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变者》

  继续:

  =================================================================================================
  当晚6时, 船上全体成员集体吃过晚餐后,稍作歇息,由张崇斌和史密斯博士牵头,将下午去南马特尔遗址现场的全体考察人员,以及虽未到现场考察但属于科考团的其他成员全部召集到船上会议室。按照张崇斌的要求,考察团要就第一次实地考察的情况开个研讨会,并作出阶段总结。下午离船去岛上医院进行体检复查的艾伦和艾米丽,这时也赶了回来,参加本次会议。

  这个会议由张崇斌主持,他首先让首席科学家史密斯博士将下午实地考察的大致情况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做了一个汇报。

  史密斯博士先是通过投影仪将考察过程拍摄下来的南马特尔遗址的照片及影像资料展示给众人观看,然后,他向大家说明了参与本次考察的各专家成员的任务分派情况,同时说明因为考察时间短暂且范围有限,根据目前考察的结果,还无法对南马特尔遗址的成因形成最终结论。期间,他对考察中天气突变,有人遭遇所谓的‘鬼火’现象,以及南马特尔古城为何被遗弃这些问题,在综合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史密斯博士认为:南马特尔遗址区域,地磁场异常,地表测量的差异值高达7000纳特,这一异常现象,可能与地处地震活跃地带的地质相关。此外,波纳佩岛周边海域是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频发区域。而台风的初期产生,除了有冷空气和暖流表层热空气形成对流冲突这一因素外,电磁力也会对其构成影响。而南马特尔遗址一带,恰恰堆积了几百万根数量庞大且被磁化了的玄武岩,所以该地区频繁出现暴风雨的突变天气是正常的。这种气候下,会容易产生类似‘球形闪电’的电化学现象。至于南马特尔为什么会被遗弃,史密斯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1,随着近代海洋航运的发展,这个原本孤立的海岛文明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不断被外来种族带来的异元文化和科技所冲击。2,再加上因为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太平洋海平面不断逐年上升,这也给曾经在南马特尔古城生活的人们带来威胁和不便。于是,人们最终废弃了这座古城。

  听完史密斯博士的工作汇报,张崇斌首先肯定了专家考察组在首次考察活动中所完成的工作。随后,张崇斌指出,这个考察项目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探明当初建造南马特尔的真实目的,以及古人是采取何种技术将这个堪称奇迹般的巨大工程建造起来的。因为只有调查清楚这些情况,才能将沉没海底的史前文明的性质特征线索找到。因此,张崇斌认为这个项目的考察还需更深一步地进行下去,

  张崇斌讲完这些话后,会场上一时沉静下来。没过一会儿,下面传来了嘁嘁喳喳小声议论的声音……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可以直接提出来。”张崇斌大声说道。

  “杰森会长”潜水组的托马斯首先举起手来说道,“我有个疑问。”

  “请说。”张崇斌道。

  “这当地人说那片遗址是埋葬死人的古墓场,可我和丹尼尔在马都颇韦墙外的水下,却发现了成排直立的巨大石柱,而且,那下面还有一条通往外海的看不到尽头的长隧道。感觉,那遗址似乎一直修建到了海底,这可不太像是为死人建造的墓地啊。”托马斯说道。

  “嗨~还有,我在水下发现的那两个符号,它们是什么意思?”坐在托马斯旁边的丹尼尔跟着插上一句。

  “这个问题,就请我团队的秦济川教授先来解答一下。”张崇斌看向秦教授说道。
  这两天出差在外,故发帖延迟。
  继续:
  ==========================================================================================
  “这个问题,就请我团队的秦济川教授先来解答一下。”张崇斌看向秦教授说道。

  “嗯”秦教授先清了下嗓子,然后对身边的关颖说道:“小芳,我英文不太好,你来帮我把要说的话翻译一下。”

  关颖点了点头。

  “诸位,我是搞符号释义研究的。今天下午,我到考察现场后,就一直在寻找可供研究分析的符号。遗憾的是,这个遗址在陆地上的建筑,我并没有发现明显具有像似、指示和规约特征的符号。”

  秦教授讲完一段话,停顿下来,关颖则用流利的英语把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但好在,我们的潜水人员在水下发现了可识别的符号。”秦教授说完,他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打开,调出一幅带有‘十’和‘T’字形符号的绘图页面,接着说道,“请潜水人员确认一下,看看这两个符号是否符合你们所见符号的显著特征。”

  丹尼尔离座走过去,仔细辨识后,点头说道:“很像,那符号图案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那就好。”秦教授道,“首先,我要说,这两个符号的发现,对考证南马特尔遗址的文明属性是有价值的。我相信,在座的诸位一定会感觉‘十’和‘T’这两个符号很常见,似乎不足为奇。尤其是这‘十’符号,更为常见,比如基督教、东正教的十字架,还有红十字会的会徽,都是采用了这个符号。但从符号学研究总结的规律看,古已有之而如今仍被广泛应用的符号,说明它形成的历史根源越深,而且,具有穿越文明更迭轮回的强大生命力。”

  在关颖翻译完这段话时,艾伦提问道:“‘十’符号看起来具有显著的宗教特征,难道南马特尔遗址是古代用于祭祀祈祷的宗教场所?”

