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心 2018-04-16 21:18:49
不催文了,楼主好好休息,更文的事就随缘吧^_^
-----------------------------
实在对不住小姑娘了 这回不是懒的事情 近期因为一些私事整个人都很消沉
1119 季君之乱
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怀王派人去往秦国迎娶美女的同年,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
其一,赵国大举讨伐中山。
是年,『赵袑』『音同绍』率领右军,『许钧』率领左军,公子章率领中军,在位第二十一年的武灵王更是统率三军,『赵希』则率领胡与代的士兵与赵军会师『曲阳』『今河北保定曲阳县一带』。
随后,赵军攻占中山『丹丘』、『华阳』、『鸱上』等关塞,赵武灵王率军夺取了『鄗城』、『石邑』、『封龙』、『东垣』等城邑,中山国只得主动献出四城求和,得到赵武灵王应允之后赵军收兵停战。
提一点,公子章不是别人,正是赵武灵王嫡长子赵章,也就是太子章。
为什么太子章变成了公子章?
前面已经有过交代,赵武灵王宠信吴娃孟姚并生子赵何,太子章不幸被废,只能改作公子章。
其二,彗星见而秦惠文后不得良死,史称『季君之乱』。
彗星的出现,通常都意味着将会有不太吉利的事情发生。
这次很显然,秦国国内有大动作,以至于连秦惠文后都『不得良死』,而所有的这些还是要从孔武有力的秦武王举鼎而死说起。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意外去世,加之秦武王无子,随后秦惠文王的众多儿子均加入王位争夺战。
在同母异父弟弟魏冉的帮助下,尚被称为芈八子的宣太后占得先机,又因赵武灵王干涉,于是宣太后之子公子稷,也就是秦昭襄王由燕国人质的身份变换成为新科秦王。
与此同时,秦武王母亲秦惠文后一开始想要扶持的其实是公子壮,斗争失败之后,到了秦昭襄王二年,公子壮率领一众多公子、党羽试图造反,结果魏冉出兵守卫咸阳并平定叛乱,号为『季君』的公子壮叛乱失败,代价则是公子壮连同一众谋反的公子、臣子全部被杀,秦惠文后也因此事而不得善终,秦武王的夫人也因这次动乱不得不离开秦国而被遣送回到魏国。
从魏冉的角度,连续侍奉三代秦王之后被任命将军、卫戍咸阳,并一举平定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可谓名声大噪;
从秦昭襄王的角度,肃清一众叛乱党羽之后,其国内的生存压力无疑小了很多,为他接下来的执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
因为从宣太后的角度,毕竟秦昭襄王年纪还轻,年轻到她甚至表示自己愿意亲自主持朝政,并让魏冉执掌大权。
换句话说,秦武王去世后的短短两三年之间,王位的争夺战虽然告一段落,季君之乱也刚刚被平息,但是秦国真正掌权的人其实是宣太后。
至于秦昭襄王本人,则有沦为傀儡的嫌疑……
一个有趣的话题,秦昭襄王的年龄到底多大,以至于宣太后认为秦国需要她出面自主持朝政?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紧接着在秦昭襄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04年时秦昭襄王举行了自己的冠礼。
这就意味着,18岁的秦昭襄王成为秦国国君,19岁的时候被母亲以年纪还轻为由而代为主持朝政,20岁的时候秦昭襄王已然举行了自己的成年礼,但是宣太后却表示秦昭襄王还是太年轻……
@浙江小何 2018-04-16 22:47:02
在老妈眼里,即便儿子90岁了也还不过是个孩子
-----------------------------
问题是这位老妈太狠了点 儿子当了五十多年的一把手 四十多年都在打酱油...
1120 三国伐楚
公元前304年,秦昭襄王三年,举行冠礼的秦昭襄王也算是正式步入成人行列,比起年轻气盛却敢驱逐张仪并四处征战的秦武王来,秦昭襄王的行事风格无疑是要柔和了很多。
原因其实无它,朝中大权这会被宣太后牢牢掌握……
这一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楚地『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一带』,秦国还将『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一带』之送给楚国,意味着两国在联姻之后关系进一步密切。
秦、楚两国关系紧密,对于志在连横的秦国自然是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但是对于齐国等致力于合纵的诸侯国就不那么乐观了……
一年之后,公元前303年,齐国、韩国、魏国三国以楚国违背合纵亲善而与秦国联合的名义联合伐楚,逼得楚怀王赶紧送『太子横』入秦当人质并向秦国求救。
秦国会不会救楚国?
