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鱼丽之阵
【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217 鱼丽之阵
通常情况下,与禽兽搏斗大概有三种结局:
赢了说明比禽兽还禽兽;
输了说明禽兽不如;
打平的话,说明跟禽兽没什么两样……
这个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选择正确的对手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桓王没有充分认识到把郑庄公作为自己的对手是一件多么失策的事情。
这不,桓王被打得不停跑,祝聃还打算继续追,而桓王的肩膀上还挂着祝聃送给他的一支箭……
当然了,作为对手的郑庄公对于战况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 做人呢,还是不要欺人太甚,更何况是欺负天子。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保证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祝聃你就别追了吧。
得饶人处且饶人,郑庄公够仗义的吧。
这不你看,到了晚上的时候,祭仲又带着人马摸到了桓王的营地……
桓王: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不要误会,以当时的形势来看,郑庄公如果真想要把桓王怎样,直接乘胜追击就可以了,用不着玩阴的,所以祭仲这一行是代表郑庄公来做慰问工作的。
祭仲表示:桓王辛苦了,大老远的跑来给郑庄公上了生动又有意义的一课,郑庄公很受启发,希望能够与周王室重归于好,和平共发展……
繻葛之战最终的结果是桓王大败,但是郑庄公也算给了桓王一个台阶下,桓王此时不敢再想太多,借着这个由头赶紧回到了洛邑。
繻葛一战,透露了太多太多的信息。
首先,郑军在进攻时打破了传统车战的队形和站位,将通常配置于战车后面的步兵以五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方,好处是这样填补了战车与战车间的空隙,形成步兵与战车相互掩护的局面。
这样打破传统的站位较以前更加密切协同、攻防自如,编队又如同一队队的鱼,因此后被称作『鱼丽之阵』。
提一点,鱼丽之阵是在整个周朝乃至周朝以前相关记载中出现最早的战役阵法。同时公子突的先攻击对方弱点,随后乘胜追击的战术思路也使得这场重量级的对抗显得异常精彩。
然后,繻葛一战中桓王的吃瘪引起了空前的反响,周王室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如此的无力。
当然,桓王其实早该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所谓的联军其实压根就没什么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参与……
通过这样的一场战争,各诸侯国都意识到周天子原来也不过如此,郑国之后随着齐国等诸侯国的几个不断崛起,周天子们对于话语权的掌控已经有心无力。
像郑庄公这样打了胜仗又主动慰问的,不过是不想惹得个弑君的骂名,周天子渐渐有沦为吉祥物的趋势……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繻葛之战从真正意义上确立了郑庄公的江湖地位。
以往欺负下周边小国的事情,大家都在干,与宋、卫等多次的战争,郑庄公也都与齐、鲁在战略上结盟,作为一个西周末期才建立的新兴诸侯国,郑国在春秋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但与彰显霸气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们再次说,正确的对手真的很重要,桓王做了个糟糕的选择,但对于郑庄公来说这个对手又再好不过了……
面对桓王,郑庄公毫不畏惧以一敌众,赢得漂亮最后又没把桓王怎样,无论是方式还是方法都让各诸侯国感到无比的震撼。
对于郑国,对于郑庄公,这是声威大振的一战,这是确立江湖地位的一战,这是载入史册的一战。
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郑国大败周天子,随后宋、卫、陈等宿敌纷纷求和,加上郑国与齐、鲁的同盟关系,一代霸主呼之欲出。
通常情况下,与禽兽搏斗大概有三种结局:
赢了说明比禽兽还禽兽;
输了说明禽兽不如;
打平的话,说明跟禽兽没什么两样……
这个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选择正确的对手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桓王没有充分认识到把郑庄公作为自己的对手是一件多么失策的事情。
这不,桓王被打得不停跑,祝聃还打算继续追,而桓王的肩膀上还挂着祝聃送给他的一支箭……
