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slover 2017-03-22 22:39:22
我对楼上这种土豪的翻页方式表示嫉妒
-----------------------------
打土豪 分田地
@catslover 2017-03-22 22:39:22
我对楼上这种土豪的翻页方式表示嫉妒
-----------------------------
@o弘毅o 2017-03-22 22:43:38
打土豪 分田地
-----------------------------
@catslover 2017-03-22 22:47:02
同去同去
-----------------------------
@禅___静 才女你过来 我们决定组团打你
@片汤2016 2017-03-23 11:22:34
顶
-----------------------------
这么巧啊 才来就看到片汤了
@禅___静 2017-03-23 18:53:17
(敲锣打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里有个投票,请大家踊跃参加,谢谢。
1、楼主是个不要脸的人
2、楼主是个很不要脸的人
3、楼主是个非常不要脸的人
请大家在评论下打下数字,谢谢!
-----------------------------
右下角有个叫做举报的功能 才女觉得我要不要试试呢
@禅___静 2017-03-23 19:15:21
要相互伤害吗?
-----------------------------
不是负相伤害的吗
@善水心 2017-03-23 21:31:00
@善水心 17218楼 2017-03-23 20:57:00
肿么还木有更呢?大仙去哪儿啦?
—————————————————
@catslover 17219楼 2017-03-23 21:23:00
被人打了?
—————————————————
信息量好大,时差姐姐多说点啊
-----------------------------
各位同志 今天中国打韩国
虽然我一直把国足当不成器的儿子看
但是比赛还是要看的...
大家晚上好
这里不是讨论足球的地方 所以我们还是继续更新吧...
昨天我们才介绍了出自郑国某国君墓葬中的莲鹤方壶
今天说的是春秋战国比较流行的一种游戏 叫做投壶
相信各位在电视中都已经看到过
@catslover 17219楼 2017-03-23 21:23:00
被人打了?
—————————————————
信息量好大,时差姐姐多说点啊
-----------------------------
@catslover 2017-03-23 21:38:57
我这只是合理推测而已[hou:雷猴]
-----------------------------
合理点在哪里...
744 晋齐投壶
子曰: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见到善,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恶,好比触到开水一样想赶紧离开,孔子以为,君子理当如此。
然而,政治的舞台,从来就没有这么多君子……
话说晋平公、郑简公先后去世,晋昭公、郑定公先后上任,按照规矩,中原老大换了新领导,各国领导都应前往晋国朝见混个脸熟先。
公元前530年夏,齐景公、卫灵公、郑定公、鲁昭公分头行动,准备会会晋昭公。
先是鲁昭公,鲁昭公行至黄河边时,晋昭公派人过来打了个招呼,表示鲁昭公就不用来了……
原来,2年前季孙意如伐莒并占领莒国郠地,莒国向晋国告状时刚好遇到晋平公的丧事,所以晋国还没来得及解决此事。
没给莒国一个说法之前,看来晋昭公并不欢迎鲁昭公,所以最后鲁国仅仅是派了『子仲』作为代表去往晋国。
接着是郑国,晋昭公设宴招待众诸侯时,陪郑定公前来的子产表示郑国还处在服丧期间,饮酒作乐的事情就先不参加了……
随后,酒宴开始,主角自然是晋昭公。
以及抢戏的齐景公……
我们知道,周朝时期各种朝聘、盟会、享宴以及祭祀活动繁多,重大场合之上,礼仪自然是各位需要注意的细节,偏偏周朝礼仪繁多且不少人对此并不熟悉,所以这些重大场合上会有人专门『相礼』,负责相关礼仪工作。
为此次宴会相礼的是上军将荀吴,为了活跃气氛,宴会中便出现了源于射礼的投壶游戏。
游戏规则很简单,谁能将箭投入酒壶,谁就能或获得掌声一片,谁就是全场焦点。
当然了,重要的宴会场合,也不是谁都能获得一显身手的机会的,此次投壶晋昭公主场先投,齐景公随后。
晋昭公出场,荀吴念:有酒像淮流,有肉像高丘。寡君投中壶,统帅众诸侯。
晋昭公投,中。
掌声响起来……
齐景公出场,荀吴不念……
齐景公表示自己也会念:有酒如渑水,有肉像山陵。寡人投中壶,代君来兴盛。
齐景公也中,现场尴尬了……
说好来朝见晋昭公的,所谓『寡人投中壶,代君来兴盛』,齐景公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如今的晋国早已不如当年,晋有酒如淮流,齐就有酒如渑水,晋有肉像高丘,齐就有肉像高丘,晋昭公能投中壶,我齐景公也能投中壶。
更关键的是,晋昭公想统帅诸侯做老大,齐景公表示自己能代替他。
这哪是朝见新领导,分明就是砸场子……
遥想当年,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如今在位18年的齐景公面对即位1年多的晋昭公,国力有所恢复的齐国面对晋平公后期以来一直疲软的晋国,谁才是中原老大,似乎有了疑问。
针对齐景公的言论,晋大夫士文伯有话要说了:晋国本来早就称霸诸侯,投个壶有什么用,您这话实在不恰当。
荀吴以为,晋国军队至今一直兵强马壮,士兵士气高涨,晋国过去是盟主,现在也是盟主,齐国不足为惧。
所以齐国又该如何反击呢?