很快,秦国派『客卿通』领兵救援,齐、韩、魏三国只得赶紧退兵离去。
提一点,『客卿』是秦国的官名,指的是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简单点说,客卿通的称呼表明他非秦国人,却在秦国做官。
齐、韩、魏三国伐楚,韩、魏长期处于连横一方,而齐、楚通常又属于合纵阵营,偏偏秦国还出兵救楚,如此来看,局面的确稍显混乱。
其实不然,还在秦惠文王去世后不久,齐宣王为了做合纵首领而又担心楚国与秦国联合,当时就曾派使者给楚怀王带话,希望楚国能和和齐国共同率领诸侯讨伐秦国。
楚怀王一度犹豫不决,朝中大夫有的希望与秦国联合,有的又认为与齐国合纵更有道理。
大夫『昭雎』以为,楚国虽然新近得到了东边越国的地盘,但这还远远不够,所以不如与齐国、韩国深交,借以抬高樗里疾在秦国的权位,这样才能得到韩国、齐国的支持,从而要回更多的地盘。
于是乎,公元前306年,楚、齐、韩三国同盟,此时秦昭襄王刚刚即位;
但是,仅仅只是在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就重金贿赂楚怀王,楚怀王也乐得赶紧派人到秦国迎娶老婆,你说气人不气人……
更气人的是,齐、韩、魏三国好不容易团结起来讨伐楚国,楚怀王又赶紧把太子横送到秦国当人质,换来秦国的出兵救援,三国这是打又打不过……
还有没有更气人的呢?
一个字,有……
接下来,秦国继续出兵,先是攻取了魏国的『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一带』、『晋阳』『今山西临猗市一带』、『封陵』『今山西桓曲县一带』,随后又讨伐韩国,并夺取武遂。
齐国和楚国折腾了这么一大圈,回过头来一看,感情得到实惠的最后还是秦国……
值得一提的是,楚太子横被送到秦国之后并没有安分的当好自己的人质,反而是在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02年因为点私事和秦国一个大夫斗殴起来,斗到激烈处,太子横果然心一横,然后就杀死了那位秦大夫……
杀人过后,太子横还能怎么办呢?
这会太子横倒也不耍横了,而是赶紧就跑路回了楚国,人质也不当了……
不过,接下来我们还是把公元前303年的几件大事简要介绍完:
这一年,秦国『初为田开阡陌』,也就是说,进入秦昭襄王四年时秦国的改革仍在深化,并开始在耕地上设置新的田界;
同年,赵武灵王再度发兵讨伐中山。
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军事突飞猛进,并且表现出极强的进攻欲望,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山国,连续的攻伐之后,中山显然疲于应付。
至于中山究竟还能撑多久,赵武灵王很快就会给我们答案……
@善水心 2018-04-18 12:45:00
楼主这么勤快,得表扬o(* ̄︶ ̄*)o
-----------------------------
很意外啊 居然会有表扬
@举头望苹果 2018-04-18 17:49:23
特意找回密码开回复,从去年到今年一直追着看,啥时候出书,来一套
-----------------------------
谢谢 争取今年先写完 出书的事情后面随缘...
1121 合纵之长
三国伐楚之后,秦国接连攻伐魏、韩二国,于是到了公元前302年便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是韩『太子婴』入秦朝见,与秦昭襄王会于临晋,至咸阳而回;
二是魏襄王亲赴『应亭』『今山西运城临猗市一带』朝见,秦国则借此机会把蒲阪交还给魏国。
两起事件,同一性质,但却意味深长,背后实际反映的是秦国的连横与齐国之合纵之间的暗战:
从齐国的角度,齐宣王早在公元前306年便联合楚国促成合纵之势,虽然齐、楚、韩成功会盟,但楚国在秦国的收买下不仅获得上庸之地,并与秦国联姻,于是楚怀王迅速反水,造成合纵被动;
从秦国的角度,三国伐楚后秦国果断救援,之后秦军接连攻取魏国蒲阪、晋阳和封陵,三地均是秦、魏间于黄河上重要的渡口,同时秦国又攻取韩国的武遂,武遂则是韩国贯通南北的通道所在。
总之一句话,秦、齐两强对峙,楚国成为两国争夺的重要合作伙伴,魏、韩两国战略要地受制于秦国,因此也时不时需要投靠秦国寻求支援。
不过,从事态的发展来看,如此形势之下,齐宣王想要合纵,并且担任合纵之长,可谓任重而道远。
毕竟嘛,秦国强大的实力摆在眼前……
此外,齐宣公积极组织合纵的背后,有一个人需要专门介绍,这个人就是久不露面的孟尝君田文。
齐威王在位后期,齐相邹忌与将军田忌不和,最后田忌不得不远走楚国,再后来齐威王少子田婴接替邹忌出任齐相,一度『私家富累万金』,并取得彭城为封地,随后又改封于薛,号靖郭君或薛公。
至于田文,虽因五月初五出生不够吉利险些被田婴弃养,但在其母亲的庇护下幸运长大成人,并凭借过人才华逆袭成为家族继承人,直到公元前316年,为了拉拢齐国,公孙衍向魏襄王推荐田文出任魏相。
也就是说,正式成为孟尝君,也就是家族继承人之前,田文已经在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并且是以魏相的身份,同时,公孙衍之后,合纵联盟有了合作者和继任者,这人继任者就是田文。
再后来呢?
