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貌似翻页了...
  来吧,我们继续更
  今天说说所谓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298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298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季友的再次归来,鲁僖公的即位表明庆父与哀姜这对绝命鸳鸯所制造的鲁国内乱告一段落,鲁国在鲁庄公去世后的短暂混乱之后也将重回正轨。
  接下来便到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的时候了。

  庆父逃到莒国,这事好办,鲁国财到礼到,莒国同意放人。
  庆父:……
  被遣送回鲁国的路上庆父安排公子鱼请求赦免,公子鱼的请求被驳回,公子鱼一路又哭着返回,自知无力回天的庆父自杀身亡。

  哀姜逃到邾国,鲁国还没发话,齐桓公就先作出指示。
  作为齐国公族之女,哀姜的行为严重影响到齐桓公中原霸主的形象,鉴于此,齐国向邾国直接要人,邾国不得不从。
  在回齐国的路上,哀姜就被齐人杀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一典故告一段落。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一典故说的是鲁国的庆父罪大恶极,罪该万死,这样的恶人不除掉只会带来无止境的灾难。
  在了解完事情的经过之后我们的疑问是:果真是这样的么?
  难道不是这样么……

  首先,庆父杀子般、立鲁闵公的根源在于哀姜,在于哀姜和他之间的不正当关系。
  为了拥护鲁闵公庆父不惜杀掉子般,但是我们却同时也看到季友为了拥立子般不惜毒死叔牙,性质上来看其实都差不太多;

  其次,对于庆父而言所谓的篡权其实从一开始是不成立的,由于哀姜无子,所以周朝以来的嫡长子继位制度天然失效,庶子继位又或者兄终弟及本身都不再是什么大问题。
  由于哀姜的关系,庆父一开始也没打算自己争取一下鲁国国君,只是鲁闵公即位以后庆父和哀姜越来越高调才考虑取代鲁闵公的位置。
  我们换句话说,如果庆父从鲁庄公去世后一开始便当上鲁国的国君,也许就没后面这么多事了……

  最后,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出处竟然是齐国而不是鲁国。
  齐桓公为什么要派仲孙湫去鲁国慰问考察,显然除了关心关心小外孙鲁闵公,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想法,这个想法与吞并鲁国有关。
  庆父会不会继续作恶,仲孙湫知道,齐桓公也知道,但是齐桓公选择的却是坐山观虎斗,明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齐桓公的策略却仍然是看着鲁国继续混乱,齐桓公不是幕后的黑手,但绝对没安好心。

  再者,我们从哀姜与文姜的对比其实也能看到一些端倪。
  哀姜跟文姜干的事情基本类似,文姜是与自己的兄弟齐襄公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甚至直接导致鲁桓公惨死齐国;
  哀姜是与鲁庄公的兄弟庆父乱搞男女关系,随后引发子般和鲁闵公的悲剧。

  结果是鲁闵公一死,齐桓公立刻将逃到邾国的哀姜处死,此时的齐桓公是中原霸主,齐国是各诸侯国的带路人,哀姜作为齐国公主让齐国蒙了羞,所以哀姜必须死;
  反观文姜,鲁桓公去世之后干脆连鲁国都懒得回,隔三差五的还跟齐襄公幽会一下,对于这样的事情齐桓公却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态度。
  还有一点,不光是文姜、哀姜,齐桓公自己都跟管仲交代过他好色起来连好看点的姐姐妹妹都不放过……

  所以说,庆父本身其实并不值得我们为其翻案,从跟哀姜走到一起就注定了他不会落得好名声。
  但是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一口号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与齐桓公有关,与齐鲁之间的恩恩怨怨有关。
  好就好在,庆父终究还是死了……
  @潇湘妃子怡红 2016-01-20 00:19:53
  好崇拜楼主。
  公丘子桓的《绝密文档》希望楼主发表点看法。
  -----------------------------
  刚才搜索了下,原来也是天涯的帖子。

  很抱歉,这个帖子我是第一次看到,所以发表不了什么深刻的见解。

  大致浏览了一下,这个帖子给我个人的感觉公丘子桓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把大量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并加以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就个人而言,所谓的“人类起源真相大揭秘”是相当困难的,或者说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结论需要靠必要的证据作为支撑,而不是把各个文明早先的蛛丝马迹规整到一起就能办到的。

  很多文明已经失传,我们首先得承认这个事实,并且不同的文明之间必然会存在共同的部分,不能因为大家都用嘴吃饭就把两者联系到一块,看到孔子的那个握手礼源自苏美尔的时候我就有点脱线了...

