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quan62 2016-01-05 09:35:46
怎么不更新了?
-----------------------------
会更的
曾侯乙编钟

马王堆汉墓之前有一座相当著名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春秋时期的墓葬,比海昏侯墓葬要早了大概三、四百年的样子
曾侯乙墓葬的特色是珍品多
大量美轮美奂的绝世宝物让人赞叹不已
曾侯乙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海昏侯墓面积相关数据待收集中,从官方的说法来看,应该会比马王堆规模大。
曾侯乙编钟出土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惊呆了,这些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仍然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的钟架上。
当年的现场图

21 来自远古的重金属打击乐
编钟兴起于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汉都比较盛行。
编钟一般由青铜铸成,按照大小不同、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悬挂在钟架上,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用现在的话说那叫重金属打击乐器。
1957年,在河南信阳出土的第一套编钟有13枚,居然还用这套编钟演奏了东方红乐曲,然后由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太空在播放,其实以前的科学家们还挺会玩的........
1978年,曾侯乙编钟被发掘后拿就太轰动了,曾侯乙编钟号称音域跨越5个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甚至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实在是吊到没朋友。
曾侯乙编钟距今大约2400年左右,目前发掘的最早编钟比曾侯乙编钟还要早500年左右。
与春秋战国时期编钟相比,汉代的编钟反倒发现很少,当然这与汉墓本身保护不力关系很大。
1999开挖的山东洛庄汉墓有出土过编钟,这套编钟是目前为止国内考古中发现的第一套西汉时期的编钟,本次海昏侯墓葬中也发现一套编钟,具体研究报告可能要稍微等一段时间了,毕竟目前的挖掘工作首先要做好的是保护工作。
想想看,以前的领导们听着编钟的打击乐,下面妹子们跳着舞,顺便吟诗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大炮开兮轰他娘................
那豪气,那酸爽........................
海昏侯编钟

@o弘毅o 2016-01-05 11:49:35
曾侯乙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海昏侯墓面积相关数据待收集中,从官方的说法来看,应该会比马王堆规模大。
曾侯乙编钟出土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惊呆了,这些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仍然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的钟架上。
-----------------------------
@小市民李苏苏 2016-01-05 12:56:53
曾侯乙墓我N久之前梦到过 先是一堆穿着古代黑衣服的 官员 在开会
之后这堆人一起就来到一块空地上
有一个老人家在选墓址 他手上拿着一根不大的旗帜
选定了地方后 他就把手上的旗帜扔出去 梦里我感应到这是曾侯乙墓
-----------------------------
要不要这么厉害.............
@洋芋果儿熊 2016-01-05 15:39:20
这么瘦的贴
-----------------------------
得多少肉才不算廋...
这贴随意性较大,各位抱歉
我们扯了一圈文物的事情后再来说说27天的事情
21 二十七天能干点啥
前面我们说过刘贺要当皇帝之前干过的一些逗比事,比如半路还要抢女人,比如借口嗓子疼不哭,比如连城郭都傻傻分不清等等。
真还是假,各位自己判断。
接下来我们看看刘贺为什么被下课。
汉书是这样说的:“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我们翻译一下,刘贺自打当上皇帝二十七天以来,他就频繁派遣使者以皇帝名义向朝廷各部门调发物资或要求服务,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七起。
这句话后面就越传越夸张,演变成了二十七天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起坏事。
三国志里面又是这样说的:“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馀,故霍光废之。”
这句话的立场就更加鲜明了,拔高霍光,遍地刘贺,要知道伊尹放太甲这个典故流传几千年,夸的都是伊尹,具体事迹我们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有过详细的介绍。
但是这一千一百二十七起坏事究竟又是哪些,有没有一些代表性的事件呢,好像也没明说。
结合霍光以及皇太后相关的处理信息来看,“淫乱”是最主要的黑点,刘贺过来登基的半路上还要抢女人,你说淫乱不淫乱,问题是刘贺带过来的家眷其实也不少,有这么饥渴至于半路没地方发泄了么。
再者,如果以淫乱定罪的话,27天1000+起,老夫聊发少年狂,治肾亏,不含糖。
好了,刘贺肾亏没肾亏我们不确定,但是刘贺荒淫无道,搅乱朝廷制度的锅是背定了,于是霍光一手操办,经皇太后批复后刘贺高高兴兴的来,平平安安的回家。
到这里我们就不下太多结论了,刘贺到底干了多少件没节操的事情,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是不是就真的祸国殃民了,这本身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
毕竟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实,刘贺之前的汉昭帝8岁即位,8岁的小屁孩能干啥,多数的时候霍光是肯定要大权在握的。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就彻底否认霍光的政绩,历史上有不少的高官对权力的确看得很重,但同时他们也还是干了不少对朝廷、对百姓有利的事情,这两者并不矛盾。
我们简单点说,刘贺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简牍,文字信息相当丰富,刘贺他老人家在去世的时候有没有把心里的憋屈写在日记本上,我们还是相当期待的。
@兜兜麦_sy 2016-01-06 16:09:03
最喜欢这种科普帖子了,哈哈!看的很欢乐啊
-----------------------------
欢乐就好 说明还是有药效的......
前面我们聊过一些疑似穿越的文物
比如战国水晶杯、三国餐盘等
还有一些网上讨论无数次的比如王莽搞的游标卡尺什么的
前面我们有介绍,关于海昏侯墓葬有哪些看点呢
其中我们就提到一点,会不会有疑似穿越时空的东西出现,我举的例子是南孚电池
因为有很多地摊文学说什么什么墓葬发现什么什么电池什么的
这些地摊文学一度对我的大脑造成10000+的物理伤害
导致脑洞大到现在都无法合上
对于穿越文物我们先说下分析的原则:
1、无论如何,你得相信科学才是解释规律和现象最好的途径,虽然科学很多时候好像也解释不了......
2、现有的科学理论体系下,我们认为穿越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即便有,反正我也不相信......
3、这就是一个八卦贴,跟科学其实没啥关系......
海昏侯.avi(上)

