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六个小老婆
易牙与竖刁,一个厨子,一个太监,干的都是服务行业的活,齐桓公却想让他们操国家的心,齐桓公这用人的标准也真是没谁了……
遥想当年,管仲从囚车中被拜相,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可谓齐桓公的神来之笔,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的是,鲍叔牙的竭力举荐才是关键所在。
为了推荐管仲,鲍叔牙甚至放弃的是自己出任齐国国相的机会。
再到易牙与竖刁,只因他们各自采用了极端的方式向齐桓公表忠心就深得齐桓公的喜爱,喜爱到齐桓公打算让他们来接管仲的班,实在是让人对齐国的前景担忧,管仲对『非人情』的易牙、竖刁看衰也在情理之中。
说起来,易牙与竖刁之间还一定的关系,怎么回事呢?
原来,竖刁自宫,随后深得齐桓公的欢心,这个在前。
随后,易牙受到齐桓公的老婆之一『长卫姬』的宠信,随后长卫姬通过竖刁牵线,易牙才得以把他的美食进献给齐桓公,如此一来才受到齐桓公的宠信。
所以问题就来了,这个看起来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长卫姬招到一个好厨子,然后把这个厨子介绍给齐桓公以饱他的口福,并且竖刁掌管内侍,于是便需要他来牵线。
恩,逻辑上来看,没毛病……
但是,问题就在于,长卫姬的行动背后与她的目的有关,这个目的与齐国接下来的接班人问题有关,毕竟管仲已经去世了,齐桓公眼看年纪也大了……
怎么回事呢?
这就得从齐桓公的夫人与儿子说起。
夫人的问题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齐桓公不走寻常路,一共有三位夫人,分别是『王姬』、『徐嬴』、『蔡姬』。
蔡姬自然我们是熟的很,一开始还是齐桓公的夫人,后面就不是了,因为蔡姬她哥蔡穆侯又把她嫁给了别人,为此齐桓公还闹出很大的动静来。
另外两位王姬与徐嬴和蔡姬的共同点有两点,一是都是齐桓公的夫人,地位很高,二是都不需要为接班人的事情操心,因为她们都没有生儿子……
当然了,齐桓公倒没为接班人的事情操过心,因为夫人们虽然没能生儿子,但是他可以再娶。
于是齐桓公又陆陆续续娶了六个老婆,效果果然很不错……
三位夫人之外,齐桓公的六个老婆分别是『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她们分别都有为齐桓公生儿子。
儿子一多,并且还都是庶子,所以在接班人的人选上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
但是也别太担心,这些个问题管仲在世之时早就解决了,郑姬所生之子『公子昭』幸运的被选中成为齐国的太子。
并且齐桓公和管仲还给宋襄公打了个招呼,万一有个什么情况,宋襄公也得帮着支持太子。
顺利的话,等到齐桓公去世之后公子昭就将成为齐国信任国君。
不顺利呢?
不顺利的话,可能就有人篡权,甚至弑君呗……
简单了解完齐桓公的后宫太太团之后我们就看到,长卫姬一阵忙活,易牙与竖 算是各自都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甚至是齐桓公有了让这二位在管仲去世之后担任要职的想法。
随后,齐桓公也有了别的想法,比如废太子什么的……
齐桓公答应易牙和竖刁,原先立的太子公子昭不作数,可以改立『公子无亏』为新的接班人。
公子无亏是谁?
自然是长卫姬所生之子。
齐桓公这么一搞,事情就闹大了……
@片汤2016 2016-03-06 23:19:36
我来顶,眼看小白快被饿死了
-----------------------------
哈哈 严重剧透啦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3-07 12:00:31
打卡~几天不来错过了楼楼上头条的雄姿。。。
-----------------------------
潜水姐好
@o弘毅o 楼主
2016-03-06 20:00
9277楼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3-05 23:39:04
up
-----------------------------
好久没见你了...
