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成化年间
  
  朱见深上台了,
  很注意父亲曾经提及的旧人
  (比如李贤,又如商辂)
  成化三年二月朱见深诏商辂入京,
  打算重用他,
  命他入内阁,依然官复原职
  商辂上书请辞,
  朱见深说:
  “先帝已经知道冤枉了你,请不要推辞。”
  
  商辂第一次上朝就陈述了
  勤学、纳谏、增加将领、防守边塞、
  审查贪官污吏、设立太仓、尊崇先圣号,
  广泛制定士法一共有八项事情。
  朱见深非常赞赏,并且一一采纳
  
  第二年,彗星出现,
  但凡这种时候,就是打击政敌的机会到了,
  给事中董旻、御史胡深等人弹劾不称职的大臣,都涉及商辂。
  
  御史林诚攻击商辂曾经同意更换太子,
  不适宜任用,朱见深并没有理会这样的言论,
  商辂因此请求辞职。朱见深反而很愤怒
  于是命令在朝廷查问那些进言的人,想给以严厉谴责。
  商辂说:“臣曾经请求优待宽容进言的人,
  现在议论到臣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
  
  朱见深听到这话非常高兴,认为商辂是个有胸襟的人,自己得到个贤相
  甚至把董旻等各赐予手杖恢复官职。以成全商辂的想法。
  
  不久商辂进升为兵部尚书。
  后来又进入户部。
  《宋元通鉴纲目》编成后,改兼任文渊阁大学士。
  皇太子立位后,加官为太子少保,进升为吏部尚书。
  十三年进升为谨身殿大学士。
  
  商辂这个人为人平和简单,宽厚有加,
  但一旦遇到大事,要下大决心时,
  那是十分果断,毫不含糊。
  
  仁寿皇太后的庄户和农民争田,
  朱见深就想把农民迁徙到塞外。
  商辂上书:
  “天子应以天下为家,难道皇庄就可以例外?”
  这事算是平息了。
  
  后来乾清宫发生火灾,
  工部请求到四川,湖广去采集木材。
  商辂上书说这件事应该缓缓,要以此为戒。
  朱见深也答应了他。
  
  悼恭太子去世,
  朱见深担心无合适人选继位。
  纪妃生了一个皇子,已经六岁了,
  身边的人因为害怕万贵妃,都不敢说这件事。
  后来终于让朱见深知道了。
  朱见深大喜,想把这件事告诉大臣们
  
  于是派宦官到内阁传达旨意。
  商辂请求在礼部上写上皇子的名字,
  大臣们都来朝贺。
  朱见深命皇子见过大臣们。
  
  过了几天,皇帝又到文华殿,皇子陪着,
  朱见深召见了商辂和大臣们。
  商辂叩首说:
  “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储君,
  天下人可是伸着脖子盼望着啊!
  应该把皇子当即立为太子,以安内外之心。”
  朱见深点头答应。
  这年冬天,朱佑樘被立为太子。
  
  
  
  
  君臣相得
  
  最初朱佑樘留在宫中,而纪妃还是居住在西内。
  商辂怕有其他祸患,又不好明说,
  与同僚上书说:
  “皇子聪明机灵,关系到太子的确立。
  委重任让贵妃保护,恩爱超过对自己的儿子。
  但朝廷外的人议论说皇子的母亲因病另外居住,
  长时间不能相见。应当迁移到临近的地方,
  使母子朝夕相处,而皇子任由贵妃抚育,国家就非常幸运了。”
  于是纪妃迁居永寿宫。
  过了一个月,纪妃病重,
  商辂说:“如有不幸,葬礼应该厚重。”
  并请求司礼监侍奉皇子,到纪妃住的宫殿探视,
  并制作葬服准备大行之用。
  皇帝都一一采纳了他的意见。
  (关于纪妃之死,其实存疑,后面再说)
  
  要说朱见深,确实是继承了朱祁镇的厚道仁慈之心,
  虽然叔叔朱祁钰一心就像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其实根本也废过一次,
  而朱见深竟然想的是恢复叔叔的年号
  
  这个念头有了,就找大臣们商议,
  商辂此时站出来说话了。
  他具体清晰的向朱见深历数了朱祁钰对社稷的功劳,
  确实很应当恢复他的年号,
  于是君臣一心了,那就恢复代宗的年号。
  