再后来公孙衍与田文合纵抗秦并不算成功,秦相张仪赴魏出任相职,齐宣王即位后也不再重用田婴。
然后田婴一去世,返回齐国的田文就顺利接班成为了孟尝君或薛公,并且很快当上相国,而且十分专权,专权到很多人甚至听说齐国有田文,却从没听说齐国有齐王的地步……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306年,以齐宣王为纵长、联合其他诸侯共同伐秦的计划应当与孟尝君田文有着密切的关系,韩、魏在秦国的巨大压力下为由投靠齐国找寻新的生路也为田文的合纵计划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空间。
不过,楚怀王的反复无常,尤其是先有丹阳之战惨败的深刻教训下仍时不时受到秦国的诱惑实在是使得以齐国为首的合纵计划很难顺利展开……
有意思的是,虽然秦昭襄王通过联姻再次拉拢楚国,齐、魏、韩联合攻打楚国时秦国的积极救援,但入秦为人质的楚太子横却使得局面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前面已有交代,公元前302年,楚太子横和秦国一名大夫斗殴乃至发生血案,随后太子横跑路,立即引发秦国的不满。
不满到什么程度呢?
不满到秦国准备攻打楚国,齐国趁势也表示愿意加入……
@举头望苹果 2018-04-18 17:49:23
特意找回密码开回复,从去年到今年一直追着看,啥时候出书,来一套
-----------------------------
@o弘毅o 2018-04-18 22:15:14
谢谢 争取今年先写完 出书的事情后面随缘...
-----------------------------
@catslover 2018-04-18 22:17:12
今天可是抓到楼主了
-----------------------------
哈哈 顺便也抓到时差姐姐了
@举头望苹果 2018-04-19 12:29:38
楼主又更新了
真是勤快
-----------------------------
呵呵 尽量保证不断更吧
1122 垂沙之战
公元前301年,秦昭襄王六年,楚怀王二十八年,齐宣王十九年,魏襄王十八年,韩襄王十一年,天子赧王不知不觉在位也已经十四个年头。
一下子突然扯这么多人出来,看来果然是有大事要发生……
话说上一年魏、韩二国再次投靠秦国之后,在孟尝君田文的合纵大旗下,齐国再次联合魏、韩,目的只有一个,打楚国。
当然了,联军也还是有所担忧的,毕竟秦国很可能又来救楚,这个问题究竟该怎么解决呢?
有人向田文建议道:可以先派使者告诉楚怀王,齐、韩、魏三国即将出兵,如果楚国能够会合共同伐秦,到时候别说是蓝田了,哪怕再多的失地楚国都能收复。
套路很简单,先想办法离间秦、楚,而且要从楚国下手,毕竟楚怀王被忽悠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果不其然,齐使一经提出伐秦大计,楚国马上极力响应,不曾料到的是三国紧接着并没有伐秦,而是全力攻打楚国,等到楚国再次向秦国告急时,秦国会不会继续出兵?
秦昭襄王表示,这次还是先观望……
具体到此战,齐宣王令匡章联合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共同攻打楚方城,也就是楚长城,然而攻城总是不易的,两军对峙,竟然一连相持了六个月而未分胜负。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楚军防守严密,匡章一直就没能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连交战的记录都没有,胜负又从何说起……
有意思的是,相持这么久之后,齐宣王率先沉不住气了,他下令催促匡章速战速决,言辞很是严厉。
然而,匡章回话道:杀我,罢免我,杀戮我全族,这些齐王您都可以做到,但是,可以交战不让交战,不可交战非让交战,这些,齐王在我这里是办不到的。
齐宣王:……
后来联军到底有没有攻打楚方城?