------------------------------------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3-07 11:04:06
最近不在家,刚回来。
好东西要让更多人看见啊,专业顶帖。
-----------------------------
谢谢
一个时代要结束了
齐桓公这里写了感觉小半年了...
345 齐桓公之死
现在播报本台收到的最新消息:近年来,随着各大诸侯国掀起一股扩张潮,在中原霸主齐国的带领之下,楚国、晋国、秦国等一批新的大国正在逐步崛起,但是在这股扩张的大潮中,领袖人物齐桓公于公元前643年不幸去世,在位四十三年。
齐桓公究竟怎么死的?
有人说,齐桓公是饿死的……
怎么可能?
齐桓公乃一国之君,齐桓公乃中原霸主,齐桓公会饿死?
再说了,齐桓公有竖刁这样自宫表忠心的宠臣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而且还有易牙这样厨师界的鼻祖亲自掌勺,齐桓公会饿死?
恩,这事两位还真就脱不了干系……
前面我们介绍到,在长卫姬的暗中操作之下,齐桓公对竖刁和易牙那是宠爱无比,甚至宠爱到了答应他们更换太子的地步。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
此时此刻,齐桓公心里想的是向天再借五百年,太子昭想的是期待已久梦中的明天,公子无亏一派想的则是为了篡权又何惧艰险,于是齐桓公就悲剧了,他这下是站在风口浪尖了……
齐桓公:我快病死啦,快来人照顾我啊。
竖刁易牙:一边玩去。
齐桓公:……
齐桓公到此时才终于明白管仲当年说的原来是真的,敢杀自己儿子来讨好他的,敢切自己弟弟来讨好他的,那都是居心险恶之人,这样的人有多远就该离多远,齐桓公却选择了最为错误的方式,把他们放在了自己的贴身之处。
齐桓公:不要假装对我好,我很傻,会当真的。
齐桓公从来没有想到他会面临如此难堪的局面,这边他才病的不轻,那边就已经无视他,忙着争权夺势起来……
要命的是,一看齐桓公要不行了,竖刁与易牙终于露出了『非人情』的一面,这两位曾经深得齐桓公宠信之人投入到『公子无亏』的怀抱,与太子为即位的问题展开斗争,饭都懒得给他做了……
更要命的是,前面我们介绍到齐桓公还有其他几位小老婆,这几位也都有生儿子,大家一看你公子无亏能抢,那么我也能抢,于是『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等相继加入到这场争夺当中。
五个儿子为齐国国君的位置你来我往相互攻击,春秋以来这种情况还不多见,最关键的是,齐桓公这会还没死……
好吧,齐桓公本身就已经病重,再加上此时被冷落一旁,不久便去世。
这样一来,几位兄弟斗争得更激烈了……
最终,在竖刁易牙等人的协助之下,公子无亏占得先机,太子昭只得出逃至宋国,因为管仲与齐桓公曾经交代过宋襄公,有事找宋国。
从齐桓公去世,再到公子无亏赢得这场兄弟之间的斗争,时间已经过去两个月有余。
从一代霸主齐桓公到新任齐国国君公子无亏,公子无亏这会才想起来有意见重要的事情没有办。
什么事情?
原来公子无亏一直忙着夺权,老爹齐桓公去世了压根就没人关注,已经去世67天了,这会却还躺在床上……
@中了蛊的鱼 2016-03-07 22:13:16
离楼主这么近!
-----------------------------
呵呵 晚上好
@wutong177 2016-03-08 10:35:42
路过留名,楼主加油。
-----------------------------
谢谢
@善水心 2016-03-08 15:36:29
齐桓公的故事结束了,楼主接下来的主角是谁啊?
-----------------------------
恩 我们简单剧透一下
齐桓公的故事告一段落以后 宋国将会短暂出来打酱油
接下来第二位春秋霸主晋文公就将拉开晋国崛起的序幕
秦、楚等戏份也会不少
@林西雁 2016-03-08 15:32:09
三八节留记号
-----------------------------
节日好
@戀戀私房猫 2016-03-08 15:50:26
3
-----------------------------
4
@善水心 2016-03-08 15:36:29
齐桓公的故事结束了,楼主接下来的主角是谁啊?