  后来朱见深笃信道教,
  想在宫北建玉皇阁,让内臣太监们办理此事,
  并让他们主持建好后的典礼和祭祀等,
  商辂知道了这事,马上上书请求取消这件事。
  
  此时正值水气灾害出现,
  古人会把这个当作是上天对人民不好行为的惩罚
  因此这也是提皇帝意见的好机会
  商辂立刻把握时机上书请求解决的八件大事:
  不要乱赐印章给外番之国;
  周围国家进贡的东西收下就好,不要要求奇珍异玩;
  准许大臣们上书谏言;
  分别派遣官员审查狱政,减少冤狱,裁减多于人员;
  停止建造那些不急用的,以此充实边关;
  守卫各个关口要隘;设立云南巡抚。
  这一次朱见深不止采纳了他的意见,
  而且下发赞扬嘉奖的诏书奖励他。
  
  
  好景难常在
  
  成化朝有个嚣张的太监叫汪直
  他掌管的西厂,常常会有冤狱发生。
  于是商辂就联同百官上书,
  列举了汪直的十一条大罪,并说:
  “陛下听信汪直,
  而他安插耳目在群臣中,如韦瑛等人。
  他们假传圣旨,乱杀无辜,
  作威作福,欺虐善良。
  陛下如果认为揭发坏事禁止扰乱,
  按法律不得不如此,
  那么以前几年怎么没有这样的事啊!
  况且曹钦之变就是由于这样的监控引起的,
  应该作为借鉴。
  自从汪直掌权以来,
  士大夫不能安心做官,
  商人不能安心做生意,
  农民不能安心种田,
  如果现在不除去他,天下的安危堪忧啊!”
  
  这回朱见深生气了,
  他不觉得这个事情有那么严重。
  “任用一个太监,
  怎么竟危及到天下,是谁主使的这个奏折?”
  于是命太监怀恩传旨批评教育,措辞十分严厉。
  这样大臣们也不会害怕
  商辂严肃地回应:
  “朝廷大臣无大小之分,
  有罪都请皇上下旨逮捕追问。
  汪直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
  大同、宣府这都是军事要地,守备片刻不能松懈,
  汪直一天能拘捕十几人。
  南京是祖宗的根本之地,
  却连留守大臣也被汪直擅自收捕。
  各位近臣侍奉在皇帝左右,汪直动辄更换。
  汪直不除去,天下怎能没有危险呢?”
  万安、刘珝,刘吉也异口同声,
  依据大义,慷慨激昂,这样怀恩等人有所屈服。
  商辂看着同僚道谢说:
  “诸公都为国家这样做,我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正值九卿项忠等人也弹劾汪直,
  于是当日就罢免汪直在西厂的职务。
  汪直虽然不管理西厂事务,
  却还是像原来那样受到宠幸。
  而他诬陷商辂曾收受指挥使杨晔的贿赂,想解脱自己的罪行。
  
  面对朱见深不坚决不支持的态度
  商辂开始感到心灰意冷,
  而御史戴晋又颂扬汪直的功劳,
  请求恢复它在西厂的职务,商辂于是竭力请求辞职。
  皇帝下诏加官少保,赐命用驿车送他回去。
  商辂离开以后,一干大臣更加俯首侍奉汪直,
  再也没有敢与他对抗的人了。
  
  商辂这个人心胸开阔,有气量
  钱溥曾经因为没能升迁官职,
  作《秃妇传》来讥讽商辂。
  商辂没有记恨报复。
  高瑶请求恢复朱祁钰帝王称号,
  黎淳上疏驳斥,同时极力诋毁商辂。
  商辂同样不与他们计较,
  对他们还是和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当时朱见深宠爱的万贵妃知道商辂的名望,
  也非常看重他,于是拿出父亲的画像,
  嘱托他写几句好听的,赠送的金钱礼物自然是十分丰厚。
  商辂想都不想,竭力推辞,
  使者告诉他,这是贵妃的意思。
  商辂说:“不是皇帝的命令,不敢接受。”
  贵妃不高兴了,商辂可不吃那套,始终还是没写。
  他一辈子就是那样一个人
  虽然温和宽厚但却始终贯彻自己的坚持。
  
  商辂辞去官职,刘吉前去看望他,
  看见他儿孙满堂,感叹说:
  “我与公同事多年,未曾见公笔下妄杀一人,
  得上天如此眷顾也是应该的。”
  商辂说:“只是不敢让朝廷妄杀一人而已。”
  退休十年之后商辂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赠予太傅,谥号文毅。
  
