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700 虢地会盟

  公元前541年,正月15,王子围终于是进入国都并顺利迎娶丰氏之女。
  随后王子围并没有着急回国,而是在郑国的虢地以重温宋国盟会友好的名义会见会见了各诸侯的大夫。
  宋国盟会,当然指的是向戌组织的弭兵盟会,晋国赵武、鲁国叔孙豹、齐国国弱、宋国向戌、陈国『公子招』、蔡国声子、郑国子皮、卫国齐恶以及许国和曹国代表皆有参加。

  仅仅从与会诸侯国的数量来看,这次由各国大夫参加的盟会规格应当不低,弭兵合约看来仍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过对于晋国而言,有一件事情还是很令他们头疼……
  上次弭兵会盟之时,楚国出其不意在出场顺序上抢得先机,虽说晋国方面表示以德服人不计较此事,但是大夫祁午还是赶紧对赵武表示前楚国令尹屈建口碑、信用不错的情况下尚且想驾凌在晋国之上,如今的令尹王子围不守信用,恐怕又会谋求抢占上风。
  如是这般,这次盟会必然会是晋国的耻辱,从当年郤至提出『晋国三耻』一事我们就知道,被列入国耻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祁午继续对赵武说道:您作为中军将辅佐晋国作为盟主到现在已经七年,这七年晋国两合诸侯,三合大夫,齐国、狄人归服,华夏东方国家安宁,平秦乱、修杞墙,军队不疲,国家不乏,百姓无诽谤,诸侯无怨,天无大灾,这些都是您的功劳,我现在怕的就是您的好名声被耻辱来结束。
  提一点,弭兵会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45年,齐、陈、蔡、北燕、杞、胡、沈等国共同来晋国朝见晋平公。
  与此同时,白狄也有派代表前往晋国,说明晋国在狄人心目中的地位更上一个台阶。

  对于祁午的担忧与好意,赵武是这样回答的:宋国结盟时,屈建有有祸人之心,我有仁人之心,这就是楚国驾凌在晋国之上的缘故。这次虽说楚国又不守信用,但我还是以信用作为根本,所有还是这样的心。
  赵武认为,譬如农夫,只要勤于除草培土,哪怕有一时的灾荒,但是最终必然获得丰收,只要守信,就不会在别人下面,不管楚国怎么做,他真正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做到待人以信,做别人的典范。
  于是乎,接下来剧情我们也就不意外了,反正赵武也不是那么介意,楚国果然故伎重演再次争得盟会的第一个出场……

  公元前541年,3月25日,晋、楚等大夫继弭兵会盟后举行隆重的结盟仪式。
  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人,王子围将国君的仪仗服饰陈列于众人眼前,两个卫士则执戈站在前面,气势十分威风,惹得各国大夫一阵议论:
  鲁国叔孙豹:楚公子美啊,简直就像个国君。
  郑国子皮:二名执戈者开道,分明就是国君之礼。
  蔡国声子:人家楚公子在楚国就已经住国君宫里面了,这当然也是可以的。
  好好的诸侯会盟,如今竟然成了众大夫对王子围的吐槽大会……

