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抽空来转转
  
  上把董小宛的扇子
  玳瑁扇长24厘米,宽15.5厘米,
  扇柄用珍贵象牙雕牡丹花纹组合而成,
  扇上盛开的桃花应为董小宛所画经镂空雕琢而成,
  图纹为双钱纹,有数千个钱眼和凸雕盛开的桃花,
  红、黄、褐、白相间,布局整洁有致。
  
  背面题款为《乙丑夏月青莲女史记》(乙丑为1648年),
  字体俊秀美丽,本扇小巧玲珑,雕刻剔透,桃花栩栩如生,
  人见人爱,入手使人心荡。
  
  

  007说的那幅彩蝶图,都说在无锡博物馆
  我去的时候遍寻不到,问博物馆工作人员,也说不知道
  到底在哪儿呢?
  
  
  这柄方头宽骨,聚头散尾象牙彩蝶诗词摺迭扇结构奇特,
  工艺精湛,保存基本完好。
  扇全长30.5厘米,头宽2.3厘米,尾宽2.5厘米。
  象牙扇骨共30方,大边两片为素面象牙大骨,
  扇内28股心子小骨为半截象牙
  和半截名贵的湘妃竹竹片连接而成;
  每股扇头有扇钉轴眼,股片包浆幽光沉静,未见扇坠;
  扇面正反为宣纸质地,尾边用金色绢绸裹裱,
  横52厘米、纵24厘米。
  扇面为金笺纸,
  绘有八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彩蝶,
  寓意“金陵八艳”;
  扇背为撒金素纸,
  书写有董小宛自作七言四句诗十四首,
  蝇头小楷书法工整俊丽,笔精墨妙,精美绝伦。
  

  小慌 
  
  很遗憾,于谦的墓也是屡毁屡建
  重建了四次。。。。
  
  盗墓贼心存敬意留下的墓?这个很难回答了
  因为那样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溥的墓
  盛世首辅,居然只有一个锦袋六颗牙齿
  这比再多的金银珠宝陪葬更让人震撼
  ----
  终于忙完了,晕
  晚饭后来更新
  
  先休息一会
  
  
  回来更新
  明朝的房价
  
  大概说说嘉靖,万历时期的房价
  从晚明小说里看,老百姓基本还消费得起房子
  “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
  
  “典”是使用权的转移,没有产权,
  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
  不过房主有了钱,还可以赎回去。
  十数两银子,相当于当时一个成年男子的基本年薪,
  但是可以买到房子的使用权
  怎么看都是很划算的买卖
  他还不同于租
  因为房主要收回,还要还钱的,至于多少,就不甚清楚了
  
  
  那产权房什么价儿呢
  一处“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
  质量一般,要35两银子,
  一个马夫的年薪就够了,这个指数是让人民欢欣鼓舞的
  当然这个房子就不讲地段了,不过也是市区就是了
  
  好地段的房子就要贵些,
  一个繁华地段“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宅子,要花120两银子,
  这就是一个县令的三年薪水了
  不过呢,真是县令去买,朝廷还有一定的住房补贴
  (什么时候都是公务员好啊)
  
  上面这说的,也就是独门独户的一般人家
  那豪宅呢,明朝豪宅什么价呢
  “门面七间,到底五层”,仪门进去是大厅,
  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
  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街道又宽阔。
  按契上原价1200两交割。
  这就厉害了,基本要一品大员的整年收入了
  
  房价之中,主要贵的建材,而不是地价
  明朝的地价很低
  好的木材难得,有银子没处买去
  因此大户人家雕梁画栋
  平常人家,也就砖瓦土房了
  -----
  
  
  和现在一样
  买房子也不是付了钱就收房子完事
  现代有房产证,土地证
  明朝有房契,地契
  
  办理这些东西,现在要钱
  明朝也不是免费
  办过户的一般是县衙和府衙。
  所以,买房子的同志们要去守备衙门,
  花个几文钱买张“官版契纸”,
  然后填上买卖双方的名字以及房产的位置、面积和市价,
  再按市价的一定比例缴足契税
  (按照惯例,这笔税费由买方来出),
  最后让守备大人在合同上盖章,过户就算完成了。
  
  明朝的契税也是起起落落
  嘉靖四十年以前是3%,四十年后下调到2%
  这个税率一直持续到几朝到崇祯李自成起兵了
  才又重新调回到3%
  
  清朝契税税率以3%为主,但是也经常有例外:
  康熙年间三藩作乱,契税一度增加到6%。
  到了晚清买房契税就是6%了,
  那时就算是典房,契税也还是要收3%
  
  当然民间也有自己的土办法,那就是立草契
  “近但立草契,请印纸粘接其后,
  不经官投报者,不知其几也。”
  
  什么是“草契”?
  就是不经过官府盖章的合同,
  老百姓买房,跟卖主私自签合同,
  不过户,不缴契税,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大家都不交契税,朝廷自然吃亏,
  可是朝廷要想管,也管不过来,
  毕竟中国疆域很大,人很多,
  而且古代公务员很少,
  官民比例不像现在这么高,
  再加上没有电脑帮忙,
  想把每一笔不动产交易都监控起来,
  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是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以伦比的
  官员们也充分开动脑筋运用智慧
  监控每一笔房产交易
  这一个办法叫做“以民治民”
  
