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四神说得是
  确有那么回事
  因为画得太写实了
  所以不宜围观,哈哈
  留着弘历自己慢慢看吧
  。。。
  我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本来想比较意大利绘画和明代绘画的
  初步梳理了下,发现篇幅小不下来
  我还是来个精简版吧
  单单说说中国画的透视问题
  为什么不写实
  这样比较容易点
  也不需要准备那么图片鸟
  ----
  
  开工
  
  
  
  写完了,来更新
  
  
  透视和写实
   -----中国画留给利玛窦的谜题
  
  先简单说说利玛窦其人
  关于他,在以后讲到徐光启的时候
  还要浓墨重彩出现
  
  1552年(万历十年)
  三十岁的利玛窦在神父罗明坚的推荐下来到中国传教
  他首先踏上了澳门的土地
  当时的澳门,其实已经是比较开放的城市
  得到合法居住身份的葡萄牙,已有900多人
  他们在这里租地盖房子
  
  不过,明朝朝廷对他们也有政策限制
  每年只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往返广州进行贸易活动
  即便如此,澳门依然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利玛窦来的时候,澳门已经是教堂林立
  不过,那些传教士们虽然在澳门生活了30多年
  也没能扩展他们的事业
  既不能进入内地,不懂中文,也不懂中国国情
  
  利玛窦来了,他的不同,
  就是他很快投入精力专修汉语
  事实证明,学习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利玛窦的学习进展惊人
  在他看来汉语并不那么难
  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
  没有阴性阳性的差异
  没有时态变化
  这一切统统用副词搞定
  中国的字就像艺术家的画
  更大的优势是讲话时语言不同
  书信和书籍却没有任何障碍
  
  两年之后,
  利玛窦的刻苦学习和入乡随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在和官员的交流中取得了好感
  两广总督同意教会在广东肇庆建教堂
  这是让主教们欢欣鼓舞的消息
  
  当然利玛窦比他的先行者“狡猾”
  他说自己是佛教徒
  并自我介绍说来中国是因为仰慕中国
  希望可以留下,在这里至死侍奉天主
  他还剃了光头,穿着僧侣的服饰
  他认为这和他们的神父服装区别也不大
  这使得当地的人们觉得他们是远来的有道高僧
  人们开始到他的教堂里参拜
  这其中也有士人官吏,甚至僧人
  他们开始感到兴奋成功
  可这其实只是中国式的礼节
  没有什么宗教意义
  
  很快利玛窦发现,
  中国人更感兴趣的是宗教以外的东西
  首先是他的炼金术
  其次是他的自鸣钟,地图,星盘和三棱镜
  真正对宗教感兴趣的,连百分之五都没有
  而在这些可以发展的信徒里
  文化的差异凸显问题
  普通中国人无法忍受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没有衣裳,也没有鞋子
  于是在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宗教画里
  就给耶稣添了行头
  这让传教士们大为光火,难以容忍
  
  同时利玛窦发现
  僧侣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
  于是他与时俱进的穿上了汉服
  留起了头发和中国式审美的大胡子
  自诩西方的儒士
  开始更多的和官员儒士的交往
  在一次准确的预测了日全食之后
  他的名声大振,
  终于在1601年的新年到来之前
  得到了进入紫禁城的机会
  
  他给当时的皇帝陛下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礼物
  三幅描绘精致的油画
  世界地图一张
  西洋琴一张
  镶宝石十字架一个以及西洋银币
  和一大一小两个铜质的自鸣钟
  结果是自鸣钟最受欢迎
  
  而令利玛窦最尴尬的是
  他满以为会令皇帝惊叹的精妙绘画
  并没有引起皇帝多大的兴致
  在中国呆了十几年的利玛窦
  一向以为中国画因为不懂得运用油彩和透视方法明显不如西画
  从而自信满满的认为,
  皇帝见到了如此精致的绘画定然会“龙颜大悦”
  给予他传教事业的支持
  
  事实上,万历只是对外国活佛和君王穿什么,住什么,发式有兴趣
  并没有对西画的技法另眼相看
  利玛窦这个疑问,他到死也没能解开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反复甄选,手法精妙之极的油画
  不但得不到皇帝的欣赏,还被要求宫廷画师重绘
  为什么中国人不重视写实?透视?
  要解开这个谜题就要从两方面说起
  