-----------------------------
@o弘毅o 2016-03-08 15:39:13
恩 我们简单剧透一下
齐桓公的故事告一段落以后 宋国将会短暂出来打酱油
接下来第二位春秋霸主晋文公就将拉开晋国崛起的序幕
秦、楚等戏份也会不少
-----------------------------
@catslover 2016-03-08 18:51:25
不说说管仲对后世的影响?
-----------------------------
额
我们的原则是以时间为主线
尽量不把历史事件拉回穿插
让大家能够以事件的先后顺序看到当时的历史
管仲去世是在齐桓公前面两年
所以关于管仲
我们应该是在335节的样子做过总结了
@tqzrd 2016-03-08 21:59:51
@o弘毅o :本土豪赏1个 五道杠 (5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土豪您好
齐桓公这里我们提醒一下,比如史记等在提到竖刁、易牙等人之时其实还提到另外一个叫开方或者卫开方的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先了解一下。
我们这里知道齐桓公去世都没有提开方,其实是有考虑的,接下来会考虑做一个番外篇专门来谈谈开方这个人。
346 大长篇之齐桓公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子曰:这话其实是庄子说的……
世上最可悲的事情,大抵如此,但是有些时候,情况又未必如此。
对于春秋而言,齐桓公是春秋史上第一位霸主,也是这个时代的开篇,所以我们必须作一个大长篇进行回顾。
第一个问题,齐桓公之前,我们详细了解到了郑国之郑庄公的生平,郑庄公也被誉为春秋小霸。
这两位曾经都无比辉煌,巧合的是在位同样也都是43年,而我们在提及春秋几位霸主之时往往都从齐桓公开始而有意忽略郑庄公,原因究竟在哪里?
其实吧,还是在于郑庄公与齐桓公的霸业之路风格完全不同。
后世在推行忠孝理念之时将两人进行了严格区分,齐桓公因为『尊王攘夷』而被无限推崇,郑庄公却因为『周郑交质』甚至繻葛之战击败天子而被后世指责。
道理很简单:治国舆论的需要……
论功绩,郑庄公并不输齐桓公太多,无论是远交近攻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还是周郑交质时期以诸侯国的身份对周天子的强势,郑庄公所处的时代是郑国最为鼎盛的时代,郑国也是同期当仁不让的翘楚。
但是也正是因为方式和手段的问题,郑庄公后来被贴上『以下犯上』的标签,他这样的称霸行为历来褒贬不一,尤其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相当不讨好,所以后来的舆论对其评价并不友好。
郑庄公赢得了属于他的时代,成就了他个人的霸业,但是却是以一种离经叛道不被后世推崇的方式所完成,以至于他前期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忍也被认为不近人情。
对比起来,『尊王攘夷、匡扶天下』的齐桓公口碑就要好了很多,行事风格的不同造就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历史地位,虽然他们在位之时江湖地位差不太多。
第二个问题,所谓的『尊王攘夷、匡扶天下』我们该如何去理解。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的意思是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路诸侯国,通过盟会而不是武力的形式,大大减少了战争,这便是齐桓公的仁德所在,当然,管仲也功不可没。
通过郑庄公和齐桓公的称霸特点我们能够看到,春秋初期中原的政治形势还比较温和,即便随着东迁周天子已经走下神坛,但是诸侯国之间的吞并尚不算激烈。
临近的大国吞并小国完成自身的扩张已然成为常态,但是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颇具讲究。
譬如郑庄公、譬如齐桓公称霸的理想更多只是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要比别人更强,一统中原的念头那是断然没有。