  当然了,楚国自然也是有人要出来圆场的,伯州犁就表示,仪仗服饰什么的不过是临行前向国君请求借来的,国君不国君的,没有这回事。
  接下来轮到郑国子羽了:借是借的,只怕就没打算还吧。
  没办法,伯州犁只得岔开话题:您有空还是去担心一下你们公孙黑想要违命作乱的事情吧……
  子羽则不甘示弱:公子弃疾还在,国君不一定就轮到王子围来当,借了不还难道就不怕出事吗吗?
  这下好了,齐国国弱、陈国公子招、卫国齐恶、宋国向戌纷纷加入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调侃,将盟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唯一尴尬的是,这气氛好像并不是大家一开始想象中的样子……
  @catslover 2017-02-09 21:26:20
  @o弘毅o 16398楼 2017-02-09 20:51:00
  伤逝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
  难得竟然是与 爱情 有关的,但是正如标题一般,越看越觉得感伤。
  有机会遇到的话欢迎大家读一读。
  —————————————————
  伤逝太现实了,当年看了就觉得心惊胆颤。
  -----------------------------
  恩 我以前看了很多遍
  前段时间又一句一句的重读了几遍
  鲁迅把人心描绘得太刻骨了
  @catslover 2017-02-09 22:07:27
  看了才子最新更的一段,我对老赵家的好感还真是有道理的......
  -----------------------------
  恩 赵武这个人的形象还是不错的
  但是说好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却最终还是舍弃了...
  @catslover 2017-02-09 22:03:26
  鲁迅是我年轻时候的最爱,高中写作文还模仿鲁迅的风格来着,结果老师不买账。
  大师就是大师,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
  -----------------------------
  我在这个帖子里面其实也有过偷偷的模仿,不知道有人发现过没有,嘿嘿
  @catslover 2017-02-09 22:33:14
  @catslover 2017-02-09 22:03:26
  鲁迅是我年轻时候的最爱,高中写作文还模仿鲁迅的风格来着,结果老师不买账。
  大师就是大师,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
  —————————————————
  @o弘毅o 16408楼 2017-02-09 22:15:00
  我在这个帖子里面其实也有过偷偷的模仿,不知道有人发现过没有,嘿嘿
  —————————————————
  下回模仿的时候不要偷偷的了,我要睁大眼睛好......
  -----------------------------
  哈哈 抄袭这种事情咱得低调 被发现了就尴尬了
  @catslover 2017-02-09 22:43:46
  这怎么能叫抄袭呢?这是向大师致敬!
  -----------------------------
  有道理 下次多抄点好了...
  大家周末好啊
  昨天才给大家推荐鲁迅
  今天他老人家就来砸场子了
  让我情何以堪...
  701 五子争位
  提一点
  近期时间上推进会比较慢
  弭兵之后,国与国之间倒是消停了不少,但是接下来各国内部反倒是矛盾频出。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春秋时期的弭兵会盟,总会觉得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表面来看,大国表态不打小国了,这是好事;
  但是从实际的历史进程来看,大国不以武力来维持秩序所带来的结果反而是各国内政相继矛盾爆发。
  由于篇幅的限制 弭兵会盟有部分细节我们当时没有介绍

  比如对于宋国左师向戌组织的这次盟会,司城子罕当时就比较反感。

  一来子罕认为当时晋国、楚国用武力来威慑小国,对于整个中原的社会秩序是有好处的,小怕大才能安心事奉大国,国与国之间才能安定,弭兵之后各国失去了外部的生存威胁,内部肯定会滋生骄傲的情绪,祸乱也将随之而来;

  我们前面说的话其实就印证了他的观点。

  二来子罕以为向戌组织盟会更大的动机是为了他自己能够建立功德,所以弭兵会盟后向戌在向宋平公请求赏赐时遭到了向戌的鄙视,为了这事向氏差点就要攻打子罕。
  从我个人的角度
  介绍事件时角度的选择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我希望做到详实而尽量客观
  另一方面又希望能从不同角度切入去看待同一件事
  但是又一直在控制篇幅,以免写的太过琐碎

  所以结果就是总在取舍之间纠结...

  701 五子争位

  虢地之盟为什么会变成吐槽大会,各国大夫为什么共同针对王子围,子羽提到的公子弃疾又是谁?
  来、来、来,好不容易又到了走进科学的时间……

  虢地之盟为什么会变成吐槽大会?
  国君服饰、二人执戈等细节表明,王子围根本没有把自己当做令尹、当做臣子,而是活脱脱的把自己当成了国君,这也是众大夫明里暗里吐槽的根源所在。

  此番『吐槽大会』散会后,对于各大夫的言论,子羽对子皮又做了一一的点评,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叔孙豹夸楚公子美得像个国君,言辞恰当且委婉;
  画外音:这倒也体现了鲁国虽小,但是严谨懂礼的特点,毕竟叔孙豹想说的是,王子围其实已经越礼了。

  子皮和声子说话得当,向戌语言简明而合于礼仪,都是可以保持几代爵禄的大夫;
  画外音:子皮、声子其实也知道王子围的越礼,他们的言论含蓄而不失风度。

  齐、陈、卫的大夫说话不当,大概日后不能免于祸难;
  画外音:齐、卫、陈的言论在子羽同伯州犁针锋相对以后,齐国国弱嘴上说的是他很替王子围和伯州犁担心,心里想的恐怕是巴不得他们早点出事……
  陈国公子招表示,他们闹归闹,其实一点都不怕,没看那两人正开心的呢……
  卫国齐恶则认为那两位,也就是王子围和伯州犁本来就是故意表演给大家看的,哪会出什么事。
  话到了齐、卫、陈三位大夫这里的时候,场面已经完全失控……

