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蛋 2015-05-12 11:01:47
路过
-----------------------------
打劫
@司马蛋 2015-05-12 11:01:47
路过
-----------------------------
打劫
61 甲乙丙丁
商朝建立后,汤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并且不断扩展统治区域,影响力远至黄河上游,氐、羌等部落都前来纳贡归服,国家一片兴盛。
作为帝王,练小号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汤也没有闲着,练了三个小号作为备用,分别是太丁、外丙和中壬。
从汤及后人名字及称呼上,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些规律,因为这里面都选用了『天干』中的某一位,但是仔细想想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汤本人倒是也有个别名叫天乙,儿子丙丁这样依次排开看起来好像也算正常,壬排天干第九似乎我们也能勉强接受,说不定中间有些戊、己、庚、辛这样的小号夭折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呢,问题其实并不在这几位身上。
天乙,也就是汤的老爹名『主癸』,癸在天干中是最后一位,比壬还靠后,太丁的儿子『太甲』后来也成为一代帝王,但是他却是汤的孙子。
甲、乙、丙、丁,排得如此混乱,一定是哪里弄错了……
也许他们会说『我们只是路人甲乙丙丁,在这个花花世界集体游戏』,但是一家子的帝王,用路人来称呼实在是折煞他们。
当然了,说一家子也并不完全科学,因为甲乙丙丁中的丁出了点小问题。
以下内容自行按照如下规则理解。
乙,即天乙,也就是汤;
丁,即太丁,汤的长子;
丙,即外丙,汤的次子;
壬,即中壬,外丙之弟。
甲,即太甲,太丁之子;
首先是丁,作为乙的长子本来是太子,但是结果命不够硬,还没来得及接乙的班便先行删号;
于是丙捡了个便宜,在乙之后即位,成为商朝第二代帝王;
无奈丙的命也不够硬,仅在位3年便病死,于是帝王的位置又传到了丙的弟弟壬;
壬的运气也不是很好,4年后也删号,帝王的位置又归还到了丁这里,这次接班的人是丁的儿子甲……
于是王位这个东西就像烫手山芋一样在甲乙丙丁中间进行了一个传递,中间由壬作了个短暂的过渡。
只是顺序是这样的乙-丁-丙-壬-甲,对于像我这样有强迫症一样的人来说,这样凌乱的排序简直有抓狂的感觉,所以,我们得把这个混乱的排序过程简化一下。
汤建立商朝后兢兢业业,但毕竟他把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与夏朝的对抗了,称王后13年,汤病死。
汤准备好的三个小号,老大太丁还在太子阶段便先汤而去,于是外丙成为商朝第二代帝王;
3年后,外丙病死,其弟中壬成为第三代帝王,但是4年后外丙也坚持不住了……
3个儿子,加起来总共就在帝王这个位置上呆了7年。没有买卖,也没有杀害,只能说他们三个没那种命……
中壬之后,帝王的位置又回到了老大太丁这一分支,其子太甲成为商朝第四任帝王。
到这里简直比『柯南』还要残暴的感觉,因为柯南一般一集也就死一个人,我们这一集却一下死了好几个,并且还都是帝王级别的人物……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5-12 23:42:15
今晚更的早哦
甲乙丙丁那儿看了好几遍才理顺>_<。。。。
-----------------------------
呵呵
其实感觉蛮简单的事情
就因为名字看起来有点乱
写着写着就把我自己都搞抓狂了
@小y碰到jqxy 2015-05-12 23:05:48
写得真好
-----------------------------
谢谢
@夏夜有声 2015-05-13 02:58:04
被甲乙丙丁彻底绕晕!
-----------------------------
哈哈
不过为什么您每次回帖时间都是半夜?
@o弘毅o 2015-05-12 22:10:19
61 甲乙丙丁
-------------------
@夏夜有声 905楼 2015-05-13 02:58
被甲乙丙丁彻底绕晕!
------------------------------
@车中君子 2015-05-13 07:12:40
乙:汤
丁:长子
丙:二子
壬:三子
甲:汤之孙,丁之子
是这样吗?
-----------------------------
厉害
@司马蛋 2015-05-13 09:07:31
。。。。。。
-----------------------------
......
