟。
  “錫(xī)”,通“赐”,即给予、赐给。锡赉这个词,就是赏赐的意思。锡命,是指天子赐与诸侯爵位、服饰等的诰命。
  “鞶带”前面说了,它就是那个皮腰带。
  “朝”,为今朝的朝,为日、天。“终朝”,指一整天。
  “褫(chǐ)”呢,本义是剥夺去掉衣服。旧年间,官员们犯了罪,必先褫夺衣冠,革除功名,尔后才能动刑拷问。不是说“刑不上大夫”么,不夺衣冠,革功名,你还是个大夫,这就不能对你动刑了。可夺了衣冠,除了功名,那就是个一般人了,便打死也不要紧喽。
  总起来看,“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这句《爻辞》,那意思就是说,前头,一至五爻讲的不都是只有“中正”,才能得吉吗?那么,如果不“中正”又会咋样呢?要是不“中正”,这个“讼”呀,你还别说,有时也能赢哩。不过,不“中正”,居心不正而赢了那个“讼”的时候喔,啊呀,那情形可能就是这样的了:那“讼”你不是赢了么,赢了“讼”,上头或许就赐给你条裤腰带,表示奖励。可当你刚把个“讼”赢了,用那条裤腰带才扎好条破裤子,那裤子还没穿暖和的时候呢,哎,不料想,上头猛然间良心发现,回过头来就又说是你不对,便又要把你这个“讼”从新来审判了。
  一个腰间扎着上头赐予的皮腰带的人,在重新审理讼事中,在重新断案拷问之前,当然,就得先让你把那腰带解下来再动刑拷问了。你想呀,在解了腰带的时间里,不用说,你就得战战兢兢地用手抓好那条破裤子了。不然,一不留神,让裤子溜下来,露出副有腿没有裤子的景象,那可不得了哇。
  可是,在重新断案当中,或许是你先前往上头打点的那些财礼使上劲了,或许是你别的那些歪门邪道走动得颇有成效,咦,想不到,那个“讼”呀,你又赢喽。于是乎,上头就又把那条裤腰带还给你咧。
  但是,不大功夫,当你刚刚把这个“讼”又赢回来,用还回来的裤腰带从新扎好破裤子的时候呢,他姥姥的,又不曾想,上头猛然间,又良心发现,回过头来,就又说是你不对,便又要把你那条裤腰带剥夺回去嘞。
  就这样,翻来覆去地呀,在一天之内,便把那裤腰带以及遮丑的破裤子是足足折腾了三、四遍。你想么,通常,人都是每日三餐,而你呢,那条裤腰带却被剥夺了三次,那情景很可能就是每到待要吃饭之际,哎,就给你把那裤腰带夺了去,让你一只手提着裤子,一只手来用餐,一不小心把那破裤子掉下来,便让你去丢人现眼。
  你说是,这个“讼”赢的,嗯?他奶奶的,这不就是太窝囊了嘛。
  所以,孔圣人在他的小《象》辞里说:“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意思是,以如此一种“讼”事的胜利,来接受裤腰带这么一种可以炫人耳目的服饰呀,那他娘的也真太鸟不足以让人敬重喽,也太让人敬重不起来了啊。
  可不,似这般,又咋能让人肃然起敬?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就叫赢了官司丢了脸。
  你看周公《爻辞》把这条裤腰带用得,嗯,是何等地好啊。一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嘴脸,通过把他那条裤腰带这么一通剥夺,就活脱脱地给咱朗现出来了。幽默之极!人人都只知道把裤腰带往那腰里扎,用它来捆裤子,谁知道,它在此竟还能有这么个用法,用起来,居然又会有如此大的穿透力哇。
  由此可见,古代天子赐与诸侯的东西里面,有时送条裤腰带,其实那或许就有番良苦用心在其中。你道是赐啥不好,非要赐这个鸟裤腰带?只凡是上头要赐这条裤腰带呀,大半是,原本就打谱到时候要踢蹬那些个不“中正”的人呐。
  这就是从反面来提醒人们:“讼”事当前,“中正”为要啊!

  总起来看这一卦,前五爻是从正面来讲面对讼事,该当何处安身立命的,这最后一爻呢,则从反面告诉人们,尽管不“中正”有时也能赢了官司,可这种官司赢了喔,倒还不如输了好。因为最终赢了官司,也不会得吉。要想永吉而不凶,你就唯有始终行走在那条“中正”的通天大道上哇。

  五、三易(上)
  ——《易》经看世界法宝之三

  (一)

  《易经》看世界的第三个法宝,便是“三易”。什么是“三易”?“三易”是指《易经》里的这个“易”呀,它包含着“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易”在里面。
  仔细讲来,《易经》里的这个“三易”,它还有段悠久的来历。《易经》,古称《变经》。所谓《变经》,无非是说这世界上的万物、万事、万象喔,是时时刻刻都在那一个劲地变来变去地变个不住,而这个《变经》呢,它就是专门来讲世上万物、万事、万象的那个“变”,那个变易的一部经典。
  你看,天上的太阳,早上是东升,傍晚就西落;还有那月亮,盈了就缺,缺了它就盈,是好歹住不下。又比如,据殷旵先生讲,在伏羲故里甘肃天水有个大地湾文化遗址。在那里有出土的8000年以前咱们祖先用的陶瓷碗。这种碗与我们现时用的这个碗,起码在碗的质料、做工等诸多地方就有了许多变化。可以肯定地说,古代就决不会有现在的塑料碗、搪瓷碗。当然,更不会有今天人们常说的那个“铁饭碗”咯。这就说明,整个世界都在那千变万化。假如八千年前的人今天猛然又活过来的话,很可能他就找不到吃饭用的那个家什了鸟。
  《变经》呢,它就是圣人们通过对这个乾坤万般变化的“仰观俯察”,来研究人该如何去顺势而变,才能逢凶化吉,吉而又吉的一部经典。也即是说,《变经》研究的就是一个“变”,用两个字来说,就是个“变易”,即变化。
  后来,古圣先哲们就发现,这个大千世界呀,单是一个“变”,还了不下来。世界上的万物、万事、万象,虽然尽在个“变易”之中,但是,在一个乾坤里,它们也还都有其不变的一面。比如,太阳和月亮,尽管都在那变,可这太阳呢,它又总是东边出来西边落,打根就没见啥时西边升上个红太阳,那月亮又总是园了之后就月缺,缺了以后就要园,月月岁岁又年年,始终如此,从来就没有变转过。再如,“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二十四节气,那一天是“寒露”,那一天是“夏至”,老天爷都给我们定好了。你看看日历,上面推算的说那一天是“寒露”,则,这一天它就绝不会是“夏至”。还如,伏羲故里咱祖先用的那个碗,八千年走过来,尽管它有些方面是变化了,可那碗的大体形状呀,还是与我们现时用的这个碗是一模一样,都是大圆口,小圆底,用起来必定是个口朝天。在这些方面,它是一丁点也没变。这就是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呐。如此看来,你说,世间万般事事物物,单是一个“变”,又怎得了?
  实事上,天下万物、万事、万象呀,在“变易”里面,都还有个“不变”在里头。《变经》里,单一个“变”字,并不全面。所以,古人就把个《变经》改成《易经》了。改成《易经》后,这个“易”字里头,当然有“变”的意思,可它同时呢,又包含了个“不变”的意思在里面。“不变”,也即是“不易”。
  你看这个“易”字,它上面是个日头的日,下面好像就是个月,把这个上日下月撮弄在一起,往那这么一放呀,意思大概就是在告诉你,你看见天上的日头和月亮来没有?它们在那一方面千变万化地“变”,即“变易”,同时,另一方面呢,又有亘古“不变”,即“不易”的一些东西在里头。当你见到它们的“变”,同时,就要想到它们的那个“不变”;同样,望见它们的“不变”呢,同时,你还休要忘了它们的这个“变”。到底啥时当关注它们的“变”?又何时该注意它们的“不变”?这就全仗你自己根据当下的形势,审时度势地去看着办啦。
  自从“变经”改成了《易经》之后,这个《易经》呀,它就有了“变易”、“不易”这两个“易”在里头喽。
  再后来,《易经》被周文王和他儿周公系上了卦爻辞,便成了《周易》。《周易》传到俺那老乡孔圣人手里以后,孔圣人用“一分为二”的法宝这么一看哦,咦,他发现,《周易》里的这个“易”呀,不仅有“变易”、“不易”这俩东西在里头,且还有个“简易”在里面呢。
  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说:“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这里的“乾”与“坤”,先前说了,它是用“象思维”和“一分为二”的方法,从一个无比崇高的高度,把天下万般事物加以概括,最终概括出来的一阳一阴这两个仪。“确”,从字形上看,是角顶在石头上的样子。“确然”,就是非常刚健而明确。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是说,那个乾呀,就像动物的角顶在块大石头上,一顶就顶出个白点点来那样,如此明显地就向人彰显出了它的那个“易”来喽。这个“易”,当然如前所述,它包括“变易”和“不易”这两个“易”在里头。就像那鸡血大理石,通常它都是像鸡血那样通红通红的,这是“不易”的,是永远不变的。可等那牛角一顶呢,我操,它上面就有些白点点子了,这就是“变易”了。
  你望望那老天,它一会日月朗照,一会漫天乌云;可到头来,又总归永远是乌云遮不住日月,“天还是那个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是这般,的的确确地就向人们彰显出了它的那个“变易”和“不易”来了啊。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里的“隤(tuí)”,是崩溃、倒下的意思,它还有点柔顺随和之意。“简”咋讲?“简”本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有简单的意思。特别是,这个“简”作动词用时,它通“柬”。“柬(jiǎn)”,是个会意字,从“束”,从“八”。“束”,即札束;“八”,为分离。所以,“柬”的本义为挑选,指从诸多事物中分拣出一种或几种来。诸葛亮《出师表》里有句“先帝简拔。”这里的简拔,即指挑选录取。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是说,那个坤呀,就活像一堵墙,被个乾一推之后呀,咣叽一声,就顺从地溃倒下来,是这般,就向人显示出了它的那个“简”喽。也就是说,这样,它就把个乾从“变易”和“不易”当中挑选出的那个结果,向人们显示出来了呢。譬如那牛角顶石头,等你啥时听见哐当一声响呀,这时你去看看那块石头上啵,保证就简单明了地出来白点点子了。这就向人们表示出了从“变易”和“不易”里拣出来的一种结果。
  你看那个大地,形形色色的这些万般物件,它们就都是那老天,从“变易”和“不易”当中挑选造化出来的一些个东西显摆在那里的哦。花草树木被拣出来,装点大地,使其充满生气;以人为首的动物们被拣出来,则活跃了气氛,使大地有了灵气。这就是“易”里讲的那个“简”,或者用两个字来表示就叫“简易”。
  你瞧瞧,在这里,孔圣人用“一分为二”这个法宝,把原来那个包含“变易”和“不易”这俩“易”的那个“易”,看着是一仪,即阳仪;而把这个“简易”视为另一仪,就是阴仪了呢。如果,把原来包含“变易”和“不易”这俩“易”的那个“易”,再“一分为二”地来看呢,则,原来那个“易”里包含的“变易”,就是阳仪;而那个“不易”,即是阴仪了。
  是这样,《易经》里的这个“易”,它就有了三层意思。因此,后汉的郑玄,在他的《易赞》中说:“易”有“变易”、“不易”、“简易”这样三层意思。

  (二)

  《易》里的“变易”与“不易”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把一个事物看成一太极,则事物“不易”的一面可以看成是阴,而事物“变易”的一面就是阳。所谓“变易”与“不易”相互依存就是说,只有有了“变易”才有“不易”,如果没有“变易”,就没有“不易”。反过来说则是,只有有了“不易”,才有“变易”,如果没有“不易”,就没有“变易”。即是说,有阴才有阳,有阳才有阴,这就是阴阳相互依存,也即是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讲的那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
  所谓“变易”与“不易”相互包含是说,一方面,“不易”存在于“变易”之中,另一方面,“变易”当中存在着“不易”的东西。这就是继承《归藏易》的老子所说的那句千古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易》里的“变易”与“不易”,又是相互区别的。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事物“不易”的一面,是阴,而“变易”的一面呢,它属阳。阴是阴来,阳是阳,爹是爹来,娘是娘,在一定的乾坤里,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不易”的一面,仅仅包括“变易”一面里的那些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变易”的一面里,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事物“不易”的一面里所包括不了的。
  比如,作为通常所说的这个“人”,包括了一个个具体之人的诸如两个耳朵一张嘴、一个鼻子两只眼等等这样一些共性,这是“不易”的,凡人都是有鼻子有眼的。但是,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不易”又不能把每个具体人的特性都包括进去,这种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特性,就是“变易”的一面。
  再有,“变易”与“不易”还是相互转化的。由于宇宙的无限性,由于事物空间范围的无限广大性和事物发展过程(即时间)的无限延展性,一个事物在这个乾坤里为“不易”的东西,而在另一个更大乾坤里呢,就可能变成“变易”的东西了。反过来,在这个乾坤里为“变易”的东西,在另一个乾坤里呢,可能就变成“不易”的东西了。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也不变”,意思就是说,一个天地(或叫一个乾坤、一个系统)内的规律,在该天地内是不变的,而当天地变了,也就是说,到了另一个天地里呢,哎,它可能就“变易”喽。
  那么,“不易”的东西,啥时“变易”?《易经》认为,“不易”的东西,走到那个穷极了的时候,它就要开始“变易”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物极必反”的道理。
  满世界,正是在这个“变易”与“不易”当中,哎,最终就被挑选造化出了那些个天下万物、万事、万象来了呢。这便是那个乾坤的“简易”。
  如果把包含“变易”和“不易”这两种“易”的那个“易”,看成乾,即阳仪;而把“简易”视为坤,即阴仪,则这个乾与坤呀,它们同“变易”和“不易”一样,两者也是既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区别、相互转化的哩。

  (三)