齐国大夫『公孙傁』赶紧就站出来打圆场,公孙傁表示这个天色晚了,大家都吃饱喝足了,国君们也都累了,是时候散场了。
所以,齐景公表达完自己不服晋国的态度后就走了……
@catslover 2017-03-23 22:05:13
Duke Jing of Qi太轻佻了
-----------------------------
呵呵 我倒不觉得是他太轻佻
包括比如童老在春秋史里面介绍这个阶段时,都是认为这件事情反映的是晋国本身实力的衰落和人心的流失,以至于齐国有了取代晋国成本霸主的动机。
我自己重点在于叙事,所以主要还是想通过投壶事件本身来体现这一微妙的转变。
@善水心 2017-03-23 22:06:49
@o弘毅o 2017-03-23 21:41:44
合理点在哪里...
—————————————————
@catslover 17228楼 2017-03-23 22:03:00
有些话不必说的那么直白,才子这么聪明自然明白...
—————————————————
可小姑娘不聪明啊,智商相当捉急,还请时差姐姐明示啊~
-----------------------------
时差姐姐再不明示 小姑娘就要带着你挖的坑睡觉去了
@善水心 2017-03-23 22:23:55
@善水心 2017-03-23 22:06:49
@o弘毅o 2017-03-23 21:41:44
合理点在哪里...
—————————————————
@catslover 17228楼 2017-03-23 22:03:00
有些话不必说的那么直白,才子这么聪明自然明白...
—————————————————
可小姑娘不聪明啊,智商相当捉急,还请时差姐姐明示啊~
—————————————————
@catslover 17233楼 ......
-----------------------------
讨打的倾向 这个真没有...
@catslover 2017-03-23 22:05:13
Duke Jing of Qi太轻佻了
-----------------------------
@o弘毅o 2017-03-23 22:10:31
呵呵 我倒不觉得是他太轻佻
包括比如童老在春秋史里面介绍这个阶段时,都是认为这件事情反映的是晋国本身实力的衰落和人心的流失,以至于齐国有了取代晋国成本霸主的动机。
我自己重点在于叙事,所以主要还是想通过投壶事件本身来体现这一微妙的转变。
-----------------------------
@catslover 2017-03-23 22:30:01
这一点当然没错,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齐景公这样做除了让晋国没面子,对自己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虽说春秋时期外交打嘴炮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这事要是大夫来干就不错,总觉得国君亲自动嘴不太合适。
-----------------------------
呵呵 很快我们就会给楚灵王收尾 估计时差姐姐对楚灵王的评价就不是轻佻而是浮夸了...
@o弘毅o 2017-03-23 22:34:03
呵呵 很快我们就会给楚灵王收尾 估计时差姐姐对楚灵王的评价就不是轻佻而是浮夸了...
