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
  5岁时,恩萨寺的喇嘛发现他灵异非凡,
  便向他父母了解有关情况。
  13岁时送到恩萨寺出家,
  从克智桑杰益西受沙弥戒,
  赐法名罗桑却吉坚赞,简称罗桑却吉。
  从此在寺内学经
  克智桑杰益西传授给他密集灌顶等许多教法,参加辩经。
  当时江孜八果曲丹寺高僧慈诚来恩萨寺传法,与该寺喇嘛辩经。
  他发现罗桑却吉虽然年幼,但精通佛经,很有辩才,大为惊奇。
  于是请他到自己的卧室,敬之以茶,赠送黄色斗篷一件,
  并请罗桑却吉给自己传法。
  这事一下轰动了恩萨寺,
  僧众一致认为罗桑却吉是罗桑丹珠的转世灵童。
  但罗桑却吉本人说自己德性不深,
  佛法浅薄,只是一个普通喇嘛,并非活佛。
  
  1583年2月3日,为罗桑却吉举行坐床典礼,
  拥立为恩萨寺赤巴(法台)。
  1586年,他17岁时,前往札什伦布寺学经,
  在寺院学习《因明论》,参加辩论,以求深造,
  遂成为能言善辩者。
  22岁,他拜札什伦布寺第十四任法台唐却雅佩为师,
  在拉章坚赞宫中受近圆戒。
  是年秋天,他前往拉萨朝拜学经,
  在甘丹寺以学识渊博及有辩才著名。
  1598年29岁时,返回恩萨寺,接受寺政,收徒传法。
  其后又应岗坚曲培寺之请,兼任该寺赤巴(法台)。
  这时札什伦布寺的第十五任法台卸任,
  札寺僧众迎请罗桑却吉前来担任第十六任法台。
  
  1603年,他受拉萨三大寺僧众的邀请,
  到拉萨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剃度授戒,并取法名。
  这是班禅和达赖第一次成为师徒关系,
  长者为师,幼者为徒,从此成为定例。
  
  1614年,罗桑却吉又给四世达赖授了比丘戒。
  木虎年(1616年)十二月十五日,
  四世达赖在哲蚌寺的噶丹颇章突然暴亡,
  罗桑却吉赶到拉萨,主持云丹嘉措的超度仪式,
  并祈祷灵童早日转世。
  
  1625年,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又应邀到拉萨,
  为五世达赖剃度,取法名阿旺罗桑嘉措,并授了沙弥戒。
  1638年,他又给五世达赖授了比丘戒。
  
  1642年,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筹划,
  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帮助下,
  打败了藏巴汗和噶玛噶举派的势力,
  建立了以达赖为首的噶丹颇章政权,
  从此才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统治地位。
  
  在这场斗争中,四世班禅罗桑却吉是实际的领袖,
  达赖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来源于班禅的主张。
  但在公开场合,他常以“调解者”的身份出面,
  并且非常谦逊,从不居功。
  由于他的威望和功绩,
  1645年固始汗赠给他“班禅博克多”的称号。
  “班”为梵语“班智达”的简称,
  意为精通佛教五明之学的贤哲;
  “禅”为藏语“钦波”的简称,意为“巨大”;
  “博克多”是蒙语,是对睿智英武圣明之人的称呼。
  从此“班禅”成为这一活佛转世系统的专称,
  对别的佛教学者不再用这一称呼。
  
  自四世班禅以后,
  札什伦布寺的赤巴都由历代班禅大师担任,
  其他人不能充任此职。
  
  四世班禅不仅是一位功德无量的宗教领袖,
  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
  他为格鲁派的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
  为促进汉、满、蒙、藏各民族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益
  西方人的魔爪来了
  1774年,英国东印公司与不丹发生战争,
  不丹国王请六世班禅写信调解。
  英国驻印总督哈斯汀士遂利用这一机会,
  派遣东印公司职员英国人波格尔擅自闯到札什伦布寺见六世班禅。
  
  六世班禅用印度语与他交谈,
  强调不丹是中国藩属,而西藏属中国领土,
  一切要听从中国大皇帝的圣旨办事。
  对波格尔提出的英国与西藏建立联系、
  英方与西藏自由通商、
  请介绍到拉萨见驻藏大臣并在拉萨设立代表等要求,
  一律加以拒绝,使波格尔的计划未能得逞。
  
