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更新得多是因为废话多
  哈.....
  所以题目才叫杂七杂八
  我这个人一贯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兴致起来了说个没完
  
  想说的都是关于历史的一些事
  也许因为我觉得教科书的历史实在误人
  比如黄巢,甚至李自成
  然后就是宋朝积弱积贫,明朝昏天黑地
  教得学生都以成吉思汗为骄傲,,,,
  导致很多对历史兴趣不大的朋友都对一些朝代一些人有误会
  ...
  最后,本人最痛恨诋毁中国文化的人
  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柏杨老先生的理论
  我自己也有一段时间被老人家忽悠了
  什么中国人喜欢内斗,不团结
  中国人爱说大话,不认错,势利眼,没有包容心.......
  然后就是狼图腾横空出世,说中国人的文化就是软弱
  我们是羊,草原上的那群人才是狼
  再就是说中国汉奸多
  接下来就是中医无用论,
  .....五花八门,林林种种
  看得人真是火冒三丈
  没错,我们国家现在是不发达,,甚至应该说刚刚温饱
  离小康都还有距离,但这不是祖先的错,更不是文化的错
  做不肖子孙还不够,还要找理由怪传统文化来开脱?
  骂死人不需要成本,于是就可以尽情的骂?
  还好我看到一篇文章
  把这些谬论批到臭,心情终于好些了
  
  我承认
  我的确是个喜欢重温历史,重温过去的辉煌的人
  但我可以明确一点
  这样做不是为了自我欺骗,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里
  而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
  我们要对得起这曾经无上的光荣
  
  一千年前的宋朝,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希望一百年后的中国,能重建往日的辉煌.
  
  
  
  
  
  
  小令说得对,喜欢历史的人很难不爱国
  
  换个新鲜的角度看,其实中国人都爱国
  包括那些拿美分写字的
  虽然说了些正常人听着就恶心的话
  但是客观上
  也解决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爱国不分贵贱
  不是拿着低保又拿美金就行
  .....
  回正题,说最后一个清陵
  
  最后的皇陵和皇帝
  大凡一个王朝到了最后总有个不像样的亡国之君
  凡事也总有例外,明朝有一个,清朝也有一个
  都是有心无力的君王
  
  光绪的生前事
  光绪不是皇子,能够入主为皇,也是出于慈禧的私心
  认为小孩子好掌握
  皇帝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
  想干嘛就干嘛,想玩什么玩什么
  
  五岁的时候,光绪开始读书,
  他的老师是翁同龢
  皇帝的读书可是没有寒暑假的,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休息
  然而光绪“自腊月二十八日至新正初五日,
  每日皆到书房读书写字照旧”。
  即便是自己的生日光绪也是
  “到书斋朗诵书史,作字一叶,未尝间断”。
  
  十五岁的光绪写下这样的文章
  "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
  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
  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
  即民所不能致者,亦竭诚尽敬以致之。 "
  
  心有了,还要有力才行
  只有等了,等亲政
  等到了亲政了,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乘机出兵,引发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皇帝极力主战,
  而以慈禧为首的“乞和派”寄希望于列强调节,
  以致延误战机,处处被动,造成大败。
  战前日本对中国还有一些敬畏,
  而这种敬畏感在甲午战争后荡然无存。
  
  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摆在他面前时,光绪坚决反对,
  "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其时是决心要和日本一战到底的 于是拒绝用宝,
  恳请慈禧再行定夺。而慈禧在定下乞和基调后,称病不出。
  面对乞和派的咄咄进逼,光绪不得已签下后,
  在自己的老师面前,失声痛哭。
  
  1898年,光绪发布“明定国是诏”,开始变法。
  而变法内容,每一条,每一字都触动着封建既得利益。
  诏书颁布后各种攻击雨点般的袭来,
  顽固派大骂康有为“僭越妄为,非杀头不可”,
  攻击保国会“保中国不保大清”,“名为保国,势必乱国”。
  只有光绪帝认为,“会能保国,岂不大善,何可查究耶?””,
  所以保国会虽然连遭劾奏,但未被查禁。
  
  还能怎样呢,作为一个既得利益的满族皇帝,
  能做到如此,已经很好了
  一次廷议,讨论颁布宪法,设立议会。
  大学士孙家鼐对光绪说:
  “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矣!”
  光绪回答:“朕但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虽无权何碍!”
  康有为当即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非尧舜之大圣,真有公天下之心者,安得有此哉!”
  从此成为一名坚定的立宪保皇党人。
  
