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看到一半,先说一句:
笨笨泥鳅优等生,确实比一般人聪明了那么一点点,不过,你指责的《蓝海战略》言辞,我后面会给你解答——木办法呀,谁让我视野高呢,哈哈哈。
还有,你怎么知道我不戴斯沃琪?嘿嘿,反正不吹牛我会死,斯沃琪,我有N多块噢!!!包括限量版、纪念版、甚至卡通版(丁丁那块我最喜欢)……
林间风儿是个好MM!思维非常清晰,逻辑也比较绵密,估计再看三八的帖子一二个月后,就能笑傲管理前线,成为武功高强,人人敬仰的——灭绝师太。
不过呢,我BS郑BS,尤其是他谈蓝海战略的那个帖子,倒不是不假思索的BS,而是通过他的几句话,知道了他的水准。
行家一伸手,就只有没有嘛。
(古时候禅宗高僧说的,你开悟没开悟,还用说出来?往哪儿一站,我就知道了。)
郑博士如果通篇都是空对空的瞎掰,由于我从不看那种空洞胡话,所以估计也就不拍他,但他管不住嘴把门的,一说西南航空和戴尔电脑,就露馅了,哈哈哈哈,那个笨蛋,还差得太远。
----------------------------------
楼上优等泥鳅,今天倒说了点靠谱的话,不过其实也就一句,我可以帮他概括:所以战略,不是站在今天看未来,而是站在未来看今天。
其余的,我慢慢扒他内裤,蓝海方面他说的,呵呵,他其实也没看懂人家说什么,一加一减那么简单?还用得着畅销书?另外所谓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又必须告诉优等泥鳅:商务人士,还是必须有一定之规,就仿佛吃西餐正餐似的,种种规矩很刻板的——你想颠覆颠覆,一是你必须达到王永庆的地步——呵呵,王品牛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二呢,有时候也没得改。例如听音乐会看芭蕾舞,老外还就是西服革履,死板僵硬。你想休闲服加拖鞋?不好意思,不让进不说还遭人耻笑。
我去年在一德国小城市玩,晚上去赌场晃晃,结果我穿了西服外套,只不过没打领带,就是不让我进!靠,死板得要命。
所以我说,优等泥鳅,所谓你说的那些,我不完全反对,但必须明白一点:先要了解了人家的游戏规则,才能寻求一点有限解放。否则,还不够丢脸的——商务人士穿全套西装却戴着块斯沃琪和老外谈判,事实上就是白痴行为。(乡镇企业家通常还喜欢深套装黑皮鞋配白袜子。)
回到ZARA的蓝海战略案例。
我今天又跑了香港的海港城和时代广场,去探访ZARA。时代广场的ZARA店,简直令人惊奇,它可能是时代广场里,租用面积最大的单一品牌了。更叫人吃惊的是,这里的很多货品,是我昨天去的IFC店所没有的。
楼上很多人,总是着急下结论,说什么“ZARA走的是高档次,低价位,用销量替代利润率的思路。”——如果这样简单解释,还用“蓝海战略”来理解ZARA干嘛呢?
不是我吹牛啊……草草看了楼上诸多回帖,还真没一个人,读通了蓝海战略。
好,我来解释吧!安公公等家伙,似乎是靠讲课赚钱的,请好好笔记,读懂了我说的,换成自己的案例后(其实,你去拿我这个ZARA案例说事,就挺好,我放弃版权!!哈哈哈),出去搞咨询,绝对能唬住很多企业老板。
(我也吸取教训,别一次说太多,几百字就发一次,呵呵,否则有人不耐烦看长帖子。)
ZARA,太阳马戏团,黄尾葡萄酒,美国西南航空,这几个“蓝海战略”的典型案例企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各位有没有感觉,纷纷都是“怪物”?
没错,你可能说,“不就是针对各个环节,加加减减吗?例如西南航空,加多了飞行班次,减少了行李服务、空中饮食提供、预定座位等,没什么重大革新啊。”呵呵,可如果这些就是全部的话,怎么美国那么多航空公司,这些年来,就独独一个西南航空,大赚特赚,而别的航空公司都陷入在泥潭,却不去抄袭西南航空的这些特征呢?
这就是所谓的战略问题了。一个好的企业战略,尤其是“蓝海战略”,必须是各个环节,完美统一,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注意,只有战略高度上的诸多环节配合,才能达到战略效果,而不是“一招鲜”领先,否则,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极其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靠,又快跑回基本概念陈述了,如果谁不了解什么是企业战略,我也没辙,这里就暂时不补课了行么?)