与时俱进的利玛窦穿上汉人儒士的服装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因外因
  绘画也不例外
  国画为什么不在意透视和写实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内因
  
  内因是我们的文化核心
  传统中国画不那么讲究透视
  不那么强调自然界光线对物体变化的影响
  不那么拘泥是否和物体的表象惟妙惟肖
  而重视的是抒发作者本身的主观情趣
  
  诗歌是表现心灵,绘画同样也是
  所以才会讲究“以形写神”
  才会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那种感觉
  而西方的油画则相反
  他追求的是绝对的形似
  虽然也讲究“神”
  可是更考究的却是画面的整体
  西方油画重视的是真实的再现事物
  而我们的绘画,是真实的表达自己
  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有时候我感到中国画有点印象派的意思
  只不过这个印象派不是建立在客观很成熟的写实基础之上
  说是超越貌似不合适,说是落后也不精准
  只能说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
  
  作画的过程也是迥异
  西画对形似的追求,
  要求对景对人一丝不苟照样画来
  中国画则不然,虽然也要“搜尽奇峰打草稿”
  但是真正作起画来
  却是“胸中元自有丘壑” ”,“立万象于胸怀”
  素材固然重要,
  可作画者并不会百分之百还原场景
  当然就目前来说,
  因为西画在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一整套由写实的训练而进入绘画的艺术殿堂
  已经被证实了是有效而且形之简易的方法
  而西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又处于强势
  因此强调写实的观念深入人心
  
  有部分人就说中国古人没有写实的能力
  其实学过绘画的人应该都有感觉
  写实的能力,完全可以后天培养
  根本不存在是否具备这种说法
  你去追求,刻苦学习,自然就会有
  你不追求,自然怎么也不会有
  就我个人来说,下苦功画到形似我有信心
  而下多少功夫,都没有把握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墨意境
  这种属于精神和心灵世界的东西
  反而更难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们的古人,
  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路
  没有高下,风格不同
  不可否认的是,在没有相机的时代
  写实确实了不起,给人的感觉很震撼
  
  

八大山人的山水,可以和郎世宁的山石比照着看

  说了内因,再来说说外因
  外因有两个层面
  
  其一,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文人,
  基本不会以成为职业画家为目标
  绘画,在多数文人来说,
  只是一种自娱的生活方式
  虽然生活窘迫的时候,也要卖画为生
  但是终极目标不会以此为业
  
  古之高人逸士,
  往往喜弄笔作山水自娱
  重点在自娱,而不是娱人
  画自己想画的,而不是画你想要的
  这也就是很多王公贵胄求画不得的原因
  文人重视的,是表达自己
  靠画画赚钱的,基本就是画工了
  
  画工的画,说现实点,
  画得再好再像也卖不出大价钱了
  因为花钱可得的东西
  人们看来,实在不够矜贵
  于是前面说过的不那么富裕的文徵明
  花了几年的时间,画了一幅画,只为自娱
  这在西方绘画世界来看,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与文徵明差不多时期的米开朗基罗
  也花了同样的时间画画
  不同的是绘画于他来说,是职业
  他画的是西斯廷天顶画
  为教皇画画的米开朗基罗可没有文徵明那么惬意
  从他的当时写的信件可以看出他生活的艰难
  拿不到工钱,工期延长,技术困难
  其他画家的妒忌和伤害
  教皇的刻薄,催促冷遇和过度的疲劳
  以至于他会说出我的快乐是悲哀的话来
  
  西方人认为痛苦是艺术家激发创作灵感的温床
  而中国人的做法
  是仕途的痛苦,在书画写意中稀释
  在写意山水中忘却凡尘俗世的烦恼
  中国画是精神家园
  西画,有时是在痛苦中涅槃
  两者的付出,完全不同
  
  我们的绘画,是文人的修身养性
  西方的绘画,是分工专业化的产物
  所以中国画可以不拘泥于形,不拘泥于色,更不拘泥于何地
  而意大利绘画,却强调模仿的科学性,再现与自然逼真
  要求是既系统又缜密
  
  说到这里可以开始讲第二个外因
  绘画成本
  画画,是要花钱的
  成本一般来说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物质成本,劳务成本,教育成本
  物质成本很好理解了
  中国就是笔墨纸砚了
  纸张是最普通的支出,
  成本高一点的是颜料和绢
  但是明朝时期,文人崇尚纸本水墨
  绢的使用较少
  就算是使用,
  当时的物流业,纺织业也比前朝发达
  因而也花费不多
  一般乡绅家庭足够应付
  