@sweet814 2015-05-13 11:05:58
晕晕乎乎
-----------------------------
呵呵,其实蛮简单的
就是传儿子,完了传孙子......
@折柳小生 2015-05-13 12:06:59
make
-----------------------------
谢谢,欢迎常来
62 伊尹摄政
甲乙丙丁排排队吃果果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商朝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与夏朝家天下的体制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到这里时已经不再是父传子的格局,而是优先遵从『兄死弟及』,小弟们都挂完了,才传位给儿子这一辈。
由于汤没有弟弟,所以后面就轮到他的长子太丁即位,可惜太丁删号太早,因此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
外丙在位三年后光荣牺牲,于是又轮到他的弟弟仲壬继位,不过仲壬在位四年时也死了,这样汤的儿子一辈已经全部追随汤删号走人,接下来就只能看孙子们的了……
其实吧,很多成功靠的既不是厚积薄发的努力,也不是什么戏剧化的机遇,而是早就定好的出身和天赋。
历史上有不少励志的热血英雄,但是却也同样有着不少投胎水平比别人高很多的名人,他们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奋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自然就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太甲便符合我们说的这种情况,作为汤的长孙,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商朝接班人的头号种子,而真正将他推上商朝舞台中央的则是开国元老伊尹。
伊尹作为汤打江山时期的巨头人物之一,先是陪着汤走过了建国初期的十多年,中间一不留神打了个盹,到太甲即位时就已经成了四朝元老。
所以说呢,资历辈分这些东西有些时候是要自己干的好,有些时候则是要帝王死的早……
伊尹作为开国的功臣,威望建树本来已经很高,到太甲时又贵为四朝元老,很自然的在太甲继位之初、政权还不够稳定时便辅助太甲管理朝廷的大大小小事情。
伊尹在厨艺上的天赋我们前面已经做过介绍,他对于厨艺和治国理论结合的绝技我们也有所提及。
在灭夏之战中他的军事才能也体现在对局势的把握以及各种谋略上,总之到这样时候伊尹已经各种荣耀加身,可谓『人生大赢家』。
但是作为大中华史上久负盛名的名臣,伊尹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个时候的伊尹对于『人生大赢家』这样的称号也许仅仅只是淡然一笑,他要说的是:『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太甲初期,有着早年兼职教育经历的伊尹信心满满,他决心将太甲培养成为又一个集能力与胸怀的明君,于是一口气打造了三篇攻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治国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旨在教太甲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
这三篇攻略分别叫『伊训』、『肆命』、『徂后』。
其中,『伊训』侧重于如何为政,『肆命』侧重如何明辨是非,『徂后』则侧重于法治问题。
按道理说,有这样的高手辅佐,又有这样的『明君速成班』,太甲的帝王生涯应该会顺风顺水,轻轻松松的。
那么,实际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
是的,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
……
在初期,太甲小心谨慎,遵守祖上留下的各种规矩,认真拜读三大攻略,也能够按伊尹的教导行事,所以国家治理的还算不错,商朝在繁荣昌盛的道路上运转的也比较良好。
但是如同很多人掌握了点技能就翘尾巴的心态一样,太甲也开始飘飘然了。
他认为,自己才是一把手,什么事情都听奴隶出身的伊尹实在太没面子,一切都应当由他说了算,否则简直枉为一国之君。
对于这些,伊尹其实也看的很开,本身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但是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太甲开始恣意妄为,故意不所伊尹的规劝,反倒是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制度。更过分的是,太甲开始拜夏桀为偶像,用暴虐的手段来折腾老百姓,搞得百姓们怨声载道。
仅仅三年,太甲就证明『明君速成班』失去了效果,治国攻略被遗弃,商朝也开始有向夏朝末年演变的迹象。
于是,伊尹只能放大招了……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5-13 22:33:09
抓住楼主^_^
-----------------------------
呵呵,握个手
@o弘毅o 922楼 2015-05-13 22:34:00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2015-05- 1322:33:09
抓住楼主^_^
-----------------------------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5-13 22:36:18
呵呵,握个手
—————————————————
活生生现场版的楼主啊。。。。
-----------------------------
现场版的楼主。。
@我瑟美兮兮 2015-05-13 22:36:05
马克
-----------------------------
谢谢
@沫殇桑 2015-05-13 22:36:29
先M起来~
-----------------------------
先谢谢
@司马蛋 2015-05-14 08:28:54
1
-----------------------------
2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05-14 10:29:23
报到~好期待放大招的伊尹~
-----------------------------
一会就放大招......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05-14 10:30:40
活体的楼主~~好羡慕夜色童靴。。。
-----------------------------
这个.....