因为管仲的存在,齐桓公更是走向了一条与郑庄公截然不同的称霸道路,那便是更多以盟会的形式召集各路诸侯,确保中原能够尽可能的和平共发展。
我们回顾齐桓公的政治生涯,从即位之初管仲改革起齐国便走向了一条富国强兵之路,这也为接下来齐桓公的和平崛起打下基础。
从公元前681年的北杏会盟,到从公元前656年的召陵之盟,再到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几十年间齐桓公组织了多次盟会,其中葵丘会盟是齐桓公历来组织盟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甚至是天子襄王也派了代表参加,此次盟会标志这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达到顶峰,『尊王攘夷』这一概念也正式确立。
可以这样说,在齐桓公的领导之下,在管仲的运筹帷幄之下,齐国成为各诸侯国之中毫无争议的领军人,天子日渐式微之时大家逐渐又找到了新的和平发展模式,天子地位再次得到认可,虽然更多只是象征意义上的……
接下来便是第四个问题了,我们说齐桓公通过盟会的形式既确立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又提出了尊王攘夷这样的新秩序,因此被誉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么九合诸侯一共合了多少次。
难道不是九次么……
当然不是九次,要不我们为什么这么问……
实际上,九除了作为一个计量的具体数字,更为深层次的内涵还在于其象征意义。九作为阳数的极数也就是单数最大的数,历来受到权贵甚至统治阶级的喜爱,比如夏朝之前禹打造九鼎象征天下便是最早的典范之一。
再后来,比如帝王被称作『九五之尊』,比如天被分为九重,比如唐僧取个经都要九九八十一难等等,数字九以及九的演化有了更多的寓意,所以我们要说的是所谓的九合诸侯,实际上九是一个虚数,表示的是很多的意思。
从北杏会盟到葵丘会盟,再到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前前后后共计组织了十余次诸侯盟会,甚至是直到齐桓公去世前一年的公元前644年戎人威胁到天子的安全,齐桓公还组织了鲁、宋、陈、卫、郑、许、邢、曹等诸侯发兵救周。
我们看到,诸侯盟会从齐桓公即位之初到其去世一直贯穿始终,齐桓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树立了春秋以来中原霸主的模板而供后来人效仿。
第五个问题是我们又该究竟如何看待和评价齐桓公。
从时代的角度而言,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在旧的秩序逐渐缺失之时建立新的秩序,同时又合乎周礼与王道,这对维护春秋时代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用人的角度而言,齐桓公绝对是一绝。
哪怕管仲身为敌囚并有一箭之仇,哪怕鲍叔牙以及齐国五杰等大多出身普通,但是齐桓公却大胆启用,尤其是齐桓公对管仲的绝对信任和放权,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大中华的历史上,君臣之间能够保持如此亲密而奇妙关系的,齐桓公与管仲是第一家,我们甚至很难找出第二家,管仲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同时齐桓公也成就了管仲千古第一相的地位。
不过从做人的角度来看,齐桓公又表现出极其矛盾的一面,以他的表现来看,我们似乎很难把他与印象当中杰出的政治家划分到一起。
因为公孙无知作乱杀死齐襄公,因为公子纠的夺权失败,当初不被人看好的公子小白意外成为后来的齐桓公。
而在此之前公子小白最为出彩的事情竟然是管仲放箭之时的装死……
再到后来,齐国的强大好像更多也是因为管仲自上而下的改革,齐桓公在这个过程中屡次心急甚至差点坏事,也都是因为管仲妙手回春才成为了一段段佳话。
总之的是,齐桓公好色,齐桓公贪玩,齐桓公还沉不住气……
没办法,这便是齐桓公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莫名其妙的成为了春秋第一霸主……
很莫名其妙么?