  各国大夫为什么把王子围同国君一词联系起来,公子弃疾又是谁?
  这就得提到当年楚共王去世、楚康王即位时的一个细节了。
  原来,楚共王一共有五个受宠的儿子:长子楚康王、次子王子围、三子『子比』、四子『子皙』、五子『弃疾』。

  一来楚国并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即位规则的传统;
  二来楚共王本身就没有嫡长子,所以在决定谁当太子时就犯了难。
  楚共王后来怎么就选了楚康王为接班人呢?
  很简单,求神……

  于是乎,楚共王遍祭名山大川之神明,请求神灵在五个人中作出选择,这个角度来看,后来当上国君的楚康王还真是天选之子……
  具体办法是这样的,楚共王先派祭师带着玉璧展示给各山川神明,祭祀完毕后和妾『巴姬』事先把玉璧埋在祖庙院内,随后让五个儿子过来斋戒:谁正对着玉璧下拜,谁就是神明所立。
  楚共王的这个套路和后来的一种游戏比较类似,这个游戏叫刮彩票,谁刮到算谁的……

  结果呢?
  结果五个儿子按照长幼次序依次下拜,楚康王率先祭拜,两脚跨玉璧而拜;
  接着是王子围,他的手肘压在了玉璧之上;
  老三子比和老四子皙压根就离玉璧很远,直接被淘汰……

  至于最小的公子弃疾,两次跪拜,两次都压在了玉璧上,看来神明选择的其实不是楚康王而是公子弃疾。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子弃疾目前年纪实在是太小,小到他竟然是被人抱进来祭拜的,就这年纪怎么去当国君……
  所以,楚共王去世后的剧情我们也看到了,公子弃疾并没有按照神明的旨意接班,而是长子楚康王成为了楚国国君。

  所幸的是,尽管楚康王在位十几年内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楚国倒也依然还在行进在争霸的道路上,楚国国内也没有太大的动荡。
  只是随着楚康王的去世、楚郏敖的即任,当年手肘压在玉璧之上的那个人内心也开始骚动起来。
  楚郏敖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谥号,王子围很快就会给我们答案。
  元宵节快乐!!!!!!!!!!!!!!
  @o弘毅o 2017-02-10 22:17:42
  701 五子争位

  -----------------------------
  @征岚雪影 2017-02-11 20:22:05
  是不是机密泄露了,那个抱着公子弃疾的人是谁?
  -----------------------------
  博士果然心很细,然而公子弃疾虽说后来的确也混到了国君的位置,但是看来那位路人甲保姆起的作用应该不大...
  @林瑞凡 2017-02-11 14:57:17
  顶贴
  -----------------------------
  谢谢
  702 乐王鲋求货
  702 乐王鲋求货

  楚郏敖为什么后来不称楚某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此次虢地盟会中另外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这件事情与鲁国的叔孙豹有关。
  当然了,站在叔孙豹的角度,这件事情其实也并不是那么有趣,因为王子围竟然想杀他……

  原来,就在前不久季孙宿进攻莒国并占据了莒国的『郓地』『今山东莒县一带』,趁着这次盟会,莒国人上门告状来了。
  鲁伐莒,显然违背了弭兵合约的精神,于是楚国同晋国商量后表示鲁国这是赤裸裸的轻视盟约,不如把鲁国的使者杀了以治罪。
  鲁国的使者是谁?
  当然是批评王子围越礼时言辞恰当且委婉的叔孙豹……

  叔孙豹有难,辅佐赵武的乐王鲋便有了想法,只见他一方面向赵武说情,另一方面又派人向叔孙豹要好处,打算人情、财物两不误……
  提一点,吐槽大会期间,乐王鲋也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诗『小旻』的最后一章内容很好,我照着那样做就可以了。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旻』最后一章的意思是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无船渡河流,所以自己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总之一句话,乐王鲋表示王子围咱虽然惹不起,但还是躲得起的……

  此番王子围欲以鲁国讨伐莒国而杀叔孙豹治罪,赵武身边的乐王鲋倒是觉得可以一惹,于是便有了这么一出。
  不过嘛,直接对叔孙豹开价总是难为情的,为了显得含蓄那么一点,乐王鲋派人表示要的是他身上的带子。
  只是,乐王鲋万万没想到的是,叔孙豹虽然理会了其意图,却表示死是可以的,但是财物是绝对不会给的……