当然了,作为对手的郑庄公对于战况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 做人呢,还是不要欺人太甚,更何况是欺负天子。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保证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祝聃你就别追了吧。
得饶人处且饶人,郑庄公够仗义的吧。
这不你看,到了晚上的时候,祭仲又带着人马摸到了桓王的营地……
桓王: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不要误会,以当时的形势来看,郑庄公如果真想要把桓王怎样,直接乘胜追击就可以了,用不着玩阴的,所以祭仲这一行是代表郑庄公来做慰问工作的。
祭仲表示:桓王辛苦了,大老远的跑来给郑庄公上了生动又有意义的一课,郑庄公很受启发,希望能够与周王室重归于好,和平共发展……
繻葛之战最终的结果是桓王大败,但是郑庄公也算给了桓王一个台阶下,桓王此时不敢再想太多,借着这个由头赶紧回到了洛邑。
繻葛一战,透露了太多太多的信息。
首先,郑军在进攻时打破了传统车战的队形和站位,将通常配置于战车后面的步兵以五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方,好处是这样填补了战车与战车间的空隙,形成步兵与战车相互掩护的局面。
这样打破传统的站位较以前更加密切协同、攻防自如,编队又如同一队队的鱼,因此后被称作『鱼丽之阵』。
提一点,鱼丽之阵是在整个周朝乃至周朝以前相关记载中出现最早的战役阵法。同时公子突的先攻击对方弱点,随后乘胜追击的战术思路也使得这场重量级的对抗显得异常精彩。
然后,繻葛一战中桓王的吃瘪引起了空前的反响,周王室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如此的无力。
当然,桓王其实早该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所谓的联军其实压根就没什么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参与……
通过这样的一场战争,各诸侯国都意识到周天子原来也不过如此,郑国之后随着齐国等诸侯国的几个不断崛起,周天子们对于话语权的掌控已经有心无力。
像郑庄公这样打了胜仗又主动慰问的,不过是不想惹得个弑君的骂名,周天子渐渐有沦为吉祥物的趋势……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繻葛之战从真正意义上确立了郑庄公的江湖地位。
以往欺负下周边小国的事情,大家都在干,与宋、卫等多次的战争,郑庄公也都与齐、鲁在战略上结盟,作为一个西周末期才建立的新兴诸侯国,郑国在春秋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但与彰显霸气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们再次说,正确的对手真的很重要,桓王做了个糟糕的选择,但对于郑庄公来说这个对手又再好不过了……
面对桓王,郑庄公毫不畏惧以一敌众,赢得漂亮最后又没把桓王怎样,无论是方式还是方法都让各诸侯国感到无比的震撼。
对于郑国,对于郑庄公,这是声威大振的一战,这是确立江湖地位的一战,这是载入史册的一战。
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郑国大败周天子,随后宋、卫、陈等宿敌纷纷求和,加上郑国与齐、鲁的同盟关系,一代霸主呼之欲出。
o弘毅o【抢红包】
(~﹃~)~zZ
@司马蛋 2015-10-31 09:49:16
。。。
-----------------------------
.
。。。
-----------------------------
.
@禅___静 2015-10-30 13:32:52
@禅___静 2015-10-30 1
—————————————————
自己八卦就八卦,扯内幕这是黑金乌鸦吗?
-----------------------------
@o弘毅o 2015-10-30 13:35:06
这个你还真别说
我其实打入到敌人内部了的
提前就知道了发帖的时间...
-----------------------------
@禅___静 2015-10-31 21:10:03
坑货!发帖时间不是早就公开了吗?
你就扯吧........
-----------------------------
额
@禅___静 2015-10-31 21:10:03
坑货!发帖时间不是早就公开了吗?
你就扯吧........
-----------------------------
我要是说我不知道发帖时间你信么
开更
218 齐大非偶
218 齐大非偶
洛阳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与周天子桓王一战,可谓郑庄公一生众多辉煌功绩中最亮的一颗星,其影响也使得各路诸侯纷纷递上和平共发展的合同,郑国俨然已经成为进入到春秋时代以来最为强势的诸侯国之一。
