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最近几天太多事情,都没来更新
  脸红食言了。。。。请大家原谅
  
  
  xhwguilin 飘妹儿 
  
  新文没有了,明天才能完成、
  想看的话有以前的旧文
  不过,就跑题了,哈哈
  
  
  小令,我也没看呢
  才去土豆看了,真是。。。
  喜欢!想去买碟了
  在暖暖的被窝里躺着看多幸福啊!
  
  
  小令说到秦腔,
  让我又想到了前面说到过的状元康海
  他在的时候,为秦腔填词作曲
  真正把秦腔唱红了大江南北三十年
  。。。。。
  
  先来回两句
  
  小毛毯木头头 
  考古报告并不是非卖品
  杂志上会不定期登出的
  不过,有的墓葬的报告要上十年才出来
  -------
  
  《考古》,《华夏考古》,《考古学报》这些杂志上都有
  喜欢文物的,可以看《文物》《历史与文物》《文物天地》《文博》。。。。
  还有地方的《文史资料》,里面有意思的东西也不少
  知识性都很够,可惜趣味性薄弱了点
  不如之前小令说过的华夏探秘系列生动易读。
  
  
  
  
  
  tian5ya5 
  
  关于墓下活鱼或者说生物
  你真考到我了
  因为我想了很久,似乎关于这类事情都是道听途说
  或者小说故事或者猎奇期刊
  并没有正式考古文献有这样的记载
  当然也可能有,只是没有被我看到
  鱼是传说,不过泥鳅倒是真有
  再就是一些虫类了
  至于风水,不敢妄言
  就从正面的角度想好了
  
  
  
  回完两位同学的帖子
  突然想说说荆州的一个古墓
  一个积水的古墓
  考古报告还没出来
  不过已经有了不得的发现了
  我来整理下图片
  和大家一起看看
  一次考古发现的全过程
  
  
  谢家桥一号墓的发掘记录
  2007年11月7日,荆州市护墓队在例行巡查时,
  发现距该村谢家桥200余米处掘有五花土,有古墓被盗的情况、
  11月20日,考古队开始抢救性发掘
  
  谢家桥一号墓葬距地面约5米,
  棺椁被厚厚的一层塑料保护层覆盖,
  棺椁长4.64米,宽3.10米。下午,
  墓葬现场高温、强光,考古人员放弃原定开启计划。
  晚上,棺椁椁板被打开,五室格局清晰可见,
  考古人员连夜绘制了墓葬结构图。
  
  荆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频介绍,
  经初步判断,
  该墓葬属西汉古墓,距今2000多年。
  该墓葬保存完好,
  此前的探测已发现主室棺罩为精美丝绸,
  边厢漂浮有大量漆木器。
  五室墓葬属西汉较高规格,墓主人的身份高贵
  
  
  
  

考古人员保护棺椁

  11月22日,荆州市考古专家兴奋地向记者透露,
  谢家桥一号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有四大意外发现,
  与荆州及周边地区已出土的秦汉墓葬风格不同。
  
  在该墓的椁室外面,覆盖着6块椁盖板。
  它的四周用四根条木围护,形成护椁。
  该墓椁盖板也较讲究,椁盖板均经过修整,表面非常平整。
  
  考古人员以为揭开椁盖板就可以直接看到椁室,
  结果发现椁室顶部还覆盖有封板,
  这些封板虽然质地较薄,
  但密封性能较好,上面的拼缝也很规则。
  专家初步推断,这些封板可能是为了进一步保护墓葬。
  
  此外,较奇特的是6块椁板中间,
  每块板的两端各有2个榫眼,它们相对而列,
  作何用途,专家们称尚待考证。
  
  谢家桥一号墓主人住着“四室一厅”,
  墓室分为头厢、足厢及边厢等5个墓室。
  棺椁长4.64米,宽3.1米。棺椁规模比凤凰山168号墓略大。
  
  据凤凰山168号墓出土的竹牍记载,
  墓中古尸名为“遂”,生前爵位为五大夫,
  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干部。
  
  根据对两个墓的比较,
  有人推断谢家桥一号墓主人生前官位应为“副厅”或“厅级”。
  不过,荆州市博物馆馆长王明钦认为,
  汉代礼制很特殊,不能简单地以墓室的大小来判断墓主官位的高低,
  如果主棺中无记录死者身份的竹牍,
  可能在主棺打开之后,短时间内也无法确认墓主身份。
  
   奇迹:丝绸完好
  
  22日下午,荆州考古人员揭开谢家桥一号汉墓的椁室后,
  惊喜地发现:主棺上还套着棺罩,
  棺罩用丝绸织成,上面有花纹迹象。
  
  丝绸为有机质物,时过2000多年为何仍保存如此完好?
  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介绍,
  谢家桥一号墓埋藏非常深,椁室外还有护椁,
  密封保存条件好,丝绸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此外,出土丝绸本身的性能较好,
  地下水的酸碱度等综合条件适宜,也延长了丝绸的“寿命”。
  4层丝绸棺罩是迄今出土的层数最多、保存最好的丝绸棺罩
  
   记者前日下午还看到,6名考古人员手拿铁铲,
  一齐用力,小心翼翼撬开椁板下面的北侧足部封板,
  一间幽暗的小室重见天日,一汪清水中,
  漂浮着层层叠叠的漆木器,
  它们形态各异,在水中欢快地翻转。
  其中一只耳环,外部呈黑棕色,
  底部的红色纹饰仍鲜亮如新,让人眼睛一亮……
  该墓椁室有5个厢室,几乎每个厢室内都有精美的漆木器。
  
  据了解,漆木器保存较为完好,
  主要因为椁盖板下还有封板,密封情况好;
  它们在水里贮藏,不易腐烂。
  
  
  
  

奇迹般完好的四层丝绸棺材罩,第三层还有人形影像。。

  从椁室的西厢及东厢中出土了10余件丝囊。
  这些圆圆的各种规格的丝袋,
  可能是女性使用的香囊;
  从足厢中清理出女性用的化妆盒——漆奁,
  以及6根琴弦历历可数的古瑟。
  
  丝囊是否为装香料的香囊?
  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称,
  丝囊炭化厉害,保存较差,
  装的什么东西可能已烂掉,不好判断里面所装何物。
  
  

精美的漆器

  11月24日考古人员清理了四个厢室的部分文物,
  共清理出文物80多件套。包括古瑟、
  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光鲜美艳的漆木器等。
  还有一竹篓板栗
  。。。。
  可惜找不到图,大家暂时无缘看见两千年前的板栗
  
  
  11月26日晚,墓葬主棺已运到荆州市博物馆,
  预计将于11月29日开启主棺。
  
   出土的文物令考古专家兴奋不已
  漆木器色泽鲜亮如新,漆盒、漆卮、漆樽、漆盘、耳杯等应有尽有;
  铜甑、竹筒、陶壶等完好无损;
  板栗、花椒、稻穗等两千年前的植物竟然保存完好;
  内棺两头靠挡板位置,发现形似玉佩的雕花木块,
  雕花上面有卷云一般的纹饰,中间两个圆环,像两条龙缠绕。
  
   在清理足厢时,考古人员还发掘了大量木俑,
  这些木俑或坐或立,或男或女,栩栩如生,
  有些佩戴的假发和服饰依旧保存完好,
  有的木俑鼻子、眼睛清晰可见,有的戴着斗笠。
  同时出土的还有马、车等冥器,以及皮革做的车棚等物。
  
  考古人员还发掘出20多件罕见的汉代初期铁制农具和一批金黄的稻穗。
  可惜的是,这些稻穗出土后很快就变黑了。
  
  

起吊主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