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o弘毅o 抢到了周易取名字 的红包,价值0.05个天涯贝【抢红包
  @周易取名字 2015-11-03 18:34:14
  @o弘毅o :本土豪赏1朵 鲜花 (100赏金)聊表敬意,这文笔不错,精彩,特地犒赏一下!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大神...
  更...
  221 先驱季梁
  221 先驱季梁

  斗伯比的计谋差点就成功,随侯也是差点就跟楚军干了起来,不过季梁这一出场,紧张的局面立马就缓和了起来。
  所以随国虽然出场镜头少,但对于实力派的季梁,该重视的我们丝毫不能马虎。
  问题是季梁这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跟随侯都说了一通什么呢?

  季梁一上来就揭穿了楚国的把戏,提醒随侯楚军这分明是装的,千万不要急于行事,楚武王的担心看来果然是有道理的。
  但是既然话都放出去了,就这么服软面子也挂不住啊,随侯表示随国好歹也是兵强马壮的。
  季梁这下就真的要调出大招了,季梁直接就从道、忠、信多个角度指出随国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道,道就是要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老子这会都还没开始道可道;
  什么是忠,就是要对百姓有利,孔子这会都还没提什么礼义忠孝;
  什么是信,那你得真实不欺,这还是后来儒家的那一套。

  季梁提到一点,便指出随国相应的问题,再提一点,又指出随国的不足,说得随侯一愣一愣,对于楚国的挑战也不敢掉以轻心了,打架的事情先搁置吧。
  随后,季梁告诫随侯,『修政而亲兄弟之国』是随国务必要坚持的事情,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这才是当务之急;
  同时,在这场对话中,季梁更是抛出了『夫民,神之主也』这一极具震撼的观点。

  夫民,神之主也,说的是什么呢?
  在当时的背景下,历来推崇的都是以崇拜帝王祖先为核心的天命神权论,这样的体系下,天命主宰着万物。
  但是季梁却说百姓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一观点已经彻底超越先前所有的思想体系,使得季梁成为『无神论』的先驱。

  你看看,后人们对季梁是如此的推崇有加,而随侯的名字我们调查起来都相当吃力,你说这打还是不打该听谁的,一目了然啊……
  一番话过后,随侯听从了季梁的建议,老老实实治国先,打架的事情放一边,不过这明明架都约好了,说不打就不打,不是放楚武王鸽子么……
  楚武王这打不成了手还痒得厉害,这可怎么办?

  楚武王只得跟随侯交代了下他的想法:既然中原的诸侯们都已经开始打打杀杀了,咱楚国虽然在蛮夷之地,但好歹也有自己的队伍,不如让随侯给桓王打打招呼给楚国个名号,这样楚国以后也方便跟中原的兄弟们商量下国家大事。
  你看吧,中原的郑国、宋国、卫国以及晋国等等都甩开膀子相互切磋几十年了,楚国却连个报名的资格都没给,桓王都被郑庄公给揍了,楚武王还得费尽心机先找桓王要个名分,楚国这单机玩的也是够可怜的。
  随侯一看这事也不算费力,便也答应了帮楚武王这个忙,很快派人去找桓王,请求给楚武王个名号,楚国看来即将要加入春秋这个大家庭了。

  二年后,楚武王的申请有了下文。
  桓王:不批……
  楚武王这下暴走了:想当年我们楚人的祖先鬻熊还是文王的老师,成王提拔先公的时候给的爵位低就算了,给的地少也算了,还给块这么偏的低也忍了,如今楚国好歹也在这蛮夷之地混得不错,加封爵位这点小事都不答应……

  楚武王这是真生气了,心想你桓王不是不给名分么,那好,我自己给自己名分,于是楚武王单方面宣布称王。
  楚武王这事办得实在是特立独行,这样的称号直接与天子平起平坐,摆明了就没给桓王面子。
  这事桓王怎么看?
  闪人
  @司马蛋 2015-11-04 11:32:32
  1
  -----------------------------
  2
  .
  @禅___静
  粗来
  开更
  222 楚国称王
  222 楚国称王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三十五年。
  楚国因不满自己的爵位太低,也因不满桓王对楚国希望加爵申请的漠视,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
  春秋时代以来,楚国国君自楚若敖才开始有谥号,随后历经楚霄敖和楚蚡冒,楚武王之后,楚国的谥号体系相对更加符合我们所认知的习惯,随后的二十多人楚国国君大多都称作楚王。