海昏侯.avi(中)

海昏侯.avi(下)

@洋芋果儿熊 2016-01-06 16:33:52
黄图呢 哪黄了!
-----------------------------
黄图已传 您请慢用
23 海昏侯 の しにがみ .avi(上)
话说小学数学学的不太好,前面出现了二个21,因此我们直接到23。
----------------------------------------------------------------------
随着海昏侯墓葬中金器的不断曝光,将穿越与海昏侯联系到一起的话题也终于出现。
海昏侯中出土的部分马蹄金上有清晰可见的上、中、下三个字,从图片来看上 、下二字大小差不多,中字看起来略小,引起众人的惊呼,因为这三个字看起来和我们现在的简体字完全一样。
现代简体字印在西汉马蹄金上,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爆炸性的话题,究竟有没有穿越的可能性,我们一起来看看。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办了一件大事,叫做“车同轨,书同文”。
车轮的距离相同叫做车同轨,这个对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尤其是不同地方马车互通是件大事,提升了交通的效率;
书同文就不用多说了,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国文字不统一,这必然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到了西汉时期,文字统一就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了,我们关注的是书法问题,也就是说同样的字在当时是什么样的写法。
西汉时期的文字字体演变是从一个小篆到隶书的过度阶段,小篆是秦始皇时期搞的文化产品,隶书,也称汉隶,到汉朝以后逐渐取代小篆。
很明显的是,小篆中的上中下肯定不是马蹄金上面的这个套路,隶属我们印象里面也不是这个样子。
所以三个清晰可见的“简体字”就成了比马蹄金本身还令人鸡冻的话题。
穿越还是非穿越,我们接着八。
小篆中的上中下是这样的造型

很明显的是
这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与小篆都对应不上
所以我们把小篆排除
小篆为什么会被淘汰呢?
其实很简单,太特么麻烦了
不说别的,就这上中下三个字基本是小学入门级的汉字了吧
小篆这歪歪扭扭的写起来就十分困难
还有很多文字复杂得要死
所以简化是必然的趋势
于是就出现了隶书
隶书中的上中下是怎样的呢