其实一点也不莫名其妙,我们只需要看到一点,无论齐桓公在生活作风上如何放纵,但是在治国用人上对管仲等人始终深信不疑。
即便齐桓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对于国家大事却极少武断,人才的合理使用成为了最为关键的因素。
当然,齐桓公也不是没有武断过,比如初期对鲁国的连续失利算是交了学费,但同时也使得管仲的称霸策略能够更加行之有效。
倒是齐桓公的晚年对于易牙、竖刁等人的过度宠信成为其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使得一代霸主最终只能在屈辱中去世。
他的缺点因为管仲而被掩盖,但同时也因为管仲的先一步去世而被无限放大。
齐桓公为理想而来,成就了一段传奇霸业;
齐桓公却落寞而去,霸主形象最终崩塌;
对于齐桓公,哀莫大于人死,心却未死……
@禅___静 2016-03-08 22:41:24
小岳岳楼猪你好
-----------------------------
一点也不好
我更新了超长的一段
然后就发现没了......
@善水心 2016-03-08 15:36:29
齐桓公的故事结束了,楼主接下来的主角是谁啊?
-----------------------------
@o弘毅o 2016-03-08 15:39:13
恩 我们简单剧透一下
齐桓公的故事告一段落以后 宋国将会短暂出来打酱油
接下来第二位春秋霸主晋文公就将拉开晋国崛起的序幕
秦、楚等戏份也会不少
-----------------------------
@catslover 2016-03-08 18:51:25
不说说管仲对后世的影响?
-----------------------------
@o弘毅o 2016-03-08 19:14:21
额
我们的原则是以时间为主线
尽量不把 历史 事件拉回穿插
让大家能够以事件的先后顺序看到当时的 历史
管仲去世是在齐桓公前面两年
所以关于管仲
我们应该是在335节的样子做过总结了
-----------------------------
@无人会登临意cc 2016-03-08 23:03:23
其实我说的是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
-----------------------------
额 换马甲了?
@中了蛊的鱼 2016-03-08 23:07:04
坐等更新,还是没出来啊
-----------------------------
恩
我举报了
在处理
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
@愁心如海 2016-03-09 10:17:37
小白性格像苻坚,都是因人成事的主,用对了人那就是全身心的托付信任,事无具细全都替他管了,连后宫女人的事你管他都不跟你生气,这种性格发生在男人和男人尤其是政治人物身上挺难得的。但是一旦用错了人危害性大的也能吓死人。
-----------------------------
确实是这样
绝对的信任是一把双刃剑,还需要慧眼才能成大事。
齐桓公的成就关键还在于他对管仲的信任
但是齐桓公的悲催结局同样在于他对易牙等人的信任。
@林西雁 2016-03-09 07:04:45
看到更新了的
-----------------------------
恩
过了很久才恢复的
@善水心 2016-03-09 14:20:55
楼主,你读过那么多书,对 历史 这么了解,作为一个五千年的看客,有什么感想或者感触吗?
-----------------------------
就一个感想:不敢乱下结论。
因为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善水心 2016-03-09 14:20:55
楼主,你读过那么多书,对 历史 这么了解,作为一个五千年的看客,有什么感想或者感触吗?
-----------------------------
@o弘毅o 2016-03-09 14:31:13
就一个感想:不敢乱下结论。
因为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征岚雪影 2016-03-09 14:41:30
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说自己是个文盲。
==========================================
为人合道即可, 道是方向也是底线, 不超过底线做点没节操的事也没关系, 像齐桓公那样。 每个人的道是不一样的, 因为条件不同, 发展或者投射形成的能力性格符合不同的道, 所以羡慕可以, 不满可以, 强求就不可以了。
但是道本身也会改变, 要觉察和体会, 修身以合道, 自然心平气和。
===========================......
-----------------------------
我觉得挺像的
楼下的怎么看...
347 先胖不算胖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43年十月,齐桓公病逝。
易牙、竖刁等人的支持下,公子无亏杀在五兄弟的夺权中取得胜利,于当年十二月成为齐国国君。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称呼公子无亏为齐某公以表示其身份地位的蜕变,但是这次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公子无亏这边才当上国君,那边就发现原来老爹齐桓公已经去世二个多月,身体都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啥也别说了,还是得先考虑安葬老爹的问题……
也不对啊,这与公子无亏被称为齐某公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啊?