  这句话到今天听起来仍会让很多人感到震撼,
  在中国社会漫长皇权制度下,
  在君权神授的历史观念中没有任何的帝王能说出这样的话。
  
  光绪帝出身帝王之家,四岁即皇帝位,
  是封建 “体制内”的最大受益者,
  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保护封建皇权。
  然而他却站出来对抗和颠覆2000年来的封建专制,
  了不起的勇气  
    
  维新变法的103天中,光绪共发上谕180条。
  平均每天颁发1.7条,最多一天颁发11条谕旨。    
  他在和时间赛跑,他知道皇太后在变法的第四天,
  已经任命荣禄掌管北洋军权。
  他更知道,自己年轻可以等待,但中国已经不能再等待了!
  菜市口“戊戌六君子”的英勇就义,
  宣示着“体制内”的改良的彻底失败。  
  也意味着满清亡天下已成定局
  
  珍妃死了,光绪不但保不了国家
  甚至保护不了自己爱的女人
  光绪也死了,老巫婆在自己死掉之前干掉了他
  这样一个皇帝,活着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死了不能与自己爱的女人同葬
  他生前都不待见的隆裕在幽深的地宫里陪着他
  ...........................................
  
  身后事
  
  崇陵是光绪死后才开始修建的,
  到清朝完蛋了也没建成,
  后由大臣梁鼎芬向逊清遗老捐集款项继续修建,
  加上民国的资助,才得以完成。
  
  崇陵地宫虽规制并不宏大,
  但工料之精、耗银之多也是相当可观的。
  墓道有四重石门,每重门由两扇整雕的清白玉石合成。
  上面有菩萨浮雕一尊,菩萨头带佛冠,
  身披袈裟,足登莲花座,
  善心善面地恭身挺立在石门上,护门念经。
  
  地宫内床为青石雕成的须弥座,
  上面左右并排停放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
  棺椁四周镌刻有藏文和梵文经咒。
  隆裕后棺盖顶有一幅精美的石雕线刻画。
  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生动,刀法精细,线条镀金。
  
  皇帝虽然是最后一个了,陪葬还是有的,虽然没那么多
  说来隆裕的陪葬倒是还多过光绪
  就是这样的陵寝也逃不脱被盗的厄运
  
  1938年崇陵被盗了,据说盗墓贼就是曾经参与营建陵寝的人
  当时,盗墓者挖洞进入地宫,
  用斧头将光绪棺椁的正面凿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
  将光绪的遗体从棺内拖出,放在一边,
  盗墓贼盗走了棺内的随葬品。
  同时,还将隆裕皇后的棺椁毁坏,
  打开棺盖,盗走了棺内宝物。
  地宫内随葬物品被洗劫一空。
  
  后来清理地宫的人进来的时候,
  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副景象
  光绪的尸体落在了棺床上,鞋子没有了,
  只是死者身上穿的一件龙纹图案的衣服还看得比较清楚,
  贴身穿的衣服因烂得不成样子,不好辨认。
  
  光绪的尸体是趴着的(可能是盗墓者翻的),
  头上没有冠,随身佩带的装饰品几乎全部盗空,
  只是在光绪左手内还握有一件翡翠套环和一个莲花玉石。
  在光绪的身下垫有六公分厚的檀香木(似锯末),
  檀香木料下有4公分厚的青灰色的粉面,可能是一种香料。
  
  盗贼未发现光绪皇帝的棺椁底下的“金井”,
  后世考古工作者从中掘出珍珠、
  翡翠、玉石、子母铁球等珍贵文物二百多件。
  
  最后一位皇帝的生前死后,
  都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痛苦
  
  
  
  

崇陵

  光绪的头发作证,一百年前的谋杀案
  
  真相终会浮出水面,
  不过这一次,花了一百年
  
  1980年4月,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对雍正的泰陵进行发掘,后因故停止。
  (原因前面说泰陵的时候写过了)
  同年6月,对光绪的崇陵地宫进行保护性清理。
  在清理时发现,光绪的左手上还有一对翠环。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的盗墓者对皇家的丧葬制度并不太了解,
  他们不知道金井里还放有大量镇墓之宝。
  
  所谓金井,就是皇陵的“点穴”之地,
  在皇帝棺椁正中央的下方,墓主人在生前或入葬前,
  往往将一些珍宝放入井内,以求驱邪镇墓。
  因此崇陵虽然被盗,
  但金井里20多件珍宝竟丝毫未损地全部保存下来。
  