说明一点
隶书其实本身有自己的一个发展过程
字形也是在自身逐渐的演变过程中才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以上古隶书的上中下仅作为一个参考
好吧,仔细对比一下
隶书的字体也被我们排除了.................
所以很多人会说这个马蹄金上的字是不是现代的简体字,为毛看起来跟现在的字体感觉一模一样。
换句话说,是不是穿越了
@十年烟玥 2016-01-06 18:39:53
楼主 爱你 继续不要停~~~
-----------------------------
艾玛 就冲这回复也停不下来
@尹品初 2016-01-06 21:35:14
楼主一定不要弃坑啊~
-----------------------------
谢谢
目前每天还要更另外一个帖子
精力实在有限 但是肯定不会弃坑的
再说了
海昏侯墓葬的相关工作支持会持续几年
我在开贴的时候就考虑好了做长期斗争的准备了
反正这个帖子也就是随便聊
没必要考虑专业不专业 严谨不严谨
我们尽量扩大脑洞
多涉猎一些有趣的东西
@征岚雪影 2016-01-06 21:08:00
其实呢, 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为出土文物, 特别是有形的实体文物的现代感所惊讶。 就人类进化史来说, 一万年前的人类和现代人类没有本质的区别, 特别是脑容量上, 在食用熟食后, 营养的充分摄入使人类能够更频繁更有效地使用大脑, 所以拉个一万年前的原始人来现代, 从小培养的话差不多平均水平应该是有的。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 名字忘了, 是非洲部落的一个原始人为了丢弃一个玻璃瓶而和现代社会发生交集的故事, 除了......
-----------------------------
其实中国的文物啊古迹啊什么的我觉得还好了
一个是文字上的东西延续性较好,很多工艺或者传说多多少少能够追溯,二个是中国的很多大工程虽然庞大,但古人想要去实现我们不会觉得完全不可行,典型的比如长城,再比如向秦始皇陵,这些东西动不动就是多少万人花多少年一起搞,三是好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多到后人都见怪不怪了。
反倒是像金字塔这样的工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究竟是怎样搞出来的完全缺乏资料,靠后人想象又实在想不出来,也就觉得头疼一些。
@tendays2015 2016-01-07 08:16:13
话说金字塔中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共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
而古希腊 历史 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闻,写道:“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
@征岚雪影 2016-01-07 10:27:57
稍微计算一下, 石灰岩密度约2.7t/m^3, 花岗岩密度约2.9t/m^3, 平均2.5吨也就是0.8-1立方米的体积, 无论水运还是陆运都不是问题。 至于提升高度, 古代攻城使用的鱼梁大道就是垒土法, 虽然达不到金字塔的高度, 至少技术上是没问题的。 如果加上简单机械例如绞盘以及畜力的话, 只要舍得投入, 造起来没有无法克服的障碍。
此外金字塔外观的规整性问题由于采用小型石料也比较容易实现, 它们的移动和加工在远距离观......
-----------------------------
确实是这样,金字塔远看的确很壮观 ,但是也不能抠细节,仔细看肯定还是有粗糙的一面。
金字塔与秦始皇陵其实就是远古不同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金字塔倾向于把领导的墓葬露在外面,把尸体弄成木乃伊,皇陵倾向于把陵墓藏起来,永远都不让后人找到。
我们不说别的,光一个兵马俑都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兵马俑其实不过是秦始皇陵的很小一个部分,相当于皇陵的保安。
仅仅从工程量来看,金字塔跟秦始皇陵也许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如果从技术手段讲,中国远古的也未必会落后。
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中国的文明传承性较好,显得相对没那么神秘,像古埃及那样的文明断代以后给人感觉上有一定的区别,再加上本身文化的差异所以我们拿来跟中国的东西比显得与众不同的样子。
不过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近代以来对类似金字塔这样的古迹解读有点过度,正经不正经的媒体都来凑个热闹,反倒使得问题越来越悬乎。
我个人倒是很希望金字塔是外星人修建的,但问题是谁来证明这一点......
@闷骚八卦 2016-01-06 22:48:45
这才是天涯八卦该有的水平嘛,楼主,为了回帖,我特意去验证了账号才登陆的,对你真爱哦。。。
-----------------------------
来吧 真心人
@时光温暖了那少年 2016-01-07 11:42:11
你居然还说曹操有七十二疑冢,呵呵。
-----------------------------
你得看我是怎么说的吧......
我都说了这个不可信
大小马蹄金