-----------------------------
@catslover 2017-03-23 22:40:41
楚灵王从谥号看就不灵么,所以对他没有什么期望。景可是个好字眼,对齐景公要求得高一点儿
-----------------------------
我觉得关键吧 齐景公是时差姐姐老乡 所以期望才高
@o弘毅o 2017-03-23 22:45:15
我觉得关键吧 齐景公是时差姐姐老乡 所以期望才高
-----------------------------
@catslover 2017-03-23 22:59:42
也有这个可能,三千年前是一家子啊
-----------------------------
三万年前说不定我和时差姐姐的祖先还是一个山洞的呢
@o弘毅o 2017-03-23 23:17:38
三万年前说不定我和时差姐姐的祖先还是一个山洞的呢
-----------------------------
@catslover 2017-03-23 23:33:56
我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
-----------------------------
确实没法排除 人到底从哪冒出来的 这个问题到现在都头疼
@禅___静 2017-03-23 18:53:17
(敲锣打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里有个投票,请大家踊跃参加,谢谢。
1、楼主是个不要脸的人
2、楼主是个很不要脸的人
3、楼主是个非常不要脸的人
4、楼主是个和才女一样不要脸的人
请大家在评论下打下数字,谢谢!
-----------------------------
我选4
o弘毅o 2017-03-23 23:17:38
三万年前说不定我和时差姐姐的祖先还是一个山洞的呢
-----------------------------
@catslover 2017-03-23 23:33:56
我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
-----------------------------
@o弘毅o 2017-03-23 23:42:30
确实没法排除 人到底从哪冒出来的 这个问题到现在都头疼
-----------------------------
@征岚雪影 2017-03-24 21:07:55
只考虑人类进化的话,远古人类会在环境影响和生存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迁移,其时间应该远早于人种的分化。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气候、地形和其它生物使得其间的人类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不足以说进化的话)。
很难说是否有现代人类以外的其它类似的人类物种出现或存在过,但至少尼安德特人的消失是确定的。考虑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能够高效地造成生物灭绝(尤其是平原地区的大型生物,无法进行躲藏),消灭同一食物链级......
-----------------------------
怎么说呢 随着人类进化程度的提高 这对于其它动物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
有太多太多的动物之所以灭绝 都是人类干的好事...
进化论这个观点我其实是接受的 但是进化论近年来倒是受到了比较大的质疑
归根结底的话 人类的文明社会加起来也就那么几千年 近现代工业、科技等各项技术井喷的时间更是不能再短 对于1万年甚至10万年以前人类的活动情况 不过是在蛛丝马迹的线索上苦苦摸索,如何更加清晰的勾勒出人类演变的历史,恐怕任重道远。
@点点断月点 2017-03-24 13:35:37
有实力才有资格装B或者谦虚!老大只有一个,不干翻原来那个,那到底谁来做主啊!衡量君王,最主要的还是个人政绩吧!
-----------------------------
话糙理不糙...
确实在衡量帝王方面,我们历来注重的都是他的成就
至于私底下是个什么样 貌似并不是重点,而且要以现在的意识形态拿这些来评价帝王的话,但凡史上有名的帝王,黑点都不要太少...
周末的时间 我们把鲁国季氏的一段小插曲简要介绍一下
745 三命逾父兄
所谓有朋自远方来,非奸即盗。
晋昭公上任伊始,齐景公就如此不给面子而公然挑战晋国权威,中原内外,晋国盟主地位已然不保。
当然了,子可能会曰:版权所有,山寨必究……
有意思的是,虽然齐景公有意重整齐桓公当年之势,但是紧接着晋国上军将荀吴就出兵表示要与齐军会合,并且还向白狄部族一个叫做『鲜虞』『今河北石家庄一带』的小国借路。
结果呢?
