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有关三本书的奇闻真事(二)

  <学>之三中有两个错别字,恐引起误读,向各位致谦,修改后重新发上来:
  
  
    吾观日月如初见,听众声如初闻,触诸物如新知,感全身如新愈,何以故?
    人恒无疾,则易遗身健之行,疾不致病,则难知养体之德。树生百尺,花香意浓,众藤附焉;水积千顷,叶葱影曳,浮萍生焉。故冬不至、叶不落,则树离于根,天不旱,水不竭,则江海轻其源。
     天下之货,唯清静以贵,货之不缺,民难以其为贵,是有水生万物,地化诸形,若非所缺,众皆不知其贵也。
    七声令人失聪,五色令人去明,七情令人生执,五味令人生贪、名利令人生妄。是故智者不居难得之货,以断其妄,圣人不迷声色之形,以知其本,贤人不恋五味之实,以消其害,达人不纵七情之欲,以明其心。然天地之间,阴阳相化,气灵相感,动静有常,因清而得浊,静极而生动,过犹不及,自得守中。
     何谓守中?知源而有支、守内而攻外,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实言而行践,此谓之守也;不远名利是有笃静,不弃七情而得明心,不去五味而无所贪,不离声色自居清静,此谓之中也。
     为象之道,如日如月,是故世不混乱,民不渡智慧之河,山川无震,民不知和美之德,灾害不生,民不识清静之行。
     故天下之道,以其清静而不为人所识,因其清静而自得生化,然为水者成于坎,为根者得于土。如水土者,流于四方,生化万物,而不与其争,以其清静,为天下贵。
    
  
  作者:jigao100 回复日期:2009-2-26 21:22:00
  
    希望楼主不受杂人影响,多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思想
    睁开智慧的眼,探索灵性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jigao100的好意提醒,自高中之后,内心一直有种安宁祥和的气息留存着,不管是碰上什么样突然的事情,或是其它情形,都很难受到影响,在去年写这个贴子的初期,每天早上在办公室写,当时办公室有个和我同级的领导脾气很大,大声有训斥下属于,非常的乱.但如大家看到的一样,如果你看这个贴子久了,很多人的内心同样会安宁平静下来,那是大家感受到了我写贴子时的气息.
   最后在贴子中刊出了一些训练的作业,都能帮助大家得到内心的安宁、清静与详和,这种气息,可以很好的滋养我们的身心,我是从来不练功的,也不懂气懂,也不会练法术,如果说身边经常有些奇特的情形出现,都是有意无意得来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内心的安宁。
   世间的人和事,有其本相的存在,然等我们感受到时,已然是经过我们的心、眼、舌、鼻、身等处理处过的,如果你的内心是安宁的,那么外界再杂乱,都很难受到影响的。
   从小养成的习惯,我做事时,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很少去考虑其它,即便是被人误解,或理解错误,我只对极少数自己认为重要的人说明情况,其它的误解或理解偏误,就让它存在着吧,你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总会有理解的人,也会有不理解的人,继续做自己的事便好的,不必寻求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最近知学院开课,忙一些,对我来说,培养知学院的学生,帮他们答疑,是重要的必要的,其它的误解,大小与否,都不会在意和浪费精力的。
   感谢大家的回贴和讨论。说一种假设的情形。假设这个贴子从没人点击,没有一个人回复,我仍然会写下去,就像我上学时写小说一样,只是写了,极少投稿,基本都是老师同学帮我投的;同样的,即便这个贴子中的所有回贴,都是反对或漫骂的贴子,我仍然会一如既往的写下去,内容并不会受到影响。很多事,重要的是认为自己该做,便去做就好了的。
  
