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来报到
  欣赏书法呀,先来上上欧阳询的贴吧,看看行不行

  欧阳询的字很适合初学者
  楷书号称唐人第一
  下面是他的“秘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
  长短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
  次不可缓,缓则骨痴;
  又不可瘦,瘦当枯形,
  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令狐冲有独孤九剑,欧阳询有书法八诀
  认真体会修习这八诀,必能写得一手好字
  
  
    丶 点如高峰之坠石。
    L 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 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 竖如万岁之枯藤。
    [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 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ㄟ 捺一被常三过笔。
  
  没时间练毛笔的同学,按这个感觉写钢笔,效果也是一样的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
  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
  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
  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最后一张千字文

  欧阳询《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
  纸本,行书,七十八字,无款,但流传有序,
  曾入南宋内府收藏,
  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
  绍兴朱文连珠印记,
  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
  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帖子内容
  “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
  彭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寂灭。
  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
  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
  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郭天锡在跋中曰:
  “此本劲险刻历,
  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
  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郭天锡的跋

  把其他人在欧帖子上的留言也都贴一帖,大家比较一下
  
  赵孟頫

  刚才文图不对,更正一下,我也花眼了
  
  
  chenzhuan0211 
  
  你发个邮件到我邮箱吧
  我怕忘了,还有一些书法的
  我一并发给你
  
  
  苦茶,,,太瞧不起人啦
  还好我现在每天都在练字中
  
  下面这个才是赵孟頫
  
  

  chenzhuan0211 
  
  我的邮箱顶楼就是,第一页有
  
  
  再看看三杨中的杨士奇的书法

  清人高士奇的留言

  最后一张清人的留言,乾隆大人的题字就不上了,第一页的边边上就有

  先去饭了,回头再来
  
  
  补丁,这个想法还真关公战秦琼,哈
  估计各找各妈各回各家
  哪国人挑自己人的东东
  ---
  
  
  楼主上不来了,还有好多书法作品啊
  还有为于谦报仇的李贤。。。
  再试一次,不行,晚上再来
  --
  
  
  贴不上图。。
  
  冬天
  朱祁钰不会杀朱祁镇的
  他们原来感情还蛮好的
  正因为感情好,以朱祁镇那样温和的人
  连于谦他都可以原谅
  却至死也没有原谅这个弟弟
  或许朱祁镇不够格算是好皇帝
  但他是个好哥哥
  朱祁钰还真是个不错的皇帝
  却对不起他哥哥
  这倒不是夺了皇位
  而是很多细节问题
  连衣食都不得周全
  确实是过分了
  ------
  
  朱祁钰对朱祁镇
  那是对得起天下单单负了他
  
  苦茶
  
  古人也不少外貌协会的
  朱祁镇应该长得很好
  而且脾气好,风度好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些人对他好了
  。。。。
  晕了,天涯相册不能用,yupoo竟然也不能?
  用网上的图片试试看了
  
  大家都对书法很有感觉
  那就继续上书法
  台北故宫有元代以前的书法作品155件
  其中13件,是限制展出的国宝中的国宝
  
  我来找找这十三件的图片和大家分享
  有兴趣的同学和我一起找吧
  
  
  
  
  排在第一的自然是这件了
  
  王羲之 行书
  《快雪时晴帖》
  
  纵23cm;横14.8cm ,行书四行,二十八字。
  其内容是王羲之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此帖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
  以“山阴张候”行楷结尾,
  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
  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
  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神呐,天涯也让书圣坐沙发了
  继续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王羲之少年時學衛夫人書,
  後見前代名家法帖,改變初學,
  博採眾長,增損古法,
  一變漢魏樸質書風,創妍美流便之體。
  梁武帝評其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唐張懷瓘評「骨肉相稱,婉態妍華」。
  此三帖書法疏密得宜,結體優美,為行書最佳典範。
  
  

  在挪威的同学
  你是让给王羲之大人啦
  ---
  
  
  王羲之远宦贴
  
  纵24.8厘米,横21.3厘米。
  6行,53字。草书。又称《省别帖》。
  《十七帖》、《淳化阁帖》卷六收刻。
  《宣和书谱》载有《远宦帖》帖目。
  第二行末两字残泐,据《右军书记》所录帖文校勘,
  应为“昌诸”二字。
  若此,该句为“武昌诸子亦多远宦”,
  这是怀念旧友的话语,
  意谓:当年在武昌庾亮征西府的同僚现在大多散於远处为官。
  王羲之於成帝咸和九年(334)赴武昌为征西府参军,
  当时同僚,有殷浩、孙绰、王兴之等辈,
  而周抚因於咸和七年(332)失守襄阳奔武昌,正免官赋闲。
  王羲之与周抚相识,亦在此时。
  “老妇”乃羲之对妻子郗璇的称呼,
  写此帖时,应在王羲之晚年。
  
  
  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
  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
  足下兼怀,并数问不?
  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4。
  
  祭侄文稿
  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稿本,
  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
  但正因为无意作书,
  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
  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张晏评云: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
  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
  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
  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
  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
  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唐代孫過庭:書譜
  