这个之一能不能去掉呢,我们不妨从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上分析分析。
公元前706年,北戎又来进犯中原了。
这里我们先简短的插播一条快讯……
繻葛之战中,陈国无心念战,因为陈国此时家务事其实一团乱麻。
『陈桓公』公元前744年到公元前707年共计在位三十八年,偶尔也有戏份,尤其是与石碏共同导演的大义灭亲让人印象深刻。
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之前,陈桓公病重去世,其异母弟『妫佗』杀死『太子免』而篡位,后来人称『陈废公』。
陈废公的篡位闹得陈国上下人心不齐,也成为了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重要的突破口。
陈废公篡位后心思并不在治国上,随后仅仅到公元前706年,陈桓公的次子『妫跃』联合三弟和四弟设计杀死陈废公,妫跃得以继位,即后来的『陈厉公』。
陈国的动乱大致如上,一条快讯的工夫,戎人已经杀过来了……
对于郑庄公来说,好的消息是戎人这次不打算继续骚扰郑国,不过坏的消息是郑国的军队还得跑一趟……
原来戎人这次的目标锁定为齐国,不过齐国跟郑国关系不错,郑庄公这会又是风头出尽的时候,齐僖公便干脆派人找到郑庄公,表示这个打架吧还是群殴来的过瘾,尤其是一群殴一个,所以既然戎人来了,郑庄公不妨掺和掺和吧。
于是,太子忽率领友军前来助阵齐国。
群殴的效果果然相当明显,戎军大败,主帅被生擒,郑、齐联军还顺便被砍下戎军三百人头当做战利品。
看来这人红的时候,老天都会向着他,前有桓王,后有戎人,一内一外都成为了郑庄公的背景……
不过这件事情的背后,有二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随着戎人的败退,齐僖公得做点什么庆祝庆祝,当时齐国的边境镇守着一些诸侯国的大夫,齐僖公便打算送些食物犒赏犒赏他们。
问题是犒赏也有个先后主次的问题,由于齐、鲁相邻,这事齐僖公便交给了鲁国去处理。
鲁国这礼法制度一向都贯彻得好,所以这样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倒也有板有眼,鲁国按照周朝分封时爵位的高低给大夫们排好了秩序。
打架不怕吃亏的太子忽这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郑国封国晚,轮资历爵位的话这摆明了就是吃亏的事……
对于鲁国来说,这个排名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可供查询;
但是对于郑国来说,鲁国这个排名就有点不地道了,毕竟郑国的大国地位摆在眼前,所以郑国为排名太低的问题还专门联合齐国和卫国跑到鲁国的『郎地』教训了下鲁国。
不过,郎地之战来得稍微有点晚,郑国到了四年之后才想起为这事讨要一个说法……
至于另一个细节,那就更有意思了。
简单点说的话,齐僖公很早就看上了太子忽:太子忽你看啊,我这有个宝贝女儿『文姜』,要不给你当老婆啊……
这等好事太子忽是这样表态的:齐国很强大,但是做人吧,都该有合适的配偶,我不想通过娶老婆的事情来抱齐国的大腿……
好了,这会太子忽因为戎人的事又被齐僖公逮到了:要不咱再换一个给你当老婆呗。
太子忽又说了:我这次就是来完成打架这个任务的,因为这事取个老婆回家,影响不好吧……
太子忽又一次拒绝了齐僖公的美意……
洛阳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与周天子桓王一战,可谓郑庄公一生众多辉煌功绩中最亮的一颗星,其影响也使得各路诸侯纷纷递上和平共发展的合同,郑国俨然已经成为进入到春秋时代以来最为强势的诸侯国之一。
这个之一能不能去掉呢,我们不妨从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上分析分析。
公元前706年,北戎又来进犯中原了。
这里我们先简短的插播一条快讯……
繻葛之战中,陈国无心念战,因为陈国此时家务事其实一团乱麻。
『陈桓公』公元前744年到公元前707年共计在位三十八年,偶尔也有戏份,尤其是与石碏共同导演的大义灭亲让人印象深刻。
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之前,陈桓公病重去世,其异母弟『妫佗』杀死『太子免』而篡位,后来人称『陈废公』。
陈废公的篡位闹得陈国上下人心不齐,也成为了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重要的突破口。
陈废公篡位后心思并不在治国上,随后仅仅到公元前706年,陈桓公的次子『妫跃』联合三弟和四弟设计杀死陈废公,妫跃得以继位,即后来的『陈厉公』。
陈国的动乱大致如上,一条快讯的工夫,戎人已经杀过来了……
对于郑庄公来说,好的消息是戎人这次不打算继续骚扰郑国,不过坏的消息是郑国的军队还得跑一趟……
原来戎人这次的目标锁定为齐国,不过齐国跟郑国关系不错,郑庄公这会又是风头出尽的时候,齐僖公便干脆派人找到郑庄公,表示这个打架吧还是群殴来的过瘾,尤其是一群殴一个,所以既然戎人来了,郑庄公不妨掺和掺和吧。
于是,太子忽率领友军前来助阵齐国。