  作者:jigao100 回复日期:2009-3-2 23:23:00
  
    楼上的着重点在于: 从楼主的文字里找出“高下等级的考量”如何如何,基本上都是门户之间,就像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某某人非标榜自己是名门正派,其他派教都是邪魔等等,
    华山岳不群,灭绝师太,左冷禅,基本都是武林正宗!
    有的人妄自尊大,有的妄自菲薄
    但我觉得楼主并无此意,既不自大,也不自菲
    挺有性格的
    既没有强迫别人看,也没有强迫别人学,也没有强迫别人信
    给别人的空间是很自由的,楼主的本意也不是要创立宗教什么的,
    开山立派是看贴的人给按上去的。
    楼主的文字,就像镜子,
    照出每个读贴人的性格
    很喜欢楼主即兴写的段子,意境苍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唏嘘不禁生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十分笨拙的人,遇到别人夸赞或贬损的语言,总是不知如何回答,往往回答时便说一句"我不知道说什么"或是"我没有要说的,所以在<学>中我也写到了这种情形:
   "与众人同行,身居前为乐,身居后亦为乐,无有分别;与众同行,冠其名而乐,易其名亦乐,无有分别",因此大家说我有" 高下等级的考量”或无" 高下等级的考量”,从我内心来说,都是一样的.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大家的议论,我是处于一种没有话想要说的心境,不争也不辩,没有什么是需要我去争取的,也没有什么是需要我去辩明的,或许这种情况,看上去是有些像一种傲慢,我只是想说话就说,想不说就沉默,不会认为傲慢是优点,也不会认为傲慢是缺点,不以得谦卑有礼之名为荣,不以得妄自尊大之名为耻,只是那么随心的去做,大家来加以界定的时候,我才想起这个词来.
   所以我和学生说,无论是偏解批评,或是大加赞赏的话,其实质往往是一样的,或许有不同的地方,那是赞赏的话中也有过份失实的地方,但说话的人善意的成份大一些,面对一个富有善意的人的语言,我自然是会多加回复的.
   此前曾说过,对于很多门派,我是不了解,也无意了解的,我对玄学\对宗教,没有多少兴趣,或是因为知道的一些事与佛道有关,惹出诸般言语,也是正常的.不过,此前一直,我过的最普通的普通人的生活,至于是否是某派的人,我自己都不知道的.
   在知学院讲学前,很多人看到过声明的,其中便有几条是:
   "谢绝参加任何与玄学、宗教、政治有关的活动,如有人借此宣传,均为虚假。
  4、也反对以知学院或我讲学的内容为基础,成立任何类似于宗教的组织,请参加知学院学习的学生铭记。
  5、 谢绝一切有关玄学、宗教、政治、教派、修行方面身份的个人见面邀请,也谢绝加入以上几方面主题的聊天群,如有相关信息传出,均属虚言。
  6、 永久不加入任何宗教、政治性组织,亦不在相关组织中担任任何职务,永久不投身政界。"
  
   这些声明,大家看到便看到了,仅为个人说明,也为了警示自己的学生.或许人总是愿意和习惯以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范畴来解释和理解眼前的人和世界的,对我进行门派归类,或是理解成要开山立派,才是可以理解得通的.偏偏是,要以有限的认知却解释未知的人事,总是件不易做到的事.
   大家继续发言,我过现世常人的生活,发言写贴, 路过而已,世间的事,没有什么需要我去争辩说明的,最多是看到哪,想到哪,想写的时候,便写到哪
  
   四、气
  
  
   有物位无极,其态为清,其意为静,其位为极,是为一体,是为生化之始,意静极而生动,物有清而知浊。物因有体,而其方不定,方不定,是位移,方位之变,则生气灵(数)。故一体生二相,二阳为阴阳,阴阳化而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
  
   这里,有两个字是需要界定的——气灵,气是指能量存在状态与传递方式的总称,灵是指信息存在状态与传递方式的总称,世间之物,大者至稀,小者至微,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或可闻者,或可观者,或可触者,或不可触者,或不可观者,或不可闻者,或可识者,或不可识者,皆或为气,或为灵,或为气灵相感而得成,是故气灵者,万物之始,故然曰,灵动则生,气运则发。
  