  俗话说:“易理难明”。“三易”里面的道理,讲起来难讲,听起来难懂。其实,从现实生活中,假如你留心,就时时处处可以深切地体会到。
  比如,若要问一个娃娃是谁生的?肯定有人会说:当然是他娘生的喽。你要问,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对呀!孩子肯定是他妈生的喔,那是千真万确的嘛。这就是这件事情“不易”的这一面。
  要是再进一步问:孩子果真是他妈自己生的吗?其实也不是。认真说来,他妈身边还有他爹。孩子的根,本是在他爹身上。要不为啥孩子的姓都跟他爹姓呢?从根本意义上说,孩子确乎应该是他爹的种。这即是这件事情之“变易”的一面。
  那么,啥是“简易”呢?当一对夫妇洞房花烛,几宿云雨折腾,播下种子后,那妇人经过八个月的孕育,终于有一天,一个有模有样的小娃娃,呱呱坠地了。啊呀唻,这就是这件事体的那个“简易”了。
  人类正是在这种“变易”、“不易”与“简易”过程当中,周而复始,繁衍不息的。
  再像你在微机上,无论敲那个键,最终它都给你变成0或1,这就是“简易”。由0和1的不同组合,它再变换出些个千姿百态来呢,这即是“变易”。“简易”也好,“变易”也罢,所依据的呀,就都是莱布尼兹受这个《易》的启发而发现的那个“二进制”,也即都是这个《易经》里的那个亘古不变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根本道理。这便是个“不易”。只有把“三易”彻底闹明白,才能编出那些中用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去做好、用好那个计算机。
  又比如,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也普遍存在着“三易”的道理。像“鸟”这个字,它念niao,也念diao。念niao时,是指天上飞的那小鸟;念diao的时候呢,啊呀,它就是指那个男性生殖器咧。
  在俺老家胶东那片地上,鸟(diao)用得是极为精妙。一个人大为惊喜时,脱口而出的,就三个字:“哇——鸟——好!”居在最中间的就是这个鸟。当极端愤慨之际,张口便要骂出来的,就单是一个“鸟!”平常讲话,要表示一种淡淡的友好与溺爱,也好每每在话尾加上个“鸟”。小时候吃饭不照道时,俺爷爷就常道:“好好吃吧鸟”,或者说:“好好喝吧鸟”。总之是,一讲话,一张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少不了这个“鸟”。
  你还别说,讲话带上个鸟,时间长了,听起来还就感觉极好。据说,英国牛津大学有个教授是俺山东人,讲话有时就好用上个鸟,结果人家教出来的那学生,就感到无比自豪。为啥?因为学生觉得他们学得才是最正宗的孔圣人家乡的说法,才是最最地道的中国话哩。
  其实,若要仔细论起来,“鸟”字用得最好,最精道的,那还要数四大名著里的那部《水浒传》。有空你去翻翻,那里面到处净是一片一片的“鸟”。用好这个鸟,那言语,那文章,就显得格外顺畅而自然。这就是这个字用法上的那个“不易”的一面。
  那么,是不是张口闭口都带上个“鸟”,就都再好不过了呢?当然也不是喽。它还有个“变易”在里面。
  早年间,胶东地上有个人报名参军时,负责登记的问他叫啥名?他就说叫“郝革”。管登记的一时没听清,等再问时,他就按胶东人说话的习惯,把个“鸟(diao)”给加上嘞。负责登记的是个外地人,不晓得胶东人的习惯,就清清楚楚把他的名和姓写成了“郝革调(鸟)”。结果,点名时,你猜咋着?点名的一个劲叫“郝革调”,可就是好歹找不到那个人儿喽。最终,还是那郝革眉头一皱,才恍然大悟,我操,肯定是他妈个巴子的,把俺那名字给写错喽。啧啧,你看看,他的这个“鸟”,用就不如不用好。
  一般说来,一个字儿呀,当然是发音精准才对,这是永远“不易”的。但是,有时你“变易”一下,把它念错了呀,反倒更好。就像根据《水浒传》拍的那些电视剧,不论是李逵还是鲁智深,嘴上常挂着个“鸟(diao)”,演员们通常却都错念成niao。这种场合下,念错了,就比念对了要更好。不然,电视剧在电视台上一播,满天下男男女女都在一片“鸟(diao)”声中看那个鸟电视剧,不少人大概就不好意思了,是啵。你看看,这便是个“鸟”字的“变易”,或叫“变”,或叫“易”的一面咧。
  究竟何时该念niao,又啥时该念diao呢?当然,这就全凭你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去选择,也即是因应具体情况去“简易”喽。
  这便是“鸟”字的“三易”。从“鸟”字的“三易”里,可以深切地去体会啥时该“易”,该“变”,又何时当“不易”,当“不变”了。
  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单从这个“鸟”字的运用上,便足可见到了鸟。

  第七卦 师

  《周易》原文:

  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大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爻辞、小象曰: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一、卦画与卦名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卦是由八经卦坤在上,坎在下相重而成。坤为地,坎为水,所以,它就叫“地水师”。这一卦,它与后面的比卦是姊妹卦。也即是说,从卦画上看,把这个师卦倒过来,就成了后面的比卦,师与比这两卦,是互为覆卦。
  你看这一卦,从卦画的排列上这么一看,就活像部队的布阵。它全卦唯一一条阳爻,正好是位居内卦的正中间,这就像是个军中元帅,内卦的其它两爻(初六与六三爻),便如同那元帅的护兵,外卦的这些条阴爻呢,恰就似他麾下的三军将士。这三军将士呢,又刚好排成了六个队列。这不就将那幅威武雄壮之师的景象,活生生地给咱呈现出来了嘛。所以,殷旵老师说,从卦画中,便可看出那是一种军队布阵之象。
  上卦讲的讼卦,是争讼、诉讼的意思。争执大了,当然就要兴师动众打起来。因此,师卦就排在讼卦后面咧。

  师卦里的“师”字,就是老师的“师”,本义为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说文》里说:“师,二千五百人为师。”在现如今的军队里,师,为隶属于军的单位。师以下,还下辖若干旅或团。再者,“师”在古代还指行政区划的单位。《尚书大传》里说:“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
  “师”在这师卦里,是指军事、军队,也就是指兴师打仗等这些事事儿。
  关于师与比这对卦,咋来记?殷旵先生说,这两卦都只有一个阳爻。师卦的阳爻在内卦中间,就像个军中元帅,外卦坤的三条阴爻,也即六根短横就是其部队的几个方阵在那里,这就是师了。后面的比卦呢,这一条阳爻就弄到上面去了,就到了九五爻上了,说明这个元帅他打仗打赢了。平息了这场兴师动众的“争讼”,当然他就成领袖了。于是乎,人们就去跟他亲比,都去投奔他了。因为他有力量、有能力主持正义了呀,因此,他自然就登上九五之尊了。九五爻下面的各条阴爻,就表示跟他亲比的,去投奔、服从他的那些个民众啦。如此,确乎是挺好记的哩。

  二、卦辞

  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

  (一)、路线与干部

  这一卦《卦辞》里有个词叫“丈人”。“丈人”是啥人?“丈”字,本是市制长度单位,十尺为一丈。不过,这个“丈”要是作动词用,它就有丈量,即测量的意思了。如果丈量土地量累了,大半就会顺手把那量尺(也许就是段木棍子)捞过来扶一扶啦。所以,古代的“丈”,还有扶、倚之意。后来,“丈”的这部分意思,就专用“杖”,也即是手杖的杖表示了。手杖,是啥人用的?当然,这玩器都是些无力收鼻涕的老人所用。因此,“丈”又扩展为对老年人或长辈的尊称。比如,对岳父,可叫岳丈;对岳母,可叫丈母或丈母娘。你到了岳父门里,只要张嘴就带出些个丈来呀,哎,那俩老人就都会感觉你对他们尊敬有加,便不仅不会打你,而且连那个漂亮大闺女呀,也都会愿意白送给你啰。《六书正伪》里说:“丈,借为扶行之丈。老人持丈,故谓之丈人。别用杖通。”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再后来,“丈”的这种意思就又扩大了,不仅单指年龄老大的长辈,凡是经验丰富,处事老道的老谋深算之人,即便是年轻得嘴上没有毛,也尊称为丈人了。比如,老婆对她男人叫丈夫,这即是对她男人的一种尊称。意思是,您哪,虽然和俺年龄差不多,可你比俺厉害。不过,现在的那些个臭男人,大概都把个“丈夫”听半天也木然不解其意,直干干地把这么个好词给生糟蹋咧。
  周文王《卦辞》里的这个“丈人”,当然应该是指后头这层意思,即是指有道德,有能耐,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又能决胜千里之外的那种人。
  “师:贞,丈人,吉。无咎”是说,对出师打仗这等事呀,主要也就有两条你得多加注意:一是“贞”;再就是“丈人,吉”。只要把这两条把握好了,哎,那就能“无咎”了,即便打了败仗,哪怕是败得一塌糊涂,于你自己身上也没啥责任可追究了。不用说,那就完全是天意喽。
  这里的头一条“贞”,即前面乾卦卦德里讲的那个“贞”,指凡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是正卡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也即类似现代人说的一切都尽能按客观规律去办的意思。具体到军事上来讲,也就相当于是说你所出的那个师,是正义之师而不是瞎胡闹之师,所要打的那些个人呢,则净是些不正经而活该挨打之人。用《水浒传》梁山好汉的话来说,那就是师出有名,是替天行道咧。这么“贞”了之后呢,实际上也就是得了那个人间正道喽。
  所以说,“贞”在这的深刻含义其实就是说,在用兵打仗这个事情上,你断不能光知道低头打仗,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抬头看路哪。恰如伟人毛泽东所说:“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路线就是个道路问题,就是个纲,是个阳,是天尊地卑里的那个尊,是您家里的您爹这个家长,可不是您的那个不主事的娘呕。也即是说凡事不能光低头拉车,更要注意抬头看路。不然,若是把个方向搞歪歪了,走进个错道上去,净出了些不义之师呢,则打得胜仗越多,你的罪过就越大。比如那些狗汉奸们,即是这样。
  第二条“丈人,吉”是说,只要师出有名,正中在人间正道上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个人的问题了。“丈人,吉”意思是,只有用那些个有道德,有能耐,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又能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人,才能吉祥如意,才会“无咎”。不用说,要是光用些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傻小子,或是光用些尽管嘴上胡子一大把,心里却是一肚子脏心烂肺的小人,当然就会凶祸不断,就会大有责任可追究喽。
  关于出师打仗这种事,注意好了这两条,就能吉祥如意了。这就是《卦辞》谆谆告诫咱们的那个中心思想。《卦辞》里的这番意思,用伟人毛泽东的话来说,那就是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路线,是道,是《卦辞》里的这个“贞”;干部,就是《卦辞》里的“丈人”。带兵打仗闹革命,就这么两件事情。你看,伟人毛泽东的思想,就这样从《周易》的《卦辞》里,怪自然地就流淌出来了。不曾想,这么古奥冷僻的《卦辞》,让毛泽东他老人家了了几个字就道出了内中真谛,足见他对这个《易》经理解得是何等透辟。为啥多少人都没办得了,唯有他能领着中国人,推翻三座大山,建起个新中国,嗯?发人深省啊。
  有时俺就想,你说毛泽东是不是个马列主义者?是,他当然是个标准的布尔什维克。但是,要照实说,他应该首先是个大《易》学家。像“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样的思想,俺以为,它首先应该是从《易》里来的,这样的东西,在马列著作里,并不一定有吧?不过,那马列主义原著呀,实在地说,俺还没读完,讲错了,您就当俺没说。
  据说,蒋介石极为重视《易》术,不论走到哪,只要见了算命占卦的,都要占算一卦。可毛泽东呢,显然他所重视的,却净是些个《易》理哦。

  (二)、兵圣与《易》经

  《孙子兵法》开首第一篇是《计篇》,这《计篇》在论述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时,首先就提出:“经之以五,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兵家称为五事),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对“一曰道”里的这个“道”,孙武解释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民弗诡也。”意思是,那些民众的“主”及其下属们,平日里注意道德建设,按“与天地准”的原则去说话、办事,不失信于民,就可以得“道”,就能令人民与上主“同意”,这样,人民便可以与“主”们共生死,而决不会再去耍什么阴谋诡计了。可见,这个“道”,其实也就是周文王《卦辞》里说的那个“贞”。
  “四曰将”里的这个“将”呢,应该就是周文王《卦辞》里的那个“丈人”了。
  同样,“二曰天”里的“天”,就是《易》里的顺应天时的那个“天”,也即是个“时”;“三曰地”中的“地”,就是《易》里那个顺应地利的“地”,也即是后面要讲的“时位”里的“位”;“五曰法”里的“法”,就是这师卦后头初六爻讲的那个“师出以律”的律。这些事事呀,后面咱都要慢慢去说道。等后头咱一一说道完了喔,你就会感觉到,俺的这又一位老乡兵圣孙武呀,他竟也是个《易》学大师哩。

  三、彖曰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一)、相应

  在孔圣人为这一卦作的这个《彖》辞里,有句“刚中而应”。这句“刚中而应”在《易》里经常出没。例如,后面的无妄卦里说:“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还有其它好多卦,也常见这句“刚中而应”。
  那么,“刚中而应”里的“应”咋讲?这个“应”呀,它是指相应的。啥是相应?原来,这个《易》喔,它八八六十四卦里的每个六爻卦,都可看成是由八经卦的三爻卦上下重叠而成。八经卦的这三道爻呢,从下往上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也就是说,三爻卦的上爻,象征天,下爻象征地,中爻便表示人。《易》经把象征天、地、人的这三道爻,称为三才,所以,八经卦里的上、下、中爻就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这三才,在一个八经卦(即三爻卦)里,它是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各有自己的位置。
  八经卦的三爻卦上下重叠组成六十四别卦(即六爻卦)以后,你看,初爻与四爻在原来那个八经卦的三爻卦里,都是表示地的;二爻与五爻在原来那个八经卦的三爻卦里呢,就都是表示人的;三爻与六爻,在原来那个八经卦的三爻卦里呀,就都是表示天的。这就是说,初爻与四爻,属一类,都是地;二爻与五爻,同属一类,都是人;三爻与六爻呢,它们属一类,都是表示天的。仅仅如此,还不能说就相应了。相应,还要再具备一个条件。这就是两条表示同一类的爻呀,它们还必须是一阴一阳。《周易?系辞传》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一阴一阳才能成条道。一阴一阳成了道,这才是个真正的相应呢。
  相应表示啥意思?仔细琢磨琢磨卦里的这个相应,它无非就是说,同类之间有个相互照应。这就像一男一女组成个家庭,生活中男女之间就有了个相互取长补短的照应是一个道理。
  在汉朝《京房易》的占卜术里,对这个相应呀,那可是极为讲究的。断卦时,定下持世爻来以后,就得去看它的应爻是不是相应。只要是世、应两爻相应了,哇噻,这一卦呀,你就承着吧,那就是众吉里的大吉喽。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相应里就着重体现了个“和”的意思。
  把卦爻的相应说到这个地处,你仔细看看六十四卦的这个六爻卦就能发现,它爻与爻之间,那是每隔两爻,就有可能是相应的哦。是啵。

  (二)、不能不用“象思维”

  从周文王《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里,一般人打眼一看,都会以为,咦,这说的,那不就是有关出师打仗这样一些军事上的事儿嘛。不错,《卦辞》里讲的,确乎是军事上的那些事。可你要以为它说的就仅仅是军事上的那点事事呢,这你就大错而特错了。
  你看,孔圣人这个《彖》辞,就把周文王《卦辞》的深刻含意,用“象思维”给咱一下子远远地拓展出去了。这一拓展,便把《卦辞》的意境拓展得无边无际了,它就代表如此模样的所有那一大类事事物物了呢。
  《彖》辞“师,众也”是说,你看《卦辞》里的“师”,要单讲这个“师”,当然它就是指二千五百个兵卒了。可要用“象思维”来看呀,这个“师”所指的,就不单是些个兵卒,就是指所有那些个众人了哇。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集团等等这样一些群体里那些众多的人呀,就统统都是个“师”了。即是说,这里的“师”,你得用“象思维”,得把它看成是某个群体里的那些众多的人,才中哩。
  “贞,正也”的意思是,“贞”,就是“正”哦。也即是说那个凡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正卡在那条“与天地准”的人间正道上的“贞”,它其实就是个“正”啊。透过孔圣人《彖》辞里的这句“贞,正也”,咱们可以深刻地去体会周文王《卦辞》和周公《爻辞》里出现最多的这个“贞”字的深刻含意。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的是,只要能把一个师这么众多的人,整治得始终行走在那个人间正道上而不走歪道了呢,我操,这你就满可以当个“王”了。“王”,用“象思维”来考虑,它所指的又多了去了,可以是个国王,也可以是个山大王,也可以看成是现在一个组织里的一把手,还可以看成是个企业大老板。
  为啥呢?接下来的这段《彖》辞,就把这个道理给咱作了进一步分析:“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刚中而应”是说,你看卦象,这一卦它只有一条阳爻。阳爻就表示“贞”,表示“正”,就表示那个通红通红的红太阳等这样一些带有阳刚之性的东西。这些阳刚的东西呢,它正好居在内卦的正中间,也即九二爻位上。光这还不算完,你再瞧外卦的那条六五爻,还刚好是条阴爻,这就恰好与内卦居中间的那条九二爻形成了上下呼应之势。这种卦象,就朗显出了一种“上下同欲”的大好形势。这种大好形势,它就正是那为“王”者们可以仰仗去做任何事,而又孜孜以求唯恐得不到的哇。
  正因为有了如此一种大好形势,所以,就“行险而顺”了。从卦象上咋看这个“行险而顺”呢?师卦上经卦的坤,为地,就表示形而下的那些行动,还表示“顺”;下经卦的坎,为水,就表示那些“陷”,表示艰难险阻。当你站在师卦之上来看这个师卦呀,你就仿佛看到好似人行走在一片急流险滩,却倒如履平地似的那样一番景象。这番景象,就彰显出了那种“行险而顺”的喜人局面来了。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这句是说,以这种路数来治天下的话,你说,能咋样?不用说,那些人民呀,就会与你一条心,紧跟在你那腚后头去闹革命,你就是撵都撵不走了啊。似这般,你道是还能有啥事你干不成?咹?“人心齐,泰山移”哇。这不就一派大吉了嘛。就这样,你说,又有什么过错?又会有啥责任可追究呢?这就啥鸟可追究的责任都没有喽。
  治军是这样,治州、治府、治国是这样,甚或是做个山大王啥的也是这样,就是而今治企业,不外乎也是如此。总而言之,用“象思维”来考虑,治天下,就都是这一个理儿呐。
  可见,参悟起这个《易》来呀,你断不可不用那个“象思维”。

  (三)、红太阳是啥样?