  都死到临头了,叔孙豹为什么还这么抠?
  关于这个问题,叔孙豹是这么说的:诸侯会盟,是为了保卫国家,我用财货来免于祸患,鲁国日后必然会受到进攻,反而就成了罪过。鲁伐莒,本来该埋怨的是季孙氏,但是鲁国历来就是叔孙出使季孙守国,所有也没什么可怨的。
  这是不是抠?
  叔孙豹为了道义、为了鲁国,情愿牺牲自己,也不希望通过送礼的方式来保全自己,这显然不是抠。

  最后,叔孙豹当然也知道乐王鲋爱财,不给他点什么这事就不算完,于是便召见乐王鲋的使者并撕下一片做裙子的帛给使者。
  叔孙豹表示『带其褊矣』,意思是身上的带子恐怕窄了点,还是送这个合适些。
  言外之意,叔孙豹拒绝了乐王鲋拿钱办事的要求……

  这件事情被赵武知道后,赵武那是大发感慨:『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
  忠、信、贞、义,四点俱全,活脱脱的君子风范,所以不经意间叔孙豹又触发了一条我们熟知的秘籍:君子是不能杀的……
  随后,即便叔孙豹为了国家而不惜一死,但是赵武却站了出来,坚决表示叔孙豹不能杀,王子围也最终同意赦免叔孙豹。

  至于乐王鲋嘛,在叔孙豹伟岸的形象面前自然就成了个笑话……
  @善水心 2017-02-12 18:38:53
  哈哈,好精彩啊。顶顶顶
  -----------------------------
  承蒙小姑娘夸奖
  @点点断月点 2017-02-12 12:14:53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在晚间8点央视1开播了(周末停播)!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啊!
  -----------------------------
  恩 宣传海报昨天我看过了
  能上央视的连续剧,说老实话档次还是要高一些的
  相信会是一部不错的剧,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大秦系列跟这个帖子一样龟速...
  @卫国夫子 2017-02-12 12:10:15
  作者君,夫子我食言了,元宵节都过了,我还没搞完。。。。。。。。。此致敬礼
  -----------------------------
  哈哈 没事没事 过年休息才重要
  再说了 反正也没着急谁等着要...
  你的心意我先领了就是啦
  @catslover 2017-02-12 03:39:58
  鲁人讲礼,熏陶得我们齐人也很讲礼,就是到今天也是如此啊。
  -----------------------------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Xhui992016 2017-02-12 01:35:57
  啊哈~
  -----------------------------
  给我一杯忘情水
  大家晚上好,10点有场球赛,我们抓紧更...
  703 同室操戈
  703 同室操戈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所谓雁过留声,人患未名,君子之风如若被埋没而得不到颂扬,将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所幸的是,因为文字,春秋时期一位位君子的言行都有幸被记载下来而扬名后世,有如叔孙豹为了道义和国家,宁死也不愿委曲求全这般。

  我们看到,赵武的说情下,叔孙豹还是被赦免。
  随后,作为对此次虢地会盟的一个结束,王子围专门宴招待招待了赵武。
  有意思的是,两位权臣各自所赋的诗词十分值得玩味。

  王子围所赋来自『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贵为楚国令尹,王子围以当年文王之功暗示自己『赫赫在上』。

  赵武对的则是『小宛』: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一贯注重德行的赵武,提醒王子围还是要举止慎重,毕竟天命难违。

  一番对话来看,王子围高调到以国君自居,楚国国君弱、令尹强的局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
  事态接下来会怎样发展,我们暂且不提……
  至于接下来,我们得再次回到郑国,一起来看看子产,看他是如何处理一件有趣的事情。

  话说郑国有位大夫叫做『徐吾犯』,这位大夫复姓徐吾,单名一个犯字,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有个妹妹十分漂亮。
  美女出场,好戏必然登台……
  果不其然,原本大夫『公孙楚』早已和徐吾犯的妹妹订了婚,但正因为妹妹太过漂亮,公孙黑这下不干了,他愣是派了人给徐吾犯送去大雁来提亲。
  提一点,周朝时期,男方向女方提亲时送礼的标配正是大雁,所谓『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就是这个意思。

  公孙黑可是发飙起来连良霄房子都敢烧的人,徐吾犯这边又不敢惹,于是乎只得把这件事情汇报给了子产。
  针对这一情况,子产表示公孙黑的行为说明郑国政事混乱,因此他必须得亲自出面解决此事。
  子产给出的解决方法倒也十分人性化,那就是结果由徐吾犯的妹妹自己来决定:她愿意嫁给谁就嫁给谁。

