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第二个也贵
  就那个残的也要价八万
  看了个成交的三乐镜,品相完好
  那是十万八千
  ----
  
  古董在每个人心里的价值和市场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有的东西拍出天价了,我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但是有的东西,心里会想,咬咬牙,还是想买啊
  然后再想想,一个碗换一套房子
  那还是算了,还没富足到可以收藏的程度
  
  
  
  
  补丁的图片好模糊啊
  实在看不清楚
  上两张永庆长春的瓶给补丁
  你自己先看看,是像民国的呢,还是清末?
  

清末的永庆长春

  我直接复制一篇收的瓷器保养文章吧
  和大家分享,家有好瓷的同学留意啊
  
  陶瓷器理想的储存方法是把瓷器放在定做的盒子里,
  盒子里有海绵或泡沫垫,不要把两件瓷器放在一起,
  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一定要用泡沫隔开。
  要陈列的话最好是放在固定的木架子上比如实木做的博古架,
  玻璃做的陈列架最好不用,
  因为本人亲自目睹过玻璃架倒塌事件价值几百万的古玩瞬间成为遗憾。
  瓷器易磕碰,在展示珍贵瓷器时可用透明尼龙线固定其上部。
  
  在把玩瓷器的时候双手应该保持洁净和干燥,
  取下戒指因为戒指会划伤瓷器的釉面。
  拿瓷器时不要戴手套,因为这样瓷器很容易从手中滑落,
  器体大的瓶、尊移动时因形体大,
  一般都是两段拼接而成的,
  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
  应该一手托住底,一手拿住脖子,
  以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
  有的瓶、尊装饰有双耳,
  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要抓住器物的主体,而不要抓把手或瓷器佩饰部件等,
  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容易断裂,或者把手是粘的你抓把手就很容易再次扒断,
  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
  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不能连盖带座一起端,
  要把能分开的部分先取下,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瓷器的人物塑像在取放时,
  须注意当心塑像的须发和手指部分,
  因该部分最纤细突出,易损坏。
  同时在提放塑像时,忌单手拿塑像的头部,
  因塑像的头部、手大多是直接插进脖子或身子中去的,
  要防止头与身分离,所以应一手托住塑像的后背,一手拿住塑像的底座。
  手拿瓷器的大盘、大碗时一定要双手捧握,
  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待一个人欣赏完毕,
  把瓷器放到木桌上,下一个人再来欣赏,
  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万一失手。
  
  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
  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
  不要用水直接清洗未上釉的陶器,因为陶器有吸水性,
  而且出土的陶器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妆土已经像粉末状不能清洗。
  (其他古玩的保养)
  从古玩损坏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受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紫外线、霉菌、害虫等影响。
  因此,控制环境,对各种质地的古玩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就能延长古玩寿命。
  
  温度也是影响古玩保存的主要因素。
  室温超过30℃以上为高温,
  这时霉菌、昆虫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加速了对古玩的侵蚀。
  化学反应速度也会因高温环境而加速,使各种腐蚀过程加快。
  特别是有机质地古玩如纸、绢、墨等容易因高温而脱水、收缩、变形。
  低温一般可以抑制霉菌生长,
  但如果低于零度,则也会对一些古玩不利。
  
  湿度高于60-70时,易滋生霉菌害虫,
  金属器容易锈蚀,造成永久性损害。
  湿度过高会加速字画、纺织品内部水解反应,发生粘连,
  能使很多古玩表面颜色出现变化。
  湿度低于45可抑制霉菌害虫生长,
  但可导致木质古玩干裂、变形,使漆器、油画颜料起皮。有害气体和灰尘对古玩也有严重危害。较好的办法是用多层密封的方法密封存放。
  
  古玩,特别是字画和织绣,
  如果长期通风不良、潮湿、温度偏高,很易损坏,
  这时要对房间和古玩进行消毒处理:
  一是用紫外线灯照射,二是用药物熏。
  每年秋高气爽时节,将字画等拿到露天背阴处晾晒,
  存放时放些干燥剂。
  
  古玩老化的另一个要素是紫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在直射阳光中最强,自然光和照明光中都有。
  紫外线可使有机质类古玩的颜色发黄,使带颜料的古玩褪色。
  因此,不能将古玩放在阳光下暴晒,
  古玩也不宜长期保存在光线太强的房间里,
  装在玻璃镜框里比较好。
  