@车中君子 2015-05-14 12:16:31
哈哈,蛮有趣的,朱元璋费尽心机铲除威胁把皇位直接传给皇长孙,可老四却从侄子那里把皇位抢了过去
汤把皇位传给次子,可绕来绕去又绕回给了皇长孙
-----------------------------
有些东西就是命啊
躲都躲不掉的
@sweet814 2015-05-14 14:08:58
飘过
-----------------------------
呵呵
63 太甲流放
历朝以来,面对昏君,臣子们除了劝谏以外,似乎都没有好的办法,毕竟这样的体制下,听还是不听,完全是君王们自己说了算,而且在大中华历史上,能够迷途知返的帝王,实在是少之又少。
太甲在伊尹的辅佐下,没有按照预期的轨道成长为一代明君,而是在自我约束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有逐渐演变成下一个夏桀的趋势,对于这一点,伊尹很失望。
但是失望归失望,国家大事不能耽误,否则像太康失国那样的事情谁都说不准会不会再来一次,像夏桀那样亡国的教训也是历历在目。于是我们知道,伊尹技能CD时间到,该放大招了。
作为一个臣子,而且还是历史上的名臣,伊尹该怎么做呢?
伊尹对太甲百般规劝,但他始终听不进去,于是伊尹将太甲放逐到了『桐宫』『今河南省偃师县附近』,也就是汤的陵墓附近。
伊尹让太甲呆在这里自己好好反省,然后自己摄政把持大权处理国家事务,这件事情被称为『伊尹放太甲』。
臣子放逐帝王,这样的事情几乎逆天,在儒家思想一统大中华的后面几千年,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且几乎不可想象的事情,并且在通常意义上,这种事情会被定性为谋反。
但是伊尹不仅仅是做到了放逐太甲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伊尹放太甲』这个典故在后面的几千年更多的是被后人所称颂……
伊尹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
在太甲被流放的期间,伊尹尽心尽力处理好商朝的各项事务,但却从来不专权,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太甲在桐宫的一举一动。
『留用察看』期间的太甲则在不断接受着政治教育的洗礼。
面对着已故的汤,太甲了解到了当年汤创业的辉煌与艰辛,再联系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对他爷爷汤境界的神往与自己过往行为的羞愧交织在一起,他决心以汤作榜样,改正错误,重头再来。
这一晃又是一个小三年过去了,太甲顺利拿到了红色革命教育的大专文凭,精神面貌焕发一新,所有的这些伊尹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伊尹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来到桐宫,严肃而郑重的把太甲接回了都城毫,并把政权交还给他。
重新回归后,太甲以前事为师,按照章法循规蹈距地做事,并且积极听从伊尹等身边大臣们的良言良策,此后,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被太甲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在太甲与伊尹之间,我们仿佛见证了一场奇迹的发生。
太甲从年少轻狂到改头换面,从原本已经偏离的轨道上又重新回到了成为一代明君的道路上。
而伊尹则在辅佐太甲的过程中想尽办法,甚至到了放逐太甲再教育这一地步,甚至是在他独揽大权期间也没有过任何的非分之想,他说做的,都是一个丞相所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他做的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出色。
经历过这样的挫折,太甲也没有就此而在心中埋下仇恨,奴隶出身的伊尹曾经被他看不起,到如今反而又有了更大的重量,他也没有辜负伊尹的一片苦心,最终成一名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
看到太甲的表现,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用来褒扬太甲的业绩,可以这样说,在太甲成长的道路上,伊尹起到了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太甲多年后回想起自己的这段经历时,也许会无限感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5-15 00:35:55
伊尹也辅佐了不少人呀。
今天木有抓住楼主>_<
晚安~
-----------------------------
早
@车中君子 2015-05-15 05:33:32
从伊尹的几次跳槽攀高枝来看,伊尹也是很有野心的,只是当时还没有谁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奴隶出身的伊尹自己当老板的话无丝毫可能成功,有心也无力啊
-----------------------------
呵呵,这么牛叉的人物,政治上的野心肯定有的
@要很努力 2015-05-15 07:00:53
mark
-----------------------------
谢谢
64 五朝元老