结果晋军压根就不打算会合齐军,而是打了个幌子跑去把临近另一个同为白狄分支的『肥国』给灭了,而且还把肥国国君给抓回晋国……
这一年,楚灵王也没有闲着,他把楚国大夫『成虎』给杀了。
作为成得臣之孙,成虎出自曾经辉煌无比的若敖氏,遭人诬陷后,楚灵王以成虎是若敖氏的余党为由准备杀死他。
本来吧,提前获悉这一消息的成虎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他认为以楚灵王对他的宠幸是不至于被杀的,事实证明,成虎想多了点……
接下来,我们把视线转移至鲁国,三桓专权以来,独大季氏的不可谓不风光,但是季孙意如此刻却遇到了大麻烦。
说来话长,季孙宿去世后,叔孙婼被鲁昭公『再命』而成为卿士,论地位此时的叔孙氏要超过季氏一头。
再接下来,季孙意如伐莒有功又被鲁昭公『三命』,季氏地位反超。
以季孙宿之子季孙纥谥号为『季悼子』来看,季孙纥应该有过短暂执政时期,叔孙氏地位反超季氏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不过好景不长,季孙意如携伐莒之功很快就压过叔孙婼一头。
但是问题就来了,叔孙氏旁支的叔仲氏趁机想要离间季氏、叔孙氏两家……
叔仲带之子『叔仲小』对季孙意如表示,叔孙婼是他的父兄,三命超过了父兄,这是不合于礼的。
提一点,季孙意如是季氏第六代人,而叔孙婼是叔孙氏第五代人,论辈分,叔孙婼的确要比季孙意如高。
然而,季孙行父、季孙宿、季孙纥以来,季氏连续三代执政鲁国,如今季孙意如好不容易再次压过叔孙氏一头,又岂是会因为辈分问题而轻易放弃的,所以他的想法是既然季氏实力更强,叔孙婼不如主动辞让得了。
叔孙婼:……
叔孙婼以为,因为竖牛之乱叔孙氏嫡子被杀他才走到了这一步,如果季氏以家族祸乱为由而讨伐,叔孙氏倒也无话可说,但是季孙意如偏偏让他主动下课,这就等于是违背了国君的命令,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谁说鲁国公室地位下降了,叔孙婼分明对国君的命令是如此之重视……
于是乎,对于季孙意如的无理要求,叔孙婼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表示愿意就此事和季氏打官司,并且让写诉讼辞的人谁都不要偏袒。
季孙意如自觉理亏,打官司恐怕是打不过的,想来想去,挑事的叔仲小才是罪魁祸首,于是季孙意如打算找叔仲小的麻烦。
如此一来,为了争老大的问题,季氏已经站在了叔孙氏和叔仲氏的对立面。
然而,季孙意如没想到的是,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坚定的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而且这个人还是出自季氏……
原来,季孙意如即位后,对『费邑』『今山东费县一带』行政长官『南蒯』很不客气。
费邑原本就属于季氏,南蒯的父亲南遗当年也是季氏家臣,南蒯为了平复胸中怨气,决定对自己的主人下手。
季孙意如能不能躲过这一劫,我们下回分解……
关于季孙宿之子季孙纥,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通常的理解来看,季武子,也就是季孙宿去世后季氏由其孙季孙意如接班,原因是其子季孙纥早逝。
但是从些许线索来看,季孙宿和季孙意如的中间,季孙纥可能有过短暂的执政,他的谥号为悼侧面能印证这一点。
刚好在季孙纥执政的这一段时间,鲁昭公对叔孙氏有过“提拔”,导致叔孙氏在鲁国的政治地位高出季氏,但是很快季孙意如又被鲁昭公“三命”,季氏再次压过叔孙氏。
这是此节的历史背景所在。
@catslover 2017-03-24 00:15:45
有些问题不能深思,我小时候就琢磨宇宙怎么能是无限的,想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真实了,吓得我不敢再瞎琢磨了。
-----------------------------
哈哈 上一个琢磨出问题的人叫做爱因斯坦 再上一个叫做牛顿
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想太多的好...
@LXL760109 2017-03-24 23:04:02
1
-----------------------------
呵呵 你的D呢
@善水心 2017-03-25 20:56:37
时差姐姐,楼主本周还没二更过呢。每次都是我催,我好不好意思啊~要不今晚你来?(^_^)
-----------------------------
呵呵 小姑娘晚上好 不过我估计你早休息了
@从容就好 2017-03-25 17:09:34
??
-----------------------------
为什么这么多问号...