  (英国第一次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此时的西藏开始遭到外国势力的侵略,
  廓尔喀人两次攻入西藏,把扎什伦布寺抢掠一空,
  (廓尔喀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人,也是英国人背后鼓捣的)
  当时清朝政府及时派兵入藏,
  将侵入西藏的廓尔喀人全部驱逐出境。
  在廓尔喀人入侵时,
  扎什伦布寺本身不仅遭到重大破坏,
  扎寺所属百姓,更遭到敌人的残酷蹂躏。
  由于七世班禅的辛勤工作,领导有方,
  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援,
  到七世班禅晚年时,
  扎寺及所属百姓,基本上恢复到灾前的水平。
  这些都应说是七世班禅的贡献。
  
  七世班禅一生经历了清高宗、清仁宗、
  清宣宗和清文宗四个皇帝的统治,
  和他共事的驻藏大臣前后有37人,帮办大臣有39人
  七世班禅始终坚定地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
  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历代皇帝都是非常恭敬的,
  对历任驻藏大臣都是很尊重的,
  凡是扎寺的大事,都通过驻藏大臣请示皇帝批准;
  清朝皇帝要他办的事情,他都是尽心尽力办理。
  所以历代皇帝与历任驻藏大臣对七世班禅都是很信任的。
  这是七世班禅在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方面的重大贡献。
  
  另外,七世班禅是八世达赖的徒弟,
  他又是九、十、十一世达赖的师傅,
  他和这几代达赖的关系都是很好的。
  他很注意搞好与达赖集团的关系。
  在他治理下的西藏
  基本立场坚定,鲜明。

  抗英抗日的九世班禅曲吉尼玛
  
  曲吉尼玛,系第九世班禅的法名,
  全称是罗桑图丹曲吉尼玛格勒南结贝桑布,
  他的乳名叫仓珠嘉措。
  
  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从出生到受比丘戒这一时期,
  正是英帝国主义者向西藏地区进行军事侵略时期,
  也是西藏僧俗人民进行英勇的抗英战争时期。
  
  第一次抗英战争发生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
  当时英国人全部占领了哲孟雄(锡金),
  已于西藏接壤,西藏方面为了阻止英人入侵,
  在与哲孟雄接壤的隆吐地方,构筑防线,不准英人逾越。
  为了表示西藏僧俗人民的抗英决心,
  光绪十三年(1887),
  西藏三大寺、扎什伦布寺、西藏地方政府的七品以上全体官员,
  向驻藏大臣文硕上了一道公禀,
  声明“纵有男尽女绝之忧,惟当复仇抵御,
  永远力阻,别无所思。”
  
  当时的驻藏大臣文硕忠于职守,
  站在西藏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的抗英正义斗争。
  但是,由于当时清朝政府执行对外屈服政策,
  加上英国的新式武器与藏军的弓箭刀矛和火枪的相差悬殊,
  隆吐防线被英军攻占。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抗英战争。
  
  在第一次抗英战争中达赖方面和班禅方面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达赖方面是由三大寺出面,
  班禅方面是由扎什伦布寺带头出面。
  开赴前线的藏军中,也有班禅管辖地区的民兵。
  
  (宁静主演的电影《红河谷》就是反应这段历史的故事)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元月4日,
  英军攻占春丕,6日攻占帕里。
  4月11日英军进抵江孜,
  在此双方又发生激烈的战斗,
  江孜堡垒被毁,藏军损失很大,英军也死伤不少。
  这就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江孜保卫战。
  
  8月初英军攻占拉萨。
  十三世达赖在英军抵拉萨的前夕,
  为了避免被英军俘获,
  被迫出走,经过青海,到了外蒙古。
  对此,驻藏大臣向清朝政府的奏摺中“弹劾”十三世达赖
  “平日跋扈妄为,临事潜逃无踪,请褫革达赖喇嘛的名号”。
  清朝政府回电:
  “著即将达赖喇嘛名号暂行革去,并着班禅额尔德尼暂摄”。
  