的确是这样子的,公子无亏眼下要做的是把齐桓公入殓,随后择日安葬,『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也就是说齐桓公的安葬日子要等到小半年以后了。
而我们要说的是,公子无亏并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公元前642年,春,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邾国等联合攻打齐国。
宋襄公为什么要攻打齐国?
因为齐桓公生前有过托付,宋襄公得为夺权失败而投奔他的前太子讨一个说法。
为什么宋襄公联合的是卫、曹、邾等一干小国?
这个更简单,宋襄公又不是齐桓公,他的威望没那么大,他实在是喊不动更多更大的诸侯国……
不过你还别说,虽然宋襄公的排场不如齐桓公当年的大,但是联军对齐国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再加上公子无亏即位的手段并没有得到国人的认可,双重压力之下,公子无亏败北。
当年三月,公子无亏、竖刁被杀,易牙后来隐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因为杰出的厨艺而被后人所纪念,杀子以适君以及和竖刁发起政变之事逐渐也被尘封。
公子无亏在位仅仅三个月,连谥号都没捞到一个……
率领一帮小弟搞定公子无亏,宋襄公算是小出了一把风头,所以接下来前太子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
其实也没有……
公子无亏即位之前的事情我们也知道,包括前太子昭和公子无亏在内共有五兄弟参与争权,公子无亏是死了,但是党羽还在,其他三位兄弟势力同样也在,于是又进入到新一轮的夺权,前太子昭只得又退回宋国。
不过宋襄公倒也不是一个轻易就推脱的主,到了五月宋襄公再次向齐国发起进攻,这次宋国打败齐国,立了前太子昭为国君之后才回国。
一波三折,前太子昭终于还是成为齐国国君,史称『齐孝公』。
从齐桓公到公子无亏,再到齐孝公,我们得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虽然齐国称霸几十年,但是由于齐桓公与管仲都没能解决好齐国接班人的问题,齐国走向了之前晋国曾经走过的一条道路,兄弟争权、停滞不前。
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从齐孝公到宋襄公,我们也得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齐孝公虽然在宋襄公的帮助之下当上了齐国国君,但是随后齐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几位兄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持续做斗争,公子潘、公子商人以及公子元等都先后当上齐国国君。
一个角度来看,五兄弟倒也圆满,都上台过了把瘾,但是另一个角度来看,齐国所积累的优势也就慢慢耗尽。
俗话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
我们接下来关注下拥立齐孝公当上国君而做了回胖子的宋襄公,看看他有没有压倒大炕。
休息一会
我们写一个关于开方的番外作为补充
保险起见,我先写到记事本上......
我们先引史记里面这样一段: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
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公曰:“竖刁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这段我们其实不熟悉,因为前面有介绍,不过中间有一位叫开方的,我们刻意忽略了,只说到齐桓公宠信易牙与竖刁,最后造成了他个人的悲剧。
本质上来讲,不管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齐桓公的结局大抵如此,几个儿子忙着夺权,病倒了没人管,最终落寞死去。
一些演义更夸张,说易牙与竖刁把齐桓公给关了起来不让人送饭,最后活活饿死,齐桓公死之前还伤心的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然,演义精彩归精彩,但是逻辑上始终是矛盾的,都关起来了,谁又知道他死之前做了什么,这些不谈。
我们要谈的是开方这个人,我们为什么文中刻意不提到他。
首先,开方这个人通常是这样介绍的,他是卫国的贵族,齐桓公那是忠心追随,十五年没有回家,甚至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
忠心到这个地步,所以齐桓公很是喜欢,唯独齐桓公表示开方跟易牙、竖刁类似,不值得重用。
还有关于开方的其他版本,说他是卫懿公的庶子,本是卫国太子,但是不看好卫国前景,甚至是放弃太子身份而给齐桓公搬砖,当然,这个版本有一定的演义色彩。
其次,对比史记,我们看到左传在提到这件事情时说到了易牙,说到了竖刁,唯独没有提及开方,这是与史记有所区别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没有开方这个人,是史记杜撰的?