@每天都是新人生 2017-03-24 14:23:33
楼主威武
-----------------------------
呵呵 你的ID更威武 看着心情都好
蒯 音 kuǎi
这个字比较生僻 但是因为前面已经出现过 所以我们没有再次注音
746 南蒯乡人歌
周朝成立之初,周公受封于鲁国,不过由于周公需在镐京辅佐天子,因此其长子伯禽才是鲁国第一任国君。
鲁国建国时,周围徐、夷等部落不服从命令而相继作乱,于是鲁侯伯禽亲自前往征伐并作『费誓』,费誓便是在我们提到的费邑所举行的誓师大会。
公元前659年,庆父、叔牙相继去世,季友带着公子申避难后又回国并拥立其成为鲁国国君,鲁国进入到鲁僖公元年,费邑也被鲁僖公赐给有功的季友,自此属于季氏。
近100年后,公元前566年,作为季氏家臣的南遗出任费邑县宰。
值得一提的是,叔仲带此时担任鲁国『隧正』,负责掌管、征发民夫服役。
为了讨好鲁国执政季孙宿,叔仲带忽悠南遗去请求在费邑筑城,并允诺私下多派劳力,季孙宿则半推半就接受了这份『好意』,费邑由此筑城而颇具规模。
再过三十余年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季孙宿之子、叔仲带之子、南遗之子共同出演续集……
前面提到,虽然季孙意如被鲁昭公『三命』后季氏地位仍然高居首位,但是一来季孙意如对南蒯不加礼遇,二来叔仲小故意想离间季氏、叔孙氏两家,由此导致叔孙婼差点和季孙意如打官司,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此时季氏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大不如前。
首先,南蒯开始策划叛乱,并拉拢叔仲小和前面提到的子仲。
晋平公丧礼期间,晋昭公当时拒绝了鲁昭公前来参加丧礼,鲁国派去的代表正是子仲,而子仲又被称作『公子慭』『音同印』,公子二字来看,子仲理当出自鲁国公室。
于是乎,南蒯开始了和子仲的谈判,他表示自己打算搞倒季氏,把季氏钱财归还给鲁国公室,并让子仲取代季孙意如的地位。
条件也很简单,一是费邑归南蒯私有,二是顺便当上鲁国大夫。
如此损人又利己,关键是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气,所以子仲的答案很简单:中……
接下来,因为晋平公的葬礼,子仲去往了晋国,顺利的话,也许等到子仲从晋国回来的时候,季氏已经关门倒闭,他也将取代季孙意如在鲁国的地位。
所以,到底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呢?
南蒯很懂套路,必须算上一卦先……
卦辞内容叫做『黄裳元吉』,简单点说,大吉大利。
问题在于,南蒯此次占卜并没有任何针对性,仅仅只是想试试手气,所以哪怕卦辞吉利,熟悉周易的『子服惠伯』还是要提出反对意见了。
子服惠伯看来,符合忠信的事情才会符合卦辞的预测,否则就会失败,也就是说周易并不能用来预测冒险侥幸的事情,哪怕卦辞吉利,恐怕也不可行。
南蒯:……
提一点,南蒯将要叛变之事,费邑百姓多有耳闻,有人经过他的家门口时竟然哀叹:忧啊,愁啊,忧愁啊!心机深而智谋浅,关系近而志向远,作为家臣而想为国君图谋画策,得有人材才行啊!
也就是说,费邑百姓也不太看好南蒯的叛变……
所以,就在南蒯打算请乡亲们喝酒时,又有人唱起了『南蒯乡人歌』: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
菜地了竟然长出了枸杞,究竟是为什么呢?
乡亲们想说的其实是『倍其邻者耻乎』,也就是说背弃亲人是可耻的,他们对此表示很无奈。
无论是卦象、还是舆论,看来都不站在南蒯这边,想要造反,想要当大夫,看来还真不是一开始想的简单。
于是乎,面对强大的季氏,面对强大的主人,南蒯三分钟的热情一过,忽然就开始害怕打不赢起来。
就这么一害怕,南蒯便不打算造反了,而是带着费邑投靠了齐国……
如此一来,憧憬着回国代替季孙意如的子仲就尴尬了……
747 南蒯败走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做人做事,欲望太大,太过急于求成,孔子表示往往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按照孔子的教导,如果我们克服以上毛病而达了呢?