  然而,九世班禅是有政治远见、顾全大局的。
  他考虑到十三世达赖离藏期间,
  由他代理达赖的职权,只会增加他们之间的隔阂,
  对西藏内部的团结是很不利的。
  因此,九世班禅接到驻藏大臣的通知后,
  以“后藏为紧急之区,地方公事须人料理,
  且后藏距江孜仅二日程,英人出没靡常,
  尤宜严密防范,若分身前往前藏,恐有顾此失彼之虞。”
  没有接受要他前去代理达赖职务的要求。
  
  英帝国主义者乘十三世达赖逃亡之机会,
  命在江孜留驻的鄂康诺大佐
  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9月24日,率英军50余人,
  突然到达日喀则,借口他不日即将回国,特来向九世班禅告辞。
  九世班禅还是很有礼貌地接待了鄂康诺。
  
  在接见中,鄂康诺突然提出让九世班禅赴印度。
  “班禅当即回称:我往印度不难,
  但须禀陈钦宪,奏知大皇帝殊批照准,
  方可起程,否则难以从命。
  该英员即称,该国有信,不去不行,请细思之等语”。
  并且以英军要占日喀则和忆什伦布寺为由进行威胁。
  在此情况下,九世班禅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10月12日离日喀则去印度。
  九世班禅到印度后见英皇太子时,鄂康诺要班禅跪拜,
  “班禅未从,当称我只在大皇帝前跪拜,其余不行。
  仍行执手常礼。”
  当时清朝政府外务部
  “已电达驻印钦使及印督等,班禅来印赴会则可,
  若逼令干预藏事,即令班禅亲自画押,
  盖用印信,均作为废纸”。
  这样,英人的阴谋未遂,不得不厚礼送归九世班禅。
  
  九世班禅一行1905年12月返回江孜,
  在江孜休息两天后返回扎什伦布寺。
  这次班禅被迫赴印,未做丝毫有损主权的事情。
  
  1909年(清宣统元年)4月 15日,
  十三世达赖又自塔尔寺启程,
  八月初八日到达西藏北方的重镇那曲(黑河)。
  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从扎什伦布寺远道前来那曲,欢迎达赖回藏。
  与此同时,川军入藏,对此达赖不满,
  遂与驻藏大臣发生尖锐矛盾。
  按理讲,驻藏大臣要求清朝政府派官兵入藏,
  清朝政府也予以批准,是正当的,
  因为西藏是大清帝国的领土,迭遭英帝的侵略,
  为了保卫边疆,巩固国防,
  中央政府有权也应该派遣军队进驻西藏。
  但是,在1910年
  “川军前队抵拉萨,联豫(驻藏大臣)派卫队迎之。
  卫队归途开枪,击毙巡警一名,
  大昭寺之济仲大喇嘛于琉璃桥畔饮弹而亡,
  卫队又向布达拉宫开枪乱击,僧众亦有带伤者,
  一时全城震动,人心不安,达赖恐遭危险,
  即挈其左右逃往印度。”
  因十三世达赖出逃印度,驻藏大臣联豫紧追不舍,
  于是达赖由亚东,逃到了印度大吉岭,
  受到英国官员的“热诚接待”。
  
  对此清朝政府又根据驻藏大臣的建议,
  宣布“革除”达赖名号,并要另找灵童代替,引起很大震动。
  但清政府不愿收回成命,只令驻藏大臣联豫派人前去印度,
  设法劝说十三世达赖回来。
  直到1912年(民国元年)袁世凯发表恢复十三世达赖名号的命令。同时,也加封了九世班禅,
  加封令是1913年(民国二年)颁发的,
  全文是:“大总统令,据班禅额尔德尼称,
  久仰中邦,实沾德喜。
  凡在我属汉边官军民等,借饷筹食,无微不至等语。
  该额尔德尼实赞共和,效忠民国,维持藏事,备著勤劳。
  本大总统实深嘉慰。应即加封致忠阐化名号,
  以彰民国优待忠勤,尊崇黄教之意。此令”。
  
  九世班禅接到加封命令后,向袁世凯写信表示感谢:
  “癸丑年,番三月二十五日,陆委员兴祺专人至招,
  蒙大总统加封致忠阐化名号,谨在扎什伦布寺内,
  恭设香案,敬叩祗领跪谢。致忠阐化班禅额尔德尼谨呈”。
  