例如美国西南航空的“蓝海战略”,基本可以概括成:
低价、短途、点对点、频繁班次的美国航空公司。
有兴趣的,好好做功课吧!呵呵,削减空中餐饮服务,不是为了那点盒饭成本,而是为了战略中“频繁班次”服务的。因为在机场一旦运送食物,必定耽误时间,而导致起降时间的耽搁。西南航空的飞机,全都是737,不仅仅因为统一机型后,维护成本大幅降低,更因为“短途”的战略,刚刚好737是性价比最佳机型。……
不说这个案例了,优秀点的商学院教授,已经嚼碎了西南航空案例了,我再重复,都觉得反胃,呵呵。我还是拿出我发掘分析的案例,ZARA吧!哈哈哈哈哈。
噢?我现场直播,有人现场倾听?
好,我继续!
ZARA这个“蓝海战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否则,你说我懂了!不就是在豪华大卖场里,按照五星级思路打造的服装,按照二星级价格出售嘛!我也会了!
哈哈,你去试试,不死得跟猪八戒似的,我就把自己当猪头肉卖。
事实上,五星级的东西,按照二星级价格出售,在“红海”领域,是绝无可能的,大家都已经竞争激烈得每天在死人了,你居然能这么干,不是见鬼了么?上面说了,五星级东西当然五星级成本,又不是玩倾销战略,无论如何,不能亏本卖。
“蓝海战略”的一大特征,用俗话讲,就是“偷梁换柱”!(110拿笔记下来!)表现为:把顾客不是很注意的环节,大刀阔斧砍掉,或者极力减少。将省下来的成本,狠狠地砸在目标顾客最能感觉到“价值”的环节。
例如,ZARA的价值链N个环节:卖场档次、销售人员、大牌设计师、店面装修、代言明星、广告投放、面料的品质、服装的做工、品类的丰富……一分析,ZARA居然偷偷摸摸砍掉了代言明星的环节!不象迪奥、纪梵希等,大把银子砸在影星、超模身上,ZARA没有形象代言人!
广告方面,ZARA偷偷摸摸减少,其实ZARA很少打广告,偶尔一二个整版,基本上也不是形象广告,而是促销广告。告诉一下消费者,哪个ZARA店,为庆祝啥啥啥,大幅优惠呢,欢迎抢购。
还一个ZARA偷偷摸摸减少的,是单品生产量——这可有点难理解,明明是某款裙子畅销,ZARA却不返单多做一批过来卖,而是卖过了这一批,基本就再也见不到了。这有点奇怪,到手的钱,为什么不挣呢?(我后面会解释)
还减少什么?呵呵,其实ZARA的面料,都不是最顶尖面料,风格化衣衫,和裘皮不同吧,无非棉、麻、绸等面料,而ZARA选用的,大多数都不是最好最贵的面料,而是“刚刚够”思路,只要刚好能配合设计师思想,体现了“风格”就好。
质量……呵呵,ZARA的服装质量,也紧不起推敲,仔细看做工,确实和迪奥、LV等品牌的衣衫无法比较。但话说回来,风格化服装,通常又不打算穿二十年,只要“看得见”的地方做得不赖,“看不见”的地方马虎一点,也没问题吧?
大幅增加有哪些呢?最狠的就是卖场选择!都是最顶级的商场,和世界顶级名牌比邻而居,在那里选购任何商品,对普通人来说,都是身份象征和心理幻觉的提高。事实上,在顶级商场,一杯矿泉水,都比街上卖贵好几倍。但ZARA,居然选择了比邻居品牌的价格,低了好几倍……
ZARA做了什么“乘法”没有?有,就是“品类之丰富”。这已经不能用简单加法涵盖了,我上面说了,ZARA在某些商场甚至是租用面积最大的品牌,搞那么大干啥?因为品类多!需要摆得下,才不得不租用超大面积嘛。ZARA拥有二百多位设计师,这些设计师的作品加起来,简直是铺天盖地,最大的ZARA店,都摆不过来——这才造成了很多ZARA店,居然都摆着不重复款式的后果。
基本上,很多服装品牌,品类也不少,但相当一部分是“基本款”,基本款的特征是总在卖,总有效量,各个店铺的重复率一定很高;但ZARA店,所有ZARA店,“基本款”的款式,通常都比较少。最大量的,都是“风格款”,对于女人来讲,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风格,最是令人激动,总有一款风格适合你嘛!(当然,ZARA有基本的格调,否则成了杂货铺了,哈哈)
OK不OK?通过上面对ZARA简单的“加减乘除”的分析,大家是否能思路明晰一点点? 110兄,如何了现在?
