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明代玉卧兽形砚滴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
  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
  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
  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
  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苦茶
  
  图片是博物馆的馆藏
  有介绍的,我都附上去了
  没有的,就是本身没有具体说明
  (一般都能猜出是干嘛的,西西
  笔洗,顾名思义就好了
  水中丞,前面有介绍和砚滴是一个东西
  ----
  
  明代玉双管式笔插
  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
  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
  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
  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
  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
  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
  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插播一件独一无二的非文具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
  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
  迫其降落于水,下部有水波与苇叶纹。
  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
  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
  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
  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
  “海东青啄雁”的图案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养鹘捕雁的习俗,
  同类题材在辽、金玉器中大量出现。
  从造型判断此饰物应为妇女的头饰。
  
  

  明代书房搁的花瓶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
  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
  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
  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
  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
  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
  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
  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
  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
  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私心起,放个自己喜欢的杯子
  (幻想用这个喝茶,。。。)
  
  明代青玉竹节杯,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
  局部有浅黄色斑沁。
  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
  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
  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
  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
  节上琢有谷纹
  

  终于有个可爱的清朝东东了
  还真比较难得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
  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
  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
  背面书红彩“九畹山房”四字篆书款。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清,
  
  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
  椭圆形口,方唇,平底。
  池肩部琢刻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
  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
  
  

  碧玉太白醉酒水丞,
  
  水丞碧玉质,局部有墨斑,
  圆雕人物和桃式容器,
  大小二桃相连,
  大桃内空,用以盛水,
  旁又雕一人斜倚水丞,
  以手扶膝,神情欢愉酣畅
  
  (没说明朝代)
  

  玛瑙桃形小水丞
  
  水丞白玛瑙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色,
  作桃形,器内空,器外装饰镂雕的桃枝、桃叶,
  以巧做技法使料中的红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动逼真。
  
  巧做也称俏色,最早见于商代,
  主要是利用玉质本身的不同颜色进行设计加工。
  此水丞匠心独具,玛瑙光莹润泽的材质与桃的造型相结合,
  仿佛传说中天上的仙桃落于书案,突出了仙寿的吉祥寓意。
  
  

  莲水虫荷叶洗
  
  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
  ,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
  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
  
  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
  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
  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青白玉五子笔架,清
  
  笔架青白玉质,以圆雕结合镂雕技法塑造姿态各异的5个童子,
  每人手中各持不同的花果枝叶。
  此笔架造型活泼,五子高低错落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子形象表现于文房用具中则寓“五子登科”之意。
  

  青玉三鹅笔架,清
  
  笔架青玉质,三鹅相连形,
  各衔谷穗、花枝,鹅腹下饰小浮萍。
  
  “三鹅”是印度婆罗门教中月天(月神)的坐骑。
  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亦颇喜爱,
  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
  此青玉笔架碾琢精良,玉色洁润,
  鹅之形丰满柔美,且衔谷穗、花枝,当是寓岁美年丰之意。
  
  

  小令,这个我就不知道
  后面发的大多是清宫旧藏
  有的说明了是明朝或者更以前
  有的没有说明
  -----
  不知道这是何时人们心中的“白大爷”
  
  乾隆的笔筒

  传说中宋代汝窑的笔洗
  拍卖中。。。
  (希望是超A版的。。)

  真正超A版本的出来了
  清朝仿宋瓷的荷花洗
  
  

  明代玉笔架

  来看看啊,今天还有谁用这么豪华的墨水瓶?
  
  铜鎏金镶白玉花卉螭龙耳墨水瓶
  玉质洁白滢润,器型雅致。
  
  两侧各透雕螭龙作为杯柄,
  杯口镶铜鎏金盖套,
  盖钮之座为玛瑙雕瑞兽,小巧可爱。
  
  盖口内嵌有玻璃杯,可储存墨水。
  托为海棠形,底部配四足铜鎏金底托。
  鎏金部分錾刻花叶纹,
  此金盖杯材质对比强烈,
  内敛含蓄的润玉与亮丽的鎏金结合在一起分外抢眼。

  上面是大明的
  这个是大宋的
  上面是金包玉
  这个是玛瑙
  

  明代竹雕笔筒

  明末的竹雕笔筒
  
  

  面啊面 小河公主就是那个,比较年轻,死得时候20多岁
  介绍里还说她肚子里的胚胎,是世界上最老的胚胎了。。。千岁千岁。。。
  来个不常见的文具
  
  臂搁是写字垫臂用具,
  明清时代开始出现象牙片雕刻的臂搁。
  凸起的正面以浅浮雕减地阳刻技法雕刻了一枝盛开的梅花。
  背面内凹处,镂雕仙境中的道教人物、寿星和八仙等。
  