  一是让老百姓互相监控,哪家偷逃契税,
  四邻一起检举,谁最先检举谁领赏,
  谁不愿检举谁顶缸。
  
  二就是让房产中介发挥作用,
  强制性地给每一家房产中介划片包干,
  让他们给自己管片内的一切不动产交易做好记录,
  谁家今天买房了,谁家今天卖房了,成交价是多少,
  签合同时谁在场,一一记录在案,然后每一个月一次,
  或者每半个月一次,上报到县一级政府,
  然后政府官员根据这些记录去收钱了事
  
  今时今日的置业要交契税、印花税、交易手续费、权属登记费。 契税金额是房价的1.5%,
  印花税金额为房价的0.05%,
  交易手续费一般是每平方米2.5元
  权属登记费100元到200元之间
  相比天文数字的房价
  这些都是小case了
  
  
  明朝房地买卖契约文书,
  一般都详细开列投入买卖对象房的质地、间数、坐落等项。
  现在博物馆中就有过明末清初的房契,书写十分详尽
  
  坐落项一般为“某城某坊某牌某铺,总甲某某地方”。
  房契官文书也强调由里甲房牙将契尾发给受业人,
  里甲房牙在房地交易中承担中介管理的职能。
  如业主漏税,查出房牙总甲同罪,
  即所谓
  “住房人户隐匿不报,查出牙甲一体坐罪”,
  “托请乞恩者,该坊牙甲人户同罪”。
  因牙甲责任重大,民间房地交易,办理立契手续,
  一般都请左邻右舍及总甲、房牙、代书共同作为见证人签字画押。
  
  总甲签字画押,
  表示确认房地交易的合法性,
  并承担日后发生争执时出面调停的职能,
  房牙承担评估房价的职能。
  (里甲大致相当于现在社区居委会主任?
  房牙就是房产中介了)
  
  下面来通过房契看看当时的房产价格
  这是比小说更强而有力的证据
  
  1号契 (顺治二年,基本是明朝的房价)
  房九间 售价55两白银 平均每间约6两。
  
  2号契 (顺治七年)
  房十间 售价70两
  平均每间7两了 房价提高很多
  
  4号契 顺治十年立契 房十间 售价220两;
  平均每间22两
  顺治十四年以后 房价更高
  
  8/9/10号房契 平均每间售价均在30两以上
  14年间增加了5倍。
  
  一套四合院,其实每间就10个平方上下,
  10间左右,从最初的50/60两升到300两。
  从一个马夫一年半的薪水涨到了七年半的年薪
  看来北京居住,大不易
  明朝还稍好一点,才每间房子六两银
  弄个三房一厅,也就是二十几两银子而已
  (还带个干净小院子)
  
  
  
  如今天文数字的四合院,也不过寻常百姓家
  四合院曾经的售价,是五六十两白银

  关于明朝清朝的房契
  先存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安徽省博物馆也有不少这样的契约文书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开放给公众
  。。。。
  
  
  
  关于明朝清朝的房契
    先存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更正: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没人看我说的房产地契吗?
  
  汗,可恨我也实在找不到图片贴上来给个直观感受
  曾经在哪期考古杂志里见过这个。。。。
  看来还是太枯燥了
  我来找点提神的东西说
  
  
  怪叔叔最后一张画面好干净,游人呢?
  
  
  一下落了好多层
  我说这张,好安静的感觉
  

  怪叔叔
  
  你的文官大图,那脸长得好像一个明星
  那个黄圣依的男友,。。。
  有人觉得没?
  
  
  哈哈哈,小令这回可栽了
  
  宋朝男子流行簪花
  水浒各人簪花品种不同
  小旋风柴进簪花,
  短命二郎阮小五插石榴花,
  病关索杨雄插芙蓉花,
  浪子燕青插四季花……
  梁山座次排第95把交椅的刽子手蔡庆爱戴花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不分时候花不离头,于是,人送绰号“一枝花”。
  
  。。。。。。

还是小乙最风流倜傥

  宋朝男子都好簪花
  杨万里还写了一首诗说这个
  很有意思
  
  春色何须羯鼓催,
  君王元日领春回。
  牡丹芍药蔷薇朵,
  都向千官帽上开。
  
  作者:双调小令2 回复日期:2009-10-19 22:34:17 
    作者:月圆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9-10-19 22:28:54 
      宋朝男子都好簪花
      杨万里还写了一首诗说这个
      很有意思
      
      春色何须羯鼓催,
      君王元日领春回。
      牡丹芍药蔷薇朵,
      都向千官帽上开。
    ————————————————————
    好一番别样风流。
    大家都戴,还要戴出花巧戴出风格来,好玩。
    你还别说,雷横那个造型,又是胡子男又戴花,明明犯了我的死忌(不喜欢胡子男,更不喜欢娘娘腔),偏觉得很顺眼好看,这是什么缘故?
  
  小令,这个问题我能回答
  花不是问题,男人就要气宇轩昂
  如果畏首畏尾,眼神闪烁
  哪怕五官俊俏,也只觉得小白脸猥琐
  重要的是气势
  
  
  可惜福清公主的墓被盗了
  基本上没什么东西出土
  尸骨也都腐朽无存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