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宫心计,连环戏中戏,图文开扒《甄嬛传》中那些精妙的潜台词

  
  甄嬛晚上在碎玉轩里面做针线,淳常在突然跑来哭求。
  说她和欣常在外面走路,宫女的灯笼惊了余答应的马车,把余答应震了一下。余答应就不依不饶。将欣常在关进了慎刑司。
  慎刑司是关押和审讯受刑宫人的地方。相当于是宫里的监狱。
  楼主第一次看这一段的时候,心想真是见了鬼了。
  一个答应竟然可以不通报皇上皇后,将一个常在关到慎刑司里面,这紫金城里还有王法吗?
  如果这事情硬要解释的话,可以有以下两点:
  1、余答应圣眷正浓,慎刑司的主管不敢得罪她。
  2、余答应当时已经摆明了是华妃的人,而我估计,慎刑司也和内务府一样,在华妃的掌控范围之内。所以,慎刑司的主管表面上是听余答应的话,实际上应该是不敢违抗华妃的命令。
  说句题外话,淳儿又白又嫩充满苹果肌的包子脸真可爱,好想捏一下。
  
  碰到答应关押常在这样荒唐的事情,浣碧便说:在宫里没有恩宠真可怜。
  这就是一般人的见识,智商平均的普通人都会这样想。
  但是这时甄嬛和崔槿汐却有不同的看法。
  她们都觉得余答应恃宠而骄,藐视礼法,这时自寻死路。皇上和皇后知道实情之后,肯定会处罚她的。
  这就是见识比较高的人的思想水平,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可以透过本质正确预测以后事物发展的走向。
  甄嬛这时才发觉,其实崔槿汐这人的见识和自己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如果说甄嬛以前只是很敬重崔槿汐的话,那么从此以后甄嬛就会考虑利用崔槿汐的高智商为自己出谋划策了。
  
  第二天太后下懿旨,褫夺余答应妙音娘子的封号,令她闭门思过,然后放欣常在出慎刑司抚慰。
  看见没有,前面太后不喜欢余答应在夜半高歌的伏笔得到了呼应,太后本就不喜欢余答应,这里见她如此不守规矩,正好处罚她。
  而且太后还特地褫夺余答应妙音娘子的封号,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她,别老是在晚上唱歌啦,本宫不喜欢这样,你就老老实实地闭门思过吧。
  还有,甄嬛这里特地说:“是太后的懿旨,不是皇上皇后的?”
  因为其实这件事,应该在皇后的职责范围内,但是自余答应得宠之后,种种没规矩的举动,皇后装作没事人一般,其实是失职的一种表现。她是皇后,教导嫔妃守规矩,是皇后应该做的事。
  甄嬛聪敏,所以这里特地问了一声。
  
  余答应受罚,皇后心情好,连练字都顺意了许多。
  哎,楼主看到感觉真是。
  你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全天下除了太后就属你最尊贵了,你何必和一个宫女出生的答应置气争宠呢?
  还要太后帮你出面料理你才顺意?
  皇后这里说处置余答应,皇帝就会求情,她就要在皇后尊严和皇帝情面之间做抉择。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这个大清皇后的尊严还不如一个出生低微答应的眼泪的话,那你这个皇后还是不要当了。
  皇上虽然这个时候宠爱余答应,但是余答应毕竟和华妃不一样,皇上对她只是像宠爱一只猫儿狗儿一般,绝对不会因为你秉公处置余答应而有意见的。他反而会觉得这是皇后职责所在,你在维护后宫正常的秩序。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皇上和皇后不仅感情淡淡的,在后宫问题的处理上也有分歧。
  皇上让华妃协理六宫,就是不满意皇后平时该管的不管,所以才让华妃出头,取宽严相济之道。
  皇上其实在借华妃敲打皇后,你皇后的职责没做到,所以我只好找被人代你做。
  皇后不懂皇上的真意,反而一味取巧退缩,表面上是伪装贤良的名声,其实是极端精致的利己主义着。
  皇后这种人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当一个统治者。
  
  终于扒到杏花微雨,雍嬛初遇这一段了。
  这段拍得特别美,诗意十足,强烈建议大家去看原片。
  到了春天,甄嬛停了药,浣碧和流朱强烈撺掇她去外面走走。
  其实这里,我觉得,甄嬛已经起了要得宠的念头。
  一来眉庄已经得宠几个月了,虽然受了些微小打击,但是也没出大事。
  二来幽闭养病这段时间,也让甄嬛意识到了宫里的世态炎凉。她发现,一味没有宠幸,只会让她的处境更糟糕。现在还有眉庄护着她,但是万一以后皇上真的忘了她这个人,她很有可能因为久病无宠而被打入冷宫,到时候眉庄也不一定能救他。
  所以甄嬛这时候已经决定慢慢显得自己病好了,虽然她不能预知自己可以在御花园遇见皇上,但是只要她病好的消息传出去,皇上的恩宠估计马上就要到了。


  皇上在御花园走动,真巧遇上甄嬛。
  在杏花疏影里面,一位如前妻一般美丽温婉的少女穿着粉色的衣裳,正在吹箫。
  那美丽动人的情致,真是无可比拟。
  纯元皇后的早逝,一直是皇上心中的隐痛。
  如今皇上已经富有天下,年纪也到了不惑之年,在这种时候竟然可以遇见一个像亡妻那般清丽雅致又多才多艺的少女,皇上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楼主想用:老树开花四个字来形容,哈哈!
  此时甄嬛的打扮也是极好,温婉柔雅又有书卷气,还有一张神似纯元皇后的脸。
  皇上的眼神就好似被吸住了一般,半点挪动不得。
  
  这时甄嬛也发现了皇上,但是她不认得他,所以只是微微一福。
  可能因为皇上当时穿着常服,又没有随从跟着,所以甄嬛当时也不是很确定。
  皇上这时想:乖乖,宫里来来去去就我这么一个男人,这个仙女似的美人儿竟然不认得我?
  难道这真是老天赐给我的奇遇?
  皇上估计不想让这样的美梦太快醒来,所以就冒充果郡王。
  因为只要一说他皇上,甄嬛肯定非常拘谨,这样皇上就无法展开一场美妙的黄昏之恋啦。
  这里有一个细节特别好,当皇上说:“你见过 我?”的时候,特地顿了一下。
  皇帝的自称应该是“朕”
  皇上应该是很久没有说“我”这个字了,看上去很不习惯,还用手拍了拍胸可能口,估计说话的时候说岔气了。
  陈建斌这时候的演技也特别棒。
  还有这时候,我觉得甄嬛处在不确定的状态,她可能怀疑面前的人是皇上,但是又不敢确定,只是将信将疑地状态。
  
  然后皇上就在这里和甄嬛谈音论箫。
  我觉得,甄嬛这时候已经对皇上动心了,她是真正为皇上超高的音乐素养所折服的。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本来就是人生一大乐事。
  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
  温实初不能得到甄嬛的青睐,除了地位稍低之外,缺乏生活品味和才华也是重要的原因。
  甄嬛这种才华横溢又品味超高的贵族少女,是肯定要找个才学品味上至少匹配的人的。
  这个时候甄嬛估计心里已经小鹿乱撞了,但是表面上还是显得很矜持。
  其实皇上后来根本不应该怀疑甄嬛喜欢的是果郡王。
  果郡王在传言中风流倜傥,但是皇上的外表和风流倜傥根本搭不上边。
  甄嬛一开始愿意和他亲近,肯定是看重了皇上的“内在美”。
  好啦,雍嬛初遇扒完了,今天就到这吧。楼主去睡觉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