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十部电影谈日本

    写这篇东西,是想和大家谈谈日本,聊聊天,扯扯闲篇。我的打算是找十部有代表性的电影来作为切入点,不知道能写成啥样,走着看吧。文字是我自己写的,图是到处找的,大家多多包含。

  
  第一篇 忠臣藏
  
  
  
  日本有赤穗47义士,就跟中国有杨家将一样,都是本国老百姓最爱的那一口。这2个故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个国家民间的伦理观,但是在表现方式和程度上却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对此的态度是半娱乐式的,精忠报国好好好,真要我学杨家将全家死光光拜拜了您那。七郎八虎死光了寡妇上战场,听听评书可以,要动真格的嘛你懂的。
  
  日本人对忠臣藏故事的狂热是我们很难想象的。有个笑话说日本男演员,只要是出名的,基本都演过忠臣藏,稍微夸张了点,不过我仔细数了数从20世纪开始到现在,一共有39部忠臣藏的电影,平均下来两到三年就有一部,接下来的拍摄日程已经排到了2012,由基努 里维斯来主演,看来就算是世界末日也挡不住日本人对这个故事的热情。这还只是电影,舞台剧,小说,电视还不算在其内。LZ功力有限,只看了最近的94年和10年的两个版本,一个由高仓健主演,一个由田村正和主演。据说还有个01版的,木村拓哉主演,看看,都是国民级帅哥。
  
  在日本,赤穗义士祭是一个固定的节日,每年的12月13和14日都会有群众自发参与。一般来说最热闹的是2个地方,一处是日本兵库县----赤穗义士的家乡,和东京都泉岳市---47义士最后切腹就义的地方。
  
  
  
  
  
  
  这种集体性的狂热,体现出了日本文化对这个故事的高度认同。赤穗47义士的故事发生在1701年,而正是在47年后出现了故事主人公大石内藏助为主角的《假名手本忠臣藏》,由那时候起这个故事就不断的被改写和演绎,小说,戏剧,电影,电视,二百多年,长盛不衰。在日本它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如果你要学日语的话,打开任何一本教科书就能发现它。有点象是日本国民圣经的味道,床头必读,人手一本,公务员考试年年必答,和跟当年的中国人言必谈红宝书一样。
  
  同样是忠臣孝子的主题,中国人的态度是非常务实的,用陈丹青老师的话来说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妈的信仰,活下去最要紧。而日本人则是以一种身体力行的态度不断的强化这些故事的意义,从而维系了一种在中国人看来属于明显死心眼的民族价值观。这中间的原因在哪里,是这篇文章试图去探讨的东西。
  
  以田村正和的电影为故事蓝本,下面我会试图说这个故事。
  
  
  
  日本元禄年间2月初四,公元1701年3月3日,按照当时礼尚往来的习俗(简单的来说就是春节到了,天皇和幕府将军互相拜年。按照日本的政治双轨制度,天皇住京都,掌握实权的幕府将军住在江户),当时在位的东山天皇派了2位使者从京都来到江户,准备向当时的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回礼。面对这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幕府指定了赤穗藩的领主,浅野内匠头长矩接待天皇使者。按照忠臣藏这部电影的说法,浅野同志属于乡下大名,土财主当久了没见过世面,德川纲吉指派了熟悉礼仪的老滑头吉良上野介义央给浅野当高级顾问,免得到时候闹出笑话来失礼。
  
  简单说明一下,上面的姓名都是把官职嵌在姓氏中间,内匠头和上野介都是官名。浅野的官职相当于内务府总管,而吉良的官职相当于礼部侍郎,原则上,后者的官要大一些。
  
  4月18日,使者到达江户。幕府将军德川纲吉在白鸟院国宾馆会见了天皇来使,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国内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该吃的吃了,该玩的玩了,三天过后的4月21日,早上10点,吉良义央(当时60岁)正和2位使者在江户城的的走廊晒太阳,突然浅野长矩(34岁)走过来拿着刀冲着吉良就砍,第一刀砍在脸上没死,砍出个大口子,满脸是血。吉良拔腿就跑,结果背上又被砍了一刀,浅野最后被2位天皇使者拉住,据史实记载,此时他口中尚在愤愤不平的大喊“老东西,你还记得我的怨恨吗?”
  
  
  
  
  幕府将军德川纲吉大发雷霆,好家伙,让我在天皇面前丢脸,老子不收拾你就不姓德川。于是命令浅野长矩切腹谢罪。当天早上10点出的事,晚上7点就即刻切腹,可谓是雷霆手段。曾经有不少大臣建议调查清楚事情的经过由来再作处理,不过德川纲吉根本听不进去。4月22日,幕府作出了进一步的处理决定----赤穗藩废除。在日本幕府的历史上,这样处置一个大名是极其罕见的,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川纲吉没有对另一当事人吉良作任何处理,这埋下了整个事件爆发的引子。
  
  
  
  
  
  
  一个星期过后,赤穗藩的家臣们才知道他们的主人在江户出事了。本来是替将军家出钱请客去的,结果出了在将军眼皮子底下动刀的事,虽然知道主君浅野可能会被治罪,但是谁也没想到会被解散单位编制,集体下岗,这下就热闹了。家臣们分成了两派,温和派和强硬派,前者主张投降,后者主张据城死守。作为俸禄1500石的首席重臣(笔头家老),大石内藏助本来是温和派,但随后他们发现事件的另一当事人吉良义央居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这使得整个事情开始向强硬派的一方转变。
  