   是有一体,则言太极,其态为清者,为体为形为阳为气,其意为静者,是为相为象为阴为灵。一体生二相之意,是指诸般事物,其态为清,其意为静时,物之形意,自然是为一体,无相分别,倘若要为其它生灵感知,为人所识时,则自生其意,自生其相。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这是“一体”,但如若你要认知、了解这个人的情况时,会对其言行,自生其意,自生其相,来反映你对他的认知。这时的你,便如同一汪清水,只要有水存在,你所看到的,往往一部分是自己,一部分是“人相”,你内心如水面一样,越是清澈平静,越是清静,是越加容易接近事物的本相的,水面的每次波动,所看到的“相”便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甚至是对浑浊不清、杂乱妄动的水面来说,已然是很难看到事物的本相的,往往所能看到的只有自己,让水变得不清杂乱妄动的。
  
   此前有言,心念加增,乃有二相,二相有感,是为三分,化化合合,互生贪、痴、妄,难有终时。是故修持之道,在乎抱元守一,言、行如一,则无妄。言、行、意如一,则无我,是故可知万物之情状,可感诸般生灵之寒暖,不因己身而存,故能与天地齐,可与诸灵通,以至达无极之地。
  
   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化合生气灵。水是冷的,火是热的,用阴来代表冷水,用阳来代表火,把水放在锅里用火烧的时,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阴阳相合的情景,在阴阳相合的过程中,水被烧热时,蒸汽上来了。这一能量在一定空间内积聚并最终释放能量的过程,人们可以利用其原理制作出动力系统,然而从眼前最直观的来看,可以朴素地体现“阴阳相合而生气(能量)”
  
   同样,锅里面装着冷水,锅下面是烤炉,时间长了,锅底的色泽变了,甚至人可以通过锅底的色泽来断定出它用了多久,锅被用来烧过水这一信息被记录了下来,成为灵。不过它是以物质为存在状态用来记录,可以朴素地体现“阴阳相化而生灵(信息)”
  
   这时,也许有人在想,锅本身是铁是物质,内有能量,因此是气,锅底又被烧出印记来,是信息是灵。阴阳相感生气灵的条件具备了,气灵相感而有形的条件也好像具备了,那么,如此重复有规律地烧几十亿年,会不会如同最初的潮起潮落一般,生出智慧生命或是生灵来?
  
   阳化合而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在这里,缩小概念,众人可以将“有形”理解为产生生灵,或者说其更有代表性一些的结果,产生智慧生命。
   灵是信息的存在状态和传递方式,锅底被烧过、铅笔被削过,这些信息,被记录在了锅底和铅笔上,虽能被人所感知,但其自身无法将这一信息传递下去。我们将信息的传递或复制,称之为生灵,意为自身已有的信息不但处于某种特定的“状态存在”,并且有某种方式可以继续传递下去,而不仅仅是这一信息能被其它灵物所感知。
  
   前面讲到地球上诸般生灵时提到,海边类似土石物最后衍化为诸般生灵,有其必然和偶然因素,诸般偶然,只不过是必然的前奏。
  
   灵(信息)可以以特定的某种状态存在于其本身,潮来汐往,这一最为简单却极富规律性的运动,成为一个无灵体可用来记录灵的关键,物质可以记录各种信息,但富有规律性的信息才是使阳物质(可以被灵感知到的气)最终有自我思维功能的基础。简单来说,思考、思维、是对灵(信息)按一定规则处理的过程,这也是诸般生灵产生的关键。
  
   在数千万年的潮来汐往中,固定的时间,会有水淹过它,固定的时间,会有水落下去,这成了有规律的相对固定的特性。这一固定的最为简单的特性,被记录了下来。这时候,这一类土石的物体,并无自我意识,也无法感知到自身的气灵,与锅底情形相差无几,虽一的区别是,它记录的信息中,有一条气规律性相感而生成的信息。
  
   但这一信息的记录,简单得以至接近无有。经历数千年后,水还在如此往复的冲刷这块可以理解成石头或土块的物。后来这一物被冲破,分成两半,一半大一半小,小的被气(风)刮到离水更远的地方去了,大的被卷进了水里,在水中在继续接受不同与此前强度的水的冲刷,同样是富有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也被记录了下来,这时候,这块物的身上记录了另一个简单的信息。而这两个信息仍会传递下去,成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
  