这不,齐军与楚军隔河相望,匡章派人侦查哪里可以渡河时楚军又接连放箭,以至于齐军的侦察兵根本无法靠近河边,但是恰好有一个人在河边割草,他告诉了齐军侦察兵个中奥妙。
割草人说道:河水的深浅,其实是很容易知道的。试想啊,凡是楚军防守粗疏的,那肯定都是水深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严密的,自然都是水浅的地方。
古人云,高手在民间,自然是有几分道理的,任凭匡章通晓兵法之精髓,割草人通俗易懂的解释还是轻易指出了楚军防线布局上的特点……
于是乎,僵持了半年之久后,匡章终于在夜间派精兵从楚军严密防守的地方渡河发动进攻,果然顺利渡河并在一个叫『垂沙』『今河南唐河县一带』大败楚军,史称『垂沙之战』。
此战楚将『唐昧』被杀,宛、叶以北的土地也被韩、魏夺取,楚国损失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楚太子横,秦国当年也派『庶长奂』伐楚,并斩首两万;
次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秦国再派华阳君『羋戎』攻打楚国,此役秦军大破楚军,又斩首三万人。
楚怀王在秦、齐两国合纵连横的对抗中因为反复无常可谓两头不讨好,以至于接连遭遇四国的轮番攻伐而损失惨重。
羋戎斩首三万,杀楚将『景缺』,并夺取楚邑『襄城』『今河南许昌襄城县一带』之后,楚怀王十分恐惧,为了请求和解,这次赶紧又把太子横送往齐国当人质。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为了拉拢齐国,秦昭襄王也把弟弟泾阳君公子芾送往齐国当人质。
简单梳理来看,孟尝君田文的谋划下,齐国的合纵大计也算是颇有成效,虽然秦国并未受损,楚国却在这个过程中损失惨重,算是削弱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唯一的遗憾是,齐宣王去世了……
@catslover 2018-04-20 00:40:25
楚怀王被两方一起忽悠,太可怜了,我都看不下去了……
-----------------------------
楚怀王其实手上的牌也不算太差,楞是自己给打成这副局面了...
@举头望苹果 2018-04-20 13:29:45
看这么多人你方斗罢我登场,任你曾经多么辉煌,到头来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
-----------------------------
呵呵 好歹算是青史留名吧 以前、包括很多人不还是很好这一口的么
1123 秦又伐楚
公元前301年,垂沙一役后,孟尝君田文因主持齐、韩、魏三国合纵大胜楚军而一时声势显赫,有一个人却要与我们说再见,这个人便是齐宣王。
田氏代齐以来,田氏齐国第一任国君齐太公田和去世之后,由于第二任国君齐侯剡存在感稍太弱,以至于某些流传下来的齐国世系甚至并没有将他列入,进而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便是齐国世系人物上的缺失,以及在位时间上的混乱。
换句话说,齐国不少国君具体即位和去世的时间仍存在一定争议,不过结合种种信息来看,齐宣王应该是去死于这一年……
大致来看,田氏齐国建国以来国势一直比较强盛,当然了,归根结底还是得益于吕氏齐国良好的根基。
自齐威王时期的变法以来,齐国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于是在战国前期的魏国逐步衰落,以及变法不够彻底的楚国趋于疲软之时,真正能够决定中原局势走向的诸侯国已经变成秦国和齐国。
终齐宣王近20年的在位时间来看,有两件事情令人印象深刻:
一件与前期的齐宣王夫人钟离春有关;
甚至可以这样说,原本丑女钟离春主动求见齐宣王并被册封为夫人一事真实性存在不小疑问,乃至在后人的流传过程中不断演绎之下,钟离春变作钟无盐,钟无盐再变作『钟无艳』时,真相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钟无艳的名号反倒越来越大。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一旦提起齐宣王时,很多人联想到的竟是钟无艳嫁的那位不成器的齐国君王……
另一件事情则与后期孟尝君田文主导的合纵有关;
因为合纵大计,齐宣王志在以合纵之长的身份率领诸侯抗秦,并且取得过一些实质性的战果。
从这个角度而言,齐宣王其实也没那么不堪……
总之一句话,三国合纵大胜楚军既是田文的功劳,也当是齐宣王的重要成就,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之后,其子『田地』接班,史称『齐湣王』。
公元前300年,齐国进入齐湣王元年。
之前略有介绍,这一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楚军打败,被斩首三万人的同时楚将景缺被杀,襄城亦被秦军拿下,楚怀王恐惧至于赶紧又把太子横送到齐国示好,此外秦国为了争取齐国,也派了泾阳君公子芾入质于齐。
秦、齐从合纵、连横的对抗到主动示好,连续遭遇败仗的楚国却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甚至可以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这不楚怀王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秦军又一次伐楚, 并一举拿下楚国八座城邑。
对于此事,秦昭襄王倒是很坦然,他派人给楚怀王这样带话:几年前我和您约定秦、楚两国为兄弟之邦,还在黄棘盟约,关系十分融洽,谁知道楚太子辱杀我的重臣,而且还不辞而别,所以才派兵侵占楚国的边境。现在竟然听说您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求得和解,秦、楚原本互相接壤,又有联姻,互相亲善友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当今秦楚关系恶化,秦国因此无法号令诸侯。
秦昭襄王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秦昭襄王强调,为了号令诸侯,秦国必须得到楚国的支持;为了得到楚国的支持,秦国和楚国很有必要举行一场会盟;为了会盟,楚怀王得亲自来『武关』『今陕西商南县一带』一趟。
不去?
只怕秦国更加恼怒;
去?