  1912年,十三世达赖从大吉岭回藏以后,
  达赖与班禅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
  其原因是:1915年,达赖在日喀则设立了基宗(相当于内地行政专员公署),
  任命僧官罗桑敦主、俗官木霞二人为基宗(后藏总官)。
  基宗的职权很大,他们除管辖达赖在后藏的所有宗溪之外,
  也管辖班禅所属四个宗和所有溪卡,
  这就侵犯了班禅的固有地位和职权。
  在设立了基宗之后,
  即向班禅辖区的百姓征收与摊派军粮税款和乌拉。
  这样就使班禅与达赖这间的关系日趋恶化。
  
  1916年班禅写信给达赖,指出基宗干涉寺政不当,
  并要求会晤,解决问题,达赖复信拒绝。
  到了1919年春,达赖同意班禅去拉萨会晤,但无结果。
  这样,一直到了1923年,
  达赖命令扎什伦布寺的几个负责官员前往拉萨,
  这几个官员到拉萨后,未经审问,即被投入监狱。
  
  当班禅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是大祸临头的先光,
  如不逃走,势将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于是立即决定,向内地出走。
  但他怕日喀则基发觉,作了必要安排。
  
  1923年11月15日夜,九世班禅领侍从15人,
  向北出走,无人知晓。
  三日之后,即11月18日晚,
  九世班禅的苏本堪布罗桑坚赞等100余人乘月色逃出,
  追赶班禅,疾行五日夜,才会合一起,直向藏北羌塘前进。
  由那里越唐古拉山脉,即入青海境内。
  
  1924年农历5月4日到达兰州,
  甘肃督军陆洪涛率领官员、军队数千人在兰州郊外迎接。
  班禅经过的街道皆用黄布铺路,扎了彩色牌坊,“备极庄严”。
  北洋政府大总统曹锟特派李乃芬为“迎护专员”,
  率卫队百人由北京前来兰州欢迎。
  从此,九世班禅在国内各地流浪了整整十四年之久。
  
  1937年,当九世班禅回藏受阻以后,
  仍将行辕设在青海玉树大寺的甲拉颇章时,
  当时日军已侵占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抗战形势日趋严重,
  班禅即从玉树捐献三万元,购公债二万元,
  并动员行辕全体同仁踊跃捐款,汇集前方,
  慰劳抗战将士及救济伤兵与难民。
  并在玉树寺诵经祈祷抗战早日胜利。
  同年11月4日,九世班视野饮食难进,
  每食即吐,左肋剧育,不能安卧,而且日趋严重。
  到12月1日,在玉树大寺甲拉颇章宫内圆寂,享年五十四岁。
  1941年2月4日,九世班禅灵柩运到后藏,
  在扎什伦布寺建宝塔供养。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是西藏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反帝国领袖人物。 令人敬佩

  按照藏传佛教的理论
  达赖和班禅都属于能够“转世”的活佛,
  也就是说,他俩“圆寂”之后并不是死了,
  而是转个地方投胎、接着活,
  因此可以从过去活到现在再活到将来,一直活下去。
  美中不足的是,人虽然活过来,
  但上辈子的知识却忘光了,只好重新学。
  一般人也做不了班禅,达赖的师傅
  于是,只好一代代互为师徒
  谁年长谁就当师父
  今世你是我师父、下世我是你师父,
  达赖拜了班禅七八次,班禅也拜了达赖好些次。
  当然也有不拜师的时候,
  那是因为大家当时都是小孩子,
  谁也管不了谁,只好作罢。
  
  公平地说在1904年的抗英战争中,
  达赖、班禅师徒俩是合力抗敌的,
  《红河谷》里守卫江孜城的藏军是十三世达赖的部下、
  爬悬崖运送弹药的喇嘛则是九世班禅的僧兵。
  在这次战争中,前藏牺牲了一个“代本”、
  后藏阵亡了一个“堪布”,都是高级官员。
  但这场战争最终还是失败了。
  拉萨被占领,达赖跑了;
  班禅在日喀则,他却没有跑。
  
  按朝廷的规矩,守土官员逃跑是有罪的,
  于是慈僖太后发话:
  “革除十三世达赖的封号,由九世班禅代行西藏政务”。
  这么一来,达赖就对班禅有意见了,
  他认为徒弟抢了师父的饭碗。
  
