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数数龙的爪子
  
  

  绿茶,都试过了
  就是传不上来
  郁闷
  ----
  这鱼儿好凶啊--
  
  

  定窑的白瓷盘口瓶
  
  经得起细看的美貌

  这图片看得还真爽,像实物在眼前似的
  。。。
  
  龙爪和使用者没有关系?
  这个。。。
  我怎么印象里全是有关系的
  
  再来核实核实
  
  
  
  不知这件是礼物还是抢走的。

  http://www.yupoo.com/
    
  收到,小令,记住了
  下次用这个相册
  
  
  大家都不在么?
  
  貌似都没回帖了
  
  
  
  

  从这个开片看
  能看出是什么窑的出品么?
  
  

  日本人很喜欢黑釉
  
  

  磁州窑的产品,貌似也很受欢迎
  
  

  这个壶的盖子很别致,可爱的荷叶形,可惜,角度不对,看不怎么出来

  这款造型真现代
  
  

  哥窑瓷器和官窑有些相似。
  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
  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
  
  友情奉上鉴别顺口溜
  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
  那盘子,绿茶发现家里也有一个?
  (*^__^*)
  上盘子
  
  

  东京博物馆的门票,好像折合人民币30元
  去了的同学,千万记得要去东洋馆的第二层
  全部都是中国的东西
  
  

  来个鲜亮的刺激一下大家
  
  
  

  这个小碗感觉真是清新。。很舒服
  
  
  

  虽然大红大绿,看着还挺喜庆的,不觉俗气

  再来个有视觉冲击力的,哈哈

  还是传统青花看得入眼
  
  

  青花碗
  
  忽然想起小时候吃饭的碗都是青花的
  越用越少,最后就换了新的,不再是青花的了
  。。。筒子们举手发言
  谁家现在仍然是用青花碗的?
  
  

  南宋 官窑 青瓷轮花钵
  

  日本的“茶道”仪式规范,
  其举行茶道仪式的厅、堂布置,泡茶方法,
  使用的茶具均效仿中国的“茶礼”。
  其中仪式上必须使用的黑色茶碗,叫“天目盏”。
  
  天目盏又名“天目木叶盏”,
  据传由日本镰仓时代(我国南宋时期)的留学僧人
  从中国浙江西天目山带回国。
  天目茶盏其实就是黑釉烧制的瓷器,
  墨黑的底色上散布着深蓝色的星点,
  构成美丽的图案,这些星点的四周还有红、蓝、绿等色彩,
  在阳光照耀下色彩常会变异,又称“曜变”。
  
  这种黑色的天目茶盏传入日本后倍受当地人青睐。
  在日本,凡是黑釉茶碗,统统被称为“天目茶盏”,
  以至于后来,“天目”成了一切黑釉器皿的代名词。
  
  下面就是他们博物馆的馆藏天目盏
  

南宋 吉州窑 梅花天目盏

  日本国宝级别天目盏
  
  吉州窑木叶天目盏
  一年只展出几天
  
  

  来张国宝大图
  
  
  

  这件让我无法呼吸
  (灰太狼,把你的瞬间转移斗篷借我
  我要带这个回家。。。)

  唉
  文物回家路漫漫
  
  能在外面过得好就不错了
  
  

  朴拙的美。。。。

下面这件,
  竟然让我联想到清响的《醉卧红尘》
  此生 彼岸 长眠 梦中一朵青莲
  风如诉 雪连天 苍山远
  漆黑夜里天地茫茫 两处皆不见
  你仍在看 看漫山红遍 却不知何日重回人间
  此岁 彼年 声声空啼杜鹃
  。。。。
  此岁彼年都不见
  千年的青莲,何时重回人间?
  (建议大家边听边看,有点鼻子发酸)
  

  ll_suki 
  
  汗,抱歉啦
  说历史需要集中精力码字
  讲述一个人物,需要下不少功夫
  楼主最近时间不够用,又不想搁置帖子
  所以保持更新,让大家先看看文物啊
  
  
  
  下令,你看那颜色,形态
  可不是梦中一朵青莲么?
  
  
  小令打成下令,又要致歉了。。。唉
  
  好听吧,好听的反而不那么红
  
  还有筒子在看么?
  在想要不要贴大英博物馆的宝贝
  ----还是,
  东京的瓷器精华基本上都出来了
  再有一些是日本其他博物馆了
  
  除了瓷器之外,也有其他的好东西
  要不一起上?
  
  
  小令就继续瓷器吧
  我来字画
  东京博物馆的藏品
  
  
  
  
  
  
  宋 梁楷_六祖截竹图
  

  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
  
  

  小令,和我一起贴书画吧
  分工干活比较有效率,西西
  这些先交给你了
  二祖调心图之一 (宋) 石恪
  二祖调心图之二 (宋) 石恪
  雏雀图 (宋) 宋汝志
  红白芙蓉图之一 (宋) 李迪
  红白芙蓉图之二 (宋) 李迪
  莲池水禽图之一 (宋) 顾德谦
  莲池水禽图之二 (宋) 顾德谦
  猿图 (宋) 毛松
  
  
  南宋 梁楷 出山释迦图

  宋 米芾 虹县诗卷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行书
  
  北宋米芾(1051—约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土、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书法好还是画更好?

书法

  马远《寒江独钓图》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杭州)。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很难查考。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公元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如现存的《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遍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江、河、湖、海真实生动地绘入纸上,实为世间之珍宝,为历代书画鉴赏家所珍重。马远的人物花鸟画,大多与山水紧密结合,加强了主题的生动性,尽可能地省略细微未节,专注刻画人物及花的神态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气死我了,害我找半天,发两次
  晕
  
  
  馬遠は南宋中期を代表する画院画家で山水人物画をよくした。本図は曹洞宗の祖師洞山良价が行脚の途次,水を渡った際に自分の影を見て豁然と大悟した刹那を描いたもので,数少ない馬遠の真蹟の一つとされる。図上には南宋の理宗皇帝の皇后といわれる楊妹子の賛がある。天龍寺所蔵の雲門大師図,清凉法眼禅師図とともに本来は禅宗五祖を描いたものの一つといわれる。田中豊蔵旧蔵品。

  之前那幅一下子找不到了
  重新找了一张他又出来了
  折腾。。。
  
  小令,先下了,头晕眼花了
  明天继续吧
  好在明天休息
  
  晚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