  
  
  “喧哗两成败”,这是当时处理类似争斗的默认原则。简单的来说就是不管你们谁先动的手,凡是打架的都不是好孩子,各打五十大板。德川纲吉只处理浅野,不处理吉良的理由是吉良没有拔刀,不属于武斗,而整个事件的处理也相当草率,浅野当天就被处死,没有留下口供,也没有啥314动刀事故调查报告之类的东西,不明不白,黑锅全让浅野长矩背了,这当然不能让赤穗藩士们服气。按照47人之刺客和忠臣藏这2部电影的观点,吉良家世代名门,号称下马众,娘家上衫家又是财大气粗,还和将军近侍柳泽家交好,皇城根下好做官,所以不管大石内藏助怎么去打听事件的经过由来,上头就是那一句,“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把老实头大石同志气得翻白眼。
  
  
  
  
  
  
  
  
  
  
  废藩令下达之后,事情已经不可逆转。道理很简单,三百多号人一下从吃俸禄的家臣变成浪人,大家都没了活路,除了造反还能干啥?赤穗藩自古民风膘悍,绝大多数下层武士一年收入也就十几石米几两银子,比同时代的农民也就高那么一点点;苦大仇深,属于高危人群社会不稳定因素,老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怕谁?
  
  
  
  最终大石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理由暂时稳住了了强硬派,赤穗藩开城投降。下级武士们斩鸡头烧黄纸,准备杀掉吉良上野介为主公报仇;而有车有房的大佬们倒是不想摊这趟混水,不过也不好意思明说,只是私下里开始变卖公司股票,往别的藩投简历了。
  
  
  
  面对人心惶惶的局面,大石内藏主一方面和大家签下血书,誓为浅野报仇;而另一方面则砸锅卖铁给大家吃了最后一顿散伙饭,把变卖藩产得来的遣散金全部发给了中下层武士,自己则分文不取。大石原本想安抚住这些人,赢得时间以图将来翻案,不过很多武士没有熬到那个时候。到一年零9个月之后,正式行动开始之前,脱藩的武士有的因为遣散金用完自杀,有的靠借钱过日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见浪人实在不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也难怪人家要造反。
  
  简单的总结一下,在这场拼爹的幕后争斗中,浅野家败北,吉良家装傻,将军家闷声发大财,忠厚老实的大石内藏助忙着写材料进京上访,就这样过了一年。
  
  
  
  这一年来,大石同学托关系,找路子,希望上头能够宽大处理,留下本藩复兴的一线生机,这就是浅野长矩的养子浅野长广。毕竟赤穗还有几百号人的家属天天在他家里闹,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过老实人大石同志在京城处处碰壁,“我主公激情杀人,情有可原,大人能否酌情网开一面?” “大石啊,当下朝廷压倒一切的是维稳,你是老革命了,应该要有大局观,要积极配合中央工作嘛”。仔细看一下大石的在京帐本的话倒是半点不奇怪,我说大石同志啊,这猪肉都卖16块一斤了,你那些家乡土特产也好意思拿得出手?果不其然,1702年8月11日,幕府把浅野长广送回广岛的老家永久囚禁,剥夺政治权力终身,断了赤穗藩御家复兴的香火,大石后路已断,就此死心踏地的走上了复仇之路。
  
  
  
  
  
  
  这一次大石同志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为了凑齐行动所要的军费,他差点把老婆的嫁妆都卖掉了。为了麻痹吉良和将军的耳目,他抛妻弃子,跑到京都去鬼混,公开包二奶,纵情声色,夜夜笙歌,戏演得很逼真,把自家人都骗过去了。大石的老婆倒是很淡定,说我相信自己老公;两个叔父挂不住了,气得要断绝关系。据说有个外藩的剑士村上喜剑看到了气不过,说主君的仇没报你就跑来花天酒地,猪狗不如,还朝他脸上吐口水。最后水落石出之后,这位仁兄羞愧不已,跑到大石的坟前切腹谢罪。
  在正式复仇前,大石内藏助做了最后一件事情,派人一家一家的收回当初的血书盟约。大石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递交的血书,有些未必出于本心,有些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人仅仅是因为面子过不去而签下契约,意志不坚定。于是他给了这些人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最终的结果,130多名签名者中,最后只剩下了60多名。到1703年1月31日正式起事时,只剩下了47名,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穗47义士。
  
  
  
  
  
  公元1703年1月31日凌晨4点,浅野内匠头长矩切腹后的一年零九个月,赤穗47义士攻入戒备森严的吉良府邸。凌晨8点,行动结束,不包括吉良上野介义央在内,吉良家共有家臣14人被杀,足轻2人被杀,受伤者23人,而47义士无人死亡,受伤2人。我们可以看到这套奇袭的模式后面被新撰组原封不动的继承了下去,从服装和后者最著名的池田屋事件都是在山寨人家。
  
  大石内藏助带着吉良义央的首级来到浅野的墓前祭拜,随后向幕府自首。
  
  幕府将军德川纲吉看着这帮人越看越爱,有心放他们一马,而绝大多数的官员也认为这些人为主君报仇忠勇可嘉应该网开一面。因为浅野是自己下令切腹的,将军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所以德川纲吉跑去请皇族开口,好给自己个台阶下。而他拜访的法亲王(日本天皇一般退位以后都会出家再起个好听的法号)认为“为主君报仇确为忠义之事。但是如果现在放过他们,将来他们当中有人做了坏事,就给这次义举增加了瑕疵。所以现在让他们一死,于后世反而留下佳话。”。
  