  十三世达赖逃到了库伦(乌兰巴托),
  他先是求蒙古贵族帮忙、
  接着又派人去彼得堡请沙皇出兵,结果却没人搭理他。
  于是他觉得徒弟靠不住、满人靠不住、蒙古人靠不住、
  俄国人也靠不住……
  到了1910年,驻藏的川军在布达拉宫前面乱开枪、
  打死了几个僧侣,达赖很生气,觉得汉人也靠不住,
  于是就跑到印度的大吉岭投靠了英国人。
  
  英国人可算逮着机会了
  马上帮他武装,帮他训练军官、还给他提供武器,
  十三世达赖也因此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军队。
  
  后来袁世凯恢复达赖的封号
  达赖回来了,和班禅的梁子也算结下来
  -----
  
  历史总是不断的轮回
  目前转世的这个满世界转悠的达赖
  和他的前世,,,还真是异曲同工
  班禅总是坚定不移的班禅
  达赖始终是摇摆不定的达赖
  当然,这里面,筒子们要永远记住的是英国人
  正是他们导演了这一切
  英国人永远比缺心眼的法国人更值得警惕
  
  
  
  
  
  
  
  
  接下来是爱国爱教的十世班禅了
  天涯有专楼,就不盖了
  只放几张图片上来分享
  这个部分就结束了
  
  
  
  
  
  大合影,班禅,达赖和毛爷爷

  副主席朱德、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往车站迎接班禅大师、达赖喇嘛
  达赖和班禅年纪相当,达赖还大了三岁
  没有办法做师徒了

  当时的毛爷爷,也被藏民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
  看看年少的十世班禅和十四世达赖
  个子高沉稳的是班禅。。
  
  

  十世班禅身高185cm,魁梧英伟

  多放一张和大BOSS的合影,,,年轻的大BOSS,真有型

  供奉十世班禅法体的灵塔
  

  好了,
  关于达赖和班禅的前世今生就说到这里了
  大家注意一点
  要批判讨厌现在那位“达赖”
  应该首先把他和达赖喇嘛这个称呼剥离掉
  他哪里够资格叫达赖喇嘛了,
  称号本来就是向当时的中央申请的
  直接叫他丹增嘉措就好了
  。。。。。
  
  
  
  
  放几张华美的唐卡
  晚上上新的内容了
  
  唐卡系藏文音译,
  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
  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
  画法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题材广泛,内容无所不包,
  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
  

宗教题材唐卡 白度母

  宗教题材唐卡 藏地三空行母
  
  

  唐卡 大威德金刚
  这个我喜欢,够煞

  唐卡 法身金刚持
  

  绿茶,
  
  丹增嘉措先生已经发疯了,抽了
  他正到处认活佛呢
  他认定名叫奥塞尔·伊塔·托雷斯的西班牙男子为益西喇嘛的转世灵童
  十几年认定了215个活佛,,,为自己转世打基础?
  他要转成白人,估计内地藏民不会理会他了
  ------
  嘎嘎,
  
  他要是死了,理论上要由班禅给他找转世灵童
  外面找的,也不会得到大多数藏民的认同
  
  唐卡 佛祖释迦牟尼
  

  唐卡 观世音
  这个好美

  唐卡 护密天母
  

  唐卡 极喜金刚
  

  唐卡 金刚萨埵
  

  唐卡 莲花生大师
  

  唐卡 妙音天女
  

  唐卡 宗喀巴大师
  他是达赖和班禅共同的师傅
  
  

  唐卡 格萨尔王
  

  绿茶,哪敢说懂唐卡呀
  不过是十年前去西藏旅行后迷上了
  起因就是下面这幅六道轮回图
  
  整个主宰生死的大轮,
  由一个凶猛的怪兽把持
  这个露出獠牙的怪兽,
  是无常死主,也就是我们汉人说的阎王
  
  包括六道在内的大轮,由死主手持和口咬
  表示这六道之内的有情众生
  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甚至是小猫小狗。。。
  全部都不能逃脱死主的掌控
  也无法逃脱最终归于死亡之神的命运
  只有佛陀跳出这控制之外
  他真正的脱离了死主的控制
  不再有生死轮回,进入一个无苦的自在境界
  他的手指指向两端偈文和月亮
  代表,只要按照这个去做
  就可以和他一样达到以月亮为表义的无苦自在境界
  
