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o弘毅o 2017-04-28 22:29:59
  我 怎么好像知道时差姐姐想说什么了 只能说涯叔抽得好...
  -----------------------------
  @catslover 2017-04-28 22:34:38
  好什么,你不是没有意见吗?
  -----------------------------
  我无所谓啊 但是涯叔不通过我也没办法啊
  @o弘毅o 2017-04-28 22:29:59
  我 怎么好像知道时差姐姐想说什么了 只能说涯叔抽得好...
  -----------------------------
  @catslover 2017-04-28 22:34:38
  好什么,你不是没有意见吗?
  -----------------------------
  @o弘毅o 2017-04-28 22:35:46
  我无所谓啊 但是涯叔不通过我也没办法啊
  -----------------------------
  @catslover 2017-04-28 22:38:56
  一个公共论坛,连猪都不让说了,什么动向啊?
  -----------------------------
  哈哈 改天我给官方反馈一下 问问他们是不是脑袋撞猪上了
  大家节日好
  784 兄弟反目
  784 兄弟反目

  随着太子建杀、伍子胥成功逃到吴国,楚国与宋国各自内乱的交集暂告一个段落,由于公子光的存在,伍子胥想要借助吴国的力量为父亲和哥哥报仇还得隐忍一段时间。
  至于宋国,宋元公在取得司马华费遂的支持并赶走华亥、华定、向宁等人后局势有所缓和,然而宋元公没想到的是仅仅只是在第二年华亥等人又杀了回来,而且此事与司马华费遂有着密切的关系。
  准确点说,其实是和华费遂的儿子们有关……

  说起来,华费遂有三子,分别是『华貙』『音同出』、『华多僚』和华登,其中华登因与华亥等人有牵连已经逃亡吴国,为了此事年迈的华费遂还颇为神伤。
  华登出逃后,问题出在了华费遂剩余的两个儿子身上,其中华貙为长子,此事出任少司马一职,华多僚则为次子,担任宋元公的御士。
  由于兄弟两人关系不佳,华多僚便借着职务之便经常诬陷老哥,借口也很简单:华貙准备接纳逃亡的那些人。

  本来吧,宋元公其实是不想理华多僚的,毕竟在他看来华登的出逃自己多多少少也是要负责任的,再把华貙给赶出国实在有些于心不忍。
  然而,一次诬陷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反正华多僚有着大把的时间去做宋元公的工作。
  直到宋元公为了这事害怕起来……

  宋元公一害怕,终于是狠下心来,他召来华费遂的侍者『宜僚』,给他酒喝的同时让他告诉华费遂驱逐华貙一事。
  一面是造谣生事的儿子华多僚,一面是国君的命令,华费遂左右为难,和宋元公商量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安排华貙去打猎,趁机赶他出国。
  但是呢,不管是宋元公还是华费遂都明白问题并不出在华貙,于是赶走华貙之前宋元公专门设宴款待华貙一番,赠送给他丰厚的礼物,甚至就连随行的人也都得到不菲上次;过了几天,轮到华费遂,同样是喝酒,同样是各种打赏。

  宋元公和华费遂这殷勤一送,被蒙在鼓里的华貙就纳闷了,不光是华貙纳闷,甚至是连华貙的部下『张匄』都感到奇怪,他想了个很简单的办法,很快就知道了阴谋所在。
  张匄想的什么办法呢?
  很简单,他让华貙用剑架在了宜僚的脖子上……

  等到宜僚一五一十把经过说出来,张匄气得想要去砍死华多僚,不过还是被华貙给阻止了,华貙说到:眼看父亲年老了,华登的逃亡已经很伤他的心,我再加重他伤心的话,还不如逃亡得了。
  公元前521年,5月14,逃亡之前,华貙决定还是见父亲最后一面。
  然而,正是在华貙与华费遂告别的时候出大事了……

  原来,华貙一行准备进见华费遂的时候,正好赶上华费遂要坐车前去上朝,驾车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兄弟华多僚,那个处心积虑想要赶走他的人。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逃亡离愁的刺激下,华貙和部下『张牼』、『臼任』、『郑翩』终究没能压制心中的愤怒,华多僚被杀,华费遂也被劫持。
  说好的最后一面,不经意就变成了华貙的叛变……

  事已至此,华貙已经从无罪变为有罪,他也没有了回头的机会,于是华貙干脆心一横,派人去召集流亡在外的华氏、向氏之人……
  5月20,华亥、向宁、华定回到宋国,以华亥为首的叛军实力陡增,坐拥宋邑『南里』与宋元公形成僵持之势;
  华氏与宋元公这一僵持就到了10月,华登竟然领着吴军赶来救援叛军,宋元公也迎来救兵,齐国大夫『乌枝鸣』领兵戍守宋国。