  为什么我这么说?
  看看三星堆出土的那些面具就知道了,我们目前连那里面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搞明白,又如何能联系到苏美尔去。

  再说了,包括夏朝我们目前考古工作者要考证的东西都太多,更不要提更远的事情了。

  当然,这个帖子作为一个参考,了解早先的文明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包含的信息很多,如果说要提建议的话,希望作者在下结论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否则很容易引起口水。

  谢谢。

  @我为看文而注册 2016-01-20 11:02:06
  谢谢强调,是我没说清,春秋战国 主流定论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春秋绝笔 还有周天子的俩年份,记不清了,大致是这样吧~
  分得清清楚楚,的意思是,在春秋或战国里,姑且说谁早谁后吧,举个例子说明我的无知,南山里八卦来的齐襄公乱伦,课本里学得管鲍之交田忌赛马,体现史官气节的崔杼弒其君,成语故事呆若木鸡与滥竽充数
  这几位单说都还好啊,但排列顺序,人物辈份,以及同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情况,我无知啦,乱不清
  ......
  -----------------------------
  恩
  我明白你的意思的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因为一个典故或者成语大家都是熟悉的很
  但是事情与事情之间缺乏连贯性
  我们这个帖子要做的就是这个事情
  开更
  299 齐国救邢
  299 齐国救邢

  『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
  随着鲁僖公即位,随着庆父与哀姜先后被治罪,鲁国暂时平定下来,鲁僖公不能看到的是庆父作乱的背后其实鲁国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幸运的是鲁国对周朝礼制的贯彻一向良好,在仲孙湫的建议下,齐桓公最终打消了借机吃掉鲁国的想法。

  为什么鲁国会因为不弃周礼而躲过一劫?
  道理其实很简单,齐桓公是中原霸主,讲究的是师出有名。
  前面不久齐桓公才拥护完周天子,号召大家没事都朝贡天子,紧接着就把不弃周礼的鲁国给拿下,很明显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再说了鲁国眼下也就是遇到点内乱,实力也并非就彻底沦落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万一打起来落得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对于齐桓公其实也没太大的意义。
  齐桓公要的是什么?
  很显然不是多一块地少一块地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了面子在公元前663年齐国救燕时,齐桓公救完燕国后不惜割地送给燕国,齐桓公要的是各诸侯国心服口服的拥戴。

  庆父的事情止于公元前660年,随后鲁僖公即位,接下来通过几件事情我们来看看齐桓公是如何让大家心服口服的。
  第一件事与『邢国』有关。
  邢国作为姬姓诸侯国,当年由成王所封,第一任国君是周公的第四子。

  地理位置来看,邢国位于今河北邢台市一带,自打建国以后就面临着与今河北中部一带戎狄做长期斗争的压力。
  从政治关系来看,齐国作为姜尚的封国、邢国作为周公后人的封国距离不算太远,后来也就成了世代联姻的盟国,不少的齐国公主都嫁到邢国,两国关系一直都保持得不错。
  公元前661年,狄人进攻邢国,邢国压力很大。

  通常情况下,对于打仗管仲都是不提倡的,但是眼见邢国有难,管仲也表态了: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管仲的意思很明确,戎狄就是一帮豺狼虎豹,是不会知足的,兄弟国就得不抛弃不放弃,贪图安逸也是不可取的。
  齐桓公:这个好办,打呗。
  管仲:……

  齐桓公这倒还真像一个中原霸主的样子,说救燕国就救燕国,说救邢国就救邢国,绝不拖泥带水的。
  不过救归救,邢国还是遇到一个现实问题,狄人的破坏工作总是会做在前面,齐国就算救得了一次,救得了二次,但邢国也经不起狄人不停的折腾。
  这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敌在暗、我在明,齐国来救吧,狄人会跑,齐国撤吧,狄人又来,典型的游击战。