孟子这就接上话了,达嘛,自然就是达则兼济天下……
南蒯叛逃之前,那边子仲归国途中心情自然是激动无比,听闻国内动乱情况,途径卫国的子仲丢下副使赶紧就跑回了鲁国……
和想象中所不同的是,行至郊外之时,子仲得到的消息却是南蒯宣布他本人以及费邑已经归属于齐国,季孙意如死不成了,子仲看来也是没戏了,于是乎子仲赶紧就掉头跑路到了齐国。
然后,同南蒯眉来眼去的叔仲小也尴尬了……
好就好在,南蒯是主犯,叔仲小是从犯,主犯选择了叛逃,从犯更是没有具体犯罪行为,所以季孙意如倒并不打算杀死叔仲小,而是准备把他驱逐出国,吓得叔仲小这是连上朝的勇气都没有了。
有意思的是,季孙意如没有自己动手赶人的打算,而是准备让叔孙婼去具体操办此事,然而叔孙婼却表示叔仲小尽管安心去上朝,他才不会去当这个得罪人的角色。
季孙意如:……
季氏有惊无险之后,我们一口气把南蒯及费邑的闹剧说完。
公元前529年,春,季孙意如派了大夫叔弓领兵包围费邑。
然而,作为季氏私邑的费邑在季孙宿时期修筑城墙也是坚固无比,叔弓并未能攻陷城池而是吃到败仗……
连自己曾经的私邑都拿不下来,季孙意如当下大怒,为了发泄心中怒气,他下令凡是见到来自费邑的人就把他们关起来。
对于季孙意如的做法,大夫『冶区夫』并不赞同,他说到:用威严让费邑人害怕,用愤怒让他们畏惧,费邑人只会痛恨而背叛您,这反倒是在替南蒯收买人心。
所以该如何收复费邑呢?
冶区夫以为,只要见到费邑人,挨冻的就给他们衣服,挨饿的就给他们食物,做他们的好主人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让费邑人觉得来我们这里就像回家一样,南氏就必然会失去人心而灭亡。
季孙意如听从了冶区夫的建议,果不其然,费邑人逐渐背叛了南蒯……
一年后,公元前528年,春,南氏家臣『司徒老祁』、『虑癸』联合费邑人劫持并赶走南蒯,南蒯随后逃往齐国。
提一点,南蒯将要叛鲁归齐并与费邑人结盟之时,司徒老祁、虑癸两位一度就假装生病而推辞了盟约。
再后来,季孙意如按照冶区夫的建议收买人心之后,两位更是对南蒯叛逃齐国的前景看衰,于是以忠于国君为由,司徒老祁、虑癸集合百姓结盟并驱逐了南蒯。
戏剧性的是,对于叛逃而来的南蒯,齐景公本人并不待见,就在南蒯侍奉他奉喝酒时,齐景公嘲笑的说了两个字:叛徒……
南蒯还想狡辩,他表示之所以想要扳倒季氏,完全是想让公室强大起来,绝对不是想当什么叛徒。
齐国大夫『子韩皙』则表示作为季氏的家臣想要使公室强大,实在是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总之的是,叛徒这个帽子他是戴定了。
最终,南蒯的这场叛乱逐步演变为闹剧,由于费邑人并不依从南蒯而是坚定拥护鲁国,所以即便南蒯宣布费邑归齐国所有之后齐景公也并未表现出浓厚兴趣,倒是在对南蒯一番嘲弄过后,齐景公主动派了鲍国将费邑归还给鲁国。
关于费邑,还会有很多精彩故事,我们后面再讲……
@o弘毅o 2017-03-25 22:49:31
蒯 音 kuǎi
这个字比较生僻 但是因为前面已经出现过 所以我们没有再次注音
-----------------------------
@catslover 2017-03-26 07:12:54
对文革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都认得这个字
-----------------------------
big rich...