  于是乎,一场来自春秋时期关于美女的决斗即将上演:一方是已有婚约的公孙楚,另一方则是强行掺和进来的公孙黑。
  对了,这两位其实都是郑穆公之孙,一个来自驷氏,另一个则来自游氏。
  兄弟二人,为了美女,即将同室操戈……

  鉴于子产把选择权给了美女,这场兄弟之争倒也是别开生面,相当有趣:
  率先出场的是公孙黑,只见他精心打扮一番后那是华丽之极,恍惚之间我们想到了当年的公孙子都,公孙黑潇洒的来到美女身边并赠送礼物,随后转头出去。
  整个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美女当时就一个想法:那小子真帅……

  随后出场的是公孙楚,和公孙黑耍帅所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耍酷。
  只见公孙楚身着戎装,进来便做左右开弓之势,寒暄一番过后又是一跃登车而去。
  公孙楚另辟蹊径、别具一格,美女的评价更简单直接: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所以美女该选谁呢?
  美女表示帅哥虽好,但是男子汉更有魅力,于是乎她还是选择了和自己早有婚约的公孙楚。
  打算强娶美女的公孙黑这下就尴尬了……
  @catslover 2017-02-12 22:51:27
  @catslover 2017-02-12 03:39:58
  鲁人讲礼,熏陶得我们齐人也很讲礼,就是到今天也是如此啊。
  —————————————————
  @o弘毅o 16443楼 2017-02-12 21:52:00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也可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齐鲁齐鲁,虽然民风其实还是不太一样,不过讲礼这事倒是一脉相承。
  -----------------------------
  怎么说呢 我个人以为齐国和鲁国,一个是姜太公,一个是周公,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关系决定了分封之初相互是要给点面子的,所以对于周礼是积极拥护的。

  当然了,因为这两位巨头本身风格的差异,齐国和鲁国后续在风格上也是区别甚大:
  姜太公治理齐国讲究的是“因其俗,简其礼”,毕竟齐国在最东面,跟当时的东夷人打交道太繁琐了效率不高;

  周公系的鲁国倒是严格贯彻周礼的教化,所以礼制方面,鲁国从来都是中原的代表和典范。

  具体来说,齐国“举贤而上功”,国力要更强,但是更功利化,以至于后来田氏代齐;
  鲁国“亲亲尊尊”,但是如同周天子一样公室日益率领,所以被三分公室。
  @catslover 2017-02-12 22:51:27
  @catslover 2017-02-12 03:39:58
  鲁人讲礼,熏陶得我们齐人也很讲礼,就是到今天也是如此啊。
  —————————————————
  @o弘毅o 16443楼 2017-02-12 21:52:00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也可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齐鲁齐鲁,虽然民风其实还是不太一样,不过讲礼这事倒是一脉相承。
  -----------------------------
  另外说一点
  我个人在处理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关系其实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强调两国在关系上的对立面,这个是核心重点。
  从齐桓公争霸以来我们一直会看到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不断摩擦,鲁国虽弱,除了齐桓公的短暂时期,一直都在寻求大腿的庇护,为的就是防齐国一手。
  话说今天来的好早 小姑娘都还没来[d:酷]
  704 国之大节
  我哭
  排版了半天 不知道点哪里给刷新没了..............
  704 国之大节

  古语有云:夫夫妇妇,所谓顺也。
  古人看来,丈夫要有丈夫的样子,妻子要有妻子的样子,如此夫妻关系才能说是顺和,徐吾犯之妹在这场郑国版的『比武招亲』并没有迷恋公孙黑的帅气,而是嫁到了更有男子汉气概的公孙楚家,理当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公孙黑又是怎会甘心咽下这口气的……

  美女嫁给公孙楚后,公孙黑很快就去会见公孙楚,并且还在衣服里面穿上一层皮甲。
  公孙黑的意思很明显,他要以武力杀死公孙楚来彰显自己的男子汉气概。
  顺便,再把美女抢回去做老婆……

  然而,公孙楚早已知道公孙黑的企图,于是也持戈相对。
  装备来看,公孙黑穿的是皮甲,加的是防御属性,公孙楚拿的是戈,加的却是攻击属性。
  所以结果我们不难预料,公孙黑不但没没杀死自己的兄弟,反而被兄弟用戈打伤,同室操戈,这次闹笑话的仍是公孙黑……