走入正轨后,太甲的作为可圈可点,其后的历代商王对他也是充满了敬意,唯一的问题便是,太甲的帝王生涯也不算很长。
太甲23年,病,然后卒……
太甲之子『沃丁』由此而走到台前,成为商朝第五任帝王,辅佐他的还是伊尹,一个不留神伊尹又升了一级,成为五朝元老。
从商朝前面的几届帝王来看,好像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寿命好像都不算很长,与上古那些圣人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不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反倒应该容易理解一些,毕竟几千年前的生活与医疗条件都远比不上现在。
对于他们来说,即便退休的年龄不放宽到65岁,想要光荣熬到退休其实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不过伊尹却一直在坚持。
直到沃丁八年,也许不想成为『六位帝黄完』,伊尹终于停下了他的步伐,终年100岁,随后伊尹被安葬在商汤陵墓旁,沃丁以这样的方式来彰显他对商朝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从古人来看,他们把伊尹和孔子放到了同一位置,一个是元圣,一个是至圣,足见伊尹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餐饮界,他在烹调技术及理论等方面独树一帜,被后世尊为厨圣;
在军事上,他对汤灌输『人心向背』的思想,并这一思想贯穿于灭夏战争,并且根据夏商势力的变化不断选择不同的策略,尤其是在离间妺喜获取夏朝情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外,比如孤立敌人、壮大自己、迂回包抄和切断敌人后路等策略都有其独到之处,但他最突出的贡献则在于大胆冲破天命观的禁锢,人心向背影响战争胜败的观点确立了人在战争中的主体作用。这对于大中华军事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伊尹可谓为大中华军事史上第一个军事谋略家。
不仅如此,在教育界,他是大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老师,太甲的事迹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典范;
在医学届,『汤液经法』据传为伊尹所撰,汤液的发明也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对于很多人而言,哪怕只需要其中的任何一个标签,他们都足以光荣的被载入史册,不过对于伊尹来说,这些都不过只是他伟岸背影其中的一角,他最大的标签还是丞相,或者说政治家。
从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理论打动汤开始,伊尹便从奴隶身份蜕变,开始走向政治的舞台。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对于国家,对于帝王他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
一方面,伊尹强调『君主若不从天意,天必警以祸殃』,伊尹用这样的思想来鞭策和警醒他所辅佐的五位帝王,同时这也给君权戴上神授的光环,为统治百姓带来便利;
另一方面,伊尹更注重帝王本身的自我修养。『天难堪,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意思是说老天爷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也是靠不住的,只有常于有德才能保住王位,这样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总体来说,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他希望帝王能够始终如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并且做到尊贤、用贤;同时伊尹也强调做大臣的既要上对天子负责,也要下保庶民安定。
伊尹历经几代帝王,为商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他自己亲力亲为,成为大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久负盛名的贤相。
后人尊伊尹为圣人,也是因为他对大中华历史的发展,以及对大中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一辈子忠肝义胆薄云天,撑起那风起云涌的局面,浪淘尽沧海桑田。
65 致富农经
伊尹之后,商朝进入到了一段相对比较平稳的日子。
后续接连几位帝王,在位时间都还算比较稳定,动辄十几二十多年,没有太多骄人的成绩,但也没有太多的战乱。
国家领导人懒劲上来了打打酱油,商朝也偶有衰落,但领导人们稍微努力折腾下后,国家实力又有所起色。
沃丁29年,卒,谥号昭王,随后其弟『太庚』即位。
太庚25年,卒,谥号宣王,随后其子『小甲』即位。
小甲17年,卒,谥号敬王,随后其弟『雍己』即位。
雍己17年,卒,谥号元王,随后其弟『太戊』即位。
前前后后好几十年,这些帝王们来了又去了,留下自己的名字,混了个荣誉称号,然后就这么去了……
趁着这段长草期,我们八卦下商朝一些比较显著的特色,聊什么内容呢?