倒也不是,有人考证过,因为后来汉朝避讳的一些问题,开方的名字是后来改过的,当时其实并不叫开方,所以在先秦的典籍中找开方其实是找不到的。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提到的系年一书,由于这部史书现世太晚,因此很多内容不被人熟知,刚好其中便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周惠王立十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师伐卫,大败卫师於睘,幽侯灭焉。翟遂居卫,卫人乃东涉河,迁于曹,焉立戴公申,公子启方奔齐。戴公卒,齐桓公会诸侯以城楚丘,归(?)公子启方焉,是文公。
这段内容我们也有介绍,大致说的是卫懿公失国,卫戴公另局他地复国,公子启方奔齐,结果卫戴公很快就去世,于是公子启方回到卫国成为国君,也就是说公子启方就是卫文公。
公子启方是谁?
公子启方其实就是开方,汉景帝之时,我们知道汉景帝叫刘启,因为避讳的问题后来改作开放,也就是说,先秦众多点击中提到的启方其实就是史记中的开方。
换句话说,开方其实就是卫文公。
这个结论比较意外,显而易见的是,这与史记是矛盾的,因为开方早回卫国当国君去了,是没有可能参与到易牙等人的叛乱中的,所以肯定有一出是错的。
当然,也有可能左传和史记都是错的。
所以我们就得看看史记提到的这段历史是怎么来的,比较史记比起左传成书要晚了很多,并且史记对春秋部分的很多记载是不准备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史记之前,类似的版本在《吕氏春秋》、《管子》中有过出现,史记很有可能参考了类似的桥段,但是,《吕氏春秋》以及《管子》其实并不是什么很严肃的史书,当中不少内容值得商榷。
也就是说,史记所采用的原始版本很有可能就值得怀疑,另外即便是管子一书,其中透露出来的内容对开方也是比较赞赏的,所以结合各种线索来看,开方参与到作乱可能又是史记的一个错误。
而我们再结合系年来看,开方即卫文公又多了一份有力史料的支撑,所以对于齐桓公晚年的事件我们才没有提到开方此人。
史记之前,类似的版本在《吕氏春秋》、《管子》中有过出现,史记很有可能参考了类似的桥段,但是,《吕氏春秋》以及《管子》其实并不是什么很严肃的史书,当中不少内容值得商榷。
也就是说,史记所采用的原始版本很有可能就值得怀疑,另外即便是管子一书,其中透露出来的内容对开方也是比较赞赏的,所以结合各种线索来看,开方参与到作乱可能又是史记的一个错误。
而我们再结合系年来看,开方即卫文公又多了一份有力史料的支撑,所以对于齐桓公晚年的事件我们才没有提到开方此人。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3-10 09:25:09
打卡~
-----------------------------
抓住潜水姐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3-10 09:22:46
up
涨姿势
-----------------------------
呵呵 多谢
@catslover 2016-03-09 23:38:23
这里有一个看书不认真的,很喜欢楼主严谨的考据。
![[xyc:赞]](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xyc/zan.gif)
-----------------------------
不一样的
我要把东西整理出来 肯定就需要做必要的考证了
毕竟先秦的史料不少都值得商榷
想弄一个比较完整又尽量争议少的春秋史出来还是需要做功课的
如果只是让我看别人写的 有些时候一样会偷懒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3-10 09:25:09
打卡~
-----------------------------
@o弘毅o 2016-03-10 09:39:10
抓住潜水姐
-----------------------------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3-10 09:59:50
反抓楼楼~
-----------------------------
额
潜水姐最近貌似很忙的样子啊
@片汤2016 2016-03-10 12:00:05
顶
-----------------------------
哈哈 现在改白天啦
@花之颜 2016-03-10 15:41:46
-----------------------------
这都行啊...
@花之颜 2016-03-10 15:50:25
唉,抽风了
-----------------------------
还以为是在回复我
一看就差了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