群殴的效果果然相当明显,戎军大败,主帅被生擒,郑、齐联军还顺便被砍下戎军三百人头当做战利品。
看来这人红的时候,老天都会向着他,前有桓王,后有戎人,一内一外都成为了郑庄公的背景……
不过这件事情的背后,有二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随着戎人的败退,齐僖公得做点什么庆祝庆祝,当时齐国的边境镇守着一些诸侯国的大夫,齐僖公便打算送些食物犒赏犒赏他们。
问题是犒赏也有个先后主次的问题,由于齐、鲁相邻,这事齐僖公便交给了鲁国去处理。
鲁国这礼法制度一向都贯彻得好,所以这样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倒也有板有眼,鲁国按照周朝分封时爵位的高低给大夫们排好了秩序。
打架不怕吃亏的太子忽这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郑国封国晚,轮资历爵位的话这摆明了就是吃亏的事……
对于鲁国来说,这个排名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可供查询;
但是对于郑国来说,鲁国这个排名就有点不地道了,毕竟郑国的大国地位摆在眼前,所以郑国为排名太低的问题还专门联合齐国和卫国跑到鲁国的『郎地』教训了下鲁国。
不过,郎地之战来得稍微有点晚,郑国到了四年之后才想起为这事讨要一个说法……
至于另一个细节,那就更有意思了。
简单点说的话,齐僖公很早就看上了太子忽:太子忽你看啊,我这有个宝贝女儿『文姜』,要不给你当老婆啊……
这等好事太子忽是这样表态的:齐国很强大,但是做人吧,都该有合适的配偶,我不想通过娶老婆的事情来抱齐国的大腿……
好了,这会太子忽因为戎人的事又被齐僖公逮到了:要不咱再换一个给你当老婆呗。
太子忽又说了:我这次就是来完成打架这个任务的,因为这事取个老婆回家,影响不好吧……
太子忽又一次拒绝了齐僖公的美意……
@司马蛋 2015-11-01 10:02:56
1
-----------------------------
2
1
-----------------------------
2
@剪切版爸爸 2015-10-31 23:01:55
记号
-----------------------------
谢谢
记号
-----------------------------
谢谢
@周易取名字 2015-11-01 12:42:31
问好!周末愉快!
-----------------------------
呵呵 谢谢
问好!周末愉快!
-----------------------------
呵呵 谢谢
@周易取名字 2015-10-31 22:34:12
又更新了。跑热帖里来顶帖蹭热度:)

-----------------------------
这个图好专业啊...
又更新了。跑热帖里来顶帖蹭热度:)

-----------------------------
这个图好专业啊...
@禅___静 2015-10-31 21:10:03
坑货!发帖时间不是早就公开了吗?
你就扯吧........
-----------------------------
@o弘毅o 2015-10-31 21:48:23
我要是说我不知道发帖时间你信么
-----------------------------
@禅___静 2015-11-01 19:40:51
那只能说明你更八卦了~
-----------------------------
死循环了啊
好吧
我八卦
我全家都八卦...
@禅___静 2015-10-31 21:10:03
坑货!发帖时间不是早就公开了吗?
你就扯吧........
-----------------------------
@o弘毅o 2015-10-31 21:48:23
我要是说我不知道发帖时间你信么
-----------------------------
@禅___静 2015-11-01 19:40:51
那只能说明你更八卦了~
-----------------------------
@o弘毅o 2015-11-01 19:42:57
死循环了啊
好吧
我八卦
我全家都八卦...
-----------------------------
@禅___静 2015-11-01 19:51:48
这可不是我说的了哦~
-----------------------------
我帮你说了呗
@禅___静 2015-11-01 20:25:19
我可没有这个意思..........你自己说的,别赖我
-----------------------------
你这都说了多少遍了...
不用我赖的吧
@禅___静 2015-11-01 20:25:19
我可没有这个意思..........你自己说的,别赖我
-----------------------------
@o弘毅o 2015-11-01 20:32:20
你这都说了多少遍了...
不用我赖的吧
-----------------------------
@禅___静 2015-11-01 20:42:43
扯吧 我就说你八卦而已,没说你全家哦~
-----------------------------
好吧
你赢了...