  当朝的人对他的评价是
  “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商辂浙藩送行诗序

  明成化间,
  商辂等奉敕撰《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
  上起北宋建国,下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上面的《续资治通鉴纲目》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宋元通鉴纲目》
  
  可惜《寰宇通志》已遭毁版,流传甚少。
  1947年,郑振铎将其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印行。
  
  这本书早在朱棣时期就开始修了
  永乐十六年,夏原吉等受命纂修《天下郡县志》,书未成。
  景泰五年七月,朱祁钰为继成此业,
  复遣进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
  博采有关舆地事迹,又命商辂,陈循﹑高谷﹑王文等总裁纂修。
  
  景泰七年五月书成。共一百一十九卷,
  以景泰五年政区建制为断限,
  记载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所辖府一百五十一﹑
  直隶州三十七﹑属州一百八十一﹑县一千零九十三;
  两京都督府的十六个都指挥使司
  (除十三布政使司各设一都司外,又设大宁﹑万全﹑辽东都司)﹑
  四个行都指挥使司(福建﹑四川﹑山西﹑陜西)﹑
  中都留守司所属的三百七十四卫,千户所二百三十八,
  以及设于四川﹑云南﹑贵州的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等各土司,最后为“外夷”各国。
  
  该书所载景泰时的政区,为以后的《大明一统志》﹑《明会典》﹑《明史》所不载。
  该书编制分类也较过去的地理总志详细,
  各府﹑直隶州均分为建置沿革﹑郡名﹑
  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池﹑祀典﹑
  山陵﹑宫殿﹑宗庙﹑坛馆阁﹑苑囿﹑府第﹑
  公廨﹑鉴学﹑学校﹑书院﹑楼阁﹑馆驿﹑
  堂亭﹑池馆﹑台榭﹑桥梁﹑井泉﹑关隘﹑
  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迁谪﹑
  留寓﹑人物﹑科甲﹑题咏等门类,逐项介绍。
  
  其中“馆驿”记录主要驿路上所设驿站,
  为以后续修的《大明一统志》所不载,
  据此可考察景泰中驿路的地理分布。
  
  真是可惜了的一本书
  
  
  
  早上先来一下
  
  
  三元宰相商辂墓葬之谜:
  目前没有确认下来
  还只是疑是,在千岛湖
  古墓外堂直径28公尺,内堂直径8公尺,
  系淳安人氏“商阁老”之墓。
  
  商辂,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
  生于明永乐十二年,卒于明成化二十二年。
  为明朝“三元宰相”,素有商阁老之称,
  自古至今就有“明朝三百年,科名第一人”、
  “三元宰相”、“ 三元太傅”和“内阁首辅”等之称,
  历任英宗、代宗、宪宗三朝重臣。
  是爱国名将于廉的良师益友和浙江同僚,
  在浙江流传广泛,尤其为读书为官之人推崇。
  发现其遗冢,据从事保护千岛湖文史工程的负责人介绍,
  我们会将这按古墓原样恢复,放在千岛湖现场一带就地保护,
  以体现它的特有价值。它对于淳安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浙江淳安里商,状元的家乡

  一点补充
  商辂虽然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却仍然刻苦读书
  他少年时到家乡深洞岭仙居书院攻读。
  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后来朱祁镇复辟,他被罢官归里商居家十年,
  这期间他也没有闲着
  在深洞岭下扩筑自己的母校仙居书屋,
  课教宗戚子弟,闲暇时赋诗自娱。
  里商山路崎岖行走不便,商辂募工凿山开道,
  去险就夷,为家乡做好事。
  还曾外出讲学
  一度应邀赴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讲学论道。
  当年朱祁钰贿赂群臣,唯商辂一人不受,坚持己见。
  面对种种权势诱惑,始终如一保持自己的信念
  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
  回头说说他的家乡
  
  里商村位于淳安县东南部、千里岗山脉中段北麓。
  距县城21公里,隶属里商乡。
  自出"三元宰相"商辂后,商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
  里商村被视为风水宝地,都由商氏聚居,一般外姓不得居住。
  直到1992年,里商村280户中,
  只有4户外姓,或入赘上门,或土改时的长工单独立户。
  村里有御书楼、坛主庙、关帝庙、文庙、保傅庙、
  协义堂、忠恕堂等楼堂,
  挂有"科甲第一家"、"三元宰相"、"父子公卿"等匾额。
  还保存着《芝山商保傅堂宗谱》、《商文毅公年谱》、
  《商文毅公文集》以及皇帝勒封的诏书、商辂遗像等珍贵文物。
  整个村的活动,多带有商氏宗族性质。
  如村规民约,实际上是商氏宗族规约。
  自出商辂后,重视读书、尊重文化,成为里商民风。
  人们走进里商村,
  忠恕堂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必用读书人"的横匾。
  商氏族规;逢年过节,
  族人分享族产所得即按读书高低而定,
  这种习俗直传至近代。
  过年时祠堂分馒头,一般人二只,
  小学毕业生四只,中学毕业生八只,大学毕业生十六只。
  