  宋国三年之乱,如今进行到了第二个年头,因为外援的加盟,场面显然更加精彩……
  有不嫌麻烦的朋友给才女投投票啦
  谢谢大家

  http://bbs.tianya.cn/post-free-5705844-1.shtml#23_139315797_1774321

  这个
  
  @禅___静 2017-04-29 11:37:02
  我!竟然!忘了!抢沙发!!!
  -----------------------------
  不忘你也抢不到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7-04-29 07:29:33
  up
  -----------------------------
  呵呵 鱼刺侠你好 好久没见你up了
  甚至就连随行的人也都得到不菲上次---甚至就连随行的人也都得到不菲赏赐
  @catslover 2017-04-29 22:54:15
  最近楼ZHU深得冯巩老师真传,上来先打一圈招呼。
  -----------------------------
  那是啊 好些朋友都说隔好久上来一次的 咱得主动套近乎搞好关系啊
  785 先声夺人
  785 先声夺人

  『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城濮之战时期,我们就曾经提到过这部古老的兵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发制人可以摧毁敌人士气,后发制人则必须要等到敌人士气衰竭,『先声夺人』一词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引用这句话的人是宋国大夫『濮』,大夫濮向戍守宋国的乌枝鸣建议最好趁着华氏叛军以及吴军落脚未稳先行发起进攻,万一等到他们度过疲劳期军心安定下来,事情恐怕就不好办了。

  公元前521年,10月17日,宋、齐联军率先出击,目标直指由华登引来的吴军。
  联军先声夺人的计策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吴军在宋国『鸿口』『今河南虞城一带』大败,将领『公子苦雂』『音同勤』和『偃州员』双双被俘。
  然而,华登也是一位人才,吴军大将被俘的情况下他竟然重整残余兵力并把目标对准宋军,打得宋元公当场就要跑路……

  这个时候,还是大夫濮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作为臣子为国君战死那是义不容辞的事,但是护送宋元公跑路这么丢人的事他可做不出来。
  言外之意,大夫濮不让宋元公跑路……
  只见大夫濮巡行全军,并且说到:挥舞旗帜的,都是国君的战士。
  宋军按照大夫濮的话挥舞旗帜,群情激昂、士气高涨,宋元公看在眼里,也走下城墙向宋军说道:国家亡,国君死,这不仅会是我一个人的罪过,还将会是各位的耻辱。

  总之,宋元公放弃了弃城逃跑的打算,大夫濮的的鼓动下宋军将士纷纷愿与叛军决一死战。
  针对战场形势,齐大夫乌枝鸣也适时建议联军撤消防备、丢掉长兵器,集中精锐持剑发起冲锋。
  再接下来,联军士气如虹,加之行军迅速,刚拿下胜仗的叛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更关键的是,大夫濮用战裙裹起一颗人头,扛在肩上奔走通告,表示华登已经被杀,叛军彻底崩溃。
  当然了,大夫濮裹的并不是华登的人头,只是混乱之中叛军都忙着跑路,没有人会有闲工夫去求证此事……

  11月初4,晋国上军将荀吴、齐国『苑何忌』、曹国『翰胡』、卫国公子朝等纷纷领兵前来救宋,宋国形势一片大好,领着晋、齐、曹、卫等前来救宋的正是去年出逃的公子城。
  话说华向作乱之际遍杀宋元公公党,惹得宋平公之子公子城和几位大夫,以及太子建和伍子胥等纷纷逃到郑国,逃难途中公子城一行又遇到华氏叛军且被击败,于是公子城当时就一路去到了晋国。
  此番晋国来救,公子城显然从中做了不少工作。

  11月初7,联军与叛军在『赭丘』『今河南西华县一带』交战,公子城表现勇猛,先后射杀华豹、张匄等人,叛军大败,根据地南里也被包围,就连华亥在见到华貙时也是拍着胸脯大喊,表示华氏恐怕会是晋国栾氏的翻版。
  想当初栾盈出逃后又返回晋国,坐拥曲沃叛乱失败后遭致族灭,经华亥这么一提,似乎还真像那么回事。
  好在华貙倒是没有慌乱,面对联军的包围他想到的办法是派向华登楚国求援。