开更
219 楚国登台
@禅___静 2015-11-01 20:42
—————————————————
嘿嘿
-----------------------------
话说你最近又在追什么呢
219 楚国登台
太子忽两次拒绝齐僖公的美意,齐僖公估计会很郁闷,以齐国这样老牌强国的身份和地位,太子忽这样搞,齐僖公面子实在是挂不住。
尤其是太子忽拒绝文姜一事后来成为『齐大非偶』这样的典故,表达的是出身卑微,不敢高攀的意思,一般在辞婚的场合用得比较恰当的话会显得比较有文化的样子……
但是你说太子忽辞婚一事究竟好还是不好,这个就不好评价了。
从郑、齐两国的外交来看,同盟关系再加上一层血缘关系,毫无疑问对今后两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促进。
但是太子忽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态度是齐国很强,郑国跟齐国还差点档次,太子忽不喜欢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感觉。
另外一个侧面其实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郑国虽然很强势,但无奈底子太薄,上升势头虽猛但领土面积以及底蕴都还欠缺一些。
不过从后来文姜的表现来看的话,太子忽的决定就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了。
文姜后来嫁给了鲁桓公,文姜嫁过去之前生活作风就不太检点,跟她的哥哥齐襄公之间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后来鲁桓公的惨死也与这点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狗血的事情我们留到后面再详细的介绍……
总之的是,从太子忽代表郑庄公支援齐国一事来看,郑国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威望,连齐国这样的老牌大国遇到点事都会想到要郑国出面解决;
但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又反映出至少像太子这样级别的人物还不具备大国领导人的心理素质。
所以我们会说,郑国的确很强,是春秋以来的强国之一,但究竟是不是最强的那一个,还是有一定争议的,为了让这个争议变得没有争议,我们还是看看同期的另外一个强国楚国都有哪些表现。
提到与郑庄公同期的楚国,那就必须得说说楚武王。
郑庄公公元前743年即位,楚武王则是公元前740年即位;
郑庄公即位后年幼,隐忍了二十多年才解决共叔段之乱,算是扫清了政治上的一大障碍;
楚武王则没这么麻烦,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即位的时候就解决了……
公元前741年,楚王楚蚡冒去世,太子还没来得及接班就被楚蚡冒的弟弟『熊通』给杀了。
熊通就是我们说的楚武王,也就是说楚武王实际上是以篡权的形式才当上楚国国君的。
在周朝,南方面积辽阔但是相比中原地带又比较偏远,气候也与中原这样偏北方的地域区别很大,所以以郑庄公为代表的郑国选择的是在拥挤的中原偏东地带求发展,但楚国则是一贯延续在中原以南的广袤蛮夷之地闷声发大财战略。
楚武王上任后,楚国继续着扩张和发展的节奏,偶尔欺负下周边的小国,日子倒也滋润。
但这就好比女人的肚子一样,一天二天看不出来,一个月二个月也不明显,但时间一长,大家就都知道楚武王的肚子很大了……
哦,搞错了,是经意不经意间,中原的诸侯国们都知道楚国不好惹了……
楚国这一强,中原的诸侯国们就得紧张了,即便是郑庄公也为此头疼,所以在公元前710年的时候,郑国和邓国就专门组织了次会议,主题就是如何更好的防范楚国随时可能的入侵。
为什么是郑国和邓国呢?
因为他们离楚国最近,自然就是风险最大的,郑国虽强,但此时面对楚国其实也没多大底气。
那么桓王和戎人轮流给郑庄公当背景的时候,楚武王又在干什么呢?
楚武王低调发展了三十多年,盘点了下自己的家底,发现还会还算不错,不比中原的那些诸侯国们差多少。
要不没事跟中原的朋友们玩一玩?
拿谁先练个手热个身呢,这是楚武王的问题。
『随国』很近,要不就打随国吧,问题一点都不难。
随国:……
太子忽两次拒绝齐僖公的美意,齐僖公估计会很郁闷,以齐国这样老牌强国的身份和地位,太子忽这样搞,齐僖公面子实在是挂不住。
尤其是太子忽拒绝文姜一事后来成为『齐大非偶』这样的典故,表达的是出身卑微,不敢高攀的意思,一般在辞婚的场合用得比较恰当的话会显得比较有文化的样子……
但是你说太子忽辞婚一事究竟好还是不好,这个就不好评价了。
从郑、齐两国的外交来看,同盟关系再加上一层血缘关系,毫无疑问对今后两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促进。
但是太子忽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态度是齐国很强,郑国跟齐国还差点档次,太子忽不喜欢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感觉。
另外一个侧面其实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郑国虽然很强势,但无奈底子太薄,上升势头虽猛但领土面积以及底蕴都还欠缺一些。
不过从后来文姜的表现来看的话,太子忽的决定就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了。
文姜后来嫁给了鲁桓公,文姜嫁过去之前生活作风就不太检点,跟她的哥哥齐襄公之间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后来鲁桓公的惨死也与这点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狗血的事情我们留到后面再详细的介绍……