  楚国称王一事,我们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
  首先,称王一事这不是楚国的第一次,也就是说楚国是惯犯……
  西周夷王时期,时任楚国国君的熊渠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拥护,对比之下夷王统治的周朝显得老态龙钟,熊渠便有了封王的念头。

  与楚武王称王不同的是,熊渠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这是周朝诸侯国中的第一起封王事件。
  不过楚国的这次封王事件没有延续太久,厉王即位后暴虐名声在外,熊渠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便又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称号。
  然后我们要说的是,这第二起封王事件,还是楚国干的……

  眼瞅着中原各国们打得个你死我活的,楚武王心里也泛起痒痒,无奈楚国自封国起爵位就属于垫底的那个档次,后来长期又疏远于中原一带,人生地不熟,楚国如果突然就这么跑到中原去搅合搅合,想想也是怪别扭的。
  所有我们看到楚国进军中原的步子迈的其实还是蛮谨慎的,楚武王先是给随国打了招呼,希望随国出面桓王能够给自己更高一点的政治地位,有了更拉风的名号以后底气才会更足,步子才会扯得更大。
  楚武王不曾想到的是,桓王直接把给这事否决了……

  别人不给脸可以,但自己一定要给自己好脸看,桓王是这样想的,所以对于下级的申请,必须得表现出老大的样子,拒绝才能更加体现出天子的地位。
  问题是这也就是没多久之前,桓王才因自己步子迈得太大被郑庄公扯着了蛋,各诸侯国都分明看在眼里,桓王还这会还有模有样的端着天子的架子,楚武王有想法了。
  楚武王:好吧,我称王了,来打我啊。

  桓王:不打……
  楚武王:我真称王了,来打我啊。
  桓王:打不过……

  子曰:抽,是一种生活艺术;
  子又曰:找抽,是一种生活态度。
  接二连三的被诸侯们打脸,桓王在抽与被抽之间坚定的选择了被抽,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总之,楚武王宣布称王以后,天子一人称王的局面便被打破。
  比较奇怪的是,桓王得到了中原各诸侯们的认可,但大家对他一点都不害怕;
  楚武王这边单方面宣布称王,政治上的地位尚未得到认可,但大家对楚武王其实又很是害怕的样子……

  无它,实力使然。
  随后,楚国再次向随国发起进攻。
  季梁一如先前的建议不要开展,但此时更加得势的少师坚决要求作战,并且还得速速作战,生怕给了楚军喘息的机会。

  问题是,楚武王这每一步都迈得挺谨慎的,现在还只是处在热身的阶段,怎么又可能会喘……
  最近码得好慢啊...
  @o弘毅o 2015-11-04 19:54:32
  222 楚国称王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三十五年。
  楚国因不满自己的爵位太低,也因不满桓王对楚国希望加爵申请的漠视,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
  春秋时代以来,楚国国君自楚若敖才开始有谥号,随后历经楚霄敖和楚蚡冒,楚武王之后,楚国的谥号体系相对更加符合我们所认知的习惯,随后的二十多人楚国国君大多都称作楚王。
  楚国称王一事,我们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
  首先,称王一事这不是楚国的第一次,......
  -----------------------------
  二十多人---任......
  @暴宝蓝 2015-11-04 21:46:48
  我是来顶楼主的
  -----------------------------
  好久不见
  (~﹃~)~zZ
  @司马蛋 2015-11-05 08:15:29
  1
  -----------------------------
  2
  @在牛A和牛C之间 2015-11-05 12:54:08