  孫過庭(648?-698?),富陽人。字虔禮。
  是卷自古即為草書典範而享盛譽,
  米芾評「凡唐草得二王法者,無出其右」,
  以優美的四六駢文品第古人書法,
  論述書體、技法及學書之道,為唐代書論代表作之一。
  卷首工整有度,卷中卷尾筆致暢達,
  用筆提按轉折多變化,章法錯落有致,
  是所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的傑作。
  
  
  

  唐徐浩書朱巨川告身 卷
  
  徐浩(西元七0三-七八二年)字季海,浙江紹興人,
  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書法家,與顏真卿齊名。
  他文思敏捷,書法又精,
  因此肅宗朝時,四方詔令,多出其手。
  
   「告身」即現代的任職令。
  徐浩的楷書結體似歐陽詢,
  但筆劃卻一改歐之瘦勁而變為豐肥,筆勢雄健,
  反映中唐盛行的書風。
  也許因為他的字稍乏韻致,
  宋代書家米芾便評論說,
  由於唐玄宗自己字體肥俗,
  所以才會有徐浩之體風行一時。
  
  
  

  自叙帖
  
  唐
  怀素
  纵28.3公分 横755公分
  书法
  纸本 草书
  手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中年的作品,
  文章记载怀素早期学书与创作的历程,
  后半段则大篇幅的记录当时名人对他草书的赞颂。
  
  幼年就事佛的唐代僧人怀素,颇好书法,
  为了目睹前人书迹,开拓视野,
  特别离开家乡,拜访当代名公。
  他的才情因而获得时人重视,赞赏文字不绝,
  其中尚包括今日熟知的书法名家颜真卿。
  
  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
  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
  所谓「铁画银钩」也。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
  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
  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
  
  
  

  寒食帖
  宋 苏轼 卷 纸本 纵34.2公分,横18 公分。  
  
  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点去),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雨点去)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 。
  空庖煮寒菜,破 烧湿苇。那知是寒食,
  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右黄州寒食诗帖二首。
  
  

  寒食帖

  东坡好友黄庭坚 自书松风阁诗 卷
  
  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
  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
  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
  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
  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
  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
  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
  
  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
  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
  传达出与东坡笃厚的情谊,是尚意书风的典型。
  
    释文:
  
  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
  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
  风鸣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
  野僧。早。旱饥不能饘[zhān]。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臺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局部大图

  宋米芾 蜀素贴 卷
  
  墨迹,绢本,行书。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
  
  亦称《拟古诗帖》,
  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
  米芾三十八岁时,
  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
  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
  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
  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
  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
  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
  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
  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
  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
  卷末款署“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
  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
  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
  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
  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
  
  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
  “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
  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秾芳诗帖
  
  赵佶
  
  北宋
  
  尺寸:绢本楷书纵27.2厘米,横265.9厘米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
  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为赵佶“瘦金书”代表作。
  
  清代陈邦彦曾跋赵枯瘦金书《秾芳诗帖》,
  “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
  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
  也是对“瘦全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赵佶的瘦金书广为人知,他的行书、草书亦声名鹊起。
  
  
  

  宋吳琚書七言絕句 軸
  
  吳琚,開封人。
  他的父親吳益是南宋高宗吳皇后之弟,母親是秦檜的孫女。
  雖是外戚權貴之後,卻並不自驕,詩文書法俱佳。
   此幅七言絕句書自蔡襄詩,是少見的宋代掛軸書蹟。
  
  吳字挺拔俊秀,結體和姿態都宗米芾,
  但是和北宋書家筆筆送到的工夫相較,
  吳琚的運筆快速強勁、行筆不時出現飛白,
  顯示南宋書家對上下呼應與整體氣勢追求,
  甚於每一字的精工與錘鍊。
  
  
  

  元張雨書七言律詩 軸
  
  張雨(西元一二八三-一三五0),
  浙江錢塘人。字伯雨,又號句曲外史。曾為茅山道士,
  他的藝文造詣很高,對元代後期的書畫,頗有影響力。
  張雨曾從學於趙孟頫,行楷處處可見趙氏書風的影響,
  但是本軸卻一反唯美風格,而出之以奇崛狂怪。
  
  通篇偶見歐陽詢的結體,
  但字形排列如醉漢移步,用墨時濃而枯,
  可視為道士縱酒後,所捕捉到心靈脈動的痕跡,
  或追求浪漫的神來之筆。
  

  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册
  晋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贴 卷
  晋王羲之 远宦贴 卷
  唐孙过庭 书谱 卷
  唐颜真卿 祭侄文稿 卷
  唐徐浩 书朱巨川告身 卷
  唐怀素 自叙帖 卷
  北宋苏东坡 书黄州寒食诗 卷
  宋黄庭坚 自书松风阁诗 卷
  宋米芾 蜀素贴 卷
  宋徽宗 诗贴 卷
  宋吴琚书 七言绝句 轴
  元张雨书 七言律诗 轴
  
  好了十三件台北故宫国宝级限展书法全部贴完了
  我要晚饭了,补丁,回头再聊。。。。
  
  又及,台北故宫的就别心疼了
  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地方
  去北京去台北,都是要离家了,没差,没差
  路费多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