  显然,公孙黑这下更不甘心了,于是乎他又生一计。
  很快,朝中众大夫都知道了一件事情,公孙黑友好愉快的去见自己的兄弟,然而兄弟却不解风情残忍的把他给打伤。
  公孙楚:……

  公孙黑一闹再闹,这场牵扯到驷氏和游氏的争斗终于成为了朝中议论的焦点,到了这个份上,子产自然又要主持公道。
  子产会如何主持公道?
  很简单,子产给公孙楚列了五大罪状……

  哪五大罪状?
  国君尚在国都,公孙楚却私自动用武器,这叫不惧威严;
  触犯国家法纪,这叫不听从政令;
  公孙黑是上大夫,公孙楚是下大夫,这叫不尊重贵人;
  年纪小而不恭敬,这叫不事奉长者;
  用武器对付自己的兄弟,这叫不奉养亲属。

  子产认为,以上五条乃国之大节,郑国朝中日益失去秩序的情况下,公孙楚五条全犯,实在是必须治罪。
  按这套路,飞扬跋扈、屡次惹事的公孙黑一点事情都没有,被抢老婆而又被蓄意谋杀的公孙楚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至于子产的理由,其实主要集中于两点:公孙楚的职位要比公孙黑低、公孙楚的确动手伤人了……

  最后,子产表示,虽然公孙楚有罪在身,但是国君也表态不忍心杀他,所以组织决定将他放逐到吴国。
  这是公元前541年,5月初2。
  公孙楚临行前,子产征求游吉的意见,游吉表示自身难保,何况游氏族人,再说了,公孙楚的事情属于国家政事,作为郑国执政的子产只要认为有利于国家就大胆去办,有如当年周公杀管叔而放逐蔡叔那般。

  事情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做个简短的小结:看到国家政事日益混乱的情况下,作为执政的子产及时介入公孙黑与公孙楚兄弟二人关于美女的争斗当中,为的是重整郑国朝野秩序。
  关于争斗,子产给出的方案是让美女自行作出选择,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一方案是相当人性化的,最终美女选择了心仪的公孙楚,只是公孙黑继续闹事以至于被公孙楚所伤,于是子产列出了公孙楚的几大罪状并将其流放。

  出发点来看,子产无疑是为了更好的治国;
  只是过程来看,我们看到更应该受到制裁的是公孙黑,依法治国的道路,子产看来还得继续努力……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至于公孙黑,我们相信子产最终不会让我们失望。
  提一点,这一段我们没有做太多评价,之所以介绍这个故事,主要还是为后续子产“铸刑书”一事做小小的铺垫。

  从前面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子产作为执政以来对于政事、法纪其实还是比较看重的,原本两兄弟为老婆的事情闹出的矛盾,子产上升到国家高度去处理,所以子产开创新的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开,就不难显出其伟大之处。

  当然了,仅仅就公孙楚的处理办法,我个人其实是不太满意的,不过子产的处理也是受时代所限制,从当时的局势来看,他也很难直接拿公孙黑下手,从子产放逐公孙楚来看,他也的确是留了一手的。

  至于公孙黑的结局,很快我们就能看到。
  @善水心 2017-02-13 21:21:04
  那美女怎么办?也跟去吴国了吗?
  -----------------------------
  我觉得去了,小姑娘觉得呢
  @禅___静 2017-02-14 18:00:07
  楼猪情人节快乐
  -----------------------------
  这大过节的,才女其实可以叫的再亲热点...
  @可口王子面 2017-02-14 15:40:43
  小气、自私、霸道、原本打算永久性潜水、只看不说话、连赞都懒得点的我,专门出来请楼主收下我的膝盖,顺便请楼主借下你的衬衣擦一下我口角边那对花痴到宇宙边际的口水!!
  2015年开贴,到现在快二年了,还在更贴的楼主,按我这种老天涯人来说,见到的只有你一个(或许是我孤漏那啥闻的也不一定),为楼主的专一写一个大写的“服”的N次方!!
  为楼主的博学、多才、幽默、谦虚、低调等等,撒无数个花瓣!!
  祝......
  -----------------------------
  没这么夸张啦
  话说我刚好写到某位老婆多到身体被掏空的国君
  你这还给情人编号,我哪里会受得了...
  @林瑞凡 2017-02-14 11:44:05
  顶贴
  -----------------------------
  谢谢支持
  @Cassie向阳花 2017-02-14 10:50:17
  打卡
  -----------------------------
  向阳花节日快乐
  @LXL760109 2017-02-13 23:00:30
  D
  -----------------------------
  晚上好