  意大利就完全不同了
  材料支出品种繁多,价格昂贵
  要防水,浓稠的矿物油质颜料
  所费是一般水性颜料的几倍
  我们用永乐年间的水性颜料支出做个对比
  比较容易理解油画的奢华
  永乐年间,大青的市价,
  是每斤一万六千贯
  而这多颜料,能画多少地方呢
  一个房屋的大柱子
  我们想象一下,
  意大利壁画的颜料耗费吧、
  意大利的画家,是没有那么多金钱自娱的
  
  再说劳务成本吧,明朝的画家们
  是几天画一张也可以,
  几个月也行,几年也无所谓
  完全随心所欲
  而不知名的画工们,是抓紧时间临摹作伪
  也不会花多大精力
  
  意大利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画家首先要签订合同
  接活儿,搜集素材,构思样本,一刻不停,直到完工
  不可能即兴完成,一挥而就
  除了画家本身的时间精力以外
  意大利的画家,还需要助手磨制颜料,后勤打杂
  这也是要给工钱的
  两相比较,劳务成本相差悬殊
  
  最后来说,教育成本
  中国的传统文人,从小就是接受综合教育
  文学,书法,绘画,基本上同步进行
  喜欢绘画的,才多下功夫临摹练习
  在意大利,绘画是专业学问
  一个画家要承担独立工程(华丽丽的教堂壁画)
  基本上都要经过漫长的学徒生涯
  进行全面的职业培训
  (大名鼎鼎的达芬奇也是十几岁当学徒哪)
  这和我们的低成本投入又是一个天壤之别
  
  这样的种种原因
  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绘画方向
  写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
  相信大家都对我们的绘画多了一点了解
  其实这都是自己的一点浅见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文徵明的关山积雪图,画了四年

  先回个,姐姐原来怕这个密集。。。。
  
  
  打捞下帖子
  不知今天是否来得及更新
  ----
  
  天气预报要下暴雨了
  要防涝
  暴雨啊暴雨
  往西南去吧。。
  
  
  先回一个
  
  
  这两天夜出扫墓
  没及时更。。。
  
  黄昏扫墓还不错
  基本上没什么人了
  静谧陵园,暮色苍茫
  
  弦断去敦煌了,恭喜恭喜
  做足功课哦
  去之前功课,回来继续功课
  (*^__^*)
  
  绿茶,山西能待多久啊
  大同,宁武,平遥有时间去遛遛么?
  有时间的话这个线路很好啊
  大同-悬空寺-恒山-应县木塔-大同-云冈石窟-大同市内(圆通寺、下华严寺、九龙壁)
  平遥部分——底蕴深厚的古城,平遥古城以及周边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张壁古堡
  
  
  把自由活动的时间延长到两天就行了
  我把朋友曾经做的行程计划给你
  看看行不行
  
  从太原坐大巴到应县,早上七八点都有车
  估计十点到十一点能到达
  游览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
  世界三大塔之一(*^__^*)
  然后坐应县到浑源的小面包车,
  一车可以坐6个人,10元/人。
  10元直接送到悬空寺
  (好吧,其实是我想绿茶代我去
  悬空寺让我想到了令狐冲和仪琳师妹。。。)
  到了悬空寺自然要游览下恒山了
  恒山派掌门令狐大侠不在
  绿茶妹妹自行游览
  。。
  然后从恒山包车去大同
  第二天可以游览云冈石窟了
  目前开放的石窟好像只有一半、
  逛三个小时足够了
  
  很想绿茶能成行啊
  -------
  
  
  如果只能一天
  可以在云冈和恒山二选一了
  我想的是既然一天半可以
  那么两天不过延长半天
  应该问题不大吧
  。。。。
  

悬空寺,恒山派欢迎你

  亚桐 
  
  其实不算晚上去了
  是黄昏才是
  五点以后没有交通管制了
  相对人少。。。
  
  看来绿茶是不能走远了
  恒山那条线我也一直没机会成行
  很是遗憾哪
  只能梦中楼上月下的幻想下了
  还是小令幸福啊
  (*^__^*)
  
  小令,mv里是你么?
  可惜看不清楚啊
  以后去了,也想一手dv一手相机才够啊
  
  佛头,好像受了暴力对待的感觉
  眼神,眼神
  (在大英博物馆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