  问题是如何才能成功搬到救兵?
  只见华貙带领战车十五辆,步兵七十人死命突围护送华登出城,而且还真就让他给突围成功。
  睢水岸边,吃饱饭后,华貙哭着送别华登,然后再次冲进联军的包围圈。
  看这架势,联军的包围圈也没那么可怕,华貙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接下来。对于宋国的叛军,救还是不救,楚国分成了两派意见。
  司马『蒍越』表示愿意率领军队迎接华氏一族,太宰『犯』则谏言表示诸侯之中现在也就宋国还尽心事奉楚国,丢开宋元公而去帮助宋国的叛臣实在有点不合适。
  太宰犯的话的确很有道理,然而楚平王表示他说的稍微晚了那么一点,因为他已经答应了华氏的请求……
  @禅___静 2017-04-30 22:19:58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
  才女在闹啥...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4-01 16:34:46
  楼主你玩儿什么网游啊
  -----------------------------
  @o弘毅o 2015-04-01 16:54:56
  额,我其实不怎么玩网游的,太耗费精力
  不过我对网游的文化比较感兴趣,偶尔关注各种比较知名的网游,了解下他们的特色
  -----------------------------
  @鱼戏动新荷 2017-04-30 17:48:22
  我还以为楼主是资深魔兽玩家呢
  -----------------------------
  呵呵 还真不是 主要是没那么多时间花这些上面
  @善水心 2017-04-30 11:53:29
  劳模楼主,五一快乐(^_^)
  -----------------------------
  哈哈 我这么懒的人愧对劳模这个称号啊
  大家晚上好
  786 华氏奔楚
  786 华氏奔楚

  赭丘一战,华氏叛军大败而失势,无奈之下华貙只得请求楚平王收留华氏一族,对于此战中的几个细节我们不妨先作简要回顾。
  其一,战斗开打之前,华貙部下郑翩打算摆一个『鹳阵』『音同冠』应对联军,郑翩的御者却希望摆成『鹅阵』,战略思想不统一,此乃兵家大忌,也就难怪随后叛军会吃到败仗;
  其二,公子城领军作战时遇到了华豹的战车,为华豹驾车的人叫做『干犨』,车右则是张匄,两车相遇时公子城原本没有死磕的意愿而是主动退了回去,结果遭到华豹的挑衅后十分愤怒并且掉转车头。
  华豹这人也是够贼,公子城还在装箭时华豹已经拉弓射了一箭,好在没有射中,等到公子城又准备装箭时华豹赶紧又拉开了弓,这下公子城不淡定了,说好回合制你一箭来我一箭的,于是公子城大呼一声卑鄙,吓得华豹赶紧就把箭取了下来。
  然后公子城随手一箭,华豹卒……
  其三,华豹被射杀后,车右张匄下车并抽出一种叫做『殳』『音同书』的长柄大椎武器冲了过来,公子城一箭射断张匄的腿,张匄仍然爬过来用殳敲断了公子城的车后横木。
  然后公子城补上一箭,张匄卒……
  至于车右张匄干犨,公子城主动表示愿意替他向宋元公说清,干犨则表示不和战友一起战死本来就严重违反军纪,宋元公肯定不会再用他,并且请求公子城给他一箭。
  然后公子城又是一箭,干犨卒……

  好了,叛军交战中的一些细节了解完毕后,我们说楚平王赶在太宰犯的劝谏前就已经同意接纳华氏等人,可是为了这些叛臣而失去宋国的拥护想来也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楚平王接下来又该如何?
  公元前520年,春,华向之乱的第三年,楚司马蒍越派人来到宋国,使者想要求见的不是华貙等人,而是宋元公。
  按照楚国的意思,既然楚平王听说有不听话的臣子让他担心,甚至恐怕会成为宋国宗庙的羞耻,所以这事楚国自然就得出面管管了,因此楚平王愿意将这些不听话的臣子全部接受下来并加以诛戮。

  辞令来看,楚国似乎很厚道;
  但是实际来看,宋国几乎只差一口气就能将这些不听话的臣子斩草除根,所以宋元公说道:楚平王都发话一定帮助宋国了,我也只能唯命是听,但是如果楚国真的有心赐恩保护宋国,还请不要保护不忠,甚至奖励那些作乱的人。
  言外之意,虽然宋元公不满意来自楚国的『保护』,但是对于楚平王的要求又是不敢违背……

  宋、楚两国博弈之际,晋、齐等联军领商也聚在一起交换了他们的意见,联军代表以为,如果叛军感到没有希望而殊死一搏,楚国如果不能如愿而出兵作战,局势反倒会变得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所以不如把华氏交出去,这样让楚国有点成就感,也就不会继续为难宋国了。
  再说了,反正华氏去了楚国后也不会再有多大威胁,大家原本就是为解救宋国而来,也算功德圆满了,于是联军代表坚决请求放出华氏,宋元公无可奈何只得听从。
  出于对楚国的顾忌,我们很怀疑联军有了和稀泥的心态……

