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文具盒(西汉)
这是一套具代表性的文具。
石板砚本身包括了砚石、研石、砚盒三部分,
而共同出土的还有带笔筒的毛笔及木牍,
并且明显具有使用过的痕迹,
因此是墓主生前使用并珍爱的文具无疑。
这方石板砚为长方形,长16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
石质属于沉积岩类经变质的板岩。
它正面平整光滑,残留墨迹。
这种石板砚也见于其他同时代墓葬,
上面除墨迹外,有些还残留着朱砂、白粉等物,
据推测是妇人画眉妆饰之用,称作“黛砚”,
所以说,其用途可能是多样的。
那一小方研石被粘在一块方木上,放在砚盒的凹槽里,
它的磨面因为长期使用而变得很光滑。
出土时,在砚盒底部见有残留着的芝麻粒大小的墨丸。
可见当时尚未出现墨锭,而是将墨丸放在砚面上,
加水后用研石来研磨。
这三件套文具中最精彩的是髹漆并彩绘云兽纹的砚盒。
盒盖与盒底均有大致相似的虎熊格斗图,
旁衬以小兽四只,又有两道云气穿插其间。虎作红色;
正从容地迈步向黑熊迎来;熊则立身扬臂,与虎面面相觑,
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
更妙的是,作者又绘四小兽去烘托气氛。
虎背后是两头幼鹿,正惊恐奔逃,
其中的一只还回首窥视;熊的背后,
右上角的无名兽亦作惊恐状,
右下角的红色小兽则面露好奇神色,
似乎庆幸自己脱险之余还要探个究竟:
到底鹿死谁手。整个画面充满动感与紧张气氛。
汉代绘画色彩鲜艳、线条简洁等特色非常突出。
画像石、帛画、壁画、漆画中都能体现这些特色。
这件砚盒漆画虽小,却完全可以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棺漆画相媲美。
此砚于1978年在山东临沂金雀山十一号墓出土,
现藏临沂市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