  -----------------------------
  @万年潜水的某某
  套用一句话
  人艰不拆...
  .
  @小白和伊涅斯塔 2015-11-05 20:16:19
  上来冒个泡,楼主看到我看到我。
  说实话一直有跟楼,就是懒得注册,想想终于趁有冲动注册了一个。
  春秋 历史 的精彩其实远远不是文字可以描述,即使是楼主这么生动详实的描述也依然留给大家想象的余地。不过楼主真是我见过最负责的楼主啦,耐得住性子,我只能看看楼主的总结
  -----------------------------
  话说你到底是小白还是伊涅斯塔...
  @小白和伊涅斯塔 2015-11-05 20:16:19
  上来冒个泡,楼主看到我看到我。
  说实话一直有跟楼,就是懒得注册,想想终于趁有冲动注册了一个。
  春秋 历史 的精彩其实远远不是文字可以描述,即使是楼主这么生动详实的描述也依然留给大家想象的余地。不过楼主真是我见过最负责的楼主啦,耐得住性子,我只能看看楼主的总结
  -----------------------------
  赞同你的观点
  春秋时代太过精彩
  以至于仅仅从一个角度很难面面俱到
  @o弘毅o 2015-11-04 20:39:11
  最近码得好慢啊...
  -----------------------------
  @是傲慢还是偏见 2015-11-05 20:36:01
  最近码得好慢啊...
  -----------------------------
  呵呵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5-11-05 20:58:25
  mǎ
  -----------------------------
  太敬业了
  拼音都打出来了
  开更
  224 五种爵位
  晕
  闹乌龙了...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5-11-05 21:08:11
  不想重复但是已无存货。
  -----------------------------
  什么意思
  223 当头一棒
  223 当头一棒
  223 当头一棒

  楚国与随国一战,经过是这样子的。
  季梁的话虽然充满了哲理,但这并没能改变少师更加受宠的事实,而且少师自打参观过楚军之后,对楚军便一直停留在了不堪一击的印象上。

  随后,楚武王打算在『沈鹿』『今湖北钟祥县一带』召集南方各诸侯的军队。
  一来可以联系下感情,二来大家集结军队可以搞个阅兵什么的。
  不过更重要的是,如今楚国已经称王,这事得通知下大家。

  结果呢,随国没给面子,楚武王搞的这个盟会没有去……
  这事弄得楚武王很不高兴,于是亲自率军讨伐随国。
  季梁建议先投降,这样楚武王肯定不同意,然后再作战,如此一来便可以提升我军士气而使楚军懈怠;少师则表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搞这么麻烦干啥,还是速速作战吧。

  没办法,随侯这会更加听少师的。
  随国与楚国双方正式摆开架势。
  季梁:楚人以左为尊,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我们可以攻击右军。右军更弱,必然能赢,等他们的右军一败,胜利就会倾向于我们。
  少师:不攻左边,就是不与楚王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和他不对等,所以必须先攻左边。

  少师这铁了心的要往笼子里面钻,拦都拦不住,斗伯比自然就高兴了,他给少师开的忽悠药看来有了疗效……
  双方一交战,楚国便展现出了迫不及待要逐鹿中原的实力,随军大败,随侯仓皇逃走,少师被俘。
  少师:这不科学……

  经此一战,随国彻底被打服,随侯表示以后再也不敢给楚国找麻烦,并订立盟约以示诚意。
  此后,公元前703年,楚武王派兵进攻『邓国』,邓国大败;
  公元前701年,楚国进攻『郧国』,并和『贰国』、『轸国』两国结盟;
  公元前700年,楚国进攻『绞国』。

  接连的胜利极大刺激了楚武王的胃口,楚国也在南方一带持续战争的过程中不断扩张,与胜利伴随的还有过于乐观的情绪。
  公元前699年,楚国进攻『罗国』。
  罗国本与楚国同宗,看到楚国不断扫荡周边的小国,心里早就起了戒心。

  楚国在进攻绞国时,罗国便悄悄的做了侦察工作,对楚军的实力和人数了如指掌。
  受命攻打罗国的是楚武王之子『屈瑕』,屈瑕姓熊,名瑕,因封于屈邑而被称为屈氏,屈原便是其后裔。
  这次战争的隐患是屈瑕在攻打绞国之时便显得优柔寡断,但凭借着楚军的强大还是毫无悬念的拿下,这更进一步滋长了屈瑕自大的心理。

  年事已高的斗伯比看出问题,希望楚武王能够派兵增援屈瑕,楚武王同样不以为然。
  果不其然,楚军在『鄢水』『今湖北中部汉水支流』渡河后军队阵型没有保持好,队列错乱如一盘散沙,将要到达罗国时遭到罗国和『卢戎』『卢水上游,戎人的一个分支』自两边而来的夹攻。
  仓皇之下,楚军且战且退,最终逃到荒谷『今湖北江陵县一带』。

