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曾看懂《道德经》,直至有了《道德图》(已更新至第21章)


  第七章:长

  本义: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通述:

  乾坤之道,不生不灭,乾坤之道,之所以能不生不灭,是因他们有着生化他物的作用,所以,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生长他物的力量,方使得自身得以存在。所以,圣人,是通过生长他人的方式,来生长自己。通过先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的方式,反而让自己获得了存在的价值。他这样做,不是他真的不偏爱自己,而是通过偏爱他人的方式,来实现偏爱自己。

  图引: 

  这一章讲“长”,讲一个人如何由自生转到“他长”。

  作者一开始,便拿乾坤之道作喻,提出,乾坤之道之所以能长久起作用,是因为在乾坤之的影响下,万物才得以生长及壮,得以生生不息。接跟着提出论断,一个人要想长成,就是要具有“生他”的能力,也就是利人。然后作者提出了具体的作为。

  圣人要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利),总是把别人的位置利益摆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通过这种方式,反而使得他自己的目标得已实现。

  水之所以重要,受到万物的推崇,不是因为它自我抬高,而是因为它润泽万物。有关一这一章的理解,最大的曲解,就是强调无私,无私奉献,不与人争。本章重点强调,一个事物要想壮大,也就是第六章和第七章所讲的“生长”,先是要自生自利,也就是我们做事的目的,是以自利为原则的,但在具体做事的途径和方式上,必须是以“利人”为原则的,也就是本章所说的“不自生”。过渡强调“不自生”,或是将“自生”和“不自生”对立起来,都是理解上的偏失。


  释义:

  天长地久:长和久,均指时间漫长,这里是说乾坤之道不生不灭,意指它们在一直起作用。

  不自生:生他,这里指乾坤之道有生化万物的作用。

  长生:不断获得生长。

  私:偏爱。

  作例:

  这一章的核心是“自生(自利)”,和“不自生(即利人)”的辨证关系。

  一个人开饭店,假设他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钱这个目的,就是自生(自利),但他用上好的食材,用纯正的好油,定价又适中。那么,他的这种行为,便是不自生,不自生,是指生他,也就是利人,他的这些行为和途径是利人的,那么,他的饭店会食客越来越多,最后越做越大。这叫以其不自生,而得长生。

  但我去吃过很多饭店,刚开业时,食材也新鲜,油也好,份量足。然后这家店就开始越来越红火,等到红火后,老板一算账,我用油量这么大,每天,如果换个不好的油,那一天得省多少钱啊,如果每道菜的份量减一减,食材品级降一降,那又得省下多下钱来。这些钱加起来,得一个月多赚多少。然后,这个老板,为了赚更多的钱(自生自利),在行为方式上,也采取了“自生自利”的方式,到最后,为而人气锐减,不得长久。

  也就是说,我们做事的目的,要自生自利,就像开饭店的目的是为赚钱一样,但你采取的行为方式和具体的安排,就不能一味的再考虑自生自利,而是要考虑如何利人,也就是不自生。

  有的人,一听“自利利人”,就好像是要让损失自己的什么利益,用来利于他人一样,在他的认知世界里,这个世界一定此消彼长的,自利就是损人,利人就是损自。一个饭店老板,以赚钱为目的,用好油好食材,定价合理适中,谁又受损失了呢?老板会因为“自利利人”而的行为和结果而感到痛苦么?不会。他只是站在顾客角度,用偏爱顾客的角度,偏爱了自己一把。

  所以,世人长期以来,非得即舍的对立思想,总是把“自生”与“不自生”之间的关系,推到了对立面,仿佛,开饭店要想赚更多钱,就得做“不道德”的事,要想变得“道德”,就肯定赚不了多少钱,甚至赔钱。

  一个人开饭店,不想着赚钱,那是对投资人和自己劳运的“不道德”,如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只想着赚钱,那肯定会做出对顾客“不道德”的事来。

  那些百年品牌,哪个不是在确认完自己的赢利模式和利润空间后,想方设法地去做那些对客户有利的事?他们的消亡,无非两个原因,做事之前没设计好自身的赢利模式和利润空间,也就是没能做好以自利为出发点;二是在行为上过多考虑自身利益,而忽略或降底了客户的利益?

  因此,自生与不自生,自利与利人,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谁轻谁重的问题。而是目标设计和途径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设计目标时,考虎的是自生自利,但在实现途径的选择问题上,只考虑如何利人(不自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