  
  
  这个基本是混蛋逻辑,不过在德川纲吉同志看来很有道理,这些人死了比活着对我更有用,我不用担心榜样变质破坏风气,还能省粮食。于是他下令47人切腹,和自己的主公浅野长矩一起都葬在了京都的泉岳寺。赤穗浪士的家人15岁以上的全部流放,直到5年后德川家宣即位被赦免。此时原本被囚禁的浅野长广也被赦免,赐禄500石,成为旗本。自此,赤穗47义士名扬天下。
  
  
  一笔糊涂帐
  
  
  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会发现我没有使用片头吉良索要贿赂和侮辱浅野长矩的剧情,这是有原因的。这个问题一细说开来就有点对不住日本人民了,因为这是一笔糊涂帐,几百年了没人说得清楚。
  
  按照电影忠臣藏的观点,是吉良义央身为高级顾问向浅野索要贿赂,乡巴佬浅野不上路,别人都送黄金,他送了两条柴鱼,所以吉良故意在接待天皇使者时故意刁难浅野,教了他错误的礼节。这是在民间被广泛接纳的观点,但基本都是瞎扯。因为查一查历史的话会发现浅野长矩在1683年就干过同样接待使者的活,该是轻车熟路不至于失礼。德川纲吉杀人太快,一不过堂,二无口供,当事人采访的机会是没有的。至于浅野同志嘛,怎么看都象是严重心理障碍外加神经过敏。吉良身为将军顾问,要你点车马费乃是官场惯例,就算你不给,也犯不上拿刀砍人不是。
  
  
  忠臣藏的故事有许多个版本,田村正和版本的只是其中之一。在高仓健主演的47人之刺客里,浅野之所以伤人的动机从头到尾都是个迷,整个故事最大的看点是大石内藏助为人臣子所表现出的那股子忍劲和狠劲,应该说这是比较符合史实的,也比较符合日本人的胃口。这在中国人眼里看来就很纠结了,队伍要先站对嘛!曹操在宛城调戏张绣叔母,张绣不堪其辱半夜攻杀,典韦护驾而死,魏书上也不敢把这段写进去,因为你主子不是个东西嘛。
  
  
  很有趣的一点是,在47义士举事的当晚,吉良家为了保护主人而反抗的十几名家臣也被日本人视为忠臣,而赤穗藩300多名家臣当中,没有参与起事的和后期脱盟的统统被视为是不忠之臣。这里就出现了一种最高原则的价值观模式—为自己主子卖命是至高无上的,至于前者是否有过错是次要的和可以被忽略的。以至于到了后来,47义士的后代都是抢手货,每个蕃都抢着要,月薪过万福利分房;而不忠之臣和他的后代们就很惨了,连路过打酱油的资格都没有,人家不卖。
  
  幕府是这起事件的另一责任方。但是赤穗藩的板子没有打到幕府的身上,他们也认为自己的主公被判切腹是符合常识的,在事情结束之后都抱着切腹谢罪的觉悟全员自首。事件的起因是幕府对另一当事人吉良不作处理,这是说得过去的,因为幕府在“喧哗两成败”的刑法惯例上没有坚持应有的立场。赤穗浪士虽然是造反,但只是半身造反。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更确切的说他们所代表恰恰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你用替天行道这4个字来形容它是不过分的。
  
  
  
  
  我们会发现这里出现了一种水浒模式----二者的核心概念都是忠义,两者的故事模式都是朝廷昏庸,替天行道,而主人公最后的结局都是英雄末路。我们很容易就能通过这样的比较来得出中日社会之间的种种不同。
  
  我们会发现在人的社会属性上,中国和日本没有什么不同。大石内藏助本来是地方大名家里的首席家臣,位高权重,属于典型的中产阶级。他的想法也非常实际,只是想要恢复单位编制,给手下的人一口饭吃而已。最后的复仇是被逼出来的。宋江本是朝廷小吏,虽然广交豪杰,也无非是想出人头地而已,上梁山也是被逼出来的。赤穗浪士本为大名家臣,虽然俸禄微薄但毕竟身为贵族,如果不是幕府撤藩谁也不会选择舍身成仁;而梁山好汉多为朝廷军官,本来过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多因奸人当道而落草为寇。
  
  我们会发现在文化心态上,中国和日本有很多不同。宋江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攻城拔寨,杀人越货;而大石内藏助则必须要以自污的形式掩人耳目秘密行动,即使赤穗浪士的行动实际上得到了整个社会由上到下的同情。梁山好汉是轰轰烈烈的,最后把朝廷打趴下了,被招安也是情理之中的。而赤穗浪士们名为英雄,在面对有过错的幕府时却是极其消极的,即便在复仇成功之后也没有一个人远走高飞,而是集体自首以后切腹,而且日本人一点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水浒多膘捍之气,梁山好汉大碗吃酒快活自在;而忠臣藏把克制隐忍发挥到了及至,赤穗浪士们至死也没有办法脱离自己的人臣之道。
  
  
  皇帝轮流做 明年到我家,这是一件日本人绝对不会想到的事情。他们有着世界上时间最长最为稳定的君主制度---这就是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2战时美军根据在太平洋上与日军作战时的经验认为日本人绝对不会投降,所以决定在进攻日本本土时不遗余力的摧毁日本的国家机器。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上午还在和自己拼刺刀的日本士兵到了中午就放下了武器,所有老百姓都走出了地下的掩体,脸上挂着笑容和美国人打招呼,原因是他们的天皇宣布投降,战争结束了。
  