  在这咱还要好好体悟孔圣人“以此毒天下”里用的这个“毒”字。“毒”,你可以把它当成“治军”里的“治”来理解。但是,你又不可完全把它当成个“治”。“毒”,即狠毒的毒。这里用个“毒”,孔圣人他老人家应该就是为了着重突出像治国、治军等这种事情里的那种狠毒性的一面。
  在治军上,《孙子兵法》里有句名言,叫着“令之以文,斥之以武。”说是治起个军来呀,要像这《易》里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那样,首先,当然要用军律、法令这些“文”的东西来施加教育。不过,光这还不行,对那些不听招呼以至于顽冥不化的呢,又要斥之以武力。即是说,不听话,就揍,揍了还不听,还偏要去违法乱纪呢,夷他奶奶,那就直接拖出去枪毙。这个犯了法就枪毙,便反映出了这等事体里的狠毒性质的那一面。关于这一手,蒋介石用的好像最顺手,诸葛亮用的也挺娴熟。君不见,那诸葛亮,他几把老泪未流完,就把马谡的头给剁了去。你看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都设有反贪局,其实用的也就是这一手。因为只有如此去刚柔并济,才能治好军,治好国,治好单位,治好个企业嘛。
  大约是现实中,一般人都心慈手软而不胜其事。一待要杀个犯法的人,心里就嘀咕,妈呀,他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三岁小儿,当中还有个漂亮小媳妇,你说杀了他一个,留下那一帮,可咋办呢?于是乎,还未等那屠刀在半空一唿扇,也就收起来喽。刀一收不要紧,所干的事业呀,也就随着个心慈手软而完蛋喽。事业一完,当然你就成不了个大丈夫咧。所以,有句话说是“无毒不丈夫。”意思是无毒成不了大气候。
  因此,孔圣人在此就用了个“毒”字。你看,他老人家也就只劈手捻过一个“毒”来,哎,就将治国、治军、也包括企业管理等等这些事儿的那个最要害的东西,就给咱挺显出来了呢。这就是圣人的本事。
  所以,几千年之后,毛泽东有首诗里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他老人家能写出这等诗,就表现出了他有与众不同的能耐,也正因为他有这般与众不同的能耐,他老人家也就成了个伟大领袖,最终,便成了人们心中的那个红丹丹的红太阳了哇。
  你道是,人们心中那个通红通红的红太阳,究竟是个啥模样?却原来,是要有点毒,要带些霸气,才能成为个真正的红太阳呢。

  四、大象曰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一)、地中有水

  大《象》辞“地中有水,师”是说,你看这师卦,它由八经卦上坤、下坎相重而成。坤为地,坎为水,这就如同一种地中有水的样子。地中如何才能长久有水?要长久有水,当然就得时时处处去注意蓄养它。你以为啥是师卦?这就是师卦。师卦,即是教给人像蓄养地中那个水一样,去蓄养队伍,以备打起仗来,好去对付那些满地跑的鬼子们啊。

  (二)、容民畜众

  不过,从孔圣人这句大《象》辞里可知,这里不光是讲带兵打仗,它还有更深层的意思在里头。
  大《象》辞后半句“君子以容民畜众”就是说,一个君子想为人之王,用现在的话说,也即是想给人当个领导啥的,你道是该咋当?想当领导呀,当然首先你就要容民畜众,就得容纳畜养得下你的那些个民众哦。如果养不了民众,手下连个鸟人都没有,你说说,那不就是个光杆司令了吗?光杆一根,自然也就不成个领导了嘛。
  若再问,那民众又当咋个养法呢?要畜养民众呀,自然就得先把自己修炼成个“丈人”。因为只有“丈人”,才能“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才能吉祥如意,才能坐稳你的那个江山啦。
  可见,见了地中的这个水,你不仅就要想到个军该怎么治,而且,连国带家,捎着现代化的那个企业,只凡是有民有众的这些个团体啦、单位啦、党政机关啦等等,所有这一些又一些的群体呀,不管是啥样的,就应该都知道咋个治法了呢。
  却道是,一个军,一个国,一个家,一个企业,一个团体,究竟应该咋个法儿治?原来,都得以“容民畜众”来疗治哦。

  五、爻辞与小象曰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一)、初六爻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1、否臧凶

  周公《爻辞》里的这句“师出以律”的意思是说,凡出师打仗这等事呀,都要以严格的纪律去料理,才能料治到好处。因为这种事,关键就在能使正面的东西得以张扬,又能让负面的东西得到遏制,从而使众人步调一致共同步往那条通向胜利的正道上去。那么,怎样才能使正面东西得以张扬而使负面东西得到遏制呢?这当然就需要有铁的纪律。只有有了铁的纪律,才能奖罚分明,扬善抑恶,以便通往正途。反之,如果没有铁的纪律,自然就会奖罚不明,善恶混淆了。善恶一混淆,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把个善,给糟蹋喽。在一帮人里头,赶等到把那些个善糟蹋了喔,啊呀,这一帮子人就成了拨乌合之众咧。以如此一帮乌合之众去出师打仗,你想想,那个仗,还有法打?就没法打了哇。
  所以,《爻辞》接着说:“否臧凶。”
  “臧”,就是俺老臧的这个臧。这个“臧(zàng)”,古代同“赃”,同“藏”,也同“脏”。从字形上看,“臧”是四周一片枪刀剑戟,中间保卫着个大臣,一般人能混到这地步,那就怪不错喽,就是上等大善了啊。所以,它的本意即是好,美好,善,善良。可不曾想,战国时,鲁平公的一个心腹侍臣叫臧仓。因为这老小子他奶奶的好挑拨离间,造谣中伤,从而后人便将进谗害贤的小人称作“臧仓小人”或“臧氏之子”。这一来,闹得俺姓臧的便跟着这家伙沾光不轻了。你看现代小说里,那些坏蛋们呀,姓臧的是真不少。其实呢,俺们臧家门的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世世代代没忘了去跟那臧仓老小子相区别哩。
  言归正传。再说这“否臧”究竟是啥意思。“否”,即否定;“否臧”,自然就是把那些好东西否定了它。“否臧凶”呢,应该就是说,当那些好东西保护不善而被随意否定了的时候呀,完了,这种情况下,那个凶它就要拱出来嘞。

  2、治啥都缺不得

  孔圣人这一爻的小《象》辞进一步解析道:“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意思是,出师打仗,要以严格的纪律去料理。如果,一旦将那些个纪律丢失掉了呢,哎,这就会奖罚不明,善恶混淆了。如此一来,那些个善,那些好东西呀,就都被否定了,就都被糟蹋了。这一来,那个凶,它就要出现了。
  所以,兵家历来都没有拿这纪律开玩笑,当儿戏的。前面,在讲这一卦的《卦辞》里,咱说了,《孙子兵法》开首头一篇《计篇》里,首先就指出:“经之以五,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中“一曰道”里的“道”,即周文王《卦辞》里讲的那个“贞”;“四曰将”里的“将”,是《卦辞》里讲的那个“丈人”;而“五曰法”里的这个“法”呢,它实质上就是这初六爻《爻辞》“师出以律”里的这个“律”。兵圣孙武,他就把这个“律”,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五大基本因素之一。
  你再看看几千年后,毛泽东是咋带兵打仗的?他老人家也是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铁的纪律,才带出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啊。
  邓小平理论里也有“以法治国”。可见,不论是治军、治国、治天下,还是治家、治村、治企业,都鸟缺不得“律”这个东西哇。

  (二)、九二爻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1、在师中

  前头,在这一卦《彖》辞里有句“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你道“刚中而应”里的这个“刚”,它体现在哪里?原来这个“刚”呀,它就体现在这条九二爻上。这一爻是这一卦唯一的一条阳爻。你看,它恰好就呆在内卦正中间的这个二爻位上。这种爻象表示啥意思?《爻辞》说:“在师中,吉无咎。”
  “在师中”的“师”,是指军事上的那些事事儿。像打仗啦、后勤啦、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啦,甚至包括士兵的吃喝拉撒睡等所有这一切,统统都包括在这里面。“在师中,吉无咎”就是说,处理起军事上那些个事情来的时候呀,都得去居中秉公办理。如此就会大吉而没有过错了,就没啥可追究的了。这就是这条九二爻爻象所彰显出来的意思。
  为啥“在师中”就会“吉无咎”?《象》辞解析说:“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意思是,之所以说“在师中”,之所以说不论啥事只要去居中秉公办理就会大吉喔,那是因为只要是居中秉公了,就是承接下上天的天意来了。承接下天意来以后呢,当然,老天就会宠着你,就会保佑你喽。能得到老天的保佑,自然你就会“吉无咎”了。
  《(乾)文言》里说“刚健中正,纯粹精也。”那老天纯粹伟大精神的精华所在,就是这个“刚健中正”啊。“刚健中正”就是老天爷的天命哇。你将老天“刚健中正”这样一个天命承接下来,变成自己的命,不管办起啥事来,都居中秉公办理,出师不出不义之师,打胜了仗不去荼毒兵败国的老百姓,对军中的官兵视同手足、精心呵护,似这般去做天命赋予的那一切,老天爷它不保佑你,又能去保佑谁?你倒是说说俺听听。
  因此,一个真正英明的王子呀,他都会将老天那种纯粹的精华,也即是“刚健中正”的这样一种天命,一而再,再而三地赐给他的那些个带兵打仗的将帅们。这就是“王三锡命”这句《爻辞》的意思。“锡”,通“赐”,即给予、赐给。“锡命”,本是天子赐与诸侯爵位、服饰等的诰命,在这是指做王子的将老天那个“刚健中正”的天命,再三地赐给他的那些将帅们。简单地说,就是为王子的把个使命,再三地向那些个将帅们去讲明白。

  2、站在黄土坡,胸怀全世界

  为啥做王子的,要再三将这个天命赋予那些将帅们?孔圣人说:“王三锡命,怀万邦也。”意思是,做王子的之所以要再三把“刚健中正”这样一种天命赋予那些将帅们呀,那是因为做王子的胸怀是极为宽广,宽广得那些个千国万邦,都统统装进他那个小小胸膛里去了哇。
  正因为做王子的胸怀千国万邦,他站在黄土坡,心系全中国,踏在天安门,胸怀全世界,心里装着人世间所有的那些个“贫下中农”们,所以,他害怕那些将帅们一朝兵权在握,保不准啥时就忘乎所以,致使打起仗来一打就打过了头,硬把个正义之师打成个不义之师,或是打胜了仗,就去踢蹬兵败国的老百姓,或是手持重权,敲诈官兵,害怕如此这般地去做出那些个违背天意的事体来,从而引起老天的追咎、怪罪,因此,为王子的才再三将那天命赋予将帅们,好让他们彻悟老天的“刚健中正”,念念不忘这个“在师中”,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啊。

  (三)、六三爻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1、以人为本

  六三《爻辞》里的这个“舆(yú)”,本指车厢,即车中装载东西的那部分,后来也泛指车。还有,“舆”也是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又泛指地位低微的人,还指众人。如:舆论,即众人的议论;舆情,指群众的意见和态度。另外,它又有疆域之意;堪舆,即相地、风水。《爻辞》里的这个“舆尸”,当是指以车运尸。
  “师或舆尸,凶”是说,打起仗来,那个师一出呀,就有两种可能:或是人死得很少,少到几乎没有啥伤亡;或是人死得很多,多得是人抬人都抬不过来,必须用马车一车又一车地拉哦。就这两种情况来说,当然是人死得最少为吉,而人死得太多呢,那就是大凶了。
  你看这一爻,它是阴爻居在阳爻位上。阴爻居在个阳爻位上呢,就是居位不当。居位不当,就表示那个仗呀,是打过头了,死人太多了。
  这一爻其实就是在警告人们,断不要以为打仗就会有牺牲,用兵打仗嘛,多死些人也不要紧。要知道,人死多了,就是凶呐。用孔圣人《象》里的话说就是,人死多了,便是“大无功也”,就是大大地没有功劳了哇。即便是把个仗打胜了,也没什么鸟功劳。
  看看,这不就是现代人常挂在口头上的那个“以人为本”的思想嘛。

  2、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武在《孙子兵法》里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凡是用兵之法呀,能保全一个国家,就保全这个国家,才是上策,而破毁消灭了这个国家呢,就差一等了;能保全一个军(古代一万五千五百人为军),就保全这个军,此为上策,而破毁消灭了这个军呢,就差一等了;能保全一个旅(五百人为旅),就保全这个旅,为上策,而破毁消灭了这个旅呢,就差一等了;能保全一个卒(一百人为卒),就保全这个卒,此为上策,而破毁消灭了这个卒呢,就差一等了;能保全一个伍(五人为伍),就保全这个伍,才是上策,而破毁消灭了这个伍呢,就差一等了。总之是,人死得越少越好。所以,一仗下来,尸陈遍野,死伤无数,这样的仗,即便是百战百胜,也并非是“善”里的那个“上善”喔,而那仗连打都不用打,一个人也死不了,就这样竟能使那些个敌人全然屈服过来,这才是“善”里面的那个“上善”啊。
  可见,孙武的这个用兵思想,就是从周公这个《爻辞》里来的。由此你就能看出《孙子兵法》与《周易》的相承脉络。也足见,说“易为众学之源”,这话讲得一点也不假。
  因为您的学习,俺会继续努力。
  谢谢这位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下面为您发几贴。