  不管怎样,几方周旋之下,公元前520年,2月21日,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等人成功逃亡楚国。
  至于宋国内部,宋元公重新安排『公孙忌』为大司马,『边卬』为大司徒,『乐祁』为司城,『仲几』为左师,『乐大心』为右师,『乐挽』为大司寇。
  三年动乱终于平息,宋国几欲灭国后最终还是缓过劲来,宋元公为自己的不守信付出惨重代价,宋国内政几乎重新洗牌,曾经显赫一时的华氏就此远走淡出宋国政坛,向氏则有少部分势力因为亲近宋元公而继续留在了国内。
  大家五一快乐!
  787 自断其尾
  787 自断其尾

  公元前521年,因为无射大钟一事,我们已经提前预告了景王的结局。
  毕竟贵为周朝天子,真等到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景王去世的情况。
  更为关键的是,围绕景王的死有着十分复杂的政治斗争,这些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话说周朝成立之初,在宗法制的指导下形成了一个以天子为中心、众多诸侯国围绕的政治局面,官职也从三公、六卿到五官等层层分级,其中辅佐天子的三公地位最高,往往都是授予给了位高爵尊的诸侯们,典型比如周公、姜太公以及召公,周公甚至为了辅佐天子直接就把鲁国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伯禽。
  到了春秋初期,辅佐天子还算是件比较有面子的事情,比如郑庄公当年就干过这份差事,只是随着王室越来越衰弱、诸侯国越来越强大郑庄公就越不把这份差事看在眼里,一个不小心还在繻葛之战中把桓王狠狠揍了一顿……
  再后来,不管是齐桓公还是晋文公口头喊着要尊王,实际上却把经营好自己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声望当做了主业,所以景王事情和王室走的比较近的主要是一些小国,比如刘国,比如单国。

  周王室的这点事情,我们从公元前527年说起,这一年,太子寿与穆后先后去世,那一年景王忙着设宴招待荀跞喝酒,忙着数落晋国史官籍谈数典忘祖,也忙着被羊舌肸嘲讽所乐必卒焉……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太子寿夭折,景王得重新培养接班人,这个人就是『王子猛』。
  然而过了没几年麻烦事情变来了,景王发现自打太子寿夭折后自己宠爱的是另一个儿子『王子朝』,想立王子朝为太子的话就得先废了王子猛……

  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该怎么办呢?
  景王表示反省喜欢的是王子朝,废就废呗,不是什么大事……
  然而,景王没想到的是,事奉景王的单穆公和『刘献公』是王子猛的坚定支持者,他们并不赞成改立太子一事,如此一来景王就拿捏不定了,就在此时,站在王子朝这边的大夫『宾起』给景王将了一个故事。

  宾起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他来到郊外,看到有只雄鸡把自己的尾巴给弄断了,宾起很好奇,随行的侍者告诉了他答案:这只鸡很聪明,故意把自己弄残,这样就不会被选中当祭祀宗庙的祭品了。
  雄鸡果然很聪明,问题是宾起和侍者怎么就知道尾巴是它自己故意弄断的……
  故事讲完,宾起就开始做文章了:这只公鸡啄断自己的尾巴,大概是怕被尊为牺牲,我认为那是牲畜的本性。把外人像牺牲那样宠确实会有祸患,但是宠自己人又有什么祸害呢?更何况人与牲畜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宠人本就该宠自己人。

  提一点,所谓的牺牲,指的就是我们说的祭品。
  『凡祭祀,共其牺牲』,说的是祭祀或者盟誓等场合时要求这些牲畜毛羽完好,这只公鸡自断其尾正是钻了这个空子,看来它对周礼也挺有研究……
  总之的是,宾起楞就是把这自断其尾的事和景王用人的事仅仅联系在了一起,为景王接下来的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元前520年,4月18日,景王于北山打猎,并让公卿们都到场,打猎是假,景王真实的意图是在这个场合杀死单穆公和刘献公,为改立太子一事扫清障碍。
  结果呢,就在打猎的当天景王还没来得及动手,自己就因心疾而崩于荣锜氏。
  也就是说,景王心脏病突发死在了荣锜氏那里……

  景王这么一死,主动权就掌握在了单穆公和刘献公那里,赶巧的是,没过几天刘献公也去世了……
  @点点断月点 2017-05-01 22:08:27
  刚好赶上!
  -----------------------------
  呵呵 点点晚上好
  @catslover 2017-05-01 23:04:18
  关于郑庄公,楼ZHU这里是不是有点不太严谨了?左传里讲,郑庄公不高兴是因为他觉得周王变心了,“贰于虢”。郑庄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是真,对周王卿士这份差事(或者是名头)还是很放在眼里的。
  -----------------------------
  这个问题得看从什么角度去看吧
  从宗法制的角度,天子才是大宗,郑国在天子面前是小宗。