  @catslover 2017-02-14 05:12:40
  嗯,春秋时期齐鲁风格差别巨大,在礼教这方面,齐国也从来不是典范。到了今天,齐鲁民风其实还是大不一样,但是在传统文化这里倒是很相近了,比如亲亲尊尊,讲究礼节,我大山东如今是一致的,我到外地上学感受颇深。
  -----------------------------
  恩,后世统一的社会应该有助于齐鲁进一步融合,汉朝往后儒学的兴盛自然也会带动周边共同“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好处之一,我个人认为是骨子里的那种认同感比较强,人走得越远,看到的陌生人种越多,就会愈发对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感到亲切,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
  705 子针奔晋
  今天我们聊聊一位来自秦国的土豪
  顺便从侧面可以看出春秋时代发展这么多年以后各国的军事乃至综合国力都比起初年要强了很多。
  705 子针奔晋

  公孙楚被放逐,公孙黑依然逍遥法外,为了国家政事,子产接下来又会有如何动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秦国的最新情况……
  因为秦国刚好也有类似的问题,秦景公的弟弟子针也去往晋国,原因很简单,他怕被秦景公放逐,所以干脆先下手把自己给放逐了……

  公元前547年,秦晋交好之际,秦景公曾派人到晋国重温盟约,当时去的正是子针。
  事实上,由于秦桓公生前十分宠信子针,以至于子针在秦国地位相当之高。
  加上子针与秦景公又是同一母亲所生,因此秦景公在位时期他与秦景公的关系犹如两君并列一般。

  一山不容二虎、功高容易震主。
  正是因为子针势力太过庞大,大到引起了母亲的担忧,母亲表示,他目前已经影响甚至是威胁到了齐景公的地位,如果不早点离开,恐怕迟早是会被放逐出国的。
  于是,公元前541年的5月20日,公孙楚被放逐到吴国差不多半个月后,子针带着自己浩荡的家产离开秦国,来到了晋国。

  子针的家产浩荡到什么程度?
  别的不说,光车子就有一千辆……
  齐桓公、楚庄王的时代我们都提到过,所谓千乘之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一个军事实力超强的军事大国,子针『离家出走』随手一带就是一千辆车,那排场可想而知有多大,也难怪母亲会担忧他影响倒秦景公的地位。

  更有意思的是,逃到晋国的子针并没有着急进见晋平公,而是主动先设『享礼』于晋平公、也就是说提前给晋平公进献礼物。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子针令人于黄河之上搭设浮桥,从秦国都城雍城绵延到晋国都城绛城,每隔十里停放一批车辆,往返不停的运送礼物,享礼结束时车辆竟然一共往返多达八次。
  雍绛相去千里,光是享礼用车就有八百乘之众,如此高调而浩荡的送礼行为,晋平公又岂会不热烈欢迎……

  随后,子针来到晋国进见赵武,两人一番交谈后赵武得知子针不过是害怕被秦景公放逐才来到晋国,等到新君即位后仍有回国的打算。
  赵武问:秦景公人怎么样?
  子针答:无道。
  赵武又问:秦国会不会灭亡?
  子针又答:不会。
  赵武:……

  子针看来,一个国家如有一代君主无道,国家还不致于到达绝境,连续几代的荒淫,国家一般才会灭亡,虽说秦景公无道,秦国倒也没有太大的危险,至于他自己,也是随时准备回国的。
  至于究竟什么时候回国?
  子针表示应该会在五年之内,然而,年近50的赵武却表示自己时日无多,恐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果不其然,这一年的12月初7,赵武冬祭并祭祀完赵衰后不久便去世,期间担任晋国中军将长达八年之久。
  接下来,原中军佐韩起被提升为中军将,赵武之子『赵成』出任中军佐,三军六卿余下人员暂时保持不变。
  从灭门到中兴,赵武在这个过程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终其一生来看,赵武行事风格稳重而勤勉,诚如他所言,譬如农夫,只要勤于除草培土,哪怕会有一时的灾荒,但是最终必然会获得属于自己的丰收。
  提一点,由于赵氏先前的曲折,加之赵武出任中军将以来比较注重德行,所以在赵武出场时我尽量都是介绍的正面内容。