总之的是,从太子忽代表郑庄公支援齐国一事来看,郑国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威望,连齐国这样的老牌大国遇到点事都会想到要郑国出面解决;
但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又反映出至少像太子这样级别的人物还不具备大国领导人的心理素质。
所以我们会说,郑国的确很强,是春秋以来的强国之一,但究竟是不是最强的那一个,还是有一定争议的,为了让这个争议变得没有争议,我们还是看看同期的另外一个强国楚国都有哪些表现。
提到与郑庄公同期的楚国,那就必须得说说楚武王。
郑庄公公元前743年即位,楚武王则是公元前740年即位;
郑庄公即位后年幼,隐忍了二十多年才解决共叔段之乱,算是扫清了政治上的一大障碍;
楚武王则没这么麻烦,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即位的时候就解决了……
公元前741年,楚王楚蚡冒去世,太子还没来得及接班就被楚蚡冒的弟弟『熊通』给杀了。
熊通就是我们说的楚武王,也就是说楚武王实际上是以篡权的形式才当上楚国国君的。
在周朝,南方面积辽阔但是相比中原地带又比较偏远,气候也与中原这样偏北方的地域区别很大,所以以郑庄公为代表的郑国选择的是在拥挤的中原偏东地带求发展,但楚国则是一贯延续在中原以南的广袤蛮夷之地闷声发大财战略。
楚武王上任后,楚国继续着扩张和发展的节奏,偶尔欺负下周边的小国,日子倒也滋润。
但这就好比女人的肚子一样,一天二天看不出来,一个月二个月也不明显,但时间一长,大家就都知道楚武王的肚子很大了……
哦,搞错了,是经意不经意间,中原的诸侯国们都知道楚国不好惹了……
楚国这一强,中原的诸侯国们就得紧张了,即便是郑庄公也为此头疼,所以在公元前710年的时候,郑国和邓国就专门组织了次会议,主题就是如何更好的防范楚国随时可能的入侵。
为什么是郑国和邓国呢?
因为他们离楚国最近,自然就是风险最大的,郑国虽强,但此时面对楚国其实也没多大底气。
那么桓王和戎人轮流给郑庄公当背景的时候,楚武王又在干什么呢?
楚武王低调发展了三十多年,盘点了下自己的家底,发现还会还算不错,不比中原的那些诸侯国们差多少。
要不没事跟中原的朋友们玩一玩?
拿谁先练个手热个身呢,这是楚武王的问题。
『随国』很近,要不就打随国吧,问题一点都不难。
随国:……
@o弘毅o 6436楼 2015-11-01 21:13:00
@禅___静 2015-11-01 20:42
—————————————————
嘿嘿
-----------------------------
@禅___静 2015-11-01 21:33:23
话说你最近又在追什么呢
—————————————————
-_-||今天刚看完伪装者。。。o>_<o从坚定的靖苏党掉进了楼诚党里。。。
-----------------------------
才女好忙
从一个坑扑向另外一个坑...
@禅___静 2015-11-01 20:42
—————————————————
嘿嘿
-----------------------------
@禅___静 2015-11-01 21:33:23
话说你最近又在追什么呢
—————————————————
-_-||今天刚看完伪装者。。。o>_<o从坚定的靖苏党掉进了楼诚党里。。。
-----------------------------
才女好忙
从一个坑扑向另外一个坑...
@禅___静 2015-11-01 21:33:23
话说你最近又在追什么呢
—————————————————
-_-||今天刚看完伪装者。。。o>_
—————————————————
T^T然后我爹今天开始看。。。
-----------------------------
好有爱的样子...
(~﹃~)~zZ
@司马蛋 2015-11-02 08:29:26
1
-----------------------------
2
1
-----------------------------
2
@周易取名字 2015-11-02 00:13:23
@o弘毅o :本土豪赏1朵 鲜花 (100赏金)聊表敬意,这文笔不错,精彩,特地犒赏一下!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打赏
@o弘毅o :本土豪赏1朵 鲜花 (100赏金)聊表敬意,这文笔不错,精彩,特地犒赏一下!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打赏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11-02 12:05:33
午饭时间到~~~~
-----------------------------
呵呵
潜水姐好
午饭时间到~~~~
-----------------------------
呵呵
潜水姐好
@不是2012是2012 2015-11-02 13:44:32
。
-----------------------------
额
。
-----------------------------
额
无奈表示“红包已被抢完,去别的帖子试试手气吧!”
-----------------------------
@是傲慢还是偏见 2015-11-02 17:56:43
顶
-----------------------------
怎么显示的红包才2个...
-----------------------------
@是傲慢还是偏见 2015-11-02 17:56:43
顶
-----------------------------
怎么显示的红包才2个...
@在牛A和牛C之间 2015-11-02 19:22:52
美女来了
-----------------------------
牛...