  字画 最好是将所收藏字画轮流挂在墙上,每月换一次。
  最珍贵的画在秋天挂,所有的字画最好每年晾晒一次。
  镜框要注意尽可能使用没有有机成分的天然材料。
  
  木器 硬木家具不宜用湿布擦洗,
  可用带有蜡的干抹布擦;
  木器怕烫,热水杯等会对其表面造成损伤;
  木器怕干不怕潮,在冬天要避免太*近暖气。
  
  铜器 空气中的潮湿和化学成分都会对其造成损伤,
  珍贵青铜器最好存放在密封或者真空的玻璃柜里展示。
  
  瓷器的清洗
  
  在开始清洗之前,一定要把瓷器放在不易碰撞的地方,
  最好用塑料盆,不要用瓷盆和金属盆,避免瓷器碰伤。
  清洗瓷器时不要把带彩绘的出土器物直接浸在带有化学性质的水中,
  一般的污渍、土锈可以用碱性的溶液如“84消毒液”浸泡,
  视污渍的情况确定浓度和时间。
  当然酸碱性质不同的污渍应取不同的液体浸泡,
  如碱性污渍可用白醋和草酸浸泡,中性污渍用二甲苯浸泡等。
  浸泡以后再以温水冲洗,直到污渍退尽。
  如清洗的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之类,
  污渍嵌入很深,浸之不去,可用棉纸蘸淡硝酸或者84消毒液,
  贴在裂纹处,稍时污渍即除,
  但有的娇嫩的釉彩上不宜用此法,以免硝酸损伤釉彩。
  有的瓷器的表里,因水浸太久,水锈黏附其上不能除去,
  可用上述酸性液体浸数日,刷之即去,粉彩瓷器,
  有的因彩色中铅的成分多,出现泛铅现象严重,
  可用药棉蘸淡硝酸擦之自去,再用清水冲洗。
  注意:洗刷时瓷器表皮遇到碱性物质会更滑溜,一定要慎重拿放。
  
  早期的原始瓷器由于胎质差,釉质不匀,
  或某些瓷器釉质内所合成分之一种或几种发生了结晶作用或沉积作用,
  硅土沉积到一定程度,釉会变成乳白色,
  或者会以一种不透明薄膜的形式掩盖了陶体上的色彩与饰纹,
  遇到这种情况,可用1%的氢氟酸作局部的施徐,
  每次涂几分钟,涂后蒸馏水冲洗掉酸痕,再用细金相砂纸细磨,
  尽可能恢复它的透明性,显露出釉下纹饰。
  釉面硬结石灰物质可用5%盐酸或硝酸清除。
  
  瓷器修复
  
  釉面缺损补残,用树脂与石英粉调为膏状,
  油泥或石膏做局部模,以树脂膏填补后,水砂纸打磨光洁。
  难度最大的是做釉色。瓷器的釉色很丰富,
  主要以丙稀酸快干色徐料运用喷笔、手绘相结合的工艺,
  各种色泽,绘纹分别对待。
  釉面光泽可选择“玻璃白”涂料或无色透明的双组份聚胺酯清漆、丙烯酸清漆,
  喷罩上后用布蹭或玛瑙碾子压光。
  
  
  
  
  
  姐姐来了呢,新年好
  开心学国学我也看了,不过没听主题歌。。。
  其实国学厉害的人还是很多的
  不过没参加那个比赛
  国学这个东西
  最好是在民间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并且持续
  时间长了自然水平都起来了
  
  
  这两天郁闷死了
  怎么刷也上不来
  打不开帖子,更别说更新了
  。。。。。
  想起之前某位同学要求转战百度的回帖
  这样刷不出,真扫兴哪
  不过,也用不惯百度
  还是看天涯的界面习惯
  虽然越改越难看
  --
  
  
  抓紧时间更新
  还春节的欠单
  说说世界名人的墓地
  
  就按top10吧
  先上文学家
  (*^__^*)
  
  
  一个人两个坟
   -----但丁的漫漫回乡路
  但丁出生的那年,
  南宋刚刚在钓鱼城打死了蒙哥
  而那时的意大利,也并不是太平盛世
  甚至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罗马皇帝和教皇的斗争正在现在进行时
  