   我们将世间诸般动植物等,皆称为生灵,生灵生灵,能以某种方式将一些特征性规律性信息传递给“后代”,这更是重要的一环,实现这一环,方才满足灵的定义“信息的存在状态和传递方式的集合”。
  
   每次外界阴阳化合而生的诸般变迁。这些信息都被简单的地记录了下来。信息越积越多,以至千万年后,有了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生物,生物。形气相感而有形。气可以是无形的,灵也可以无形的,而所有有形的生物,都不过是气灵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能量和信息的结合体,往往是有形的,但不限于有形。
  
   如若,外界环境没有大的改变,无法通过诸般变迁和规律性的气灵相感而为阳物质提供更多的信息储存及传递,则无法生成最为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而在这一环节上,有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气灵相感而有形”中的“相感”二字。
  
  它是一个分水岭,气灵相感,是指阳物质从没有自我意识到产生自我意识的一个质的飞越,锅底、铅笔、光盘、无线电,都有气灵存在,但自身无法相感。与之相比较更发展得更深一点的是电脑,当前的大多数大脑可以存储信息,也能复制信息,也有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实现了气灵相感的,虽一缺的是“而有形”,没法因气灵相感而总结出规律(有些看是电脑智能纠错或模拟地活动,但其仍是按人设定好的备用规则或程式在运行”,要电脑像人一样成为生灵,思考和活动,还有两大步路要走,让其能够气灵相感,也就是会以自己已有的规律性灵(信息)为基础,借助于气,能够自主总结出相应的“工作或活动”规则,第二步,能够将这些规则自我记录下来,并且能实现自我复制(而有形)。
  
   “阴阳化合而生气灵”中,用“生”字,表示一种必然,“气灵相感而有形”中,用“有”字,代表不尽然。世间万事,皆有通途,但有通途并非众人皆可到达,铅笔、锅底、堤坝、电脑等诸物亦如是,哪个可为生灵,哪个不可,想必各人自有论断,“阴阳化合而生气灵”,要有化有合者,并不难,难在“气灵相感”,更难在“而有形”。
   正是水平面的下降,使得水经常会漫不过一些植物的的身子,到第二次潮汐来临时,这些露在外面的生物大多已死亡。才使得有一部分留存下来的植物记录下了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给后代—要往有水的方向生长。
  
   但有天,其中的一株植物虽然水退去了,但它仍存活了下来,它的根紧贴着另一株植物,并吸收营养,活了下来。这个信息同样被记录了下来,有了会吃植物的植物。数万年之后,这种植物的后代遍布了水边不同的区域,更多的信息被不同程度地记录和传递了下来,他们有了更便于吃植物的器管,这种器管最初只是把植物包裹起来,并把不能“吃”掉的部分从另一头排出来,慢慢的形成了“口”、“身”、“排泄处”。而任何存活下来的生物,都记录下了一个信息,他们需要吸收营养才能存活下去。并且把上一代的身体特征如在基因中传递了下来。
  
   若不是外界环境的的变化,植物不会变成有口有身有排泄处的动物,若不是大火烧掉了山林,人不得不走出丛林面对新的环境,那么,今天的人还有树上摘着野果。
   诸般生灵,智慧情感,有多有少,莫不与能否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有关,每能适应一种环境,则意味着,这种生灵,根据自己“气灵相感”而得到的信息,推理出一条相应的规则,并且尽可能有效的方式,将这一规则信息传递下去。而这所有的信息,大多是建立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之上的。这些规则信息建立和传递得越多,这种动物就越聪明,并且这种智慧是以不对等的速度增长的。
  
   比如,一般老鼠药,用了很久的,基本上是无法给老鼠用的了,一是老鼠已闻到这股药味,不会再去吃的了,或是吃了,老鼠体内已经有了相应的抗体,不大管用了。而要老鼠体内产生抗体,往往是好几辈的老鼠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他们总结出了对付老鼠药的规则信息(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但速度并不是最有效最快的。若是人误吃了药,他可以在网上告诉所有的人,某地有什么样的物品,是不可以吃的。这是他根据已有信息思考总结出的规律,它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更为有效的。其智慧的增长方式也是不相对等的。
  