  LZ从开始打算写这篇文章到真正动笔,期间日本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日本新任经济产业相钵吕吉雄因为把福岛说成是“死城”,两字的口舌之误而不得不辞职谢罪,此时野田新内阁成立才过去了9天。第二件是日本北海道铁道公司社长中岛尚俊自杀谢罪,原因是5月27日,该公司一辆列车出现了事故,36人受伤,6节车厢被烧毁。和某国死气沉沉的现状比起来,我们很自然会去问一个为什么?这也是我希望能够部分回答的问题。
  
  天皇 幕府 大名 武士,这是江户时代典型的上层贵族社会结构。天皇名为天皇,实际不掌握权力,他唯一的任务就是生小孩。幕府将军代行权力,统治全国的260多个大名。大名各自有自己的诸侯国,可以司法行政,还能收税。大名的名下是武士,武士成天啥事不干,只管帮主子砍人打架。在诸多大名中,幕府就是最大的一个,土地最大,军队最强,金钱最多。所以表面上看幕府社会属于中央集权,实际上它更类似于中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幕府对大名多用制衡之术,而不是直接统治。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简单,生产力落后,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地方的大名进京,近的几个月,远的好几年,你倒是想集权,行啊,把路修了先。
  
  大名收租子,武士管砍人,农民种庄稼,幕府天高皇帝远,天皇陛下属于想象中玉皇大帝仙风道骨式的人物,这就是当时47义士们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现状。对他们来说,直接给自己发工资分房子的就是浅野内匠头,受了主人的恩义,为他报仇其实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这里必须要分析清楚,这个仇是怎么报的?
  
  
  
  赤穗的浪人要为自己的主君报仇,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罪魁祸首应该是直接撤消了自己单位编制的幕府将军,因为幕府在这件事情上明显在犯混。主君砍了人(没砍死,按故意伤害罪),切腹谢罪已经绰绰有余了,废藩是很过分的处置,直接导致了几百个家臣从此失去生计。
  
  吉良作为报仇的第一对象在逻辑上是很成问题的,第一浅野伤人的原因不明,到底谁是谁非还说不清呢,第二砍了他你也逃不脱浅野的命运,这不死心眼么?就象2个小孩子打架,家长拉开了以后给了先动手的一个一个耳光,这个小孩不服气了,一定要从另一个小孩身上把这个耳光找回来。他们复仇的对象不是打了自己的大人,而是另一个小孩。这里就带出了一种绝对家长制的权威,而47义士所追求的东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义,而是绝对的等级制度下的平衡感。
  
  
  
  
  
  
  
  
  
  
  
  
  
  
  
  
  
  高仓健版的47人之刺客是拍得最有意思的。当最后赤穗47人冲进吉良家,大石内藏助发现吉良时,先给他行了个礼,然后拔刀。吉良问大石,你不想知道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么?大石的回答简单明了---不想。二话不说,杀死了吉良,割下了他的首级。
  
  
  
  即便是在即将要杀死对方的时候,大石也没有办法脱离自己的人臣之道。吉良是他的上级,见到他必须行礼,而是非问题在这个时候早已经让位于小集团的忠诚,这就是典型的日本特色,你看看武松杀蒋团练的时候有这么客气么。
  
  当你把成万上亿人放在一个狭小的地方时,很自然会发生的事情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会被挤压,你会发现社会和人际关系都高度紧张。好比一个普通的学生寝室,如果你放了20个人进去,那么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律,谁也不想第二天起来发现寝室里有谁穿了一星期不洗的袜子味道。
  
  
  
  这就是日本。
  
  和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的自律已经到了自虐的程度,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高度危机的生活环境。富士康其实就是上世纪60到70年代日本工厂的标准模式,但是日本人受得了,中国人受不了,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可以把日本看成是矗立在大海里的一座蚁巢,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而它之所以能生存下来,第一是严密的劳工分工,第二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由内至外的高度自律。
  
  
  
  
  
  
  劳工分工的文化衍生物就是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但是在日本它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原因就在于它的出现满足了日本人对于危机感的一种反向补偿心理,正人在不安的情绪影响下会去主动寻找熟悉的场景和回归固定的生活秩序一样。
  
  天皇,幕府,大名,武士,农民,商人,社会上下结成了一种极为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你可以说阶级压迫,不过上对下,长对幼都负有沉甸甸的责任。日本侵华的宣传基调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奇怪的长子逻辑,他们用中国小弟落后了,日本大哥有责任给中国安排更好的出路来自欺欺人。大多数日本老百姓都把这种宣传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日本长子和次子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长子有权力决定次子的一切,你要么选择接受,要么离开家里。
  
  
  
  
  
  
  全世界的王朝中只有日本天皇一直没有更换过家族,全世界论资排辈最严重的国家正是日本。日本的学生上了学,要学会应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前辈”的欺压,而日本的妻子们出门必须走在丈夫的身后。
  
  这些东西在中国是不合理的,而在日本是合理的。当整个社会都自觉的按照明确的法律和习俗在运作时,人民也有有了心理安全感的基石。中国和日本的差别在于,中国是常常的有法不依,法律是给失败者和傻子制定的。而日本则是靠全民性的自觉来保证法律和习俗的运作,被社会所排斥的人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
  
  我们做个简单的比较
  
  
  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总是彬彬有礼的,有时候到了拘谨的程度。而日本女性上街总是要化妆的。日本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句开场白是“对不起,我的孩子给您添麻烦了”,而日本的公司职员在经营不善的时候会主动提出削减工资。
  