  里面还绘制了很多代表人世种种的东西
  用不同动物代表人的贪嗔痴
  。。。很有意思
  我看呆了
  当时脑子里一直想着这图片
  感触就是人世无常啊
  ----(做什么也不要做恶鬼。。。)
  
  
  
  
  

  (做什么也不要做恶鬼。。。)
    
  又错字了,是饿鬼。。。可怕呀
  在六道轮回图里
  人世有八苦
  生老病死已是四苦
  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
  五取蕴,苦
  
  人活着可不是这样么
  怕老,怕病,怕死
  喜欢的见不着,不想见的总在跟前
  想要的得不到。。。。
  所谓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色,物质,肉身
  受,感官生起的苦,乐,喜,忧等感觉
  想,思维活动
  行,行为举止
  识,统一前几种活动的意识
  五蕴之苦在于“取”
  取就是执著
  执着于上面所说的一切就是苦的来源
  所以,生亦苦
  活着就是苦
  
  藏传佛教的特点,就是把世间一切痛苦展示给你看
  无论是你有知识的人,还是不识字的大爷大妈
  只要你看到这些图画,多少会有所触动
  然后就可以宣传解脱这一切痛苦的方法
  于是信众产生了
  很形象很生动的传教
  所以藏民对宗教很虔诚,因为想脱“苦”
  ----
  
  味儿去看《红河谷》了?
  那片子还蛮有感觉的
  最初的宁静,还真美
  很有少数民族那种野性奔放的感觉
  故事也很动人
  ---
  
  
  123123,突然有点感动,你一直都在呢
  ----
  和你分享下丹增嘉措指认的转世活佛
  可怜的西班牙小孩,当时14个月大的托雷斯
  托雷斯的父母带他前往印度拜见达赖,
  然后把他留在当地一所寺院生活直至他年满18岁。
  (那是1986年)
  
  不过小孩子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8岁时,
  托雷斯设法把一盘讲述自己痛苦生活的录音带交给了母亲。
  母亲带他离开了色拉寺。
  不过,托雷斯说,他很快就主动回到了寺院,
  因为他深感被视作益西喇嘛的转世灵童很有压力。
  
  18岁时,托雷斯彻底离开了色拉寺,
  在加拿大生活了一年,之后又在瑞士居住了6个月。
  托雷斯目前在西班牙马德里学习电影专业。
  他说:“现在,我最看重的是能做一些让我感到自己有用的事,
  找个地方释放我的精力。”
  
  他对采访的西班牙媒体说
  “他们把我从亲人身边带走,把我放在中世纪的环境里,
  让我吃尽苦头。我就像是生活在谎言之中。”
  ------
  ---
  
  
  
  
  
  
  
  

  绿茶
  
  现世报中最经典的当属李贤给于谦报仇了
  那是真叫一个痛快
  与其在墓前跪拜千年
  不如在当下就感受“报应不爽”
  徐有贞把于谦整死之时决料不到
  不过四个月,自己也下去了诏狱
  当真是荣华富贵,过眼云烟了
  要说徐有贞这人其实还是想做事,能做事的人
  对李贤也很提拔,栽培
  。。。
  只是心胸狭窄,一念之差
  那样对待于谦,有此等快的报应
  当真是活该了
  
  老天有时候被浮云阴霾遮住了眼睛
  所以只好有人来替天行道
  我还真佩服李贤
  论私,徐有贞对他更信任,支持,栽培
  可他心里更重的,是公义
  这个很难做到
  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一般都比较容易原谅对自己好的人
  哪怕他有千般不是。
  
  
  绿茶
  
  对宗教不反感的话
  可以听听这个http://www.nowok.net/Music/ac4bca1ec197b717.shtml
  
  我比较喜欢,很静心。
  心情不好的时候两大法宝之一
  很快可以改善,(*^__^*)
  怎么出来两遍啊,汗
  
  补丁姓商呢,记住了
  之前还有姓府的筒子
  历史都在身边呢
  真是天涯若比邻了
  ----
  
  
  接下来要介绍的部分,
  可能会有童鞋感到不适了
  胆子小的童鞋,要绕过啊
  或者关掉图片
  ---
  
  
  关于李敖这个人,
  有人喜欢有人憎
  说他,是因为要借他一首诗
  因为确实比较喜欢
  作为这个部分的开篇
  
  生前不知死,
  死后寻阴宅.
  生前聊知死,
  死后随处埋.
  生前焉知死,
  死后梦三槐.
  生前颇知死,
  死后归去来.
  生在水之湄,
  死在山之崖.
  生前真知死,
  碎骨天葬台.
  