  但丁出生在一个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
  出生日期不详,按他自己的说法只能知道是双子座
  五岁母亲去世,至于继母有没有欺负他我们无从得知
  可以明确的是但丁受到良好的教育
  对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乃至绘画音乐都算得上造诣不凡
  
  贵族没落了,于是生存只好靠做生意
  这样的背景自然而然会倾向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而不是旧式封建贵族教皇
  尤其但丁是那么热爱独立自由
  充满政治热情的但丁就在政治斗争中沉浮
  做过佛罗伦萨的行政官,最后又被清洗,抄家
  终身流放,再也不能回到故乡
  (当然当时也是可以交金子赎罪留下
  另外的条件是头上撒灰脖子上挂刀游街
  但丁自然是不会答应这样做的)
  
  二十年的流放生活之后
  但丁死在拉文纳
  值得一说的,流放期间的但丁
  不但创造了众所周知的伟大作品
  还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事情
  代表当地政府出使海上霸主威尼斯
  以外交扩腕挽救了拉文纳。
  如果我们多找到点资料、
  也许会发现这人也和阳明先生不少类似之处
  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死后的但丁,安葬在他最后生活的拉文纳
  当地人非常爱护这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
  二战时期,纳粹德军一度侵占了拉文纳
  德军入侵之前,当地民众为了保护但丁墓地免遭劫难
  连夜将但丁的棺椁迁移深埋在另一处秘密地点
  直到战后,才重新安置回原来的墓地
  近两百年来,佛罗伦萨市政当局一直想迎回但丁
  教皇也裁决让但丁回家
  可是拉文纳人民不答应
  他们偷偷移走但丁的遗体,留下棺材给佛罗伦萨
  事情最终的协议结果是拉文纳留下了但丁
  但丁墓前的长明灯永远由佛罗伦萨的但丁协会提供灯油。
  今天大多数人去佛罗伦萨瞻仰的
  只是但丁的衣冠冢
  而但丁老先生
  至今还静卧在意大利东北小城拉文纳
  

佛罗伦萨的但丁墓

  关于但丁的爱情
  看起来如同一个传奇
  一场遥远的廊桥遗梦,不过是少年版的
  更准确的说,是儿童版?
  九岁的但丁邂逅了八岁的碧亚特丽丝
  一见钟情而后念念不忘
  再次相遇已是八年以后
  在阿尔诺河上的旧桥
  不过那时的双方都是已婚
  故事显然没有结局
  嫁给伯爵的碧亚特丽丝
  在二十四岁的时候不幸去世
  诗人在此后的人生里为她写下无数动人的句子
  和现实中不可实现的梦境
  。。。。。。。
  如今佛罗伦萨当局把碧亚特丽丝安葬在但丁教堂
  算是帮诗人实现生前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美丽的阿诺尔河

  关于但丁的长相
  全世界人民的八卦之心都是共通的
  意大利人民也在孜孜不倦的揭秘但丁的长相
  大家各执一词,互相不能说服
  
  到底是鹰钩鼻子还是只是长而直的鼻子?
  到底有没有扬子老兄那样的下巴,脸型为?
  人们在绘画作品里寻找答案
  
  曾经的肖像和雕塑、
  在最近的一次考古工作部分被颠覆
  来自帕尔马大学的多纳托教授
  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法官及公证人艺术宫(ArtedeiGiudicieNotai)的拱顶上找到了一组人物壁画,其中就有但丁的画像。
  这组壁画绘于公元1390年左右,因而是离但丁生活年代最近的一幅画像。
  经过7个月的修复工作,人们终于看到了曾被尘垢掩藏的但丁真容。
  画中的但丁身材瘦小,有着黝黑的皮肤、突出的下唇以及又长又直的鼻子。
  而按照卜伽丘的说法,但丁“中等个头”,
  “长脸,鹰钩鼻,大下巴,上唇突出于下唇之外。”
  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画像基本与卜伽丘的说法相符
  ---------
  当然,对于样貌的争议更多人的表现是很淡定
  比如但丁协会的会长
  他就认为,知道但丁的鼻子是长是勾毫无意义,
  知道这一点不会给他的伟大诗作增添任何光彩
  
  
  
  
  

但丁的雕像

  捞一个再来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