  楚军的连胜势头终因屈瑕的骄横而被终结,屈瑕无颜再见楚武王,上吊自尽结束了这场战争。
  不得不说的是,战争远没有楚武王预料的那般轻松,其子屈瑕也开创了以死谢罪的先河,其他不少将领也自囚听罪。
  好在楚武王也意识到自大的根源其实在于自己,『孤之罪也』,楚武王也没有继续问责下去,剩余将领全都被赦免。
  @小白和伊涅斯塔 2015-11-05 21:10:17
  小白和伊涅斯塔都是,哈哈
  操起小鞭子催更
  话说我第一次收到图文版东周列国志的时候整个人都斯巴达了。那时候还很小,看得津津有味,读了一整晚
  -----------------------------
  呵呵
  这样历史题材的演义其实还是蛮有看头的
  @小白和伊涅斯塔 2015-11-05 21:32:21
  我的八卦之心就是这么燃烧起来的,不过还是我耐性不够看东西总是一知半解,看你的楼就是仰望大神啦
  -----------------------------
  过奖了...
  @小白和伊涅斯塔 2015-11-05 21:32:21
  我的八卦之心就是这么燃烧起来的,不过还是我耐性不够看东西总是一知半解,看你的楼就是仰望大神啦
  -----------------------------
  过奖了...
  天涯今天抽得慌啊...
  (~﹃~)~zZ
  @禅___静 2015-11-06 10:47:21

  !!!账号出问题了!!手机各种登不了!
  -----------------------------
  不会是人品出问题了吧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11-06 09:31:58
  hiiiiii~~~~你这属于自爆料呀~~哈哈哈
  -----------------------------
  没爆什么的样子啊
  @司马蛋 2015-11-06 08:10:02
  顶
  -----------------------------
  谢谢
  @Cassie向阳花 2015-11-06 10:39:29
  顶~~
  -----------------------------
  谢谢
  @禅___静 2015-11-06 10:47:21
  !!!账号出问题了!!手机各种登不了!
  -----------------------------
  @o弘毅o 2015-11-06 12:08:57
  不会是人品出问题了吧
  -----------------------------
  @禅___静 2015-11-06 12:34:15
  你这种人品都好好的,我这么好的人品,肯定没啥问题
  -----------------------------
  不好说啊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11-06 09:31:58
  hiiiiii~~~~你这属于自爆料呀~~哈哈哈
  -----------------------------
  @o弘毅o 2015-11-06 12:10:23
  没爆什么的样子啊
  -----------------------------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11-06 17:00:12
  本人脑洞已开。。。
  -----------------------------
  不要开太大了
  收不住很危险的
  @周易取名字 2015-11-06 22:21:12
  好帖顶起来!
  
  -----------------------------
  谢谢牛神
  开更
  224 五种爵位
  224 五种爵位

  从公元前704年楚国宣布称王起,楚武王便加大了其扩张的步伐。
  虽然征伐罗国之战遭遇失利,我们看到楚武王其实并没有太过冒进的进军中原,而是稳扎稳打的在南方一带继续力量。
  楚武王没有贸然与中原各国过招,与楚国当初受封时爵位实在太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基础上,我们对周朝爵位的制度和格局再进行简要的回顾。

  武王当年分封时,诸侯国数量并不少,有姬姓的,有非姬姓的,有功臣的,也有前朝的,种类繁杂,因此对这些诸侯国的级别和待遇并没有一把抓,而是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个档次。
  公爵位最高,男则最低,与之对应的是领土的面积,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以后标准放宽,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从本质上来看,周朝分封众多诸侯国的政治目的还是希望能够谋求军事上的安全,理想情况下,各诸侯国就相当于周朝在此地的一个军事据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哪些诸侯国的等级更高,面积更大呢?
  对于哪些诸侯国能够封为公爵,武王其实还是很讲究的。
  武王把公爵基本都封给了前朝遗留下来的小国,比如神农氏后裔之焦国、黄帝后裔之祝国、尧后裔之蓟国、舜后裔之陈国、禹后裔之杞国,以及前身商朝的宋国。