  其中的子母铁球,摇动时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
  另有一个银怀表,那上面的文字数码依然清晰可见。
  这次清理崇陵地宫,发现光绪皇帝的尸身虽然已经没有肌肉,
  但骨骼各关节还都连接完好,
  一米六四的身躯,(生前估计还能高点)没有刀剁斧砍的痕迹。
  
  据说,那次清理崇陵地宫时,
  确曾对光绪的头发和尸骨进行了化验,
  但当时条件很有限,检测化验是在县城医院及防疫站进行的,
  没有查出什么结果,也没有留下什么化验单据。
  因此,1980年清理崇陵地宫,没有发现光绪中毒的迹象。
  
  崇陵地宫清理完毕后,
  光绪的尸骨装进一个塑料袋,
  经过一番包装,放入一个特制的楠木箱内,
  重新安葬在原来的棺椁里,并将棺椁封闭。
  光绪的头发、衣物晾晒后,分别包装,
  存放在西陵文物管理处的文物库房内保管。
  还有几块光绪的遗骨,也留存在外,保存在文物库房内。
  
  其中有光绪的头发2缕,
  肩胛骨、环椎骨、脊椎骨、肋骨等7块遗骨,以及5件已经残破的衣物。
  光绪的衣物已经腐烂残破,
  如何保证这些残存衣物确是光绪入殓时原本穿的,
  在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化验时,
  光绪皇帝的《万年吉祥账》起到了独特的凭证作用。
  在这个账簿档案上,
  详细记载着“大行皇帝升遐戴去”的具体物件,
  也就是光绪皇帝入殓时穿戴的衣物,
  有如下几件:
  “天鹅绒冠一顶,穿黄缂丝棉金龙袍、
  石青缂丝棉金龙褂、月白春绸面白纺丝里小棉袄、
  月白春绸棉裤、月白春绸中衣带、月白春绸套裤白纺丝棉袜。”
  
  档案中对光绪身上穿戴的这些衣物的具体记载,是最好的凭据。
  在对光绪残存衣物进行整理化验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根据档案所载,与实物一一核对,
  确保了所检测化验的衣物确是光绪所穿戴的。
  
  现在这次对光绪尸骨遗物的检测鉴定,
  除了清史专家,还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的专家等,
  专项课题组历时5年,严格按照法医工作规范,
  使用精密的科学仪器,充分利用中子活化实验、X射线荧光分析、
  原子荧光光度分析、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分析法等现代科技检测方法,
  对光绪的头发、遗骨、衣物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等
  进行了反复检验和缜密研究,
  发现光绪的头发、遗骨以及衣物上均有浓烈的砷毒素(砒霜),
  其砷含量要比常人高2000多倍。
  
  通过模拟试验和多维论证,
  专家推断,光绪胃腹部衣物上的砷,
  是光绪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
  而其衣领部位以及头发上的大量砷,
  则由其含毒尸体腐败后溢流侵蚀所致。
  百年疑案,尘埃落定,
  最终得出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罪证,光绪的发辫残留二节,一节编有十花,一节编有三花。

  补发几张片片,貌似有叉烧包
  
  

光绪和隆裕的棺椁

  关于清陵,就只说到这里了
  其实我也不喜欢清代,甚至包括这个时期技术很好的文物
  因为审美观的问题,所以难以认同
  
  但是关于几个皇帝,我还是愿意说说的
  在我看来是有值得说的地方
  一个是雍正,他的反贪,值得好好看看,以史为鉴
  一个是光绪,他对国家的感情,也值得认真感受下
  
  大家都知道慈禧满人说"保大清不保中国""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可是否又知道光绪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虽然光绪最终没作出什么挽救国家的事来,
  也谈不上什么大贡献
  但作为一个满族人,他也把自己当作了中国人
  现在铺天盖地的辫子戏,百家讲坛的奇谈怪论
  (诸如说乾隆是大诗人这种屁话)
  让大家对满清充满了厌恶,连带着旗袍也不受待见了
  某个老匹夫说的话我也想上去抽他
  ......
  静下来想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民族对立是分裂的基础
  每个民族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
  有慈禧,也有光绪,也有老舍这样可敬的读书人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只有这样我才可能静下来看清朝的史书
  虽然,曾经一页也不想看
  -----------
  
  
  
  
  龙七对,重新上的看见了吧?
  