  看到他这首诗的时候
  感觉说得真透
  不知身后世界的人们执著寻找最后的居所
  (难逃盗墓啊。。)
  知道死的人呢
  比如晋朝的刘伶,就经常出门时带着仆人
  一边喝酒一边叫仆人在后面拿个锄头跟着他,
  说我一死你就埋我。
  这是一种豁达
  。。。
  而想得最开的是西藏的天葬
  彻彻底底的消失,不再在意肉身的所在
  下面就来介绍下天葬
  
  关于天葬还有几位写了诗作
  我个人感觉不如李敖
  也发出来给大家分享下
  刘心武的送给爱红姐姐
  (*^__^*)
  
  天 葬 台/高 行 健
  
  宰了
  割了
  砸烂捣碎了
  燃一柱香
  打一声唿哨
  来了
  就去了
  来去都干干净净
  (此人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题天葬台照/刘心武  
  
  我
  等待
  你的翅
  褐云降落
  你那弯尖喙
  来回挑逗撩拨
  多么神圣的宴餐
  每一块肉依然柔软
  每一根筋腱仍富弹性
  每一段骨孔还嵌满鲜髓
  仍有多少细胞储存着记忆
  还有那么多神经元期待刺激
  啊快快降临你快降临别再徘徊 我
  人生本来面目便是鲜血淋漓 就来
  人生极乐便是碎裂再碎裂 风正劲
  此是的我方是一派真率 我翅在拍
  你的爪将我稳稳钩定 我爪钩发痒
  你的尖喙将我亲吻 我尖喙在流涎
  穿喉而过多快活 你将化解我胃中
  你的胃是宇宙 酸甜苦辣咸涩焦麻
  无限化解我 人生百味你哪股最酽
  我也无限 我也曾吞过你所爱所仇
  离法轮 所有魂魄熔为我一腔浓血
  顿成 到头来爱恨骄妒怨恚皆湮灭
  佛 啊我盘旋我滑翔我降落我抓定
  你我在大欢喜中共舞共吟唱
  你的肉中有往日多少故事
  你的骨髓藏了几多隐私
  你的血里还涌动激情
  你的筋腱为何颤栗
  你说要超越轮回
  其实留恋难舍
  苦海涌百妙
  无法顿悟
  你就还
  变回
  人
  
  算写得挺有趣的
  
  
  咏天葬台-- 何满子
  死人不怕上天难
  背井离乡视等闲
  鹰鹫有灵御骨肉
  尸骸不用葬泥丸
  何愁身后置罗密
  犹忆生前肝胆寒
  咤叱声中齐息喙
  可怜文士尽无颜
  死人不怕上天难
  饮露餐霞亦等闲
  鹫鸟高飞留石壁
  雄关俯视尽泥丸
  尝闻莺燕歌犹热
  谁念蒸黎釜早寒
  料是君王方舞罢
  沉香阁里拥朱颜
  死人不怕上天难
  血雨腥风早等闲
  白骨但凭埋鸟腹
  荒冢何必用泥丸
  红幡蔽日心先乱
  黑字当胸胆更寒
  却喜大行如捷报
  兆民额首尽开颜
  
  
  
  
  
  

西藏的神鹰们

  都没猜对呢
  要回到主题啊
  盗墓嘛
  怎么能不讲西藏的丧葬风俗呢
  
  自然要说说天葬了
  不说宗教了,那才真跑题了
  (*^__^*)
  
  
  天葬,
  是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
  信仰宗教的人认为,
  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梦想。
  
  具体方式是:
  一个人死后先把死者用白布包上,
  用土坯做垫放于屋内一角,
  请僧人念经超度,并等待親友前来吊唁。
  停尸数天后要择日出殡。
  
  出殡一般很早,几乎天不亮便开始,
  先把死者衣服脱光,四肢捆成一团,
  把头屈于膝部,
  合成坐的姿势,用白氆蒙上,
  然后由死者后代沿着事先用白糌粑划好的白线把尸体背到门口,
  再由操持天葬的人把尸体背到天葬台
  
