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笑话我。。。。
我确实有笑傲情结
笑傲江湖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永远不能忘记初次阅读的那种感觉
废寝忘食啊。。。。
看到悬空寺三个字
脑海马上浮现少林方丈武当道长齐聚恒山的场景
没办法,中毒太深了
。。
看来还是看射雕开张的多啊
我例外了
金庸人物里面,最喜欢的还是令狐冲
很善良的聪明人(*^__^*)
黄蓉和郭靖
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感觉
某种层面的沟通,似乎会比较难
不过,笑傲也有不完美
得到的或者比想要的更好
可终归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
或者这就是现实的人生吧
呵呵,这就看重视的是什么了
聪明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
所以不太敢找自己的同类项?
又聪明又善良的人才难得啊
或者,这要求比较高了。。。
倒是绿茶有个性
怎么喜欢陈家洛这小子?
不解。。。。。。
武侠小说还是最喜欢读金庸的
他实在功力了得
把很多不同方面的知识点化用在武侠小说里
而且不做作,不那么着痕迹
很多地方越看越佩服
比如射雕里面黄蓉求医那段
信手拈来,比比皆是
对对子,九宫阵。。。。
武侠小说写到这里
算是很难超越了
其实南宋度宗年间
还真有一出类似黄蓉求医这段的故事
关于九宫阵的
当时的临安城里,有个叫杨辉的少年
他的兴趣和大家都不一样,就是喜欢数学
他到处收集民间流传的数学题,反复演算,乐此不疲
可是这些都难不倒他
终于有一天,他打听到京城百里之外有个老秀才
不仅精通数学,还收藏了九章算术,算经这样的数学书籍
于是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访
不过老秀才要考考他
于是就把自己大致理出一点头绪的题目甩给他
“长方形面积等于864平方步,已知宽比长少12步,
问长和宽的和是多少步?想出了再来!”
不等关门,杨辉已说:“学生算出来了,长阔共60步。”
这感觉就像瑛姑见了黄蓉
。。。
九宫阵的最早玩法就是“九九图”,
最早揭示这个原理的,正是杨辉
金老把这个故事用在黄蓉身上
正是故事里的故事
绝妙
金老铺排笑料的功夫也很是了得
印象较深的笑傲江湖里的一个段子
桃谷六仙到了朱仙镇
看到了杨再兴庙
于是开始讨论到底是谁的庙
群口相声就这样开演了
一个“杨公再兴之神”别无穷演绎
是杨公再不是杨再兴
然后又提出疑问那么“兴之神”是什么
拉拉杂杂,笑果不断
。。。。。。
这样的笑话让我联想到了明代八公冯梦龙的笑话
故事是这样的
说春明门外,当路墓前有堠,题云“汉太子太傅萧望之墓”。
有达官见而怪之曰:
“春明门题额正方,加之字可耳。
如此堠直行书,只合题萧望墓,何必加之字?”
与桃谷六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金庸的演绎版更加发扬光大
让人忍俊不禁
这样把古人的故事一点点渗透进武侠小说里
不得不说
金老,你狠!
不知道再过多少时候
能够再出一个金老这样的武侠小说家
。。。。。
金粉不可怕吧
我很是粉金庸的文
不过,对他的人,西西,保留态度
其实他的故事也是人生不同阶段的想法体现
从儒家的侠之大者
到后来的道家,佛家
直到最后的无武无侠
思想的轨迹啊
或者在金老心里
像韦小宝那样活着才是最好
有那么点义气
有那么点良心
什么便宜也不落下
什么坏事也不摊上
。。。。。
毕竟,做大侠
是要付出代价的
忍不住还想八八金庸
他化用故事的本事实在了得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
为了塑造一个聪明伶俐的俏黄蓉
金庸集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
那是故事集锦哪
说个大家肯定都记得的
一次是黄蓉被沙通天的“移形换位”拦住不能脱身,
黄蓉道:“只要我一出这门,你不能再跟我为难,成不成?”