  实际上,就我个人来看,赵武其实缺点还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比较软,缺乏血性。

  史料来看,赵武去世前几年得过且过的想法是非常明显的,以至于遭到叔孙豹的批判。

  作为晋国中军将,赵武实际上国内面临的局面是晋平公无心争霸、六卿作风日益奢靡,但是他并没有子产那样的魄力积极变革,而是有随大流混日子的想法。

  有些内容,比如晋平公的演变之路我们后面会详细介绍;
  比如六卿为首的内政逐步弱化公室地位,也将是接下来的重中之中;


  一开始,我其实是打算多赵武做一个大长篇进献长篇分析的,但是仔细考虑后还是放弃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个人认为赵武还达不到为他写大长篇的标准。
  我在前面写的几个大长篇,都是在某些重要历史时刻所涉及到的核心人物或者标志性事件,通过这些大长篇,其实是能清晰切割时代的。

  赵武这个人因为赵氏在晋国权利斗争中的沉浮,也因赵氏孤儿等一系列史料、文学作品的渲染知名度较高,但是真要放到当时的大格局中来看,他的影响力以及贡献还不够大,所以我们就此简单聊聊好了...
  @禅___静 2017-02-14 18:00:07
  楼猪情人节快乐
  -----------------------------
  @o弘毅o 2017-02-14 21:40:05
  这大过节的,才女其实可以叫的再亲热点...
  -----------------------------
  @可口王子面 2017-02-14 22:28:25
  像这种公共场合虐狗的行为,会被浸猪笼的!吼吼!!
  -----------------------------
  时代不同啦,法治社会懂不懂,依法治国懂不懂
  @可口王子面 2017-02-14 22:40:58
  话说,我追了二天还没能追到大部队!!
  对春秋战国的帅哥将才粉是心水!!先从乐毅开始心水的,等我慢慢爬楼啦!!
  楼主,妹子要泡,贴子要勤更,有利于泡妹子啦!!
  -----------------------------
  你都知道我更2年了,2天就追上来的话你让我怎么活...
  @catslover 2017-02-14 22:56:38
  刚才出了车祸,对方全责,我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害怕,手抖了半天,赶紧爬上来看贴压压惊。
  才子说的是,中华民族是个文化而非血缘概念,所以大一统之后也是合的趋势成为绝对主流,没有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到现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还互相敌视。
  -----------------------------
  额............
  我相信只是时差姐姐的车今天也想过节,所以被后面的车给亲了一下
  话说不是什么大事吧
  @catslover 2017-02-14 23:02:28
  赵武身世可怜,我还是同情他的。
  我又想了一下,我对老赵家的好感可能是因为赵立国之前,赵家的当家人不管能力如何,行事基本上还是比较"正"的,范宣子那样的好像都没有(是吧?)。
  -----------------------------
  恩 我的想法其实和你类似 主要还是突出了赵武注重德行的一面
  范氏在晋国影响力一度不亚于赵氏,但是从几件事情,尤其像栾氏的灭亡上可以看出得势的范氏攻击性其实是比较强的。
  @catslover 2017-02-14 23:02:28
  赵武身世可怜,我还是同情他的。
  我又想了一下,我对老赵家的好感可能是因为赵立国之前,赵家的当家人不管能力如何,行事基本上还是比较"正"的,范宣子那样的好像都没有(是吧?)。
  -----------------------------
  @东海闲鸥 2017-02-14 23:05:57
  晋灵公从棺材里爬出来喊冤
  -----------------------------
  哈哈 大姐姐晚上好 我们这里不讲鬼故事的
  @catslover 2017-02-14 23:09:25
  @catslover 2017-02-14 23:02:28
  赵武身世可怜,我还是同情他的。
  我又想了一下,我对老赵家的好感可能是因为赵立国之前,赵家的当家人不管能力如何,行事基本上还是比较"正"的,范宣子那样的好像都没有(是吧?)。
  —————————————————
  @东海闲鸥 16496楼 2017-02-14 23:05:00
  晋灵公从棺材里爬出来喊冤
  —————————————————
  晋灵公我觉得应该算自己......
  -----------------------------
  晋灵公的事情比较复杂,并且我们离真相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最后没有下结论。

  不同于赵武,赵盾当时我还专门做过一个总结,总体来看,我个人觉得赵盾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对于权力的掌控,对于国家的治理,能力上都很出色,这是赵武相对欠缺的。
  但是也正是弑君一事,以及先前涉及到的政治斗争,所以赵盾看起来没那么正。

  不过接下来很快我就会偷偷亮出自己的看法:太正的人是很难混迹于政坛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