  
  天葬台的核心部分由两块巨石组成,
  油渍血渍的浸润使其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光。
  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支解尸体。
  
  如亡者是僧徒,
  先在背肉上划个有宗教意义的花纹,
  接着剖腹取出内脏,切肉、剥去头皮、割掉头颅。
  把肉切成小块,堆放一旁。
  然后麻利地把骨头捣碎,用糌粑和成一团。
  
  这时天葬师的助手点燃松柏香堆,
  桑烟冲天而上,象是给神鹰发出的信号。
  神鹰纷纷扇动着翅膀扑向天葬台,
  争食着骨团和肉块,
  吃剩的骨头和毛发则在天葬台旁边焚毁。
  
  如果很快吃完了,会被视为最吉祥
  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
  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
  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
  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
  
  
  

天葬台:那曲地区比如菩提塔

  天葬的照片就不放上来了
  太血腥了,尺度太大
  不知道是谁拍摄的
  。。。。。
  围观拍摄都是很不应该的
  看到也是罪过
  自pia。。。反省反省
  -------
  
  爱红姐姐,
  本来就是觉得你看了会笑才给你的
  (刘心武靠揭秘红楼赚了不少银子呢。。)
  (*^__^*)
  
  西藏的骷髅墙
  藏北的比如县达摩寺内的多多卡天葬台,
  保留了众多死者的头骨
  骷髅墙是天葬的产物
  
  整个天葬台院子约有4000多平方米,
  四周有约一人高的土墙,在南墙和西墙上修有木架,
  约四五格,每格内都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人头骨,
  形成两面长长的骷髅墙,
  一个个威严的骷髅头骨,让人感到神圣的威慑和由衷地惊叹。
  
  天葬台院子的西、南两处各有一道门,
  西门是活人进出用,南门是抬尸体的入口,
  北面是平房,专供为死者诵经祈祷的众僧使用,
  在多多卡天葬台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院子下面全是空的,
  很像我国北方地区冬天贮菜的窖。
  这里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
  里面塑着佛像,存放着经书、宗教用品和供品。
  
  有趣的是这里冬季的气温极低,
  有时竟达到零下37度以下。
  然而,尸体在别处不管冰得多结实,
  只要在多多卡的天葬池里放上一夜,
  第二天准会百分之百的解冻,并可进行正常天葬,
  其中原因谁也说不清楚。
  由于这个谜的存在,使得多多卡天葬台名声远扬。
  附近许多县里死了人,都把死者驮到这儿天葬。
  
  为何这里的天葬台要保留死者的头骨呢?
  目前的说法很多,但主要有两种,
  一种认为,早在80多年前,
  在青海的某个部落里有个小男孩,
  他在8岁那年目睹了3个百姓被杀,
  吓得他一口气跑到比如县的五世达布活佛跟前。
  达布活佛任他为达摩寺天葬院的天葬师。
  于是,他把所有死者的尸首取下丢在天葬院的东南墙角里,
  直到成了骷髅时,再把它们一个个拾起码好。
  他从天葬院的东北角开始顺序摆放,
  到他50多岁归天时,基本上摆放到了西南角上了。
  据说他之所以要这样做,
  是怕那个杀人狂死后混入天葬队伍中。
  
  又一种说法,保留死者头骨是在十三世期间,
  由比如县香曲乡缺代寺的打普活佛丹巴图库乌珠(又名白玛白扎)定下的寺规,
  具体动机至今尚不清楚。
  子文在书里写道:天葬师阿旺丹增说:
  把骷髅头留下来,砌成墙,无非是告诫活着的人,
  要多行善,少有俗念,无论什么人,死了不过如此。
  俱往矣,如今达摩寺多多卡天葬台被美术家们命名为“骷髅金字塔”,
  考古学家意识到这对人类学研究将有重大的意义;
  文学家则被它高深莫测的哲学和传奇色彩所感染和震惊。
  
  希望大家不会害怕
  估计经历过恒河贴洗礼的筒子们都扛得住
  -----
  
  
  

  骷髅墙图片没有出来?
  看来也是天意了
  不补了
  ---
  
  
  绿茶想看?
  那我再发试试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