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我回复的时候,喜欢顺手打字,没有复制引用
  所以导致些问题,挪威如此,小可也是如此
  很是。。。不好意思,汗
  ==
  清灵啾啾 
  
  楼主在
  
  在找图片中
  
  
  
  
  朱瞻基生前开创一个盛世
  死后的陵寝在明陵中却是最小的
  
  生前朱瞻基并没有修建陵寝
  死后才开始修陵
  六个月之后下葬
  之后的地面建筑,由于土木堡之变
  前前后后花了二十几年才完成
  
  到了清朝也有修葺,却是越修越小
  现在没有开放参观
  貌似比较破败
  
  
  

明景陵铁门深锁,门口 野草半人高了

  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
  
  景陵布局“前方后圆”
  第一部分是神道,
  第二是陵宫建筑,
  
  “山水相称”的陵寝特点
  明景陵,前面是方形,后面是略成圆形。
  它的右边有一道河,这个河离宝城很近,
  左边有一座山,离宝城也很近,
  就为了适应地形,就搞成了这个长条形。
  龙砂不可伤,是至尊至贵的,
  从主观意图上讲为了迎合风水,
  但是这种设计也形成这种陵山重水覆,在景观上更加优美。
  
  
  
  
  
  

  编号1363
  
  景陵平面图
  
  

  找到一张google的图片
  看得更清楚
  前方后圆
  
  

  明景陵的石像生
  

  之前上过了明朝的火器
  现在上一些明朝的甲胄
  让我们温习下古时候的战场
  是怎样的穿着在作战
  
  
  皇帝的头盔
  
  
  
  上图是原件
  下图是照样复原的
  
  

金护法顶铁盔

  皇帝的头盔
    
    
    
    上图是原件
    下图是照样复原的
    
    
  
  金护法顶铁盔
  

  图片看得见么?怎么好像不行?
  我特地用了天涯的相册啊
  。。。。
  看得见么?
  
  
  
  汗,那到底能不能用天涯的相册啊
  很怕满页的叉烧包
  
  
  再试一次,看不见就重新到网上找现成的图片了
  
  

  那就接着上甲胄了
  
  

出土的铁甲

  皇帝的弓箭袋
  

  皇帝御用刀
  

  两遍是因为之前相册抽了,大家都看不到,郁闷
  。。。。
  
  发一张全身装扮整齐的图片
  这样的皇帝可算威风凛凛?
  今人复原的戎装图

  明代的锁子甲
  
  就是用细小的铁环相套,
  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
  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
  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
  可以有效的防护挥砍类利器的攻击
  ---
  明朝的软猬甲?
  下图为御林军用锁子甲

  御林军的铁盔和锁子甲
  
  之前的皇帝甲胄是万历的
  
  

  除了铁甲之外
  明军还有棉甲(清军也是沿袭明制)
  
  明朝制棉甲时,
  原料有用丝绵和木棉(棉絮)两种,
  
  先放在水中浸泡,
  再捶打成薄毡,
  缝在布甲内制成甲衣。
  
  浸泡是非常重要的工序,
  可让丝、棉捶打后更密实。
  
  布面甲有两类,
  一类布面内缝铁甲片,一类内缝绵衬。
  有时在绵衬内再缝甲片,保护力更强
  
  下图中军官身上的棉甲便属此类。
  这是明代锦衣卫的棉甲
  现在军事博物馆
  

  万历打鬼子时的明军铁甲
  

传世实物

  如花红楼
  
  明军的铁甲有二十公斤重
  估计体能锻炼出来就不觉得多重了
  
  
  打碎旧世界 
  
  想修道的话
  不一定要上武当山
  对“道”感兴趣,可以先学习《道德经》
  对武当武术感兴趣
  那就要去武当山了
  
  可以先去旅游一下踩点,哈
  
  
  纠结纠结啊 
  
  你的问题看到了,先去楼下超市买点东西
  回来回复你。。。稍候
  
  
  回来了
  
  先回答司马神道的问题
  
  司马神道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故事
  
  传说中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
  据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
  (秦朝的尺,大约一尺相当于今天的23cm左右
  也就是说这人有两米多高)
  他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
  匈奴人都很怕他
  
  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
  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
  
  后来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
  竟以为是活着的阮翁仲。
  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后来的历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时
  都会用石人石兽的陵前守护,
  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
  由于最初的翁仲像立于司马门外
  所以神道,也叫司马神道
  
  至于马王堆古墓的燃烧问题
  燃烧需要氧气的,古墓中已经没有氧气了
  燃烧的方向是向上的,
  所以在地面上有的燃烧不会迅速逆行向下
  
  
  
  
  打碎旧世界
  
  这个网站有关于武当各方面的详细介绍
  也有师傅的介绍
  
  不会轻易收徒的
  很多外国人都学几年的
  来几天就走可不行
  
  http://www.chinawudang.com/wdjhb/wdws.asp
  xhwguilin
  
  有这功效么?
  可我写这帖是腰也酸了
  背也疼了,哈哈
  -----
  
  
  怎么又出不来了
  刷新就找不到网页
  看看是我的网络问题
  还是天涯的问题
  
  
看到小令和宫勿猿的对话
  有些感触
  今天就说说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话题吧
  算是个插播了
  