@潇湘观渔 2017-03-26 17:04:36
今日回归,感谢支持
-----------------------------
呵呵 欢迎回来
小小剧透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我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楚国 放在楚灵王的身上
跟传统观点稍微有所区别的是,我认为楚灵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的很多做法都充满了争议,甚至是关于他的很多故事我以为虚构的成分也比较重,所以我甚至在计划为楚灵王写一个大长篇。
作为一个不算特别正面的人物,这在我们写的几个大长篇中是头一回,当然了,我还是会从叙述入手,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还是由各位自己说了算,我不给楚灵王盖棺定论。
@catslover 2017-03-26 22:45:42
说起这位big rich,想起我一个同学最近又在群里抱怨他老丈人,当年也是big rich一路的人物,还因此受到总理接见。不过后来没有吃亏,一路混成了学术权威。如今老了,又把女儿女婿折腾得够呛。真是人的品性不会随着年龄变大而改变啊。
—————————————————
这点我同意 性格通常是会伴随一生的 指望人老了变善良 我觉得真的有点难
748 楚灵王问鼎
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一举成名天下知。
南蒯的下场告诉我们,报仇本身并不是笑话,仇报得好、报得成功反倒会被无数后来人视为励志的典范,也会因此而名扬天下。
但是像南蒯这样因为私人恩怨而反戈旧主,而且还不太成功的话,成名的事情恐怕就稍微想多了点……
我们回归主题,把视线切换到楚国,一起来看看楚灵王。
近几年来,我们大量的工作放在了对各位国君生平事迹的总结上,比如晋平公,比如宋平公,比如郑简公乃至蔡灵侯、单成公等等,因为他们都在最近去世。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楚灵王,想必不用多说……
公元前531年,蔡灵侯被杀,蔡国被围长达八个月后就此灭亡;
公元前530年,大夫成虎被杀,若敖氏也早就今非昔比。
两件事情都与楚灵王有关,两个人都天真的以为楚灵王不会对自己下狠手,所以两人都死了……
就在成虎被杀的这一年,鲁国南蒯密谋推翻季氏,楚灵王却在『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一带』打猎又阅兵。
如此看来,逍遥又快活的楚灵王是一点将要去世的迹象都没有。
当然了,比如蔡灵侯被召唤而去往楚国时,他也不觉得自己有丁点去世的迹象……
阅兵之后,楚军驻扎在『颍尾』『今安徽寿县一带』,楚灵王顺便派了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等五位大夫领兵包围徐国。
仅仅因为徐国国君母亲出自吴国,楚灵王便几次三番对徐国下狠手,前面我们多有介绍。
不过话又说回来,楚国欺负徐国倒是其次,楚灵王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在于向吴国示威。
楚军包围徐国期间,楚灵王驻在『乾溪』『今安徽亳州市一带』作为后援。
这是公元前530年的冬天,天上已经下起了雪。
当时的楚灵王头戴皮帽,身着秦国羽衣,脚穿豹皮鞋,披着翠羽披肩,手还拿着一副鞭子,实在是意气风发。
这天晚上,右尹『子革』前来朝见,楚灵王也是很给面子,脱去帽子、披肩,放下鞭子,才和子革说话。
提一点,子革其实是郑穆公之孙,子然之子,名『然丹』,因此也被称作郑然丹。
子孔专权时期,子展、子西率领国人杀死子孔并瓜分他的家财封邑,子然与子孔又是兄弟,所以这场混乱中子革投奔了楚国,这已经是20余年前的事情。
所以问题就来了,既然子革来自中原的郑国,兴致颇高的楚灵王便有了自己的想法,楚灵王问到:从前我们的先王熊绎和齐丁公、卫康伯、鲁伯禽、唐叔虞之子燮父等人一起事奉康王的时候,齐、晋、鲁、卫四国都被赐予了宝器,唯独楚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成周请求把鼎作为赏赐,天子会给我吗?
楚灵王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周朝分封之初几个诸侯国的始祖,楚灵王也不想想比起这些诸侯国来,楚国当时是个怎样的爵位……
楚庄王之后,楚国再度问鼎,子革的回答很干脆:给,当然会给。
子革解释到,当年先王熊绎住在荆山僻处,乘柴车、穿破衣,跋山涉水以事奉天子,却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作为进贡,齐国是天子的舅父,晋国和鲁国、卫国是天子的同胞兄弟,楚国被穿小鞋也是正常的。
但是呢,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楚国实力太强大,反倒是周朝和诸侯顺服事奉楚国,都得听从楚灵王的命令,所以问个鼎什么的实在不是难事。
听到这样的回答,楚灵王更加高兴,于是又问向郑国要『旧许』『今河南许昌县一带』的土田,郑国会不会给,子革表示连周朝天子都不爱惜鼎了,郑国又岂敢爱惜土田,妥妥会给。
对于子革的回答,楚灵王表示很满意,然而楚灵王的侍从『仆析父』却很不满意……
@点点断月点 2017-03-26 23:34:17
灵王是那个喜欢细腰的皇帝吧!
-----------------------------
是 这个问题在后面总结的时候我会再次提一下
@Cassie向阳花 2017-03-27 09:49:17
打卡
-----------------------------
向阳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