很可能是个圈套,就连一直被忽悠的楚怀王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1124 楚立新王
兵法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作战而言,善战者总是控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控制,外交而言,往往亦是如此。
纵观楚国历来的外交策略,齐国往往是优先考虑的亲善对象,但是自打楚怀王与秦昭襄王联姻结盟一来,齐宣王为首的合纵盟约被弃,由此引发的是公元前303年的三国伐楚,2年之后,齐、韩、魏等三国再次伐楚并杀楚将唐昧;随后秦国非但没有救援,反而是出兵取襄城,杀景缺。
楚国节节败退,秦昭襄王却以楚太子横一事刁难楚国,并约楚怀王会盟于武关,究竟去还是不去?
昭雎以为,秦乃虎狼之国,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
不过,楚怀王幼子『子兰』认为,秦国最强,不能断了和秦国的友好关系。
最终,一番斟酌过后,楚怀王还是前往武关,等待他的究竟是秦昭襄王的礼遇,还是再一次的忽悠?
结局并没有让人失望,楚怀王前脚踏入武关,秦国后脚就关闭武关,并且劫持楚怀王一路就来到了咸阳……
秦昭襄王意欲何为?
在章台会见楚怀王时,秦昭襄王『如蕃臣,不与亢礼』,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压根就不用诸侯之间平等的礼节对待楚怀王,而是视之如附属国的臣子一般。
毕竟嘛,如今秦、楚两国国运天差地别,毕竟秦昭襄王如刀俎,而楚怀王如鱼肉……
致人,还是致于人,一次又一次的表现来看,楚怀王坚定『选择』的显然是后者,虽然也有后悔不听昭雎的劝告,但是除了大怒,楚怀王似乎别无选择。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就在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并要挟楚国割让巫、黔中一带的郡县给秦国时,楚怀王仍旧生气的说道:秦国欺诈我,还强迫要挟我割让地盘,没门。
楚怀王硬气不硬气?
接下来的表现来看,楚怀王的确没有答应秦昭襄王的条件,不过秦国也不难办,直接就把他扣留了下来……
从秦国的角度,扣留楚怀王一事必定会令楚国妥协;
从楚国的角度,楚怀王被留在秦国,太子横又在齐国做人质,如果这时候秦国和齐国联合起来再度发兵,楚国恐怕就要交代了。
究竟该怎么办呢?
众臣一致认为,得赶紧拥立楚怀王在国内的儿子为君,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所以到底该立楚怀王的哪个儿子?
昭雎倒是认为,楚怀王和太子横均受困于秦、齐,再违背楚怀王的命令另立庶子是不合适的。
所以问题又来了,怎样才更合适一些?
很快,楚使向齐国报丧,表示楚怀王已死,希望接太子横回楚国即位……
对于楚国的『虚假消息』,齐国当时分为几派,有人认为不如扣留太子横,顺便提出类似割地的条件;有人认为不应该做出不义之事,还是放太子横回去的好;还有人认为应当卖太子横一个人情,借机拉拢楚国。
在位第二年的齐愍王会听谁的呢?
齐愍王认为,还是不要做不义之事的好,放人……
于是乎,太子横被送回楚国,并迅速被立为楚王,史称『楚顷襄王』。
随后,楚国又通告秦国:仰仗社稷神灵,我国有君王了。
楚怀王一定不会想到,他的硬气,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
@catslover 2018-04-23 23:10:41
人呢?
-----------------------------
@善水心 2018-04-24 17:31:51
时差姐姐,咱们来猜猜,楼主这次是因为懒呢?还是身体不好呢?还是心理不好呢?
-----------------------------
@catslover 2018-04-24 21:13:03
会不会是牙疼涅~
-----------------------------
没这么复杂 主要还是懒...
1125 田文入秦
君王被囚,国内再立新君,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算陌生:
春秋时代中期,晋楚争霸的格局下,公元前582年,借着郑成公到晋国朝见的机会,晋景公以郑国亲楚为由将郑成公囚禁,一年之后,公孙申、公子班拥立郑成公庶兄公子繻为君便是例证。
当时,公子繻立国君仅仅一个月便被杀死,随后郑国再立郑成公之子公子髡顽为君,似乎铁了心要与晋国僵持下去,同年,没能吃到新麦的晋景公去世,晋厉公即位后不久便将郑成公放回郑国。
郑成公被囚一事,折射的是当时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争霸,类似的是,近300年之后楚怀王被囚一事则与秦国和齐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息息相关。
郑成公好歹在被晋国关押之后还是得以回国继续出任国君,一直到他去世,公子髡顽才再次接班,也就是郑僖公;楚国在拥立太子横,也就是楚顷襄王之后,楚怀王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楚国派人通知秦国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之后,秦昭襄王大怒,当即发兵出武关而伐楚,此战又取楚国十六城,并斩首五万,至于释放回国一事,楚怀王暂时恐怕就不要想了……
楚怀王继续被扣留在秦国,同年又有一个人来到秦国,这个人便是孟尝君田文。
田文也被扣留?