通过对价值链每个环节的调整,也就是“加减乘除”,大家再翻过来看我上面提到的两个理论“点”:
=========================================
第一,蓝海战略的企业,是基于对原有市场的顾客、进行客户价值的重大突破。
第二,所谓蓝海战略的行为,就是对原有成本结构的迅速重组。
=========================================
为什么说“价值突破”,而不说“价值创新”?因为用突破一词更准确。在某几个顾客最在乎的环节(对服装来说,卖场档次和品类多寡)达成五星级,通常带给顾客的感觉,就是这个牌子乃五星级——然后呢,却用二星级价格销售,当然给人“太超值了!”感受,销售激增,所以说“价值的重大突破”。
其次,怎么达到成本平衡呢?就是“对原有成本结构的迅速重组”。方法说过了,就是“加减乘除”。
明白了这两个“道”,也就是战略思想的高度,再回过头,看《ZARA的供应链极速传奇〉,有如醍醐灌顶,浑身清凉,毛孔都张开了,散发着丝丝凉气……
下面,谈谈ZARA的“术”,如何配合其蓝海战略。
体温妈咪兄,你转的帖子,最后一句是:“……每条产品线都有他们各自独立的创意团队。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在全世界400多个城市主要购物大街上的Zara店铺里,以你能承受的价钱买到最新的潮流服饰的原因。”——这句话,极其傻B,极其白痴,呵呵。
我来谈几个细节。
ZARA的货车,经常是仅仅装了一半的空间后,就驶往欧洲各个国家,这种“浪费”,是为了什么?在货车里,所有服装,不是传统做法那样叠起来,而是直接挂在衣服架上,再“浪费”一次货车的运输效能。
通常,象ZARA这样价位的服装,老板都会把生产环节外包,以节省成本。但ZARA的工厂,基本都是直营。为什么这样?
前面我说了,单品生产量——明明某款畅销,ZARA却不返单多做一批,而是卖过了这一批,基本就再也见不到了。到手的钱,为什么不挣呢?
这些服装同行们都理解不了的神经病做法,其实都在为ZARA的核心战略做着贡献,这个核心就是:服装风格的丰富和变化。
世界潮流中心,米兰的一场时装发布会,出现哪些新亮点,通常需在三个月之后,成衣才能摆在例如迪奥等大品牌在日本的专卖店;而ZARA可太神奇了,基本上不超过2星期,香港的店内,已经上架!什么对比速度?
ZARA的信息反馈系统(俗称雷达),也超级强悍,针对不同市场,ZARA总能得到准确信息。高薪养200多名设计师什么概念?就是迅速反应!甚至ZARA为了这个反应速度,不设“首席设计师”职位,也就是说,任何好的设计,都不会被轻易主观否定。而工厂自控,则保证了生产速度!想想看,如果外包给第三世界国家,仅仅设计师和工厂的沟通,再加上运输时间,就耽误多少天?!
即使畅销款式,也不重复出单,同样为核心战略服务。事实上,ZARA任何款式,相比较而言,都做得数量很少,这样就保证了通常不会有存货——这里不好卖,风格有点不符合当地审美习惯,反正就几件,换个区域,对上口味就卖掉了。而生产太多呢,每个卖场都有存货,可就麻烦大条啦。(在营销上,这还能“敲诈”消费者:看上了就赶紧买,否则,明天来可能就再也没这个款式了!)
ZARA为了让捕捉到的潮流信息能尽快转化为成品销售,在工厂里,就把价签挂好,然后通过完备的电脑辅助系统,迅速发货。进入货车时不折叠,挂在货车里,到地方后,直接展上货架——所以ZARA零售店铺,基本没有库房却超级大,每天到货的车,比同行多N多班次。
说到这,明白多点了么?“五星级产品卖二星价格”只是最肤浅的表面!没有强烈的时装风格,良好的设计,捕捉到的潮流灵感,你以为在五星级商场卖“地摊货”能成功啊?!
非常多的“怪异”举动,造成了ZARA的成本结构,与众不同。但这些与众不同,恰恰内在逻辑十分畅通:都是为了战略核心服务。而战略核心的那个“点”,恰恰又是最能切中消费者要害,他们肯为之埋单的,所以ZARA成功。
这时我们发现,竞争对手虽然羡慕ZARA所在的“蓝海”,却苦于学不会,没法学。因为成本结构的构成,通常是路径依赖结果,不是说调整就调整的——把外包的制造,再收回来?