  这些公爵的诸侯国多数都比较小,一旦作乱对周朝威胁不大,但因为是前朝帝王们的后人,武王这样的做法也给足了他们面子,顺带给自己赚了好的名声;
  对于当时在朝中权力较大的三公,以及武王比较仰仗的一些诸侯国,武王给的爵位级别也不低,比如周公为代表的鲁国以及姜尚为代表的齐国,以及召公为代表的燕国,初始的爵位都是侯爵;
  后来分封的比如郑国、秦国等,起点比较低,初封时规模并不大,因为被封为伯爵;
  至于楚国,那就比较悲剧了,楚国被分封时给的爵位是子爵,实力强而又爵位低,楚国这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看来从一开始楚国这就穿上了小鞋……

  当然,诸侯国爵位的高低大体沿用到了以后,但也不是一直就固定了下来,部分诸侯国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提升,比如鲁国后来从侯爵提升为公爵,比如卫国因为东迁表现不错也被提升为公爵。
  爵位低吧,其实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被封为子爵的诸侯国也还有一些,甚至还有像许国这样垫底为男爵的。
  问题是楚国这实力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了很多邻近诸侯国都开始害怕的地步,这里面就包括郑庄公时期的郑国,这个时候爵位还这么低,楚武王去中原溜达的时候面子就挂不住了,于是便谋求政治地位上的提高。

  作为天下共主,天子拒绝诸侯国的申请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桓王还真就是这么干的。
  问题是周王室这今时不同往昔,郑庄公这才把桓王打成了焦作人,桓王还要强撑面子在楚武王面前摆谱,也就实在是太没说服力了。
  桓王这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深深刺激到了楚武王,楚武王只好对桓王表示:你这不是胖,而是对自己实力过于自信导致的肿胀……

  所以楚武王后来升爵不成便干脆宣布称王而脱离了周朝的这一爵位体系,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稳扎稳打,搞定了诸多南方一带的诸侯国。
  现在我们最新的格局是,楚国在南方一带称王,桓王还一点脾气没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至于中原一方,我们要说的还是郑庄公。
  友情提醒
  明天进入大长篇之郑庄公
  @o弘毅o 2015-11-06 22:45:35
  224 五种爵位
  从公元前704年楚国宣布称王起,楚武王便加大了其扩张的步伐。
  虽然征伐罗国之战遭遇失利,我们看到楚武王其实并没有太过冒进的进军中原,而是稳扎稳打的在南方一带继续力量。
  楚武王没有贸然与中原各国过招,与楚国当初受封时爵位实在太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基础上,我们对周朝爵位的制度和格局再进行简要的回顾。
  武王当年分封时,诸侯国数量并不少,有姬姓的,有非姬姓......
  -----------------------------
  @周易取名字 2015-11-06 22:54:02
  于是后来就变成了六等爵位了么?『王』、『公』、『侯』、『伯』、『子』、『男』……
  -----------------------------
  王凌驾于这个爵位体系之上
  这些爵位都是天子分封的
  不过后面不久我们的确会提到“第六种”爵位的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11-06 09:31:58
  hiiiiii~~~~你这属于自爆料呀~~哈哈哈
  -----------------------------
  @o弘毅o 2015-11-06 12:10:23
  没爆什么的样子啊
  -----------------------------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5-11-06 17:00:12
  本人脑洞已开。。。
  -----------------------------
  @o弘毅o 2015-11-06 22:31:23
  不要开太大了
  收不住很危险的
  -----------------------------
  @残情邪爱 2015-11-07 09:49:45
  呃……签到打卡
  -----------------------------
  看错了
  我就说潜水姐周末不打卡的嘛...
  @amanda9233 2015-11-07 11:17:57
  @o弘毅o 2015-04-01 23:09:11.0
  能看到这句话的朋友,不麻烦的话回个贴,以资鼓励
  谢谢
  —————————————
  楼主文风轻松幽默,好看
  -----------------------------
  谢谢支持
  @司马蛋 2015-11-07 08:39:50
  占楼
  -----------------------------
  呵呵
  @周易取名字 2015-11-07 19:09:01
  @o弘毅o :本土豪赏1张 催更 (100赏金)聊表敬意,这文笔不错,精彩,特地犒赏一下!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谢过牛神
  开更
  225 大长篇之郑庄公
  快翻页了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