  (四)、六四爻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1、师左次

  关于六四爻《爻辞》的这句“师左次”,古往今来的易学家是人言人殊,说法不一。
  “左”咋讲?当你面向南时,你的东边就是左,西边当然就是右了。左,在地理上指东方。如:山左,就是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俺老家山东省。在甲骨文里,左的形象就像手的模样,本义为辅佐,即从旁边帮助。后来,左的这层意思,就写成“佐”了。
  《增韵》里说:“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因此,左道多指那些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也即是通常人们说的那些旁门左道。《增韵》里还说:“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左迁,就是降官、贬职。总起来看,在古人那里,好像这个“左”,它就不如个右,左为卑、为低,右呢,是为尊。你没见直到现在人们依然还在倡导“行路要靠右边走”么,或许这就是在提醒你不要忘了那个自尊吧。
  “次”是啥意思?“次”,即(量词)回,就是次数的次,就是三番五次的次。“次”,还有层第二的意思。在上一爻提到的《孙子兵法》里讲的那句“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次”,即为第二,就是居其次。尤其要注意的是,“次”在古代,本义为临时驻扎和住宿。《左传?襄公十八年》里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这里的“次”,就是指临时驻扎。
  那么,究竟“左次”咋讲?俺以为,“左”,在这就是卑、低;“次”,表示暂居。“左次”,是指临时居于较低一等的位置上。“师左次,无咎”是说,打起个仗来呀,只要是情势需要,你就是临时居在些个较低的卑位上,也是完全可以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做来,也是没啥过错的。比如,打起仗来为了给鬼子打破头,你就是暂时隐蔽在个没事谁也不愿意去的厕所里,或者跑进每个男人都渴望去而又愣是不敢去的大闺女的那个闺房里,啊呀唻,这都统统是没啥可说的咧。

  2、打得赢就打,不行就跑

  为啥说打起仗来临时居在较低的卑位上也没啥过错呢?孔圣人说:“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意思是,之所以说打仗临时居在卑位上,这种做法没啥过错呀,是因为这样做并没失掉那个“常”呢。
  啥是“常”?“常”应该就是后来荀子说的“天行有常”里的“常”,即“常道”的“常”,也就相当于现代人说的客观规律。“未失常也”,就是未失掉打仗的那个“常道”哦。
  那么,什么是“常道”?关于这个“常道”呀,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有句话,说是:“尺蠖(huo)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这话是咋么讲的呢?“尺蠖”,即尺蠖蛾,为昆虫的一科,其幼虫就是尺蠖。这个尺蠖小虫呀,它行动起来极其可爱,先是身体一屈往上弯成弧状,尔后便后腚立稳脚跟,那头翘起来便向前伸过去。就这么一屈一伸的空当儿,哎,不曾想它的这个路呀,便让它给走出来喽。那样子,就活像个人用大拇指和中指作尺子来测量间距似的。所以,人才把它叫“尺蠖”。
  “屈”,即弯曲、屈缩。“信”呢,在古代同“伸”,都是伸开、伸展、伸张之意。后来,“信”与“伸”分开,“信”就主要指信用、信誉、信心、信奉、听信、音信、诚信等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了,而“伸”则主要指“形而下”的那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伸开、伸展等这些现象了。
  孔圣人说的这句“尺蠖之屈,以求信也”的意思是,你道那尺蠖的身体为啥要屈?屈,是不容易的啊。为什么还非要去屈呢?咦,原来它是为了求得个伸啊。要不是为求这个伸,它才不会费尽力气、受尽委屈,去把根直条条的身子骨弯成个大弧状的哩。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是说,像龙啦、蛇啦等这些个虫豸们,它们下蜇,即到了冬天下到土里去蛰伏起来呀,那都是为了存身,为了保存身体不在天寒地冻的隆冬里被冻坏噢。
  其实,不光是尺蠖、龙蛇这些东西是这样“一屈一信”,就是虎豹豺狼这些东西,也无不都是如此。君不见,电视上演的那些个虎豹们飞奔起来,那身子不就都是先一屈,尔后前爪往前一伸,接着又一屈,再又一伸,是这般,才跑出了它们的那个道儿来的嘛。就连人脚下的这个道,也不外乎都是这么“一屈一信”走出来的哦。你看人的两条腿,走起路来在那摽啦摽啦地伸缩不停,那不就是个“一屈一信”嘛。这个“一屈一信”之道,等你琢磨透了就会晓得,其实它也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里的那条道。
  这条“一屈一信之道”呀,其实就是世上万般事事物物的“常”,就是万般事物的那个“常道”,也就类似于现代人说的个客观规律。
  可见,孔圣人这句小《象》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的意思即是说,周公《爻辞》这句“左次无咎”,也即打起仗来可以临时居在卑位上的这种思想呀,是未失常的,是符合“常道”的啊。临时居在个较低的卑位上,就是屈,而这个屈呢,到头来便正是为了最终的那个伸,就是为了最终的那个胜利呐。
  这么看来,这句“师左次”,说白了,意思就是打起仗来呀,你能呆在右边那样为尊的地处上,当然更好。可要是那好地处你呆不到了呢,哎,也完全可以去呆在个左边为卑的地处上。这样,也并没啥过错呢。
  把这种思维推广了去,实质上也便是说,那个仗呀,能打得赢你就伸过去使劲打,打不赢呢,我操,你就跌回头屈回来,抓紧跑就是啦,根本就不用鸟二乎,根本就用不着在某地某时上,非要去分个高与低,非要去争个好位置哇。需要的话,身处卑位也怪好。这样做并没有啥过错。那个仗,原本就得遵守在这个“一屈一信”的道儿上,不管是屈也好,还是伸也罢,最终能打胜了,你就是个好家伙!
  当年红军没上井冈山之前,井冈山上的那帮土匪就是这样做的。红军上了井冈山之后,毛泽东就把这些东西升华成了“游击战术”,直到抗日战争时,这个“游击战术”呀,还在发挥着战略上的重大作用呢。那时这种“游击战术”把个蒋介石馋得呀,不得了。可是,他却孬好就是学不来。
  如此说来,在蒋介石尊居于重庆、南京时,不用说像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这些个地处,就全是毛泽东“师左次”的地处喽。正是有了这一出,有了这“一屈”,毛泽东他老人家领的那些人,后来才“一信(伸)”便伸进了个北京城里去了哇。中国革命成功的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马列主义那里,谁都知道是没有的。那么,归根结底它究竟又是从何而来?咋一看,好像是毛泽东从井冈山的土匪那里学来的,仔细追究起来呢,这条道儿呐,俺以为,倒不如说是深深融化在中国人血液里的这个《周易》思想的自然流露。毛泽东上井冈山本身,其实就恰正是“师左次”光辉思想的突出表现。
  你看这一爻,它是阴爻居在阴爻之位上。阴爻位,就表示客观实际情况需要你“阴”一点,需要你呆在个卑位上;而阴爻居在阴爻位上呢,就像征着正好是以“阴”的姿态去应对这个“阴性”的实际情况了,正好是“师左次”了,正好是暂居在个较低的卑位上了。这也就是“与天地准”了。因此,也便“无咎”了鸟。
  学而思之最可贵。这位老师了不起。

  (五)、六五爻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1、鬼子来了以后

  从字面上看这一爻《爻辞》里的这个“田有禽”说的是,打粮食的那个田地里呀,有禽兽了。但是,你要理解到这地界就打住了的话,那就是桌子底下放风筝,境界太低喽。对这三个字呀,还得用“象思维”来理解。用“象思维”来看,这“田”,它原本不是人用来打粮食吃的么,而在此,它就泛指属于自己的家园,或是世世代代养育自己的那些国土等这样一些事物了。“禽”到田里来,当然就是要去糟蹋庄稼,就是要去不劳而获,就是要去与人对着干的喽。也即是说,这个“禽”呀,它是表示那些个敌人,表示那些个出不义之师的禽兽不如的敌人。可见,“田有禽”的意思,用现在人的话说就是:不好啦,鬼子来喽啊。
  鬼子来了以后,咋办呢?《爻辞》接着道:“利执言,无咎。”这就是说,鬼子来了以后,大敌当前,如何才能最为有利呢?要想最有利呀,当然就要人人都仗义执言喽。人人都仗义执言,把自己的那些个意见依照个“贞”的道去充分发表出来,这样,那个仗要是再打败了,也便没有啥可追究了。
  你看,实质上,这不就是今天人们说的凡事之前的那个民主决策嘛。
  那么,在这个民主决策当中,最要紧的,又该注意些个啥事事呢?《爻辞》接着又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长子帅师”里的“长子”,字面的意思即指大儿子。用“象思维”来理解呢,它就是指像自己亲生的大儿子等这样一些个直系亲属了。“长子帅师”是说,通过一番充分发扬民主的大讨论,只要是大家意见比较统一,都觉得那个人可以胜任带兵打仗这种事情呀,则,即便是像自己亲生的大儿子这样一些直系亲属,你也满可以让他去当大将,指派他去带兵打仗,根本就不必顾虑别人说你“用人唯亲”了等等这样一些个闲言碎语啥的呢。
  这意思用一个词来表示,那就是关键时刻“内举不避亲”。也即是说,用起个人来呀,要德才兼备,唯德才是举。不用管乎别人的那些叨叨咧咧,一切都以“中正”为原则。只要是符合这个原则,亲儿子,也可以照用不误。
  后来,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果不其然就比比皆是。像岳飞打仗,便用他儿子岳云;穆桂英挂帅,也好用她自己家中的那些个老杨们。通过这样的“长子帅师”呢,哎,你别说,还真就都能取得怪不错的战果,以至于后来人们都说“打仗还得父子兵,上阵还需亲弟兄。”
  “弟子舆尸,贞凶”咋讲?“弟子舆尸”里的“舆”,指马车。“弟子舆尸”的意思是,如果通过一番民主讨论,大家都觉得你那个大儿子挺中用,而你呢,却就怕别人说闲话,非要用些不沾亲、不带故的弟子们,可这些家伙,却全是些酒囊饭袋、压马的肉墩子,因而用这些家伙打起个仗来呀,不用说,死得人那个多呀,是一片一片的。人死得这么多,当然就得用马车往回拉尸体了,光用人这两只手往回抬,自然就抬不过来喽!
  “贞凶”的意思是,若如此去用错了那个人呀,就不得了,那个人的本事越大,越能干,越勇敢呢,其结果,就是个凶便越大了啊。这就如同今天,一些明智大老板们常说的那样:在管理上,怕就怕把一件错事办得极其漂亮呐。
  前面讲了,关于这个“贞”,孔圣人在他这一卦的《彖》里说:“贞,正也”,意思是,这个“贞”,它就是个“正”。所以,对此处的这个“贞凶”,你也完全可以直接把它理解成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凶,即正宗的凶。
  可见周公认为,在民主决策中最要紧的就是注意这个“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哇。
  原来有个初稿,发前再加工一下。所以,有时快,有时慢。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对这个问题,你得先知道什么是乾与坤。乾与坤,是《易》经用“象思维”、“一分为二”、“三易”、“时位”等这样一些法宝,把世上万般事物一分为二之后,分出来的两仪。乾代表一仪,或叫一个方面,坤就代表与乾相对应的另一仪,或叫另一个方面。
  比如你把咱生活的这个天地看成是一太极,也即一个乾坤的话,则万物茁壮生长的夏天可当成个“有”,可视为坤,那么,冬天天地一派光秃秃的啥鸟都没有了,这就是个“无”,就是个乾;把温暖夏天的“有”视为坤,寒冷冬天的“无”就是个乾;把暖当坤,则寒就为乾。
  同样,如果你立足于水与冰这个世界上,则水与冰这一极,或说是这个乾坤,就可分为水和冰这两仪。在这两仪里,把冰当着乾,则未成冰的水就是坤。
  假如你把冷与热当着一个乾坤来看呢,则热可视为乾,冷就又可视为坤了。
  这就是说,立足点不同,站的乾坤不同,也即“时位”不同,所分出来的阴阳结果就不同。事物在这个世界是乾,到了另一个世界可能就是个坤了。你在这看着好像寒是个坤而不是乾,其实是到了另一个乾坤里,这个寒才是个乾呢。
  举例说,如果你是为人之妻,则在家庭这个“时位”里,你的那个红太阳就是你丈夫。可假如你丈夫是早年间天津大邱庄的普通职员呢,则他人一到了单位大邱庄那个“时位”里,我操,他就立马不是个红太阳了,那太阳就是庄上的书记禹作敏喽。这时,你要还硬把你丈夫看成个红太阳,俺娘唻,这你就大错而特错咧。
  不知俺讲的,你能不能明白。其实,咱也是一知半解咧。仅供参考而已。对不住之处,还望海涵。

  2、内举不避亲

  这一爻的小《象》辞,把这句《爻辞》的意思做了更深一层的揭示:“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说是,长子只要是真有德才,就应该不怕别人说闲话,勇于启用长子去帅师打仗。即是说,用起个人来喔,要唯德才兼备是举,不管亲后,一切尽以能否中正行事为原则,也就是“内举不避亲”。假如,为了避嫌,硬是置有德才的亲属于不顾,而偏偏用那些没有德才的弟子们呢,虽然看着好像是大公无私似的,可结果却是横尸遍野,裹尸而还,这就是用人太不得当了啊。因此说,鬼子来了以后,最要紧的,莫过于抓紧去进行民主决策;而最要命的呢,那就是千万要用对这个人了哇。
  民主决策为的是个“贞”,用人当然就要用丈人。可见这一爻就是《卦辞》的一个诠释。
  @爱伊11 261楼
  嗯,有点懂了.
  就是相对论的意思.
  同样是我自己,跟老公一比,我就是坤.但跟我家小宠物一起,我就是乾,它就是坤.对吧?
  同样一个寒,有时属于乾,有时就属于坤.
  嗯,谢谢楼主指导!
  -----------------------------
  啊呀,我操,你理解得太透辟喽。一点就通,俺望尘莫及,甘拜下风。有您这样的《周易》爱好者,这个《易》风行天下,就指日可待啦。

  (六)、上六爻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责任重大

  “大君有命”里的这个“大君”,当然就是指最大的那个君王了。“命”,即是咱们在前头讼卦里讲的那个“天命”。这个“天命”,《易》经认为它是老天爷赋予给每个“大君”的一种使命。这种使命,只凡是能把个“大君”宝座坐长长了的,就说明那个老天爷把个天命呀,是真正赋予给他了。给了他如此一个天命呢,哎,他就有了他作为一个“大君”的那个使命了。
  那么,这个使命是怎样的一种使命呢?这个使命呀,它就是“开国承家”,就是开创建立国家,就是继承国家大业,永葆江山代代相传,让人民天天都有好日子过。可见,老天爷赋予“大君”的这种使命呀,那是非同小可的啊。
  正因为“大君”所具有的这种使命非同小可,对上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那个身家性命,因此,作为个“大君”用起人来呀,无论如何都得谨慎了再谨慎,小心了再小心,务必要用那些有道德,有能耐的“丈人”。实在是没有“丈人”能用,就是那有才德的“长子”也可用。但是,不管用啥人,就是断不能用那些个鸟操的“小人”们呐。