  牙雕字帖架
  
  以前的读书人也是要临帖的
  这个放样本正好
  

  明代的青玉砚
  
  青玉琢成。砚呈长方形,
  前端作圆弧形,椭圆形砚池。
  下有木雕莲瓣纹贴金须弥座,
  砚的四角有穿鼻,用铁丝固定在木座上。
  

  明代牙雕龙纹五峰笔架
  
  
  笔架为圆雕五峰式,
  架底边深刻水波纹,
  波涛中双龙盘绕于五峰之间,龙腾水怒。

  明代象牙刻山水笔筒
  
  
   笔筒圆体,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
  器身表面阴刻山林溪岸景色,并填涂黑色。
  构图完整,徐徐铺展,人无面目,
  室无窗棂,似逸笔草草,却深合画理。
  刻线短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又不失表现力,
  颇有枯笔皴擦的效果,风格雅洁脱俗,
  为同时期牙雕笔筒中不多见之佳作。上部阴刻行书题句:
  
   山色巍峨丹碧鲜,结为寒气融为泉。
  
   生平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
  
   偶然笔写气象千,林木深深在眼前。
  
   幽秀寄庐无人迹,看山终日如坐禅。
  
   当门老松藏古拙,青溪白石皆云填。
  
   案头留别笔墨缘,祝君之颜如同年。
  
  并“乙卯春三月往清华,道经旧友。
  至村前,苍松古柏,深涧西流,野草奇花,为高人隐寄。
  行于庄内,茅屋数间,琴童一二,询其主人,言言在室,
  随拜仿而获面。相别多年,今幸握晤。
  忽见案头立一文俱,颇为古雅,
  未作文字,信手挥成,未得深趣,留为志,老道兄存记也。
  墨井道人渔山吴历。”
  前有“墨井”引首章,后有“渔”、“山”印。
  
  还真是风雅啊,制个笔筒留念经历
  
  

  宋代汝窑青蛙卧荷叶笔洗
  
  造型太独特了
  楼主贪心大动
  。。。

  宋代 汝瓷天青釉洗
  
  
  1989年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出土
  
  另一种敞口斜壁,下有外撇的矮圈足,
  香灰胎,香灰胎,满施天青釉,
  釉面布满冰裂纹开片,裹足支烧,
  圈足内有3个细小支钉痕。
  
  

  青蛙荷叶的介绍怎么没了,补上
  
  笔洗的原作是幅青蛙卧荷写生图,
  应该出自徽宗画院,画师在荷塘旁写生作画,
  一只青蛙跃上一片荷叶,
  画师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变化,
  一幅杰作"青蛙卧荷"写生图问世了!
  
  这幅写生图得到了徽宗的偏爱,
  于是命人带图到汝窑,命汝窑工匠照图烧制,
  聪明的汝窑工匠把艺术与实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用巧夺天工的高超工艺,烧制出了这件青蛙卧荷笔洗,
  这是一件北宋汝窑瓷塑工艺品的杰作。
  
   青蛙与荷叶静中有动,
  更为神奇的是青蛙头下部吸气排气的气泡也瓷塑的那样逼真,
  真是巧夺天工,令人难以置信。
  
  青蛙卧荷笔洗是一代名窑北宋汝窑稀世之杰作,
  它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叹息。
  这件青蛙卧荷笔洗釉色为天青偏蓝,
  用40倍偏光显微镜观察,釉面中有蓝色玛瑙结晶体,
  笔者推断这是使用了釉罐中的底部之釉所致,
  汝瓷是玛瑙为釉,在釉罐中,越是靠近罐的底部,
  玛瑙的含量也越大,玛瑙是玉石的一种,
  它的比重大,在汝瓷传世品中,
  部分汝瓷釉面有玛瑙的结晶体,
  部分北宋官窑瓷也有这样的特征,
  

  宋官窑葵瓣洗
  

  宋代 汝窑粉青釉洗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洗直口微敞,洗里坦平。
  里外施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
  圈足矮宽,足底边无釉,露灰褐色胎。
  在宋代青瓷中,汝窑被推为首位,
  有"汝窑为魃"之说。人们形容它"似玉、非玉、勝似玉"。
  
  汝瓷最能体现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的清淡含蓄的艺术风格。
  这件汝窑洗器型规整,制作精工,
  釉汁厚润,猶如堆脂,细腻平滑,幽雅凝重,令人赏心悦目。
  

  东汉 玉螭龙纹柄洗
  
  
  玉料为岫岩玉,青黄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
  体矮圆形,平底,内空,可贮水。
  两侧各有一耳柄,两耳上下均饰螭纹,
  但正面用浮雕琢饰,背面只以阴线琢画。
  
  

  东晋 越窑点彩飞鸟洗
  
  
  敞口,平折沿,折沿饰纹。
  圆腹,圈足。
  洗内底中心塑一飞鸟作展翅状,形象生动。
  

  楼主告退一下
  
  回头来明朝更新正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