沙通天道:“只要你能出去,我就认输。”
黄蓉叹道:“唉,可惜我爹爹只教了我进门的本事,却没教出门的。”
…………沙通天冷笑道:
“从外入内,跟从内到外还不是一样?好!你倒来闯闯看。”
当即让开身子,要瞧她从外入内,又有甚么特别不同的功夫。
黄蓉闪身出门,哈哈大笑,道:
“你中计啦。你说过的,我一到门外,你就认输,
不能再难为我。现下我可不是到了门外?
沙龙王是当世高人,言出如山,咱们这就再见啦。”
由于这个桥段实在有意思、
金庸在让黄蓉对付欧阳克的时候又用了一次
其实这个故事也在明代的八公笔记里有出处
作者是浮白斋主人,书名是《雅谑》
原文附上
朱古民文学善谑。一日在汤生斋中,
汤曰:“汝素多知术,假如今坐室中,能诱我出户外立乎?”
朱曰:“户外风寒,汝必不肯出;倘汝先立户外,
我则以室中受用诱汝,汝必从矣。”
汤信之,便出户外立,
谓朱曰:“汝能诱我入户哉!”
朱拍手笑曰:“我已诱汝出户矣。”
大家看看这个故事
是不是和黄蓉的机智故事
异曲同工呢?
金庸让这些沉淀在没有太多人读的古书中的故事
再次鲜活起来
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这样的武侠小说
才有含金量
绿茶
我是越看金庸的书越佩服啊
里面很多的古书新说
以前整理了很多呢
现在记得的没多少了
只剩下印象深的
很期待还有金庸这样的作家
写出这样好看的有质量的武侠小说来
大文章没那么快完成、
我来说几个明代八公们写的笑话吧
大家上网干活累了
看着解解闷
也是好的
(*^__^*)
再多说个金庸的典故
笑傲江湖里面的
有一段任我行评点天下英雄,说
“老夫于当世高人之中,心中佩服的没有几个,
数来数去只有三个半……还有三个半,是老夫不佩服的。”
佩服的三个半是东方不败,方证和尚,风清扬以及冲虚道长;
不佩服的三个半只说出了个左冷禅。
其间有一人向任我行发问,
任我行笑道:
“我不佩服的三个半人之中,你也不在其内。
你再练三十年功夫,或许会让我不佩服一下。”
这个说法,新奇有趣
却也是有出处的
出自清人笔记
扬州有个读书人叫做汪中
此人恃才傲物,
曾经这样扬言
“扬州一府,‘通者’三人,‘不通者’三人。”
有人问他“通者”哪三人?
“不通者”又是哪三人?
他说:“通者是我自己和王念孙、刘台拱三人;
不通者是程晋芳、任大椿、顾九苞三人。”
有个读书人很正式的拜访他
请求他批评指正
结果,汪中说,你不在不通之列
此人大喜、
汪中接着说
“你再读三十年书,才可以作到不通。”
(汝再读三十年书,可以望不通矣)
多有创意的说法
古人批评人的功夫啊
厉害!
笑话来了,冯公原版,月圆白话
“川”和“三”
有个做小孩启蒙老师的人
只认得一个四川的“川”字
看到弟子送上书来
只想着找到“川”字教给他
但一连翻了好几页都找不到“川"字
不留神看见一个“三”字
指着便骂
“我说怎么找不到你
你原来躺在这里啊!”
聂字三耳
从前有个书生学习不认真
老爱写别字
有次写花名册
把“陈”字的“阝”写到了右边
于是被官老爷责罚,打了一顿板子
这个书生既不认真又有些蠢笨
因为这事他就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是这个耳朵偏旁
就都写在左边
不巧的是他遇到了“郑”字
于是状子上去又挨了一顿板子
再后来,有个姓聂的委托他写状子
书生惊呼
“我因两耳,一连挨了四十棍子。
你那个聂(繁体)字三耳,
若为你写状子,岂不送了我的命!”