  2、小人勿用

  为啥小人就用不得?俺老乡孔圣人在这一卦的小《象》辞里对此作了深入地分析:“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意思是,“大君”所肩负的那个使命呀,是太艰巨了,只有注意以“正”为准,去用那些个心居中正,秉公处事,光走那条“中正”之道的人,才能最终对国家做出大贡献,对国家有大功啊。之所以说那些小人们就坚决不能用呢,这是因为,假如你一时昏了头,一旦用起他们来呀,不得了,那就必定会把个邦国搞得是赍子毛炒韭菜,一派乱七八糟喽。

  你看这一卦,它初六爻讲“师出以律”,九二爻讲“在师中”,六三爻讲的是“师或舆尸”,六四爻又讲“师左次”,六五爻呢,讲的则是“利执言”和“长子帅师”。从初爻到五爻,说道的尽是些率兵打仗的师中之事。可到了上六爻所讲的这个事体呀,就变化了,周公话锋一转,便从军事转到国家大事上来了。治军,是“贞,丈人吉,无咎”,依此类推,治国,也是“贞,丈人吉,无咎”。
  同理,一个企业,一个团体等等所有那些个由人组成的这些个组织呀,就都歪不出这个“贞,丈人吉”去。
  只要能把握住这个东西,你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做王子,凡是把握不住这个东西呢,甭说,就是给你个江山,也敢保满让你给坐没了鸟。

  第八卦 比

  《周易》原文:

  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

  卦辞: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大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爻辞、小象曰: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一、卦画与卦名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

  上卦师是由八经卦坤在上,坎在下相重而成。这比卦呢,它则是坤在下,坎在上了。也就是说,把个师卦倒过来,就成个比卦了,师与比互为覆卦。
  坎为水,坤为地,所以,比卦就叫“水地比”。
  前面讲了,师卦从卦画的排列上看,像部队的布阵。全卦唯一的那条阳爻正好位居内卦正中间,就像个军中元帅,内卦的其它两爻,就像元帅的护兵,外卦那些阴爻,则是其麾下三军,那三军又排成六个队列,整个一卦就活脱脱地呈现出了个威武之帅,正在那调度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景象来。
  那么,这比卦呢,你若从卦画的排列上看,它全卦唯一的这条阳爻则正好倒过来,就从下面往上去而雄踞在九五之尊上了。这种卦象便表明,前面师中的那个大帅呀,他的那个仗是打胜了,是得了天下做了大王了。所以,这比卦讲的就是打胜仗以后的那些事事喽。

  比卦的“比”,即比赛、比附、对比、比例、比如里的这个比。在甲骨文里,它的形状就像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样子,与“从”字的形状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所以,《说文》里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比”的本义,就是并列、并排。例如,比肩而立,是肩并肩地站立;比肩继踵,指肩并肩,脚尖接脚跟,形容人多拥挤。《尔雅?释鸟》里说:“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这便是传说中的那种雌雄并排在一起才能飞的比翼鸟,它们这就亲比得怪厉害了,所以,现在常被人用来比喻恩爱夫妻。凡是并列、并排,便说明相距很近。因此,“比“就又表示靠近,挨着。像比比皆是,即是一个挨一个;比邻,为近邻,街坊;比近、比周、比昵、比善啥的呢,就都是亲近的意思。还有:比日即近日,比世即近代,比者即近来,比岁即近年,比际就是此时、这时。因为,挨着近了,就显得很亲,就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景象,所以,这比还有和、亲、密之意。
  比卦这个“比”的意思就是,那个元帅呀,他率师平息了战争以后,就有力量、有能力主持正义了,因而他就登上九五之尊了。登上了九五之尊,当然人们就纷纷去投奔他,服从他,跟他去亲比啦。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的那些个事事当该咋办才好?不用说。这就是比卦所要探讨的问题咧。
  多谢这位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面为您发几贴,以示感谢。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一)、话说比之吉

  周文王为这一卦作的《卦辞》,开篇劈头就是一个“吉”。这“吉”又是从何谈起?孔圣人的《彖》里说:“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从卦象来看这一卦,它唯一的那条阳爻正好是位居九五之尊。九五爻以下的各爻呢,就都紧紧地团结在九五爻周围,并都呈现阴性。紧密团结在九五爻周围,就表明是种“辅也”,即是都在辅助那个九五爻的意思;都为阴爻,皆呈阴性呢,则象征着“下顺从也”,也就表示下面这些个子民哟,都服服帖帖地顺从那个九五之尊的领导哦。你瞧瞧,如此一番犹如大家都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景象,这不就是种大吉大利之象嘛。
  所以,稍懂点《易》理的人,一看这比卦,脑袋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字,这就是个“吉”。如果,在现实当中,你见到一帮人如上所述的样子亲比在一起,那你连占也甭占,形势肯定就是一派大吉。要是有人硬要给你占一卦,偏要故弄玄虚地说东道西呢,那你就得小心咧,他可能就是看见你兜里的人民币喽。

  (二)、筮

  《卦辞》接下来这句“原筮元永贞,无咎”里有个“筮(shì)”字,要理解周文王这一句《卦辞》,咱得先把这个“筮”来闹明白。
  人类的基本欲望在于“求生存”,都希望一代又一代的“生生不息”。先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求生存就得去“趋吉避凶”。要“趋吉避凶”呢,当然最好就是能在吉凶临头之前,哎,就能预先知道那些个吉凶的走向。能预先知道了这个东西,不用说,像人们希求的“逢凶化吉”、“吉了再吉”等等这些事儿喔,那就有把握了。因此,人们对未来的变化,不但深感兴趣,而且世世代代都热心地去探索。在这当中呢,咱们的古圣先哲们就设计出了一套“卜筮”的方法,以便来满足人们预测未来吉凶的需求。
  这个《易》,最先就是古人用来卜筮的一个东西。古代的先民们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或者认为事情重大,必需先行预测吉凶时,就用它来进行卜筮。
  “卜”与“筮”,其实是两套办法:“龟为卜,策为筮。”最早的卜,用龟的腹甲,先行钻凿,再用火烤灼使它产生裂纹。等把钻凿的龟甲在火上烤得“卟”地一声响啦,这时龟甲上的那些个裂纹就出来了。这些裂纹便是判断吉凶的卜兆,卜兆所显示的“象”,便是卜师们预测未来吉凶的依据。
  后来龟甲不够用了,就以牛肩胛骨来代替。大约是因为牛,好干活用,光杀来干这种事,卜了来,还不知鸟准不准,也不是个长法。所以,再后来,人们就大量用策来筮了,那个卜,慢慢地,也就不用了。
  策,是按一定标准做成的类似于今天的牙签那样一些个好用于筮卦的东西。它可以用竹木,也可用草棍做成。大概是蓍草这东西遍地都是,又因为据说蓍草它极有灵性,用它来筮起个卦来呀,非常灵验,所以,后来凡筮便大都用蓍草了。
  “筮”字,从“竹”,从“巫”。“竹”,表示草木;“巫”,就表示占筮者。“筮”的本义,就是利用蓍草等做成的策,经过一定的分了合、合了分的程序,从所得策之数目的阴与阳来画爻,再把爻来组合成卦,最后,好从这个卦里来判断吉与凶。
  关于筮的这套办法,俺老乡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有个详细的描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撝以象闰,故再撝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这就是那筮术最正统的一套办法了。孔圣人这一大段言语的意思,一句两句的说不清,等有了空,俺再专门给您侃侃那个《周易?系辞传》,你就明白喽。
  不过,从这套办法里,明显地你可以看出来,它很麻烦。所以,后世广泛流传的是“摇铜钱”等这样一些简易预测的方法。直到现如今,就在街头算卦那些人里面,也还不乏精通此术之人。自然,也有不少骗子里头。因此,你要去筮卦,可就得当心了,吭。总得找到个真正的名师,才可信它一信。

  (三)、元永贞与以刚中

  周文王《卦辞》“原筮元永贞,无咎”讲的是啥意思?
  这里的“元”和“贞”,应该就是乾卦四德“元亨利贞”里的“元”与“贞”。在乾卦咱说了,“元”是指这些个善呀,在那一个劲地往上长;“贞”呢,则是指凡事不偏不倚地正中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当然,说善在那一个劲地往上长,也即是奔着这根“贞”的道往上长的,也唯有扑着这根到往上长,才能长出个善来。
  这句“原筮元永贞,无咎”的意思是说,“筮”,这个东西呀,原本它的本意,就是让人去使那些个善们,永远不偏不倚地照着“贞”的道,照着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是一个劲地往上长,光去长善,而并非是找你去用这个“筮”,专在些个歪门邪道上长,只去长那些狗尾巴草啊。也就是说,你只要长来长去的,能中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了,哎,就能长出那些善来,就能到达那个“无咎”的崇高境界,就没有过错了,就啥可追究的责任都没有咯。反之,不走正道而专走歪门邪道呢,那你就有过在身喽。
  却道古人用那蓍草筮来筮去的到底为了啥?原来,这就是那个筮的本意哦。
  孔圣人的《彖》里道:“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说是你望望,周文王这句“原筮元永贞,无咎”的意思,它就是比卦卦象里的这个“以刚中”哇。
  “以刚中”咋讲?这一卦的主爻九五爻是条阳爻。阳爻就代表那些个刚、善等阳性,也即是正面的东西。这些个刚阳性的东西呢,它正好是阳爻居在个阳爻之位上,这就是这一爻的那个“正”。再从整个卦象来看,这一爻又稳居在上经卦的正中间。上经卦的这正中间呢,也即是全卦的九五之尊位,这就是个“中”。这九五阳爻的既中且正所挺现出来的意思,当然就是指那个“贞”的。这种卦象便说明,那些个往上长的刚阳性的善呀,就活象妹妹你抛出的红绣球,正好打中您哥的头一样,是不偏不倚刚好就中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嘞。这不就是周文王所说的“元永贞”这样一个筮的本意嘛。
  卦象里朗显出来的周文王所讲的“元永贞”这样一个筮的本意,究竟是要告诉人们个啥道理?这即是说,不管你想去跟谁亲比在一起,临去之前呀,你可以去找算命先生筮一卦来看看吉凶。但是,你心里要明白,不管算命先生他咋讲,这个筮的本意呀,它就是让你去“元永贞”的,就是让你去“以刚中”的,就是让你去与那些人亲比在一起能更有利于使那善,永远不偏不倚地照着“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一个劲地往上长的啊。你只要是与这样一些人亲比在一起,长来长去能正中在“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了,哎,你就能到达个“无咎”的崇高境界,就没有过错,就能得到大吉了哇。
  反过来,假如算命先生一个劲地专门用这个“筮”,忽悠着你不去与那些能长善的人亲比在一起,不去“元永贞”,不去“以刚中”,不去走正道,却光把个歪门邪道来走动呢,那他就是别有用心,大半是光为了抠搂你兜里的这几毛钱了啊。

  (四)、吉凶本是比翼鸟

  周文王这一卦的《卦辞》呀,前面刚说了“吉”,到了这后半截上呢,哎,接着就说“不宁方来,后夫凶”啦。
  “不宁方来”意思是,自从与人亲比出来的那一派大吉大利之大好形势它这么刚一来到呀,你说怎么着?啊呀,就在同时,这个不安宁的因素,它就也脚跟脚地一块跟着来了呢。
  “后夫凶”咋讲?“夫”字,在此是个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后夫凶”的意思是,不是说自从那个吉它刚一来到,这个“不宁”,就也鸟一块跟着来了么,所以说,这个吉的后面呀,我操,它跟着的竟就是那个凶啊。
  你看,周文王的那种危机意识,由此便嘎然而出。这正是周文王用“一分为二”的光辉思想来看事物,来想问题,所得出的一条宝贵结论。
  用“一分为二”这个法宝来看吉与凶,吉是阳来,凶是阴。这一阴与一阳呢,它原本就是共处于一体的,是阴里有阳,阳里有阴,吉里有凶,凶里有吉。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即是说,那个祸呀,是这个福所倚仗着的一个东西;而这个福呢,它便是个祸所伏藏于里面的一个东西哩。套过来就是:那个凶呀,是这个吉所倚仗着的一个东西;这个吉呢,它则是个凶所伏藏于其内里的一个东西哦。
  这个道理,说来好简单,但是,真正能从一个具体事物里看出来,那可就不容易嘞。一般人,一看那派大吉的大好形势,哎,往往都保准是立马就老婆孩子热炕头,高枕无忧地回家睡大觉去喽,哪里还能想到这个吉后头的凶?要了命怕也想不来。
  孔圣人的《彖》辞,对文王这句“不宁方来,后夫凶”,作了更进一步地说明:“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是说,那个“不宁”呀,你道是它咋就“方来”了呢?你从卦里可以看见,表示吉的那个九五爻是阳爻居在阳爻之位上,又是正居在上经卦的正中间,是既中且正。你再看与它相应的那条表示“不宁”的六二爻呢,则是阴爻居在阴爻之位上,是正居在下经卦的正中间,也是既中且正。九五与六二这两条爻,便共同形成了种上下呼应之势。在这一卦里,九五爻是阳爻,用“象思维”来看,它就表示个吉;同样,六二爻就表示凶,就表示那个“不宁”。九五与六二这一阳一阴,一上一下两条爻共同形成的这种上下呼应之势,就表明那个吉它刚一来呀,哎,这个凶,这个“不宁”,也就是这个不和谐的萌芽,它也就一块相互呼应着跟着来到了呢。也即是说,在那一派上下和谐的大好形势一来到之际,按照“一分为二”的道理来一看,俺娘喔,这个“不宁”,它也便同时脚跟脚地一起跟着就来到了。
  “后夫凶,其道穷也”的意思是,为啥那吉后面,跟着的是个凶?因为那个吉它只要是一来到,它的那根道,也就到了穷尽的时候了。吉的道一穷,当然这个凶就来到了。这就像天上那个俏月亮,它满月来到了呢,哎,其道就穷尽了。道穷则变,一变呢,咦,那个月缺就来了。这又像地上那鲜艳的花朵,这个花开满了喔,嗬,它的那个道也就穷了,道穷了呢,它的个花落就来到了呢。
  你看这个吉与凶,它整个的就像天上那双比翼鸟一样,是肩并肩来,脚比着个脚;又像地上的连理枝,是这枝连着那个枝,两枝共处一本里呐。
  却原来,天地间的那些个事事物物们,它们本就像对恋人,是一阴一阳形影不离,共为一体的唷。啧啧。

  三、爻辞与小象曰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一)、初六爻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1、靠啥去亲比?