24 海昏侯 の しにがみ .avi(中)
除了发黄图,除了讨论上中下,我们还是说点马蹄金本身的东西。
-----------------------------------------------------------------
马蹄金是西汉时期的一种黄金货币,汉武帝刘彻时期发行,相当于纪念币,图的是喜庆,用来打赏给皇帝以下的功臣权贵们。
海昏侯出土的马蹄金让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其形状,的确像个马蹄子......
汉书记载马蹄金为“豪蹄”,刘贺墓葬中出土以及前面我们贴的图来看,的确很豪。
对于马蹄金我们说几点:
1、本次海昏侯墓葬挖掘之前鲜有马蹄金显示,很多考古专家都对马蹄金的外形、太小等特点不甚清楚,这次算是见到了真东西;
2、目前公布已发现的马蹄金数量是33枚,并且尺寸还分大、小两种,这是此前不大清楚的事情;
3、上中下三字均见于尺寸较大的大马蹄金。
好了
关于黄金我们要说一个重量级的话题看
这个话题争论了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定论
我们先列一些数据:
1、楚汉相争时,陈平曾携黄金4万斤到楚国搞反间计;
2、刘邦定天下后,叔孙通定朝仪,赐黄金500斤;
3、吕后死后,遗诏赐诸侯王黄金各千斤;
4、梁孝王死后,库存黄金40万斤;
5、卫青征战匈奴有功,受赐黄金20万斤;
6、王莽末年,府藏黄金以万斤为一匮,尚有60匮。
不可思议的问题就出现了,秦汉之际中原简直就是挥金如土,尤其是西汉时期豪得不行,到处都能见到大量黄金的身影,转眼到了东汉,黄金却退出了主流市场,大量的黄金仿佛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西汉的黄金到底跑到哪去了......................
24 海昏侯 の しにがみ .avi(下)
遥想当年,刘彻还是一个小屁孩的时候就知道搞个金房子还把妹子,这个故事叫金屋藏娇。
看看现在,为了把妹拼死拼活的买套砖头水泥堆的房子,关键是还相当费劲,档次差距之大实在愧对老祖宗们。
我们的问题是,西汉时期曾经辣么多的黄金,为什么一到东汉就影子都没了。
目前有几种说法:
1、佛教把金子败得差不多了,到处修庙宇,到处是金菩萨,然后就没了;
点评:这个说法不太经得住推敲。
2、外贸用掉了,好比美国佬本来很多美元的,全世界到处买买买,哦豁,花完了;
点评:美国佬又不傻,印就是了,西汉时期中原的地位也没那么挫,丝绸之路是什么,那不就是印钞机么;
3、其实都是吹牛比,什么金不金的,其实都是铜;
点评:这个观点吊,先秦时期金的确指的是铜,不过汉朝以后金和黄金是有区别的,再说汉朝黄金多是吹牛比,刘贺忽死你信不信;
4、老子死了一分钱都不给儿子,给我埋埋埋;
点评:汉墓特么十墓九空,好多还是被掏了又掏,缺乏足够多的考古证据。
好吧,有一些专家怀疑西汉黄金消失是因为随葬都埋起来了,不说全部埋吧,至少埋了很多很多,刘土豪的墓葬里面目前发现的金器超过370件,重量超过78公斤。
并且汉朝的重量单位和现在的还不同,现在的1斤顶过去的4斤,算下来的话刘土豪墓葬中的黄金就是汉朝时候的六百多斤了。
要知道,刘土豪不过是个列侯级别的,再往上还有王,还有帝,虽然刘土豪的墓葬规格比起一般的列侯可能要超标了一点,但是你想想看,随便一个有身份的人就埋个几百斤黄金的话,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那还说啥,咱也盗墓去吧。
特么悲催的是汉墓基本都被那帮孙子盗完了....................
结论:刘贺墓葬中的马蹄金以及其他金器的确有炫富的嫌疑,告诉我们西汉黄金多的确是真的,但是后来是不是因为埋在地下直接导致了大量黄金的消失,这个结论还不能随便就下。
至于上中下三个字我们暂时就不过度解读和猜测了,静观专业说法吧。
申明:没有打草稿,都是直接敲了发出来的,所以错别字较多,各位海涵。
ps:不过其实楼里也有几个熟悉我的朋友,另外一个帖子虽然打了草稿,但同样错别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