  公元前659年,为了解决狄人骚扰邢国的问题齐桓公干脆帮邢国把都城迁到了『夷仪』『今邢台县西部一带』,暂缓了狄人对刑国的压力。
  从齐桓公安慰鲁国的事情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出齐桓公对鲁国的策略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毕竟齐鲁相邻并且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但是对于刑国齐桓公那是绝对尽心尽力扮演好中原霸主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件事,这件事情与卫国的动乱有关,我们再来看看齐桓公在卫国的动乱中又有怎样的动作。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1-21 11:10:35
  楼楼~,有人夸你~快出来~
  -----------------------------
  啊 潜水姐我来鸟
  @香兰静语 2016-01-21 10:59:17
  还以为楼主是个妹子,细腻的心思还有细滑的肌肤 额。。。
  没想到是个汉子?套马杆的汉子吗
  -----------------------------
  真没这么威武雄壮......
  @香兰静语 2016-01-21 14:56:41
  提起周公的礼乐,总想到电视剧中的周公之礼 掩面遁走
  -----------------------------
  这位朋友思想很危险啊
  @香兰静语 2016-01-21 14:52:01
  目前读到116号。前期楼楼对单机操作表示不满,这楼里妹子越来越多,想必不无聊了吧?
  题目起得挺好的,为什么总想改呢?喜欢的早晚会来,不喜欢的点进来也会离去。
  俗话说,顺其自然。
  天涯已被脑残粉和撕逼占领,难得有清净脱俗好贴
  -----------------------------
  其实也没什么满不满的,就跟女孩子买了个包包总是希望有人夸几句一样,单机操作说明别人不喜欢呗。
  题目一开始设定的是战国,但是后来发现一时半会根本到不了战国,所以改成春秋了。
  开更
  300 重口味的卫国
  整整三百节了
  结果还是个重口味的...
  300 重口味的卫国

  说起卫国,我们好像也有一阵子没有正经八百的提到卫国了。
  上回我们说到卫国还是在哪里呢?
  到这里我们先把卫国春秋以来的情况简单梳理一下。

  郑庄公时期,我们说到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结果州吁一个不小心被大义灭亲,石蜡在平定州吁之乱后拥立卫桓公之子也就是卫宣公即位。
  没想到这个卫宣公口味实在是太重,不仅是娶了老爹的小妾夷姜,生下太子急子,而且后来还把急子的未婚妻宣姜给抢了过来。
  后来结果倒好,宣姜成为卫宣公的老婆后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宣姜当不成急子的老婆后开始为自己儿子的前途着想,于是陷害急子以便把卫国接班人的位置腾出来成了她的主要兴趣所在。

  偏偏的是,公子寿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得知卫宣公要杀急子后力图组织,最终重情重义的急子和公子寿被卫宣公和宣姜联手害死,卫宣公去世后公子朔也就当上了卫国的国君,公子朔便是卫惠公。
  公元前699年,卫国进入到卫惠公元年。
  虽然急子和公子寿已死,卫惠公少了强劲的对手,但急子和公子寿的死在卫国造成相当坏的影响。

  到了公元前696年,左、右公子起兵赶走卫惠公改立急子的同母弟弟黔牟为国君,卫惠公逃亡齐国。
  卫惠公为什么逃去齐国?
  卫惠公是宣姜之子,宣姜与文姜是姐妹,文姜与时任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兄妹情又是闹得沸沸扬扬,所以卫惠公这是奔着他舅去的。

  八年之后,公元前688年,齐襄公还是给了外甥一个交代,齐国联合宋国、陈国、蔡国等攻打卫国,杀死左、右公子,卫惠公复辟成功,黔牟则被发配到成周,也就是周天子的地盘。
  再过两年,齐襄公就被公孙无知等人给杀了,随后就是公孙无知被杀,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齐国国君的事。
  不过这是齐国的事情,我们这会好像说的是卫国的事……

  到了公元前675年时,王子颓之乱,卫国与苏国和南燕国站到了一边,他们联合赶走周惠王而拥立王子颓为王。
  卫惠公为什么会与周天子唱反调?
  这恐怕与先前黔牟去往成周有关。

  再到公元前669年,卫惠公去世,其子『公子赤』继位,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卫懿公』。
  卫懿公真的很有名么?
  卫懿公为什么这么有名?