  周公为这一卦初六爻作的《爻辞》呀,只有区区十五个字,而“有孚”这个词竟就出现了两次,足见这一爻的重点就在个“有孚”上。
  “有孚”,在前面第五卦需里讲了,“孚”就是“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一个”里的那个“如其期不失信”的意思。“有孚”,即指有诚信,讲信用。
  “有孚比之,无咎”是说,不管是做王子的与下面的诸侯也好,还是诸侯国与诸侯国、一般人与一般人也罢,只要想肩并肩、脚跟脚地亲密无间地亲比在一起,做成那双比翼鸟儿呀,哎,彼此之间,就都得有诚信,讲信用。惟有如此,才能“无咎”。不然,和谐的局面就要出现分裂,那就有责任可追究喽。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啥意思?
  先说这里的这个“缶(fǒu)”。“缶”,本是古代的一种大肚子,小口,还有盖的盛酒的瓦器。也有用它来敲击成曲的,所以它又是种乐器。“缶”,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午”就是木头棒子,这木头棒子呢,它正好就插盖在个“缶”的本体上。那样子就活像是“缶”本体那个溜圆的大肚子里装满了扑鼻香的美酒,尔后呢,就把个木头棒子呀,使劲插进它的那张樱桃小嘴里去喽。如此一来,不管你把它放上多少年,啊呀唻,缶里的这个美酒喔,俺娘喔,它就敢保是一点都跑不掉啦。其实这个缶呢,不光是古代用它来盛酒,就是近代也用它来装酒。俺小时候就用绳子拴在这么个东西的脖儿上,背着它去给俺爷爷打酒喝。要是打上酒,临背起来往家走之前,先噓上那么几口呢,哎,这个圆鼓溜的家伙呀,它就更有意思了,能在俺脊梁上满处打转转,生转得你是不知那脚深来,还是那脚浅。
  “有孚盈缶”咋讲?了解了“缶”,这一句就好懂了。“盈”,就是满。“有孚盈缶”,即是说,诚信、信用这个东西呀,不是说你或多或少有那么个一星半点就行了,而是应该让它相当富有才中哩。富有到个啥程度?应该让它富有得呀,就像那美酒装了满满当当地一满缶那样,是一丁点亏空都不许有哦。
  并且,诚信、信用这个东西喔,单是装得满满当当那还不算完,还要“终来有它”,才能得吉。就是说,到了终了时,原来那满满当当的诚信,还都有它在那里。有如个缶里装的美酒一般,是一丁点都没跑,啊呀唻,这才会大吉大利哇。
  周公为啥要在这一爻《爻辞》的最后加上“终来有它”这么一句呢?孔圣人在他的小《象》辞里说:“比之初六,有它吉也。”意思是,因为这一爻它是这比卦的初六爻,而“有孚”这个东西呢,它是必须贯彻始终的一个东西,周公怕你往后到了终了时,再不曽想就把这事给忘了,所以,这里才紧接着便加了句“终来有它,吉”的啊。
  想想吧,周公作的这个《爻辞》,至今几千年下来了,那世道是“变易”了一世又一世。但是,周公讲的这个道理却是始终“不易”的。直到现在,你看不论是领导与下属之间也好,还是人与人、包括夫妻之间也罢,只要是想亲密无间地长久亲比在一起做成比翼鸟或连理枝呀,也还尽都少不得这两条:一是诚信要“盈缶”,二便是讲信用要始终如一呐。
  对诚信,今天的人大都也极为认可这个东西。不过,说起要将它贯彻到底来呢,许多人的认识就不一定那么到位喽。一般说,事之初,因为利益尚未到手,都比较重信用。可到末了,等那利益抓到手了呢,往往就不把信用当块干粮了,“孚”就参水了。所以,最终成了百姓骂做“白眼狼”的喔,那是不乏其人啊。
  一个人,到底是该“有孚盈缶”,还是当“无孚”或“亏缶”?“盈缶”,自有“盈缶”的结果,“亏缶”,便有“亏缶”的报应,恰正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究竟该如何去与人亲比,这就全凭你自己去“简易”喽。

  2、装孚不好用酒壶

  仔细体会周公这里用的这个“缶”就能看出,《周易》里的这个字用得那个精当呀,简直是没法治,确乎是一个“瞎破”都没有。你看,周公装“孚”,啥也不用,就单去用个“缶”。为啥?因为“缶”是专盛美酒的器物,而且用它去装美酒,不管你放上多少年,那美酒是一点都跑不掉。所以,像“孚”这种美好的东西,也就唯有它才配去装。因为“有孚盈缶”了之后,又能贯彻始终,如此才会大吉大利。
  假如,不用“缶”而去用个破碗来装“孚”,你说会咋样?你看看那个碗,它口大无肚,又不论好歹,啥东西都装,当然它就根本不配来装这个“孚”。要是用坛子装呢,尽管这坛子它肚子是有了,可口不严哦。你没见用坛子装酒,不用几天,那酒便跑没味了嘛。如果用坛子来装“孚”,不多日,那“孚”也有始无终地没有了,这就又不中了。可见,只有用个“缶”来装“孚”,才最妥当,最牢靠。
  你说,要让你来装这“孚”,你会用个啥?让俺的话,顶多也就用到那个酒壶上,就算到顶了呢。

  (二)、六二爻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1、比之自内

  《爻辞》“比之自内,贞吉”是说,人与人亲比,也即是人与人想肩并肩、脚跟脚地相处在一起呀,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去“比”。只要能将那颗心端正了,能“与天地准”了,也就是百姓讲的能与天理相一致了,哎,这就能真正亲比在一处,和谐到一起了,就能真正都能尿到一个壶里去喽。于是乎,就会大吉大利了。
  为啥?因为“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就是说,只要那个比是发自内心的,是心甘情愿、诚心诚意地想去与对方亲和的,如此起码你自己就不会先失掉那个志向了。真要是有那么一天,在一块比不下去了,出现了分裂,这原因肯定也就不在自己身上而肯定是在对方啦。
  这还不讲你的那颗心是端正到“与天地准”的那条金光大道上了呢,要是再考虑到你把自己那颗心端正了,能“与天地准”了这一条,在如此一个前提下,又发自内心地去与对方亲和,而对方却偏要与你分道扬镳,那就说明对方肯定不是个好东西,而是个凡事就好违背天理良心的孬种了。既然不是个好东西,那他不“比”,不与你亲和,这不更好嘛。尿不到一个壶里,正好就去鸟球,散鸟伙!

  2、为啥拖都拖不走?

  《孙子兵法》里强调“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说:什么是“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民弗诡也。”即是说,在兵法上,这个“道”呀,就是想法让群众与领导“同意”,也即是“比之自内”。不管是在下的群众,还是在上的领导,所思所虑都发自内心地高度一致了,特别是做领导的,只要可以与群众一条心,共生死,同命运了,哎,那些个群众呀,就决不会与你耍什么阴谋诡计,而去闹什么分裂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了个新中国,又领着人们走向了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你说,这里面都有啥秘诀?当然秘诀有许多。但是,俺以为,那众多秘诀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个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思想政治工作又是个干啥吃的呢?它其实就是“比之自内”的,就是让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和谐在一处的。
  这里有个例子:据冯成略先生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于1949年南下参加解放战争后,进入鄂、川作战,在歼敌两万多名之后,又整编了蒋介石嫡系陈克非的第二十兵团,收编了袍哥舵摆把子的“挺进军”,屡立奇功。1950年10月,五十军参加抗美援朝,在冰天雪地中英勇作战,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皇家来复枪第五十七团一部。同时,五十军的一个营作为全军的先头部队直插汉城,并率先攻占汉城。这些彪炳史册的军功,堪称奇迹。
  可你知道这个五十军是咋来的吗?原来呀,它是由国民党第六十军改造过来的哩。那是咋改造的呢?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们认为,如果把改造起义部队比如成一场政治战役,那么这场战役的突破口,就该选在对方最关键、最薄弱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旧军队内部以及旧社会的阶级压迫这上面。于是,政工干部就发动起义部队的士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诉苦控诉运动。这一下子,便撕开了旧军队改造的突破口。
  最先开展控诉运动的起义部队是“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即潘朔瑞的海城起义部队。这支部队,于1946年5月在辽宁海城起义后,开赴安东进行政治整训。整训前,部队抽调150余名军官前往黑龙江省北安县,进入东北军政大学总校学习9个月。然后,在兴隆镇成立了两个士官训练队,从班长和士兵中选拔了300多人参加培训。
  诉苦运动的第一步,是“倒库水”。接下来就是“算细账”,结合驻地附近的“土改”情况,先算“剥削账”。第二步是算完“剥削账”再算“政治账”。看看周围的村子里,地主富农占多大比例?不超过10%。再看国民党军队里,士兵有几个不受剥削压迫的?共产党依靠人民,发动人民,总有一天会彻底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第三步是“挖苦根”。云南的地主老财剥削人,山东的地主老财剥削人,东北的地主老财也鸟剥削人。为啥?万恶的剥削制度就是劳动人民的“苦根”啊!
  诉苦运动开始后,该兵团士兵一个个哭得撕心裂肺、惊天动地。诉苦会上,有的哭得痛不欲生,有的哭得死去活来。第472团2营开诉苦大会,头一次大会就哭晕了31人,第二次又晕倒35人。一场诉苦大会下来,有的哭得两三天不吃饭,有的甚至哭得一时精神失常。
  就这样,通过教育后,觉悟了的国民党起义官兵,你说咋地?他们就只听共产党的话,别人,想拖都拖不去!
  回顾这段历史,人们不能不感慨、敬佩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完美理想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如此改造以往敌对营垒里的旧军队,如此培养昔日兵戎相见的战场对手,国民党做不到,苏联红军也做不到,美国人恐怕就更做不到喽。
  这种世界数千年血腥战争史上的历史奇观,你说,这不正是“比之自内”的厉害所在嘛。
  当然,中国共产党当年在与群众亲比时,并没忘了“贞”。至今,也还没忘了这个“贞”。

  (三)、六三爻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1、比之匪人

  这句《爻辞》里的“匪(fěi)”,是个形声字,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原本这个“匪”是古人用来盛币、帛等珍贵物件的一个特像竹筐子的东西。你想呀,既然是如此一个盛币、帛的家伙,当然就招惹得是个人便都对它喜欢不已喽。因此,那心术不正之人所觊觎的,不用说,就是它咧。也恰是因为有了像这破竹筐子的这些玩器,世上才生出了那些个盗匪来的。盗匪,即是指有预谋、有计划,以打家劫舍为生,就是专门来盗窃像“匪”这类东西的那些人。
  那么,这里的“匪人”是个啥鸟人呢?你一想就明白,“匪人”当然就是那些行为不端,根本不是人的家伙喽。“比之匪人”的意思则是,你看见了没有,这六三爻,它阴爻呆在阳爻位上,居位不正又不中,这就表示这个人想去亲近的那帮子人呀,不是些好东西,都是些他娘的“匪人”哦。这就是在提醒你,你想去亲近的那帮子人,千万要看仔细,可不要净是些土匪、匪寇等这样的家伙啊。也就是说,断不能去与那些个根本不是人的家伙们肩并肩、脚跟脚,亲密无间地亲比在一起,沆瀣一气呐。
  假如你削尖了脑袋,硬要往那土匪堆里钻呢,我操,结果就只有一个,那便是你早晚也必定变成个土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是啵。
  @dyzang
  2、孟母三迁

  孔圣人在这一爻的小《象》里说:“比之匪人,不亦伤乎!”意思是,你亲比的那些人要都不是人的话,那你不就得早晚被他们伤害了嘛!这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哇。你咋不明白呢?莫不是你脑袋进酒了,是咋?
  这便是说,在你要去与人亲和在一起的时候呀,可要挣大眼睛喔,断不能看走了眼,看不准人,盲目地一脚就插进个土匪窝子里去。真那样,就伤了,你。
  因此,这才有了“昔孟母,择邻处”。你想喔,远年间并没有搬家公司呐,搬个家,容易么?不容易哦。但是,那个英雄的老孟母,她就那么硬着头皮咬着牙,愣是搬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最后搬到个合适的地处上,才罢休。最终,咋样?结果她老人家就给咱培养出了个亚圣孟子来,让俺那老乡堆里,又多出个圣人来了哩。
  假如,当初老孟母一下子晕了头,一脚叉进个土匪窝子里就散了伙,你说,似这般,那孟子充其量也不过混个土匪头子就算烧高香了嘛。哪里还会有后来的亚圣呢?
  对不起,我也是刚上网不久,不知咋收藏。

  (四)、六四爻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1、外比要分好与坏

  这一卦,它六二爻讲了“比之自内,贞吉”,说是在你想与他人肩并肩、脚跟脚地相处在一起的时候呀,相互亲比的那些人,都要发自内心地去亲比,并且,还要将自己那颗心端正到能“与天地准”了之后,才会相互和谐到一处,才能得吉。这是从各自内心这样一个视角来探讨应该如何去亲比的。
  咱早就说过,这个《易》喔,它是讲究“一分为二”的。有“内”,必有“外”。那么,从外部这样一个视角来探讨这个比,那又是啥样的人才可以去和他们亲比在一起?六四爻,就是从外部的视角来探讨这个比的。
  “外比之,贞吉”的意思就是说,从外部角度来看究竟该去与些啥人亲比呢?从外部来看呀,不管你去亲比的那些人是谁,只要他们是些凡事能“贞”了的人,哎,这你最终就会大吉喽。
  能“贞”的人是些啥人?这个“贞”与前面六二爻里的“贞”一样,都是乾卦四德“元亨利贞”里的“贞”。能“贞”的人,当然就是干起事来,是一件件地都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刚好就能正卡在“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你想么,要是去亲比在一起的,净是些这样的人,当然就会大吉大利了哇。
  可见,这一爻就是提醒人们,在与人亲比时,一定要注意跟那些能“贞”的人亲比共处,断不可不分好坏,没有原则,是个人你就去和他亲做一堆哦。

  2、师长与匪首

  对那些行事能“贞”的人,孔圣人是直接将其称为“贤”,即贤人。这一爻小《象》里说:“外比於贤,以从上也。”意思是,外比起来要与那些贤人,也即是与那些办事能“贞”的人亲比在一块。能去亲附,去投靠,去归顺这样一些贤明之人了呢,哎,以此你就可以跟从着那些贤明之人往上走,最终把自己也提升进一个上等崇高境界里去了。
  回顾一下历史,你就能看得出,但凡是跟了那些个贤明之人走了的,即便是些牵马坠凳打下手的,到头来,顶不济也得闹个师长、旅长的干干。可要是站错了队,上错了船,一头扎进个土匪窝子里去了呢,奶奶个熊,这就完了,就是做上个老么大的山大王,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个土匪头子而已。
  “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淌。”如何走到高处上?要到高处去,那就得“外比於贤”啊。