  想多吃馒头也要多读书才可以啊
  -----

里商村御书楼

  银花钱连中三元。。。

  回来了,过个万圣节
  简直把人折腾成鬼了
  ----
  
  先回个
  
  
  看到苦茶的留言了,来回复下
  关于商辂的感情生活
  史料的记载实在很少
  只能从只字片语里推测一下他的婚姻
  
  商辂出身初级公务员家庭
  父亲是个县城监狱的狱卒,母亲也是一般人家
  家里还有五个孩子,所以生活比较贫困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他天资好,
  家里也支持他念书,可是没有环境
  商辂读书时穷到家中用不起油灯,
  就点燃松枝作为照明;
  无纸写字,
  就挖来一筐沙作沙盘,用竹片在沙盘上练字
  
  十六岁的时候商辂进县学读书
  里商村离读书的淳安县城有二十公里左右
  可想而知,当时读书的不易
  那时的他,考试就常常第一了
  
  十八岁的时候,商辂成为增生
  从此衣食无忧,能让朝廷管饭了
  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娶了夫人卢氏
  他的岳父看他读书辛苦
  就给他买了头毛驴
  早晚有毛驴代步,商辂就成了“毛驴秀才”
  
  之后的一年,商辂就乡试第一中了解元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夫人卢氏第一次在记载的文字中出现
  已经是三十年后,被朱祁镇弃用的商辂回家十年之后
  朱见深再次启用了商辂
  五十多岁的商辂带着夫人卢氏到了京城
  他们生了三个儿子
  又出了两个读书人做官,一个翰林院侍讲,一个礼部少卿
  想是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家庭吧
  没有生离死别,
  没有爱恨情仇
  没有新欢旧人
  没有背叛伤害
  。。。。。。
  只有静静流淌的时间
  两个人一起慢慢变老
  真的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商辂的故事还真“平淡”
  连爱情婚姻,都是这样淡淡的
  也许却是很多人的求而不得的人生
  
  
  
  
  
  xiang123123 
  
  那就早点休息吧,我今天也累了
  回头想想,开帖之后
  竟然再也没有在十一点之前睡过
  现在困了
  ----
  明天早点起来好了
  
  
  夫人卢氏第一次在记载的文字中出现
  
  这句话不对,我也晕了
  是再一次出现
  第一次是成婚
  这事第二次
  
  更正个
  
  
  成化年间的故事很多,宫廷之中,民间的
  天南地北,,,只能慢慢来说了
  大家不要心急
  ----
  我争取天天更新
  
  
  
  楼主回来更新
  ----
  
  先回个
  
  
  hilldga 
  
  喜欢朱柏?很有个性
  朱柏墓不在太晖观里面,原来在旁边的一所中学里面
  现在重新规划过了,现在太晖观和朱柏墓比邻而居
  之间相距不过80米
  一边是生前的行宫,一边是死后的陵寝
  这个比较特别些
  荆州这个古城,值得好好多呆几天
  (*^__^*)
  崇礼门不是我烧的 xiang123123 
  
  是的,政策和执行总是有差距的
  123123怎么又看回去了,记得你好像一直跟来着
  (*^__^*)
  发粪涂墙1234
  
  先谢谢你喜欢我的帖子
  再回复你的问题
  我也喜欢雍正朝的粉彩
  除了工艺之外,很有中国传统的感觉
  注意画面的留白,和整体感
  不会为了技巧而堆砌得恶俗不堪
  此后的清瓷就不太喜欢了
  ----
  最后,也要说你的不是了
  口舌之争,纯属意气用事,所为何来
  既然都是热爱传统文化的人
  就算理解不同,不能好好沟通
  那就说完自己的看法就好
  不要粗口了,不伤人,但伤己
  送上一张我喜欢的粉彩图片
  如果再来看帖回帖
  心平气和不掐架,好么?
  
  
  
  

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笔筒通体彩绘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众诗友“春夜宴桃李园”的故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