我们从『占卜』这个话题聊起。
几千年前,生产力低下,科技树欠发达,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也十分有限,于是便总会有很多现象无法解释,在这样的背景下,崇尚一些超自然的存在,比如图腾、神灵等等就成为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事情。
同时,在『王权神授观』的背景下,天赋神权也成为统治者们非常有效的政治手段之一,到了商朝,这些内容的集中体现之一便是占卜。
一个标准占卜的流程,首先是取处理好的龟甲或兽骨用火烧灸,一直烧到裂出焦纹。占卜的人再根据焦纹的纹理定向来判断凶吉,决定接下来的事情能不能做,最后将占卜的结果和以后发生的情况刻写在同一块甲骨上,具体做这些事情的人称为『卜官』。
基本上,大中华最早的占卜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并且商朝时期占卜之风极其盛行。打仗要占卜、打猎也要占卜,生病了要占卜、就连做个梦了也要占卜……
总之的是,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一下以问吉凶,然后还要将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那么,面对这么一堆的文字,还有这么多的龟甲或者兽骨,我们自然就想到了三个字,这便是『甲骨文』。
从上古黄帝时期我们便了解到,仓颉作为大中华文字的始祖,很早就已经创造出文字,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这些文字都没有能够系统性的流传下来,到目前来看,我们大中华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从内容上来看,甲骨文记载的大部分都是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大到作战、祭祀,或者天气与农业情况,小到打猎、生病,或者结婚生子,基本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的一些情况。
从特点来看,已知的甲骨文大约有4500多个单字,目前已识别的约有2000个,它们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充分展现了大中华文字的独特魅力。
从数量上来看,自1899年甲骨文首次被发现,共计出土的甲骨大约有154600多片,但是因为中医里面『龙骨』这一剂药的存在,清朝光绪年间不少的甲骨碎片也被当成中药卖给了药铺,然后磨成粉,又被人吃了下去……甲骨文差不多在这个时期被发现,而很多附带甲骨文的『龙骨』被人吃到肚子里面的事情则被称为『人吞商史』。
从数量众多的甲骨文碎片我们可以推断出什么呢?
我想,我们可以推断的是,那个时期养乌龟肯定是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夏夜有声 2015-05-16 03:45:14
放太甲于桐宫?
-----------------------------
伊尹放太甲的事情主要有二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伊尹为了更好的教育太甲,不得已采取的手段,效果后来还不错
另外一个版本的则是伊尹功高震主,篡权而放逐太甲
后面的版本记载于竹书,但疑点相对较多
@o弘毅o 2015-05-16 22:23:53
64 五朝元老
-----------------------------
@夏夜有声 2015-05-17 21:18:51
再次感慨烹小鲜理论:又有道理,又好吃!我大中华不愧是吃货的民族!
-----------------------------
剧透一下
到了春秋以后,
同样有个绝顶的厨子,叫做易牙
不过易牙跟伊尹比起来,才其他方面就差了太多
@找个爱我的公马 2015-05-15 17:25:41
支持一个
-----------------------------
谢谢,很久不见
@lj_sun 2015-05-15 21:16:51
终于追上了
-----------------------------
呵呵,欢迎
@霜月夜 2015-05-16 01:23:01
支持
-----------------------------
谢谢
@sweet814 2015-05-15 22:51:32
支持
-----------------------------
谢谢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5-17 11:56:18
伊尹这么厉害,我上学时 历史 书上只提了一句,而现在的 历史 上已经没有他了。。。。。。
-----------------------------
伊尹的历史地位我感觉其实很高了
毕竟他跨了很多行业,并且都做得非常不错
读书时期的历史教科书,
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本身对夏商介绍太过简单
所以大家的存在感都不强
@司马蛋 2015-05-17 14:03:47
马
-----------------------------
克
@青山隐隐水迢迢a 2015-05-17 21:34:48
好帖子,马克
-----------------------------
谢谢支持
66 王位危机
雍己死后,轮到其弟太戊继任。
太戊之前,前面几任领导人业绩不够突出,商朝已经稍微有所衰落。针对这样的情况,太戊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勤政修德,治国抚民,并大胆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其中伊陟是传奇人物伊尹的儿子。
第二件事便是一直勤政修德,治国抚民……