  (五)、九五爻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1、显比之吉

  周公为这一爻作的《爻辞》是用了个“显比”来开头,最终以一个“吉”来结尾。
  啥是“显比”?“显”,即明显、显著。“显比”,自然就与隐藏相对,当然它就不是个“暗比”。“显比”应该是明显地,大摇大摆地,光明正大地去与人亲和共处,而不是偷偷摸摸地去与人亲和在一起。如果说“暗比”为阴,则,“显比”就是阳了。
  你看这一卦,它六二爻讲“比之自内,贞吉。”说的是从内心去如何与人亲比,这其实就是种“内比”,是种阴性的“暗比”。这种“暗比”,正好就与六二爻为阴爻是相符的。
  六三爻讲的是“比之匪人”。就是说,在去与别人亲和这种事上,要注意切不可跟那些“匪人”,跟那些不是人的家伙亲比在一处。可你想呀,不跟那些“匪人”亲比这等事,你只能暗地想法不去跟他们亲比哦。不然,要是你大张旗鼓地招呼说:“你们都不是人呀,全是些土匪啊。要了老命,俺也不跟你们这些鸟操的一起走哇!”你说,这还了得?那土匪还不当场就一枪把你给毙喽?所以,此处说的这种“比”,也是种“暗比”。
  六四爻讲的是“外比”。说是从外部这个视角去看与别人亲和这种事呀,应该去与那些处事能“贞”的贤明之人亲比在一起,要去跟那些贤人们同舟共济。想跟贤人走呢,你也只能暗地想法跟着他们去,也不好大张旗鼓地四处张扬。因为,六四爻代表的这“贤人”,尽管是贤明之人,但他当下毕竟还是个仅仅呆在上经卦的六四爻这种较低位置上的人哪。假如,你这时就大张旗鼓地招呼说:“都来望望啦,吭,你看这人那个贤呀,贤得简直是没法治喽。俺擦擦鼻涕,豁上命,这就要跟他一起去了哇!”果真如此,你想,别人肯定就要出来讲:“咋?就他是贤人,俺就都是孬种了吗?”不等话落地,保准是群起而攻之,早就先把你择巴择巴毛生吃了鸟。因此,这里也只可用阴性的“暗比”。
  六三爻和六四爻的这种阴性的“暗比”呀,也正好与这两爻为阴爻是相符的。
  可到了这条九五爻上呢,形势就不同了。经过几度努力拼搏,这九五爻代表的那个“贤人”呀,就已经功德圆满,登上这崇高的九五之尊位上了,就成个大王了呢。九五爻,是本卦唯一的阳爻,既居在阳爻位,又正呆在上经卦的正中间,是既中且正。这种爻象就表明,这个“贤人”,或者说这个大王呀,在奋斗过程中历练出了那种“贞”的真本领,不管干起啥事来,那是件件都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是正好就能卡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也即是说,他不论做啥事都能不带私利,不偏不向,光明正大。你说,像有如此大手段,又有这等大德,且蹬在如此之高位上的人,他要去与别人亲和,还用得着偷偷摸摸地去“暗比”吗?当然,就不用喽。他直接大摇大摆,光明正大地去与人亲和,去“显比”就行了嘛。是啵。
  想当年,毛泽东,毛主席他老人家,只要往人跟前那么一站,见到的人哟,就会肃然起敬。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见了他都敬畏不已。你说他老人家要是见了你,再和你摸摸手,那你还不得老泪纵横淌半天?想与谁亲比,他就可以直接正大光明地去与谁亲比了啊。
  所以,人赶等到了九五之尊这个位置上,如果你再办事公正,大德居“贞”,那就不得了,你就到处光明正大地去与人亲和,去“显比”就是了。保准是比到那,那里都会出来一派和雅之音;比到那,那里都会一片吉祥如意哇。
  同样,普通人想要去与九五之尊上的人亲比呢,也用不着偷偷摸摸了,只要是人家有空,你直接去“显比”就是了,再不用怕会有说三道四的啦。
  因此,孔圣人的《象》里说:“显比之吉,位正中也。”“位正中也”里的“正中”,从卦象上来看,就是指卦里的这条九五爻它是阳爻居在阳爻位上,又正居在上经卦正中间,是既中且正。这种“正中”卦象所代表的,当然就是这个大德居“贞”,办事公正了。

  2、高明手段

  总起来说,居在九五尊位上的这个大王呀,他的“显比之吉”,是源自于他的“位正中也。”那么,进一步说,居在九五之尊上的这个大王,他又是咋去与人“显比”?“显比”中又是用了些个什么办法的呢?这当然就是人人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喽。对此,《爻辞》接着道:“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王用三驱”里的“驱”,本指马啦,牛啦等这样一些牲口的奔驰、疾行。后来,大约是这些畜牲们呐,也和人一样,都有懒惰的通病,你不赶,它一般就不奔也不驰;凡驰,就必得去赶,去撵。所以,“驱”就也有赶、撵、强行、逼迫的意思了。这里的“三驱”,应该是指再三驱赶。
  “王用三驱,失前禽”怎么讲?
  俺以为,大概在周文王那个年代,像猪马牛羊等这样一些畜牲们呐,饲养得肯定是一帮又一群的。像猪鸭鸡羊这些家伙,当然只是供人嘴馋时好来吃肉的。可像驴马牛骡这些家伙呢,却首先是用来帮人干活的,其次才是来解馋的。你想么,费尽周折养成那么大一个家伙,还没出力便白白吃掉,这就只可是些傻蛋们所干的勾当了。
  可是,比如说,过年时,人们就单想吃个驴马牛骡这样的大家伙,咋办呢?这时大半就要用鞭子撵着那些驴马牛骡们满街跑喽。通过这么一跑,哎,落在后头的那一些,或是不听招呼而动不动就脱离中道跑过了界,远远往前跑下去的那些禽兽们呀,你就尽管拖过来宰了吃就是了,保准吃不错。
  为啥?因为,落在后面的禽兽,肯定就是些老弱病残了。这些老弱病残跑都跑不动,你还能指望它帮你干活吗?留下不过也就是干糟蹋草料了。再说那些不听招呼,三不动就不守中道而胡乱往前跑过界的,不用说它们就都是些很难调教的家伙了。这些家伙,就是今天你不吃了它,保不准那一天它跑过了界,跑丢了,早晚也得让别人吃掉散鸟伙。所以,逢年过节想吃个驴马牛骡啥的,就照着这两类家伙去吃,敢保没有错。
  你看,通过这么一跑,哎,到底该吃那一个,心里不就雪亮了嘛。古人肯定就是如此去淘汰那些禽畜们的。这种办法,其实也就是种坚守卦象所显示出来的那个“中正”的办法,也就是种居“贞”之法。老弱病残跑不动的,可视为偏右,胡乱往前跑过界的,就是偏左。把这两类家伙都吃掉,剩下的那些好去干营生,啊呀,这不就正中在个中正之道上了嘛。
  如此看来,你道“王用三驱,失前禽”是啥意思?这讲的就是古代为王者淘汰那些劣质“匪人”的一种办法,一种高明手段哦。这种办法,就是像淘汰牲口那样去对人再三驱赶,尔后,把那些像三不动就不守中道而胡乱往前跑过界的,或因种种原因已是不能走中道了的,都统统处理掉,以此来淘汰那些劣质的“匪人”啊。
  当然,做王子的不可能用鞭子去撵着大家满街跑。前面说了,这个为王子的他“位正中”,他大德居“贞”,所以他肯定就用这个大“贞”之德来当鞭子,用这个“形而上”之思想上的鞭子来撵着人往前跑。变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围绕着大德居“贞”为中心,便展开了那么一种万马竞争的局面。这一来,过前或落后的那些跑偏了道的人,也就是那些胆敢逆“贞”之大德而动的人,也即是那些逆种们,在“贞”面前,就原形毕露地都显现出来了。显出来的这些逆种们,不用说,就都是些凡事“不贞”的人,或者说就都不是人而净是些禽兽了。对这些家伙,当然就要坚决将他们淘汰掉。不过,说淘汰,也不是像淘汰牲口那样,都杀了去下酒,而是从思想道德上对他们进行改造,把“匪人”改造成“贤人”。
  在这个淘汰“匪人”的同时,对那些顺着“贞”之大德一溜烟跑了去的好家伙呢,不用说,为王子的就赶快扒弄过来,去与他们亲和在一起。这一来,你想想,为王子的周围不就都是些贤明之人,不就都是些能“贞”之人,不就都是些能守“中正”之道的人了嘛。这就是为王者所用的那个高明手段咧。
  孔圣人的《象》辞,把为王子的这种手段归纳为:“舍逆取顺,失前禽也。”即是说,古代那些英明的为王者呀,他们就都是以那个“贞”,以能不能守住“中正”之道为准绳,不走这条道的,就像畜力一样舍了去,顺着这条道走的呢,就取过来,动不动就逆着“中正”之道胡乱地远远往前跑了去的呢,我操,就毫不顾惜地坚决枪毙喽。
  你望望,那些英明的王子们,他们就是如此去跟人“显比”的哇。
  谢谢您如此关注。下面为您发几贴。

  3、邑人不诫

  如此这般地把那些不“贞”,不守“中正”之道,不是人的家伙们处理掉之后,会咋样呢?嗬,就会“邑人不诫”了。“邑”,即城邑的邑,在这是指为王者所管辖的那个城邑。“邑人”,指为王者管辖的这个城邑的所有人。“邑人不诫”是说,通过以上那些举措这么一施行呀,哎,王子他所管辖的这个城邑里的所有人,就不用挨个再去扯起个耳朵来告诫了,他们就会都一个个望着这根人间“中正”之道去走咧。
  为啥?《象》辞说:“邑人不诫,上使中也。”说是之所以“邑人不诫”,那就是因为身居九五之上的这个王子,首先他自己就具备那种“贞”之大德,心处“中正”之地,不因近而宠,不因远而疏,坚守中道而又宽宏大度;又加上他使用了这么一种非常高明的“中正”之手段,当然就让人,或者说是逼括着人们纷纷都来与他亲和共处,最终便让人都跟着他一块走上那条光明正大的金光大道上去了哦。只要是大家往这条道上这么一走噢,哇噻,不得了,接下来,那形势就是一派大吉大利喽。
  这句《象》辞的重点,应该是为王子的自己首先就具备那种“贞”之大德,心处“中正”之地,如此他再去用“中正”这个鞭子,才能有效力。
  孔子说过这样一段话:“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意思是,在上面的统治者,如果好“礼”的话,则,老百姓就不敢不敬重他;在上面的统治者,如果好“义”的话,则,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他;如果统治者好“信”,也就是办事讲信用呢,则,老百姓就不敢不真心实意地跟着他去“闹革命”。悉心琢磨这段话,它跟这里讲的这个意思是有联系的。“礼”、“义”、“信”这些东西,应该都是“贞”了,“中正”了以后的那些具体表现哦。

  (六)、上六爻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1、朝三暮四要不得

  上六爻的这句“比之无首,凶”咋讲?这就是说,不管你怎么去与别人亲比,一定得明白,比来比去的,那是都一定要有个为“首”的啊。不然,你朝三暮四,没有个准头,就像解放前,有的人,见共产党来了,就去跟共产党亲热,国民党来了,就去跟国民党亲乎,土匪来了,又去围着土匪打转转,日本人来了呢,它奶奶个腿的,就又去当汉奸。到最后,咋样?还用问,肯定不会有个好下场,早晚得让人给枪毙了不可。你没见那个汉奸汪精卫么,蒋介石为了揍死他,据说一溜烟地就把个鸟操的直撵到了越南哦。

  2、无首便无终

  所以,俺那老乡孔圣人关于这一爻的小《象》辞才说:“比之无首,无所终也。”你跟人亲比起来,要是没有个“首”的话,肯定最终便没有你所期望得到的那个好结果嘞。
  这就像一个人,赶等到有那么一天,把脑袋都没有了的时候,你想,这还不早就玩球了么?还往哪去摸那个鸟善终?是啵。

  四、大象曰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一)、你看地上那水

  大《象》辞“地上有水,比”的意思是说,这一卦下经卦坤象征着地,上经卦坎表示水,似这般,由这么两个八经卦相重而成的卦呀,嗯,这就是个比卦啦。
  由“地上有水”的这个比,能看出个啥门道来呢?你去望望地上千山万水里的那些个水吧,它就都是这小溪里的水,往那河里流,这小河里的水呢,再往那个大河里淌,这大河里的水喔,汇入一条又一条的大江里,最终呢,嗬,一定便都是滔滔江水归大海了啊。殷旵先生说,这就是比卦所流露出来的一种亲比之象。这种象所象征的,就是天下归心,人心所向,最终归为个大一统的天下哇。
  所以,大《象》辞接着道:“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说是,先前那些为王子的,他们便是以这比卦里所讲的道理,来建立他们下面那些个众多国家,以这一卦所讲的那些道理来与各诸侯国的诸侯们相亲相爱,共存于一统天下的哩。

  (二)、比之道

  那么,这比卦它又究竟讲了些啥道理?从周文王的《卦辞》来看,主要有两条:一是“原筮元永贞,无咎。”这一条是说,要记牢“元永贞”这个筮的本意,遇事时,特别是在去与人相处之中,你占也好,卜也罢,总得能让那些个善,永远不偏不倚地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一个劲地往上长,这才能到达那个“无咎”之境,如此也便是真正摸到占筮的真谛上喽。第二条是“不宁方来,后夫凶。”即是说,那吉它一来呀,这个“不宁”便一块跟着也来了。吉后面,跟着的就是个凶。在与人亲比于一处混世界时,你始终不可忘了这种“忧患意识”哇。还有,周公的《爻辞》里又仔细分析了与人比和相亲的众多具体细节问题。所有这一切,就都是先前的那些王子来建立他们下面那些个众多的国家,来与各诸侯国那些个诸侯们相亲相爱,共存于一统天下的法宝呢。

  六、四维几何(上)
  ——《易》经看世界法宝之四

  (一)