   阴阳化合而生气灵,每次外界环境的阴阳化合,都会产生新的气灵,高灵物则可以更加敏感地感知到更多与之相关的阴阳化合,并将这些气(能量)加以借运,将灵(信息)加以思考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则易变得更为聪慧。而能感知到阴阳化合越少的生灵,其灵智则越少,大海深处仍多有最为简单的生灵。正是此因。
  
   讲前面诸多内容时,又何尝不是要人更多地将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归纳,成为自己的体悟,从而了解事物规律,来增进智慧呢。知积于有,大到万物生成,小到自身智慧,概莫如是。
  
  
  <学>之四 吾感日月之运行,知草木之变化
   吾感日月之运行,知草木之变化,明山川之形势,度水泽之方位,应身心之修养,何以故?
  
  
   (学而得习者,谓之修,效其法,是为学也,得其法而践其实,是为习也,养者,和美之纲也。)
  
   日出之前,必有清冷,此谓之寒,然寒极则阳生,故草不生树不发,位水土之下,位清静之方位,潜藏之以待也。
   万物起于微,成于积,万仞之山,起于平川,立春之后,是有惊蛰,惊蛰之后,必有雷动。是故查立春之时,静而作,以积微成著也,度惊蛰之机,潜而用。应雷动之节,生而发之。所谓生发者,灵动则生,气运则发,为万物之始也。
  
   草生平谷,其地成矣,感其风力而积其势,树生高山,阻其风势而得其损,树不与风争,风知为草便,是故不争上,以得其扶,不损下,以得其助。
  
   日居天中,其位显矣,其方贵矣,众皆知故城池之高,起于垒土,千里之远,成于跬步;然世间之物,因其方位而生利害,以其显要而为损,故日虽知其大,然知高而下,逢高而浇,月得圆而缺,至明而暗,星舍其光,水居低谷,以离其方,以让其位。以其自损得恒久。
  
   山倾于西,其势成矣,于通达之时,以养德,于穷困之时,以养行,不强生不恶死,知势而不违,顺德以载物,是故居万人之前,而安身后之事,于通显之时,施德于穷困之人,居达贵之地,不遗细微之途,知势而退以留其位,以离其害,顺德而为,以泽他物,土有高低,然不为万物所害者,以者不没万物而存也。
  
   泽居谷地,明其上而知其下,知山川之德行,慧草木之生发,知言易行,奉之以和美。是故,居无所位,位无所得之时,当若山水之泽,知言易行,奉行和美,知山川之德行,慧草木之生发。
  
   水临深渊,其位险矣,于位险之时,不存难得之货以得其静,实言践行以得其信,言行如一以张德行,笃静而为(不妄言妄思妄行,实行做事)以明其心。是故处后而不为先,位低而不为害,滋化万物,积成于微。
  
   有一物,吾知其存而无以言其形,吾识其相而无以言其本,此物不位八方之地,不占八节之时。世人多巧利,故有应用之得,故有知见之障,执守之碍。然无所知所认者,仅有身形之劳,不得身心之困,仅有身之忙,而无意念之苦。故世之之烦苦,多起于心念,兴于挂碍,故有言,言行如一,以减心念之妄,不使为苦,有劳而作,以消挂碍之烦,得有自在。
  
  
  
  作者:邪不胜 回复日期:2009-3-4 16:30:00
    看到也有人质疑木木黄言行不一致,好象是清风亭长吧。可是木木黄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些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你用"清风亭长"的号直接发贴便好的,于我来说,用哪个用户名,都是一样的.
  
  
  
  
   作者:风骨化光 回复日期:2009-3-4 16:06:00
  
    楼主发表文章的时候是否把出处给大家也顺便介绍一下,如果是自己说的就写上原创,这样也比较符合言行一致的要求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我引用其它地方的文章与内容时,会写上"转载"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