  郑庄公在位的几十年间风头太盛,以至于完全压过了天子,这是平王、桓王“变心”的根源所在。

  郑庄公一开始还算是在乎这个名头的,但是天子对他不满以至于想把郑庄公在王室的权力分给虢国的时候,郑庄公甚至是威胁平王,于是有了郑国和周朝互换太子做人质这样的滑稽事件;
  再后来桓王也想弱化郑庄公在周朝的影响力,郑庄公没事跑去割人家麦子;

  我个人以为,郑庄公一开始的确是看中这份差事的,以至于天子想炒他鱿鱼反而引来报复,但是郑庄公之所以看重这份差事,显然不是为了更好的辅佐周王室,而是为了他自己的江湖地位。

  @catslover

  但是呢,后面我们也看到了,郑国越来越强,王室越来越弱,天子也是越来越不喜欢郑庄公,因为他们忌惮郑国的影响力。
  郑庄公一开始也不想和天子彻底翻脸,没事还抽空去朝见一下天子,桓王此时对自身实力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于是还打算联合几个诸侯去教训一下郑国,所以有了繻葛之战,双方的感情算是彻底破裂。

  我个人的观点,随着郑国步入鼎盛,郑庄公经历了从尊王到不尊王的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郑国逐步吞并、扩张,引来诸侯的臣服,更使得天子的威严一去不复返。

  @善水心 2017-05-02 16:57:29
  楼主,你昨晚更文时想啥呢?错别字也太多了吧。。。
  -----------------------------
  我错了...
  788 王子朝之乱
  我先发会功,争取今天没有错别字...
  788 王子朝之乱

  公元前520年,4月22日,景王驾崩后第四天,刘献公去世。
  由于刘献公没有嫡子,所以单穆公拥立其庶子『刘蚠』『音同焚』为刘国国君,史称『刘文公』。
  提一点,这位刘文公此前一直事奉单穆公,并且讨厌宾起的为人,甚至扬言愿意杀死宾起。

  随后,由于景王田猎并杀单、刘的计划失败,王子猛在单、刘等人的拥立下成为新任周朝天子,史称『周悼王』。
  5月初4,刘文公进见周悼王时趁机杀死宾起,朝堂之上兑现了他当初的口号,接下来刘文公又和众公子在单穆公的地盘结盟,以便为刚刚上任的悼王壮声势。
  刘文公没想到的是,一来他和单穆公拥立悼王之事本身违背了景王的意愿,二来他杀宾起的手段实在太过高调,直接就让自己成为了矛盾的焦点所在……

  等到6月11日景王下葬的时候,王子朝伙同灵王、景王的族人以及一些失去官职的人发动叛乱,刘文公被逐。
  6月16日,刘文公逃亡到『扬邑』『今河南洛阳市偃师市一带』,悼王也在混乱中被单穆公接回到他自己家,不过就在当天夜里站在王子朝这边的『王子还』把悼王又接回宫里,拥护悼王的刘文公和单穆公已然失势。
  所以到了第二天,单穆公也跑路了……

  单穆公逃跑之后,王子还和周卿『召庄公』一合计,表示不杀单穆公这事还不能算最后的胜利,不如以结盟为由召他回来,然后趁机做掉他,反正这年头违背盟约而战胜敌人的事情不要太多……
  称呼来看,我们知道召庄公不仅是王室的卿士,而且还是『召国』国君,作为王子朝阵营的一员,召庄公很快也同意了这一计划,好在大夫『樊齐』站在单穆公和刘文公这边,他表示这样靠欺骗的手段实在不成体统,于是王子还就打着悼王的旗号领兵追赶单、刘两人。
  王子还一行追至『崿岭』『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一带』,在这里追上单穆公且大势结盟一番,并且还成功忽悠单穆公和刘文公返回王城。

  结果呢?
  单穆公才返回王城,王子还就杀了大夫『挚荒』,察觉到气氛不对的单、刘再次跑路……
  6月19日,单穆公逃到洛邑附近一个叫『平畤』的地方时,王子还带了一群族人再次追赶过来,没想到的是单穆公的人马一口气接连杀了包括王子还在内的八位公子,形势再次逆转,这次轮到王子朝跑路了……

  6月20日,单穆公领兵对王子朝逃亡地『京邑』『今河南洛阳洛龙区一带』发起进攻,京邑百姓纷纷躲进山里,刘文公趁此机会再次回到洛邑。
  随后,从7月到11月,悼王和王子朝双方各自集结兵力对峙,可谓月月有架打又相互有输赢,打得那叫一个鸡犬不宁。
  值得一提的是,还是单穆公留了个心眼,他先是在京邑一战后赶紧就把王室的动乱报告给了晋国,随后担心王城内不够安全,接连又把悼王从平畤到『圃车』,再到『皇地』转移了好几个地方。