  这个就得从卫懿公的重口味说起了。
  我们说卫宣公的口味已经很重了,但是不管怎样,卫宣公好歹是拿老爹和儿子的老婆下手。
  虽然卫宣公和宣姜把这几代人之间的辈分搞得一团糟,但是我们捋一捋,总还是能,捋清关系的。

  不过到了卫懿公就里就不同了。
  为什么呢?
  因为卫懿公的兴趣居然在动物……
  @香兰静语 2016-01-22 09:24:05
  签到下 楼楼好口重
  -----------------------------
  注意看标题
  是重口的卫国 不是我........................
  @宁大猪 2016-01-22 14:50:26
  从汉武帝那边追到这边
  -----------------------------
  哈哈 各种穿越
  今天早点更
  301 卫懿公好禽
  301 卫懿公好禽

  公元前668年,卫国进入到卫懿公元年。
  我们说卫宣公的口味重,卫懿公的口味更重,为什么呢?
  因为卫宣公乱的是辈分,好歹还是在和人打交道,卫懿公就不同了,他的爱好是和动物们打交道,欢迎进入本期八卦专题之卫懿公和他背后的动物们……

  话说这个卫懿公喜欢牛,哪种牛呢?
  斗牛。
  看到两头牛斗来斗去,卫懿公就很高兴,很兴奋,为了观看到更高质量的斗牛比赛,卫懿公还专门给这些喂牛的人俸禄。

  喂个牛都能喂成公务员,朝中就有人不满了,『宁子』就劝谏说:牛是拿来耕地的,不是用来看斗牛表演的,耕地才是国家的根本。
  卫懿公不听,这下好了,领导好这口,斗牛便有了市场。
  很快斗牛的价格被炒到耕牛的十倍,百姓们也不傻,于是耕牛也不耕地了,纷纷改行成了斗牛,一时间『斗牛而废耕』,拦都拦不住。

  因为卫懿公喜欢斗牛,卫国的耕牛都跟着转行,你说卫懿公牛不牛?
  卫懿公表示他不仅仅是喜欢斗牛,还喜欢马。
  这不,卫国有个地方产了一匹马,这匹马很厉害,连路都不能走,卫懿公知道后很是喜欢,于是又弄过来当宠物。

  路都不能走,这也能算厉害?
  的确好像不算,对了,我们没说全……
  这匹马的确不能走路,不过善鸣,那家伙、那嘶鸣声,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是相当相当有爆发力。

  卫懿公认定这是匹限量珍藏版的宝马,于是又派人精心饲养。
  对于这事,宁子又有话说了:马是干力气活的主,不是拿来打鸣的,这玩意是搞不好有妖气,再弄下去是要亡国的。
  卫懿公继续不听,于是卫懿公就死了……

  咦,剧情好像有点不太科学……
  是这样的,卫懿公好牛、好马源于『好禽谏』,作者是刘基,也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那个刘伯温。
  刘基说卫懿公不务正业,好牛好马好禽兽,结果农民伯伯也不种地了,妇女们也不织布了,等到狄人攻打卫国时卫国的战斗力简直就是渣渣,于是卫国被打败了,卫懿公被人也被灭了。