  希望翻页吧
  速度越来越慢了
  ---
  
  
  竟然再次坐了分页沙发(偷笑)
  
  刚才小令和宫勿猿的对话
  也是油我的一点感触引起
  又勾起了我的话瘾,忍不住想说两句
  
  其实穿越文的存在
  和武侠小说类似
  都是成人的童话
  寄托了人们的一些美好的幻想
  女孩子们自然是幻想自己万千宠爱在一身
  男子就更复杂点
  好色的,后宫佳丽一堆
  更多的,想幻想中改变历史
  甚至直接参与历史
  有着建功立业的梦想
  
  不管怎么想
  都不过是一些对现实世界的补充和调剂
  无伤大雅
  只要不是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发梦
  基本上可以付之一笑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
  都有原始的英雄崇拜
  会向往一些威加海内,平定四方的时代
  就这一点来说,明初是个合适的时代
  人家幻想一下也无妨
  就算是清穿的那些娘娘们
  只要不拿着幻想当历史
  也没什么问题
  -----
  年轻人的幻想会比较多
  有时甚至会很幼稚
  作为看得明白的年长者
  大可付之一笑
  来势汹汹的批评
  是没有用的
  
  理解和教化
  从来靠的都是沟通,
  是换位思考
  直接告诉别人,
  这样不对,那样有问题
  只能事倍功半
  不会让人心悦诚服
  
  
  
  来说说古代的女性社会地位
  
  从《诗经》的时代开始吧
  
  在那个时代,
  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尤其是平民百姓,
  恋爱和婚姻自由的程度就更大一些。
  
  在一定的季节和场合,
  少男少女可以公开聚集、自找对象。
  当时,民间有许多名目的节日集会,
  例如郑国的修褉节、陈国的巫风舞、
  卫国的桑林祭,都是男女青年欢聚的最好机会。
  
  比如这首《卫风 木瓜》,
  “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显见是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
  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
  
  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
  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
  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
  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里面还有一句,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这就是奶奶大名的出处了)
  
  另一首《君子阳阳》
  也是些男女相邀一些出去游玩的作品
  君子阳阳, 左执簧。
  右招我由房, 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 主执纛。
   右招我由敖。 其乐只且。
  简单的说
  就是一个男子兴高采烈的带着乐器和舞具
  和一个女孩子约会出游的情形
  
  这样类似男女相约的作品
  还有 《郑风 溱洧》。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
  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当然这只是恋爱的部分了
  那婚姻呢,又当如何
  《行露》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恶棍,家中明明有老婆,
  却以欺骗的手段妄图强娶一位未婚的女子,
  并且扬言,如果不顺从就打官司。
  那位女子了解真相以后,
  拒婚的态度十分坚决,
  她警告那个恶棍:“虽速我讼,亦不汝从。”
  我就是坐牢,也不会嫁给你!
  
  《蝃蝀》中的一位姑娘,找到了自己的心人上。
  她不通过“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也不惧怕别人的议论和嘲讽,
  勇敢地同她所爱的男子一起“私奔”。
  由于男女双方都很坚决,他们终于获得了幸福的爱情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修成正果
  比如《氓》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完整的记录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
  再到婚后的全过程
  非常生动和写实
  
  故事的一开始
  说是一个小伙子打着换丝的幌子追求一个女子
  这个女子明白他的意思,接受了他的追求
  之后描写了她对男子的期盼
  中间也有些许抱怨,写得非常有趣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奉劝天下的女孩子们呀,不要迷恋男子好模样
  若是他爱上了你,想什么时候放下都可以
  若是你爱上了他,心里就再也不能放下
  (就算是现在,可还不是这样么。。。)
  
  后面记述了她婚后的生活
  自己的心意如初,男人却完全不是当初模样
  做了三年的媳妇,起早贪黑最辛苦做全部家事
  家庭整理妥当了,男子脾气倒是越来越大
  原来想着两人一起白头到老,
  谁知道还没老已然越来越糟糕
  那就不合则分的好
  。。。
  最初习此文,
  一般评论都说这是一个弃妇的悔恨
  被男人始乱终弃的痛苦
  可是通读全文
  明明这女子悔恨的是自己瞎了眼没看出好坏人
  最后也不是什么被抛弃
  而分明是老娘不干了,自己走人
  (画外音是小S的声音)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
  更不存一丝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
  我们看到的是个觉醒的女子
  而不是可怜的弃妇
  
  再往后看很多年
  即使到今时今日
  能够面对不幸的婚姻这般决绝的
  也并不那么普遍
  可知当时的女子离婚也不是什么大事
  即使是到了后来《孔雀东南飞》的时代
  离婚了的刘兰芝
  依然还有太守公子,县令公子的追求
  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现实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女子的婚姻,是可以重头来过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