  
  中国人总是大大咧咧的,大街上你总能看到人字拖和大裤衩的。中国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经常能听见的开场白是“我的孩子你们是怎么教的?”,而中国的公司职员在经营不善的时候会闷声发大财然后准备往别的公司投简历。
  
  为什么中国的官员犯事,换个地方可以照样接着干?为什么动不动你就看见日本官员谢罪自杀?因为你所看到的后者是一种生死攸关的责任感锤炼下所形成的民族性格。
  
  
  
  对中国而言,我们习惯用粗线条的道德说教来维持社会秩序,这是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哪里遭灾了,没吃的了,跑出去逃荒,要要饭,也能活得下来。娃生多了,耕地少了,那就闯关东,走西口,也是条活路。
  
  对中国来说,我们地大物博,我们人口众多;我们资源丰富,我们幅员辽阔。我们永远都不会去真正重视原则,因为我们总能找到原则之外的退路和捷径。中国人永远是心思活泛的,圆滑世故是最高的处世哲学,我们永远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太多富余的生活空间,培养出了营营苟苟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国民性格。
  
  你说日本?不好意思,东边是海,西边也是海。
  
  四面都是海,地震天天见,这就是日本。日本没有地理上的缓冲带,一旦发生灾害,要么死抗,要么抗到死。朝不保夕的环境养育出了一群二元价值观的死心眼,这帮家伙一旦地震了拿上救生包就会往学校跑,因为他们的死心眼政府告诉他们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同学,在中国这是要死人的,别以为死心眼到哪都好使。
  
  一个被高度的危机感维系下的全民高度自律的社会,这就是日本。
  
  古代日本农村有一个制度叫村八分,“冠、婚、丧、盖房、火灾、疾病、水灾、旅行、生育、忌辰”10件日常事务中,如果有人不能做到其中的8件,全村人都会与之断交。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你一旦被村八分了连打酱油都没人卖你,想跑都没地方去,去哪,跳海?
  
  
  
  这就是为什么赤穗浪士不能反幕府,这就是为什么大石为什么不能成为宋江。很简单,因为对于赤穗义士来说,没有一座梁山给他们上,他们没有办法在这个制度外独立生活。所以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是在强化既有的秩序而是不反抗它。他们只能被称之为义士,既不是侠客,也不是英雄。
  
  本篇完
  谢谢几位的捧场。这帖子我尽量不太监,不过可能要几天更新一次,因为白天都有事。我也不想拿一些很粗糙的东西来滥竽充数,写完了还会修剪一下。
  
  
  第二篇 裂口女
  
  
  
  
  
  日本静岗的某所小学里,三个女生正讨论着最近流行的学校怪谈。一个头发很长,个子很高,戴着白色面罩,穿着全身大衣的女人最近经常在学校附近的小公园里出没。听说很多个小孩都被她抓走了。这个女人会拦住路过的小孩,然后问他一个问题---“我美吗?”如果回答“你很美”,她就会拉下自己的面罩,“这样还美吗?”。如果小孩回答很美,就会被带走。如果回答不美,就会被当场吃掉。
  
  三个胆子大的小男生为了图刺激,在放学后来到了小公园寻找传说..地震拉!日本真的是天天震啊,同学们我不骗你们。
  
  
  
  
  天涯不能修改自己的文章真是很头痛的问题 多字少字了也不能改
  
  请问如果我要修改自己的帖子怎么办,另外大家能看得见图片么?
  
  
  紧接着,三个小孩中的文也就被这个手持剪刀的奇怪女人抓走了。
  
  第二天上学时,细心的山下老师发现了自己的学生美佳脸上戴了一副传说酷似裂口女的口罩,美佳因此还被同学们奚落。在放学送学生回家的时候,山下老师发现美佳不愿意回家,仔细一问,原来美佳的妈妈打了她。
  
  还是题外话,日本的学生在上学时,老师是要在门口迎接的。放学也一样,必须把学生送到家长手里才算完。
  
  
  
  
  
  
  [IMG][/IMG]
  
  每当看到这里,LZ的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怪蜀黍的柔情,美佳,蜀黍疼你,不要你妈了。
  
  委屈的美佳对老师说----“我恨我的妈妈”。不知道这句话哪里刺激到了山下老师,山下对美佳发起了火,美佳跑开了,结果被一个奇怪的女人抓了个正着,山下老师一看脚就软了,因为这女人正是传说中的裂口女。
  
  
  [IMG][/IMG]
  裂口女当着山下老师的面带走了美佳。山下老师回家后做了噩梦,我们才发现她原来也有一段心病。和丈夫离婚以后,女儿小爱当着母亲的面,说不喜欢妈妈,山下一时情绪失控打了女儿,最后女儿被判给了父亲,所以山下老师才会对美佳神经过敏。
  
  第二天上学时,同校的男老师松崎找到了山下,把一张老照片交给山下辨认。山下很容易就认出了这就是犯人,但是这个结论反而让松崎格外紧张。他和山下开车赶到了另一个据说亲眼见过裂口女的学生正敏家里,不想却亲眼目睹了裂口女的另一次作案。
  
  松崎和山下联手杀死了裂口女,但他们发现杀死的却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吉田和子。两人找到了吉田和子的家,山下却无法面对和子的2个未成年的女儿。
  
  
  