  刘基熟读春秋,自然是对这个时期的典故驾轻就熟。
  『好禽谏』的寓意也是非常明显,当领导的就要有个当领导的样,不干正事、斗牛而废耕那都是会导致天下大乱的。
  不过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的问题就来了,我们不是穿越到明朝去听基哥讲故事去的,而是重回春秋亲历当年所发生的事情,所以说,卫懿公好禽兽、与牛马为伍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典故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个问题的确很尴尬,虽然基哥所处的明朝比我们离春秋要近那么一点,虽然基哥熟读春秋,但是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还真就没找到当年卫懿公与牛马等动物基情迸发的证据……
  好吧,按照我们一贯的态度,卫懿公好禽这段故事宣布作废,不能作为我们黑卫懿公的呈堂证供。
  不过呢,我们既然已经说了卫懿公的兴趣在动物,那么我们得为这句话负责任,接下来我们进入续集之卫懿公和他背后的神秘动物们……
  @你嫩 2016-01-22 22:16:37
  因为看了《大秦帝国之纵横》,对战国以及之前的 历史 特别感兴趣,正好无意在天涯看到您的帖子,我一路从上古跟到现在,楼主已经写了快要一年,还没到我的大秦纵横,可见大中华 历史 之悠久啊。同时从建贴之初,一直写到现在,楼主您辛苦了,真心觉得辛苦了。
  -----------------------------
  哈
  别客气
  我倒不觉得辛苦,反正一边写对自己也是一个总结的过程
  主要是我写得慢,也不喜欢写得太快
  总觉得写快了质量就下来了
  @片汤2016 2016-01-23 06:34:00
  追楼追的睡不着觉。看了此贴 历史 轨迹越来越清晰了,把学校 历史 教育的片段都串了起来,对青少年 历史 启蒙和学习都有重要作用。建议楼主在 历史 事件和国家转换时对同期其他 历史 做同步介绍,我看楼主近期注意了这个问题,介绍了其他国家同期的事,但似乎对当时华夏及周边文明发展及其与华夏关系较少涉及。如能在段落总结时跳出地理局限,以俯瞰视角对华夏村状态以描述和归纳是不是能更清......
  -----------------------------
  谢谢你的建议。
  这个想法很好,也是在读史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在前面也有说过看历史不能全看文字,很多历史事件一定要结合地图来看,否则可能根本不清楚当时发生这些事情的逻辑性。
  这个帖子里面我们也有一些考虑,比如在介绍各个国家时一定会交代现今大致的地理位置,比如介绍某个地名时也一定会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同时,向你说的地理位置问题我有考虑在春秋尾声这些国家逐渐消亡的时候再做一次回顾和总结。
  当然,做得还是不够,后面我们继续努力。
  开更
  302 好鹤失国
  302 好鹤失国

  卫国耕牛为何集体罢工?斗牛为何市价疯涨?残疾马驹为何备受关注?
  卫懿公为何惨遭杀害?卫国几近灭国,究竟是何人所为?
  宁子数次劝谏,究竟有没有用?几千年之前的历史又隐藏了多少秘密?
  这一切的背后,好吧,实在是编不下去了……

  其实我们想说的是,借古讽今是大中华历史上历来一个惯用的套路,比如在商朝末期我们就提到孔融曾经拿妲己的故事开涮过曹操,猛得一看还以为是真事。
  刘基的『好禽谏』同样具有类似的性质,暗示的是元朝即将面临灭亡的命运,卫懿公究竟与牛或者马有没有过亲密接触实际上是个疑问。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卫懿公的确对某种动物非常痴迷,痴迷到荒诞,痴迷到令人发指。

  卫懿公到底喜好什么动物呢?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原来是鹤。

  对于动物的喜好,不同人有不同的方式,卫懿公则是这样的套路:
  首先,卫国政府大力提倡养鹤,凡献鹤者都给与重赏,卫国都城朝歌一带养鹤业顿时兴起;
  其次,卫懿公外出游玩必定要带鹤,鹤要用丝织品精心打扮,而且鹤还得有自己的专车,档次还不能低,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鹤有乘轩者;
  更夸张的是,卫懿公养鹤不是当宠物来养,他的鹤都是有官位俸禄的,上等食大夫禄,较次者士禄,这哪是在养鹤,简直就是养亲儿子。
  不对,是养亲爹……

  怎么说呢,堂堂一个诸侯国国君有点小爱好也是挺正常的事情,比如说喜好女色的国君养一堆的后宫貌似也挺普遍的,怎么着卫懿公也就养养鹤就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问题就在于卫懿公这是养鹤养上了瘾,完全痴迷到鹤的世界当中去了,朝政懒得理,卫国的大小事物不关心,比起我们前面提到的牛啊马的那简直是还要严重得多。
  卫懿公一门心思沉浸到自己的动物世界中去,朝廷上下、包括卫国百姓意见那就大了去了,这也为接下来的事情埋下隐患。

  公元前660年的冬天,鲁国庆父哀姜一事过去没多久,『赤狄』『狄人一个分支,今山西长治一带』进攻卫国。
  卫懿公好鹤荒政,卫国毫无战斗力,到了临战的时候惊人的事情就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
  要上前线打仗的同志们罢工了……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卫懿公不是有鹤么,鹤不是有俸禄么,还是让那些鹤将军去打狄人吧。
  卫懿公:……
  为了这个养鹤的事情卫懿公弄得是民怨沸腾,搞得卫国国人们连狄人杀过来的时候都不愿意上战场了,卫懿公这得痴迷到什么程度。