不是那么简单D!牵一发动全身,根本不是某个环节的改变,而是整个链条的异同。这还是次要的,战略导致的是运营,运营改变的团队:战略、运营、团队这三者间,是互动关系,要调整,就是全面调整,单独改变哪一个而不顾其余,都会是灾难性后果。
呵呵呵,讲到这,我必须闭嘴了。因为接下来,就是我最核心的收获了,当我想通后,如获至宝,喜若癫狂——该如何入手,从细节上开始进行“蓝海战略”调整——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前天突然开始要讲“蓝海战略”的缘起。
现在打住,倒也不是卖关子,第一也许我思考错了。第二本来也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调整。所以我决定这个问题不往下说了。
嘿嘿。
=====================================
作者:20050630 回复日期:2006-8-26 02:40:16
我说说我刚才的浅薄理解,ZARA的赢利不仅靠多销,而且靠极高的“资本周转率”。 <ZARA的供应链极速传奇>一文里不断地提到时间的观念。
=====================================
20050630兄,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往往是结果,不是原因。
难道迪奥不想提高自身的资产周转率吗?也想,可现实中,没有“竞争力”帮忙,消费者不埋单啊!降价?降不起、不敢降啊!呵呵。
可能我以前的财务课,有一点没说明白:提高资产周转率,通常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而如何做到,要靠战略、运营和团队三方面的综合支撑。
另外,我也百度搜了一下那篇文章,可没搜到全本啊,都是断章取义“编写”了某几部分,呵呵。我说的文章,刊登在《商业评论》中文版的以前某期上,今年的。(我又开始做广告,哈哈!)
今天课程结束,下课……
orasunny同学,注明出处,一定写“三段或八段”长得很帅!记得没?并且给出这个管理前线的网址,否则PLMM找不到我就麻烦啦!
20050630兄:好吧好吧,明天,我尽量多给出点执行层面的思路。
=====================================================================
下课铃虽然打了,还可以再补充二句嘛,是吧?
优等生这个小同学啊,每每骗大家的,就是他的小聪明,不过这也不能不服,郑文斌博士再投胎3次,都混不上这小聪明呢……
我有点不放心,所以又爬上来补充几句,否则害人的,也有我份了,呵呵,和优等泥鳅生陪绑在一起,多冤啊!
“战略,不是站在今天看未来,而是站在未来看今天。”是刚才我打字打出的,需要修正。
站在未来看今天,说起来容易,其实是废话,对么?未来究竟如何,谁知道?知道的是上帝,他老人家又无需做生意……那为什么又要谈这个“不是站在今天看未来,而是站在未来看今天”呢?就是因为,站在今天看未来,思路“卡”在了今天,事实上是会忽略未来。
“站在未来看今天”,首先是一个判断:产业终局的判断。
例如,我们假设,到底安公公的英国鞋,所在的奢侈品鞋中国大陆细分市场,10年后的格局,会是怎样?
做了这个假设后,也就是“清晰了未来”后,再反过头看待今天,如何做战略调整?配比现有资源?该不该冒险?该不该转行?就茅塞顿开!明白了么各位?
简单说,就是个思维过程的正反差异,但高下立判。
而对“产业终局的判断”是否能准确,又要回归到“视野高度”了,呵呵。
(未来有机会,还会多讲这个话题,慢慢来)
没关系,咱肚子里让110能服气的东西还有很多。
不过110见地不错,上面几段“摘要”,确实是核心部分。很好。
至于“站在未来看现在还是反过来”之类的问题,我还没细谈嘛,呵呵,看看时间方便,展开来谈一谈,保证让110兄越听越双膝酸软,不由自主跪着听。
: )
=====================================================================
小女子同学,看过我侃的“蓝海战略”后,再回头去读读郑BS那篇烂文,是否同意我说的“其实,丫郑文斌博士根本没读懂蓝海战略”?
那家伙一句“西南航空……就是营销创新的成功”,就牢牢把他钉在了耻辱柱上——丫岂止是不懂“蓝海战略”,丫连什么是企业的“战略”这两个字的概念,都还没弄懂呢!嘿嘿……
还有,如国美、苏宁之类的企业,包括星巴克咖啡等,都不能说是“蓝海战略”的成功——现在很多人有一毛病,就是“泛蓝海化”——国美苏宁星巴克,和“蓝海战略”没什么关系。
这和安公公以前的“泛品牌化”如出一辙,什么企业一成功,就拿出自己的一小破尺子,生搬硬套,胡说八道。
一句话,你先弄明白,人家蓝海战略的作者,到底在讲什么!否则,仿佛开悟了,其实越来越晕。到最后,要么骗人被揭穿而丢脸(例如郑BS),要么自己的公司越高越糟。
难道国内这样的例子还不够多么?什么流行就上马什么,一会儿六西格玛,一会儿平衡记分卡,一会儿关键点考评体系……晕头巴脑,死尸一片,狼藉遍野,不学这些还死得慢点,越学,死得越快!
就仿佛一个亚健康的人,突然开始学中医了!没学三天,就“全学懂了!”然后就给自己配药吃,东吃一剂,西熬一锅,什么后果,大家自己想吧……
郑BS这种人更糟糕,人家吃死自己也就害自己一人。他可好,熬一大锅治疗非典的“清肺消炎SARS汤”,四处灌人喝,就是不问俩问题:
1、人家得非典了么?
2、SARS是病毒还是衣原体,致病原理,您那点水平,弄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