  10月份的时候晋国派了上军将荀跞、籍谈领兵前来勤王,并且亲自护送悼王回到王城,结果倒好,一个月后悼王就病死。
  悼王前后上任不到一年时间,果然对得起这个悼字……
  就在悼王去世后的第4天,迫于形势,葬礼都没来得及举行的情况下,单、刘以及晋国等拥立其母弟『王子匄』继位,史称『周敬王』。

  过程来看,景王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变化以及没来得及实施他的意见成为了这场王子朝之乱的导火索,继承人问题上的不明确导致悼王和王子朝两派势力的斗争。
  目前的战况来看,悼王在天子之位匆匆走了个过场,王子朝也被当做了叛党,反倒是敬王这天子之位得来全不费工夫……
  @catslover 2017-05-02 21:34:53
  今天这么早啊,这是预备要二更?
  -----------------------------
  呵呵 更完就忙着帮才女投票去了
  涯叔不是一般的坑,电脑只让投5票,手机可以投50票。
  更过分的是页面经常刷不出来,每点一下得等半天,害得找了几个马甲的我痛苦不堪啊...
  @catslover 2017-05-02 21:34:25
  @o弘毅o 17954楼 2017-05-02 11:23:00
  我感觉你说的跟我是一个意思么...
  -----------------------------
  其实区别也不算大吧,不过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多少有点区别。

  时差姐姐看来,郑庄公还是比较看重在王室担任要职的,感情破裂的症结在于天子有了二心,即便被打,也是天子先动的手。

  我所强调的是,郑庄公的强大是以破坏传统规则为代价的,王室地位越来越低,在郑庄公小霸的年代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迹象。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天子的式微与历史的进程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没有郑庄公,也会有另外一个人威胁到天子的地位,迟早的问题。
  @catslover 2017-05-02 21:34:53
  今天这么早啊,这是预备要二更?
  -----------------------------
  @o弘毅o 2017-05-02 22:44:43
  呵呵 更完就忙着帮才女投票去了
  涯叔不是一般的坑,电脑只让投5票,手机可以投50票。
  更过分的是页面经常刷不出来,每点一下得等半天,害得找了几个马甲的我痛苦不堪啊...
  -----------------------------
  @catslover 2017-05-02 22:48:35
  用手机投不就行了
  -----------------------------
  呵呵 不是很好投
  涯叔那个破APP卡得很,投起来很崩溃的。
  @o弘毅o 2017-05-02 22:55:24
  呵呵 不是很好投
  涯叔那个破APP卡得很,投起来很崩溃的。
  -----------------------------
  @catslover 2017-05-02 23:02:10
  那个app在我手机上表现还是很稳定的,网页版倒是经常刷不出来。
  -----------------------------
  主要是那个投票页面的数据经常出不来,为了给才女多投几票,我还专门去摸了几个马甲来,然后就坑爹了...

  @catslover 2017-05-02 23:01:19
  我的意思就是随着王室地位下降,诸侯越来越不把周王放在眼里,所以郑庄公居然敢打周王了。然而,虽然不把周王放在眼里,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哪家诸侯有能力直接踢开王室,后来的齐桓公还要尊王攘夷。郑庄公这个卿士的身份好歹也是个地位的象征,有了这个身份,他在诸侯间说话分量更重些,所以他对这个身份还是看重的。
  -----------------------------
  恩 其实我和时差姐姐观点基本相同的
  郑庄公一开始当然是看中这个身份的,有很多原因,一方面为天子打工是件比较有面子的事情,作为传统已经保留多年,另一方面郑国的起点其实并不高,爵位也很低,郑国需要这层身份抬高自己。

  问题出就出在郑国以及郑庄公为天子打工更多谋求的是自身的利益,这与周朝设置三公的初衷已经彻底偏离。
  所以对于天子想削弱郑国地位的行为,郑庄公一开始是不满并强烈谴责的,到了后来干脆就通过收割麦子这样的手段表达出来,再后来甚至是与天子之间干了一架。

  在这个过程之中,哪怕郑庄公曾经看重这重身份,但是一来郑国声望越来越高,二来与天子关系越来越僵,所以到了后期这层身份已经没有了太多意义。

  传统观点来看,郑庄公得到的评价之所以不高,一方面与他早期周旋于母亲、兄弟时的心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后期对天子的态度有直接联系。


  @善水心 2017-05-03 20:57:36
  催文~
  -----------------------------
  得嘞
  789 二王并立
  提几句
  整个春秋时期,王室出现混乱已经不是一、二起,前面基本都有过介绍。
  比起来的话,春秋末期的王子朝之乱影响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更大,而且时间跨度之久是前面几起王室动乱所不能比的。

