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衍筮法通论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意思是,若以“大衍筮法”来筮卦,也即以“大衍筮法”用蓍草来算卦时,所用的那蓍草数,为五十根,而这五十根蓍草呢,其真正用于蓍卦中的,却仅为四十九根,倒并非是五十根全用上哩。
为什么五十根蓍草,要用四十九根,而留下一根,不用呢?原来呀,不用的那一根,它是代表一太极的。
太极是啥东东?古人认为,太极是“气之初也,形之始也,质之成也”。即是说,在先人的思想里,宇宙万物、万事、万象统统尽是从太极这个根上开始千变万化,是从太极这个根上开始成就出来的。
所以,留下一根代表太极而放在那不用,便表示下面的各种推衍,都是由此而生。
“分而为二以象两”咋讲呢?这意思是,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意一分为二而分成两份,置于左右手,以此来象征天与地两端:左手的象征天,右手的,象征地。
“挂一以象三”是说,从上述左右手的两部分随意找一部分,而从中取一根,夹到左手的手指间。如此一来,前边“象两”的两部分,加上本处“挂一”的一根,就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之人间三股道了。也即是说前边“象两”的那两部分,分别代表天与地,而这根“挂一”的喔,便代表人咧。
早先讲过,《易》经认为,天地间最重要的要素有三,它们即是被叫着三才的天、地、人那三者,若以道而论,也即为天道、地道、人道之人间三股道。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的“揲(shé)”,本义为按定数更迭来数分,在此是指以四根为一组,先数一只手里的蓍草,一直数到余下四根,或不够四根为止;尔后,再去数另一只手中的蓍草,也是数到余下四根,或不足四根为止。如果,分数到最后,一只手里正好余下四根,则将该四根视为余数,却不能让手中的余数整成了零。为什么要以四根为一组?为的是,好以此去象征“四时”,去象征春夏秋冬那四个时节哦。
“归奇于扐,以象闰”的“奇(jī)”,指余数、零头。“扐(le)”呢,是将零数夹在手指之间。“闰”,为闰月的“闰”。本句的意思是,把“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以后,而于左右手所剩下的余数归拢起来,扐在手指间,这就象征着“闰”,就象征着闰月了。
闰月,是咋回事?啊呀妹妹,您肯定知道,咱中国古代的历法无比巧妙,完全是一种正儿八经地合在“一阴一阳之道”上的阴阳合历。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而以月亮出没一个轮回所形成的一个月,则属于阴历。
阳历一年(一个太阳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365.25天),可一个阴历平年,则是三百五十四天。所以,便直接导致了阳历一年与阴历一年下来,要相差十一又四分之一天(11.25天)。这个11.25天的差额,必须用闰月来平衡。不然,二十四节气,就乱了套。将“揲之以四”之后所剩的余数扐于手指间,即是以此去象征闰月的。
“五岁再闰”,咋理解?您看,一年相差十一又四分之一天,自然,三年的积差,便是三十三又四分之三天。三年一闰(闰月29天),则还剩下四又四分之三天润不过来,待两年后,需要再闰的天数就是两个十一又四分之一天与一个四又四分之三天之和,也即是二十七又四分之一天。因此,大略再过两年,也便是到了第五岁那年上,还需要“五岁再闰”,还需要再去闰一次。
“故再扐而后挂”的“故”,同所以。“再扐”是说,前边“揲之以四”之后的余数,也即前次四四分数所剩下的(扐于手指间的)左右手之余数,要再进行分数,并把余数再扐于手指间。“后挂”的“挂”,可理解为去布卦。
“故再扐而后挂”的意思是,因为五岁还要再闰一次,因而,前次四四分数所剩下的(扐于手指间的)左右手余数呀,还要再进行分数,并把余数再扐于手指间。尔后,俺娘唻,就可以去定爻,进而就可以去布卦了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