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今后几年房价的走势

  人民币最近走出了单边贬值的走势,降准的负面影响显现出来。超发了天量的货币,人民币本就有长期贬值的压力,降准彻底改变了市场预期,而一旦激发这种预期,市场形成统一认识,贬值将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不认为这一次贬值是央行主动为之,由于我们同时是进口大国,主要能源,原材料都依赖进口,人民币贬值对我们来讲,利弊参半,过度贬值,将不可避免的引起国内通胀加剧,同时极大的影响人民币的国际信用。而过去一年为了维持人民币升值趋势,央行必须不停的在市场上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这种强势人民币毫无疑问是有利于美国国内通胀的,支持美元进一步加息走强。所以,与其说是央行主导了人民币贬值,不如说是降准后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央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为保留手中的美元,放弃了抵抗,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也说明中美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上已不再同步,既然老美断了我们的顺差,那也没必要同步帮着老美了。但是,老美也吃定了我们不敢让人民币过度贬值,如果这种贬值趋势继续加剧,将引发资本外流的洪流,将使外资进入中国止步不前,将引发国内恶性通胀,央行肯定会出手干预的,而干预的手段无外乎消耗外储买入人民币与加息,而这些手段,我们其实都已经力不从心了。逆周期降准放水,其结果就是首尾难顾,这边放水,那边就会换美元流出,这些新放的水最终会消耗完外储,其实对实体经济一点帮助也没有。现在作的应该是让垃圾债务出清,让社会资源自行最优化配置,而不是放水苟延残喘,不能在犹豫了。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是不能一直做的,做多了,市场总会报复的。
  评论 乌密督:形势确实变得复杂了。降准不可避免的增大了货币系数,17%的存款准备金率,其理论最大货币系数可以到5.88,基础货币是30万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已经到达极限,即175万亿。如存款准备金率降到15%,理论货币系数可以达到6.67,如维持30万亿的基础货币不变,理论社融规模可以放大到200万亿。但是今年在外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央行MLF一直在扩容,PSL今年上半年已突破5000亿,所以今年的基础货币肯定是在增加的。最近中央货币政策委员会已经修改了措辞,流动性由合理稳定改为合理宽裕,这是一个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信号。看来在贸易战的阴影下,国内债券市场融资停滞的影响下,尤其5月份社融大幅下降了30%,决策层宽松派占了主流。最近汇率的大幅贬值,是市场真实的情绪反应,央行在这个贬值过程中,并未出手抵抗。我不认同央行主动贬值的说法,要知道为了应对上一轮贬值,央行花一万亿美金的外储,叠加一年的顺差和外债增加,央行把汇率从6.95拉回6.26,总计至少有2万亿美金流出国内,这么大的代价,轻松几个月又贬回6.62,央行这不是胡折腾吗。只能说是央行根本无力再消耗外储抵抗或者是有限纵容了贬值以减轻经济下滑的压力,同时减轻在资本外流的大趋势下外储流失的压力。但放任或主动贬值无异于玩火,其负面影响很快就会表现出来。前面说过,由于巨大的进口量,现在的进口量增加值已经大于出口量,人民币贬值对经济并无太大益处,而其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及恐慌性换汇,是国内经济根本无法承受的。玩火者必自焚。降准必然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必然会加息。目前央行放弃抵抗汇率贬值的唯一可以解释的缘由,只能是在中美利差不在,资本流出压力进一步加大,加息已迫在眉睫前的一次压力释放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