  另外,王子朝后来逃走时还带走很多东西(我们暂时不剧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深远。

  所以,我个人目前的计划是在王子朝之乱最终尘埃落定的时候对整个周朝时期王室动乱做一个简短的回顾。
  789 二王并立

  公元前520年,12月,随着敬王的即位,晋国的籍谈、荀跞、『贾辛』、『司马督』各自领兵相继收回被王子朝占领的阴地、侯氏、溪泉等地,敬王的军队也驻扎于汜、解等地。
  联军齐心合力、势如破竹,逐渐对王子朝的据点京邑形成合围之势。
  然而,眼见情势好转,公元前519年正月,为了表达自己以德服人的决心,尚未拿下王子朝之前敬王便派人向晋军报告,并且表示晋军可以撤收回国了。
  荀跞等人当然也不客气,赶紧就带队回国,把收尾工作留给了敬王本人……

  4月,单穆公、刘文公相继收回訾、墙、直等三地,
  6月,王子朝转移到『尹邑』『今河南洛阳市宜阳县一带』。
  说起这个尹邑,这里是曾经辅佐宣王一度中兴,并且因汇集『诗经』而被誉为诗祖的尹吉甫给后人留下的封邑,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几百年,但是尹氏家族在王室影响力仍然不小,并且武装强悍。
  换句话说,王子朝暂时又找了个好山头……

  6月13日,『尹文公』诱杀大夫『刘佗』,敬王损失一员大将;
  6月16日,单穆公、刘文公兵分两路,一个从山道,一个从大道进攻尹地,单穆公率先抵达战场,战败。
  刘文公一看单穆公没讨得便宜,直接退兵……

  接下来的局面就有意思了,打了败仗的单穆公、刘文公以及樊齐等人赶紧带着敬王躲到了刘文公的地盘,王子朝在命令从王城的投奔过来的士兵守卫尹邑之后迅速领兵进入王城,俨然已经夺取天子之位……
  说好以德服人,面对如此尴尬形势敬王只得赶紧又回宫,这已经是七月份的事情。
  然而,没有了晋军的支持,尹氏军队连续击败刘文公的军队,并且连续拿下西闱、蒯地,王子朝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眼看形势占优,王子朝会如何部署接下来的行动呢?
  王子朝表示咱也来一把以德服人……
  于是乎,敬王还是他的天子,王子朝却在尹氏的支持下宣布称王,躲在刘文公地盘的敬王打又打不过,对于二王并立的怪异局面那叫一个有苦说不出,这种情形也是西周与春秋交界时平王、携王二王并立之后再次出现,人称王子朝为西王,敬王则为东王。
  反正吧,不管西王还是东王,看起来大家还都比较讲究以德服人,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说得不好听点叫做僵持不下,说得好听一点那叫相安无事、合作愉快……

  二王并立的情况会维持多久呢?
  我们不妨简单剧透一下,接下来仍然会维持个三五年的时间,既然西王、东王合作愉快,我们就暂且不提,一起来关注下其它各国的最新动态。
  对了,关于王室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得简单介绍一下……

  话说这一年8月27日的时候,洛邑一带发生地震,西王王子朝一方叫做『南宫极』的大夫还因地震而被压死。
  消息传到东王,也就是敬王那边的时候,大夫苌弘倒是十分高兴,在他看来这是上天将要丢弃王子朝的预兆。
  苌弘何出此言?
  他对刘文公是这样说的:周室灭亡的时候,泾水、渭水、洛水一带曾经就发生地震,现在西王的大臣那里也发生地震,这就预示着东王必然大胜。
  当然了,苌弘主要目的还是给刘文公打起,让他继续努力拥护敬王才是根本所在,毕竟这仅仅也只是一个征兆,现在就去打恐怕还是打不过的……

  好了,接下来我们先说说鲁国。
  话说这一年早些时候邾国又派人向晋国告状,表示鲁国又欺负了邾国,希望盟主能出面解决此事。
  于是等到晋国问起罪来,叔孙婼只得前往晋国汇报情况,结果却遭到扣押,而且还有生命危险……
  @善水心 2017-05-03 21:21:38
  二更啊~
  -----------------------------
  周末行不行,我从五一到现在好些天没码字了,眼看要断更了...
  我也来顶一个...
  大家晚上好,我们接着更新。
  790 宁死不屈
  叔孙豹以前的故事我们重点介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他的儿子叔孙婼,父子二人一样为鲁国搞外交,一样有风骨。
  790 宁死不屈

