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废武功——通过做“减法”赚第一个1000万》

  20050630还在不在?你非说要听蓝海的课,我可才继续这个课噢,否则就转话题了。
  
  我们今晚讲蓝海战略的细节和应用。
  
  先说说楼上的,N多人,其实不仅没读《蓝海战略》一书,就连我的帖子,都没好好读。所以说出来的话,N多驴唇不对马嘴之胡话,我都懒得纠正了。
  
  那么,我们先来问问自己,什么是战略?有没有一种“战略”,既适合A企业,同时也完全适合B企业?既能让安公公的英国鞋多卖,同样战略还能令优等生的鞋油热销?
  
  问完上面的问题,还需继续问,战略和执行是什么关系?无法有效执行的战略,定得再完美,是否也应该叫“伪战略”?同时,余世维那种垃圾,我为什么鄙视?因为那种傻B成天讲“执行”(他配么?),没有适当战略的指导,任何“执行”,也都是“伪执行”。
  
  因为有些事,一定要综合起来看,你永远不能把赵薇的眼睛说成有多美,因为那必须和鼻子、嘴、耳朵、等配合起来,再附以脸型、肤色,才叫“美”。否则赵薇的眼睛安到五湖帆帆脸上,不知道有多吓人呢!战略和执行,也是这种关系。
  
  
  慧可安心:你说的那几种情况,大约都发生在中国吧?
  
  OK,我们可以把赚钱,分成三个阶段,三种属性:第一层,叫“寻租”,你所说的几种类型,大约都可归属于这个范畴。
  
  第二层,叫“一招鲜”,类似当年爱多VCD、秦池酒、三株口服液等,都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三层,叫“充分竞争”。也就是今天大多数企业所在的领域。
  
  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三种类型并存,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层第二层越来越少,越来越难。而如果你拥有前两阶段的资源或机遇,我恭喜你,你根本不必读这个帖子。
  
  基本上,只有到了“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才体会什么“财务杠杆”啊,“企业战略”啊,“执行效率”啊等等傻了吧叽的问题之重要,呵呵。不去懂一懂这些,确实在竞争中,难上加难。
  
  既然在,我就讲,嘿嘿。
  
  前面啰里啰唆讲了那么老半天,都是说,制定一个战略,要考虑的外部环境,例如消费者认知啦,竞争对手威胁啦,等等。但一个好战略,必须还要从内部审视,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
  
  技战术分析再到位,中国男足那批臭脚,也永远踢不出好球。
  
  所以,这时我们就必须强调了,怎样制定战略,必须要考量你的“运营”和“团队”因素,因为这两个因素和“战略”一起,都在影响着“执行”。
  
  110啦、630啦几位现实中做生意的家伙,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的创新,怎样才能持续保持领先呢?”例如安公公在鞋子款式上做了极大突破,可没几天就被对手抄袭了!优等生在营销方法上做了良好革新,同样没几天隔壁也做同样促销……
  
  总感觉竞争对手的鼻子,就在你后脖颈子喘息,就是甩不掉!咋办?!
  
  到底是不是我的战略还制定得不够完美?
  
  呵呵,我必须说出来了:其实,什么款式上更新、营销方式上突破,根本不能算是战略!懂吗?那都不叫战略!(所以我说郑博士连什么是战略都没搞清楚。)
  
  战略确实会包括创新等因素,但那些单独的因素,绝不等于是战略——战略,首先是一个“系统”的观念。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表现形式。
  
  而事实上,好战略,是能够“自我强大”的。例如西南航空,这些年下来,谁不知道那几个招数?竞争对手为什么不学?反而还越追越远?戴尔电脑不也是吗?“直销”难道是杀手锏?错,“直销”谁不会啊?联想也搞企业客户直销,HP也搞,为什么学不会?戴尔却靠着所谓“直销”,越来越大。(所以郑BS根本不配谈戴尔案例。)
  
  有点感觉了么?
  
  战略,首先就是一个竞争对手无法完全模仿的系统!
  
  单个点子的创新,好模仿。但整个“创新的系统化”,竞争对手还容易模仿么?某个环节降低成本,好模仿,但整个公司“降低成本的系统化”运行,竞争对手可能看都看不明白了。
  
  所以这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好战略,会“自我强大”。创新,就不是某人拍脑袋创新,而是基于这个战略系统的“流程化创新”——变偶然为必然。降低成本等因素,也是这样,都不再是偶发事件,而是必然发生的事件——这样一来,通过时间沉淀,优势越来越明显,不断被加强,竞争对手离你越来越远。
  
  630兄,出冷汗了没?
  
  
  (多补充一句。例如拍脑瓜的创新,事实上是自己甘当小白鼠:创错了,竞争对手也不学。创对了,被印证后,三天不到,竞争对手都抄袭个99%——有人有发自内心的感叹么? 哈哈哈哈哈哈)
  
  (而基于系统化、流程化的创新战略呢?就是一个“上了发条的兔子”在自觉往前蹦,即使创新结果有错有对,也不妨碍大方向的始终前进,而竞争对手总有个观望期,则导致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终,拥有良好战略的企业,都会获得先发优势所带来的壁垒优势,保证其获得“创新红利”。)
  
  落地!落地!
  