  卫懿公知道这样的情况后也是实在没办法,只得组织了一帮亲信自己亲自带队上阵,卫、狄双方正式交战。
  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好禽谏』已经提前告知了我们交战的结果,卫国大败,卫懿公阵亡。
  更为严重的是,卫国就此亡国。

  卫懿公因为好鹤而失国,这是春秋以来中原各诸侯国的一个惨痛教训。
  事实上,卫国本应更加强大,但是从州吁篡权到卫宣公的淫乱,再到卫懿公的荒诞,卫国败给的不是狄人,而是他们自己。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神州大地万物复苏,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卫懿公和他的动物们却永远的成为了历史。
  @香兰静语 2016-01-23 23:18:02
  看到46页,165
  -----------------------------
  很快就追上我了
  开更
  303 存邢救卫
  303 存邢救卫

  公元前660年,冬,狄人进攻卫国,卫懿公兵败战死,卫国灭亡。
  幸运的是,虽然卫懿公好鹤失国,但是卫国的故事也并未到此就彻底结束,否则后来也就不会有从卫国走出的商鞅,不会有从卫国走出的吴起,也不会有千古绝唱的荆轲刺秦。
  虽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国家不一样,因为国家灭亡了还可以重建……

  卫国惨败后,不少卫懿公的随从被俘,这其中包括『华龙滑』和『礼孔』,这两人是卫国的史官。
  接下来狄人向朝歌进军,打算对卫国进行彻底清场,华龙滑和礼孔则表示他们是史官,执掌卫国祭祀,如果不放他们两个先回去,狄人是得不到朝歌的。
  卫国虽然战败,但好歹朝歌也还有守城的人,狄人想想多少有些道理便放了两人,华龙滑和礼孔迅速赶回都城后二话没说,召集都城内的国人连夜就逃跑了……

  狄人来到朝歌后一看人都跑光了,于是接着又追,卫国人再次损失惨重,惨重到什么地步了呢?
  等到宋国听闻卫国被灭国人逃走的消息后,宋桓公来到黄河边来迎接卫国遗民,清点人数计七百三十人,即便再加上从卫国的『共地』和『滕地』逃难而来的百姓,总共也就五千人。
  一个诸侯国,一个也就几十年前还还与郑庄公时期的郑国较劲的诸侯国,到如今国都被破,国君被杀,人口仅余数千人。

  卫国的灭亡与好鹤的卫懿公有关,卫国的灭亡也与宣姜害死急子有关,不过得说的是,卫国的复国与宣姜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年卫宣公去世后,卫惠公即任,左右公子一度赶走卫惠公,宣姜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齐襄公想了个办法,让宣姜嫁给了公子顽。
  一晃多年过去,宣姜为公子顽生了三子二女。

  一个女儿的到宋国当了夫人,也就是宋桓公的老婆,所以宋桓公专门来黄河边迎接卫国遗民。
  宋桓公随后将这些遗民安置在『曹邑』『今河南滑县一带』,并推选『卫申』为卫国新的领袖。
  卫申便是宣姜的儿子,宋桓公的小舅子,史称『卫戴公』。

  另一个女儿到许国当了夫人,是当时国君『许穆公』的老婆。
  许穆夫人听闻卫国的惨剧后不顾许穆公的劝阻坚持回来探望,并写下『载驰』表达自己心中的悲痛。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经狄人一战卫国彻底被摧毁,卫戴公匆匆上任随即不久便去世,于是从齐国赶回来的『公子毁』又成为残余卫国百姓的新领袖,史称『卫文公』。
  一个小的细节,卫文公也是宣姜的儿子。
  已知宣姜是卫宣公的老婆,公子顽是卫宣公的儿子,宣姜又是公子顽的老婆,所以卫文公是管公子顽叫爹呢还是管公子文叫哥,卫文公特烦恼……