美女来了
-----------------------------
牛...
@tqzrd 2015-11-02 16:29:04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
谢谢你的红包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
谢谢你的红包
.
开更
220 鬬伯比的计谋
220 鬬伯比的计谋
我们说过,春秋以后诸侯国的数量实在太多,所以很多小国露面的机会少得可怜。
如果真的耐不住寂寞想要出场,不是不可以,但也得先做好被打的思想准备……
随国接下来要出场了,因为楚武王要打他了……
当年,随国也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并且与楚国一样位于南方。
不过与楚国又不同的是,随国是姬姓诸侯国,流的是周王室的血。
随国的建立稍晚,成康以后,昭王、穆王为巩固对南方疆域的控制,便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等从今山西、陕西一带移封到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随、唐、蔡、应、息等封国就此入驻南方。
从战略上讲,『汉阳诸姬』,也就是这些以随国为代表的诸侯国们是周王室在南方的眼线,这与楚国自打被扔到这里后便没人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既然如此,反正楚武王正有跟中原的朋友们过过招的意思,那就拿随国先练个级呗……
公元前706年,郑庄公忙着帮齐国打北方的戎人,楚武王也开始活动筋骨了。
在我们逐渐熟悉了中原一带的战争套路以后,我们不妨也来看看所谓的南蛮之地,在方式方法上面,能不能有有些新的花样。
首先,随国在当时南方的『汉阳诸姬』之中实力相当不错,并且这些诸侯国之间也相互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楚武王把军队开到随国家门口,摆好造型,然后便打算跟随国讲和。
是的,我们没看错,楚国的策略是大家先坐下来讲和,能够商量到一块去的话咱就不打了,实在谈不拢再进行下一步,南方人打仗果然不一样……
楚武王为什么这么淡定呢,因为『令尹』『鬬伯比』『音同斗』把战前的分析工作做得很到位。
鬬这个字复杂得看起像个二维码,后面我们称斗伯比。
令尹则是楚国特色的官职名称,对内要主持国事,对外还要主持战争,相当于楚国版的百官之首。
斗伯比本人呢,论辈分是楚武王的叔叔,对于攻打随国一事他是这样分析的:汉水以东诸侯国不少,如果以武力强取的话,搞不好他们就会抱团,只会加大难度;而这一带随国最大,不如离间随国,让随国产生自大的心理,主动抛弃周边的小国们。
斗伯比这不仅辈分高、权力大,道理也是一套一套的,不过楚武王还是有些疑惑。
斗伯比接着分析:跟楚国来和平谈判的是随国的『少师』,这家伙心高气傲,等他来的时候楚军隐藏自己的实力,搞出一副战斗力很渣的样子,让少师麻痹大意而放松警惕,这样一来随国就会掉以轻心了。
具体的思路斗伯比也给出了,看来楚国这虽说是出来找随国练级,倒也还是蛮重视的。
不过楚武王此时还是不放心,因为随国有个叫『季梁』的大夫,水平相当之高,在随国也很有地位,楚武王担心这样的小把戏骗不了季梁。
斗伯比还是挺实诚的:能骗一个是一个呗,反正对以后是有用的……
好了,少师很快就来讲和了。
楚军这蔫不拉几的样子少师也看到了,就这样水平随国为啥要讲和呢,少师回去就建议随侯开战,斗伯比的计策看来起了效果。
得到少师反馈来的消息,随侯心想这楚国也不行啊,打,马上打,立即打。
不过这城门还没出,季梁就来找随侯了。
随侯把问题看的很简单,楚军这么衰,随国在南方一带混得也算不错,既然楚国都找上门了,不打白不打,不过季梁就不一样了,他把问题看的很透彻。
季梁给随侯一通分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方位多角度无死角的阐明了其中的要害关系。
随侯顿时害怕了,打个架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还是老老实实的治国吧,来人啊,咱不打了……
闹了半天,感情这仗没打,南方打起架来果然套路不一样……
我们说过,春秋以后诸侯国的数量实在太多,所以很多小国露面的机会少得可怜。
如果真的耐不住寂寞想要出场,不是不可以,但也得先做好被打的思想准备……
随国接下来要出场了,因为楚武王要打他了……
当年,随国也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并且与楚国一样位于南方。
不过与楚国又不同的是,随国是姬姓诸侯国,流的是周王室的血。
随国的建立稍晚,成康以后,昭王、穆王为巩固对南方疆域的控制,便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等从今山西、陕西一带移封到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随、唐、蔡、应、息等封国就此入驻南方。