  就拿我现在住的酒店来说,世界联号的五星级。其总裁制定了一个战略,叫“完美睡眠”。这是个差异化战略,对吧?鼓鼓同学?
  
  但问题是,这是否是个好战略呢?我们上面说了,这问题,没法单独看!从外部竞争角度讲,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住酒店,能够得到“完美的睡眠”,是个不错的诱惑。OK,我们先把外部环节暂时放在一边。
  
  可是不是“完美睡眠”战略,仅仅是换套豪华大床那么简单呢?——注意!换套豪华大床,就是个“点子”,而不是战略,因为这个点子,如果管用,随时被竞争对手抄袭去。
  
  630同学比较用功,可以简单罗列罗列,你心目中酒店能提供的“完美睡眠”,还包括哪些?
  
  我先说一点,看你有没有经历过:枕头!
  
  每个人家里的枕头,或多或少和酒店不太一样吧?我现在看了看身后,一共六个枕头!但,他妈的没一个让我满意!一个枕头太低,把俩叠起来呢,又高了!而且软硬也不合适,我喜欢硬一点的,可酒店破枕头,都软得跟棉花团似的,难受!
  
  每个房间,一模一样的六个枕头,五百间房,就是三千个枕头。酒店老板难道脑子有水么?为什么把三千个枕头买成一样的?三分之一薄而软,三分之一厚而硬,再三分之一取前两者之中等——总成本会增加么?但我睡觉,不就离着“完美”挺进了?!
  
  这个小小的枕头案例,就决定了该酒店“完美睡眠”战略,是否能成功,因为,所谓战略,一定是N多环节组合搭配的结果。
  
  如何让“完美睡眠”的战略,转化为“枕头”的执行?需要千万个“枕头”思路,来改进。包括噪音处理、窗帘透光率、洗手间灯光、电话铃声的高低……要我说,针对一次“完美睡眠”,简直有一千条可做的调整——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千条!和到底怎么调整……呵呵,例如电话铃声,我就想不出怎样才能既叫醒人,又不至惊着人。
  
  答案在哪?我前面讲了,就是中间“运营”和“团队”互动的结果。
  
  只有战略影响到运营,运营指挥了团队,最后团队修正了战略——这个“环形滚动”,才控制和完成了“执行”。
  
  所以这是个“系统化”过程。酒店将战略定在差异化的“完美睡眠”方面,可能是对的,但运营层面不到位,团队不理解不执行,到最后,一定是个傻B战略,遭顾客耻笑……
  
  到底如何让这“3+1”的结构动起来呢?
  
  哈哈哈……自己去想!
  今晚夜校就上到这儿吧?
  
  真要是企业老板,看到我上面说的末尾几段话,又碰巧读懂了,靠,要今晚还睡得着,那才叫见鬼了哈!呵呵呵呵呵。
  
  嗯,今晚泄露的天机,很不少了……
  
  注意噢,我今晚讲的,不仅仅限于“蓝海战略”,而是整个“战略系统”操作成败的关键——这已经在视野上,要高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制定战略”层面了。(我可没说比人家牛,我给波特提鞋都不配。但上面谈的东西,确实更宏观,也同时更具可操作性。)
  
  各位,感谢一下20050630吧,是丫的执著,逼我说了这么多。
  =====================================================================
  单个点子的创新,好模仿。但整个“创新的系统化”,竞争对手还容易模仿么?某个环节降低成本,好模仿,但整个公司“降低成本的系统化”运行,竞争对手可能看都看不明白了。
  =====================================================================
  
  总怕误导别人,呵呵,没忍住,临睡前最后一帖来补充。
  
  所谓“系统化”难以模仿,就表现在,很多时候,竞争对手看不明白你在干什么。例如我前面举的ZARA案例,战略核心其实是“低价、奢华卖场、快速更新的丰富设计师风格时装”。(有兴趣的,摘要一下关键词,再和前面列举的西南航空战略放一块分析分析)
  
  如果竞争对手只看懂“低价”,就惨了,呵呵,因为单独一个行为模仿起来,会死得很快——低价,不就是“砍成本”么!这时,就理解和抄袭不了ZARA“加成本”的举动,例如工厂直营,货车不满载而发车,聘用超量设计师等行为。
  
  不配合那些战略要点,即使抄袭,也只抄到一招半式,通常还有害!幸好,一般来讲,企业主凭直觉大都也不会傻傻的抄袭某些危险“招数”。只有笨笨的郑博士、企管专家、余世维之流,才简单鲁莽的“倒果为因”,把某些招数,单独拿出来四处宣扬,当成宝贝似的。
  
  他们干企业,死得比跳水牛蛙还快。
  
到顶部