和楚怀王一比,结局或者类似,但过程区别还是挺大的……
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国大胜楚军之后,主导合纵一事的孟尝君田文可谓名声大噪;
公元前300年,齐湣王元年,薛侯与魏襄王会于釜邱,薛侯指的便是孟尝君田文。
也就是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早已听说田文之贤能,于是一面派了泾阳君公子芾到齐国作人质,一面请求能够见见他。
一开始,即便一众宾客都不赞成田文去往秦国,但他还是执意准备前往,好在宾客『苏代』说了: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泥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泥偶人却说『我是由泥土而生,即使坍毁也会回到泥土里,反倒是你,如果真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
苏代这个隐喻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苏代继续说到:当今秦国,乃虎狼之国,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不久就会被泥偶人嘲笑啊。
至少从楚怀王的遭遇来看,苏代的分析还是相当犀利的,田文在这番话之后也悟出个中道理,于是打消了会见秦昭襄王的准备……
于是乎,到了公元前299年,齐湣王二年,秦昭襄王把想要会见田文的愿望又转达给了齐湣王,齐湣王很快也同意派田文去往秦国。
最终,田文还是来到秦国,秦昭襄王果然对田文也是欣赏有加,当即就下令让他出任秦相。
然而,朝中很快就有反对意见,有人对秦昭襄王劝谏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毕竟是齐王的同宗,担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然后才会考虑秦国,这样一来秦国可就危险了。
秦昭襄王会怎样对待这条建议?
秦昭襄王想想果然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田文欣赏归欣赏,秦国的利益显然还是要更加重要的,于是秦昭襄王很快又罢免了田文宰相一职……
非但如此,秦昭襄王又把田文囚禁起来,楚怀王表示囚禁的路上不再孤单……
更要命的是,田文又得到消息,秦昭襄王还准备将他处死……
身陷死局的孟尝君,将会采取何种行动!凄惨的楚怀王又将迎来何种变局!
------------------------------------
这么火爆的话题,我们得慢慢讲...
@Cassie向阳花 2018-04-25 08:17:21
顶
-----------------------------
向阳花好
1126 食客三千
楚怀王被囚,楚国立太子横为新君;
孟尝君被囚,齐国会怎样应对?
齐湣王表示反正被囚的不是自己,这事还是得靠田文自己多多努力……
从任命田文为秦相,到囚孟尝君而谋欲杀之,秦昭襄王态度转变之快令人咂舌,如何自救,也成为田文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究竟该如何自救?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田文手下的众多能人志士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步入战国以来,随着王室衰败,随着各个学术流派的兴起,『学在官府』的模式已经逐渐被打破,不少文人学士并非出自王公贵族,典型如墨子便是出自社会的底层。
当然了,出身更低的人虽然有了相对更多获取教育的机会,但是如何才能学有所用,甚至步入仕途仍是大大的现实难题。
也正是在这种契机下,游说之风渐渐兴盛起来,一些不太有人脉背景的文人学士便尝试不断游说,其理念一但得到国君赏识或许也能得到重用,甚至是被提拔为执政大臣的宝贵机会,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说服秦孝公的公孙鞅,另外比如张仪、甘茂等人也先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入秦而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难发现的是,在吸收外来人才这件事上,秦国一直做得十分出色,因此如今秦国呈现出来的兴盛之貌自然会有其各中道理。
问题来了,除了秦国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在吸纳人才上做得也比较好的诸侯国?
当然也是有的,比如早早创办稷下学宫的齐国就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入驻,不过和游说又有所不同的是,有不少人会通过追随这些颇有名望的学者,也就是从师的方式获取进入仕途的途径,典型比如孟子就曾『从者数百人』。
有了游说和从师两种途径,不少人得以接近权贵乃至步入仕途,与之对应的是,到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臣子间又兴起养士之风,他们为了扩大自身势力和影响,往往会招罗大量的人到门下为食客。
这些食客有的替主人出谋划策,有的操办某项事务,有的奔走游说甚至替主人著书立说,这其中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人便是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的食客多到什么程度呢?
他的食客竟然有三千人之多,而且田文还在薛邑时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乃至犯罪逃亡的人。
此外,虽然食客众多,田文却也不挑拣,无亲疏,但凡投到门下的宾客一律热情接纳,给予优厚的待遇,一时引得天下无数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顺道提一点,正因为门下食客众多,且待遇优厚,为了解决这笔庞大的开销,田文甚至还搞起了高利贷……
有意思的是,每当田文接待宾客并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会在屏风后令人记录下两人之间的谈话内容,以及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等到宾客一离开,孟尝君就立即派人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并献上礼物……
比如又有一次,田文招待一位宾客吃晚饭,恰好有人遮住灯光,这位宾客就很不高兴了,在他看来,一定是自己饭食的质量和田文大大不同所以才故意而为之,于是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
搞清状况之后,田文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宾客作比较,看到两人饭食一模一样后,这位宾客羞愧得恨不得刎颈自杀以表谢罪……
总之一句话,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以至于所有宾客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才是最亲近的,无数贤士也都心甘情愿归附孟尝君,而当孟尝君在秦国深陷为难之时,他们大展身手,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也就到了……
@catslover 2018-04-26 22:09:51
催更
-----------------------------
来了...
