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城之三郑州古玩城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当社会进入到一个昌平时代,
当财富可以引以为豪,当衣食无忧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收藏就成了一种高品位的流行时尚。
都知道,河南号称地上文物全国第一;
都知道,郑州是商朝都城、全国八大古都之一;
都知道,郑州有一座全国第二、分南北两区的古玩城。
可是,古玩城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古玩城的故事你听说过几个,古玩城的学问你探究多深?
今天就让记者带你到这座名闻遐迩、
已经成为郑州市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的古玩大观园里走一遭吧。
谁都不会想到,1993年这里还是小李庄的一片菜地,
如今已成了中国第二大古玩市场、文物监管物品市场,
作为中华古玩商会的主力成员单位,
古玩城不仅聚集了来自省内的生意人、玩家、艺术家等,
很多外省的人士和古文化工艺产品也纷纷来这里落脚。
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她从古玩城开业初期就在这里做字画生意。
最初她的经营比较杂,出售多人的书法、绘画作品,
后来经过长期的市场筛选,加之自己喜爱书法,
慢慢就转向了单一经营书法作品。
她一边料理生意一边练习书法,自得其乐。
她告诉记者,这里的作品都有比较高的价值与档次,
好作品被推广到了全国各地,甚至于海外。
随着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全国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商慕名前来淘宝,
这里已经成了艺术品的集散地和艺术家的推广地。
大大小小的书画店铺,荟萃着许多艺术精品。
每一个店、每一位艺术家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老顾客群,
市场越来越成熟。
玩家云集创郑州收藏盛世
郑州古玩玩家多,多聚集于古玩城。
每一个古玩店铺里的老板都是或大或小的玩家。
现年69岁的岳先生,退休前从事教育工作,教授语文的他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非常热爱,
很早就痴迷于古玩,在收藏的路上已经走了几十个年头儿。
得知郑州要建古玩城,以前经常在金水河桥头地摊市场溜达的他便开始心驰神往。
古玩城开业第二年,他退休,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古玩商户,一心一意做起了古玩生意。
古玩城既有像岳先生这样单枪匹马的玩家,也有古玩家族、古玩世家。
周先生一家人都是玩家,全家五口——父亲、母亲、两位兄弟和他自己都玩古玩。
周先生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在古玩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不仅手头上有祖传的藏品,而且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玩收藏,
后来带动了他们全家走上了古玩收藏与交易道路。
在平时,一家人互相切磋帮助,共同进退,发展得非常好。
一家宣纸店的老板曹胜说,他来自有中国宣纸之乡美誉的安徽泾县,
有着悠久历史的宣纸是中华艺林中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
2004年郑州古玩城从全国第三跃居第二,
他产生了来这里开店的想法,希望以纸为媒结交更多的书画爱好者。
这里不单纯是古物的陈列地、古老艺术的集中地,
整个“城”也完全成为了一种文化的集结地,
各方艺术家、玩家、鉴赏家、收藏家怀揣着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痴情,
不约而同、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了一起。
每一个店主人都是某一方面的行家,经手的古物之多,
接触的人物之广,从业的时间之长,一系列诸多资本综合起来,
很多人甚至可以与某些资深学者相媲美。
儒商蒋继明的“复古”梦
古色古香的大厦,蔚为壮观的主楼和牌楼,
古朴精美的广场群雕和仿古小戏楼,走进郑州古玩城,
如同走进了一幅历史的画卷。
这是一座非凡之城,这样一座雄伟精美的仿古艺术宝库足以拨动人们心中最自豪的那根民族文化的弦。
是谁创造了这一切,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到郑州古玩城董事长——蒋继明先生身上。
蒋继明自称是一个“古痴”,他对古玩的爱好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蒋继明的父母及祖上都喜欢古玩,
他自小耳濡目染,深深地迷恋上这些闪耀着民族光芒的宝贝,
他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物鉴赏和鉴定方面的书籍,
那些秦砖汉瓦牵动着他的心灵,垄断了他的思想,
年纪轻轻的他甚至常去乡下“捡漏儿”。
谁也没有料到,多年后,爱好却被他玩出了大事业。
郑州古玩城能够在同行中位居全国第二,
与今天已是古玩城董事长的蒋继明对古玩的痴情是分不开的。
就拿郑州古玩城城徽一事来说,大象驮鼎造型的古玩城城徽石雕单体重达60吨,
这个做工精美的巨型石雕是非常少见的国内最大的单体石雕,
由整块青石按照宋永昭陵前的石雕神韵雕成,
又作了仿古处理,其雕塑选材的毛石更是超过200吨。
蒋继明先生为它三次上山,徒步30里山路,亲自选材,
专门修了一条7里长的土石路,经历了两次巨型石雕雕刻的失败,重新选材重新雕刻。
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近乎崇拜的热情感动了国内著名古建筑专家张家泰先生。
他不顾七旬高龄,亲自主持郑州古玩城的设计施工,造就了这座非凡之城。
郑州古玩城的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