从战略上讲,『汉阳诸姬』,也就是这些以随国为代表的诸侯国们是周王室在南方的眼线,这与楚国自打被扔到这里后便没人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既然如此,反正楚武王正有跟中原的朋友们过过招的意思,那就拿随国先练个级呗……
公元前706年,郑庄公忙着帮齐国打北方的戎人,楚武王也开始活动筋骨了。
在我们逐渐熟悉了中原一带的战争套路以后,我们不妨也来看看所谓的南蛮之地,在方式方法上面,能不能有有些新的花样。
首先,随国在当时南方的『汉阳诸姬』之中实力相当不错,并且这些诸侯国之间也相互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楚武王把军队开到随国家门口,摆好造型,然后便打算跟随国讲和。
是的,我们没看错,楚国的策略是大家先坐下来讲和,能够商量到一块去的话咱就不打了,实在谈不拢再进行下一步,南方人打仗果然不一样……
楚武王为什么这么淡定呢,因为『令尹』『鬬伯比』『音同斗』把战前的分析工作做得很到位。
鬬这个字复杂得看起像个二维码,后面我们称斗伯比。
令尹则是楚国特色的官职名称,对内要主持国事,对外还要主持战争,相当于楚国版的百官之首。
斗伯比本人呢,论辈分是楚武王的叔叔,对于攻打随国一事他是这样分析的:汉水以东诸侯国不少,如果以武力强取的话,搞不好他们就会抱团,只会加大难度;而这一带随国最大,不如离间随国,让随国产生自大的心理,主动抛弃周边的小国们。
斗伯比这不仅辈分高、权力大,道理也是一套一套的,不过楚武王还是有些疑惑。
斗伯比接着分析:跟楚国来和平谈判的是随国的『少师』,这家伙心高气傲,等他来的时候楚军隐藏自己的实力,搞出一副战斗力很渣的样子,让少师麻痹大意而放松警惕,这样一来随国就会掉以轻心了。
具体的思路斗伯比也给出了,看来楚国这虽说是出来找随国练级,倒也还是蛮重视的。
不过楚武王此时还是不放心,因为随国有个叫『季梁』的大夫,水平相当之高,在随国也很有地位,楚武王担心这样的小把戏骗不了季梁。
斗伯比还是挺实诚的:能骗一个是一个呗,反正对以后是有用的……
好了,少师很快就来讲和了。
楚军这蔫不拉几的样子少师也看到了,就这样水平随国为啥要讲和呢,少师回去就建议随侯开战,斗伯比的计策看来起了效果。
得到少师反馈来的消息,随侯心想这楚国也不行啊,打,马上打,立即打。
不过这城门还没出,季梁就来找随侯了。
随侯把问题看的很简单,楚军这么衰,随国在南方一带混得也算不错,既然楚国都找上门了,不打白不打,不过季梁就不一样了,他把问题看的很透彻。
季梁给随侯一通分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方位多角度无死角的阐明了其中的要害关系。
随侯顿时害怕了,打个架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还是老老实实的治国吧,来人啊,咱不打了……
闹了半天,感情这仗没打,南方打起架来果然套路不一样……
截一张图
介绍下随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关系
介绍下随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关系

随、唐、蔡、息等位置邻近
基本都是同期分封到南方一带的诸侯国
目的是为了帮助周王室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基本都是同期分封到南方一带的诸侯国
目的是为了帮助周王室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另外
南方这里也有一个唐国
和由唐改为晋的唐不是同一个
南方这里也有一个唐国
和由唐改为晋的唐不是同一个
@司马蛋 2015-11-03 08:53:09
2
-----------------------------
3
2
-----------------------------
3
@o弘毅o 2015-11-02 21:12:51
220 鬬伯比的计谋
-----------------------------
@在牛A和牛C之间 2015-11-03 11:28:15
这个“鬬”字怎么读?
-----------------------------
斗
220 鬬伯比的计谋
-----------------------------
@在牛A和牛C之间 2015-11-03 11:28:15
这个“鬬”字怎么读?
-----------------------------
斗
@微笑有时 2015-11-03 12:39:11
做个记号
-----------------------------
谢谢
做个记号
-----------------------------
谢谢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11-03 17:03:36
那张地图里找了好久才找到随。。。我果然是眼神不好。。。。
-----------------------------
主要是随国本来就很小
不怪潜水姐
那张地图里找了好久才找到随。。。我果然是眼神不好。。。。
-----------------------------
主要是随国本来就很小
不怪潜水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