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来报到了来报到
  新年算是能放假了
  哪里也不去了
  尽量更吧
  为了所有还在看帖子的同学们
  (*^__^*)
  
  
  昨天看到专家首次复原唐朝公主的头饰
  新闻和图片贴上来给大家瞧瞧
  真是好精致
  应了之前讨论的同学之话题
  精湛的手工啊
  古人了不起
  复原的今人也了不起
  让我们亲眼目睹唐朝的华丽头饰
  
  这是中德两国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历时一年半成功“复原”的唐代头饰(2月5日摄)。
  近日,文物保护专家在西安成功“复原”了一套1200多年前的唐代年轻公主的华丽头饰。
  这套头饰重量约为800克,高42厘米,拥有380多个小部件,
  使用了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金银铜铁等材料。
  据了解,这套头饰是在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现的唐代墓葬中出土的,
  根据发掘的墓志铭记载,墓主人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孙女李倕,
  在唐玄宗开元24年病逝,时年只有25岁。
  
  千年前的唐代女俑大都雍容华贵,其时皇宫中的贵妃、公主们戴的真实头饰是什么样子呢?
  最近文物保护专家在西安成功“复原”了一套1200年前的唐代年轻公主的华丽头饰,让人惊艳。
  
  主持这项文物保护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军昌说:
  “我们从这位公主的头饰中取出了380多个小部件,
  材料有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金银铜铁……制作这套头饰几乎用尽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装饰材料。”
  
  据了解,这套头饰是在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发现的唐代墓葬中出土的。
  根据发掘的墓志铭记载,墓主人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孙女李(单人旁加垂),
  在唐玄宗开元24年病逝,时年只有25岁。
  
  杨军昌说,在这位公主埋葬之后的1200多年里,
  墓室曾被水淹,也经历过地震,最后棺椁完全被黄土压塌。
  出土时这些头饰和其他装饰物的连线早已朽烂,
  只剩下一些零部件胶着在周围的黄土里。
  考古人员用石膏把整块黄土打包带回实验室,
  保护专家在显微镜下把米粒大小的零件一件件取出来。
  
  整体头饰的“复原”工作开始于2008年初,
  根据这些零件在泥土中的位置关系,
  参考古文献和壁画的描述,文物保护人员凭借丰富的想象力,
  用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复原出了这套华丽的唐代头饰。
  
  参与保护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西晨说,
  这套头饰的工艺十分复杂,有许多首次考古发现的工艺。
  譬如在许多黄金部位的表面都镶满了直径仅0.2毫米的金珠,
  这些金珠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完全看清。
  特殊的工艺让专家们赞叹不已。

公主的头饰

  既然贴了唐朝公主的头饰
  忍不住再来贴几件有意思的金饰
  看看不同时期的同样的精致
  
  
  这件金饰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八角形的金饰
  看起来很像西方罗马时代的皇冠
  用一金片卷成环形,上段近八角形,表面有精细的掐丝花纹,每个角上嵌有绿松石
  

  今时今日,传统灶台已经难得一见了
  更不用说几千年前的灶台
  不过,下面这个文物“金灶台”
  为我们缩微了各代生活场景。。。。
  
  
  金灶呈长方形,金片打制、焊接而成。
  一端有灶门,呈壶门形,下带承灰盘,炉膛中空,
  另一端顶有烟囱。灶面上置一锅,内盛金珠做成的米饭。
  金灶顶部、四周及承灰盘边缘均饰有带状纹样,
  以金丝和金珠组成。灶顶及灶门上方有五个掐丝制成的圆环,
  内镶宝石,分红、紫、绿等色,彩色相映,无比华贵。
  金灶器形颇小巧,整件作品长不愈寸,
  而锅中的米饭却粒粒可数,极为精致可爱。(金米粒也)
  本器制作工艺精巧繁复,包括了打制、掐丝、垒丝、焊接、镶嵌等工艺程序,
  算得上汉代金细工艺的代表了

  打错字了,不是各代,而是西汉
  上面的金灶台,是西汉的文物
  
  
  再来一件战国时期内蒙古匈奴王的金饰
  另一种风格的精美
  
  鹰形金冠饰 ,一套四件,有黄金鹰形冠顶饰和冠带饰两部分组成。
  冠顶上刻有四幅对称的半浮雕狼羊咬斗图案,
  其上傲立展翅雄鹰,
  整个冠顶构成一幅雄鹰俯视狼羊咬斗的生动画面。
  冠带由三条半圆形金条组合而成,
  金条两端分别浮雕着虎、羊和马的造型。
  从中我们既能看到北方民族精湛的手工工艺,
  也能感受到草原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生存状况。
  这件珍贵的文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惟一一件匈奴贵族金冠饰,
  专家认为这套金冠饰可能是匈奴王的用品。
  
  
  

匈奴王的金饰?

  唐代是个开放和融合的时代
  因此很多金银饰也结合了不同文化的内涵
  
  这件鎏金摩羯纹银盘
  银盘圆唇,宽折沿,平底,盘底原来可能装有三足。
  盘底中心捶揲摩羯戏珠纹,其外錾刻六组花卉,
  折沿捶揲六组纹样,葡萄、牵牛花相间排列。纹饰皆鎏金。
  该器制作极为精工,捶揲纹样加以錾刻,细节刻画入微。
  摩羯是印度的神话动物,可知此盘具有印度文化色彩。
  此银盘器型硕大,造型优美,做工精湛,
  展示了唐代金银器工艺的超群风貌。
  
  
  
  
  

  顺带说两句题外话
  其实,在古代中国唐朝之前
  印度这个国家,既不叫印度,也不叫天竺
  印度这个名字,还是托西天取经的御弟哥哥的福,才有的名字
  原来的印度,在我们这里叫做贤豆或者身毒
  而且以身毒为主,始于《史记》
  不过那是直接音译,这两字也不是现在的发音
  而是Yuán Dǔ
  按照梵文发音来说,“身毒"是最接近的了
  但是法师给了这个国家一个更文雅的名字,印度
  申毒、辛头、信度,贤豆,身毒-------印度
  
  看过贴的同学要记得哦
  印度,是三藏法师开始用的称呼
  
  
  
  戚顾天下 
  
  看到之前你们说的镇宅宝剑了
  宝剑收藏可以
  要是想镇宅的话,又有讲究了
  不迷信也不要随意摆放
  传说中宝剑要见过血或者法师开光过才能镇宅
  如果不是反而有煞气
  家里本来就平安顺利的,不要悬挂
  家里时不时倒霉不顺,
  宝剑挂在家里进门正对面的墙上,斜着挂,剑头朝下,
  剑头离地1米到1米5之内;
  要是只是一些小的不顺,那就把宝剑挂在书房的墙上,
  斜着挂,剑头朝下,剑头离地1米左右;
  如果挂几年,家里已经很顺利了,可以将宝剑收起,
  藏于家中衣柜的底部或装衣服的箱子底部。
  
  有行家说,宝剑的保养要天天擦
  时间长了剑身会变色
  发紫了就是人剑合一了
  (以上种种,理论而已
  我家有一把,天天擦,没变色,境界不够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