  这时松崎向山下道出了原委,他当时交给山下看的照片,正是自己30年前的妈妈妙子。
  
  
  
  
  
  
  
  松崎从小就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单亲家庭,精神失常的母亲妙子对自己和自己的2个哥哥姐姐都相当粗暴。最终在一次冲突中,松崎用刀子割伤了母亲的脸,并杀死了母亲。看着血淋淋的母亲,松崎感到害怕,于是在母亲的脸上蒙上了面罩,给母亲穿上了大衣,就此离家出走。
  在此之后,裂口女的传说开始出现,松崎开始听见一些奇怪的声音,象是母亲在对他说,“杀了我吧”。
  
  松崎把这笔良心债背了三十年,他认为自己母亲的灵魂附在了这些人的身上,而一切都是自己造的孽。仿佛是为他的这句话注脚,紧接着山下的另一名学生夏树也被裂口女劫持了,而当时在场的人就只有夏树和她的母亲。
  
  最终被裂口女劫持的三人当中,小男孩文太被杀死,夏树被剪刀破相,唯一幸存的就只有美佳。美佳的妈妈和2个老师都心急如焚,四处寻找线索,最终正敏和班上的同学告诉他们,裂口女住在山上一个红色屋顶的大房子里。
  
  
  
  
  
  
  
  (啊 我最最可爱的小美佳啊,不要被破相啊)
  
  
  当松崎走进自己当年的屋子时,他的脑海里又响起了母亲的声音。两人救出了美佳,但松崎却被突然出现的裂口女刺伤,割断了脚筋。山下和松崎又一次杀死了裂口女,但她却又一次奇迹般的复活了。直到松崎割下了裂口女的头颅时,一切才暂时结束了。但我们会发现,这个头颅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场的美佳母亲。
  
  松崎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拖住了裂口女,山下终于带走了美佳。
  
  山下在救出了美佳之后,决定向自己的女儿小爱道歉。当观众都以为一切即将以大团原的结局结束时,山下老师却对着自己的女儿举起了剪刀…
  
  
  
  
  故事的部分帖完 点评的部分LZ要吃个饭
  抱歉,今天晚上喝多了,只能明天补完了。
  另外我想问个问题,我上传的图片大家都能看到么?
  
  
  以下是回答楼上同学的问题
  -------------------------------------------------
  浅野虽说是个乡下大名,但久居江户也算是见过世面的,总会知道在幕府中出刀伤人会有什么后果,所以这件事一定是别有内情。幕府撤藩从家康时代就开始了,当年全盛时期的福岛家也不敢对抗幕府的决定,何况仅有三百武士的浅野家?可以说大石是作出了明智的决定,而由于他的明智和坚忍,才使浅野家得到复兴,四十七人的事迹在日本代代相传。
  ----------------------------------
  关于浅野伤人的真正动机
  
  德川幕府到了纲吉的时候,经济基本上就是一笔烂帐了。德川纲吉花钱没数,为了要钱想了很多烂招,比如改铸货币,还有给京都的狗修房子然后要大名捐钱。
  
  不过虽然经济上入不敷出,天皇使者的排场是一点不降的。浅野的接待预算是700两,但是由于德川纲吉改铸货币,通货膨胀,这点钱是不够的。接待使者确实是个烫手的山芋,所以将军家不干,找个冤大头来干。
  
  浅野的预算本来就有问题,加上吉良官职比他高,生性又傲慢,2人发生冲突是可以想象的。不过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天知道。
  LZ回来了 继续
  
  
  
  裂口女这部电影,如果你要把它当成是恐怖片看,很多地方你都是看不懂的。你会搞不懂为什么裂口女要用这么离奇的方式杀人,绑架小孩也就算了,绑回家以后女的脸上留个记号放走,男的杀了弃尸,脑壳有包呢你,你就不怕警察抓?
  
  你也会搞不懂为什么怎么到了最后,本该是阳光明媚的大团圆结局,怎么女主角又变成了裂口女?
  。
  我们能够接受恶灵害人主人公奋勇抗争的故事----鬼娃娃花子
  我们也能够接受善良女性被迫害以后化身恶鬼复仇的故事---午夜凶铃
  
  不过好象怎么都不对。
  
  楼上有同学说得对,这确实是一部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其实恐怖电影大都是超现实主义题材的,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不讲逻辑,一个要讲逻辑。
  
  白石晃士的这部电影带有极强的象征主义色彩,女反派撕裂的嘴角,不断的死而复生都是银幕冲击力十足的画面,然而你只需要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很多情节都是另有所指的。举个例子,裂口女妙子是男一号的母亲,她住的山叫“子迎山”;她所在的房子极其破落,屋顶却是极其鲜艳的红色;在电影里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裂口女住的地方,但所有的大人都好象看不见,即便是身边的孩子已经成为了裂口女的牺牲品,他们也保持着惊人的麻木和乐观。
  
  
  
  裂口女很难被看成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因果报应,道德说教这样的传统手法在电影中都是失效的。它更象是一部家庭伦理片,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是围绕着母子关系展开的。然而它所展现的伦理你却根本看不懂,松崎从逃避自己精神失常的母亲到最后不断的杀死自己的母亲,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复活,直到最后女一号自己变成裂口女,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混乱暧昧的怪圈当中,完了要连续看上一个月的新闻联播才脑补得回来。
  
  除非,这些都不是导演想说的东西。
  
  中国人所习惯的审美方式,是建立在道德评判的基础上的。我们会在每一个故事中去寻找一个道德支点,然后才会有情绪的积累,高潮和释放。鲁达与武松行侠报仇的段落很痛快,那是因为作者是以我们熟悉的因果报应的形式来铺垫情节的。
  
  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介入到裂口女的故事时,你只会感到无助和彷徨,因为在整个故事中你找不到一个牢固的道德支点来建立我们的安全感。
  
  
  
  
  裂口女松崎妙子是恶人吗?她只是一个单亲家庭的不幸母亲,3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压垮了她的心理底线。妙子无数次的毒打自己的儿子,过后又无数次的后悔。当她哭泣着把刀递到亲生儿子手里,让儿子杀死自己时,我没有办法对这个女人产生任何道德上的优越感,有的只是深深的同情。
  
  
  那么谁是恶人?松崎吗?我们真的可以用唯道德论来评价一个在破裂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吗?
  