  齐桓公知道卫国的情况后,于是也派遣战车三百辆、披甲战士三千人帮助卫人守卫曹邑,还赠送马匹,祭服、牛、羊、猪、鸡、狗等若干,以示中原盟主的一点心意。
  公元前660年前后,刑国和卫国先后遭到狄人的打击,尤其是卫国几遇灭顶之灾,齐桓公在这两次时间中先后出手,一时也成为美谈,后被誉为『存邢救卫』,尽显中原霸主的豪气与风采。
  同时,我们要说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齐桓公的友情援助仅仅只是暂缓之计,卫国还是得在卫文公等的率领下逐步走向发展壮大之路,刑国作为一个小国最终还是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不巧的是,后来灭掉刑国的正是重生的卫国……
  @小浣熊泡安妮 2016-01-24 21:31:59
  楼主加油!潜水看了几天冒个泡~
  -----------------------------
  好 谢谢
  @善水心 2016-01-25 10:16:25
  2
  -----------------------------
  3
  @片汤2016 2016-01-25 12:47:32
  孩子放假了,已把楼主贴和各位的讨论汇编成册,给孩子看。楼主读书笔记一缺失啊!
  -----------------------------
  汇编成册......
  话说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怎么就参悟不透呢...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1-25 17:12:51
  已解冻,来冒泡。。。
  -----------------------------
  昨天看了个帖子
  好多乌龟被冻住了,然后在求救..............
  开更
  304 我要变
  304 我要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短短的十余年间,中原可谓纷争不断,周天子要历经王子颓之乱,晋国太子面临被抛弃的命运,庆父制造的鲁难刚刚停歇,戎狄又不断骚扰各诸侯国。
  真正能够做到莫听穿林打叶,还能吟啸徐行的,恐怕也就唯有齐国之齐桓公。眼下的齐桓公能够如此淡定与潇洒,与当年的公子小白对鲍叔牙和管仲的无比信任有关,更与他怀揣远大梦想想要变大变强有关。

  我要变成中原霸主;
  高兴了,出去打架;
  不高兴了,回来把妹。

  救燕割地、存邢救卫,齐桓公在外面玩的倒是高兴了,意外的是,齐桓公回来把妹的时候却弄出件很郁闷的事情来。
  话说齐桓公好色,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包括齐桓公本人都不回避这点。
  好就好在齐桓公并不专横,知道经营好国家是一个既麻烦又累人的事情,索性让管仲去折腾,所以齐桓公放手把妹,齐国倒也是越来越强大,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我们这边看着管仲搞改革,看着齐桓公在外面无比风光,结果齐桓公不声不响的就搜集了三位夫人:王姬、徐姬和蔡姬。
  通常我们关注别的国君都是看夫人是谁,齐桓公倒好,直接整了三位夫人,像王姬这样的还是来自周王室。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这三位夫人都没给齐桓公生一个儿子出来……

  齐桓公是谁?
  三位夫人生不出儿子来怕什么,接着娶呗,于是便又有了长卫姬、少卫姬等六个老婆,地位虽不如夫人,但也深得齐桓公的宠爱。
  毕竟我们是有文化的人,好色还可以说的好听点,那叫博爱……

  好了,要是这几位再生不出儿子来,那恐怕就是齐桓公的问题了。
  不过还好,这六个老婆各自都有为齐桓公生儿子。
  齐桓公:吓死我了……

  从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变成齐桓公,到公元前660年左右,齐桓公在位二十多年,齐国在齐桓公与管仲的联合治理下对外定得了风波,对内那是美女如云、一波一波又一波……
  好吧,我们说正事,看看不高兴的齐桓公是怎样把妹的。
  把妹都是正事……

  公元前657年,齐国,船上。
  这天,齐桓公和夫人蔡姬乘舟于囿。
  囿前面说过,属于私人订制,不对外开放的高档娱乐会所。

  齐桓公心情不错,蔡姬玩的很开心。
  突然齐桓公脸色一变……
  船晃动得很厉害,厉害到齐桓公害怕了,害怕到脸色都变了。

  又地震了?
  闹地震的话估计船早翻了,原来是蔡姬在使坏,她故意把船晃来晃去……
  齐桓公:别闹……

  蔡姬继续晃……
  齐桓公:说了别闹……
  晃……

  齐桓公很生气,很愤怒,关键是还很害怕……
  好吧,齐桓公一生气就不玩了,随后马上就收拾不听话的蔡姬。
  博爱的齐桓公怎么收拾蔡姬的呢?
  蔡姬直接就被赶回娘家蔡国去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