太戊在位时间长达75年,成为整个商朝期间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商朝也在他的带领下再度焕发出活力。
太戊死后,庙号『中宗』。
能够得到庙号,说明太戊生前的业绩非常不一般,不过由于他在位时间实在太久,因此接班人的问题便只能考虑从下一代着手了。
汤以后,甲乙丙丁期间我们就已经清楚,商朝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明显区别于夏朝的父传子体系,而是采用了兄死弟及这样的优先模式。
很多弟弟们看到哥哥当上一把手也不用太沮丧,平时好好锻炼身体,不要太沉迷于酒色,跟哥哥比比谁的气更长,同样也会有机会转正。
不过也因为同一代人轮流当上帝王,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就显得比较紧凑,很多帝王号不容易轮到了当个几年或者十来年,基本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鉴于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商朝在差不多六百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只历经了17代人,但帝王的数量多达31位,并且相互之间有的是父子关系,有的则是兄弟关系。
对比夏朝和商朝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继位方式,我们不免有一个疑问,究竟是父死子继的制度好,还是兄死弟及这样的模式更好?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其实都不好……
大中华几千年以来,在帝王继位的问题上,无论是采用父死子继,有或者是兄死弟及,因为贪恋权力而自相残杀的案例数不胜数。
毕竟在这两种体系之下,接班人的种子选手往往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无论是弟弟,又或者是儿子,『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思想都会使得他们产生放手一搏搞掉种子选手的念头。
商朝前面几代接班人还好,尤其是甲乙丙丁时期,一把手就像一个烫手山芋一样,轮到的往往过不了几年就挂了,有的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轮到,但是到了太戊以后,短命的情况已经不再多见,于是情况便有些不一样了。
太戊传位其子仲丁,原本对于太戊来说算是个圆满的结局,毕竟经过七十多年的治理,商朝还算比较兴盛,把一个底子不错的国家交给下一代打理,也对得起后来人了。
仲丁即位后,成为商朝第十任帝王。
仲丁原本也是兢兢业业,尽力做好一把手的分内事,不过自部落时期商就一贯喜欢搬家的爱好又重新开始回归。
仲丁元年,仲丁就将都城从亳迁到了嚣『今河南省荥阳县附近』,亳作为商汤打江山时候的根据地到了第十代帝王,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也终于被取消。
彼时,位于商朝东南方的夷族兴起,尤其是起源于山东半岛东夷族的一个分支『蓝夷』,对商朝已经产生一定的威胁。
蓝夷如同『蓝精灵』一样,显著的特点便在于蓝,不过他们并不是因为皮肤是蓝色,而是因为擅长种植蓝靛、染蓝衣料并习惯穿蓝衣而得名。
仲丁六年,蓝夷开始进攻商朝,仲丁全力出兵击退蓝夷,但仲丁本身的势力也受到重创。
仲丁13年,卒。
仲丁的早逝使得原本比较顺畅的接班制度开始受到严重的挑战,他的数位弟弟开始争夺王位,这就拉开了一段长达一百多年的『who can who up』的王位争夺战。
@夏夜有声 2015-05-17 21:18:51
再次感慨烹小鲜理论:又有道理,又好吃!我大中华不愧是吃货的民族!
-----------------------------
@o弘毅o 2015-05-17 21:44:05
剧透一下
到了春秋以后,
同样有个绝顶的厨子,叫做易牙
不过易牙跟伊尹比起来,才其他方面就差了太多
-----------------------------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05-18 11:47:15
重大发现~这两个人的名字都是YY哦~
-----------------------------
我就不告诉你
伊尹和易牙都是我YY出来的
历史上其实没有这二个人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5-18 12:32:28
保持呼吸,不要断气^_^
-----------------------------
握手
@1lijingyu 2015-05-17 22:46:41
好有带入感
-----------------------------
谢谢
@司马蛋 2015-05-18 11:41:32
路过
-----------------------------
抓住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05-18 11:49:13
从数量众多的甲骨文碎片我们可以推断出什么呢?
我想,我们可以推断的是,那个时期养乌龟肯定是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楼主~~~~你太调皮啦~~抱住~~
-----------------------------
呵呵,您开心就好
@lj_sun 2015-05-18 15:08:50
Who can who up
………
23333333
-----------------------------
谢谢
@sweet814 2015-05-18 19:11:35
支持一个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