  裂口女到底要干什么?她不断的绑架孩子,杀死男孩,给女孩破相,目的何在?
  如果这是一个复仇故事的话,她为什么不直接向杀死自己的儿子复仇,相反的,却一直叫松崎杀死自己?
  
  
  
  
  
  
  
  
  吃饭去了 晚上见
  
  这里补几个镜头
  
  
  
  
  
  
  
  
  
  
  
  这是结尾山下变身的镜头。LZ把这个镜头来回看了三遍发现个很严重的问题
  
  喂喂喂 脚多马得 你哪冒出来的剪刀?你以为在上综艺大观呢你?
  
  
  在电影里你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导演就不想把话说清楚。
  
  我们只能回到裂口女传说的起源,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日本。
  
  
  
  日本的经济在二战后起飞,50到70年代是它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到了70年代时,日本已经不再是廉价制造的代名词,它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开始进入西方市场,这是让日本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钱包鼓了,气就粗了,当时的日本人普遍自我感觉良好,和老美站一起都要高出一头来。
  
  “大和魂”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集体意志,服从精神,终身雇佣制,年功制,企业工会都使得日本在当时独领风骚。当时的日本全国上下都以一种高度自虐的心态玩了命的工作,下班后基本上就没有回家的,还有的直接就是以公司为家,反正家里还没有公司舒服,还把交通费给省了。
  
  经常可以看见的情况是晚上11点了,马路边上的拉面摊还坐着一排人,过去一看全是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也算日本一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方向感,认为日本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种自我膨胀同日本人自虐性的国民性格结合产生了可怕的结果,日本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二流的工业国家变成西方第二大经济强国。
  
  
  
  当然,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玩命总是会把自己玩进去的。日本人狠狠的教育了西方什么才叫工作狂,也给我们上了过劳死的第一课。现在社会第一桩过劳死就出现在1969年的日本,据说是个送报纸的;而日本至今仍然保持着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记录-------过劳死的首相小渊惠三。
  
  
  从60到70年代,日本的GDP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到了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进入转折期,增长率下降到5%。1979年,第二次世界性石油危机出现,日本深受其害,后来不得不去发展核工业;而1980年,全球经济危机出现,有30%的日本工厂都无法开工,无数企业倒闭,日本社会失业和自杀率屡创新高,日本人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
  
  
  
  正是在1979年,裂口女的传说开始出现。1979年到1980年是裂口女传说闹得最厉害的一年,闹得最凶的时候学校停课,警察不得不上街巡逻。人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生活细节加入到裂口女的故事当中,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遇到裂口女怎么办?
  
  第一 在她问你 “我美吗”的时候,回答“普普通通”,趁她迷惑的时候赶紧逃走。
  
  第二 传说裂口女喜欢椰子糖。把糖给她,趁她高兴的时候走开。
  
  第三 随身带上发腊
  
  第四 对她说“我是田中的朋友”。
  
  这些细节无疑都来自于生活。而我们从这些原始而不加修饰的材料中可以看见裂口女传说的真实面目,它是当时日本社会某种情绪的集合,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当时日本民众的心理诉求。
  
  那么它到底是个啥?
  
  
  
  
  
  当你给一根弹簧施加压力时,你一定会受到同样方向的一个反作用力。裂口女就是这样一个反向的心理意象,它是压力的一种自动释放,是当时的日本社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自律法则崩溃之后的结果。裂口女妙子表面上看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绝色女子,只有当你摘下她的口罩时,才会看见她所受到的伤害。它是一个赤裸裸血淋淋的心理隐喻,她所真正象征的,正是当时那个饱受经济危机折磨,进退失据的日本。
  
  
  
  
  裂口女的电影主题是家庭伦理的崩溃。在妙子的身上,不仅仅有着当代日本的隐喻,还有着当代日本女性的隐喻。
  
  松崎妙子,现代都市妖怪,女一号反派。然而很奇怪的是导演是用一种很生硬的手段把她硬塞入电影叙事当中的,既没有交代她的背景,也没有交代她的去向。妙子一出场就是一个4口之家的母亲,我们看不到父亲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妙子要毒打自己的三个孩子。
  
  紧接着在儿子松崎的叙事中,我们会看到2个孩子奇怪的失踪了,最终妙子自己也失踪了。即使是到了故事的最后,我们还是无法知道妙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唯一能够得到的结论,是看起来导演白石晃士对整部电影叙事的连贯性毫不关心。
  
  只有在象征主义的框架里,这一切才能够说得通。
  
  妙子之所以一开场就是那个样子,是因为在当时经济危机冲击之下的日本就是那个样子。妙子的生活处境是当时许多日本人真实生活现状的反映,他们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妙子变成裂口女,是当时日本人困惑心态的写实化,你可以把电影看成是是一种道德告诫,或者是压力的宣泄,统统无伤大雅。
  