糊字
明朝有个孝廉做个京官
于是在自己大门上贴上“文献世家”四个字威风威风
有人看不惯于是存心捉弄他
一天晚上,那人用纸把这四个字的头,尾两个字都给糊上遮住
于是“文献世家”变成了“献世”
孝廉大怒,自己除了恢复原样,也不好怎样
就派仆人骂街
这仆人骂完没过多久
又在一个夜晚
有人将“文”字的一点给糊上遮住
于是成了“又献世”
孝廉如法炮制
派出嘴巴更厉害的仆人骂街
不久后的一晚
又有人来糊字
这次被遮住的是“家”字上面的一点
于是这里便成了“献世冢”
再上个更猛的
愿做母狗
从前有两个不合格的启蒙老师死了
两人结伴去见阎王爷
这两人,
其中一人老是喜欢读别字
另一个老是读破句
阎王审理完毕
基于他们误人子弟的事实
决定罚他们去做畜生
读别字的来世做狗
读破句的来世做猪
读别字那人祈求
“做狗只愿做母狗。”
阎王问,那是为何
那人道
“《礼记》上说:
‘临财母 (应为“毋”)苟(狗)得,
临难母(毋)苟(狗)免。’”
阎王无语
读破句的那人也有心愿
要求做猪要做南方猪
阎王同不解
那人道
《礼记·中庸》上说: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
他常读为“南方之(猪)强于(与)北方之(猪)。”
(*^__^*)
做狗要做母狗
做猪要做南方猪
哈哈
再来个会算账的故事
酒与水
某甲和某乙二人商议合本做酒,
甲对乙说:“你出米,我出水。”
乙说:“米都是我的,到时如何算帐?”
甲说:“我决不昧良心,到酒熟时,
只还我这些水就算了,其余的都是你的。”
拾话
有个人很喜欢学习成语
有一次听见有人说“岂有此理”
虽然不懂什么意思,但是觉得这句话很有韵味
于是时时温习背诵,唯恐忘了
有一天他坐船过河
忙乱中把这句话忘了
怎么也想不起来
他以为把这句话丢了
于是刻舟求剑
围着船儿绕来绕去寻找
船家问他,你丢了什么东西
他回答,丢了一句话
船家说
“话哪有丢的,真是岂有此理!”
那人一听这话就鸡冻了
“原来这话被你捡到了呀
你怎么不早说,真是岂有此理。”
别以为妻管严是现代产物
古已有之,且看笑话
葡萄架倒了
有个官吏非常怕他老婆,
一天,他和老婆吵架,被老婆抓破了脸皮。
第二天上堂,太守见他这样,就问他是怎么搞的。
这个官吏怕丢脸就撒谎说:
“昨晚在葡萄架下乘凉,
葡萄架倒了,一下子就把脸皮刮破了。”
太守不信,说:
“肯定是你老婆抓破的, 我要派衙役把你老婆拿来。”
太守说这话的时候,他太太正躲在后堂偷听,
听太守这般说,勃然大怒,冲出堂外。
太守慌忙对这个官吏说:
“你暂且退下,我的内衙的葡萄架也要倒了。”
再来一个说话有水平的丈夫
夸妻
有个人娶了个美貌的妻子
很想在人前夸耀一番,妻子如何绝色
于是逢人便说
“我家的小姨子,真真天下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和我妻子站在一起,实在是难分谁是大小姨子。”
最后说个就睡觉去啦
这个说的是人的虚荣心
自炫
有个叫张诩子的人新做了一张很华丽的床。
床嘛,当然放在内室了
外来的客人一般不会见到
张诩子为了向人炫耀自己的床
心生一计,在家装病
于是便可以躺在床上接待客人
他有个亲戚叫尤扬子
新做了一双袜子,很漂亮
也想向人炫耀
很快,他也有了机会
有一天,尤扬子来看张诩子
尤扬子坐在那里,故意将一只脚架在另一只腿上
还把裤脚撩起来,以便充分展示他的袜子
过了一会,尤扬子问张诩子
你之前到底得了什么病啊
张诩子早已看出尤扬子的花花肠子、
便笑道
“我的病和你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