1127 鸡鸣狗盗
食客三千,而皆善遇之,孟尝君困于秦国之际,众多门下食客该使出怎样的本领才能解田文之围,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当然了,纵使田文受命出使秦国,他也是不可能把食客们全部带到秦国的……
正当秦昭襄王动了杀念之际,田文自知情况危急,加之秦国朝中臣子悉数排斥他,因此他只得派人冒昧地会见了秦昭襄王的一名宠妾,希望这位美人能替自己说上几句好话。
救,还是不救?
宠妾表示这事可以商量,但是有条件,条件就是一件白色狐皮裘。
准确点说,这件狐白裘原本就是田文来秦国的时候带来的,号称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也算是宝物一件。
人命关天,想必田文是不会舍不得这件狐白裘的,事实的确如此,因为一来到秦国他就已经献给了秦昭襄王。
既然天下无双,自然也就别无二件……
没有狐白裘,如何才能说服这位宠妾?
为了这事,田文实在很是发愁,问遍宾客,也没人能给出好的办法。
不过,这话也并不是很准确,因为有一个此前并不是很起眼的人的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有办法得到那件白色狐皮裘。
如何称呼这位不太起眼的人?
他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够披狗着皮,化装成狗,然后趁人不备盗取东西,因此我们可以称其为狗盗者……
于是乎,狗盗者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仓库,还真就取出那件狐白裘,拿回来后赶紧又献给秦昭襄王的这位宠妾,宠妾也不食言,得到宝贝后立刻替孟尝君向秦昭襄王说情,秦昭襄王耳朵一软,还真就放了田文……
获准释放之后,田文立即乘快车逃离秦国,保险起见,临时前还更换出境证件,改了姓名才逃出城关,到了夜半时分就已经赶到函谷关。
坏的消息是,虽然田文一行到了函谷关,但是按照秦律必须等到鸡叫时分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而秦昭襄王却已经后悔释放田文,并且立即派人驾车飞奔追捕,能不能顺利出关还是很大的疑问;
好的消息是,十万火急之时田文门下又有一位不太起眼的食客表示有办法。
又该如何称呼这位不太起眼的人?
这个人也有一个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学鸡叫,鉴于这个『特殊』技能,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鸡鸣者……
于是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当这位鸡鸣者学鸡叫时,附近的鸡也都随着一齐叫了起来,按照秦律,这是可以出关的信号,于是田文一行赶紧出示证件逃离函谷关,仅仅只是在他们出关后大约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就到了函谷关,不过因为『鸡鸣狗盗』之徒,田文已经安全逃离秦国……
因为这个故事,后来也就有了『鸡鸣狗盗』这个典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贬义色彩比较明显的词语……
事实上,早在一开始田文不分人等而把狗盗者和鸡鸣者安排在宾客中时,就连其他宾客也都觉得脸上无光而无不感到羞耻……
但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结果是田文在秦国遭到劫难时,真正能够挺身而出解救他的,唯有狗盗者和鸡鸣者,自此以后,宾客们才对田文广招宾客而不分人等的做法佩服有加……
褒义也好,贬义也罢,任凭狗盗者和鸡鸣者的技能并不入流,但他们卑下的本领还是在某个时候体现出重要的作用,孟尝君田文也因这两个人成功逃离秦国。
与此同时,另一个被扣留在秦国的人也准备跑路,虽然他并没有自己的鸡鸣狗盗之徒……
@catslover 2018-04-26 22:09:51
催更
-----------------------------
@o弘毅o 2018-04-26 22:14:46
来了...
-----------------------------
@catslover 2018-04-26 22:27:28
今天一催就出来了,好有成就感
-----------------------------
哈哈 好有道理
@catslover 2018-04-26 22:33:21
孟尝君的故事好多,可以拍好多电视剧的。可惜现在的编剧不会编,不是洒狗血就是太主旋律。有个新编京剧《弹剑记》,里面的冯谖就很主旋律。
-----------------------------
先秦的故事我感觉拍起来也还是有难度的,这几年虽然也有一些,但真正成为经典的恐怕是几乎没有的,恐怕和统一好当时和现在的意识形态多少还是有一些关系。
孟尝君的故事的确很多,但是怎么刻画这个人物也还有点难度,我个人觉得很多场合来看,他表现得并不够“正面”,只是因为一个典故名气比较大而已。
@片汤2016 2018-04-27 17:37:36
顶
-----------------------------
片汤好
@善水心 2018-04-27 12:08:31
顶顶o(* ̄︶ ̄*)o
-----------------------------
小姑娘好啊
@奥士爱国 2018-04-27 10:30:45
四君子的出现也标志着战国已到了末尾了,楼主的楼池快盖顶了吧!强烈支持出书,建议书名:《先秦史略》或《先秦简说》,记得我第一次在天涯定书,也是我第一个向楼主定此《..史说?…》的噢,我可是正经八百的说的啊
-----------------------------
恩 跨过公元前300年时本来我也想说一句的,离太监的可能性是越来越低了...