  “从遗址里有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为神庙,说它是一类宗教场所似乎也说得通。不过,若单论这‘十’符号最早出现的年代,它可是要比现在世界上的各大宗教创立的时间早很多。就拿基督教来说,基督教创立的最初,并没有使用任何样式的十字架。后来,因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一场战役前,看见天上出现类似十字架的神启异象,自那以后,‘十’符号才被引入基督教成为本教最著名的标记。关于它的释义,这方面学界研究考证的资料很多,我就不一一详细说明,只跟大家说,其源头释义,依据古埃及的版本,其有‘从太阳光而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寓意;另一种释义,则是来自于深入研究姆大陆古文明的詹姆斯.乔治瓦特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这个符号是指代表宇宙原始四种力量的‘圣四’,这种力量归属于宇宙万物的造物主,印度的‘卐’符号就是从中演化而来的。”

  “那个‘T’符号又代表什么呢?”史密斯博士忍不住问道。
  继续:
  ==========================================================================================
  “那个‘T’符号又代表什么呢?”史密斯博士忍不住问道。

  “‘T’符号,它代表了‘复活、生命再现’,也含有‘土地升出海面’的意思。”说着,秦教授从电脑储存的古玛雅符号图库中调出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的中间显示有一颗大树,这树的主干大部分在水下,而露出水面的两个分叉枝干是水平横着的,两枝干端头长满了树叶,在这枝干中心处,有只小鸟歇息其上。

  秦教授将电脑屏幕转向会场,指着画面说道,“这幅图来自于古玛雅的手稿资料,你们看,这颗大树整体形态就是一个‘T’字形,而这只小鸟是不是很像诺亚方舟那只放出去后,噙着一个橄榄枝回来的鸽子。不言而喻,这幅图正是寓意着某个地方的大地已经露出了水面,新的生命出现了。”

  “那这两个符号同时出现在古城遗址的水下,又说明了什么呢?” 史密斯博士又问道。

  “如果,大家愿意尝试动用关联的思维去看待这两个符号,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关系。这个关系的纽带是‘生命力’,在这两个符号上,通过‘生命力’,又将太阳和宇宙中神秘的创造力量巧妙的联系起来了。这种运用符合组合来表达信息的方式,人类社会早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可以说,这种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要比现代人类的书写文字符号所承载的信息量更为丰富且寓意更为深邃。”

  说着,秦教授从电脑的古埃及符号图库中调取了一幅图画,这幅图的最上端是一个太阳圆盘,这个圆盘的下端放射出一道道光线,图画的左下方是法老阿肯纳顿双手举着纸莎草花向太阳神阿顿【Aten】献祭,而那些照射到法老身上的太阳光线尾端又幻化成具有意义的符号,这符号中除了有象征权力的节杖外,还有 ‘?’安卡【Ankh】符号。秦教授指着安卡符号说道:“古埃及象形文字里这个T形十字章符号,就是‘十’和‘T’两个符号的结合体,它象征着永生不死的生命。”

  说完,秦教授又从图库中调取出另一幅图,在这幅图中,鹰首人身的荷鲁斯神伸出一条手臂将一枚安卡章送至法老的嘴唇边。秦教授接着说道:“神明将这个符号赐予了法老,寓意法老从神明那儿获得不朽的生命或灵魂,就如同吸入上帝造人时吹出的那口灵气。那么,结合这两幅图再来解读这两个符号寓意,我认为建筑者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宇宙神明赋予了某些人类不朽的生命,他们通晓神明的意志,在海洋中建造这座古城,就是要向神明展示或者是通过祭拜神明寄希望于从神明那里再度感召到从毁灭到重生的崛起力量!”

  “要这么说,这古城的建筑者是想凭借他们掌握的技术力量来与神明打交道,那宇宙神明为何物暂且不说,可他们这种建筑技术算是哪门子的技术?”史密斯博士神情费解地问道。

  “在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一下刚踏入遗址现场的直观感受。” 秦教授道,“坦率地说,我今天在亲眼目睹了这座古城遗址时,既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又感到非常震撼。它在陆地上展现出来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恐怕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地人说它是历代酋长的墓葬地,可是若作为墓地,它的选址明显不合理。更难以理解的是,这么庞大的建筑规模和过于复杂的建造结构,在这样一个人口数量有限的海岛之上,且没有大型先进的施工设备的古代,光开采所需的石料就已经难度极大了。而且,此前考察过这个遗址的相关资料显示,整个波纳佩岛上就没有找到可供开采这些石料的场地,也就是说,这座古城建筑的原材料应该是来自于一个不明距离的远方。那么,再从远方搬运这些石料过来建造起这样的一座古城,这简直就是无法完成的逆天工程!

  “现在,我们的潜水员在水下不仅发现了可识别的符号,而且,还发现这片遗址延伸至海底的面积似乎比陆地上的还要大。这就令我不得不相信,当初建造这个古城的人一定是拥有非常高超的技术,而这门技术显然不是现代人所具备的。那么,这样的技术会从何而来呢?总不至于凭空就会出现吧。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这两个符号上,我们其实已经得到有益的启示。在我看来,这个神秘的建筑技术,是来自于已经消失的上古文明。因为,‘十’和‘T’这两个符号不仅在这片海域的水下建筑出现,而且,在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南端海下的人造建筑物遗迹上面,也有类似的符号。据有关考古资料显示,与那国岛水下建筑物的存在时间至少已有12000年以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