  公元前519年,春,邾国在『翼邑』『今山东临沂市费县』筑城,这里原本就是邾国的地盘,所以也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从路线来看,邾国都城在『绎』『今山东济宁邹城市一带』,此次由翼邑经『离姑』返回绎得经过鲁邑『武城』『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一带』,但是过武城又很有可能会被鲁国欺负,于是领队的『徐鉏』、『丘弱』、『茅地』几人便考虑到了武城后沿着山路往南走,争取避开鲁国的势力。
  一个角度来看,邾人过鲁国国境不行假道之礼,而是想绕开鲁国直接回城,说明两国关系的确不好;另一个角度来看,邾人过武城时想从山路开溜,万一被鲁国发现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偏偏徐鉏等人再一想,认为山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毕竟山道一路往下,万一碰上大雨搞得不好就会困在深山再也出不去了。
  于是呢,邾人又从山路返回,决定回到离姑再想办法,只是这次邾人发现武城的鲁军已经挡在了他们面前,并且还故意砍伐邾人退路两旁的树木,而且还不砍倒。
  等到邾军经过时,鲁人推倒树木,前有鲁军,后无退路,邾军轻松被灭,徐鉏、丘弱、茅地三人也成了俘虏……

  为了这事,也为了出口气,邾国当然就向晋国告状来了;
  晋国为了证明自己仍是中原盟主,当然就得找鲁国调查问题;
  鲁国为了不惹更大麻烦,叔孙婼当然就得去晋国汇报工作,所以结果我们就知道了,晋国把叔孙婼给扣押起来……

  如何解决两国之间的纠纷呢?
  晋国倒也图省事,给出的办法是让叔孙婼和邾国的大夫辩论,看看哪方更加理直气壮。
  然而,这个办法遭到了叔孙婼的坚决反对……

  叔孙婼认为,按照周朝的制度,大国的卿,相当于小国的国君,跟小小邾国的大夫辩论辩论不光是有辱身份,更严重的是违背了周朝的制度。
  既然叔孙婼不按晋国的办法来办,而是决定把这份差事交给随行的副使子服昭伯,于是韩起出面决定换一个办法,准备让邾国来使们准备准备,然后把把叔孙婼交给他们。
  结果呢,叔孙婼这次也不反对了,而是直接撤去随从和武器,然后跑去朝见晋昭公。

  叔孙婼是想干什么呢?
  其实他是在向晋国示威,反正晋国都是把他往死路上逼,他干脆就告诉晋昭公自己还真不怕死……
  叔孙婼这一示威还真就有了效果,晋国大夫士景伯看出了门道,他跟韩起说道:把叔孙婼交给他们的仇人,叔孙婼必然为此而死,鲁国失去了叔孙婼,必然会复仇而灭亡邾国,邾国一亡,他们的国君还能回哪去。
  提一点,为了向晋国告状,邾国国君这会也在晋国……

  眼看晋国这调解工作是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关键叔孙婼一副宁死不屈的态度,最后韩起只得把叔孙婼和副使子服昭伯分别扣押在不同宾馆。
  重点是晋国还故意让士景伯为叔孙婼驾车,以一般官吏的排场经过邾国的宾馆来作为对鲁国的羞辱……
  总算是给了邾国一个交代,然后又好不容易将邾国国君打发回国之后,士景伯继续使坏,他表示晋国目前柴草供应困难,随从人员辛苦,得安排叔孙婼住到别的城邑里,叔孙婼嘛,表示无所谓……

  随后,下军将士鞅派人到叔孙婼的新住处箕邑,请求叔孙婼送给他帽子。
  送帽子当然只是个幌子,士鞅的真实意图其实是向叔孙婼索贿,叔孙婼表示没问题,他大笔一挥直接就送给了士鞅两顶帽子。
  不就是帽子么,给就是了,叔孙婼表示不用客气……

  更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叔孙婼这边被扣押着虽然不着急,鲁昭公在国内倒是着急的很,他赶紧就派了大夫『申丰』带着不少财物来到晋国,想要疏通关系救回叔孙婼。
  然而,叔孙婼发话了:先来见我,我来告诉你把财物送到哪里去。
  等到申丰真去了箕邑,叔孙婼表示你哪都不准去……

  叔孙婼拒绝以行贿的方式回国,晋国只得继续换花样,这不负责看守叔孙婼的官吏就表示看上了他的那条狗,得到的答案很简单,狗也不行……
  叔孙婼是不是很爱这条狗呢?
  其实也不是的,就这么耗了差不多一年后眼见叔孙婼软硬不吃,最后只得把他给放了,就在回国之前,叔孙婼把这条狗给杀了,并把肉送给了这位官吏……
  @善水心 2017-05-04 22:24:41
  鲁国欺负人……
  -----------------------------
  鲁国被欺负...
  @善水心 2017-05-04 22:24:41
  鲁国欺负人……
  -----------------------------
  不对啊,小姑娘怎么这个点出现了,这个时候该出现的是时差姐姐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