@善水心 2018-04-27 12:08:31
顶顶o(* ̄︶ ̄*)o
-----------------------------
@o弘毅o 2018-04-27 22:22:11
小姑娘好啊
-----------------------------
@catslover 2018-04-27 22:24:19
又抓住楼ZHU了
-----------------------------
呵呵 看来时差姐姐摸清我最近出现的时间了
1128 客死秦国
公元前297,楚顷襄王二年,楚怀王被扣留在秦国长达两年之久后,他终于是干了一件大事。
什么样的事叫做大事?
原来,趁着秦军看守不够严密,楚怀王逃走了……
同样是扣留,孟尝君田文在被弃用之后秦昭襄王很快就动了杀念,楚怀王在秦国一呆就是两年看守还不是很严,说明两人在『待遇』上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楚怀王虽然成功出逃,但很快也被秦国发觉,秦国的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封锁通往楚国的道路,不让楚怀王逃回楚国。
楚怀王:……
回不去楚国,楚怀王该何去何从?
楚怀王赶紧从小路逃到了赵国,尴尬的是,『赵惠文王』刚刚即位不久,他不太愿意因收留楚怀王一事得罪秦国……
赵国不收留,于是乎,楚怀王又准备逃到魏国,魏襄王怕不怕得罪秦国?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楚怀王还没跑到魏国就被秦兵追上,随后又被抓回秦国,郁闷之下,楚怀王生了重病……
需要强调的是,仅仅只是一年之后,楚怀王还是回到了楚国,这已经是楚顷襄王在位的第三年。
而且,楚怀王也不用再考虑君位需不需要归还给他的难题,为什么呢?
因为楚怀王已经去世,秦国送回楚国的不过是他的灵柩……
楚威王之后,楚怀王从公元前328年到公元前299年在位30年,虽然直到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才去世,但后面的三年时间却已经计算到了其子楚顷襄王名下。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当然了,纵观楚怀王在位的30年时间,尴尬的事情恐怕远不止这一件……
比如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五国相王之后,楚怀王派昭阳伐魏并取魏国八座城邑,接着又准备攻打齐国,结合公元前333年徐州相王后楚怀王在徐州打败齐军来看,此时的楚国在大国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可谓国势鼎盛,尴尬的是当时还效力于秦国的田轸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就让昭阳轻松退兵;
比如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十六年,张仪以六百里商於之地欺骗楚怀王,随后楚国与秦国断交得到的不过是区区六里地,次年恼怒不已的楚怀王大举伐秦,结果是楚军一败再败,以至于秦、齐成为合纵连横对抗的主角,楚国趋于没落;
还比如公元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与秦国联姻却因太子横杀秦大夫一事交恶,加之楚国与齐国合纵联盟渐行渐远,于是有了齐、韩、魏三国大败楚军于垂沙,也有了秦国出兵继续重创楚国。
诚然,楚怀王在位的几十年内偶有亮点,比如对越国的兼并,但是当齐、秦,乃至韩、魏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楚怀王的时候,楚国国运与楚怀王本人的命运自然也就紧密联系起来:高开低走,乃至悲剧收场……
当然了,楚怀王病死秦国,随后灵柩被送回楚国,他的死对当时的格局多少也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了,一来楚人对楚怀王客死秦国一事十分悲痛,二来各诸侯也因此事借机对秦国表达了不满。
诸侯们的不满有什么作用呢?
毕竟就在这一年,齐、韩、魏、赵、宋五国共同出兵攻打秦国,一时秦国十分被动,甚至主动将封陵、武遂分别归还给魏、韩以求和解。
不过,楚怀王从秦国逃亡赵国的途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毕竟我们并没得得到赵武灵王去世的消息,赵惠文王怎么就即位了……
@罗笨山 2018-04-27 05:56:33
又到周末了,博士周末愉快!
-----------------------------
那啥 话说这是不是串频道了...
@catslover 2018-04-27 22:55:52
不过,楚怀王从秦国逃亡赵国的途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毕竟我们并没得得到赵武灵王去世的消息,赵惠文王怎么就即位了……
==============================================================================
就是啊,跨度太大,不拿赵国当回事么
-----------------------------
哈哈 没有没有 这不是后面要专门介绍的么
@南平的科比 2018-04-28 09:33:56
顶起!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