  你瞧瞧世上这万般事事物物呀,它们是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这一波又一浪的事事物物呢,都是静立其宇,动顺其宙,它们与天地一道,沿着时间这一轴线像个滚滚长江水一样,浩浩荡荡向前演进不息,永无止境。
  古人认为,这万般事物在向前演进过程当中,无不都是“顺者昌,逆者亡”。比如,天地走进冬天里,从井里提上来的水,人们感觉是温热的。所以,这时阳气是在地下,而地上呢,却是阴气十足,一派冰天雪地,这期间是植物长根的时候。到了春天,从井里提上来的水,人们感觉是怪凉的,这时是阳气活跃上升于地上,天地间一片蒸蒸日上景象,这时节,就轮到植物的地上部分开始萌芽、开花、结果了。若是种地,你就要顺天时,在春天将那种子播下去,秋天才会有收成。要是逆天时,非要播种在秋季里,则不等那庄稼长成熟,一股寒流杀过来,一准统统都冻死。这就充分说明,要有收获,就得顺天时。
  但是,光一个顺天时,也还不中呢。假如,把种子不是播种到适宜的土壤里,而是播到了沙漠、河海等这样一些不打粮食的处所里,就是再顺了天时,秋天也绝不会在个茫茫大海里,打出那红红的高粱粒子来。要打出粮食来,只一个顺天时,还了不下来,也还要去尽得一个地之利。
  又比如,在人生的春天里,借着年轻力壮的好时机,再找个不冷不热的最适宜于人类生长的好去处来生儿育女呢,哎,生育得那个小娃子呀,必定是身强体壮又漂亮。若留着个大好年华不去用,偏要逆时而动,在人生垂暮之年,还偏要到那天寒地冻的北冰洋里去生孩子呢,结果,当然必定就是凶多吉少喽。即便能把个孩子顺利生了来,保不准啥时候,或许就得让个北极熊扛了去,当成它自己的那个小崽子咧。
  可见,人作为天地所生就的这些天地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啥事体,都必须注意一个“天时”,一个“地利”这两样东西,都必须“与天地准”,与天地偕其行,如此,唯有如此,才会有所获,才能得到个“吉”哦。假如,有人觉得自己极聪明,怪不含糊,胆敢不“与天地准”,逆天地之道而动,则,到头来,那就只会得个“凶”散伙。这就是古人历经千万年的深切感悟。
  “天时”,可用一个“时”来表示,“地利”,可用一个“位”来表示,两者合而为一呢,就是《易》经里的“时位”这个东西。所以,简单地说,“时位”里的“时”,即指时间;“位”,就是指空间位置。说凡事必须注意一个“天时”,一个“地利”这两样东西,其实,也即是说,啥事你都得去注意“时位”这一个东西。
  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切体会,古圣先哲们才认为,人呀,大凡要动一动,都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是处在个什么“时位”上。在啥“时位”上,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唯有如此,才可以避凶趋吉。反之,便会因为背时或离位而举步维艰,不得吉祥而获凶灾。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易》的古圣先哲们呀,把“时位”这个东西,就贯穿进了整个这部《易》经里,落实到了八八六十四卦的每个脚落里喽。
  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dyzang
  (二)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持续性,是指物质存在过程的久暂;顺序性,是指物质的过程总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这样一种顺序。空间呢,则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和收缩性。伸张性和收缩性对一个具体物质来说,也就是指它的位置。
  这个时间和空间,在中国古人那里,是用“宇宙”二字来表示。古人称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即指空间位置,就是“时位”里的“位”;“宙”呢,便是指时间,即是“时位”里的这个“时”。按《易》经的道理来看,这个“宇”,它上下四方通出去,就是“八卦”,就是八个方向;在“宇”里的万物、万事、万象沿着时间这个“宙”动起来呢,哎,它们各自就都有了从生到死的一个有始有终的生命历程。
  实质上,古人说的宇宙,也即是通常人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世界里的“世”,指的就是时间,就是“宙”;“界”,便指位置,也就是个“宇”。“世”与“界”和而为一,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也即是古人说的宇宙,也便是《易》经里讲的这个“时位”。
  先头说了,作《易》的古圣先哲们,把“时位”这个东西贯穿进了整个一部《易》经里,落实到了八八六十四卦的每个脚落里。那么,这个宇宙,这个世界,也就是这个“时位”,它在《易》经每卦里是咋表现的呢?
  在乾卦《彖》辞和《爻辞》里咱们讲了,《易》经每一卦的六条爻,它们在卦中的位置,是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开来的,从下往上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卦里的六爻这样排定之后,哎,这六条爻,它就不是简单的六条横杠杠了,所代表的,就是宇宙(或叫世界)里各种事事物物的那个时间和位置了。
  表示时间时,初爻,表示事物时间的初始阶段,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表示事物的时间之中间的那一节节时段环节;上爻,则表示事物时间的那个末尾阶段。
  表示位置的时候呢,初爻,是表示事物位置的最低的那个位置,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则表示事物位置之中间的那些个一步比一步高的位置;上爻,便表示事物位置的最上位。
  这样,“时位”就全在一个卦里都体现出来了。“时位”里的“时”,就是古往今来的那个“宙”,就是世界里的那个“世”,所指的即是时间;“时位”里的“位”呢,就是上下四方的这个“宇”,就是世界里面的界,所指的也便是个空间位置了。
  如此一来,你看看,诺大一个宇宙,诺大一个世界,这不就整个都被神奇地装进了一个卦里去了嘛。也即是说,这一个卦呀,它就装了一个宇宙,装了一个世界啊。你道什么是大智大慧?这才是天下那个真正的大智大慧啊!
  如果你用“象思维”,把“宇宙”里的“宙”,“世界”里的“世”,“时位”里的“时”,都归为“天”一类,就可以把这一类叫做乾;而把“宇宙”里的“宇”,“世界”里的“界”,“时位”里的“位”,都归为“地”一类,就可以把这一类叫做坤。这么看来,啊呀,你说说,一个宇宙,一个世界,一个“时位”,这不就是一个乾坤嘛。说一个卦装了一个宇宙,装了一个世界,其实就是装了一个乾坤哇。或者干脆说,一个卦,它鸟就是一个乾坤呐。
  @dyzang

  (三)

  现代人认为,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和收缩性。伸张性和收缩性对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就是指它的位置,包括它的体积、距离、规模等。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也即是说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其长度、宽度和高度。任何一个物质也只能按长、宽、高三个方向伸张和收缩。这就是空间的三维特征。
  《立体几何学》是专门研究空间特性的科学。在《立体几何学》里,空间的三维性表现为:过一质点,只能引三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构成一个立体坐标系。靠了这个坐标系,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就可以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体积和位置,这就是现实中的三维空间。
  仔细想想这个三维空间,你说,它实质上这不就是咱们古人说的那个上下四方的“宇”么,这不就是世界里的那个“界”么,这不就是《易》经“时位”里的这个“位”么?这个上下、左右、前后之方位的“位”呀,在《易》经里,它就是个八卦的方位哦。
  你看,一部现代《立体几何学》,却原来,它也不过就仅仅研究了如此一个三维空间之“位”的那些事事呕。
  但是,咱先人的这个《易》经呢,它在研究这个“位”的时候,却并未仅仅就止步于这个“位”,而是极为精明地将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紧密相扣,让人意想不到地,就把个“时”与“位”,结合到一起去了呢。
  事物存在于三维空间里,《易》经将其存在的这个位置称为“位”。同时,事物的那个“生、旺、休、囚、死”的过程,是存在于时间隧道里的,《易》经将其存在的这个时间位置呢,就称为“时”。两者相和为一体,这便形成了《易》经每卦都在讲的那个“时位”喽。
  《立体几何学》用三维空间来观察和研究事物,它在观察和研究某个事物时,并没有考虑时间这一维。所以,实际上它是没有灵气的,是死的。可事实上,精准地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这样一个四维时空里的,这也是现代人所普遍认可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四维时空里,各种事物完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生、旺、休、囚、死”的生命历程。《易》经在观察和研究一个事物时,恰恰正是将事物的三维空间与另一维时间充分结合在了一起。因此,《易》经所看到的宇宙,所见到的世界,所观察的事物,所理解的乾坤呀,它是动的,是活的,是饱含了神秘灵气和无限奥秘的。
  可见,《易》里的“时位”这个东西,与《立体几何学》比起来,显得更为全面、深刻、鲜活而又极具灵气。两相比较,《易》里的“时位”,就不知要比那《立体几何学》高明出多少倍来喽。
  从这个角度来说,俺以为,现代《立体几何学》可叫着“三维几何”,而这部《易》经里的“时位”这个东西呢,则可认为是一部“四维几何学”。“四维”,即是“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
  《立体几何学》是研究事物之“三维”空间的,而《易》里的这个“四维几何”呢,则是专门来“极天地之源蕴,尽人事之理则”的,是专门研究天地间最具灵性的这些个人,应该如何效法天地运行之道,去走好自己人生路数的每一步,也就是专门研究人生路数为“几何”的一门学问。由此,你看,咱不就也可以将《易》经的这个“四维几何学”,简称为“人生几何”了嘛。
  当然,若是用《易》学家的行话说,这部《易》呀,它是专门教给人该当何处“安身立命”的一个东西。
  《易》经,正是基于对人的终极关怀这样一个向度,提出了人应该何处“安身立命”这样一个人生最主要、最关键的课题。“安身立命”这个命题里的“安身”,就是个“位”的问题;“立命”,则是个“时”的问题。人的最大愿望,无非就是:在三维的“位”上,追求“随心所欲”,起码是合适,只有这样才能得以生息;在“时”这一维上呢,便是追求长生,也即是常说的“长命百岁”。长生,是由一连串在“位”上的“随心所欲”串联而成,是人的那个终极目标。整个一部《易》,它就考察研究了这么一个人该何处“安身立命”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中先生,把《易》经的智慧分为生活智慧和生命智慧两个层面。生活智慧可概括为一个“变”字,就是因时因位地去变适,通过变适去与时偕行;生命智慧就是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来谈如何安身立命的智慧。理解了《易》里的这个“时位”,你就晓得了,实质上,生活智慧,就是从上下四方之“宇”,从“时位”里的“位”这个三维空间来看的;而生命的智慧呢,则是从古往今来之“宙”,从“时位”里的“时”,这个一维时间上去看的。生活智慧和生命智慧,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它们都是《易》经这部“四维几何”,所研究的那个“人生几何”的问题哩。
  @dyzang
  有劲你就使劲顶。您能把俺顶到天上去,俺就成了龙。俺成了龙,绝不会忘了把您也捎到天上成个凤。果真到了那一天,啊呀唻,这不就是龙凤呈祥了嘛。嘻嘻。
  @dyzang

  (四)

  曾仕强先生讲,西方人喜欢说时间与空间,并把时、空当做知识来认知。管理者研究“怎样利用时间”,远比“为什么要利用时间”来得认真而专注。《易》经呢,也极为重视“时位”。但是,《易》经里这个“时位”的内涵,却比西方人说的“时间与空间”要丰厚多喽。
  《易》里的一个卦,包含着“天、地、人”三才之道,它讲究起“时位”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包括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在里面。而且,《易》经特重上述三者的密切配合。《易》经认为,同样的时间,或是同样的地处,可以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时—一位一—人”三者密切配合好了,则可以获得异常良好的结局。要是三者配合不好呢,我操,那就要出凶喽。
  “时”包含时机和情势,“位”包括场合和身份。现实中,时机良好,情势不一定有利,所以,适时的时候,还需要与周围的人和起来去造势;场合合适了呢,身份又不一定匹配,这就需要努力去进德修业提升自己。
  如何通过“察时、待时、趁时”等步骤,“及时”地将那些事事正好就都恰办在个“瓜熟蒂落”之时?如何在一定场合依照自己的身份,做出与“时位”配合妥当的应对,表现出此时、此地最合适的态度与行为,或者做出最有效的决定?从对人的终极关怀来讲,也就是说,人们究竟应该何处去“安身立命”呢?这一些,它就尽是这部《易》经通篇都在谆谆告诫咱们的。《易》经的大智大慧,也正在于这些个地方。
  你看前头的乾卦,它把具有乾象而属于乾性的那些事物集合在一起,以龙为代表,对该类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每一“时位”阶段所应采取的姿态和行为,进行了具体阐述。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为啥“潜龙勿用”?因为任何事物,在其一起初这种时段上,在其最低的这个位置里,都还不成熟。不熟,也就是时候、位置都未到。“时位”未到,你就得“潜”,不管龙也好还是人也罢,都不例外。可你看咱们周围,多少人“潜”的功夫就不到家,不知道“多看、多听,少开口”,结果一开口便成了烈士。
  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九四爻,为上经卦的初爻。这就表示,那条龙在基础已经稳固之后,即将进入大成阶段。也即是在下经卦所表示的经过“潜”、“现”、“惕”三个阶段之后,其初基已经稳固。如果在这种“时位”上怀揣“危机意识”,保持高度警惕,便可进一步“好谋而成”,把自己的本事逐一表现出来,进而步入大成之境。
  不过,这一爻的“或跃在渊”,是指那个失败的一面。龙,在九四这一爻位上,论时间就像人在中年,论位置就似个组织里的中层领导,前(或者下)有良好基础,后(或者上)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假如此时一跃成功而登天,当然最好。可即便是不小心,一步跃错了,跃进深渊里,那也鸟不要紧,还有充足的回旋余地,也是无咎的。
  足见,九四爻就是告诉人们,行事之际,一跃之后,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一跃升天,二是一跃便掉入深渊。只要认清“时位”,审时度势,充分做好准备,及时一跃,则,不管那结果是升天,还是入渊,于自己就都可达到“无咎”了。这也即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成功便成仁。只要自己尽了力,于自己身上也便没啥责任可追究喽。
  试想,要是这条龙不是在九四爻位,而是在上九爻位上,论时间就像人到老年,论位置就像个组织里的太高层领导,前(或下)虽有良好基础,后(或上)却没了一丁点余地,这种时刻若是一步跃错而掉入深渊,那可就不是“无咎”,而是他奶奶的“凶”大了啊。
  或者是这条龙不是在九四爻位,而是在初九爻位,论时间就像八个月大的毛丫头,论位置也就像个沦为街头的乞丐,前(或下)没有良好基础,后(或上)虽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可这时若是一步跃错掉入深渊的话,那恐怕就也不是“无咎”,倒是当场可能就得被要了那个小命去了哇。
  在第三卦屯里,讲了个毛头小伙“乘马班如”,领着一班人骑着高头大马,黑压压一片,就来到那景阳岗上了。到这地上,不是来打虎,也不是要做匪寇,却是来求婚的。可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不曾想,人家那个花姑娘呀,不到时候是死活不出嫁。这婚事,待等到十年以后再说了。求婚碰了灰,小伙子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就“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就不管不顾地一头扎进那片树林子里,去逮起鹿来了,就想在那梅花鹿身上出气了。
  你可说,这能好?此时《爻辞》便提醒道:“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就是说,你小子想做个君子吗?如果你想做君子,那你再聪明,在这种时刻也不如把那梅花鹿舍弃掉为妙。因为做啥事都得注意“时位”。在“屯”这种事物萌芽之际,又是在景阳岗上,在人家的家门口,在这种时间和位置里,你羽毛未丰,年轻不老成,就该审时度势,学会放弃。不能一时兴起,不知虞虑,动不动就要露一手,让人看着好像就你了不起似的。当知道,拿捏不好自己,是要掉脑袋的啊。
  依次推广了去,不论是你刚谈恋爱、刚上班也好,还是刚当官也罢,只要是在“屯”这种萌芽“时位”里,就都是一个理,都要注意用好“四维几何”这个法宝,明辩自己所处的“时位”,去采取适宜的应对。
  再看这比卦,它初六爻《爻辞》说:“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意思是,诚信、信用这东西呀,不是说你就光在初六爻这种事物一起初的“时位”里,有它就行了,而应该让它直到最终的那个“时位”里,也一点都不少,这才会大吉大利。这就像用缶装美酒一样,“终来有它”,直到最终缶里装的那些美酒呀,一点都没跑,只有如此才会大吉,才会最终也有那美酒喝。这就是用“四维几何”这个法宝来看诚信、信用这个东西,所得出来的宝贵经验。
  比卦六二爻,讲的是“内比”。人在这种较低的“时位”里,基础尚未建立好,要想与别人亲比出个好结果,就必须注意在自己内心先端正好心态,端正到“与天地准”的那条金光大道上,尔后酌量好时机,再去与人亲比。可到了六四爻的“时位”上呢,就有一定基础了,想与别人亲比,就可直接去“外比於贤”了。等到了九五爻上,经过几度努力拼搏,这九五爻所代表的那个“贤人”呀,就已经功德圆满,登上崇高的九五之尊的位置上了。这时他干事就件件都能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刚好正卡在条“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了。也即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能不带私利,不偏不向,光明正大了。所以,在这种“时位”里,他要去与别人亲和,就直接光明正大地去与人们亲和,去“显比”就行了。
  还有以后那一卦又一卦,你慢慢看去就会晓得,它卦卦都是用“四维几何”这个法宝去放眼看世界的哩。等你把个《易》参悟透辟了就会明白,这个《易》呀,它恰就是向人彰显人到底应该如何“安身立命”,也即是“时—一位—一人”三者应该怎样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效法天地之道,去走好自己人生路数的每一步,最终实现自己那个人生终极目标的呢。
  到了近代,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这就充分说明了《易》经之“时位”观念的无比科学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