  
  
  山下老师 吉田和子 美佳和夏树的妈妈----这几位在电影中出现并被裂口女附身的女性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吉田和子有2个女儿,作为全职妈妈她肩上有照顾家庭的沉重义务;而美佳和夏树的妈妈都是单身母亲,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美佳的母亲还因此情绪失控对自己的女儿动了手。女一号山下老师则因为刚刚离婚,又失去了小女儿的监护权,众叛亲离的处境其实和妙子人生的最后阶段是相通的。
  
  
  
  为什么包括女一号山下在内,美佳和夏树的母亲和吉田和子这4个人都变成了裂口女?因为这4个人的社会角色和妙子产生了重叠,并最终和后者产生共鸣,同化。裂口女把抓到的男孩杀死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而把抓来的女孩脸上划上同样的伤疤,并把她们放走,是出于同化同类的需要。裂口女所真正寻求的东西,既不是亲情,也不是复仇,而是自己痛苦的终结。
  
  
  随着山下老师变身为裂口女,整个故事也就成为了一个悲剧的ouroboros之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无疑是一种悲观的世界观,但它却是一种最能被日本人接受的观点,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国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自然灾害的ouroboros之环。他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痛并生活着。
  
  本篇完
  
  
  这里说些题外话,希望能帮助大家多了解一点普通日本人
  
  我喜欢看相棒,这是部刑侦剧。里面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
  
  一个妻子发现丈夫在外面有情人,她没有告诉丈夫,而是选择私下给丈夫的情人金钱,以结束她们的关系。妻子在一次和情人的见面中失手杀死了对方,惊慌之下逃离了犯罪现场。然而这位妻子最终又回到了犯罪现场,原因是丈夫的情人没有化妆就出门了,她觉得这样很失礼,一旦警察发现死者和丈夫的情人关系,丈夫会没有面子。所以她用自己的随身化妆盒给死者花了妆,这却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被捕。
  
  这种故事情节中国人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没有到过日本的人很难去想象日本人的这种高度自律的心态。刚刚结束不久的大学生运动会上,中日两国观众同坐一边的观众台,比赛结束后中国的观众席一片狼藉,而日本的观众席干干净净,这里我并不是要拿素质来说事,而只是简单的指出这是2种不同文化心态的产物。
  
  
  
  日本的伦理观是建立在耻辱感基础上的,每一个日本人在出门时都会觉得身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每一双眼睛代表了一种礼仪规范。这当然是一种自虐性的国民心态,不过日本人已经把它进化到了吃饭喝水一样的平常。如果一个日本人上街不鞠几次躬,估计他自己都会觉得今天什么地方不对劲。这种心态有时候扭曲到了什么程度,有时候日本的家庭里男人会出来倒垃圾(一般来说属于丢脸的事),因为太太早上起晚了来不及化妆。
  
  一个高度自律的社会无疑是秩序井然的,但同时也是极度压抑的。正因为如此你才会在日本看到两种互为悖论的文化现象----极端的生存压力,工作狂,过劳死;以及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娱乐文化,情色,游戏,电影,电视。
  
  谢谢几位捧场
  
  在这里回楼上同学的意见
  ----------------------------------
  希望LZ下面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悬疑者X的献身),(必死鸟剑刺),(楢山节考)还有讲的一个瞎子武士杀掉一个黑帮的那个,忘记了,叫什么的,都比较经典
  -----------------------------
  楢山节考本来还真在我的名单里 不过悲情的电影不要一次写太多 往后拖拖吧
  松子也是 必死鸟剑刺其实不怎么好写 另外你说的那个瞎子电影应该是座头市
  ,日本在60年代拍了很多部,后来北野武重拍过。
  裂口女其实属于日本都市传说,白石晃士的这部电影只采用了其中一部分的题材。如果看漫画的话,会有更多的感受。
  
  家庭伦理关系当然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立足点,不过光从单亲家庭的角度出发的话,很多情节都是要出问题的。山下其实不能算单身母亲,因为女儿没有和她在一起生活。夏树的父亲没有在电影中明确交代,我也只是猜测她是单亲家庭。受害者之一的吉田和子是明确交代有丈夫的。
  
  不死剑鸟刺本来不在我的名单范围,不过如果感兴趣的人多的话,我就试着写写吧。
  
  你们说得好象吃饭喝水一样 我要看电影还要截图还要构思还要上班还要做饭
  
  写一篇死很多脑细胞的好不好T_T
  
  LZ现在在看必死剑鸟刺 因为有同学提出点播的要求
  ---------------------
  村八分不是做不到其中8件事,村八分的意思是被全村孤立,因为农村社会需要各家互助才能生存,特别是楼上列举的婚丧嫁娶人生8件事。
  -----------------------
  
  我记得有部电影叫砂之器,里面就有村八分的情节。因为被村八分,所以妻子得病了也没人敢医治,丈夫愤怒之下放火烧了村子,杀了全村的人。
  
  在“冠、婚、丧、盖房、火灾、疾病、水灾、旅行、生育、忌辰”10件事中,八分以后剩下的2件事是婚礼和葬礼,除了这2件事 ,基本是被外界隔绝的。
  
  谢谢指正 这里确实是我粗枝大叶了,您的观点要更准确一些。
  
  十一这几天楼主P事很多,不一定能及时更新 请大家谅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