  
  苦茶一壶
  
  是,的确准备开始说明陵了
  不过,既不能写成导游词,也不能重复明朝那些事儿
  想想,这活儿
  还真不容易干
  
  要好好琢磨角度
  尽量从大家不怎么知道的方向着手
  不然就没意思了
  
  
  
  
  小令,我不是说你.你也看到了,我也是审美观不符合啊
  说这个是因为感受到一种论坛的风气
  怎么说呢,,,,反正很容易一点就着的感觉
  很容易掐架,然后剑拔弩张的
  .............
  基于这个才说那段话
  不能算对你说的,西西
  
  
  其实老妖婆毒死了光绪
  也毁灭了满清最后的机会
  如果真的光绪再上,那就是君主立宪了
  历史就改写了
  
  其实在当时也有主战主和的斗争
  “虽分割之后,亦当有小朝廷,吾终不失为小朝廷之大臣”
  这样的话比比皆是
  光绪还在筹措军费,老妖婆就在给自己过生日砸银子
  就这一点,不亡才怪.....
  后来到了溥仪,跑去建满洲国
  真是完了,彻底完了
  .............
  回小令的
  此人为长期蹲点央视的,因讲历史讲到让人抓狂而被人抽了一耳光的阎某人
  
  某人评价乾隆的贡献,原文奉上(别吃东西看,小心反胃)
  
  第一编修文化典籍。
  乾隆编修古典文献一个事情就是主持编修《四库全书》
  动员四千多个专家学者历时二十年,
  把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影印了,
  全世界各大图书馆都有影印的文渊阁的《四库全书》,
  今天我们查起来很方便,如果当年不修这部《四库全书》,
  那么可能很多的书孤本,善本可能就失掉了,今天看不到了。
  今天查《四库全书》非常之方便,
  应当感谢乾隆这个在文化上的贡献。
  .......
  第二就是贡献诗文才华。
  乾隆很了不起,他是一个学者、作家、诗人、
  语言学家、书法家、艺术家,
  乾隆的文《御制文集》,乾隆的诗《御制诗集》,
  乾隆一生写的诗四万二千六百一十三首,
  全唐诗两千二百人,也不过四万多首诗,
  乾隆以一人之力,他还是个业余作者,
  不是个专业诗人,以一人之力,
  他的作品和整个唐代两千多个人的诗作,几乎相等。
  当然有人说了,说乾隆有些诗是别人代笔的,
  代笔也需要他自己过目审定。
  乾隆的书法,乾隆的绘画,
  乾隆的语言,乾隆满语是他的母语,
  乾隆精通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
  他和汉族王公大臣对话的时候讲汉语,
  和满族王公贵族接见的时候讲满语,
  和蒙古王公贵族接见的时候讲蒙古语,
  接见西藏班禅的时候讲藏语。.......
  
  (一人干掉全唐诗........ )
  
  第三兴修皇家园林。
  修清漪园,就是现在的颐和园,修圆明三园,
  修香山静宜园,修玉泉山静明园,
  修承德避暑山庄和庄外的庙宇,还修木兰围场。
  当然这些园林是在他父亲、他爷爷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做的,
  但是乾隆把它又往前发展了,
  兼南北之优长,融东西之精华,
  乾隆时期把中国皇家园林推向了古典园林艺术的顶峰。
  今天,颐和园、天坛、避暑山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要感谢乾隆所做出的贡献。
  
  说得好像他自己设计施工似的...晕
  
  你要是看到那人讲的唾沫横飞,眉飞色舞的表情
  可以几天不用吃饭了.......
  
  樱花童鞋,你对的很对呀
  我确实有这毛病
  脑子比手动的快,自己明白就以为别人也明白了
  要改正
  
  话说以前我老妈也总是说我充满了艺术家的气质
  就是木有艺术家的才华
  深以为然
  
  我看文章,也喜欢平实言之有物的
  是努力的方向
  在码字中学习码字,作文中练习作文吧
  
  (*^__^*)
  今天不能继续更新了
  明天要早起...
  
  躺下想想明朝怎么写
  不重复大家知道的
  挖挖大家想知道的
  .....
  
  各位,晚安
  
  
  先捞帖子,稍后来更新.
  
  
  雨打芭蕉,不要这样说嘛
  真的胸无点墨也不会说自己胸无点墨了
  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可以聊聊啊
  
  
  
  楼主回来了,早上比我想象中事多,才消停
  中午不吃饭了,在这里更新
  
  刚才接了个怪电话,中国电信说我中奖了(听见中奖就寒一个)
  可以存一百块钱打两百块钱电话
  真奇怪,,重点是不需要交任何费用
  十分不解....
  
  有同学碰到这样的事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